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维地震在榆树林地区油气藏勘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钱奕中 唐建人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51-63,共13页
榆树林地区的三维地震勘探是大庆油田的第一次三维地震工作。所获资料采用INTERPRETⅡ解释系统作精细解释,并与二维地震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取得了显著的地质效果。解决了松辽盆地争论多年的“T_2地震结构”问题,表明它是断层的反映;发现... 榆树林地区的三维地震勘探是大庆油田的第一次三维地震工作。所获资料采用INTERPRETⅡ解释系统作精细解释,并与二维地震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取得了显著的地质效果。解决了松辽盆地争论多年的“T_2地震结构”问题,表明它是断层的反映;发现了一批小幅度构造和小断层,为提高钻探成功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提高了深层反射的信噪比,为解决盆地内深层地震勘探的难题提供了新的途径。三维地震勘探成果的综合分析,使我们对榆树林地区油气聚集的规律有了新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勘探 油气藏
下载PDF
残余盆地成藏动力学过程研究方法 被引量:26
2
作者 王英民 钱奕中 +2 位作者 邓林 贺小苏 董伟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SCD 1998年第3期385-393,共9页
文章指出残余盆地将是21世纪中国油气勘探的重点,但其地质特征和演化规律高度复杂,勘探难度很大,必须采用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其中成藏动力学过程是残余盆地研究的核心问题。介绍了针对残余盆地地质特征和勘探需要而开发的残... 文章指出残余盆地将是21世纪中国油气勘探的重点,但其地质特征和演化规律高度复杂,勘探难度很大,必须采用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其中成藏动力学过程是残余盆地研究的核心问题。介绍了针对残余盆地地质特征和勘探需要而开发的残余盆地成藏动力学过程模拟软件系统的概况和在其中关键技术方法上所取得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 动力学过程 盆地模拟 残余盆地 油气系统
下载PDF
西南地区二叠纪层序地层及海平面变化 被引量:24
3
作者 覃建雄 曾允孚 +5 位作者 陈洪德 田景春 李余生 钱奕中 寿建峰 沈安江 《岩相古地理》 CSCD 1998年第1期19-35,共17页
西南地区二叠系可划分为2个二级层序、11个三级层序,它们代表11次三级海平面升降旋回,其中有6次可与欧美地区二叠纪海平面变化相对比,它们是伦纳德(Leonardian)早期、瓜达卢普(Guadalupian)早期、瓜... 西南地区二叠系可划分为2个二级层序、11个三级层序,它们代表11次三级海平面升降旋回,其中有6次可与欧美地区二叠纪海平面变化相对比,它们是伦纳德(Leonardian)早期、瓜达卢普(Guadalupian)早期、瓜达卢普(Guadalupian)晚期、卡赞(Kazanian)早期、鞑靼(Tatarian)早期和鞑靼(Tatarian)晚期的海平面旋回。研究表明,该区二叠纪相对海平面变化作为全球海平面变化和同沉积构造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它与欧美地区乃至联合古陆发展具反向效应,即具有以海侵型碳酸盐沉积序列为典型的主体海平面上升的特点。作者认为显生宙全球海平面旋回曲线的二叠纪部分总体具有两种类型或分支:其一是以海侵型碳酸盐沉积序列为主的反映海平面主体上升的特提斯型或华南型;其二是以海陆过渡—陆相海退沉积序列为主的揭示海平面主体下降的经典型或欧美型。作者强调,全球二叠纪海侵型全球海平面旋回曲线应以西南地区为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海平面变化 二叠系 西南地区 特提斯型
