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0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不同体位下主动脉相对椎体位置变化的MRI观察
1
作者 吴林飞 钱邦平 +4 位作者 鲍虹达 邱勇 陈一心 王斌 俞杨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82-690,共9页
目的:在MRI上探究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不同体位下(仰卧位与侧卧位)主动脉相对椎体位置的解剖关系.方法:纳入2020年5月~2022年12月在我院行单节段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 目的:在MRI上探究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不同体位下(仰卧位与侧卧位)主动脉相对椎体位置的解剖关系.方法:纳入2020年5月~2022年12月在我院行单节段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治疗的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33例.男29例,女4例;年龄38.3±8.8岁(22~54岁).收集性别、年龄及顶椎位置等基线资料.在术前站立位全脊柱侧位片上测量全脊柱整体后凸角(global kyphosis,GK).获取仰卧位与侧卧位MRI并测量以下参数:(1)主动脉-椎体角度(θ);(2)主动脉-椎体距离(d1);(3)主动脉外壁-椎体前缘间隙(d2).为探究左、右侧卧位对主动脉相对椎体位置的影响,根据侧卧位拍摄MRI的方向分为左侧卧位与右侧卧位两组以比较两组患者在仰卧位与(左或右)侧卧位时主动脉相对椎体位置的差异.根据AS患者的后凸畸形程度,将所有患者分为低后凸畸形组(GK≤70°)及高后凸畸形组(GK>70°)以探究AS患者后凸畸形程度对主动脉相对椎体位置的影响,并通过不同后凸畸形程度组患者探究低、高后凸畸形程度组患者主动脉在仰卧位与(左或右)侧卧位下相对椎体位置的差异.结果:33例患者中,左侧卧位组22例,右侧卧位组1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顶椎位置及术前GK无统计学差异.除右侧卧位组d2在T12存在差异(P=0.033),两组患者的仰卧位与侧卧位θ、d1、d2在T9~L3均无显著差异;低后凸畸形组与高后凸畸形组患者不同体位下(仰卧位与侧卧位)的θ、d1、d2在T9~L3亦无显著差异.在T9~T12,GK与θ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在T9、T10、T12,GK与d1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在T9~T11,θ在高后凸畸形组更小(T9~T10,P<0.05;T11,P=0.057);在T9、T10、T12,高后凸畸形组d1更大(P<0.05);而在L1~L3,低后凸畸形组与高后凸畸形组间的θ、d1无显著差异.结论:对严重胸腰椎后凸畸形AS患者,术前可考虑行侧卧位MRI替代仰卧位MRI;在截骨及椎弓根螺钉置入过程中,腰椎节段发生主动脉损伤的风险可能较胸椎节段更大;后凸程度会影响主动脉活动度及胸主动脉相对椎体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胸腰椎后凸畸形 主动脉位置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后机械并发症与GAP评分的相关性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2
作者 宋晨宇 钱邦平 +2 位作者 邱勇 王斌 俞杨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7-103,共7页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胸腰椎后凸畸形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术后机械并发症与GAP(global alignment and proportion)评分的相关性,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胸腰椎后凸畸形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术后机械并发症与GAP(global alignment and proportion)评分的相关性,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9年6月在我院行单节段PSO且随访超过2年的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在术前、术后站立位全脊柱侧位X线片上测量矢状面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骨盆投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下腰椎前凸角(lower lumbar lordosis,LLL)、整体倾斜(global tilt,GT),计算GAP评分。根据患者GAP评分分为3组:矢状面协调组(GAP评分0~2分)、中等不协调组(GAP评分3~6分)、严重不协调组(GAP评分7~13分),记录随访过程中发生的机械并发症,包括近端交界性后凸/失败(proximal junctional kyphosis/failure,PJK/PJF)、远端交界性后凸/失败(distal junctional kyphosis/failure,DJK/DJF)、断棒,比较不同组之间机械并发症的发生率。