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市城市化进程中热环境响应的空间评价 被引量:26
1
作者 钱敏蕾 徐艺扬 +3 位作者 李响 蔡芫镔 谢玉静 王祥荣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24-633,共10页
利用Landsat TM/ETM+遥感数据解译与反演得到上海市1997~2009年的土地利用/覆盖类型图及热岛强度分布图,并分析其演变趋势,引入温度-植被指数(TVX)并采用TVX空间法定量研究了以建设用地扩张、生态用地减少为特点的城市化过程引起的... 利用Landsat TM/ETM+遥感数据解译与反演得到上海市1997~2009年的土地利用/覆盖类型图及热岛强度分布图,并分析其演变趋势,引入温度-植被指数(TVX)并采用TVX空间法定量研究了以建设用地扩张、生态用地减少为特点的城市化过程引起的热环境效应.研究表明,1997~2009年,上海市人口呈现从中心城至郊区的流动趋势;热岛强度分布与城市化建设密切相关,呈现"葫芦串-葡萄串-摊大饼型"的蔓延模式;以牺牲生态用地为代价的建设用地扩张造成研究区域地表温度的上升及植被覆盖度的下降,其中林地减少所引起的热环境效应最大.研究可为城市规划决策过程中不同城市化空间的拓展情景提供其可能的环境响应结果,从而完善气候变化适应性对策,推进城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人口 城市热岛 温度植被指数 气候变化 上海市
下载PDF
流域污染负荷解析与环境容量研究——以安徽太平湖流域为例 被引量:25
2
作者 李响 陆君 +3 位作者 钱敏蕾 王祥荣 樊正球 王寿兵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063-2070,共8页
以安徽省太平湖流域为例,运用监测、统计数据以及排污系数法对流域内8种污染源的污染排放情况进行全面解析,结合一维水质模型、沃伦威得尔模型以及狄龙模型等水质模型的应用,在流域水质监测的基础上核算了太平湖及主要入湖河流的水环境... 以安徽省太平湖流域为例,运用监测、统计数据以及排污系数法对流域内8种污染源的污染排放情况进行全面解析,结合一维水质模型、沃伦威得尔模型以及狄龙模型等水质模型的应用,在流域水质监测的基础上核算了太平湖及主要入湖河流的水环境容量.结果表明,2011年,太平湖流域污染物入湖量为:COD 3863.75t/a,NH3-N 410.24t/a,TP 51.63t/a;城镇和农村生活污染为太平湖流域的主要污染源,约占流域入湖污染物总量的60%;麻川河和浦溪河流域的污染最严重;流域污染物的排放在空间上呈现较为明显的区域分布,经济发达区域污染相对较严重.在当前水质目标下,太平湖仍有相当大的可用容量;浦溪河、秧溪河和舒溪河流域的氨氮和总磷排放量接近环境容量,需进行总量控制及削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负荷 污染源 环境容量 太平湖流域
下载PDF
溴酸盐的形成机制与控制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3
作者 鲁金凤 张勇 +3 位作者 王艺 钱敏蕾 王冬 倪磊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5-10,共6页
臭氧氧化过程中产生的溴酸盐副产物近年来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溴酸盐的问题已经成为目前臭氧大规模应用于饮用水中的最大制约因素。本文阐述了关于溴酸盐的形成机理、主要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的研究进展。现有的加氨(氯氨)、降低pH、... 臭氧氧化过程中产生的溴酸盐副产物近年来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溴酸盐的问题已经成为目前臭氧大规模应用于饮用水中的最大制约因素。本文阐述了关于溴酸盐的形成机理、主要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的研究进展。现有的加氨(氯氨)、降低pH、加过量H2O2、加·OH清除剂和HOBr清除剂等抑制BrO3-生成的方法和活性炭吸附、UV辐射、光催化等去除BrO3-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各有利弊,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根据现有这些控制BrO3-的方法的不足之处,本文提出了溴酸盐控制领域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和需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酸盐 形成机理 控制方法 臭氧 饮用水
原文传递
连续流催化臭氧氧化控制溴酸盐生成的效能 被引量:4
4
作者 鲁金凤 倪磊 +4 位作者 王楚亚 魏莱 钱敏蕾 王艺 王冬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42-246,共5页
考察了以滤后水为本底的连续流体系中,CeO2催化氧化抑制BrO3-副产物生成的效能.发现存在NOM的情况下,连续流O3/CeO2控制BrO3-生成的优势仍很明显.分别考察了连续流运行状况下,不同的臭氧质量浓度、Br-质量浓度及接触氧化停留时间对O3/C... 考察了以滤后水为本底的连续流体系中,CeO2催化氧化抑制BrO3-副产物生成的效能.发现存在NOM的情况下,连续流O3/CeO2控制BrO3-生成的优势仍很明显.分别考察了连续流运行状况下,不同的臭氧质量浓度、Br-质量浓度及接触氧化停留时间对O3/CeO2控制BrO3-生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反应条件下,O3/CeO2都能明显控制BrO3-的生成.高臭氧投量(5,mg/L)下,O3/CeO2氧化抑制BrO3-生成量的优势更明显,比单独臭氧氧化后的降低了73.8%.本实验所采用的Br-质量浓度范围(0~3,mg/L)内,实际水体中Br-质量浓度的升高并不会减弱O3/CeO2抑制BrO3-生成量的优势.延长接触氧化的停留时间到9.8,min会使得O3/CeO2抑制BrO3-生成的效能更高,建议实际生产中采用10,min左右的停留时间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流 溴酸盐 催化臭氧氧化 氧化铈 负载
