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操作变量对大型浆态床反应器流体力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1
作者 门卓武 阙国和 Bechkish Arsam and Bedie I.Morsi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10,共7页
研究了系统压力、表观气速和固体颗粒体积分数对浆态床反应器气含率、气泡直径及气液接触面积的影响 ,通过试验得出了气含率和操作变量之间的统计关联式 。
关键词 流体动力学 气含率 浆态床反应器 Sauter直径 气液接触面积 操作变量 气泡
下载PDF
煤低温热解与直接液化联产系统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门卓武 李初福 +1 位作者 翁力 刘科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90-694,共5页
煤低温热解和直接液化之间具有很多耦合要素,提出将两者集成联产系统,用煤气制氢替代煤气化制氢来降低成本、用煤焦油作补充溶剂油实现提质加工、将液化残渣与煤共热解提取高附加值油品,实现各副产物综合利用,达到系统价值最大化。基础... 煤低温热解和直接液化之间具有很多耦合要素,提出将两者集成联产系统,用煤气制氢替代煤气化制氢来降低成本、用煤焦油作补充溶剂油实现提质加工、将液化残渣与煤共热解提取高附加值油品,实现各副产物综合利用,达到系统价值最大化。基础实验研究表明,神东长焰煤与液化残渣(煤渣质量比为95∶5)共热解焦油干基产率约为8.0%,煤气有效成分大于85%;为使共热解过程不结块,液化残渣掺入量应小于30%。模拟计算表明,百万吨级煤直接液化与千万吨级煤低温热解联产,可以省却煤气化制氢及空分装置,系统能量转化效率达到75%以上,协同效应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低温热解 煤直接液化 共热解 多联产 固体热载体
下载PDF
煤基费托合成催化剂活性组分的选择 被引量:4
3
作者 门卓武 林泉 吕毅军 《神华科技》 2009年第5期85-87,93,共4页
对具有费托合成活性的金属元素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并对具有工业应用价值的铁系催化剂和钴系催化剂从催化剂性能特点、所适用的原料气组成、抗毒性能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比较。认为在现阶段,铁系催化剂更适用于以煤制合成气为气头的间接液化... 对具有费托合成活性的金属元素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并对具有工业应用价值的铁系催化剂和钴系催化剂从催化剂性能特点、所适用的原料气组成、抗毒性能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比较。认为在现阶段,铁系催化剂更适用于以煤制合成气为气头的间接液化过程,而钴系催化则是低温费托合成技术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间接液化 费托合成 铁系催化剂 钴系催化剂
下载PDF
运用神经网络预测浆态床反应器气含率和体积气液传质系数 被引量:1
4
作者 门卓武 阙国和 《石油规划设计》 2009年第6期17-20,共4页
介绍了建立神经网络模型一般要涉及三大要素:训练样本、学习算法和网络结构。论述了如何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建立了工艺参数(空塔气速,浆液固体颗粒浓度和系统压力)对浆态床反应器的气含率及体积气液传质系数影响的模型。实验中进行了网络... 介绍了建立神经网络模型一般要涉及三大要素:训练样本、学习算法和网络结构。论述了如何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建立了工艺参数(空塔气速,浆液固体颗粒浓度和系统压力)对浆态床反应器的气含率及体积气液传质系数影响的模型。实验中进行了网络模型最优化,并由神经网络模型给出了预测样本三维立体图,图形连续光滑,较好的反映了工艺参数与气含率及体积气液传质系数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神经网络 浆态床反应器 工艺参数 气含率 体积气液传质系数 数学模型 最优化 预测结果
下载PDF
两段法柴油深度加氢处理的探索研究
5
作者 门卓武 胡志海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2010年第1期22-24,共3页
对采用两段法加氢工艺加工某催化裂化柴油得到的芳烃质量分数低于25%的产品柴油窄馏分的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经两段加氢得到产物270~300℃馏分段的密度和芳烃含量最高;十六烷值随馏程增加而升高,当油品的沸点在150~300℃时,十... 对采用两段法加氢工艺加工某催化裂化柴油得到的芳烃质量分数低于25%的产品柴油窄馏分的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经两段加氢得到产物270~300℃馏分段的密度和芳烃含量最高;十六烷值随馏程增加而升高,当油品的沸点在150~300℃时,十六烷指数与十六烷值基本一致;沸点再升高,油品的十六烷指数与十六烷值的差值变大。据此推测出适当提高催化裂化柴油的终馏点,二段装填孔结构有利于270~300℃馏分扩散的、具有一定开环裂化功能的加氢催化剂是进一步改善该类工艺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段法 深度加氢 窄馏分切割 十六烷值