记录患者年龄、性别、融合节段、后凸分型、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截骨水平,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S患者PSO术后机械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163例患者,其中男性145例,女性18例,年龄35.8±10.0岁(17~63岁),术后随访38.6±16.9个月(24~96个月),26例发生机械并发症,其中断棒16例,PJK 10例。矢状面协调组、中等不协调组、严重不协调组机械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9.2%(5/26)、16.1%(9/56)和14.8%(12/81),三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χ^(2)=0.287,P=0.866)。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P=0.036)和BMI(P<0.001)与术后机械并发症的发生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P=0.046)和BMI(P<0.001)为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PSO术后机械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PSO术后机械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与GAP评分无明显相关性,与年龄和BMI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胸腰椎后凸畸形 GAP评分 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 机械并发症
原文传递
弥漫性特发性骨质增生症伴腰椎管狭窄症的影像学特征
3
作者 陈豪杰 徐亮 +5 位作者 周海城 邱勇 钱邦平 朱泽章 王斌 孙旭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97-706,共10页
目的:探讨弥漫性特发性骨质增生症(diffuse idiopathic skeletal hyperostosis,DISH)伴腰椎管狭窄症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21年10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96例DISH合并L4/5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术前影像学资料,男58例,女38例... 目的:探讨弥漫性特发性骨质增生症(diffuse idiopathic skeletal hyperostosis,DISH)伴腰椎管狭窄症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21年10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96例DISH合并L4/5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术前影像学资料,男58例,女38例;年龄51~77岁(65.9±6.1岁);将骨化仅限于胸椎节段的患者纳入T-DISH组(n=49),骨化累及胸椎和腰椎节段的患者纳入L-DISH组(n=47);选取同期在我院手术治疗的性别、年龄及狭窄节段相匹配的无DISH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对照组(N-DISH组,n=125).测量各组术前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和矢状位平衡距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计数骨化韧带节段数目,按照Pfirrmann分级和Weishaupt分级分别评估椎间盘与小关节的退变情况,并测量L4/5节段椎间隙高度、椎管前后径、椎管横截面积、硬膜囊面积、小关节间距和黄韧带厚度等.比较三组在矢状位形态、椎间盘与小关节退变情况及椎管狭窄特征等方面的差异,并对所有患者骨化韧带节段数目、硬膜囊面积、椎管横截面积、椎间盘退变Pfirrmann分级及小关节退变Weishaupt分级之间行相关性分析.结果:DISH组SVA和TK显著性大于N-DISH组(P<0.05),其中L-DISH组SVA显著性大于N-DISH组(P<0.05),而T-DISH组与N-DISH组S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ISH组与N-DISH组的LL、SS、PI及PT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L-DISH的LL及SS显著性小于N-DISH组(P<0.05);L-DISH组的LL和SS显著性小于T-DISH组(P<0.05),两组间SVA、TK、PI和PT无统计学差异(P>0.05).DISH组椎间盘和小关节退变分级均高于N-DIS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L-DISH组椎间盘退变Pfirrmann分级显著性高于T-DISH组(P<0.001),而小关节退变Weishaupt分级无统计学差异(P=0.08).N-DISH组患者L4/5节段椎间隙高度、椎管前后径、椎管横截面积、小关节间距和黄韧带厚度与DISH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硬膜囊面积显著性大于DISH组(P<0.05);T-DISH组与L-DISH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骨化韧带节段数目与椎间盘退变Pfirrmann分级呈中度正相关(r=0.440,P<0.001),与小关节退变Weishaupt分级呈强正相关(r=0.661,P<0.001);硬膜囊面积与椎间盘退变Pfirrmann分级无显著相关性,与小关节退变Weishaupt分级呈负相关(r=-0.323,P<0.001);椎管横截面积与椎间盘退变Pfirrmann分级和小关节退变Weishaupt分级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椎间盘退变Pfirrmann分级与小关节退变Weishaupt分级有显著相关性(P<0.001).结论:DISH患者脊柱异位骨化累及腰椎可明显改变脊柱矢状位形态,致使躯干出现前倾、腰椎前凸减小及SS丢失等.DISH患者存在明显的椎间盘和小关节退变,且椎管狭窄程度较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弥漫性特发性骨质增生症 影像学特征
