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动脉粥样硬化分子病理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
作者 门保忠 周定标 石怀银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70-372,共3页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之一,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通过对细胞因子的表达、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与凋亡、基质的变化和相关酶类的表达、细胞膜受体的表达、粘附分子的...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之一,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通过对细胞因子的表达、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与凋亡、基质的变化和相关酶类的表达、细胞膜受体的表达、粘附分子的表达、原癌和抗癌基因表达与基因调控,阐述近年来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分子病理学机理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今后基因治疗的方向,从根本上解决病因治疗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学 颈动脉粥样硬化分子病理学研究 综述 缺血性脑血管病 基因表达
下载PDF
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法治疗 被引量:11
2
作者 门保忠 李国华 王福根 《中国骨伤》 CAS 2001年第2期96-97,共2页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病理 手法治疗
下载PDF
MMP-8在颈动脉粥样斑块中的表达 被引量:6
3
作者 门保忠 周定标 +1 位作者 石怀银 张笑明 《中国神经科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3期231-233,共3页
目的 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 8(MMP 8)在颈动脉不同类型粥样斑块中的表达与斑块破裂的关系。 方法30例人体成熟型颈动脉粥样斑块来源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取材 ,由组织病理学分为稳定型 (16例 )和不稳定型(14例 )两组 ,6例来源于肝移植供者... 目的 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 8(MMP 8)在颈动脉不同类型粥样斑块中的表达与斑块破裂的关系。 方法30例人体成熟型颈动脉粥样斑块来源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取材 ,由组织病理学分为稳定型 (16例 )和不稳定型(14例 )两组 ,6例来源于肝移植供者正常腹主动脉和分支为对照组。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测定MMP 8在粥样斑块不同细胞成分中的表达。结果 在稳定型斑块中 ,MMP 8表达 9例 ,不稳定型斑块中MMP 8表达 13例 ,对照组无表达 (P <0 .0 5 ) ,且在不稳定型斑块中MMP 8表达量明显上调 ,每个高倍视野阳性细胞计数不稳定型斑块为79 .5 7± 6 .74 ,稳定型斑块为 34.4 4± 7.2 5 (P =0 .0 0 0 1)。MMP 8表达不仅存在于单核—巨噬细胞 ,而且也存在于平滑肌细胞和泡沫细胞。结论 MMP 8在颈动脉不稳定型斑块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稳定型斑块 ,可能是决定斑块不稳定性的重要相关因子之一。数据有可能为筛选抑制剂和基因治疗颈动脉狭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MP-8 颈动脉 表达 动脉粥样硬化 胶原
下载PDF
不同类型颈动脉粥样斑块Bcl-2/Bax的基因表达 被引量:9
4
作者 门保忠 周定标 +1 位作者 张笑明 石怀银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41-244,共4页
目的观察Bcl-2/Bax凋亡调控基因在不同类型的颈动脉粥样斑块中的表达,探讨该基因表达与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和脑缺血症状的关系。方法选取人体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标本42例,根据病理学分为稳定型(19例)和不稳定型(23例)两组,8例正常腹主动... 目的观察Bcl-2/Bax凋亡调控基因在不同类型的颈动脉粥样斑块中的表达,探讨该基因表达与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和脑缺血症状的关系。方法选取人体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标本42例,根据病理学分为稳定型(19例)和不稳定型(23例)两组,8例正常腹主动脉及其分支作为对照组。Bcl-2/Bax抗凋亡基因表达分别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进行检测。结果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检测Bcl-2在不稳定型斑块中分别表达20和9例,在稳定型斑块中表达11和4例(P<0.05);在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和泡沫细胞均有表达。Bax在不稳定性斑块中分别表达18和11例,在稳定性斑块中分别表达8和5例(P<0.05);在泡沫细胞、平滑肌细胞均有表达。Bcl-2/Bax在细胞成分聚集的肩区,表达强度在不稳定型斑块中明显高于稳定型斑块(P<0.01)。结论Bcl-2/Bax在不稳定型斑块的表达均高于稳定型斑块,其在颈动脉粥样硬化不同时期的表达可能是调控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凋亡 BCL-2/BAX
下载PDF
Bax基因在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 被引量:3
5