下载PDF
中心复合设计法研究浆液床反应器的气液传质特性
6
作者 门卓武 阙国和 +1 位作者 Bechkish Arsam Bedie I.Morsi 《炼油设计》 2000年第8期31-34,共4页
采用中心复合设计法研究系统压力 (P)、气体表观气速 (UG)以及固体颗粒体积浓度 (Cv)对浆液床中体积气液传质系数 (kLa)的影响。在实验中发现 ,体积气液传质系数随系统压力和气体表观气速的增加而增加 ,当增加固体颗粒体积浓度时反而下... 采用中心复合设计法研究系统压力 (P)、气体表观气速 (UG)以及固体颗粒体积浓度 (Cv)对浆液床中体积气液传质系数 (kLa)的影响。在实验中发现 ,体积气液传质系数随系统压力和气体表观气速的增加而增加 ,当增加固体颗粒体积浓度时反而下降。在 0 .1~ 1.5MPa的压力范围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复合设计法 浆液床反应器 气液传质系数
下载PDF
SFT418费托合成催化剂在浆态床反应器中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石玉林 门卓武 +1 位作者 卜亿锋 王洪学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5-21,共7页
经过实验室配方和基础制备工艺研制、中试制备技术研发、工业放大试生产、固定床和搅拌釜浆态床评价研究,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开发出了具有"主-次双活性中心"结构的Fe-Co-Cu-K-SiO_2,低温浆态床费托(F-T)合成工业沉淀... 经过实验室配方和基础制备工艺研制、中试制备技术研发、工业放大试生产、固定床和搅拌釜浆态床评价研究,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开发出了具有"主-次双活性中心"结构的Fe-Co-Cu-K-SiO_2,低温浆态床费托(F-T)合成工业沉淀铁系催化剂SFT418。采用自主研发、自行建设的浆态床F-T合成中试装置CEU,按照工业化煤基浆态床F-T合成制油工艺进行了催化剂使用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开发的新型催化剂SFT418在优化的工业F-T合成工艺条件下,CO总转化率可达92%以上,烃产品中C^+_3产品选择性达到94%以上,适合于煤炭间接液化浆态床F-T合成工艺,具备了工业应用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态床 费托合成 催化剂 中试 性能研究
下载PDF
固体热载体回转窑煤热解工艺模拟与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李初福 门卓武 +1 位作者 翁力 刘科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203-207,共5页
为解决廉价丰富的碎煤高效清洁转化问题,提出一种固体热载体回转窑煤热解工艺。该工艺采用回转窑作为热解反应器,实现热载体与煤均匀混合;采用大粒度半焦作为热载体,通过机械提升循环,减小了半焦热载体的破碎,降低了粉尘控制难度。基于... 为解决廉价丰富的碎煤高效清洁转化问题,提出一种固体热载体回转窑煤热解工艺。该工艺采用回转窑作为热解反应器,实现热载体与煤均匀混合;采用大粒度半焦作为热载体,通过机械提升循环,减小了半焦热载体的破碎,降低了粉尘控制难度。基于小试实验数据,利用Aspen Plus建立了工艺流程模型,模拟结果表明,提高干燥温度和热载体温度,可有效减少热载体循环量和废水生成量;在干燥温度200℃、热解温度600℃和热载体温度800℃条件下,热载体与干燥煤混合质量比为3.3∶1,焦油干基收率为7.2%,煤气干基收率为10%,系统能效达到8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热解 回转窑 固体热载体 机械提升
下载PDF
费托合成催化剂SFT418的工业应用 被引量:7
9
作者 吴秀章 张继明 +1 位作者 石玉林 门卓武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5-49,共5页
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开发的新一代浆态床铁系费托合成反应催化剂SFT418首次应用于新建的180kt/a煤间接液化装置,生产出合格的费托合成轻质油、重质油、重质蜡和合成水。在装置运行过程中,在预处理单元活化催化剂,输送到合成... 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开发的新一代浆态床铁系费托合成反应催化剂SFT418首次应用于新建的180kt/a煤间接液化装置,生产出合格的费托合成轻质油、重质油、重质蜡和合成水。在装置运行过程中,在预处理单元活化催化剂,输送到合成单元,成功进行催化剂在线置换。装置第二次平稳连续运转1113h,Cs+油品时空产率稳定在1.0t/(t·h),CO2的选择性低于20%(摩尔分数),CH。的选择性为1.5%~3.5%(摩尔分数),精制重质蜡的铁含量低于5μg/g,表明SFT418催化剂能够满足工业运转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托合成 催化剂 活化工业应用
