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半夏无公害栽培技术体系探讨 被引量:9
1
作者 钱广涛 薛涛 +2 位作者 张爱民 孙伟 薛建平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12期2949-2955,共7页
半夏(Pinellia ternata)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市场需求量巨大,致使半夏野生资源不断破坏、濒临枯竭,人工种植是解决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大的有效途径。由于人们缺乏对半夏科学化种植的知识和技术,导致在生产过程中存在产量.低、品质差等情况... 半夏(Pinellia ternata)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市场需求量巨大,致使半夏野生资源不断破坏、濒临枯竭,人工种植是解决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大的有效途径。由于人们缺乏对半夏科学化种植的知识和技术,导致在生产过程中存在产量.低、品质差等情况,危害公众身体健康,也极大地损害了种植户的利益和积极性。无公害种植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途径,获得安全、无污染、品质高的半夏也是现阶段中药材种植发展的方向。本文依托本单位对半夏的多年研究以及结合其他单位对半夏的生产和科研情况,建立了半夏无公害栽培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 无公害 栽培体系 中药材 人工种植
下载PDF
乌拉尔甘草无公害栽培技术体系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钱广涛 盛玮 +5 位作者 侯俊玲 孙华庚 薛建平 苏勇 孙伟 孟祥霄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22期3387-3393,共7页
目的:为解决乌拉尔甘草野生资源减少,人工栽培技术体系不完善、优良种质资源短缺等导致的产量低、品质下降等问题,对乌拉尔甘草无公害栽培技术体系进行研究。方法:基于药用植物全球产地生态适宜性区划信息系统对乌拉尔甘草最大生态相似... 目的:为解决乌拉尔甘草野生资源减少,人工栽培技术体系不完善、优良种质资源短缺等导致的产量低、品质下降等问题,对乌拉尔甘草无公害栽培技术体系进行研究。方法:基于药用植物全球产地生态适宜性区划信息系统对乌拉尔甘草最大生态相似区域进行预测,并对种质资源,产区分布,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进行产地调研与文献研究,形成乌拉尔甘草无公害栽培技术体系。结果:乌拉尔甘草引种栽培以甘肃、内蒙古、新疆、青海一带选址为宜,建立了一套包括种植基地选址、优良品种选育、田间种植管护等的乌拉尔甘草无公害栽培技术体系。结论:乌拉尔甘草无公害栽培技术体系的建立为解决人工种植甘草产量及品质下降,农残、重金属含量超标等问题提供科学的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无公害 人工种植 栽培技术 产地环境 种质资源 病虫害防治 田间管理
下载PDF
药用牡丹和芍药无公害种植技术体系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苏勇 孟祥霄 +4 位作者 钱广涛 张婉君 孙伟 彭华胜 薛建平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088-2094,共7页
牡丹皮和白芍均为我国传统的中药材,市场需求量大,而市场销售牡丹皮和白芍存在农残、重金属超标和品质下降等问题,影响其安全性与有效性。无公害种植体系的建立,可在保证牡丹皮和白芍产量的同时,有效降低药材农残、重金属含量,保障药材... 牡丹皮和白芍均为我国传统的中药材,市场需求量大,而市场销售牡丹皮和白芍存在农残、重金属超标和品质下降等问题,影响其安全性与有效性。无公害种植体系的建立,可在保证牡丹皮和白芍产量的同时,有效降低药材农残、重金属含量,保障药材品质。本文基于牡丹和芍药种植的田间数据,结合生长习性和产地分布,制定了牡丹和芍药的无公害种植技术体系,该体系包括种植基地区划选址、田间管理、施肥、病虫害防治等,为牡丹和芍药种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皮 白芍 无公害种植 病虫害防治
下载PDF
药用植物毛状根研究体系及应用方向 被引量:11
4
作者 朱智慧 晁二昆 +3 位作者 钱广涛 孙伟 薛建平 师玉华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9年第11期1475-1481,1496,共8页
药用植物富含次生代谢产物,是天然药物和保健品的重要来源。然而药用植物本身的次生代谢产物存在含量低、合成不稳定且周期长等问题。利用发根农杆菌Ri质粒诱导药用植物产生的毛状根具有操作简单、生长迅速、可提高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等优... 药用植物富含次生代谢产物,是天然药物和保健品的重要来源。然而药用植物本身的次生代谢产物存在含量低、合成不稳定且周期长等问题。利用发根农杆菌Ri质粒诱导药用植物产生的毛状根具有操作简单、生长迅速、可提高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等优点,已成为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生产的一种新手段。本文详细介绍了毛状根的诱导方法、鉴定以及影响其形成的因素,总结了毛状根研究体系在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生产、基因功能验证、种质资源改良与繁育等方面的应用,并展望了毛状根研究体系在药用植物基因功能研究与药用活性成分生产方面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 毛状根 发根农杆菌 次生代谢产物
