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人不可复性牙髓炎行活髓切断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1
作者 朱丽娜 郑幼洋 +2 位作者 邓学韬 陈震 钱文昊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5-20,共6页
目的 观察老年人不可复性牙髓炎行活髓切断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60~80岁的老年患者中选取60例因龋露髓引起不可复性牙髓炎,且去除部分或全部冠髓后5 min内可止血的患牙,将60颗患牙随机分到活髓切断组或根管治疗组,其中活髓切断组30颗... 目的 观察老年人不可复性牙髓炎行活髓切断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60~80岁的老年患者中选取60例因龋露髓引起不可复性牙髓炎,且去除部分或全部冠髓后5 min内可止血的患牙,将60颗患牙随机分到活髓切断组或根管治疗组,其中活髓切断组30颗患牙使用i Root BP Plus作为盖髓材料行活髓切断术,根管治疗组30颗患牙行根管治疗术。比较两组术后1~7 d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两组治疗所需时间,术后3、6、12个月对患者进行临床及影像学检查,评价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活髓切断组有2颗患牙出现牙髓感染,5颗疗效不确定,总成功率为75.0%,根管治疗组有1颗患牙出现牙体折裂,2颗继发根尖周炎,总成功率为89.7%,两组之间成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活髓切断组术后1~7 d的VAS评分均低于根管治疗组(P> 0.05),活髓切断组的平均治疗时间为46.4 min,显著低于根管治疗组的112.5 min(P <0.05)。结论 活髓切断术用于老年人不可复性牙髓炎具有良好的短期疗效,可有效减轻术后疼痛、缩短治疗时间,可能成为根管治疗术的替代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髓切断 活髓保存 不可复性牙髓炎 老年人
下载PDF
下颌骨后缩伴前牙正常覆盖青少年患者Twin-block治疗效果分析
2
作者 马晓晴 陆雯 +3 位作者 叶茂 邢允波 钱文昊 张玲 《上海口腔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22-427,共6页
目的:了解改良固定式Twin-block对下颌骨后缩伴正常覆盖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下颌骨后缩伴前牙正常覆盖青少年患者36例,咬合重建目标为软组织颏前点前移达零子午线,采用改良固定式Twin-block联合下颌外斜线微种植支抗钉促进下颌骨... 目的:了解改良固定式Twin-block对下颌骨后缩伴正常覆盖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下颌骨后缩伴前牙正常覆盖青少年患者36例,咬合重建目标为软组织颏前点前移达零子午线,采用改良固定式Twin-block联合下颌外斜线微种植支抗钉促进下颌骨生长,12个月后分步拆除矫治器,观察颌位的稳定性,固定矫治调整咬合关系,改善侧貌。采用SPSS 13.0软件包对功能矫治前后以及固定矫治前后所测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治疗结束后,颏前点明显前移,下颌体长度明显增加,患者侧貌由凸面型变为直面型。功能矫治前后比较结果显示,Co-Gn、SNB、U1-SN、U6-0°、U1-0°、U1-L1、前牙覆[牙合]、覆盖、Pog’s-0°、L1-0°及面下1/3高度均发生明显变化(P<0.05);固定矫治前后比较结果显示,PP-MP、SN-MP、U6-0°、IMPA、L1-0°、U1-SN、U1-L1、前牙覆[牙合]、覆盖发生明显变化(P<0.05)。结论:改良固定式Twin-block联合微种植钉可有效改善下颌骨后缩伴正常覆盖患者的侧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IN-BLOCK 外斜线微种植钉 零子午线 功能矫治 青少年 下颌骨后缩
原文传递
上海市城郊一年级儿童的口腔健康行为及家长认知调查
3
作者 苏红如 吴祎培 +1 位作者 钱文昊 张鸿军 《上海口腔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36-540,共5页