原文传递
经椎弓根不对称截骨术矫正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侧后凸畸形的疗效分析
4
作者 宋晨宇 钱邦平 +2 位作者 俞杨 邱勇 乔木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36-243,共8页
目的:分析经椎弓根不对称截骨术(asymmetrical 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APSO)对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胸腰椎侧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比较其与传统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 目的:分析经椎弓根不对称截骨术(asymmetrical 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APSO)对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胸腰椎侧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比较其与传统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对矢状面平衡重建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6月在我院行脊柱截骨术且随访超过1年的55例AS胸腰椎畸形患者.仅有矢状面畸形的AS患者采用PSO,双平面畸形患者采用APSO.在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的站立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上测量冠状面Cobb角、冠状面平衡距离(coronal balance distance,CBD)、全脊柱后凸角(global kyphosis,GK)、矢状面偏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截骨角(os-teotomized vertebral angle,OVA)、融合节段角(angle of fused segments,AFS);在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由患者填写疼痛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量表和 Oswestery 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量表.结果:55例患者中20例接受APSO,35例接受PSO.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融合节和截骨位置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27.3±8.1个月(12~48个月),APSO组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的冠状面Cobb角分别为 18.9°±7.8°、7.3°±3.6.和 9.5°±4.4°,CBD 分别为 64.7±24.8mm、26.7±13.4mm 和 27.4±15.3mm,术后和末次随访时较术前显著性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与术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的SVA、GK、PT、LL、SS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和末次随访时的SVA、GK、PT与同组术前比较均显著性减小(P<0.05),LL、SS显著性增大(P<0.05);两组SVA、GK、PT、LL、SS矫正量均相似(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的VAS评分和ODI较术前均显著性改善(P<0.05);两组同时点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PSO组和PSO组末次随访时OVA和AFS均无明显改变(P>0.05),APSO组OVA显著大于PSO组(P<0.05).APSO组1例截骨椎脱位,1例术中硬脊膜撕裂,1例体位性臂丛神经麻痹;PSO组2例截骨椎脱位,1例体位性臂丛神经麻痹;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462).结论:APSO在矢状面畸形矫正效果上与PSO一致;APSO能够同时恢复AS胸腰椎侧后凸畸形患者的冠状位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侧后凸畸形 强直性脊柱炎 经椎弓根截骨术 经椎弓根不对称截骨术 对比分析
原文传递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颈椎新鲜骨折的临床特征及术式选择 被引量:24
5
