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乙非丙型慢性肝病患者庚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 被引量:1
1
作者 钱梅云 王宇 +2 位作者 陈智 陈红松 王奉水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1997年第4期195-197,共3页
目的:了解非乙非丙型慢性肝病患者庚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状况。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进行庚型肝炎病毒检测。结果:37例非乙非丙型慢性肝病患者血清中发现了5例阳性,占非乙非丙型慢性肝病患者的13.5%,且均伴有长期的肝功能损伤。结... 目的:了解非乙非丙型慢性肝病患者庚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状况。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进行庚型肝炎病毒检测。结果:37例非乙非丙型慢性肝病患者血清中发现了5例阳性,占非乙非丙型慢性肝病患者的13.5%,且均伴有长期的肝功能损伤。结论:庚型肝炎病毒是非乙非丙型慢性肝病的致病因子之一,可能还存在其它的致慢性肝病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庚型肝炎病毒 感染 慢性 肝病 非乙非丙型
下载PDF
拉米夫定停药后肝炎病情恶化及其对策 被引量:3
2
作者 钱梅云 赵维东 +1 位作者 周志武 翟德芳 《抗感染药学》 2002年第2期30-31,共2页
目的 通过19例拉米夫定停药后肝炎病情恶化总结分析,探讨其发生原因和预防对策。方法 对19例拉米夫定停药后肝炎患者发病的诱因,临床表现和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有诱因者,占84.2%(16/19例),其中以过度劳累和饮酒为主。发生HBV核苷酸... 目的 通过19例拉米夫定停药后肝炎病情恶化总结分析,探讨其发生原因和预防对策。方法 对19例拉米夫定停药后肝炎患者发病的诱因,临床表现和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有诱因者,占84.2%(16/19例),其中以过度劳累和饮酒为主。发生HBV核苷酸1896G→A突变而病死者为2/3例。19例患者中,慢性中度占5例,慢性重度占7例,慢性重型占7例;13例病情好转,6例死亡,病死率为31.58%。结论 拉米夫定停药后肝炎病情,与病毒复制活跃,病毒变异,毒力增强,和病人自然活动强度及诱发因素有关。其对策是不要擅自停药,停药前可行减量治疗,并进行随访监测,发现肝功能异常者,注意休息,去除诱因,并作适当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米夫定 肝炎 对策
下载PDF
356例慢性肝病患者庚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调查
3
作者 钱梅云 白敬羽 +1 位作者 王永中 赵维东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00年第1期45-45,共1页
自1995年发现HGV是一种新的肝炎病毒以来,世界各地都有关于HGV感染的报道。为此,我们应用RT-PCR法对356例慢性乙型、丙型肝炎患者血清行HGV RNA检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关键词 慢性肝病 瘐型肝炎病毒 感染 流行病学
下载PDF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负荷与其肝功能及肝组织损害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柳龙根 翟德芳 +2 位作者 刘健红 钱梅云 方国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7-8,共2页
探讨乙肝患者血清HBVDNA含量与其肝功能及肝组织损害的关系。检测 380例未经治疗的乙肝患者血清HBVDNA、肝功能 ,其中 71例进行了肝活检。乙肝患者血清HBVDNA含量与其病情的严重程度不一致 ;临床各型乙肝中HBVDNA阳性组与阴性组间ALT、T... 探讨乙肝患者血清HBVDNA含量与其肝功能及肝组织损害的关系。检测 380例未经治疗的乙肝患者血清HBVDNA、肝功能 ,其中 71例进行了肝活检。乙肝患者血清HBVDNA含量与其病情的严重程度不一致 ;临床各型乙肝中HBVDNA阳性组与阴性组间ALT、TBil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肝组织炎症分级Gi~G4和纤维化分期S1~S4各组间HBVDNA值均无明显差异 (P >0 0 5 )。乙肝患者血清HBVDNA含量不能反映其病情的临床严重程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HBV 肝功能 乙肝患者 肝组织炎症 乙型肝炎患者 严重程度 病情 负荷 分级
下载PDF
替诺福韦挽救治疗耐药复发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8周疗效初探 被引量:20
5