下载PDF
浙江沿海平原全新统气源岩特征及生物气形成的控制因素 被引量:16
4
作者 林春明 钱奕中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A12期70-75,共6页
本区气源岩主要为近岸浅海环境的灰色淤泥质粘土层和受海水影响的河漫滩环境的灰—灰黑色粘土及淤泥质粘土层。浅海相气源岩为弱还原—还原环境下沉积的,河漫滩相气源岩为弱还原—强还原环境下的产物,总体上看,后者比前者还原性和生气... 本区气源岩主要为近岸浅海环境的灰色淤泥质粘土层和受海水影响的河漫滩环境的灰—灰黑色粘土及淤泥质粘土层。浅海相气源岩为弱还原—还原环境下沉积的,河漫滩相气源岩为弱还原—强还原环境下的产物,总体上看,后者比前者还原性和生气能力要强,浙北比浙南要强。本区生物气生成主要受沉积环境、沉积时间、古气候、海平面变化、地壳沉降和沉积速率、水介质这七大因素控制,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有利于河漫滩相气源岩中生物甲烷气的大量生成和富集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 全新世 气源岩 生物气 控制因素 天然气
下载PDF
中国东南沿海平原晚第四纪超浅层生物气藏盖层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林春明 王彦周 +1 位作者 黄志诚 钱奕中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1期92-99,共8页
根据晚第四纪地层的物性特征、力学性质及烃浓度值实验资料和孔隙水压力及其消散历时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覆盖下切河谷之上的近岸浅海相灰色淤泥质粘土层为区域盖层,下切河谷内的河漫滩相灰—灰黑色粘土及淤泥质粘土层为局部盖层。粉细... 根据晚第四纪地层的物性特征、力学性质及烃浓度值实验资料和孔隙水压力及其消散历时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覆盖下切河谷之上的近岸浅海相灰色淤泥质粘土层为区域盖层,下切河谷内的河漫滩相灰—灰黑色粘土及淤泥质粘土层为局部盖层。粉细砂、粉砂、粉砂质粘土、淤泥质粘土和粘土的粒径依次变小,比表面积依次增大,使其孔隙率、孔隙比、天然含水量及孔隙水压力值依次增大。粘土的压缩系数、塑性指数、液性指数及抗剪强度最大,其抗变形能力相对最弱,可压缩相对最大,相对封闭性最好;而淤泥质粘土、粉砂质粘土的封闭性次之。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盖层的封闭性增强。盖层的封闭机理主要为物性封闭、烃浓度封闭和孔隙水压力封闭,后者可能对生物气藏保存起着最主要的封闭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第四纪 盖层 生物气 中国 东南沿海 天然气
下载PDF
扬子陆块东南缘海相油气勘探前景 被引量:8
6
作者 马立桥 孙凤霞 +1 位作者 王晓峰 钱奕中 《海相油气地质》 2002年第3期10-18,共9页
扬子陆块东南缘震旦纪—中三叠世海相地层发育在华南板块早、晚两期陆内裂谷盆地演化的巨型旋回中。该区层序地层发育了13个超层序和94个层序,其中第3个超层序(下寒武统)和第12、13超层序(二叠系)的海侵层序组是该区主要的烃源岩层位。... 扬子陆块东南缘震旦纪—中三叠世海相地层发育在华南板块早、晚两期陆内裂谷盆地演化的巨型旋回中。该区层序地层发育了13个超层序和94个层序,其中第3个超层序(下寒武统)和第12、13超层序(二叠系)的海侵层序组是该区主要的烃源岩层位。烃源岩发育的有利相带为台盆相或受局限的台地相、外陆棚相、深水盆地相。已在江苏句容、江西萍乡—乐平、广西十万大山等地发现多处油气显示。经对油气资源的初步评价,扬子陆块东南缘海相地层的油气远景资源量超过20×10~8t 油当量。认为上古生界石炭系一二叠系海相—海陆交互相地层是该区的主要勘探目的层系,面积达40×10~4 km^2的扬子东南裂谷盆地带(江苏句容常州—江西乐平萍乡—广西十万大山海相地层分布带)是中国南方较有前景的海相油气勘探领域之一。建议加强该带海相石油及其伴生气、裂解气、海陆交互相煤系及其煤成气、煤层气的联合勘探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扬子陆块 海相地层 裂谷盆地 层序地层 烃源岩 油气勘探