下载PDF
特大型城市上海生态化转型发展的路径与重点举措 被引量:4
5
作者 王祥荣 谢玉静 +3 位作者 蔡元镔 钱敏蕾 李响 徐艺扬 《上海城市规划》 2015年第3期76-81,共6页
生态文明观念是人类对传统工业文明所带来的一系列危机进行深刻反思的产物,这对于饱受资源环境压力约束、处于转型期的我国城市发展尤为重要。基于对生态文明内涵与发展特征的认识,从经济、社会与环境发展、民生改善、城乡统筹等方面分... 生态文明观念是人类对传统工业文明所带来的一系列危机进行深刻反思的产物,这对于饱受资源环境压力约束、处于转型期的我国城市发展尤为重要。基于对生态文明内涵与发展特征的认识,从经济、社会与环境发展、民生改善、城乡统筹等方面分析了特大型城市上海的生态环境现状以及生态化转型发展面临的瓶颈问题与发展机遇,提出了上海城市生态化转型发展的路径、目标、指标体系框架与重点举措,可为同类型特大型城市生态化转型发展提供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化转型 路径 重点举措 特大型城市 上海
下载PDF
负载型二氧化铈催化氧化对滤后水THMsFP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鲁金凤 马军 +1 位作者 钱敏蕾 翟学东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323-1327,共5页
考察了连续流体系中,滤后水经负载型二氧化铈(CeO2)催化臭氧氧化后的三卤甲烷生成势(THMsFP)情况.发现催化氧化后滤后水的THMsFP大幅降低,比单独臭氧氧化后的降低了57.0%.这主要和CeO2催化氧化所表现出来较高的TOC去除率及较高的卤代活... 考察了连续流体系中,滤后水经负载型二氧化铈(CeO2)催化臭氧氧化后的三卤甲烷生成势(THMsFP)情况.发现催化氧化后滤后水的THMsFP大幅降低,比单独臭氧氧化后的降低了57.0%.这主要和CeO2催化氧化所表现出来较高的TOC去除率及较高的卤代活性位破坏能力有关.考察了不同反应条件下(Br-质量浓度、接触氧化时间及臭氧投量),连续流催化氧化滤后水后THMsFP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不同反应条件下,负载型CeO2催化氧化都能表现出明显控制THMsFP的优势.且低臭氧投量(0.7mg·L-1)下,CeO2催化氧化就能表现出明显控制THMsFP的优势,比单独臭氧氧化后的降低了6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臭氧氧化 二氧化铈 负载 三卤甲烷生成势 连续流
下载PDF
基于GIS的城市内涝影响因素及多元回归模型研究——以上海为例 被引量:13
7
作者 徐艺扬 李昆 +4 位作者 谢玉静 凌焕然 钱敏蕾 王祥荣 鲁逸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2-198,共17页
全球气候变化引起了极端气候事件的增多,洪涝已成为最主要的相关灾害和世界各大城市共同面对的敏感问题之一.本文以中国特大型城市上海为例,基于历史数据及GIS空间分析,综合研究了上海市的降雨、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人口集聚分布、城市... 全球气候变化引起了极端气候事件的增多,洪涝已成为最主要的相关灾害和世界各大城市共同面对的敏感问题之一.本文以中国特大型城市上海为例,基于历史数据及GIS空间分析,综合研究了上海市的降雨、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人口集聚分布、城市数字高程(DEM)、基础设施排水能力等因素对中心城区暴雨内涝发生的影响,并基于Python中的scikit-learn机器学习模块构建了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根据以上因素对内涝是否发生进行判别,模型准确率达到90%以上.研究表明,上海市中心城区DEM、不透水面分布和人口分布显著影响其暴雨时的内涝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涝 降雨量 数字高程 不透水面 人口密度 排水能力 地理信息系统 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 上海
下载PDF
特大型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以上海市为例 被引量:29
8
作者 钱敏蕾 李响 +2 位作者 徐艺扬 谢玉静 王祥荣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89-397,共9页
"生态文明建设观"的提出是在国际社会大环境背景下,我国国情的基本要求以及严峻的环境资源挑战的必然结果.通过总结归纳国内外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现状,基于特大型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瓶颈问题剖析,运用压力-状态-... "生态文明建设观"的提出是在国际社会大环境背景下,我国国情的基本要求以及严峻的环境资源挑战的必然结果.通过总结归纳国内外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现状,基于特大型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瓶颈问题剖析,运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构建出适用于特大型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并以上海为例进行了指标体系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生态文明建设压力减小、状态和响应指数提升导致上海市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指数由2008年的0.606提高至2012年的0.692,在生态文明建设稳定阶段中稳步上升.根据研究结果,尝试提出上海市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对策.此研究将有利于引导转型期特大型城市生态文明的建设,为建立生态文明的长期监测和评估体系提供可靠的依据,其评估结果可作为区域制定生态文明发展政策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型城市 生态文明 指标体系 PSR模型 上海