目的:调查上海市市区与郊区一年级学龄儿童口腔健康行为和家长对口腔健康的认知情况,比较两地之间的差异,为制定口腔健康干预措施和口腔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纳入上海市一年级学龄儿童3312名,通过对家长口腔健... 目的:调查上海市市区与郊区一年级学龄儿童口腔健康行为和家长对口腔健康的认知情况,比较两地之间的差异,为制定口腔健康干预措施和口腔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纳入上海市一年级学龄儿童3312名,通过对家长口腔健康问卷调查及儿童临床口腔检查收集相关数据,运用卡方检验比较上海市市区与郊区儿童在口腔健康行为和家长在口腔健康认知方面的差异。采用SAS 9.4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儿童口腔健康行为方面,市区和郊区每天刷牙次数大于2次的比例分别为72.55%和44.26%,使用含氟牙膏刷牙的比例分别为53.25%和44.79%;与郊区相比,市区学龄儿童刷牙习惯更好(P<0.05);在就医习惯方面,市区和郊区没有看牙经历的儿童比例分别为26.99%和44.08%,市区儿童上一次看牙距现在的时间更短、过去一年感到牙痛的比例更低(P<0.05)。在家长对口腔健康知识的认知和态度方面,市区家长较郊区家长回答正确率更高,平均正确率分别为82.56%和7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海市市区与郊区一年级学龄儿童的口腔健康行为和家长口腔健康知识存在地区差异。建议相关部门大力加强对家长口腔健康教育和口腔健康行为指导,加大非中心城区口腔健康投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龋齿 口腔健康 认知 城市与郊区
原文传递
上海地区189名正常乳牙[牙合]数字化模型测量与分析
4
作者 蔡越 张曼曼 +1 位作者 苏红如 钱文昊 《上海口腔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08-313,共6页
目的:研究正常乳牙[牙合]的性别差异以及生长发育规律。方法:在上海市徐汇区多所幼儿园内,获取3~6岁正常乳牙[牙合]儿童189名,通过口内光学扫描获取乳牙列的三维数字化模型。利用三维逆向工程软件Geomagic Studio12.0提取数据,测量乳牙... 目的:研究正常乳牙[牙合]的性别差异以及生长发育规律。方法:在上海市徐汇区多所幼儿园内,获取3~6岁正常乳牙[牙合]儿童189名,通过口内光学扫描获取乳牙列的三维数字化模型。利用三维逆向工程软件Geomagic Studio12.0提取数据,测量乳牙[牙合]数字化模型的前牙牙弓弧长(APC)、全牙弓弧长(APE)、前牙牙弓长度(LC)、全牙弓长度(LE)、前牙牙弓宽度(C-C)、后牙牙弓宽度(E-E)、乳牙冠近远中径、上下颌间隙。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上下颌乳牙弓各参数的测量值均为男性显著大于女性(P<0.05)。按照年龄分组,3岁组中男性的上颌APC、C-C、E-E显著大于女性(P<0.05)。4岁组中,除上颌LC外,所有其他参数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5岁组中,除上颌APE,下颌APC、LC、LE、C-C外,其余上下颌各项参数均为男性显著大于女性(P<0.05)。6岁组中,除下颌APE外,其余参数均无显著差异。除上颌乳侧切牙和下颌乳中切牙外,其他乳牙的近远中径均为男性大于女性(P<0.05)。3~6岁不同年龄段儿童的上颌LE及上颌E-E存在显著差异(P<0.05),上颌间隙量显著大于下颌间隙量(P<0.01)。结论:乳牙列期儿童正常乳牙[牙合]存在性别差异,4岁时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乳牙列 数字化模型 模型测量
原文传递
不同垫底材料对髓腔固位冠抗折强度影响的相关力学分析
5
作者 程侠 张修银 钱文昊 《口腔材料器械杂志》 2023年第1期26-31,共6页
目的 研究经不同垫底材料行根管治疗后的上颌前磨牙,在全瓷髓腔固位冠修复后的抗折强度,为临床髓腔固位冠修复时垫底材料的选择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收集30颗离体上颌第一前磨牙,进行根管治疗和牙体预备,根据垫底材料的不同随机分为复合... 目的 研究经不同垫底材料行根管治疗后的上颌前磨牙,在全瓷髓腔固位冠修复后的抗折强度,为临床髓腔固位冠修复时垫底材料的选择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收集30颗离体上颌第一前磨牙,进行根管治疗和牙体预备,根据垫底材料的不同随机分为复合树脂组、流体树脂组及玻璃离子组(n=10),采用CAD-CAM技术制作全瓷髓腔固位冠,对样本进行5000个周期冷热循环(5℃及55℃,各30 s)。随后用万能测试仪进行抗折强度的测试,记录折裂负荷值及折裂模式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复合树脂组、流体树脂组及玻璃离子组的折裂负荷值分别是(713.87±205.59) N、(777.70±229.48) N及(725.48±214.58) N,3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4);各组试件的折裂模式以可修复性为主。结论 髓腔固位冠修复后整体强度受垫底材料的影响较小,但临床可选用流动性及封闭性较好的材料(如流体树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腔固位冠 垫底材料 抗折强度
下载PDF
显微根尖手术探查根管治疗失败的可能原因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钱文昊 洪瑾 徐培成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15年第2期206-209,共4页
