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传统文化系列——汉调二簧
1
作者 钱晓美 《老年世界》 2023年第7期57-58,共2页
汉调二簧是陕西第二大剧种,流行于陕西的安康、汉中、商雒、西安及四川、甘肃、湖北的部分地区。它源自陕南汉江流域的山歌、牧歌、民歌,清代初叶受秦腔影响,并吸收昆曲、吹腔、高拔子等曲调,合当地方言,形成了独立的声腔剧种,原来用双... 汉调二簧是陕西第二大剧种,流行于陕西的安康、汉中、商雒、西安及四川、甘肃、湖北的部分地区。它源自陕南汉江流域的山歌、牧歌、民歌,清代初叶受秦腔影响,并吸收昆曲、吹腔、高拔子等曲调,合当地方言,形成了独立的声腔剧种,原来用双笛伴奏,笛以竹作“簧”,故称“二簧”。为与“京二簧”区别,又称“土二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调二簧 双笛 中国传统文化 汉江流域 吹腔 当地方言 昆曲 秦腔
原文传递
中国传统文化系列--风筝
2
作者 钱晓美 《老年世界》 2023年第5期57-58,共2页
流光一瞬,华表千年。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有无数的文化瑰宝在熠熠生辉。这些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隗。作为新时代中老年,应当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为已任,薪火相传... 流光一瞬,华表千年。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有无数的文化瑰宝在熠熠生辉。这些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隗。作为新时代中老年,应当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为已任,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本期为您讲述风筝的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精神血脉 风筝 文化瑰宝 历史进程 薪火相传
原文传递
中国传统文化系列——唐装
3
作者 钱晓美 《老年世界》 2023年第9期57-58,共2页
服饰之美谓之华礼仪之大谓之夏“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扶槛露华浓”最具盛名的唐朝诗人李白,看见天边的云彩就挥笔写下这千古名句,极言杨氏的服饰之美,又间接表现了大唐时期盛世的美。初唐时期,日常女服延续了隋代的传统,流行窄小的款式... 服饰之美谓之华礼仪之大谓之夏“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扶槛露华浓”最具盛名的唐朝诗人李白,看见天边的云彩就挥笔写下这千古名句,极言杨氏的服饰之美,又间接表现了大唐时期盛世的美。初唐时期,日常女服延续了隋代的传统,流行窄小的款式,日常穿上衣,以“窄袖断”最为常见,穿着是可将两襟交叠或对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人李白 云想衣裳 间接表现 露华浓 中国传统文化 千古名句 花想容 初唐时期
原文传递
中国传统文化——西秦刺绣
4
作者 钱晓美 《老年世界》 2023年第12期57-58,共2页
民间绣活又名“针绣”、“扎花”“绣花”,由于多系妇女所为,又习称“女红”。它是一种传统的民间工艺,运作时以针穿引彩线在织物上刺缀,使绣迹形成特定的纹样或文字。民间绣活制成品是民俗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礼品和装饰物,它历史悠久,与... 民间绣活又名“针绣”、“扎花”“绣花”,由于多系妇女所为,又习称“女红”。它是一种传统的民间工艺,运作时以针穿引彩线在织物上刺缀,使绣迹形成特定的纹样或文字。民间绣活制成品是民俗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礼品和装饰物,它历史悠久,与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自古以来中国民间即流传有“谁家女儿巧,要看针线好”的说法。民间绣活西秦刺绣题材广泛,文化内涵丰富,流传地域遍布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活动 装饰物 日常生活关系 民间工艺 刺绣 中国传统文化 绣花
原文传递
中国传统文化系列——花馍
5
作者 钱晓美 《老年世界》 2023年第8期57-58,共2页
花馍是民间面塑品,也称作“面花”。它是百姓传统生活方式当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在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等方面都扮演了重要角色,于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陕西人习惯称馒头为“馍”,所以这种带花样的馒头就被称作“花馍”... 花馍是民间面塑品,也称作“面花”。它是百姓传统生活方式当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在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等方面都扮演了重要角色,于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陕西人习惯称馒头为“馍”,所以这种带花样的馒头就被称作“花馍”。花馍在陕西有着悠久的历史,关中一带,尤其是咸阳、渭南等地,过去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花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馍 馒头 传统生活方式 面花 陕西人 中国传统文化 婚丧嫁娶
原文传递
中国传统文化——司南
6
作者 钱晓美 《老年世界》 2023年第10期57-58,共2页
指南针的鼻祖,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四大发明之一,也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作出的一项重大贡献。中国人自己发明的指南装置有三种,分别是司南、罗盘和磁针。而司南是中国最早的指南针。司南由青铜盘和天然磁体制成的磁勺组成。
关键词 指南针 中国传统文化 司南 四大发明 青铜盘 重大贡献
原文传递
中国传统文化系列——秦筝
7
作者 钱晓美 《老年世界》 2023年第6期57-58,共2页
秦筝是秦地(今陕西一带)的一种弦乐器。似瑟,传为秦蒙恬将军所造,故名。学界对秦筝所指有两说:一为乐器称谓,因发源于秦地,史称秦筝,距今已有2700多年历史,是陕西独具特色和魅力的弹拨乐器;二为秦地的筝乐,即具有秦地风格的筝乐艺术。
关键词 秦筝 筝乐艺术 中国传统文化 弦乐器 弹拨乐器 秦地
原文传递
中国传统文化系列——藤编
8
作者 钱晓美 《老年世界》 2023年第11期57-58,共2页
一说起藤编,首先想起的或许是这样的画面:老人听着蝉鸣,悠闲自适地坐在树荫下的藤椅上纳凉。其实,这一件寻常的物件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从战国至今的两千多年里,藤编都有着她自己的使命,或是为生活,或是为民生,或是抵御外敌,她都在... 一说起藤编,首先想起的或许是这样的画面:老人听着蝉鸣,悠闲自适地坐在树荫下的藤椅上纳凉。其实,这一件寻常的物件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从战国至今的两千多年里,藤编都有着她自己的使命,或是为生活,或是为民生,或是抵御外敌,她都在默默守护着一方土地。战国时,祖先采集野生藤条制作用具。秦昭王时,人们用藤条编制成筐,用于筑堰阻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藤编 自适 悠闲 战国
原文传递
衷心的祝贺 热切的期望
9
作者 陈宝生 刘盛江 +5 位作者 袁勋培 张泰来 张敏训 王志新 刘平 钱晓美 《中国翻译》 1983年第1期12-12,共1页
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全国翻译界的群众性学术团体——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终于在北京诞生了。译协的成立,实现了广大翻译工作者多年的愿望,是全国翻译界的一件大喜事。喜讯传来,我们江苏省技术资料翻译复制公司的中青年... 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全国翻译界的群众性学术团体——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终于在北京诞生了。译协的成立,实现了广大翻译工作者多年的愿望,是全国翻译界的一件大喜事。喜讯传来,我们江苏省技术资料翻译复制公司的中青年翻译工作者和全国同行一样,无不感到欢欣鼓舞。我们相信,译协的成立和会刊的发行,必将加强全国翻译工作者之间的团结协作,促进翻译理论的探讨和翻译实践经验的交流,为繁荣我国的翻译事业作出积极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翻译工作者 翻译理论 翻译事业 团结协作 中青年 江苏省 期望 技术资料 学术团体 群众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