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酸-氨基酸共聚物的制备及研究发展 被引量:1
1
作者 门丹丹 王金涛 陈金周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72-174,共3页
制备乳酸-氨基酸共聚物是改性聚乳酸的有效方法之一。综述了近年来乳酸-氨基酸共聚物的制备方法与特点,指出了较高分子量和高氨基酸含量聚合物的制备工艺是研发的重点。
关键词 聚乳酸 氨基酸 改性 乳酸-氨基酸共聚物
原文传递
二维贵金属纳米颗粒有序阵列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门丹丹 邢昌昌 +2 位作者 李文娟 张洪华 李越 《南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4期1-14,共14页
二维贵金属纳米颗粒有序阵列,除了具有贵金属纳米颗粒自身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特性外,由于其有序规整的阵列结构,还可产生新颖或增强的光学性质等特性,并具有良好的性能稳定性与重现性,因而备受研究者关注。文章重点介绍了二维贵金属纳... 二维贵金属纳米颗粒有序阵列,除了具有贵金属纳米颗粒自身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特性外,由于其有序规整的阵列结构,还可产生新颖或增强的光学性质等特性,并具有良好的性能稳定性与重现性,因而备受研究者关注。文章重点介绍了二维贵金属纳米颗粒有序阵列的主要制备方法,包括模板法和自组装法。相比于传统的光刻技术,模板法和自组装法不仅可以得到高质量的二维纳米颗粒阵列,而且经济成本较低。进一步,该文简要总结了二维贵金属纳米颗粒有序阵列在光学传感、催化等领域的应用,但二维贵金属纳米颗粒阵列的形貌比较单一,更多的性能有待于进一步的发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金属纳米颗粒 二维有序阵列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模板法 自组装法 传感器
下载PDF
康复路径对老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8
3
作者 门丹丹 易红梅 俞炜炜 《护理与康复》 2020年第3期84-87,共4页
目的观察康复路径对老年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方法将9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编号,再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康复路径... 目的观察康复路径对老年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方法将9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编号,再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康复路径干预。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冠心病康复知识得分和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评分。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冠心病康复知识和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得分较干预前均有所改善,其中观察组饮食治疗知识、药物知识得分和自我管理行为量表总分及服药依从性、生活方式的改善、康复锻炼情况、定期随访执行情况等方面得分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运用康复路径干预可以改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路径 老年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自我管理行为
下载PDF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膝关节损伤关节镜术后护理中临床效果 被引量:5
4
作者 门丹丹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年第11期146-147,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膝关节损伤关节镜术后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膝关节损伤患者6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膝关节损伤关节镜术后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膝关节损伤患者6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膝关节屈曲度恢复时间、膝关节功能、疼痛程度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膝关节屈曲度恢复至30°、60°、90°、120°所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Lysholm膝关节评分、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Lysholm膝关节评分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加快膝关节损伤关节镜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减轻术后膝关节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损伤 关节镜 早期康复护理 膝关节功能 疼痛程度
下载PDF
高铬含量Fe-Cr合金800℃的循环和恒温高温氧化行为 被引量:3
5
作者 徐勋虎 张涛 +4 位作者 王玲 张洪华 门丹丹 向军淮 安江山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80-586,共7页
