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8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铝接触反应钎焊的成缝行为 被引量:14
1
作者 钱乙余 董占贵 +1 位作者 石素琴 吴培莲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3-16,共4页
接触反应钎焊 (CRB)利用中间层材料与母材的冶金反应产生液相实现连接 ,因此可以弥补常规毛细钎焊工艺的某些不足。本文采用Si作为中间层介质进行了铝的接触反应钎焊 ,并得到良好的接头。在此基础上 ,采用经典扩散理论对接触反应钎焊过... 接触反应钎焊 (CRB)利用中间层材料与母材的冶金反应产生液相实现连接 ,因此可以弥补常规毛细钎焊工艺的某些不足。本文采用Si作为中间层介质进行了铝的接触反应钎焊 ,并得到良好的接头。在此基础上 ,采用经典扩散理论对接触反应钎焊过程中Si中间层的液化及钎缝液相层的形成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计算。结果表明 ,中间层的液化是一个以秒为数量级来衡量的瞬时过程 ;随着中间层厚度的增厚 ,液化时间也逐渐增长 ;而钎焊温度对中间层的液化时间没有明显的影响。同时对钎缝液相层厚度与保温时间之间的定量关系计算结果表明 ,保温时间越长 ,中间层液相的厚度越大 ,并且温度越高 ,增长的趋势越大 ;钎焊温度越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反应钎焊 中间层液化 数值计算 液相层厚度
下载PDF
Cu-La和Pd-Sn二元合金混合焓的预测 被引量:5
2
作者 钱乙余 马鑫 +1 位作者 薛松柏 Yoshida F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95-96,共2页
采用Miedema模型对Cu La和Pd Sn二元合金的混合焓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与文献中的试验数据吻合良好 ,进一步证明了采用Miedema模型预测二元合金混合焓的适用性。
关键词 混合焓 铜镧合金 铅锡合金 测定 热力学性质
下载PDF
表面组装焊点内部应力—应变场的数值模拟(Ⅱ)——焊点失效的主控力学因素 被引量:6
3
作者 钱乙余 马鑫 吉田综仁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411-415,共5页
温度循环载荷可以在焊点界面处形成足以导致空洞损伤发生的高应力三轴度。针对温度循环载荷下软钎焊焊点界面空洞损伤的失效行为特点 ,结合焊点内部应力—应变场分布特征及其温度历史相关性 ,提出了相对损伤应力这一概念 ,并以此作为温... 温度循环载荷可以在焊点界面处形成足以导致空洞损伤发生的高应力三轴度。针对温度循环载荷下软钎焊焊点界面空洞损伤的失效行为特点 ,结合焊点内部应力—应变场分布特征及其温度历史相关性 ,提出了相对损伤应力这一概念 ,并以此作为温度循环载荷下软钎焊焊点失效的主控力学因素。分析了温度历史不同阶段对焊点失效行为的影响 ,结果表明高温保温阶段焊点内部最容易发生空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损伤应力 主控力学因素 表面组装焊点
下载PDF
国内外钎焊技术发展动态 被引量:2
4
作者 钱乙余 董占贵 《机械工人(热加工)》 1999年第10期3-5,共3页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钎焊技术已发展成为重要的连接技术,在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机械、冶金、能源、交通以及家电等行业显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钎焊技术的应用范围日益扩大。可以预料,钎焊技术必将成为21世纪最有发展前途...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钎焊技术已发展成为重要的连接技术,在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机械、冶金、能源、交通以及家电等行业显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钎焊技术的应用范围日益扩大。可以预料,钎焊技术必将成为21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连接技术之一。 一、铝的钎焊技术 钎焊技术作为铝及其合金最常用的焊接方法之一,在人造卫星、火箭、导弹、微波器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焊接 钎焊 软钎焊 硬钎焊