下载PDF
冬凌草、溪黄草无公害栽培技术探讨 被引量:5
5
作者 张婉君 樊东升 +5 位作者 钱广涛 苏勇 孟祥霄 孙伟 李桂萍 薛建平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067-2074,共8页
香茶菜属(Rabdosia(Bl.)Hassk)药用植物富含对映-贝壳杉烷类等萜类化合物,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其中碎米桠(Rabdosia rubescens(Hemsl.)Hara)和溪黄草(Rabdosia serra(Maxim.)Hara)两个物种是典型代表,但近年来由于市场的需求量增多,野... 香茶菜属(Rabdosia(Bl.)Hassk)药用植物富含对映-贝壳杉烷类等萜类化合物,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其中碎米桠(Rabdosia rubescens(Hemsl.)Hara)和溪黄草(Rabdosia serra(Maxim.)Hara)两个物种是典型代表,但近年来由于市场的需求量增多,野生的香茶菜属植物产量已达不到需求,开展无公害栽培碎米桠(R.rubescens(Hemsl.)Hara)和溪黄草(R. serra(Maxim.)Hara)是解决这个难题最直接有效的举措,同时也是保证香茶菜属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一步。为了实现生产高品质无公害碎米桠和溪黄草,本文结合其栽培特性和研究现状,总结了一套碎米桠,溪黄草无公害栽培体系,为冬凌草,溪黄草药材"安全,有效,稳定,可控"目标提供方法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茶菜属药用植物 无公害 栽培技术
下载PDF
N位取代聚苯并咪唑酰亚胺薄膜: 改善的溶解性与透过率
6
作者 柯钊 陈海权 +4 位作者 张轶材 闫晓莹 李慧 钱广涛 于有海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55-61,共7页
试验合成了两种新型的N-苯基取代苯并咪唑二胺,区别在于N-苯基的邻位分别由甲基和氟原子取代。将新型二胺分别与二酐4,4′-(六氟异丙烯)二酞酸酐(6FDA)和4,4′-氧双邻苯二甲酸酐(ODPA)通过两步热亚胺法制备聚苯并咪唑酰亚胺(PBII)薄膜,... 试验合成了两种新型的N-苯基取代苯并咪唑二胺,区别在于N-苯基的邻位分别由甲基和氟原子取代。将新型二胺分别与二酐4,4′-(六氟异丙烯)二酞酸酐(6FDA)和4,4′-氧双邻苯二甲酸酐(ODPA)通过两步热亚胺法制备聚苯并咪唑酰亚胺(PBII)薄膜,并对新型二胺单体及PBII薄膜进行了性能测试与表征。结果表明:新型PBII薄膜表现出良好的耐热性(玻璃化转变温度T_(g)=341~381℃)和拉伸强度(σ=95~135 MPa)。不同邻位取代的N-苯基破坏了分子的有效堆积,使得PBII薄膜的溶解性和光学透明性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并咪唑酰亚胺 耐热稳定性 光学透过率
下载PDF
三种不同颜色藜麦籽粒中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的代谢组学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钱广涛 李祥羽 +2 位作者 周静雯 张蘅 李立新 《植物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192-2202,共11页
为了了解不同颜色藜麦籽粒中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的组成成分和差异情况,以黑色、白色和红色藜麦籽粒为材料,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ESI-MS/MS)检测平台进行了广泛靶向代谢组学分析。三种藜麦籽粒中共检测到71种氨基酸类化合物,其... 为了了解不同颜色藜麦籽粒中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的组成成分和差异情况,以黑色、白色和红色藜麦籽粒为材料,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ESI-MS/MS)检测平台进行了广泛靶向代谢组学分析。三种藜麦籽粒中共检测到71种氨基酸类化合物,其中,黑-红比较组(黑vs红组)发现有28种、黑vs白组有19种、红vs白组有45种差异氨基酸类化合物。同时,黑vs红与红vs白之间有25种、黑vs白和红vs白之间有17种、黑vs红和黑vs白之间有9种共同差异氨基酸类化合物。KEGG注释及富集分析发现,不同颜色藜麦籽粒之间差异氨基酸类化合物参与的代谢通路中,氨基酸的生物合成、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和氨酰tRNA的生物合成之间的差异较大。本研究结果对藜麦籽粒的营养价值评价以及优良品种选育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不同颜色籽粒 氨基酸及衍生物 代谢组学
原文传递
