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嵌套闭磁场结构内CME产生和传播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3
1
作者 叶占银 魏奉思 +2 位作者 王赤 冯学尚 钟鼎坤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41-247,共7页
给出了特殊类型的日冕物质抛射(CME)数值模拟定性结果,这种CME核心闭磁场结构前半部分磁力线的方向与太阳整体偶极场磁力线的方向相反.计算结果表明,这种CME核心闭磁场结构磁力线与太阳整体偶极场反向磁力线之间存在过渡磁场结构,在向... 给出了特殊类型的日冕物质抛射(CME)数值模拟定性结果,这种CME核心闭磁场结构前半部分磁力线的方向与太阳整体偶极场磁力线的方向相反.计算结果表明,这种CME核心闭磁场结构磁力线与太阳整体偶极场反向磁力线之间存在过渡磁场结构,在向外传播时过渡磁场结构所占的面积逐渐增大.这一结果可以用来解释飞船为什么能够观测到一类双极磁云,这类磁云前半部分磁场方向与太阳整体偶极场方向相反.为了模拟这一数值结果,强调需要采用包含嵌套闭磁场的冕流背景结构,并在合适的位置触发C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风 日冕物质抛射 MHD方程组
下载PDF
嵌套闭磁场日冕背景结构对触发CME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叶占银 魏奉思 +2 位作者 王赤 冯学尚 钟鼎坤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09-414,共6页
在子午面内,研究具有嵌套闭磁场结构冕流背景对触发日冕物质抛射(CME)特征的影响.在冕流背景磁场结构内有三个小尺度的闭磁场结构,其中中间小尺度闭磁场结构的磁场方向和冕流整体偶极磁场方向相反.CME触发模型在这个小尺度闭磁场结构... 在子午面内,研究具有嵌套闭磁场结构冕流背景对触发日冕物质抛射(CME)特征的影响.在冕流背景磁场结构内有三个小尺度的闭磁场结构,其中中间小尺度闭磁场结构的磁场方向和冕流整体偶极磁场方向相反.CME触发模型在这个小尺度闭磁场结构下方浮出,它具有同心圆形磁场结构,半径为α=0.1R_S(R_S为太阳半径);CME触发模型前半部分磁场方向和触发位置处小尺度闭磁场结构的磁场方向相反,与冕流整体偶极磁场方向相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当CME触发模型中心等离子压力与边界压力之比m≥2时,上浮CME触发模型可以触发CME;当m<2时,上浮CME触发模型不能触发CME,计算结论的误差小于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风 日冕物质抛射 MHD方程组
下载PDF
一种基于固态盘的磁盘缓存系统架构及其在子午工程数据中心业务系统中的应用
3
作者 郭清溥 夏军宝 钟鼎坤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19-224,共6页
固态盘作为内存和磁盘之间的二级磁盘缓存运用于服务器存储层次结构中,以满足空间科学研究领域日益增长的应用级I/O请求.然而,当前主流混合存储架构未能充分发挥固态盘优势,也没有考虑其寿命损耗.因此,本文提出一种联合固态盘、磁盘的RA... 固态盘作为内存和磁盘之间的二级磁盘缓存运用于服务器存储层次结构中,以满足空间科学研究领域日益增长的应用级I/O请求.然而,当前主流混合存储架构未能充分发挥固态盘优势,也没有考虑其寿命损耗.因此,本文提出一种联合固态盘、磁盘的RAF(Random-Access First)混合存储架构,在提高系统性能的同时可延长固态盘寿命.其主要思路是通过序列探测技术,区分负载中的随机访问和连续访问,并将随机和顺序访问请求重定向到固态盘和磁盘系统分别处理.RAF的原型已在Linux内核2.6.30.10中实现.基于子午工程真实业务数据及模拟数据的实验结果表明,RAF与当前的主流架构Flash Cache相比,在多种负载情况下可提升系统响应时间17%,同时减少固态盘老化率53%,提高了存储系统的整体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盘 磁盘缓存 序列侦测
下载PDF
行星际太阳风暴的数值模拟研究报告
4
作者 冯学尚 向长青 钟鼎坤 《科技创新导报》 2016年第21期185-185,共1页