作者 钱邦平 曲哲 +6 位作者 邱勇 季明亮 张云鹏 胡俊 王斌 俞杨 朱泽章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87-792,共6页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颈椎新鲜骨折的临床特征及手术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2月~2014年10月我科收治的15例AS颈椎新鲜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1例,年龄36~76岁,平均49.7±10.8岁。13例有明确外伤史,其...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颈椎新鲜骨折的临床特征及手术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2月~2014年10月我科收治的15例AS颈椎新鲜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1例,年龄36~76岁,平均49.7±10.8岁。13例有明确外伤史,其中4例为高能量损伤;经椎间隙和经椎体骨折分别为8例和7例,14例累及C5~C7节段;12例(80%)伴神经功能损害。12例接受手术治疗,7例前柱广泛破坏者行前路椎间盘切除或椎体次全切除、内固定植骨融合术;3例脊髓后方受压、前柱轴向承载功能保持良好的患者行后路椎板减压内固定融合术;2例严重骨折脱位不稳定患者行前后路联合手术。采用ASIA分级评估患者手术前后神经功能状态,摄颈椎X线片观察植骨融合情况。结果:除3例未手术患者外,余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60个月(20.0±18.8个月),除1例术前ASIA A级及2例ASIA D级患者外,其余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获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时骨折部位骨性融合。围手术期并发症包括脑脊液漏1例,喉返神经损伤1例,前路术后切口深部感染1例。随访中无骨折不愈合、假关节形成及内固定失败。结论:AS颈椎新鲜骨折好发于下颈椎,伤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应积极手术治疗稳定脊柱;前柱明显破坏患者选择单纯前路手术,前柱轴向承载功能尚可者行单纯后路手术,严重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应行前后路联合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颈椎骨折 手术治疗
原文传递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胸腰椎应力骨折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 被引量:20
6
作者 钱邦平 邱勇 +2 位作者 王斌 俞杨 朱泽章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0期747-751,共5页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 singspondylitis,AS)患者胸腰椎应力骨折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8例AS患者发生胸腰椎应力骨折,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29~60岁,平均46.2岁。骨折部位:T9~T111例,T11~T123例,T12~L14例。对其临床表现...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 singspondylitis,AS)患者胸腰椎应力骨折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8例AS患者发生胸腰椎应力骨折,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29~60岁,平均46.2岁。骨折部位:T9~T111例,T11~T123例,T12~L14例。对其临床表现和X线片、CT及MRI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首发症状主要为腰背疼痛突然加重;主要症状为腰背部疼痛经过一段稳定期后突然加剧或为腰背部疼痛加重,呈持续性;查体均有骨折节段的压痛和叩击痛,6例伴胸腰椎后凸畸形;2例患者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为D级。X线片示8例均为胸腰椎应力骨折,骨折线经椎间隙,有假关节形成;CT检查示5例椎板骨折、椎间盘-椎体骨溶解及反应性硬化,1例可见椎体的骨皮质连续性中断、椎体破坏及溶骨性腔隙,2例可见椎体骨皮质连续性中断、椎板边缘不整及真空现象;MRI检查均有假关节节段不规则的低信号带延及后柱结构,其中6例表现为T1加权像低信号、T2加权像高信号,2例表现为T1加权像低信号、T2加权像低信号。结论:根据AS患者胸腰椎应力骨折的临床及影像特点,可以早期做出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脊柱骨折 临床特点 影像
原文传递
幼猪脊柱侧凸模型中椎体与椎间盘楔形变的进展规律及其意义 被引量:9
7
作者 钱邦平 郑欣 +5 位作者 邱勇 孙旭 朱泽章 王斌 俞扬 吴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1-155,共5页
目的:探讨幼猪脊柱侧凸模型中椎体和椎间盘楔形变随拴系固定时间变化的规律及其意义。方法:对7只后路不对称性拴系造模成功的侧凸幼猪在术后即刻、4周、8周分别进行全脊柱后前位X线片检查,应用Cobb法测量侧凸范围内每个椎体和椎间盘的... 目的:探讨幼猪脊柱侧凸模型中椎体和椎间盘楔形变随拴系固定时间变化的规律及其意义。方法:对7只后路不对称性拴系造模成功的侧凸幼猪在术后即刻、4周、8周分别进行全脊柱后前位X线片检查,应用Cobb法测量侧凸范围内每个椎体和椎间盘的楔变角,分析顶椎及其上、下各两个椎体和相应的4个椎间盘的楔变角在拴系时期内变化的规律,并计算不同时期内所有椎体楔变角之和与所有椎间盘楔变角之和分别占整个侧凸Cobb角的百分率。结果:顶椎区椎体楔变角随拴系固定时间发展逐渐增大,从拴系术后即刻时的1.1°,增大到术后8周时的43.3°,顶椎区椎体和椎间盘楔变角均呈现从顶椎向两侧端椎区逐渐减小趋势。在拴系术后即刻,侧凸几乎完全为椎间盘楔形变造成(96.8%),随时间发展,椎体楔变角占Cobb角的比值逐渐上升,至拴系固定8周时,Cobb角的构成变化为以椎体楔变角为主(71.5%)。结论:不对称性拴系的力学因素作用下椎体和椎间盘楔形变的构成比在不断演变,为建立稳定的侧凸动物模型,必须达到一定的拴系固定时间以期制造足够的椎体楔形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力学 椎体 椎间盘 楔形变