下载PDF
铝合金气体保护炉中钎焊的研究
5
作者 钱乙余 奚万春 桑洪 《焊接》 北大核心 1989年第7期5-8,4,共5页
在探讨了铝合金气体保护钎焊可能性的前提下,进行了气体保护炉中钎焊试验,并对影响接头质量的因素及接头形成机理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钎焊 铝合金 气体保护焊 焊接
下载PDF
Ag Sb对SnPb60/40钎料高温持久性能的影响
6
作者 钱乙余 罗洪军 +2 位作者 范富华 方洪渊 丁克俭 《电子工艺技术》 1992年第6期7-10,18,共5页
作者研究了Ag、Sb对Sn Pb60/40钎料及钎焊接头高温持久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少量Ag、Sb的加入使Sn Pb60/40钎料及钎焊接头高温持久性能得到明显改善,其中以Ag、Sb共同加入钎料中效果最好。并对其持久断裂机制及性能改善的机理作了初步... 作者研究了Ag、Sb对Sn Pb60/40钎料及钎焊接头高温持久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少量Ag、Sb的加入使Sn Pb60/40钎料及钎焊接头高温持久性能得到明显改善,其中以Ag、Sb共同加入钎料中效果最好。并对其持久断裂机制及性能改善的机理作了初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钎料 强化 疲劳 性能
下载PDF
铝的无钎剂氩气保护钎焊工艺研究
7
作者 钱乙余 董国明 桑洪 《电子工艺技术》 1989年第2期2-5,共4页
目前,气保护下无钎剂普通铝板钎焊已有应用,但由于钎焊接头往往难以形成良好的外形(钎焊圆角),应用范围受到限制。本文为此试图利用接触反应和镁的作用,实现接头良好成型,为普通型无钎剂气保护铝钎焊探索新途径。
关键词 无钎剂钎焊 氩气保护焊
下载PDF
LY12铝合金中温钎焊技术 被引量:33
8
作者 薛松柏 董健 +1 位作者 吕晓春 钱乙余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1-22,51,共3页
采用改进的KF -CsF -AlF3 中温无腐蚀钎剂与Ag -Al-Cu -Zn中温钎料实现了对LY12铝合金的中温钎焊 ,钎焊接头的抗剪强度可达到母材强度的 80 % ,对接接头钎缝的抗拉强度可达到母材强度的 70 % ,突破了“热处理强化铝合金通常不能钎焊”... 采用改进的KF -CsF -AlF3 中温无腐蚀钎剂与Ag -Al-Cu -Zn中温钎料实现了对LY12铝合金的中温钎焊 ,钎焊接头的抗剪强度可达到母材强度的 80 % ,对接接头钎缝的抗拉强度可达到母材强度的 70 % ,突破了“热处理强化铝合金通常不能钎焊”的传统论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中温钎焊 钎焊材料 钎焊工艺 钎焊接头
下载PDF
接触反应法解决铝/不锈钢钎焊的缺陷及脆性 被引量:27
9
作者 何鹏 冯吉才 +2 位作者 钱乙余 黄振凤 麦汉辉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2-85,共4页
为满足不锈钢电加热餐具生产的需要,提出采用接触反应钎焊的方法实现复合电热餐具的铝热管与铝板、铝板与不锈钢板结构的高致密连接.研究表明:Si中间层介质与铝基体之间的共晶反应所产生的Al-Si共晶液相,能够将铝加热管与铝板、铝板与... 为满足不锈钢电加热餐具生产的需要,提出采用接触反应钎焊的方法实现复合电热餐具的铝热管与铝板、铝板与不锈钢板结构的高致密连接.研究表明:Si中间层介质与铝基体之间的共晶反应所产生的Al-Si共晶液相,能够将铝加热管与铝板、铝板与不锈钢板大面积结构致密地连接在一起;接触反应钎焊初期存在Al/Si固相扩散反应的液相反应萌生,该过程与加热阶段Si的固态扩散、液相层扩展和成分均匀化共同构成接触反应钎焊接头成缝过程;接触反应钎焊初期液相反应萌生以Al/Si固相界面的扩散为主要控制过程,其受控干Si向Al基体内的固相扩散速率,液相层的扩展和成分均匀化受控于Al在Al-Si液相中的扩散速率,是液相产生的主要阶段;接触反应钎焊依靠反应液相层的阻隔延迟效应,限制了铝/不锈钢异种材料间脆性化合物的生成,使得反应层薄,钎缝强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反应钎焊 铝板 脆性 固相扩散 不锈钢 共晶反应 异种材料 液相反应 基体 反应液
下载PDF
扩散连接接头金属间化合物新相的形成机理 被引量:34
10
作者 何鹏 冯吉才 +1 位作者 钱乙余 张九海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3-55,共3页