作者 朱冬梅 叶春艳 +2 位作者 钱梅云 徐天敏 柳龙根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观察替诺福韦(TDF)单药或联合恩替卡韦(ETV)挽救治疗耐药复发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耐药复发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挽救治疗,其中6例患者单用TDF,5例患者采用TDF联合ETV。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检... 目的观察替诺福韦(TDF)单药或联合恩替卡韦(ETV)挽救治疗耐药复发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耐药复发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挽救治疗,其中6例患者单用TDF,5例患者采用TDF联合ETV。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采用脱氧核糖核酸测序法检测与耐药相关的HBV P区169、173、180、181、184、202、204、233、236、250位耐药变异,采用PCR-荧光探针法检测血清HBV DNA载量,采用苦味酸法检测血清肌酐(Cr)水平。应用Kaplan-Meier分析血清HBV DNA累积不可检出率。结果挽救治疗前,1例患者检测到ADV基因型耐药,7例患者检测到LAM/ETV基因型耐药,3例患者检测到LAM/ETV/ADA基因型耐药;HBV DNA基线水平为(4.82±1.29)lg IU/ml,挽救治疗第4周降至(3.57±0.55)lg IU/ml,第12周降至(2.91±0.37)lg IU/ml,随访至第48周,仅1例患者可检测出HBV DNA。挽救治疗4、12、24和36周,血清HBV DNA累积不可检出率分别为36.4%(4/11)、63.6%(7/11)、81.8%(9/11)和90.9%(10/11);随访结束时,血清ALT水平由(64.36±34.55)U/L降至(37.7±24.49)U/L;治疗期间未发生肾功能异常或其他不良事件。结论TDF单药或联合ETV挽救治疗耐药复发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仍能较快速地抑制病毒复制,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替诺福韦 病毒耐药 挽救治疗
下载PDF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eAg和HBV-DNA载量与临床分型及病理分级分期的关系 被引量:12
6
作者 柳龙根 方国平 +2 位作者 马春明 翟德芳 钱梅云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4期1391-1393,共3页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 (HBeAg)和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HBV DNA)载量与其临床分型及病理分级分期的关系。方法 检测 2 97例未经抗病毒治疗的各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eAg和HBV DNA载量 ,并对其中 4 9例HB...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 (HBeAg)和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HBV DNA)载量与其临床分型及病理分级分期的关系。方法 检测 2 97例未经抗病毒治疗的各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eAg和HBV DNA载量 ,并对其中 4 9例HBeAg和HBV DNA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了肝组织活检。 结果 临床各型乙型肝炎中除慢性乙型肝炎轻度外 ,其余各组HBV DNA与HBeAg阳性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急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轻度、慢性乙型肝炎中度、慢性乙型肝炎重度、肝硬化、重型肝炎的HBeAg载量(Ncu/ml)和HBV DNA载量 (对数值 )分别为 (0 .31± 0 .2 7)、(0 .5 5± 0 .30 )、(0 .4 9± 0 .36 )、(0 .78± 0 .76 )、(0 .6 8±0 .5 6 )、(0 .80± 0 .95 )和 (6 .4 4± 1.4 1)、(7.0 8± 1.2 4 )、(7.35± 1.13)、(6 .78± 1.4 3)、(6 .4 7± 1.2 3)、(7.0 9± 1.4 0 ) ,慢性乙型肝炎轻度、慢性乙型肝炎中度、慢性乙型肝炎重度、肝硬化、重型肝炎各组间的HBeAg和HBV DNA载量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肝脏病理炎症分级G1、G2 、G3 、G4之间以及纤维化分期S1、S2 、S3 、S4之间HBeAg和HBV DNA载量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eAg和HB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E抗原 乙型 肝炎病毒 乙型 DNA
下载PDF
抗病毒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3
7
作者 申红玉 杭双熊 +3 位作者 钱梅云 王永忠 陈敏 濮翔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425-1427,共3页