原文传递
严重脊柱侧凸后路矫形术前Halo牵引致臂丛神经麻痹 被引量:17
8
作者 钱邦平 邱勇 +4 位作者 王斌 俞扬 朱泽章 马薇薇 朱锋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8期604-606,共3页
目的:探讨严重脊柱侧凸后路矫形术前Halo牵引致臂丛神经麻痹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300例严重脊柱侧凸后路矫形术前采用Halo牵引治疗时7例并发臂丛神经麻痹,其中男2例,女5例,年龄9~19岁,平均14岁,特发性脊柱侧凸1例,先天性脊柱侧凸3例... 目的:探讨严重脊柱侧凸后路矫形术前Halo牵引致臂丛神经麻痹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300例严重脊柱侧凸后路矫形术前采用Halo牵引治疗时7例并发臂丛神经麻痹,其中男2例,女5例,年龄9~19岁,平均14岁,特发性脊柱侧凸1例,先天性脊柱侧凸3例,神经肌源性脊柱侧凸3例。Cobb角90°~135°,平均110°,3例伴脊髓纵裂和拴系综合征,2例伴胸腰椎后凸畸形。牵引期间,患者出现上肢神经症状时,立即减轻牵引重量,配合指间关节、腕、肘、肩关节康复训练,加强手完成精细动作的训练;同时应用神经营养药物治疗,并观察患者上肢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时间。结果:7例患者的牵引时间2~6周,平均3.5周,平均Halo牵引重量8kg,相应于平均体重的19%(13%~26%)。7例患者的平均体重仅为40.2kg,而平均身高为175cm,均为瘦长体形。发现臂丛麻痹的时间为症状出现后1~3h。7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手和前臂尺侧麻木。3例患者出现正中神经麻痹;4例患者尺神经麻痹。7例患者神经功能在3个月内均获得了完全性恢复。结论:Halo牵引并发臂丛神经麻痹的临床特征为正中神经、尺神经麻痹及手、前臂尺侧麻木,相应于臂丛C8、T1神经根损伤。及时发现并立即减轻或去除牵引重量、康复训练、应用神经营养药物治疗可实现完全性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Halo牵引 臂丛麻痹
原文传递
后路矫形手术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脊柱高度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钱邦平 毛赛虎 +4 位作者 孙旭 刘臻 朱泽章 朱锋 邱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694-699,共6页
目的:评估后路矫形手术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脊柱高度的矫正程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10年1月-2011年6月接受后路矫形内固定术的AIS患者277例,单弯(single curve,SC)173例,双弯(... 目的:评估后路矫形手术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脊柱高度的矫正程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10年1月-2011年6月接受后路矫形内固定术的AIS患者277例,单弯(single curve,SC)173例,双弯(double curve,DC)104例,站立位主弯Cobb角平均53.63°±15.38。(40°±140°),仰卧位主弯Cobb角43.87°±15.01°(20°-124°)。脊柱高度(spinal height,SH)定义为仰卧位全脊柱正位X线片上T1椎体上终板中点至S1椎体上终板中点之间的垂直距离。测量术前、术后SH,△SH为手术矫正SH值。评估不同Cobb角侧凸患者的△SH,并采用偏相关分析评估脊柱侧凸术前Cobb角、Cobb角矫正值、Cobb角矫正率、术前SH及术后SH与ASH的相关性。结果:SC组仰卧位Cobb角术后矫正至15.69°±921。(4°±79°),DC组仰卧位主弯Cobb角术后矫正至19.50°±13.07°(3°-95°),矫正率分别为69.7%和65.5%。SC组和DC组术前SH分别为41.29±2.96cm和39.97±3.26cm,术后SH分别为43.77±2.71cm和42.86±3.04em。SC组术前仰卧位Cobb角分别为≤30°、31°-40°、41°-50°、51°-60°、61°-70°、71°-80°、〉80°时,SH分别为1.97±0.79cm、2.14±0.63cm、2.52±0.65cm、2.77±0.51cm、3.92±0.61cm、4.33±0.22cm、4.85±0.22cm;而在DC组中,△SH分别为2.37±0.60cm、2.35±0.69cm、2.56±0.53cm、3.27±0.40em、3.79±0.94cm、3.89±1.11cm、5.46±0.91cm。ASH与术前Cobb角[SC:r=0.702,P〈0.001;DC(主弯+次发弯):r=0.718,P〈0.0011、Cobb角矫正值[SC:r=0.659,P〈0.001;DC(主弯+次发弯):r=0.698,P〈0.001]和术后SH[SC:r=0.182,P=0.017;DC(主弯±次发弯):r=0.213,P=O.0331呈显著相关性,但与Cobb角矫正率[SC:r=0.083,P〉0.05;DC(主弯+次发弯):r=0.039,P〉0.05]和术前SH[SC:r=-0.082,P〉0.05;DC(主弯+次发弯):r=-0.047,P〉0.051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后路矫形手术可显著改善AIS患者的SH,术前Cobb角和Cobb角矫正值是影响SH矫正程度的主要因素,术后SH是次要影响因素,而Cobb角矫正率则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矫正身高 矫形手术