扩散连接接头中界面区脆性金属间化合物相的出现往往会造成接头性能的恶化 ,因此研究并建立接头界面区金属间化合物相的生成和成长行为的数学模型对扩散连接过程控制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本文根据扩散理论 ,指出界面处生成相的... 扩散连接接头中界面区脆性金属间化合物相的出现往往会造成接头性能的恶化 ,因此研究并建立接头界面区金属间化合物相的生成和成长行为的数学模型对扩散连接过程控制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本文根据扩散理论 ,指出界面处生成相的动力学驱动力取决于扩散偶中组元自身的特性 ,生成相的组元及比例应按原子扩散通量比优先生成。本文从动力学及热力学角度出发 ,提出了多组元扩散偶界面处的金属间化合物生成相原则 :通量 -能量原则 ;并以钛 镍 钢扩散连接接头为例 ,证明钛 镍界面处金属间化合物相的生成规律为Ni TiNi3 TiNi Ti2 Ni Ti。提出 ,通量 -能量能力相当的两种或多种金属间化合物有可能同时形核长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连接 金属间化合物 焊接接头 原子扩散通量
下载PDF
银基钎料中铈与杂质元素铅、铋作用机制 被引量:15
11
作者 薛松柏 钱乙余 +1 位作者 赵振清 董健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36-439,共4页
研究了银基钎料中铈与铅、铋的作用机制 ,发现在银基钎料中铈与铅、铋易形成高熔点的CePb ,CeBi化合物 ,从而抑制了铅单质相和铋单质相的形成 ,消除了杂质元素铅、铋对银基钎料铺展性能的有害作用。金属学分析和量子力学成键理论分析结... 研究了银基钎料中铈与铅、铋的作用机制 ,发现在银基钎料中铈与铅、铋易形成高熔点的CePb ,CeBi化合物 ,从而抑制了铅单质相和铋单质相的形成 ,消除了杂质元素铅、铋对银基钎料铺展性能的有害作用。金属学分析和量子力学成键理论分析结果表明铈与铅、铋有极强的化学亲和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质元素 稀土 银基钎料 作用机制 化学亲和力 钎焊材料
下载PDF
相变扩散连接界面生成金属间化合物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5
12
作者 何鹏 张九海 +1 位作者 冯吉才 钱乙余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75-78,共4页
在异种材料扩散连接的接头中 ,当界面上有脆性的金属间化合物产生时 ,接头往往表现出较差的力学性能。因此 ,从扩散连接的生产应用及扩散连接的理论研究出发 ,研究扩散连接接头的界面金属间化合物的生成规律 ,进而对其控制 ,是有着非常... 在异种材料扩散连接的接头中 ,当界面上有脆性的金属间化合物产生时 ,接头往往表现出较差的力学性能。因此 ,从扩散连接的生产应用及扩散连接的理论研究出发 ,研究扩散连接接头的界面金属间化合物的生成规律 ,进而对其控制 ,是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的。扩散连接界面上金属间化合物的生成及成长机制是受扩散控制的反应扩散机制 ,而相变扩散连接中往往还伴随着相变 ,因此相变扩散连接的界面反应机制更为复杂。本文根据相变扩散连接的特殊性 ,建立了钛 /不锈钢相变扩散连接界面区元素扩散、金属间化合物相的生成和成长行为的数学模型。模型经试验验证与实际吻合较好 ,可以为相变扩散连接工艺参数的制定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扩散连接 钛/不锈钢 金属间化合物 数值模拟
下载PDF
LY12铝合金氧化膜与钎剂的反应机制 被引量:17
13
作者 薛松柏 陈文华 +1 位作者 吕晓春 钱乙余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43-547,共5页
采用CsF AlF3中温无腐蚀钎剂能够去除LY12铝合金表面复杂的氧化膜,实现LY12铝合金的中温钎焊。研究发现:改进的CsF AlF3钎剂是以反应、溶解方式去除氧化膜的;在去膜过程中,CsF化合物起主要去膜作用,钎剂的高活性与NH4F、NH4AlF4及复合... 采用CsF AlF3中温无腐蚀钎剂能够去除LY12铝合金表面复杂的氧化膜,实现LY12铝合金的中温钎焊。研究发现:改进的CsF AlF3钎剂是以反应、溶解方式去除氧化膜的;在去膜过程中,CsF化合物起主要去膜作用,钎剂的高活性与NH4F、NH4AlF4及复合盐熔体等化合物的存在有关,它们的存在可提高CsF AlF3钎剂的去膜能力,而HF的生成则是诱发和加速反应、提高溶解去膜能力的关键;微量稀土元素镧未在界面出现富集现象,微量的稀土氟化物则起着"助溶"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氧化膜 钎剂 反应机制 钎焊