下载PDF
SiO_2在费托合成沉淀铁基催化剂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石玉林 +2 位作者 吕毅军 门卓武 吴秀章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531-1536,共6页
煤基费托合成工艺中浆态床反应器的广泛应用对沉淀铁催化剂的稳定性和强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践证明,结构助剂,尤其是硅,能够提高沉淀铁催化剂的稳定性和强度。基于国内外目前对于费托合成沉淀铁催化剂中助剂SiO2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 煤基费托合成工艺中浆态床反应器的广泛应用对沉淀铁催化剂的稳定性和强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践证明,结构助剂,尤其是硅,能够提高沉淀铁催化剂的稳定性和强度。基于国内外目前对于费托合成沉淀铁催化剂中助剂SiO2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从SiO2源、加入方式和SiO2含量三个方面总结分析了硅对费托合成沉淀铁催化剂反应性能和强度的影响。认为不同硅源对同一沉淀铁催化剂体系的作用仍值得进一步加以研究。根据不同加硅阶段将加硅方式分两类——沉淀硅和黏结剂硅,分别总结了它们在沉淀铁催化剂中的作用。由于SiO2与铁具有较强的相互作用,SiO2的含量也并非越高越好,因此应根据特定的催化剂体系确定最优含量。另外,对SiO2在煤基费托合成沉淀铁催化剂的工业应用中的研究提出了一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2 费托合成 沉淀铁催化剂 黏结剂硅 沉淀硅
下载PDF
生产满足欧Ⅳ排放标准柴油的DDA-Ⅱ工艺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海涛 门卓武 胡志海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8-11,共4页
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通过中试研究开发了可由劣质柴油原料生产满足欧Ⅳ排放要求柴油的DDA-Ⅱ工艺技术。该技术采用非贵金属催化剂和两段高度集成的工艺流程,在适宜的工艺条件下,可将催化裂化柴油的芳烃含量降低至25%以下,硫含量降低至10... 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通过中试研究开发了可由劣质柴油原料生产满足欧Ⅳ排放要求柴油的DDA-Ⅱ工艺技术。该技术采用非贵金属催化剂和两段高度集成的工艺流程,在适宜的工艺条件下,可将催化裂化柴油的芳烃含量降低至25%以下,硫含量降低至10μg/g以下,十六烷指数增加12.1~19.4个单位,产品柴油收率不低于95%;以直馏柴油或直馏柴油与催化裂化柴油的混合油为原料,可生产满足欧Ⅳ排放标准的柴油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贵金属催化剂 加氢脱芳烃 加氢脱硫 十六烷值 柴油
下载PDF
煤直接和间接液化生产燃料油技术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哲民 门卓武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58-61,共4页
介绍了煤直接和间接液化生产燃料油技术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并比较了煤直接和间接液化的优缺点。煤直接液化投资较低,产物主要由环状烃组成;煤间接液化投资较高,产物主要由链状烃组成;两种方法生产的燃料油性质互补,通过调合可以得到满足... 介绍了煤直接和间接液化生产燃料油技术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并比较了煤直接和间接液化的优缺点。煤直接液化投资较低,产物主要由环状烃组成;煤间接液化投资较高,产物主要由链状烃组成;两种方法生产的燃料油性质互补,通过调合可以得到满足《世界燃油规范》Ⅱ类以上标准的柴油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液化 间接液化 生产技术 燃料油
下载PDF
神华费托合成催化剂SFT418应用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石玉林 门卓武 +3 位作者 卜亿锋 王洪学 姜元博 李导 《神华科技》 2010年第3期76-80,85,共6页