原文传递
复位导向器在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截骨矫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钱邦平 邱勇 +5 位作者 季明亮 王斌 俞杨 朱泽章 蒋军 毛赛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93-798,共6页
目的 :探讨经椎弓根椎体截骨(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胸腰椎后凸畸形术中采用复位导向器预防截骨椎脱位的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4~12月在我院行单节段PSO矫形... 目的 :探讨经椎弓根椎体截骨(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胸腰椎后凸畸形术中采用复位导向器预防截骨椎脱位的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4~12月在我院行单节段PSO矫形内固定术中应用复位导向器的27例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所有患者手术前后均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并在矢状面上测量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全脊柱最大后凸Cobb角(global kyphosis,G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和矢状面平衡距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随访观察神经并发症及截骨椎脱位情况,以截骨水平的头侧与尾侧脊椎间,截骨椎在矢状面上移位(sagittal translation,ST)大于5mm定义为截骨椎脱位。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随访5.2±2.4个月(3~12个月),术前TK为43.2°±10.6°,GK为72.6°±15.1°,LL为2.3°±13.5°,SVA为12.8±4.2cm;术后分别为42.9°±11.8°、38.2°±12.4°、-38.6°±13.0°和3.2±5.8cm;末次随访时分别为42.7°±10.5°、38.8°±15.2°、-38.4°±11.6°和3.3±6.4cm。除TK外,其余参数手术前后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时,TK、GK、LL及SVA的矫正丢失无统计学差异(P〉0.05)。无患者出现术中截骨椎脱位,除1例短暂性右下肢麻木外,无其他神经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PSO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术中应用复位导向器械能有效预防截骨椎脱位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后凸 经椎弓根椎体截骨 脱位 复位技术
原文传递
颈椎椎间融合器临床应用的失误及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钱邦平 唐天驷 +1 位作者 王东来 刘宪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31-234,共4页
目的:探讨颈椎椎间融合器(cervicalfusioncage,CFC)临床应用的失误及并发症产生的原因。方法:随访96例植入CFC的脊髓型颈椎病、急性颈椎间盘突出、外伤性颈椎不稳患者,总结CFC临床应用的失误及并发症,并分析产生的原因。结果:3例CFC的... 目的:探讨颈椎椎间融合器(cervicalfusioncage,CFC)临床应用的失误及并发症产生的原因。方法:随访96例植入CFC的脊髓型颈椎病、急性颈椎间盘突出、外伤性颈椎不稳患者,总结CFC临床应用的失误及并发症,并分析产生的原因。结果:3例CFC的植入位置不当,7例患者产生并发症,包括颈椎的生理前凸减小或变直,CFC旋转、脱位、下沉、不融合。产生失误及并发症的原因有:手术操作不当、CFC自身设计不完善、融合节段过多等。结论:减少失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对策是严格掌握CFC的适应证、规范手术操作、改进CFC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椎间融合器 失误 并发症 脊髓型颈椎病 急性颈椎间盘突出 外伤性颈椎不稳
原文传递
颈椎结核的手术适应证选择与疗效评价 被引量:14
12
作者 钱邦平 邱勇 +6 位作者 王斌 俞杨 朱泽章 马薇薇 黄爱兵 曹兴斌 刘文军 《实用骨科杂志》 2010年第1期11-15,共5页
目的探讨颈椎结核的手术适应证选择并分析其疗效。方法本组11例颈椎结核患者,男8例,女3例,平均年龄50岁。2例为寰枢椎结核,9例为下颈椎结核。神经功能:2例寰枢椎结核,Frankel D级、E级各1例。9例下颈椎结核,Frankel C级2例,D级2例,E级5... 目的探讨颈椎结核的手术适应证选择并分析其疗效。方法本组11例颈椎结核患者,男8例,女3例,平均年龄50岁。2例为寰枢椎结核,9例为下颈椎结核。神经功能:2例寰枢椎结核,Frankel D级、E级各1例。9例下颈椎结核,Frankel C级2例,D级2例,E级5例。采用两种手术方式:a)行前路病灶清除内固定植骨融合术7例;b)行后路内固定植骨融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4例。结果平均随访24个月,影像学检查示所有结核病灶均骨性融合,无局部病灶复发。神经功能:1例为Frankel D级的寰枢椎结核,末次随访时为Frankel E级。下颈椎结核中,2例Frankel C级,2例D级,末次随访时均为E级。结论颈椎结核手术适应证选择恰当,可实现治愈结核、维持颈椎稳定性及恢复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颈椎 适应证 疗效