下载PDF
基于区域气候与城市发展耦合模型的气候变化适应度评价——以上海市为例 被引量:6
9
作者 李响 钱敏蕾 +4 位作者 徐艺扬 陆君 王祥荣 谢玉静 樊正球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0-219,共10页
借鉴城市化和生态环境耦合模型,选取最直观的气温变化衡量区域气候变化,以经济、农业、社会和资源环境系统作为城市发展各项子系统,构建区域气候与城市发展的耦合模型;在分析区域气候与城市发展各项子系统耦合关系的基础上,创新的提出... 借鉴城市化和生态环境耦合模型,选取最直观的气温变化衡量区域气候变化,以经济、农业、社会和资源环境系统作为城市发展各项子系统,构建区域气候与城市发展的耦合模型;在分析区域气候与城市发展各项子系统耦合关系的基础上,创新的提出差异化评价标准和办法;并以上海市为例,基于50a上海市气温变化特征分析,评估上海市2000-2012年气候变化适应度.研究表明:近50a上海市气温显著上升;2000-2012年,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系统均呈现正向稳定发展状态;由于城市发展导致上海市耕地面积和种植面积不断萎缩,农业系统因此呈现衰退状态;受区域气温波动变化影响,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系统的适应性呈现波动变化,但总体呈现为适应型;农业系统呈现不适应状态,主要为人为原因,受气候变化影响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气候变化 城市发展 适应度 耦合关系 上海市
下载PDF
CeO_2/Al_2O_3/O_3对滤后水中HAAsFP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鲁金凤 张勇 +4 位作者 马军 倪磊 王艺 王冬 钱敏蕾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75-79,共5页
考察了负载型CeO2催化氧化(CeO2/Al2O3/O3)在连续流体系中对滤后水中卤乙酸生成势(HAAsFP)的影响。结果表明,主要以Ce(IV)的“表面络合作用”为催化机理的CeO2/Al2O3/O3,在连续流动态体系中也表现出了明显控制HAAsFP的效能... 考察了负载型CeO2催化氧化(CeO2/Al2O3/O3)在连续流体系中对滤后水中卤乙酸生成势(HAAsFP)的影响。结果表明,主要以Ce(IV)的“表面络合作用”为催化机理的CeO2/Al2O3/O3,在连续流动态体系中也表现出了明显控制HAAsFP的效能,催化氧化后滤后水的HAAsFP比单独臭氧氧化后的低了45.3%。“络合催化”作用下表现出来的高DOC去除率和卤代活性位破坏能力可能是CeO2/Al2O3/O3明显控制HAAsFP的主要原因。同时还考察了在不同反应条件下,连续流催化氧化滤后水后HAAsFP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不同反应条件([O3]0=0.7~5.0mg/L,[Br^-]=0~3mg/L,停留时间为3.3~9.8min)下,CeO2/Al2O3/O3都能表现出明显控制HAAsFP的优势。实际生产建议采用O3/DOC≈1的中等臭氧投量和较长的接触停留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铈 催化臭氧氧化 卤乙酸生成势 负载 连续流
原文传递
基于DPSIR的太平湖流域(黄山区)生态安全综合评估 被引量:10
11
作者 徐艺扬 钱敏蕾 +2 位作者 李响 王祥荣 谢玉静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07-415,共9页
流域生态安全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对其进行综合定量研究极具理论和现实意义.在研究国内外进展和研究区情况的基础上,基于DPSIR模型框架建立太平湖流域(黄山区)生态安全评估的指标体系,采用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体系... 流域生态安全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对其进行综合定量研究极具理论和现实意义.在研究国内外进展和研究区情况的基础上,基于DPSIR模型框架建立太平湖流域(黄山区)生态安全评估的指标体系,采用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权重,对研究区域生态安全现状进行评估分析.结果表明,太平湖流域(黄山区)生态安全指数为3.80/5(2012年),生态安全现状良好,影响太平湖生态安全的因素主要为持续发展的经济和持续增加的人口"驱动力".为降低生态风险,促进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应坚持保护优先的原则,科学规划,增加环保投入,建立监管机制,落实各项环保措施;对太平湖流域的生态安全进行综合评估,为太平湖流域生态系统的科学管理与决策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PSIR模型 生态安全 指标体系 太平湖流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