目的 :通过显微根尖手术直接探查,分析以往根管治疗失败的可能原因。方法 :收集2006年1月—2014年1月因根管治疗失败需行根尖手术的患牙289颗,其中238个牙根被纳入研究。所有根尖手术都在显微镜下完成,手术过程中将被切除的根尖或牙根... 目的 :通过显微根尖手术直接探查,分析以往根管治疗失败的可能原因。方法 :收集2006年1月—2014年1月因根管治疗失败需行根尖手术的患牙289颗,其中238个牙根被纳入研究。所有根尖手术都在显微镜下完成,手术过程中将被切除的根尖或牙根断面进行亚甲蓝染色后,放大26倍,观察先前的根管治疗情况。采用SPSS19.0软件包,应用Fisher精确检验法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在238个牙根的根尖手术病例中,根管治疗失败的可能原因包括根管渗漏(29.41%)、遗漏根管(15.55%)、根管欠充(15.55%)、根尖部解剖结构复杂(7.98%)、根管超充(4.20%)、根尖骨开窗(4.20%)、医源性因素(3.36%)、根尖结石(2.52%)、根尖裂纹(1.68%)和未知原因(15.55%),根管治疗失败的发生率在不同牙位差异显著(P<0.001)。结论:显微根尖手术能更好地探查根管治疗失败的可能原因,为提高根管治疗成功率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根尖手术 根管治疗 失败原因
原文传递
显微外科与传统外科根尖手术治疗慢性根尖周炎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0
7
作者 钱文昊 洪瑾 徐培成 《中国临床医学》 2012年第1期68-70,共3页
目的:比较显微外科与传统外科根尖手术治疗慢性根尖周炎的疗效。方法:行根尖手术治疗的慢性根尖周炎患者68例,根据器械材料和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显微外科根尖手术组36例,采用无机三氧化聚合物(mineral trioxide aggregate,MTA)根尖倒... 目的:比较显微外科与传统外科根尖手术治疗慢性根尖周炎的疗效。方法:行根尖手术治疗的慢性根尖周炎患者68例,根据器械材料和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显微外科根尖手术组36例,采用无机三氧化聚合物(mineral trioxide aggregate,MTA)根尖倒充填;传统外科根尖手术组32例,采用银汞根尖倒充填。通过临床和X线片随访评价术后疗效,术后2年比较治疗成功率。结果:显微外科根尖手术治疗组成功率为91.67%,传统外科根尖手术组治疗成功率为71.88%,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外科根尖手术对慢性根尖周炎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根尖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外科根尖手术 传统外科根尖手术 慢性根尖周炎
下载PDF
温度与机械疲劳对不同表面处理后的石英纤维桩与根管粘结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钱文昊 徐培成 苏俭生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0年第6期28-32,共5页
目的比较温度和机械疲劳对不同表面处理的石英纤维桩和根管牙本质的剪切粘结强度的影响。方法 54颗大小相近的完整人上颌中切牙根疗后截冠并预备桩道。54根石英纤维桩按不同表面处理随机均分为机3组:硅烷偶联剂处理组(A组)、24%过氧化... 目的比较温度和机械疲劳对不同表面处理的石英纤维桩和根管牙本质的剪切粘结强度的影响。方法 54颗大小相近的完整人上颌中切牙根疗后截冠并预备桩道。54根石英纤维桩按不同表面处理随机均分为机3组:硅烷偶联剂处理组(A组)、24%过氧化氢液处理组(B组)及24%过氧化氢液+硅烷偶联剂处理组(C组)。粘结修复后每组机械疲劳、温度疲劳各处理6颗,余6颗为对照。机械疲劳组采用30N的载荷以1.25 Hz的频率,沿着与牙体长轴呈135°角度进行10000次的循环加载。温度疲劳组在5~55℃冷热水中循环10000次,每一温度停留30 s,过渡20 s。对照组储存在37℃生理盐水1周。各组每牙按根颈1/3,根中1/3,根尖1/3切成3个2 mm的薄片进行微推出试验,记录数值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在根颈部位,机械疲劳各组剪切粘结强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温度疲劳A、B组剪切粘结强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温度疲劳C组剪切粘结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根中部位,机械疲劳A组剪切粘结强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疲劳B、C组剪切粘结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温度疲劳A组剪切粘结强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温度疲劳B、C组剪切粘结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根尖部位,三种表面处理方法均显示剪切粘结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和温度疲劳循环均可以降低三种表面处理的石英纤维桩与根管牙本质的剪切粘结强度,且在根颈处的影响最明显,其中对C组的影响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纤维桩 表面处理 微推出测试 循环加载 冷热循环