太阳风暴经过地球时,地球空间环境会产生整体剧烈的灾害性变化。行星际空间是太阳风暴吹袭地球空间的必经传输通道,是了解日地系统空间天气整体变化过程的重要纽带。如何减轻或避免太阳风暴所造成的损失是人类高科技时代所面临的重大前... 太阳风暴经过地球时,地球空间环境会产生整体剧烈的灾害性变化。行星际空间是太阳风暴吹袭地球空间的必经传输通道,是了解日地系统空间天气整体变化过程的重要纽带。如何减轻或避免太阳风暴所造成的损失是人类高科技时代所面临的重大前沿课题。基于物理的以强大计算能力为基础的太阳风暴日冕行星际过程三维数值研究,不仅具有了解太阳风暴在行星际空间传播的动力学过程的科学意义,还具有预测太阳风暴吹到地球的时间、强度和可能引起的地球空间天气效应方面的现实意义。目前基于MHD方程数值研究行星际太阳风暴的工作已经从初期的定性原理性理论研究过渡到定量的具体事件系统性研究和数值预报试预报阶段。现有基于物理的三维数值预报模型主要有:美国空间环境建模中心(CSEM)开发的空间天气模型架构(SWMF)Block Adaptive Tree Solar-wind Roe-type Upwind Scheme,BATS-R-US)、美国集成空间天气建模中心(CISM)开发的日冕和日球层模型(CORHEL)和我国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SIGMA研究小组开发的太阳行星际守恒元解元模型(SIP-CESE)三维太阳风模型。该文将概述现有基于物理的主要三维数值预报模型的算法特点及其研究成果,评述行星际太阳风暴的数值模拟研究在今后工作中的努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星际太阳风暴 三维数值预报模型 空间天气
下载PDF
时变体数据传输函数设计及其在行星际数值模拟结果可视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祝艳 钟鼎坤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23-433,共11页
为便于太阳风暴行星际传播数值模型结果可视化分析,提出一种针对时变模拟数据体绘制的传输函数设计算法(Transfer Function for Time-varying Volume data,TFTV)。该算法首先基于KNN(K-Nearest Neighbors,KNN)背景差分法提取运动区域;然... 为便于太阳风暴行星际传播数值模型结果可视化分析,提出一种针对时变模拟数据体绘制的传输函数设计算法(Transfer Function for Time-varying Volume data,TFTV)。该算法首先基于KNN(K-Nearest Neighbors,KNN)背景差分法提取运动区域;然后,利用频率调谐(Frequency Tuned,FT)显著性算法检测日冕物质抛射(Coronal Mass Ejection,CME),并设计颜色反映射算法查找CME与背景的分界阈值;最后,基于阈值自适应调整传输函数实现各时间步上运动区域中CME的快速三维可视化。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适应静态及动态背景下CME的数值模型结果,相对于线性传输函数有效避免了视线方向的遮挡,直观自动地展示了相对动量的变化,示踪行星际空间中CME的演化过程,局部区域的提取降低了数据冗余,借助算法自动分析数据自适应调整传输函数避免了人工调整的低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绘制 传输函数 可视化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基于CPU/GPU的日冕偏振亮度并行计算模型 被引量:1
6
作者 江雯倩 钟鼎坤 +2 位作者 解张鹏 王群 冯学尚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1-56,共6页
三维磁流体力学(MHD)数值模拟是用来研究日冕和太阳风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其中将计算得到的日冕电子数密度转化为日冕偏振亮度(Polarization Brightness,PB)是与观测对比的重要方法.由于待转换电子数据网格密度、PB数据网格密度和计算模... 三维磁流体力学(MHD)数值模拟是用来研究日冕和太阳风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其中将计算得到的日冕电子数密度转化为日冕偏振亮度(Polarization Brightness,PB)是与观测对比的重要方法.由于待转换电子数据网格密度、PB数据网格密度和计算模型的复杂度,使得日冕偏振亮度的计算比较耗时,利用单CPU计算无法达到近实时转换日冕偏振亮度的要求,从而影响了数值模拟的验证效率.本文在CPU/GPU环境下,利用CUDA编程技术,提出了一个日冕偏振亮度并行计算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比CPU上的串行模型计算速度提高了31.86倍,达到了近实时模拟与观测数据比对的计算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冕偏振亮度 GPU CUDA