下载PDF
合金元素对Sn-57Bi无铅钎料组织及韧性的影响 被引量:19
14
作者 何鹏 吕晓春 +2 位作者 张斌斌 马鑫 钱乙余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3-17,31,共6页
研究了添加不同含量的合金元素Ag,Ge,Cu,Sb,Zn,Ce,P,Ni对Sn-57Bi钎料的熔化温度、润湿性能、冲击韧性和显微组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合金元素的添加对于钎料的熔化特性的影响不大,P,Ni的加入会导致出现硬脆的Bi,削弱了钎料的性能,Ag3S... 研究了添加不同含量的合金元素Ag,Ge,Cu,Sb,Zn,Ce,P,Ni对Sn-57Bi钎料的熔化温度、润湿性能、冲击韧性和显微组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合金元素的添加对于钎料的熔化特性的影响不大,P,Ni的加入会导致出现硬脆的Bi,削弱了钎料的性能,Ag3Sn和富锌相则在形状合适时可以强化钎料的性能。单独加入合金元素Ag,Ge,Zn,Cu可以改善钎料的塑韧性,Ag,Ge还可以提高钎料的屈服强度和接头的剪切强度。合金元素Sb,Ce,P,Ni的加入会弱化钎料的塑韧性。而在同时添加多种合金元素的钎料合金中,43Sn-Bi-1Ge-1Ag的改善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3Sn-57Bi钎料 冲击韧性 熔化温度 润湿性
下载PDF
Al/Cu/Al接触反应液相行为及其连接 被引量:23
15
作者 董占贵 钱乙余 +1 位作者 石素琴 吴培莲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5-47,共3页
采用模拟的方法 ,系统研究了Al/Cu接触反应及其液相行为的特点 ,并运用金属学中表面扩散和晶界扩散等理论进行了理论探讨。研究结果表明 ,在接触反应中Al/Cu共晶液相的行为包括 :一方面液相沿Al基体表面优先反应铺展 ;另一方面在基体深... 采用模拟的方法 ,系统研究了Al/Cu接触反应及其液相行为的特点 ,并运用金属学中表面扩散和晶界扩散等理论进行了理论探讨。研究结果表明 ,在接触反应中Al/Cu共晶液相的行为包括 :一方面液相沿Al基体表面优先反应铺展 ;另一方面在基体深度方向上也有明显的晶间渗透作用。其中前者可以促进接头间隙内产生均匀的液相填充层 ;后者则是接头牢固接合的保障。同时为确定Al/Cu/Al接触反应钎焊工艺参数 ,研究了工艺参数对接触反应中共晶液相铺展行为的影响 ,结果表明 5 70~ 5 80℃的反应温度和 15min的保温时间是Al/Cu接触反应钎焊比较适合的工艺参数。在此基础上 ,本文采用Cu箔作中间层进行Al的接触反应钎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晶反应 接触反应钎焊 晶界扩散
下载PDF
钛合金表面电火花沉积WC电极的粘连行为分析 被引量:20
16
作者 何鹏 吴承东 +1 位作者 钱乙余 汪瑞军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5-28,104,共5页
电火花沉积工艺具有热输入小,工件变形小,操作简单方便,适于现场操作等特点,在航空、航天、能源、核工业、医疗机械等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针对目前关于电火花表面沉积的许多理论问题还不是很清楚这一情况,研究了在TC1合金基体上... 电火花沉积工艺具有热输入小,工件变形小,操作简单方便,适于现场操作等特点,在航空、航天、能源、核工业、医疗机械等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针对目前关于电火花表面沉积的许多理论问题还不是很清楚这一情况,研究了在TC1合金基体上采用WC电极沉积时的WC电极的表面粘连现象,以及沉积时间对电极粘连程度的影响。分析表明,粘连在阳极表面的合金化金属层是多层结构,这是在电火花强化过程中,通过旋转电极与基体之间间断的或多次的“阳极粘连”后产生的。电极粘连程度随时间增加而加重,该层由Ti、W、C、Al等元素组成,该层中发生了冶金反应,生成了T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火花 钛合金 沉积层 粘连
下载PDF
TIG-MIG双面对称焊焊缝成形机理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周方明 于治水 +2 位作者 王宇 冯曰海 钱乙余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8-61,共4页