目的:探讨抗病毒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收集经恩替卡韦治疗的CHB患者56例,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在治疗前、治疗12周及24周时检测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IL-17和IL-23的表达,同时... 目的:探讨抗病毒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收集经恩替卡韦治疗的CHB患者56例,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在治疗前、治疗12周及24周时检测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IL-17和IL-23的表达,同时检测患者的肝功能、HBV血清学标志物、HBV-DNA载量等。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24周后Th17细胞频率、IL-17和IL-23的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HBV-DNA下降≥2 lg拷贝/m L组较下降1-2 lg拷贝/m L组的Th17细胞频率明显下降,HBe Ag血清学转换组的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和HBe Ag阳性组,ALT复常组的Th17细胞频率及IL-23均明显低于ALT异常组(P〈0.05);Th17细胞频率与血清ALT水平呈正相关(r=0.593,P〈0.01),但与HBV-DNA载量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Th17细胞参与了CHB炎性反应过程,并可能促进了肝脏损伤;恩替卡韦在快速有效地降低HBV-DNA的同时还可以降低Th17细胞频率,并恢复其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TH17细胞 细胞因子
下载PDF
乙肝患者HBeAg含量与其临床、病理及HBVDNA的关系 被引量:7
8
作者 柳龙根 方国平 +2 位作者 马春明 翟德芳 钱梅云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4年第5期775-776,共2页
检测326例未经抗病毒治疗的乙肝患者血清HBeAg和HBV DNA含量,49例进行了肝活检.结果:临床各型乙肝中除慢性轻度外,其余各组HBeAg阳性率比HBV DNA阳性率低(P<0.01);慢性乙肝轻度、中度、重度、肝硬化、重型肝炎的HBeAg含量无显著性差异(... 检测326例未经抗病毒治疗的乙肝患者血清HBeAg和HBV DNA含量,49例进行了肝活检.结果:临床各型乙肝中除慢性轻度外,其余各组HBeAg阳性率比HBV DNA阳性率低(P<0.01);慢性乙肝轻度、中度、重度、肝硬化、重型肝炎的HBeAg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HBeAg与HBVDNA含量呈正相关(r=0.339,P=0.0001),病理炎症分级G1~G4和纤维化分期S1~S4各组间HBeAg含量均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乙肝患者血清HBeAg和HBV DNA含量呈正相关,但不能反映其病情的严重程度,与肝组织病理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HBEAG HBV DNA肝组织
下载PDF
经皮微波热凝固治疗肝癌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柳龙根 张伟民 +3 位作者 钱梅云 翟德芳 冯全根 符文育 《实用癌症杂志》 2004年第1期85-86,共2页
关键词 经皮微波热凝固治疗 肝癌 设备 统计学方法
下载PDF
不同基因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HCV-RNA与载脂蛋白B的关系 被引量:4
10
作者 郭风彩 钱梅云 +2 位作者 史建国 王永忠 吴国祥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1期914-915,共2页
目的研究慢性丙型肝炎基因1型和非基因1型患者血清HCV-RNA水平和血清载脂蛋白B(ApoB)的关系。方法临床确诊为慢性丙型肝炎的53例患者,采用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至少24周,Simmonds酶切分型方法进行HCV基因分型,荧光定量聚合酶链... 目的研究慢性丙型肝炎基因1型和非基因1型患者血清HCV-RNA水平和血清载脂蛋白B(ApoB)的关系。方法临床确诊为慢性丙型肝炎的53例患者,采用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至少24周,Simmonds酶切分型方法进行HCV基因分型,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FQ-PCR)定量检测HCV-RN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载脂蛋白B,对不同基因型患者血清HCV-RNA水平和载脂蛋白B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基因1型和非基因1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HCV-RNA及载脂蛋白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1型患者血清载脂蛋白B水平与HCV-RNA载量无明显相关(P>0.05);非基因1型患者血清载脂蛋白B水平随着HCV-RNA载量的降低呈升高趋势(P<0.05)。结论不同基因型HCV对干扰素产生不同的应答反应,感染HCV基因1型的患者对干扰素治疗应答率显著低于基因2型和3型。不同基因型HCV感染者血清载脂蛋白B无显著差异,血清ApoB水平在非基因1型患者与干扰素抗HCV应答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基因型 载脂蛋白B