下载PDF
非相干雷达探测低电离层的结果分析
7
作者 马欣 陈罡 +1 位作者 钟鼎坤 赵正予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38-444,共7页
位于波多黎各的Arecibo非相干雷达可以获得低电离层电子和离子密度,利用此非相干雷达数据对中纬度低电离层的运动特征进行研究.得到了电子密度随时间和高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显著呈现出周日变化特征,并分析了电子密度随高度的变化规律.进... 位于波多黎各的Arecibo非相干雷达可以获得低电离层电子和离子密度,利用此非相干雷达数据对中纬度低电离层的运动特征进行研究.得到了电子密度随时间和高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显著呈现出周日变化特征,并分析了电子密度随高度的变化规律.进一步对数据进行频谱分析,深入研究低电离层电子密度的周日变化效应.得到电子密度的高度剖面,发现从F层底部到E层有明显的等离子体沉降.低电离层的层结构特征及电子密度变化表明,在该区域还存在不同程度的等离子体扰动,由此对低电离层的作用因素进行分析,认为大气潮汐或声重波可能对低电离层产生扰动,即低电离层与大气存在一定程度的耦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电离层 非相干雷达 等离子体 潮汐 声重波
下载PDF
New Evidence for Magnetic Reconnection in the Tail of Interplanetary Magnetic Cloud 被引量:7
8
作者 钟鼎坤 魏奉思 +1 位作者 冯学尚 杨昉 《Chinese Physics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12期3225-3228,共4页
We analyse the WIND data of an interplanetary magnetic cloud (MC) on 2 November 2001, and find new evidences for magnetic reconnection in the tail of this MC. In the MC tail, the largely dip and the large change of ... We analyse the WIND data of an interplanetary magnetic cloud (MC) on 2 November 2001, and find new evidences for magnetic reconnection in the tail of this MC. In the MC tail, the largely dip and the large change of the orientation of the magnetic field occurred simultaneously, △θ≈45° and △φ changed from 90° to 320°. Correspondingly, the number density of ions increased, and the superthermal electrons were heated and accelerated, however its number density decreased. Meanwhile, inverse jets and Hall term were observed. The pitch-angle distributions of the electrons with lower energy and higher energy showed strong turbulence and bi-direction flow, respectively. The plasma wave activity enhanced near the electron plasma frequency, fpe and 2fpe. These important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are new evidences for magnetic reconnection existing in interplanetary sp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AR-WIND COLLISIONLESS RECONNECTION MASS EJECTION PLASMA FIELD SPACECRAFT ACCELERATION VOYAGER EVENTS HELIOS