就纯铝中薄板,通过单面TIG、MIG和TIG-MIG双面对称焊工艺试验对比,利用ANSYS有限元计算软件进行了TIG-MIG双面对称焊熔池的数值模拟,研究了TIG-MIG双面对称焊的熔池特征及焊缝成形规律。研究表明,TIG-MIG双面对称焊的热源静态累积效应... 就纯铝中薄板,通过单面TIG、MIG和TIG-MIG双面对称焊工艺试验对比,利用ANSYS有限元计算软件进行了TIG-MIG双面对称焊熔池的数值模拟,研究了TIG-MIG双面对称焊的熔池特征及焊缝成形规律。研究表明,TIG-MIG双面对称焊的热源静态累积效应和动态热阻效应使得此焊接方法熔深大大增加,TIG、MIG熔池在焊接过程中发生交汇并在电弧力、熔池表面张力和重力等作用下达到平衡,并由此形成焊缝反面成形。TIG-MIG交汇熔池的稳定性决定焊缝的反面成形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双面对称焊 成形机理 数值模拟 TIG-MIG 焊接 有限元
下载PDF
无铅钎料的超电势问题研究 被引量:18
18
作者 薛松柏 赵振清 +3 位作者 钱乙余 赵志成 王金玉 丁克俭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75-180,共6页
通过对几种典型无铅钎料的电化学性能的研究,提出了无铅 钎料研究开发及应用时 应考虑因其超电势变化带来的影响问题。试验证明,含铋元素无铅钎料较传统的锡铅钎料超电势低,含铟无素无铅钎料则较锡铅钎料有较高的超电势,并证明这是... 通过对几种典型无铅钎料的电化学性能的研究,提出了无铅 钎料研究开发及应用时 应考虑因其超电势变化带来的影响问题。试验证明,含铋元素无铅钎料较传统的锡铅钎料超电势低,含铟无素无铅钎料则较锡铅钎料有较高的超电势,并证明这是由 于合金中形成了 In Sn4 化合物的缘故,从 而认为含铋无铅钎料应谨慎地使用于电器元件的焊接生产中,而含铟无铅钎料 则较锡铅钎料具有更高 的电化学安全性,在电器元件的焊接生产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电势 无铅钎料 焊接 钎焊
下载PDF
异种材料扩散连接接头残余应力的分布特征及中间层的作用 被引量:38
19
作者 何鹏 冯吉才 钱乙余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6-80,共5页
利用有限元方法 ,模拟分析了异种材料扩散连接接头残余应力的分布特征。分析表明 ,对接头有害的较大的残余应力区域分布在膨胀系数较小母材靠近焊缝附近的地带 ,而残余应力的最大值出现在其界面脆性相及焊缝附近靠近接头边缘的微小区域 ... 利用有限元方法 ,模拟分析了异种材料扩散连接接头残余应力的分布特征。分析表明 ,对接头有害的较大的残余应力区域分布在膨胀系数较小母材靠近焊缝附近的地带 ,而残余应力的最大值出现在其界面脆性相及焊缝附近靠近接头边缘的微小区域 ,降低连接温度、减少连接时间有利于减小接头残余应力 ,优化接头的界面应力状态。提出了中间层残余应力因子Rf 和中间层厚度因子Tf 概念 ,考虑到中间层的接触强化影响及被焊金属表面物理接触的形成要求 ,当选择中间层时 ,为降低接头的残余应力 ,应尽量选择 |Rf|、Tf 较小的中间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连接 中间层残余应力因子 中间层厚度因子 异种材料连接
下载PDF
TC1合金表面电火花沉积WC-8Co涂层界面行为 被引量:13
20
作者 汪瑞军 钱乙余 +1 位作者 黄小鸥 刘军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88-90,96,共4页
钛合金在航空、航天工业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其耐磨性差,对磨面容易产生粘结及对微动磨损敏感等缺点,限制其应用领域的进一步扩大。实践证明,采用电火花强化技术在TC1合金表面制造WC-8Co强化层,可以有效提高TC1基体表面耐磨性能。作者研... 钛合金在航空、航天工业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其耐磨性差,对磨面容易产生粘结及对微动磨损敏感等缺点,限制其应用领域的进一步扩大。实践证明,采用电火花强化技术在TC1合金表面制造WC-8Co强化层,可以有效提高TC1基体表面耐磨性能。作者研究了WC-8Co强化层的表面状态、界面行为以及相结构组成,认为TC1合金表面强化高熔点的WC-8Co材料,厚度可大于50μm;强化层与基体之间存在过渡区;强化层表面由TiC、W_2C和少量W组成;强化层截面的显微硬度是基体的3倍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电火花沉积 WC-8Co涂层 界面行为 耐磨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