经过实验室配方和基础制备工艺研制、中试制备技术研发、工业放大试生产、固定床和搅拌釜浆态床评价研究等,开发出了神华具有"主-次双活性中心"结构的低温浆态床费托合成工业沉淀铁系催化剂SFT418,并在CEU中试装置上按工业化... 经过实验室配方和基础制备工艺研制、中试制备技术研发、工业放大试生产、固定床和搅拌釜浆态床评价研究等,开发出了神华具有"主-次双活性中心"结构的低温浆态床费托合成工业沉淀铁系催化剂SFT418,并在CEU中试装置上按工业化煤基浆态床费托合成油工艺对催化剂进行了试验。通过工业生产催化剂SFT418-7长周期运转,优化了催化剂工业应用的工艺条件,获得了有关物料平衡数据、产品分布和性质等数据。研究表明开发的新型催化剂SFT418在工业条件下:CO总转化率>92%,C5+占烃类产率>93mol%,性能先进具备工业应用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态床 费托合成 催化剂 中试 工艺研究
下载PDF
浆液外循环过滤分离费托合成浆态床反应器研究开发 被引量:11
14
作者 石玉林 门卓武 卜亿峰 《神华科技》 2009年第1期83-88,共6页
通过对低温浆态床费托合成反应工艺特性和反应器性能要求的分析,为有利于蜡抽出系统的设计和维护、催化剂和反应温度在反应器床层的均匀分布,提出了浆液自行外循环固液分离浆态床反应器设想。通过气速对催化剂颗粒沉降、携带的影响,气... 通过对低温浆态床费托合成反应工艺特性和反应器性能要求的分析,为有利于蜡抽出系统的设计和维护、催化剂和反应温度在反应器床层的均匀分布,提出了浆液自行外循环固液分离浆态床反应器设想。通过气速对催化剂颗粒沉降、携带的影响,气体分布器对气含率的影响,浆液自行外循环推动力等因素分析,采用流体动力学、传热模型和宏观费托合成反应动力学模拟计算,确定了浆态床反应器的尺寸,以及进料分布器、内取热列管等内构件结构以及气固分离设备的结构,开发出了应用于低温费托合成外循环浆态反应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托合成 浆态床反应器 外循环 动力学模型
下载PDF
费托合成铁基催化剂反应动力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姚金松 李初福 +2 位作者 许明 卜亿峰 门卓武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 CAS 2016年第12期55-61,共7页
综述了近年费托合成铁基催化剂反应动力学的研究进展;详细论述了费托合成反应动力学模型:一是描述CO消耗速率的动力学模型,二是描述生成产物分布的详细动力学模型,并分析了两类模型的优缺点;对水煤气变换动力学进行了介绍,提出了铁基... 综述了近年费托合成铁基催化剂反应动力学的研究进展;详细论述了费托合成反应动力学模型:一是描述CO消耗速率的动力学模型,二是描述生成产物分布的详细动力学模型,并分析了两类模型的优缺点;对水煤气变换动力学进行了介绍,提出了铁基催化剂在费托反应体系下对水煤气变换反应动力学研究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托合成 铁基催化剂 反应动力学 水煤气变换 述评
下载PDF
利用模拟软件计算加氢过程Delta-Base数据及其在生产计划中的应用
16
作者 侯震 齐艳华 +2 位作者 熊震霖 李慧竹 门卓武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2期134-136,138,共4页
以某工业蜡油加氢裂化装置为例,通过加氢过程模拟软件的模拟计算,分别研究了原料密度和氮含量对产品收率和氢耗量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原料密度增加,加氢裂化的轻馏分油收率减少,重馏分油收率增多,氢耗增加;随着原料氮含量增加... 以某工业蜡油加氢裂化装置为例,通过加氢过程模拟软件的模拟计算,分别研究了原料密度和氮含量对产品收率和氢耗量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原料密度增加,加氢裂化的轻馏分油收率减少,重馏分油收率增多,氢耗增加;随着原料氮含量增加,轻油收率略降,重油收率和氢耗略有增加.通过计算,进而得到了相应的DELTA-BASE数据.由于考虑了原料性质对收率的影响,应用DELTA-BASE数据与没有应用DELTA-BASE数据的生产计划模型的运算结果有较大的不同.结果表明,应用DELTA-BASE数据后提高了炼厂生产计划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氢过程模拟 DELTA-BASE数据 加氢裂化 过程工业模拟系统
下载PDF
复合磁性微球式费托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17
作者 张雪冰 王涛 +3 位作者 张琪 孟祥堃 卜亿峰 门卓武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83-87,共5页