下载PDF
松辽盆地中白垩世两次湖侵沉积在层序地层学研究中的意义 被引量:5
7
作者 马立祥 万静萍 钱奕中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0-14,共5页
青山口和嫩江组早期发生两次大规模湖侵,是松辽盆地地质发展演化史上的两次重要事件。应用层序地层学的基本原理对中、上部含油组合的初步分析表明,青一段和嫩一、二段分别属于两类不同沉积层序的湖侵体系域。根据湖侵体系域在层序中的... 青山口和嫩江组早期发生两次大规模湖侵,是松辽盆地地质发展演化史上的两次重要事件。应用层序地层学的基本原理对中、上部含油组合的初步分析表明,青一段和嫩一、二段分别属于两类不同沉积层序的湖侵体系域。根据湖侵体系域在层序中的位置,可初步建立中、上部含油组合的层序地层学格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学 层序 湖泊 沉积 中白垩世
下载PDF
地质—地震综合地层划分对比方法及其在海拉尔叠合盆地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王英民 王成善 +1 位作者 钱奕中 满云英 《成都地质学院学报》 CSCD 1990年第2期87-94,共8页
不同级别的构造作用和气候作用控制了地层的发育,并形成各种地层界面和层内的沉积特征。在地震剖面和钻井资料中,这些特征有着内在的有机联系,可以利用它们进行综合地层划分对比。作者在海拉尔叠合盆地中使用了这一方法。
关键词 地质 地震 地层 划分 对比法 盆地
下载PDF
地震地层模拟程序的研制及应用
9
作者 黄真萍 钱奕中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17-26,共10页
从钻井资料和测井资料出发,利用地震资料进行外延或内插,研制了地震地层模拟程序,分析探讨了松辽盆地地震地质层位,为利用地震解释方法和地震地层学解释方法提供了一个确定层位的依据。
关键词 地震勘探 地震地层模拟
下载PDF
努力开拓南方油气勘探新领域
10
作者 钱奕中 《海相油气地质》 1994年第1期3-3,共1页
南方十四省区是陆上石油工业的后备战场,这里充满着希望与困难,它在向不屈不挠的石油勘探者招手,它在向我们挑战! 南方地域辽阔,沿江沿海地区经济发达,是改革开放的前沿,但长期以来,能源短缺,严重束缚了前进步伐。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 南方十四省区是陆上石油工业的后备战场,这里充满着希望与困难,它在向不屈不挠的石油勘探者招手,它在向我们挑战! 南方地域辽阔,沿江沿海地区经济发达,是改革开放的前沿,但长期以来,能源短缺,严重束缚了前进步伐。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强烈地呼唤着我们去找到大油田。南方油气勘探领域广大,在二百六十余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勘探领域 改革开放 地质历史 油气勘探新领域 陆上石油工业 石油勘探 沿海地区 原型盆地 能源短缺 开拓
下载PDF
残余盆地的特征及其油气资源评价方法的发展方向 被引量:14
11
作者 王英民 钱奕中 《海相油气地质》 1996年第1期48-51,共4页
残余盆地是指后期经过较强烈改造,油气系统的区域层受到过较强烈剥蚀,从而油气系统发生过重新组构的盆地,在我国以海相地层为主。与原生盆地相比,残余盆地经历过更复杂的盆地动力学沉化过程和油气成藏动力学过程,其机制更为复杂,... 残余盆地是指后期经过较强烈改造,油气系统的区域层受到过较强烈剥蚀,从而油气系统发生过重新组构的盆地,在我国以海相地层为主。与原生盆地相比,残余盆地经历过更复杂的盆地动力学沉化过程和油气成藏动力学过程,其机制更为复杂,以多期成盆、多期改造、多期生烃、多期运移、多期散失、多期聚集成藏为特色,研究了勘探难度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气盆地 地质特征 油气资源 评价 发展方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