作者 门保忠 周定标 +1 位作者 石怀银 张笑明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6期594-596,共3页
目的研究Bax基因在稳定和不稳定粥样斑块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标本25例,由病理学分成稳定性(14例)和不稳定性(11例)两组,对照组正常动脉取自肝移植供者的腹主动脉及其分支(6例);进行免疫组化,原位杂交和原位凋亡DN... 目的研究Bax基因在稳定和不稳定粥样斑块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标本25例,由病理学分成稳定性(14例)和不稳定性(11例)两组,对照组正常动脉取自肝移植供者的腹主动脉及其分支(6例);进行免疫组化,原位杂交和原位凋亡DNA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测定Bax凋亡基因表达。结果稳定性斑块Bax阳性表达免疫组化5例,原位杂交5例,TUNEL阳性4例;不稳定性斑块Bax阳性表达免疫组化10例,原位杂交11例,TUNEL阳性表达9例,表达显著高于稳定性斑块(P<0.01);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阳性细胞半定量计数在稳定性斑块中分别为8.63±2.62和10.32±3.12,在不稳定性斑块分别为122±21.64和152±23.35,高于稳定性斑块(P<0.01);对照组无表达。结论Bax高表达是影响粥样斑块稳定性的分子病理学基础和脑卒中发生率的因素之一,在不同时期控制其表达可为基因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提供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细胞凋亡 BAX基因
原文传递
Bcl-2基因在人颈动脉粥样斑块中的表达 被引量:2
6
作者 门保忠 苏琴 +2 位作者 周定标 石怀银 张笑明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8期873-875,共3页
目的研究Bcl-2基因在人体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以及对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人体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标本42例,以病理学分类分为稳定型(19例)和不稳定型(23例)两组,8例肝肾移植捐献者的正常腹主动脉及其分支作为对照组。Bcl-2... 目的研究Bcl-2基因在人体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以及对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人体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标本42例,以病理学分类分为稳定型(19例)和不稳定型(23例)两组,8例肝肾移植捐献者的正常腹主动脉及其分支作为对照组。Bcl-2抗凋亡基因表达分别采用免疫组化(n=42)和原位杂交(n=25)进行检测。结果 Bcl-2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在不稳定型斑块中分别表达20例和9例,在稳定型斑块中表达11例和4例(P<0.05)。在平滑肌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内皮细胞和泡沫细胞均有表达。Bcl-2在炎性细胞成分聚集的肩区,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在不稳定斑块中的阳性细胞数分别为122±28.84和258±29.93,稳定性粥样斑块中的阳性细胞数分别为12.93±4.66和11.32±6.15,表达强度在不稳定型斑块中明显高于稳定型斑块(P<0.01)。对照组中无表达。结论 Bcl-2在不稳定斑块中的表达均高于稳定型斑块,是抗凋亡和维持粥样斑块稳定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细胞凋亡 BCL-2基因
原文传递
北京地区蝎蛰伤的流行病学特点及中西医结合急诊处置 被引量:1
7
作者 门保忠 赵晓东 +3 位作者 苏琴 张宪 党伟 王曼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第21期49-51,60,共4页
目的:探讨北京地区蝎子蛰伤的流行病学特点,为急诊处置蝎蛰伤提供新的正规治疗方法。方法将急诊科2005~2012年325例的蝎蛰伤资料按症状分为轻、中和重度三组进行统计学分析,总结出蝎子活动的季节规律;总结蝎蛰伤的临床表现和中西... 目的:探讨北京地区蝎子蛰伤的流行病学特点,为急诊处置蝎蛰伤提供新的正规治疗方法。方法将急诊科2005~2012年325例的蝎蛰伤资料按症状分为轻、中和重度三组进行统计学分析,总结出蝎子活动的季节规律;总结蝎蛰伤的临床表现和中西医结合急诊处置方法。结果夏秋季是北京地区蝎蛰伤多发季节(P=0.058),不用抗毒血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取得良好的疗效。地理分布多在山区农村和城区的平房区,不同组别的症状消失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结论北京地区夏秋季是防治蝎蛰伤的重要时期;不采用血清疗法,中西医结合不失为一种新的治疗蝎蛰伤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蝎蛰伤 流行病学 中西医结合 急诊处置
下载PDF
颈椎管狭窄症治疗机理探讨 被引量:16
8
作者 王福根 和静彬 +3 位作者 王军 门保忠 侯京山 刘冰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1期3-7,共5页
本组43例颈椎管狭窄症采用颈椎减压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效果优良率为61.1%,与手术疗效相近,作者介绍了定点伸引手法对本病的治疗作用,在临床治疗机理方面讨论了颈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病理、颈椎稳定性和两种治疗的作用... 本组43例颈椎管狭窄症采用颈椎减压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效果优良率为61.1%,与手术疗效相近,作者介绍了定点伸引手法对本病的治疗作用,在临床治疗机理方面讨论了颈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病理、颈椎稳定性和两种治疗的作用机制。提出颈椎“椎管内软组织力学适应机制”的概念,确立颈背肩脚部软组织损害与颈椎节段性不稳之间的联系及在本病症发病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作者认为,临床上应依据不同病情选用非手术或手术疗法,而非手术治疗应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管狭窄 治疗 软组织损伤 颈椎不稳