原文传递
子午工程数据资源概述 被引量:1
9
作者 秦佳媚 钟鼎坤 +2 位作者 冯学尚 向长青 邹自明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1年第2期2-24,共23页
东半球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子午链项目(简称"子午工程"),是近地空间环境地基监测网络系统,沿东半球东经120°子午线附近和北纬30°附近的15个台站部署了地磁(电)监测设备、常规无线电监测设备、大型无线电监测设备... 东半球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子午链项目(简称"子午工程"),是近地空间环境地基监测网络系统,沿东半球东经120°子午线附近和北纬30°附近的15个台站部署了地磁(电)监测设备、常规无线电监测设备、大型无线电监测设备、宇宙线监测设备、光学监测设备和行星际监测设备,连续监测地球表面20-30公里以上直到几百公里的中高层大气、电离层和磁层,以及十几个地球半径以外的行星际空间,获得地磁场、电场、中高层大气的风场、密度、温度、成分,电离层、磁层和行星际太阳风的速度等空间环境参数,共有163个数据集,时间覆盖2010年至今。子午工程的数据,为研究我国上空空间环境特征,空间天气事件的子午链传播,以及地球空间各个圈层之间的耦合过程等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有力地推动了现有各类地球空间模型的发展,为我国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等航天任务等提供了大量的业务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午工程 空间天气 地基观测 数据政策
下载PDF
三维太阳风结构的Ulysses观测和MHD模拟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冯学尚 向长青 +1 位作者 钟鼎坤 范全林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820-826,共7页
Ulysses从1994年9月到1995年6月第一次对日跨极飞行期间,发现除赤道附近±20°的区域为300~450km/s的低速太阳风以外,其余为中高速太阳风,而在±40°以上为700~870km/s的高速太阳风,而且低速太阳风与高速太阳风之间... Ulysses从1994年9月到1995年6月第一次对日跨极飞行期间,发现除赤道附近±20°的区域为300~450km/s的低速太阳风以外,其余为中高速太阳风,而在±40°以上为700~870km/s的高速太阳风,而且低速太阳风与高速太阳风之间的过渡面很陡本文用三维磁流体力学(MHD)数值模型对Ulysses在太阳活动极小期观测到的太阳风大尺度结构进行了模拟这一模型将计算区域分为1~22Rs和18Rs~1 AU两部分,并将具有总交差减小(TVD)特性的Lax-Friedrich格式和MaccormackⅡ型格式结合起来.我们根据太阳光球磁场的视向分量观测确定初始磁场,并在MHD方程组中加入体积加热项,进行三维MHD模拟数值结果再现了上述观测到的大尺度太阳风结构的主要特征,与Ulysses观测基本相符这一工作说明初始磁场以及体积加热可能控制着高低速太阳风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测 模拟 比较研究 高速太阳风 MHD方程组 三维数值模式 1995年 1994年 大尺度结构 磁流体力学 总变差减小 赤道附近 太阳活动 数值模型 光球磁场 主要特征 数值结果 低速 700 过渡面 格式 加热 体积
原文传递
太阳风暴的日冕行星际过程三维数值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1
作者 冯学尚 向长青 钟鼎坤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8,共28页