下载PDF
显微超声技术在根管内折断器械取出中的应用 被引量:7
9
作者 钱文昊 徐培成 洪瑾 《中国临床医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03-405,共3页
目的:应用牙科显微镜结合超声根管技术对3种根管内折断器械取出方法作比较分析。方法:对37个根管内器械折断的病例,按折断器械的种类分为镍钛锉、K锉、GG钻3组,应用显微超声技术和不同取出方法处理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器械折断的37例... 目的:应用牙科显微镜结合超声根管技术对3种根管内折断器械取出方法作比较分析。方法:对37个根管内器械折断的病例,按折断器械的种类分为镍钛锉、K锉、GG钻3组,应用显微超声技术和不同取出方法处理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器械折断的37例根管中,有30例取出,取出率81.1%。其中镍钛锉组取出率69.2%,K锉组取出率87.5%,GG钻组取出率87.5%。其中根管壁侧穿1例。按折断部位分,折断器械在根管弯曲冠方时,取出率100%。折断器械在根管弯曲处时,取出率86.7%。折断器械在根管弯曲根方时,取出率28.6%。结论:应用显微超声技术结合适当的方法是取出根管内折断器械较为理想的方法,镍钛锉和根管弯曲下方折断器械取出率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科显微镜 超声根管技术 器械折断
下载PDF
无机三氧化物聚合物根尖段根管充填与倒充填治疗慢性根尖周炎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7
10
作者 钱文昊 洪瑾 徐培成 《中国临床医学》 2012年第4期427-429,共3页
目的:比较应用无机三氧化物聚合物(mineral trioxide aggregate,MTA)在显微镜下进行根尖段根管充填与倒充填治疗慢性根尖周炎的疗效。方法:对慢性根尖周炎患者107例共130颗患牙进行治疗,根据MTA在根尖段充填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2组:根尖... 目的:比较应用无机三氧化物聚合物(mineral trioxide aggregate,MTA)在显微镜下进行根尖段根管充填与倒充填治疗慢性根尖周炎的疗效。方法:对慢性根尖周炎患者107例共130颗患牙进行治疗,根据MTA在根尖段充填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2组:根尖段根管充填MTA组(n=58)和根尖倒充填MTA组(n=72)。随访2年,通过临床症状和X线片检查评价疗效。结果:根尖段根管充填MTA组成功率为82.76%,根尖倒充填MTA组成功率为90.28%,2组成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MTA根尖段根管充填与倒充填的方法治疗慢性根尖周炎均能获得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三氧化物聚合物 根尖倒充填 根管充填 慢性根尖周炎
下载PDF
盐酸二甲胺四环素促进显微根尖手术后根尖病变愈合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钱文昊 洪瑾 徐培成 《中国临床医学》 2013年第3期360-362,共3页
目的:探究盐酸二甲胺四环素对显微根尖手术后根尖周病变愈合的促进作用。方法:选择慢性根尖周炎患者112例(共127颗患牙),随机分为实验组(56例,69牙)和对照组(56例,58牙)。实验组在完成显微根尖手术后于骨腔内注入盐酸二甲胺四环素软膏,... 目的:探究盐酸二甲胺四环素对显微根尖手术后根尖周病变愈合的促进作用。方法:选择慢性根尖周炎患者112例(共127颗患牙),随机分为实验组(56例,69牙)和对照组(56例,58牙)。实验组在完成显微根尖手术后于骨腔内注入盐酸二甲胺四环素软膏,对照组仅接受显微根尖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周内的肿痛反应和6、12、18个月时的根尖病变愈合情况。结果:术后1周内实验组肿痛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个月和12个月,实验组不同根尖周病变范围患者的治疗成功率均大于对照组相应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8个月,实验组成功率92.75%,对照组成功率87.93%,实验组不同根尖周病变范围患者的治疗成功率均大于对照组相应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虽然在显微根尖手术中应用盐酸二甲胺四环素软膏并不能显著提高其远期成功率,但是其可减少术后反应,加快根尖周病变的愈合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二甲胺四环素 显微根尖手术 根尖周病变