以Fe_(3)O_(4)材料为磁核、Si(OC_(2)H_(5))_(4)为包覆硅源,采用沉淀法制备了小粒径、包覆层厚度可控、单核核壳结构的氧化铁/氧化硅复合磁性微球式费托合成催化剂。利用XRD、VSM、SEM、TEM手段表征了催化剂晶相结构、磁性、形状大小,... 以Fe_(3)O_(4)材料为磁核、Si(OC_(2)H_(5))_(4)为包覆硅源,采用沉淀法制备了小粒径、包覆层厚度可控、单核核壳结构的氧化铁/氧化硅复合磁性微球式费托合成催化剂。利用XRD、VSM、SEM、TEM手段表征了催化剂晶相结构、磁性、形状大小,并以合成气为原料,利用费托合成固定床反应器对催化剂的费托合成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制得的核壳包覆结构磁性颗粒壳厚100~150 nm,形成了平均粒径50μm、粒径均一、球形规整度好的复合磁性微球费托催化剂;相同焙烧条件下,该催化剂比Fe_(3)O_(4)材料的比饱和磁化强度高25%;催化剂的CO转化率可达54%,CO_(2)选择性低于22%,CH4选择性低于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淀法 复合磁性微球 Fe_(3)O_(4)晶相 费托合成
原文传递
熔铁催化剂H_(2)-TPR还原动力学和反应模型研究
18
作者 贺飞 王涛 +5 位作者 张雪冰 张琪 龚焱 韦慧 任凯 门卓武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23,共7页
为揭示熔铁催化剂在H_(2)气氛中的还原反应动力学行为,为还原反应器设计和放大提供基础数据,结合H_(2)程序升温还原(H_(2)-TPR)、气固相界面反应模型和谱图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熔铁催化剂的本征还原反应动力学。熔铁催化剂还原受反应动力... 为揭示熔铁催化剂在H_(2)气氛中的还原反应动力学行为,为还原反应器设计和放大提供基础数据,结合H_(2)程序升温还原(H_(2)-TPR)、气固相界面反应模型和谱图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熔铁催化剂的本征还原反应动力学。熔铁催化剂还原受反应动力学控制,活化能为78.5~82.2 kJ/mol。提高还原温度能显著缩短还原时间,当还原温度不高于480°C时,每提高10°C,还原时间缩短大约31 min。通过4种还原反应动力学模型的比较,发现反应级数模型和几何收缩模型预测的活化能数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拟合度超过0.99),扩散模型和成核增长模型的预测结果较差。恒温H_(2)-TPR还原结果表明,反应级数模型预测的完全还原所需要的时间和H_(2)-TPR实验误差最小,综合来看,反应级数模型适合用于描述熔铁催化剂的还原过程。通过能量非均匀分布假设,发现活化能在还原过程中的变化较小,最大增幅不超过2.2%,说明熔铁催化剂活性组分的分布比较均匀,还原过程基本遵循能量均匀分布假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模型 H_(2)-TPR 还原 动力学 熔铁催化剂
下载PDF
煤直接液化反应器循环杯的数值模拟及优化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传江 韩来喜 +2 位作者 蒋雪冬 许明 门卓武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703-2712,共10页
针对煤直接液化反应器中的结焦问题,建立了多相流模型模拟了反应器内循环杯局部气-油煤浆两相的流动行为,得到了相含率等流体力学参数的空间分布情况。模拟结果表明,气液分离导致的泡沫聚并破碎以及雾沫夹带是形成结渣/结焦的主要原因... 针对煤直接液化反应器中的结焦问题,建立了多相流模型模拟了反应器内循环杯局部气-油煤浆两相的流动行为,得到了相含率等流体力学参数的空间分布情况。模拟结果表明,气液分离导致的泡沫聚并破碎以及雾沫夹带是形成结渣/结焦的主要原因。模拟研究了循环杯内堵塞程度与下降管中气含率的关系,表明随堵塞程度的提高,下降管中的气含率从0增加到34%,从而造成循环泵抽空。基于对结焦原因的分析,提出了优化的循环杯结构并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循环杯结构可以有效强化气液分离,在极限条件下下降管中的气含率为14%,可以保证装置的稳定运行,为工业装置的改造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直接液化 强制循环悬浮床 多相流 模拟
下载PDF
现代煤化工技术开发的机遇与方向 被引量:16
20
作者 门卓武 李初福 李井峰 《能源科技》 2020年第8期60-62,67,共4页
当前国际原油低价徘徊,一度跌至负油价,引发了大家对煤化工发展前景的忧虑。本文从现代煤化工发展历史、技术开发周期、经济发展趋势、大国政治博弈等多角度分析,认为当前是开发现代煤化工技术的最佳时期,预计在未来10年内,会迎来煤化... 当前国际原油低价徘徊,一度跌至负油价,引发了大家对煤化工发展前景的忧虑。本文从现代煤化工发展历史、技术开发周期、经济发展趋势、大国政治博弈等多角度分析,认为当前是开发现代煤化工技术的最佳时期,预计在未来10年内,会迎来煤化工产业发展的新机遇期。为迎接新一轮煤化工发展高峰,应当抓住低油价的有力时期,布局开发下一代煤化工技术,努力做好技术和产业储备,具体对策建议包括:扎实做好现有煤制油、煤制烯烃等产业技术优化和升级;大力开拓煤制烯烃、芳烃新材料高端化、差异化的产业链,积极探索煤制含氧化合物产品的新工艺新方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制烯烃和芳烃 煤制含氧化合物 高端化差异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