如何能够提前几个小时到几天的时间预报空间天气不仅是空间天气研究的重要课题,而且也是现代科技发展对空间天气预报的重大需求.基于物理的以强大计算能力为基础的太阳风暴日冕行星际过程三维数值研究已经成为灾害性空间天气预报建模的... 如何能够提前几个小时到几天的时间预报空间天气不仅是空间天气研究的重要课题,而且也是现代科技发展对空间天气预报的重大需求.基于物理的以强大计算能力为基础的太阳风暴日冕行星际过程三维数值研究已经成为灾害性空间天气预报建模的重要手段,并在近几年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本文聚焦于背景太阳风状态和太阳扰动事件在行星际空间传播的三维数值模型的发展状况,总结现有基于物理的主要模型的算法特点及其研究成果,评述太阳风暴的日冕行星际过程三维数值研究在今后工作中应该关注的问题.最后指出,随日地空间探测发展和人们对日地空间天气基本物理过程了解的不断深入,将更多观测和对新物理过程的认识融入数值预报模型,建立由观测约束驱动的、快捷高效稳定的、高时空分辨率的日地空间天气全球耦合数值预报模型,是发展未来空间天气数值预报模型研究的努力方向,它将推动空间天气预报从客观分析向数值预报转变,加速实现数值模型对太阳风暴的全程追踪,初步满足人类对空间天气预报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风暴 日冕行星际过程 三维数值模型 空间天气
原文传递
行星际太阳风暴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冯学尚 向长青 钟鼎坤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12-933,共22页
太阳风暴经过地球时,地球空间环境会产生整体剧烈的灾害性变化.行星际空间是太阳风暴吹袭地球空间的必经传输通道,是了解日地系统空间天气整体变化过程的重要纽带.如何减轻或避免太阳风暴所造成的损失是人类高科技时代所面临的重大前沿... 太阳风暴经过地球时,地球空间环境会产生整体剧烈的灾害性变化.行星际空间是太阳风暴吹袭地球空间的必经传输通道,是了解日地系统空间天气整体变化过程的重要纽带.如何减轻或避免太阳风暴所造成的损失是人类高科技时代所面临的重大前沿课题.基于物理的以强大计算能力为基础的太阳风暴日冕行星际过程三维数值研究,不仅具有了解太阳风暴在行星际空间传播的动力学过程的科学意义,还具有预测太阳风暴吹到地球的时间、强度和可能引起的地球空间天气效应方面的现实意义.目前基于MHD方程数值研究行星际太阳风暴的工作已经从初期的定性原理性理论研究过渡到定量的系统性研究具体事件和数值预报试预报阶段.现有基于物理的三维数值预报模型主要有:美国空间环境建模中心(CSEM)开发的空间天气模型架构(SWMF)、美国集成空间天气建模中心(CISM)开发的日冕和日球层模型(CORHEL)和我国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SIGMA研究小组开发的太阳行星际守恒元解元(SIP-CESE)三维太阳风模型.本文将概述现有基于物理的主要三维数值预报模型的算法特点及其研究成果,评述行星际太阳风暴的数值模拟研究在今后工作中的努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星际太阳风暴 三维数值预报模型 空间天气
原文传递
行星际磁云边界层中的磁重联结构 被引量:2
13
作者 魏奉思 刘睿 +2 位作者 冯学尚 钟鼎坤 杨昉 《中国科学(E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53-360,共8页
介绍Wind飞船跨越1997年5月15日磁云边界层时的观测分析结果,分析发现,Wind飞船在距地球约190个地球半径处于07:35~08:50UT期间观测到一个磁重联耗散区,主要的磁重联信号包括:(ⅰ)重联反向流在08:10UT附近被观测到,速度分别为≈65和41 ... 介绍Wind飞船跨越1997年5月15日磁云边界层时的观测分析结果,分析发现,Wind飞船在距地球约190个地球半径处于07:35~08:50UT期间观测到一个磁重联耗散区,主要的磁重联信号包括:(ⅰ)重联反向流在08:10UT附近被观测到,速度分别为≈65和41 km/s,其夹角为≈142°;(ⅱ)Hall磁场被观测到,如x-z平面外的Hall磁场是叠加在约为≈2 nT的称引导场上的-B_y和+B_y,幅度达≈7.0 nT,大约为总磁场的41%;(ⅲ)重联区内Alfven涨落明显增强,特别在前边界(0735 UT)附近可看到慢模性质的界面;(ⅳ)离子在重联层内明显加热,温度快速增大达3倍,电子也加热,但不如离子显著。上述观测表明,磁重联可以发生于行星际空间,这无论对发展磁重联理论还是对行星际物理过程的认识,都将是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风 行星际磁云 磁重联 重联反向流 Alfven涨落
原文传递
磁云边界层中的等离子体结构 被引量:1
14
作者 魏奉思 冯学尚 +1 位作者 杨昉 钟鼎坤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2期2362-2366,共5页