研究了高铬含量的Fe-20Cr、Fe-30Cr和Fe-40Cr三种合金在800℃,空气中的循环氧化行为和0.1 MPa纯氧气中的恒温氧化行为。三种合金在循环氧化条件下的氧化动力学均不规则,随着Cr含量的增加,其抗氧化性能逐渐增强。24 h氧化后,Fe-20Cr单位... 研究了高铬含量的Fe-20Cr、Fe-30Cr和Fe-40Cr三种合金在800℃,空气中的循环氧化行为和0.1 MPa纯氧气中的恒温氧化行为。三种合金在循环氧化条件下的氧化动力学均不规则,随着Cr含量的增加,其抗氧化性能逐渐增强。24 h氧化后,Fe-20Cr单位面积增质最大,其值为2.21×10^-2 mg/(cm^2·h),Fe-40Cr单位面积增质最小,其值为1.45×10^-2mg/(cm^2·h)。结果表明:三种合金的恒温氧化动力学曲线均可分为暂态氧化和稳态氧化两个阶段,每个阶段都能较好地符合抛物线规律。总体上来说,恒温条件下三种合金都具有优异的抗高温氧化性能,其24 h单位面积氧化增质比循环氧化下降了将近一个数量级。但随着Cr含量的增加,三种合金抗氧化性能逐渐下降,Fe-20Cr反而具有最佳的抗氧化性能。在循环和恒温氧化条件下,三种Fe-Cr合金均生成了单一的保护性Cr2O3外氧化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CR 高温氧化 高铬含量
下载PDF
Au@Cu2O核壳纳米颗粒的可控制备及其光学性能研究
6
作者 吴颖怡 沈琪 +1 位作者 门丹丹 孙一强 《化工管理》 2020年第6期12-13,共2页
采用液相还原法,快速、高效地制备了金@氧化亚铜(Au@Cu2O)核壳复合纳米颗粒。通过改变实验参数,实现了Au@Cu2O核壳复合纳米粒子尺寸的精确控制。利用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测试其光学性质,结果表明,该复合纳米粒子的表面等离子共振... 采用液相还原法,快速、高效地制备了金@氧化亚铜(Au@Cu2O)核壳复合纳米颗粒。通过改变实验参数,实现了Au@Cu2O核壳复合纳米粒子尺寸的精确控制。利用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测试其光学性质,结果表明,该复合纳米粒子的表面等离子共振(SPR)吸收峰随着Cu2O壳层厚度的增加发生红移,且吸收强度逐渐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Cu2O核壳纳米颗粒 可控制备 光学性质
下载PDF
超高温Co-20Re-25Cr-1Si合金1000~1300℃氧化行为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王玲 张涛 +3 位作者 张洪华 门丹丹 覃宋林 向军淮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85-490,共6页
采用非自耗真空电弧炉制备了四元Co-20Re-25Cr-1Si超高温合金,该合金形成了硬质Cr2Re3型σ相,具有理想的高温强度。研究了Co-20Re-25Cr-1Si合金在1000~1300℃,3.04×10^-5Pa氧气中氧化24 h的恒温氧化行为。1000℃时氧化前8 min,合... 采用非自耗真空电弧炉制备了四元Co-20Re-25Cr-1Si超高温合金,该合金形成了硬质Cr2Re3型σ相,具有理想的高温强度。研究了Co-20Re-25Cr-1Si合金在1000~1300℃,3.04×10^-5Pa氧气中氧化24 h的恒温氧化行为。1000℃时氧化前8 min,合金表面没有形成保护性氧化膜,合金中Re元素就以ReO3形式向外蒸发,因此合金呈现出轻微的失重。之后随着保护性氧化膜的逐渐形成,合金呈现出连续增重的状态。随着温度增加,合金单位面积增重值越来越大,但1100~1300℃温度下合金氧化初期并未出现失重现象。1000~1200℃时,合金最外层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以Cr2O3为主的保护膜,但1300℃时氧化膜由CoO组成,不具有保护作用。在所有温度下都出现了Si的内氧化区,微量Si的加入提高了合金的抗高温氧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0Re-25Cr-1Si超高温合金 动力学 热力学 抗高温氧化性能
原文传递
不同形貌Pt纳米颗粒有序阵列的可控制备及其光学特性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楚 向军淮 +3 位作者 张涛 门丹丹 邱小芳 张洪华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807-2812,共6页
基于目前湿化学法制备Pt纳米颗粒存在颗粒形貌难以自由调控、含有表面活性剂及易于团聚等问题,发展了以单层胶体晶体为模板,采用磁控溅射技术沉积一层Pt膜,通过改变退火温度可控制备具有不同形貌Pt纳米颗粒阵列的方法。当退火温度为300,... 基于目前湿化学法制备Pt纳米颗粒存在颗粒形貌难以自由调控、含有表面活性剂及易于团聚等问题,发展了以单层胶体晶体为模板,采用磁控溅射技术沉积一层Pt膜,通过改变退火温度可控制备具有不同形貌Pt纳米颗粒阵列的方法。当退火温度为300,500,700和900℃时,分别获得了"帽状"、"杯状"、"米粒状"和"球形"的Pt纳米颗粒阵列。此法操作简单、无污染,为各向异性纳米颗粒阵列的制备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首先研究了不同形貌Pt纳米颗粒阵列的消光光谱。结果表明,样品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峰随着纳米颗粒形貌的变化发生相应的偏移。"帽状","杯状"和"米粒状" Pt纳米颗粒的横向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峰从487 nm蓝移至453 nm,而纵向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峰从1201 nm蓝移至898 nm。实现了横向和纵向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峰分别在可见光和近红外较宽波段内移动。球形纳米颗粒由于结构上的高度对称性,表现为单一的LSPR峰(约386 nm)和由有序结构产生的阵列衍射峰(约635 nm)。进一步研究了球形Pt纳米颗粒的尺寸对其消光光谱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t球形颗粒直径的增大,LSPR峰和衍射峰位逐渐红移后基本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火温度 Pt纳米颗粒阵列 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