下载PDF
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对原发性脑干损伤转归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袁晓玲 赵晓东 +4 位作者 苏琴 李树合 闫润民 门保忠 果应菲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6-38,共3页
目的探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对原发性脑干损伤转归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比较和分析了观察组46例早期应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和对照组65例未进行激素治疗的原发性脑干损伤患者的转归,对死亡患者记录死亡时间;对生存患者... 目的探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对原发性脑干损伤转归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比较和分析了观察组46例早期应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和对照组65例未进行激素治疗的原发性脑干损伤患者的转归,对死亡患者记录死亡时间;对生存患者分别于伤后1周和6个月进行GCS评分,同时于伤后6个月进行GOS、语言及运动障碍程度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早期应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的患者死亡率明显下降,死亡患者生存时间明显延长;生存患者神经功能恢复速度明显加快,恢复程度明显提高。结论早期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可以明显提高原发性脑干损伤患者生存率,并改善其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脑干损伤(PBSI) 甲基强的松龙 预后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在老年患者蝮蛇咬伤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及多器官功能损伤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8
10
作者 苏琴 刘红升 +9 位作者 党伟 门保忠 袁晓玲 果应菲 陈春鸣 张建波 秦宇红 张宪 姚咏明 赵晓东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3年第10期725-728,共4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在老年患者蝮蛇咬伤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及多器官功能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09年4月至2013年4月我科收治的合并SIRS和多器官功能受损的蝮蛇咬伤老年患者60例,随机... 目的探讨小剂量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在老年患者蝮蛇咬伤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及多器官功能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09年4月至2013年4月我科收治的合并SIRS和多器官功能受损的蝮蛇咬伤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n=30),两组均给予常规程序化治疗,治疗组加用小剂量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3,5d的炎症相关指标及血生化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治疗后第3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温(T)、脉搏(P)、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和乳酸脱氢酶(LDH)第5天出现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T,CK和CK-MB在第1天时差异即有统计学意义(P〈0.05),WBC,CRP,AST,ALT和LDH在第3天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间各项指标比较,3d时CK和CK-M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d时AST,ALT和LD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能减轻老年患者蝮蛇咬伤的炎症反应,对重要器官的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蛇咬伤 糖皮质激素类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多脏器功能损伤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MCP-1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华 蒲传强 +1 位作者 门保忠 周定标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8-29,I0001,共3页
目的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mRNA和抗原的表达情况。方法分别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颈AS斑块中MCP-1mRNA和抗原表达。结果相对于正常动脉内膜,颈AS病变内膜MCP-1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P<0... 目的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mRNA和抗原的表达情况。方法分别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颈AS斑块中MCP-1mRNA和抗原表达。结果相对于正常动脉内膜,颈AS病变内膜MCP-1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P<0.05)。其中颈AS严重病变肩区阳性细胞数最多,以单核-巨噬细胞为主。结论MCP-1与颈AS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下载PDF