下载PDF
后路椎体间融合治疗严重腰椎管狭窄症初步报告 被引量:4
13
作者 钱邦平 唐天驷 +1 位作者 杨同其 徐耀增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5期371-373,共3页
目的:探讨后路椎体间融合治疗严重腰椎管狭窄症的优越性.方法:采用全椎板切除后路椎体间植入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etone,PEEK)cage治疗20例严重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结果:随访1年~1年4个月,近期疗效满意,未产生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 目的:探讨后路椎体间融合治疗严重腰椎管狭窄症的优越性.方法:采用全椎板切除后路椎体间植入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etone,PEEK)cage治疗20例严重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结果:随访1年~1年4个月,近期疗效满意,未产生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论:全椎板切除后路椎体间融合术不仅可实现充分减压,而且可以预防继发性腰椎不稳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椎体间融合 腰椎管狭窄症 全椎板切除术 治疗 神经根卡压
原文传递
成人脊柱畸形矫形术后力学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及防范 被引量:6
14
作者 钱邦平 邱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81-483,共3页
成人脊柱畸形(adult spinal deformity,ASD)可引起疼痛、功能受限甚至残疾,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叫脊柱矫形手术能够满意地重建脊柱序列,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然而,围手术期并发症仍然困扰着外科医师,文献报道ASD术后并发症高达74%,其... 成人脊柱畸形(adult spinal deformity,ASD)可引起疼痛、功能受限甚至残疾,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叫脊柱矫形手术能够满意地重建脊柱序列,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然而,围手术期并发症仍然困扰着外科医师,文献报道ASD术后并发症高达74%,其中,约28%的患者需行翻修手术口,给患者及家庭造成了严重的经济负担。因此,正确认识这些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以降低翻修率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手术期并发症 脊柱畸形 危险因素 成人 矫形术 力学 脊柱矫形手术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强直性脊柱炎颈胸段后凸畸形合并胸腰椎后凸畸形截骨顺序的选择 被引量:6
15
作者 钱邦平 邱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73-674,共2页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晚期患者常合并脊柱后凸畸形。根据后凸畸形的顶椎位置,AS后凸畸形可分为五种类型:腰椎后凸、胸腰椎后凸、胸椎后凸、颈胸段后凸、颈胸段后凸合并胸腰椎后凸畸形圈。重度AS颈胸段后凸畸形...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晚期患者常合并脊柱后凸畸形。根据后凸畸形的顶椎位置,AS后凸畸形可分为五种类型:腰椎后凸、胸腰椎后凸、胸椎后凸、颈胸段后凸、颈胸段后凸合并胸腰椎后凸畸形圈。重度AS颈胸段后凸畸形会形成“颌触胸”畸形,严重影响患者平视、平卧功能.甚至造成呼吸、吞咽困难等。然而,对As颈胸段后凸合并胸腰椎后凸畸形者,两处畸形是否均需矫正.应先行颈椎还是胸腰椎截骨,尚存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后凸畸形 强直性脊柱炎 颈胸段 截骨 形合 脊柱后凸畸形 晚期患者 胸椎后凸
原文传递
胸椎侧凸前路术后并发顽固性乳糜胸 被引量:4
16
作者 钱邦平 邱勇 +2 位作者 王斌 俞扬 朱泽章 《脊柱外科杂志》 2004年第4期243-244,256,共3页
乳糜胸是胸外科手术特别是食管癌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对脊柱外科而言,顽固性乳糜胸则是少见的并发症,若未及时发现和恰当处理,其后果严重.因此,早期发现及时处理乳糜胸对其预后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国内文献尚无脊柱侧凸前路松解、矫... 乳糜胸是胸外科手术特别是食管癌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对脊柱外科而言,顽固性乳糜胸则是少见的并发症,若未及时发现和恰当处理,其后果严重.因此,早期发现及时处理乳糜胸对其预后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国内文献尚无脊柱侧凸前路松解、矫形术后并发顽固性乳糜胸的报道,我科1998~2003年行脊柱侧凸前路手术350例,发生顽固性乳糜胸2例,现结合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有关文献对本并发症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侧凸 前路术 术后并发症 顽固性乳糜胸 临床特征