下载PDF
血浆置换术治疗各型重型肝炎171例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柳龙根 钱梅云 +2 位作者 翟德芳 冯全根 马春明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343-345,共3页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术 (PE)治疗各型重型肝炎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171例重肝在内科综合治疗同时每隔 1~ 2d进行血浆置换 ,每次置换 2 0 0 0mL。结果  171例共进行PE 6 72次 ,每例平均 3.93± 2 .0 5次 ,存活 95例 ...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术 (PE)治疗各型重型肝炎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171例重肝在内科综合治疗同时每隔 1~ 2d进行血浆置换 ,每次置换 2 0 0 0mL。结果  171例共进行PE 6 72次 ,每例平均 3.93± 2 .0 5次 ,存活 95例 (存活率 5 5 .5 6 % )。PE对亚重肝早期患者疗效最好 (存活率 89.2 9% ) ,慢重肝早期和亚重肝中期次之 (6 4 % ,5 0 % ) ,对急重肝、慢重肝中、晚期的疗效很差 ,对非甲~非庚和药物性重肝的疗效最好 (71 4 % ,88 2 % ) ,对乙型重肝次之 (5 2 .3% ) ,对重叠感染的重肝最差。PE前TBil、TP、ALB、CHol、TG、GGT、BUN、Cr水平对其能否存活有重要的评估价值 ,是否合并肝硬化腹水、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症是影响存活率最重要的因素。结论 PE治疗重型肝炎安全、有效 ,尤其适用于乙型重肝早期、药物和非甲~非庚型重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置换 治疗 重型肝炎 影响因素 临床分型
下载PDF
急性戊型肝炎患者血清铁蛋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叶春艳 王永忠 +5 位作者 钱梅云 朱珍 申红玉 戴翔宇 孙娴 柳龙根 《海南医学》 CAS 2015年第17期2596-2597,共2页
目的了解急性戊型肝炎患者血清铁蛋白(SF)变化特点。方法观察49例急性戊型肝炎患者的SF水平,并于同期49名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将急性戊型肝炎患者分为肝衰竭组和非肝衰竭组,比较两组患者的SF水平及SF恢复正常时间。结果急性戊型肝炎患... 目的了解急性戊型肝炎患者血清铁蛋白(SF)变化特点。方法观察49例急性戊型肝炎患者的SF水平,并于同期49名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将急性戊型肝炎患者分为肝衰竭组和非肝衰竭组,比较两组患者的SF水平及SF恢复正常时间。结果急性戊型肝炎患者SF水平为(1 429.2±1 168.1)ng/ml,健康体检者为(41.2±33.7)ng/ml,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肝衰竭组患者SF水平为(3 099.6±879.3)ng/ml,非肝衰竭组为(1 150.8±963.5)ng/ml,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肝衰竭组患者SF恢复时间为(33±18.2)d,非肝衰竭为(21±13.4)d,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戊型肝炎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明显升高,病情越重,升高越明显,恢复时间越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型肝炎 铁蛋白 肝衰竭
下载PDF
辅助性T细胞17在不同程度HBV感染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HBV-DNA和ALT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3
作者 申红玉 钱梅云 +1 位作者 杭双熊 童学成 《广西医学》 CAS 2015年第12期1732-1734,共3页
目的探讨辅助性T细胞17(Th17)在不同程度HBV感染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HBV-DNA和ALT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86例HBV感染者(中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1例,重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5例,HBV相关性肝硬化患者16例,HBV相关性肝癌患者14例)... 目的探讨辅助性T细胞17(Th17)在不同程度HBV感染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HBV-DNA和ALT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86例HBV感染者(中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1例,重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5例,HBV相关性肝硬化患者16例,HBV相关性肝癌患者14例)和22例健康者外周血中Th17占CD4+T细胞的比例、白细胞介素17(IL-17)的水平,同时检测ALT及HBV-DNA水平。