下载PDF
不同表面处理对石英纤维桩与根管粘结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钱文昊 苏俭生 徐培成 《中国临床医学》 2010年第2期270-273,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表面处理方法对石英纤维桩与根管牙本质剪切粘结强度的影响,并将牙根分为根颈1/3,根中1/3,根尖1/3作比较研究。方法:24颗大小相近的完整人上颌中切牙随机均分为4组,根管治疗后截冠并预备桩道。将24根石英纤维桩按不同表面... 目的:比较不同表面处理方法对石英纤维桩与根管牙本质剪切粘结强度的影响,并将牙根分为根颈1/3,根中1/3,根尖1/3作比较研究。方法:24颗大小相近的完整人上颌中切牙随机均分为4组,根管治疗后截冠并预备桩道。将24根石英纤维桩按不同表面处理均分为4组:硅烷偶联剂处理组(A组),24%双氧水处理组(B组),24%双氧水+硅烷偶联剂处理组(C组),对照组(D组)。粘结修复后各组每牙按根颈1/3,根中1/3,根尖1/3切成3个2mm的薄片进行微推出试验,记录数值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各组纤维桩与根管牙本质粘结强度比较C组>B组>A组>D组,其中A组和D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各组差异极显著(P<0.01)。纤维桩的表面处理方法和根管部位存在交互影响(P<0.01)。在根颈1/3部分A组和D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各组差异极显著(P<0.01)。在根中1/3部分B组和D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C组和D组差异极显著(P<0.01),A组和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根尖1/3部分C组和D组差异极显著(P<0.01),A组,B组和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除了单独应用硅烷偶联剂外,用24%双氧水或24%双氧水+硅烷偶联剂处理石英纤维桩表面可使其更利于粘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纤维桩 表面处理 微推出测试
下载PDF
甲硝唑在感染根管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钱文昊 徐培成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CAS 2000年第4期222-223,共2页
目的 :评价甲硝唑在感染根管中的作用。方法 :10 0例根尖及牙髓病患者 ,实验组在根管中封入甲硝唑和甲醛甲酚液(FC) ,对照组在根管中封入 FC,治疗 1wk后观察 2组的疗效。结果 :实验组成功率为 90 % ,对照组成功率为 6 8% ,2组有显著性... 目的 :评价甲硝唑在感染根管中的作用。方法 :10 0例根尖及牙髓病患者 ,实验组在根管中封入甲硝唑和甲醛甲酚液(FC) ,对照组在根管中封入 FC,治疗 1wk后观察 2组的疗效。结果 :实验组成功率为 90 % ,对照组成功率为 6 8% ,2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甲硝唑在感染根管治疗中有明显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硝唑 根管感染 药物疗法
下载PDF
纳米氧化石墨烯控释载药体系研究现状 被引量:3
14
作者 钱文昊 苏俭生 《中国临床医学》 2016年第3期383-387,共5页
纳米氧化石墨烯(NGO)具有生物相容性好、抗菌、促进干细胞成骨分化等特性,有望作为一种新型的涂层材料应用于疾病预防和治疗,因此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近年来NGO用于载药及其生物安全性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纳米氧化石墨烯 涂层 载药
下载PDF
功能化氧化石墨烯载药控释性能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2
15
作者 钱文昊 苏俭生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 2016年第2期88-93,共6页
氧化石墨烯载药应用于医学的预防和治疗领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综述了近年来氧化石墨烯及其衍生物作为药物载体在控释性能及其生物安全性方面的最新研究。证实了氧化石墨烯兼具被动靶向及大量可接入活性基团的优点,是发展靶向纳米药物... 氧化石墨烯载药应用于医学的预防和治疗领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综述了近年来氧化石墨烯及其衍生物作为药物载体在控释性能及其生物安全性方面的最新研究。证实了氧化石墨烯兼具被动靶向及大量可接入活性基团的优点,是发展靶向纳米药物传输的理想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载药 控释