分析 1995 年 2 月至 2003 年 6 月间由 WIND 飞船观测到的 50 个磁云边界层(BLs)中的等离子体结构发现: (1) 磁云边界层是一种非压力平衡结构, 它的总压力PT,L(热压力Pth,L加磁压力PM,L)通常低于边界层前面太阳风的总压力PT,S和其后磁... 分析 1995 年 2 月至 2003 年 6 月间由 WIND 飞船观测到的 50 个磁云边界层(BLs)中的等离子体结构发现: (1) 磁云边界层是一种非压力平衡结构, 它的总压力PT,L(热压力Pth,L加磁压力PM,L)通常低于边界层前面太阳风的总压力PT,S和其后磁云中的总压力PT,C, 边界层中增高的热压力Pth,L常常不能补偿其磁压力 PM,L 的下降; (2) 磁云边界层中的电子与质子温度比(Te/Tp)L 通常低于边界层前面背景太阳风的(Te/Tp)S 和其后磁云中的(Te/Tp)C, 这常与质子的加热比电子明显相联系; (3) 在这些边界层中观测到等离子体反向流动的约占 80%, 其中在 3 个方向(±Vx, ±Vy, ±Vz)观测到反向流动的约占 20%. 磁云边界层中的这些基本结构与边界层中可能的磁重联过程相联系. 这些结果表明磁云边界层具有不同于邻近太阳风和磁云的等离子体结构, 它是磁云和太阳风之间存在重要的动力学相互作用的一种重要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云 太阳风 观测 磁重联 边界层 BL 磁压力 等离子体 质子 电子
原文传递
2003年10月两次特大太阳风暴的预报试验 被引量:1
15
作者 解妍琼 魏奉思 +1 位作者 冯学尚 钟鼎坤 《中国科学(E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016-1028,共13页
针对2003年10月28日和29日的两次特大太阳风暴(激波)事件,提出一种把空间天气形势分析—“望诊”与定量预报—“切脉”相结合的二步法,进行预报试验.第一步,“望诊”,太阳源表面磁场分布、行星际闪烁观测资料和ACE卫星观测的联合分析表... 针对2003年10月28日和29日的两次特大太阳风暴(激波)事件,提出一种把空间天气形势分析—“望诊”与定量预报—“切脉”相结合的二步法,进行预报试验.第一步,“望诊”,太阳源表面磁场分布、行星际闪烁观测资料和ACE卫星观测的联合分析表明,源表面的大尺度磁位形造成了激波相对于爆发源法向非对称传播,地球处在接近激波传播最快、能量最大的方向上;这两次激波是高速抛射事件,强磁场、高温的日冕物质快速膨胀以及高速的背景太阳风都有利于激波的快速传播.第二步,“切脉”,采用新建立的快激波渡越时间的从属函数μT于ISF方法中,对其渡越时间和引起的地磁扰动进行了预报试验.预报试验结果是:两次激波事件磁扰开始时间的预报值与观测值相比较,相对误差分别为1.8%和6.7%;磁扰幅度ΣKp指数的预报相对误差分别为4.1%和3.1%;此外,比较二步法与国际流行的五种统计或数值预报方法,结果表明,二步法有利于改善预测太阳风暴到达时间及其引起的地磁扰动幅度大小的能力.工作表明,深入研究激波传播的物理特性,对于提高预报精度是极为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风暴 激波 行星际闪烁观测 二步法 ISF方法
原文传递
磁云边界层中等离子体波的Wind飞船观测
16
作者 魏奉思 钟鼎坤 +1 位作者 冯学尚 杨昉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7期1906-1911,共6页
根据Wind飞船上工作频率在4~256 kHz的热噪声接收器(TNR)的等离子体波和相关太阳风与磁场的观测资料, 我们分析了60余个磁云边界层样本中的等离子体波活动, 首次发现磁云边界层(BL)中常常存在不同于邻近太阳风(SW)和磁云体(MC)中的、... 根据Wind飞船上工作频率在4~256 kHz的热噪声接收器(TNR)的等离子体波和相关太阳风与磁场的观测资料, 我们分析了60余个磁云边界层样本中的等离子体波活动, 首次发现磁云边界层(BL)中常常存在不同于邻近太阳风(SW)和磁云体(MC)中的、丰富多姿的等离子体波活动. 它的一些基本特征是: 在电子等离子体频率(fpe)附近的朗缪尔波增强是磁云边界层中最占优势的一种波活动, 约占总样本数的75%; 朗缪尔波和频率f< fpe的离子声波活动都增强的事件, 约占所研究样本的60%; 也在一些边界层中于热噪声接收器整个频段内观测到一种宽频带的等离子体波活动增强现象, 约占研究样本的30%, 这在研究样本中的邻近太阳风和磁云体中没有观测到; 此外, 分析还揭示, 电子与质子温度比Te /Tp≤1时还常能在磁云边界层中观测到离子声波增强活动, 传统的等离子体理论遇到了解释上的困难. 文中的新结果进一步说明磁云边界层是一种重要的动力学结构, 它将对了解磁云边界层物理提供重要的诊断, 也为发展空间等离子体波理论开拓新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风 磁云 边界层 等离子体波动 等离子体波 观测资料 飞船 等离子体频率 等离子体理论 工作频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