苦荞芽和苗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差异及关键基因表达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钱广涛 晁二昆 +7 位作者 孙伟 杨维 董刚强 杜伟 陈庆富 朱智慧 盛玮 薛建平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174-180,共7页
目的:研究新资源食品苦荞芽和苦荞苗中黄酮类化合物儿茶素、表儿茶素、芦丁和槲皮素的含量差异及相关基因表达情况,揭示苦荞麦种子发芽过程中黄酮类次生代谢产物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动态变化趋势,为苦荞芽苗菜的品质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目的:研究新资源食品苦荞芽和苦荞苗中黄酮类化合物儿茶素、表儿茶素、芦丁和槲皮素的含量差异及相关基因表达情况,揭示苦荞麦种子发芽过程中黄酮类次生代谢产物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动态变化趋势,为苦荞芽苗菜的品质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质谱(UPLC-ESI-QQQ-MS)对苦荞芽和苦荞苗中儿茶素、表儿茶素、芦丁和槲皮素进行含量检测,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技术检测苦荞芽和苗中有关黄酮类化合物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通过多反应MRM模式检测发现苦荞芽和苦荞苗中儿茶素、表儿茶素、芦丁、槲皮素的相对含量及合成路径中相关基因FtPAL,FtC4H,Ft4CL,FtCHS,FtCHI,FtF3H,FtF3’H,FtFLS,FtDFR,FtLAR,FtANS,FtANR的表达量均存在差异,苦荞芽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和相关基因表达量均高于苦荞苗。结论:苦荞芽中黄酮类次生代谢物的更多积累可能和苦荞麦种子萌发初始阶段抵御外界环境有关。从应用角度来看,苦荞芽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高于苦荞苗,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芽 苦荞苗 黄酮类化合物 基因表达 发芽过程 动态变化
原文传递
乙肝患者血清胆碱酯酶与凝血四项测定临床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钱广涛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1年第12期1291-1292,共2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胆碱酯酶与凝血四项的相关性以及在乙型肝炎诊断、鉴别、预示病情发展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51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测定用速率法,凝血四项采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测定,并对结果加以比较,进行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胆碱酯酶与凝血四项的相关性以及在乙型肝炎诊断、鉴别、预示病情发展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51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测定用速率法,凝血四项采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测定,并对结果加以比较,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急性肝炎组、慢性肝炎轻度组血清胆碱酯酶、凝血四项水平与健康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肝炎重度、重型肝炎、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CHE、PT、APTT、TT、F IB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肝炎随病情加重,CHE、F IB逐步降低,PT、APTT、TT逐步增高;重型肝炎时观察指标与其它肝病组不同(P<0.01);CHE与F IB有良好的正相关性(P<0.01),CHE与PT、APTT、TT有良好的负相关性(P<0.01)。结论:血清胆碱酯酶与凝血四项联合测定对乙型肝炎的诊断、鉴别、治疗以及预示病情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碱酯酶 凝血四项 乙型肝炎 肝炎肝硬化 重型肝炎
原文传递
酿酒酵母细胞中β-香树脂醇代谢流调控的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晁二昆 钱广涛 +5 位作者 孙梦楚 苏新堯 朱智慧 盛玮 王彩霞 薛建平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3819-3825,共7页