针灸与推拿配合骶管内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6例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马朱红 段冬梅 +6 位作者 门保忠 石现 周章玲 尹淑英 王新宇 黄彬 董钊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10期1494-1495,共2页
目的对针灸与推拿配合骶管内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采用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设推拿手法配合骶管内注射疗法为对照组40例,观察两组间临床疗效及对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的影响。结果针灸组有效率95.6%,对照... 目的对针灸与推拿配合骶管内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采用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设推拿手法配合骶管内注射疗法为对照组40例,观察两组间临床疗效及对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的影响。结果针灸组有效率95.6%,对照组有效率90%,针灸组疗效优于对照组(χ2检验,P<0.05)。结论针刺、推拿、骶管注射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明显对坐骨神经痛,间歇性跛行,腰椎运动障碍两组间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疗效 对比分析 针灸疗法 推拿手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 骶管注射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ICAM-1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华 蒲传强 +1 位作者 门保忠 周定标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5年第5期337-339,329,共4页
目的: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内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mRNA和抗原的表达情况。方法:分别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测定颈AS斑块中ICAM-1mRNA和抗原表达。结果:相对于正常动脉内膜,颈AS病变内膜ICAM-1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 目的: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内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mRNA和抗原的表达情况。方法:分别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测定颈AS斑块中ICAM-1mRNA和抗原表达。结果:相对于正常动脉内膜,颈AS病变内膜ICAM-1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P<0.05)。其中颈AS严重病变肩区阳性细胞数最多,以单核-巨噬细胞为主。结论:ICAM-l与颈AS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细胞间粘附分子 ICAM-1MRNA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AS) 表达的研究 单核-巨噬细胞 抗原表达 动脉内膜
下载PDF
狗胫骨骨髓腔内植入胫前动脉的实验解剖学研究
14
作者 门保忠 李占国 +1 位作者 周长满 马承宣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42-144,共3页
在6只狗的胫骨上,行骨膜剥离,“Z”骨折固定,两端胶封制成截血骨模型。在骨髓腔内植入胫前动脉。术后2、4、8w做X线造影和动脉铸型的解剖学研究。结果显示,在截血的骨干,植入髓腔内的胫前动脉生长出新的血管,沿髓腔向下生... 在6只狗的胫骨上,行骨膜剥离,“Z”骨折固定,两端胶封制成截血骨模型。在骨髓腔内植入胫前动脉。术后2、4、8w做X线造影和动脉铸型的解剖学研究。结果显示,在截血的骨干,植入髓腔内的胫前动脉生长出新的血管,沿髓腔向下生长,担负起截血骨干愈合所须的血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愈合 实验研究 胫前动脉 解剖学 实验研究
下载PDF
5例致命性地芬尼多中毒病例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司锋 门保忠 +3 位作者 蒋那彬 符银舅 陈瑞芬 于东明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16-218,共3页