结果不同程度HBV感染者外周血Th17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和IL-17、ALT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中度和重度慢性乙型肝炎组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及IL-17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HBV相关性肝硬化组、HBV相关性肝癌组(P<0.05),但中度和重度慢性乙型肝炎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相关性肝硬化组患者的Th17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及IL-17的表达水平亦显著低于HBV相关性肝癌组(P<0.05)。不同程度HBV感染者外周血Th17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与HBV-DNA水平呈负相关(P<0.05),与ALT呈正相关(P<0.05)。结论不同程度HBV感染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及IL-17表达失调,增多的Th17细胞可能促进了肝细胞的损伤及炎症,并与HBV感染病情进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慢性乙型肝炎 肝硬化 肝癌 辅助性T细胞17 白细胞介素17 乙型肝炎病毒DNA 丙转氨酶
下载PDF
脱氧熊胆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顽固性黄疸6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4
作者 方国平 钱梅云 柳龙根 《抗感染药学》 2006年第3期114-115,共2页
目的:观察脱氧熊胆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顽固性黄疸的疗效。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顽固性黄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予一般性保肝治疗,治疗组在一般性保肝治疗基础上加用脱氧熊胆酸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症状及肝... 目的:观察脱氧熊胆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顽固性黄疸的疗效。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顽固性黄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予一般性保肝治疗,治疗组在一般性保肝治疗基础上加用脱氧熊胆酸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症状及肝功能变化。结果:临床综合有效率治疗组为95%,对照组为76.7%,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肝功能改善上治疗组也明显好于对照组,尤其在降低胆红素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脱氧熊胆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顽固性黄疸有明显疗效,值得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氧熊胆酸 慢性乙型肝炎 顽固性黄疸
下载PDF
HBV相关肝细胞癌患者的血清外泌体miRNA表达谱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叶春艳 申红玉 +3 位作者 钱梅云 朱冬梅 薛源 鱼国盛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005-1008,共4页
对HBV相关肝癌患者、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健康体检者(每组3例)血清外泌体进行深度测序,获取肝细胞癌特性性表达的miRNA基因共25个。其中上调的有17个,下调的基因有5个,选取5个基因进行qPCR验证,结果与筛选结果一致。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外泌体 乙型肝炎病毒 小RNA
原文传递
二甲基甲酰胺职业中毒致严重肝损伤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5
16
作者 叶春艳 钱梅云 +4 位作者 方国平 黄泽宇 王梦莹 刘云 赵维东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20-222,共3页
二甲基甲酰胺(N,N-dimethylformamide,DMF)是一种工业上广泛应用的有机溶剂,广泛应用在制药行业、合成革生产、表面涂层、薄膜和纤维生产等行业.DMF属于中等偏低的有毒物质[1];肝脏是主要的受损器官.近年不断有DMF中毒的病例报道.但是... 二甲基甲酰胺(N,N-dimethylformamide,DMF)是一种工业上广泛应用的有机溶剂,广泛应用在制药行业、合成革生产、表面涂层、薄膜和纤维生产等行业.DMF属于中等偏低的有毒物质[1];肝脏是主要的受损器官.近年不断有DMF中毒的病例报道.但是,严重病例,尤其是短期内导致肝硬化、急性肝衰竭的病例少见报道.我科近3年收治了9例DMF中毒性肝损伤的病例,肝脏损害较重,部分患者出现肝硬化,1例快速出现肝性脑病,最终肝移植治疗得以挽救生命,其临床特点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中毒性 二甲基甲酰胺 肝损伤 临床特点