下载PDF
退变性脊柱侧凸近端融合椎的选择:原则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3
17
作者 钱邦平 邱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73-675,共3页
退变性脊柱侧凸(degenerative scoliosis,DS)常合并椎管及神经根管狭窄、椎体旋转、椎间半脱位及矢状面失平衡等病理改变,其手术治疗策略复杂。当患者脊柱侧凸较重、畸形进行性进展,并存胸腰椎后凸畸形,或矢状、冠状面躯干倾斜明... 退变性脊柱侧凸(degenerative scoliosis,DS)常合并椎管及神经根管狭窄、椎体旋转、椎间半脱位及矢状面失平衡等病理改变,其手术治疗策略复杂。当患者脊柱侧凸较重、畸形进行性进展,并存胸腰椎后凸畸形,或矢状、冠状面躯干倾斜明显时,常需脊柱矫形融合术以恢复脊柱序列及躯干整体力线,减轻患者症状,并控制畸形的进展[1]。对此类患者,近端融合椎(UIV)的选择是影响远期疗效的重要因素。因此,笔者通过文献回顾并结合临床经验,对DS患者UIV的选择原则进行阐述,并分析相关争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脊柱侧凸 近端 胸腰椎后凸畸形 神经根管狭窄 椎体旋转 病理改变 手术治疗 脊柱矫形
原文传递
78例颈椎椎间融合器临床应用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钱邦平 唐天驷 +2 位作者 陈广祥 黄士中 刘宪华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605-607,共3页
目的 分析颈椎椎间融合器 (CFC)临床应用的疗效。方法 随访 78例植入CFC的脊髓型颈椎病、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外伤性颈椎不稳患者 ,观察CFC临床应用疗效。结果 单节段融合率为 10 0 % ,二节段融合率为 94 4 % ,三节段融合率为 6 6 ... 目的 分析颈椎椎间融合器 (CFC)临床应用的疗效。方法 随访 78例植入CFC的脊髓型颈椎病、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外伤性颈椎不稳患者 ,观察CFC临床应用疗效。结果 单节段融合率为 10 0 % ,二节段融合率为 94 4 % ,三节段融合率为 6 6 7% ,并发症发生率为 9%。结论 CFC的疗效随融合节段的增加而有所降低 ;钛合金Cage的并发症值得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融合器 疗效
下载PDF
可吸收颈椎椎间融合器对颈椎稳定性影响的对比性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钱邦平 唐天驷 +5 位作者 杨惠林 杨同其 蒋兴良 蔡建平 刘锦波 熊成东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2年第5期454-456,共3页
目的 :考察不同材料、不同形状的颈椎融合器的生物力学特性 ,并比较融合器的运动稳定性、融合器的形状、材料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 ,以及融合器下沉的影响。方法 :采集 10具新鲜尸体颈椎标本 ,制作成颈椎融合标本 ,采用实验应力分析方法 ... 目的 :考察不同材料、不同形状的颈椎融合器的生物力学特性 ,并比较融合器的运动稳定性、融合器的形状、材料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 ,以及融合器下沉的影响。方法 :采集 10具新鲜尸体颈椎标本 ,制作成颈椎融合标本 ,采用实验应力分析方法 ,分别测试不同颈椎椎间融合器椎间融合的生物力学特性。结果 :① 4种颈椎融合器 ,自体髂骨植入后 ,颈椎的稳定性最好 ,钛合金Cage稳定性较差 ,可吸收椎间融合器、同种异体皮质骨融合器稳定性适中 ;②循环载荷作用下 ,下沉位移以自体髂骨最小 ,可吸收椎间融合器、同种异体皮质骨融合器下沉不大 ,钛合金Cage下沉最大 (P <0 .0 5 )。结论 :可吸收椎间融合器运动稳定性高 ,下沉位移小 ,是理想的颈椎椎间融合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收颈椎椎间融合器 颈椎 稳定性 生物力学
下载PDF
综合征性脊柱畸形的挑战与对策 被引量:2
20
作者 钱邦平 邱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81-483,共3页
综合征性疾病是一种以多系统病变为特征的遗传、代谢性疾病;累及脊柱时,表现为综合征性脊柱畸形(syndromic spinal deformities,SSD)。SSD在生长期进展快,易导致重度脊柱侧、后凸畸形,增加脊髓受压而发生截瘫的潜在风险,并且严... 综合征性疾病是一种以多系统病变为特征的遗传、代谢性疾病;累及脊柱时,表现为综合征性脊柱畸形(syndromic spinal deformities,SSD)。SSD在生长期进展快,易导致重度脊柱侧、后凸畸形,增加脊髓受压而发生截瘫的潜在风险,并且严重影响胸廓发育,造成心肺功能障碍甚至衰竭。因此,早期开展临床干预十分必要。然而,SSD分类繁多、早期诊断困难,治疗及预后因具体的综合征类型而异,手术治疗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畸形 综合征 代谢性疾病 心肺功能障碍 并发症发生率 早期诊断 手术治疗 多系统病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