目的通过分析5例致命性地芬尼多(眩晕停)中毒病例,为临床急救提供实践数据和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10月北京朝阳中西医结合急诊抢救中心急诊科收治的5例地芬尼多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症状及体征... 目的通过分析5例致命性地芬尼多(眩晕停)中毒病例,为临床急救提供实践数据和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10月北京朝阳中西医结合急诊抢救中心急诊科收治的5例地芬尼多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症状及体征、血气分析、心电图检查结果、治疗经过及转归等.结果5例致命性地芬尼多中毒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3例;年龄20~30岁,平均22.4岁;服药剂量为750~6250 mg,平均3580 mg.1例患者的血液毒物检测结果显示其地芬尼多血药浓度为2.4 mg/L,服药剂量为750 mg.在5例地芬尼多中毒的患者中,2例入院时已无生命体征且复苏无效,表现为复合性酸中毒(pH值分别为6.48和6.71)、高钾血症(血K^(+)分别为6.5 mmol/L和6.5 mmol/L)和高乳酸血症〔血乳酸(Lac)分别为25.0 mmol/L和29.0 mmol/L〕.3例患者经积极抢救后存活,患者共同的临床表现为昏迷、代谢性酸中毒(pH值分别为7.11、7.19、6.75)、低钾血症(血K^(+)分别为3.0、3.0、3.4 mmol/L)和高乳酸血症(Lac分别为12.6、11.0,25.0 mmol/L);其中2例记录到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脏停搏;3例患者在救治24 h后生命体征趋于稳定.最终3例患者痊愈出院.结论地芬尼多中毒能引起严重不良反应甚至死亡,且多在中毒后24 h内发生,主要临床表现为昏迷、室性心律失常和内环境紊乱,早期识别和恰当处理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芬尼多 中毒 室性心律失常 低钾血症
下载PDF
血管束骨内移植重建离断骨血液循环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门保忠 马承宣 +1 位作者 李战国 王素平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307-309,共3页
为了研究离断骨在一定应力状态下植入血管束后,能否重建骨的血液循环以及血管束移植对成骨的影响,作者将18只成年杂种犬胫骨两端截断,切除实验骨区的骨膜,胫骨离断面填入硅胶膜以阻断两侧干骺端血供,将离骨段固定于原位;分离出... 为了研究离断骨在一定应力状态下植入血管束后,能否重建骨的血液循环以及血管束移植对成骨的影响,作者将18只成年杂种犬胫骨两端截断,切除实验骨区的骨膜,胫骨离断面填入硅胶膜以阻断两侧干骺端血供,将离骨段固定于原位;分离出胫前动静脉束并结扎。随机分成3组,实验A组(n=7):结扎后的血管直接植入骨髓腔;B组(n=7):血管束打孔后植入骨髓腔;C组(n=4):离断后的胫骨段内不植血管,作为对照。术后分别于不同时间进行血管造影、血管筑型、大体及组织学和电镜观察。实验结果显示:原实验骨因初期缺血均发生无菌性坏死;在一定应力状态下,血管束骨内移植后,植入的血管再生旺盛,骨髓腔内成骨活跃。结果表明,血管束骨内移植后可重建坏死骨的血液循环,膜性化骨和软骨内化骨在成骨因素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血管化 骨重建 离断骨 血管束 骨内移植
原文传递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华 蒲传强 +1 位作者 门保忠 周定标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05年第6期329-333,共5页
目的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内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的mRNA和抗原的表达情况。方法分别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测定颈AS斑块内PAI-1mRNA和抗原表达。结果相对于正常动脉内膜,颈AS病变内膜PAI-1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P<0... 目的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内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的mRNA和抗原的表达情况。方法分别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测定颈AS斑块内PAI-1mRNA和抗原表达。结果相对于正常动脉内膜,颈AS病变内膜PAI-1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P<0.05),其中颈AS严重病变肩区阳性细胞数最多,且以单核-巨噬细胞为主。结论PAI-1与颈AS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
原文传递
305例共济失调外科治疗体会 被引量:1
18
作者 乔登洪 侯增欣 +8 位作者 周会茂 杨向东 邹庆贵 孙广林 王清河 门保忠 张运宏 董春雷 刘联启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03-205,共3页
1989年1月,我们于带蒂颞肌和颞浅动脉脑皮层贴敷治疗大脑半球缺血性疾病的基础上,再次设计了枕动脉、枕肌小脑贴敷与后颅窝减压的手术方法,治疗共济失调305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共305例,其中小脑萎缩195例,男121例,... 1989年1月,我们于带蒂颞肌和颞浅动脉脑皮层贴敷治疗大脑半球缺血性疾病的基础上,再次设计了枕动脉、枕肌小脑贴敷与后颅窝减压的手术方法,治疗共济失调305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共305例,其中小脑萎缩195例,男121例,女74例,年龄3.5~63岁,平均41.6岁,病程2月~20年;橄榄体桥脑小脑萎缩83例,男48例,女35例,年龄19~63岁,平均49.2岁,病程1~8年;脊髓小脑共济失调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15~46岁,平均年龄26.9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萎缩 共济失调 手术
原文传递
Revascularization of isolated bone in dogs
19
作者 门保忠 马承宣 +1 位作者 王素平 李战国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1997年第11期76-76,共1页
RevascularizationofisolatedboneindogsMenBaozhong门保忠,MaChengxuan马承宣,WangSuping王素平andLiZhanguo李战国ObjectiveTodi... RevascularizationofisolatedboneindogsMenBaozhong门保忠,MaChengxuan马承宣,WangSuping王素平andLiZhanguo李战国ObjectiveTodiscussthepossibil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