原文传递
庚型肝炎病毒5'非编码区基因分析及基因型的初步划分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红松 王宇 +3 位作者 王凤水 常锦红 钱梅云 杜绍财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3期212-215,共4页
为了分析我国庚型肝炎病毒(HGV)的基因结构特点,对2名个体供血者、2例慢性肝炎患者及2例肝硬化患者的血清标本进行了庚型肝炎病毒基因组5’非编码区277个核苷酸的基因扩增、分子克隆和序列分析,并利用基因分析软件处理结... 为了分析我国庚型肝炎病毒(HGV)的基因结构特点,对2名个体供血者、2例慢性肝炎患者及2例肝硬化患者的血清标本进行了庚型肝炎病毒基因组5’非编码区277个核苷酸的基因扩增、分子克隆和序列分析,并利用基因分析软件处理结果。结果表明,分离出的6株HGV5’非编码区基因序列(G001~G006)之间同源性在96.2%以上。而与国外报道的3株HGV序列比较同源性在86.9%~91.6%。通过对6株HGV(G001~G006)及国外报道的3株HGV基因序列变异性的比较,将HGV基因型初步划分为不同的3个组。结果提示我国HGV株5’非编码区序列有较高的同源性,而与国外报道的有较大差异,但不同毒株在此区域均可能形成稳定而相似的二级结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庚型肝炎病毒 病毒基因 序列分析 庚型肝炎
原文传递
药物性肝损伤并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1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方国平 钱梅云 +4 位作者 翟德芳 冯全根 苏建农 曹琪 马波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786-787,共2页
一、病例资料患者女性,62岁,农民。因乏力、纳差、尿黄半月于2014年3月21日入院。患者半月前出现全身疲乏无力,食欲下降,伴恶心,同时上腹部饱胀不适,嗳气,
关键词 血小板 血小板减少 药物性肝损伤
原文传递
经皮微波热凝固治疗肝癌的疗效观察
19
作者 柳龙根 张伟民 +3 位作者 钱梅云 翟德芳 冯全根 符文育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04年第1期46-48,共3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微波热凝固治疗肝癌的疗效.方法:21例肝癌患者经皮肝穿刺植入频率为2450MHz的单导或双导微波天线,在丙泊酚静脉麻醉下对肿瘤进行一次整体覆盖原位热凝固治疗.结果:对21例患者的23个瘤体进行28次治疗,平均随...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微波热凝固治疗肝癌的疗效.方法:21例肝癌患者经皮肝穿刺植入频率为2450MHz的单导或双导微波天线,在丙泊酚静脉麻醉下对肿瘤进行一次整体覆盖原位热凝固治疗.结果:对21例患者的23个瘤体进行28次治疗,平均随访6.7个月,16例生存,4例死亡,1例失访,术后AFP正常或明显下降,10个瘤径≤5.0cm的瘤体一次整体凝固,13个瘤径>5.0cm的瘤体术后肿块内血流信号大部分消失,治疗前后肝功能无明显变化,16例次术后2d~6d中度发热,1例出现胸腔积液.结论: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微波热凝固治疗肝癌近期疗效满意,是一种定位准确、操作简单、安全价廉、可重复的微创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治疗 微波
原文传递
替诺福韦酯治疗肾移植术前抗-HBs阳性术后乙型肝炎复发1例报道
20
作者 朱冬梅 钱梅云 +1 位作者 柳龙根 叶春艳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783-784,共2页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后的临床转归,主要与感染者的年龄以及免疫状态有关,不到5%成年人发展为慢性HBV感染,其余表现为急性感染,HBV自发清除,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消失,产生抗-HBs和(或)抗-HBc,此类患者接受免疫抑制...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后的临床转归,主要与感染者的年龄以及免疫状态有关,不到5%成年人发展为慢性HBV感染,其余表现为急性感染,HBV自发清除,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消失,产生抗-HBs和(或)抗-HBc,此类患者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或化疗时,仍有乙型肝炎复发风险,乙型肝炎复发后多采用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目前,有关肾移植术后乙型肝炎复发在抗病毒治疗后引起病毒耐药,再采用替诺福韦酯(TDF)挽救治疗的报道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抗病毒药 肾移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