下载PDF
固定式Twin-block矫治青春期骨性Ⅱ类错[牙合]的临床效果评价 被引量:6
16
作者 马晓晴 赵宁 +2 位作者 项飞 周曼莉 钱文昊 《上海口腔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14-418,共5页
目的:评价固定式Twin-block矫治器的固位效果及治疗青春期骨性Ⅱ类错[牙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6例(男12例,女14例)青春期骨性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年龄11~13岁,平均11.8岁),采用固定式Twin-block矫治器引导下颌骨前伸,疗程1... 目的:评价固定式Twin-block矫治器的固位效果及治疗青春期骨性Ⅱ类错[牙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6例(男12例,女14例)青春期骨性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年龄11~13岁,平均11.8岁),采用固定式Twin-block矫治器引导下颌骨前伸,疗程1年。治疗前、后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观察患者的骨性、牙性及软组织变化。采用Graphpad Prism 6.0软件对治疗前、后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治疗中未出现矫治器松动、破坏,所有病例侧貌获得明显改善。发生显著变化的指标有:下颌骨长度和位置(Co-Gn、SNB、ANB、Pog-VL、Pos-VL),上前牙位置和倾斜度(U1-VL,U1-SN),下牙列矢状向位置(L1-VL、L6-VL)(P<0.05);变化不显著的指标有:下颌平面角(MP-SN),上颌骨位置和长度(SNA、A-VL),上前牙垂直向位置(U1-HL),上后牙位置(U6-VL、U6-HL),下前牙倾斜度(IMPA),下牙列垂直向位置(L6-MP、L1-MP)(P>0.05)。结论:固定式矫治器Twin-block可增强下颌支抗,有效促进下颌骨生长,改善患者侧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式Twin-block矫治器 青春期 骨性Ⅱ类1分类错[牙合] 功能矫治
原文传递
氟化钠护齿剂在预防学龄前儿童乳牙龋齿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6
17
作者 苏红如 杨忍忍 +1 位作者 钱文昊 余金明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8-52,共5页
目的 :观察氟化钠护齿剂预防儿童乳牙龋齿的效果,为全面开展学龄前儿童涂氟防龋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上海市徐汇区抽取25所公办幼儿园3~4岁小班儿童共1140名作为研究对象,在儿童家长知情同意的情况下,本着自愿原则... 目的 :观察氟化钠护齿剂预防儿童乳牙龋齿的效果,为全面开展学龄前儿童涂氟防龋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上海市徐汇区抽取25所公办幼儿园3~4岁小班儿童共1140名作为研究对象,在儿童家长知情同意的情况下,本着自愿原则,将研究对象分为2组。涂氟组762名,每半年涂氟1次,连续2年共涂布4次;对照组378名,不做涂氟处理。对所有入组儿童进行口腔卫生指导,比较2组儿童患龋率、龋均、龋病发病率、新增龋均的情况,采用SAS 9.4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年后,对照组的患龋率、龋均、龋病发生率和新增龋均均显著高于涂氟组(P<0.05)。结论:在学龄前儿童中应用氟化钠护齿剂,能有效降低乳牙龋病发生率和新增龋均,值得在学龄前儿童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化钠护齿剂 多乐氟 龋病预防 学龄前儿童
原文传递
应用一步法自酸蚀黏结系统进行窝沟封闭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9
18
作者 苏红如 徐培成 钱文昊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16年第3期317-321,共5页