该研究通过使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成功在实验室前期保存的产β-香树脂醇酿酒酵母细胞中敲除编码胞质苹果酸合成酶(citrate synthase,CIT2)和过氧化物酶体柠檬酸合酶(malate synthase,MLS1)的CIT2和MLS1基因,并将编码磷酸葡糖异构... 该研究通过使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成功在实验室前期保存的产β-香树脂醇酿酒酵母细胞中敲除编码胞质苹果酸合成酶(citrate synthase,CIT2)和过氧化物酶体柠檬酸合酶(malate synthase,MLS1)的CIT2和MLS1基因,并将编码磷酸葡糖异构酶(phosphoglucose isomerase,PGI1)的PGI1基因启动子替换成编码酵母线粒体蛋白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Ⅶa(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Ⅶa)的核基因Cox9的启动子,从而弱化PGI1基因的表达,调节乙酰辅酶A和胞内NADPH供给,进而调控β-香树脂醇的产量。发酵实验结果表明,删除CIT2基因对β-香树脂醇的产量没有影响;删除MLS1基因后,β-香树脂醇的产量是对照菌株的1.85倍,达到了3.3 mg·L^-1。弱化PGI1基因表达后,β-香树脂醇的产量是对照菌株的3.75倍,达6.7 mg·L^-1。该研究通过使用CRISPR/CAS9基因敲除技术成功的敲除CIT2和MLS1基因并弱化PGI1基因,提高了β-香树脂醇的产量,也为后期研究β-香树脂醇的酵母异源合成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9 β-香树脂醇 酿酒酵母 合成生物学
原文传递
产β-香树脂醇酿酒酵母细胞构建及高密度发酵 被引量:5
11
作者 孙梦楚 晁二昆 +6 位作者 苏新堯 朱敏 苏勇 钱广涛 陈士林 王彩霞 薛建平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341-1349,共9页
该研究通过异源表达甘草来源β-香树脂醇合成酶(β-AS),成功在实验室前期保存的酿酒酵母底盘细胞中构β-香树脂醇的合成途径,实现了利用酿酒酵母生产β-香树脂醇,发酵质量浓度达5.97 mg·L^(-1)。通过进一步过表达酵母MVA途径的甲... 该研究通过异源表达甘草来源β-香树脂醇合成酶(β-AS),成功在实验室前期保存的酿酒酵母底盘细胞中构β-香树脂醇的合成途径,实现了利用酿酒酵母生产β-香树脂醇,发酵质量浓度达5.97 mg·L^(-1)。通过进一步过表达酵母MVA途径的甲羟戊酸焦磷酸脱羧酶基因(ERG19),甲羟戊酸激酶基因(ERG12),3-羟基-3-甲基戊二酰-CoA合酶基因(ERG13),磷酸甲羟戊酸激酶基因(ERG8)和异戊烯二磷酸酯异构酶基因(IDI1),促进酵母代谢流走向β-香树脂醇合成方向,最终成功获得Y2-C2-4工程菌株,将β-香树脂醇浓度提高一倍,达到10.3 mg·L^(-1)。通过高密度发酵策略,该菌株其β-香树脂醇的产量可达到157.4 mg·L^(-1),相对于原始菌株提高了26倍,为公开报道基因工程酵母合成β-香树脂醇的较高产量。该研究不仅为β-香树脂醇生物合成奠定了基础,也为后期研究细胞色素氧化酶及糖基转移酶的挖掘提供优势底盘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墩果烷型三萜皂苷 β-香树脂醇 酿酒酵母
原文传递
蒺藜苜蓿LIM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和表达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迟凯威 宋扬 +2 位作者 李升林 钱广涛 李立新 《植物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74-1086,共13页
LIM基因广泛分布于真核生物中,在植物基因表达调节、细胞骨架动力学、信号转导、生物和非生物胁迫应答以及次生代谢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鉴定了蒺藜苜蓿(Medicago truncatula) LIM(MtLIM)基因家族的13个成员。系统进化分析显示其... LIM基因广泛分布于真核生物中,在植物基因表达调节、细胞骨架动力学、信号转导、生物和非生物胁迫应答以及次生代谢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鉴定了蒺藜苜蓿(Medicago truncatula) LIM(MtLIM)基因家族的13个成员。系统进化分析显示其分为5个亚家族。在进化过程中共有4个基因复制事件发生。对家族基因结构和蛋白质保守结构域分析发现,不同的亚家族之间具有不同的基因结构和蛋白结构,分化程度较大。实时荧光定量PCR (RT-qPCR)结果显示:MtLIM1在盐胁迫、干旱胁迫和低温胁迫下转录水平都显著下调;MtLIM9和MtLIM12的表达模式极为相似,转录水平都是在盐胁迫和低温胁迫下显著上调、干旱胁迫下显著下调;MtLIM8在干旱胁迫下显著下调、低温胁迫下显著上调;而MtLIM2转录水平只在盐胁迫下显著上调, MtLIM4只在干旱胁迫下显著上调, MtLIM6只在低温胁迫下显著上调;其他LIM基因的转录水平在胁迫条件下没有明显变化。研究结果暗示MtLIM基因在蒺藜苜蓿的胁迫应答过程中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功能上既有分工也有合作。本研究为深入研究MtLIM基因的功能和逆境胁迫应答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蒺藜苜蓿 MtLIM基因 胁迫应答 生物信息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