目的 :观察3种一步法自酸蚀黏结系统用于窝沟封闭术后封闭剂的保留率和龋齿预防情况,探讨其在学校龋病防治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择360例7~9岁高危患龋儿童已经完全萌出的720颗下颌第一磨牙,采用自身半口对照方法,随机选择一侧作为... 目的 :观察3种一步法自酸蚀黏结系统用于窝沟封闭术后封闭剂的保留率和龋齿预防情况,探讨其在学校龋病防治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择360例7~9岁高危患龋儿童已经完全萌出的720颗下颌第一磨牙,采用自身半口对照方法,随机选择一侧作为实验组,分为A1(Beautibond自酸蚀黏结)、B1(Adper Easy One自酸蚀黏结)、C1(iBond SE自酸蚀黏结);对侧牙为对照组,分为A2、B2、C2组,应用传统磷酸酸蚀法。定期复查封闭剂保留情况和患龋情况。采用SPSS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χ2检验。结果:3、6个月时,A1和A2,B1和B2,C1和C2的窝沟封闭剂保留率无显著差异(P〉0.05);12个月时,A1和B1封闭剂保留率均显著低于相应的A2和B2组(P〈0.05),C1和C2组无显著差异(P〉0.05);24个月时,A1、B1和C1封闭剂保留率均显著低于相应的A2、B2和C2组(P〈0.05);不同复查时间A1和A2、B1和B2、C1和C2患龋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一步法自酸蚀黏结的窝沟封闭术临床防龋效果与磷酸酸蚀组相似,推荐将一步法自酸蚀黏结系统用于窝沟封闭术,以加快学校口腔公共卫生工作;但其远期保留率低于磷酸酸蚀法,需加强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窝沟封闭术 自酸蚀黏结 磷酸酸蚀 封闭剂保留率
原文传递
上海市徐汇区小学生第一恒磨牙龋病调查分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苏红如 徐培成 钱文昊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29-332,共4页
目的:了解并分析上海市徐汇区小学生第一恒磨牙龋病情况,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以WHO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为标准,对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的上海市徐汇区8所小学7~12岁5698名小学生的第一恒磨牙龋病情况进行调查,采用SPSS 13.0软... 目的:了解并分析上海市徐汇区小学生第一恒磨牙龋病情况,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以WHO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为标准,对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的上海市徐汇区8所小学7~12岁5698名小学生的第一恒磨牙龋病情况进行调查,采用SPSS 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第一恒磨牙患龋率为16.18%,患龋者龋均为1.80。女性患龋率和患龋者龋均均显著高于男性(P<0.01)。7~12岁第一恒磨牙患龋率随年龄增长明显升高,第一恒磨牙总体充填率为56.04%,下颌第一恒磨牙比上颌易患龋,每天刷牙1次或以下者,第一恒磨牙患龋率显著高于每天刷牙2次及以上者。结论:上海市徐汇区小学生第一恒磨牙患龋情况不容乐观,需进一步加强对第一恒磨牙龋患的预防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恒磨牙 患龋率 龋均
原文传递
上海浦东和江西黎川小学生第一恒磨牙龋患比较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苏红如 钱文昊 章燕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93-297,共5页
目的:调查上海浦东及江西黎川小学生的第一恒磨牙患龋现状,并分析龋齿的危险因素,为小学生的龋齿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在上海浦东新区及江西黎川分别抽取2所和10所小学,共获得6~12岁小学生1922名,对小学生进行口腔... 目的:调查上海浦东及江西黎川小学生的第一恒磨牙患龋现状,并分析龋齿的危险因素,为小学生的龋齿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在上海浦东新区及江西黎川分别抽取2所和10所小学,共获得6~12岁小学生1922名,对小学生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对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2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江西黎川小学生共检出261例第一恒磨牙龋患,患龋率为23.6%,龋均为0.37±0.766;上海浦东小学生共检出96例第一恒磨牙龋患,患龋率为11.8%,龋均为0.19±0.582;两地患龋率和龋均均存在显著差异。危险因素分析显示,儿童睡前进甜食等不良习惯、儿童家长文化水平较低,与龋齿的发生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农村地区小学生的龋患明显比城市严重;小学生不良的生活习惯是龋齿的危险因素,应在学校普及龋病防治知识,加强小学生保持口腔健康的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龋齿 第一恒磨牙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