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五结合”构筑普通生物学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1
作者 付春华 栗茂腾 +2 位作者 常俊丽 闫云君 余龙江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3年第3期30-35,共6页
“普通生物学”是学生大学阶段接触的第一门生物学课程,针对课程知识点杂多、学生主动学习动力不足、创新思维和专业理想亟待强化等痛点,本文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未来发展为导向”的理念,以创新思维和专业理想培养为抓手,从教学内容... “普通生物学”是学生大学阶段接触的第一门生物学课程,针对课程知识点杂多、学生主动学习动力不足、创新思维和专业理想亟待强化等痛点,本文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未来发展为导向”的理念,以创新思维和专业理想培养为抓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数字化课程建设等开展创新教学改革。在建设适合综合性高校使用的优质线上资源基础上,探索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课堂内外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业评价相结合”的研究型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中心地位;采用借助网络数据的量化评价、小组协同完成项目、知识考核等内容的形成性评价,实现知识传授和素质培养相结合。教学改革成效显著,学生认可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型教学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 形成性评价 普通生物学
下载PDF
结构修饰提高酶稳定性、活性
2
作者 黄金莎 徐莉 闫云君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88-1001,共14页
酶因其特异性和可持续性而成为广泛应用的绿色催化剂,其稳定性和催化活性是决定酶适用性的关键因素。为满足实际应用需求,通过蛋白质结构修饰赋予其所需的催化特性是当前的研究热点。提高热稳定性的策略有:引入非共价/共价相互作用(疏... 酶因其特异性和可持续性而成为广泛应用的绿色催化剂,其稳定性和催化活性是决定酶适用性的关键因素。为满足实际应用需求,通过蛋白质结构修饰赋予其所需的催化特性是当前的研究热点。提高热稳定性的策略有:引入非共价/共价相互作用(疏水相互作用、氢键、盐桥、芳香环相互作用、二硫键)、环截短、C端和N端工程,及增加脯氨酸/减少甘氨酸的数目等;获得具有高效性和多样性的生物催化剂的策略有:降低空间位阻、拓宽催化口袋、增加底物亲和力及调节活性位点灵活性等。然而,在稳定性或催化功能改造的过程中,新突变的引入会削弱其他功能,致使进化过程中稳定性和催化活性相互制约。因此,采用基于理性计算优选突变热点、基于多重蛋白质稳定性或活性改造策略的共进化,以及基于高度稳定的蛋白质骨架创造或/和优化蛋白质功能等多种策略克服酶稳定性-活性之间的权衡。本综述重点阐述了结构修饰方法在提高酶稳定性或/和催化活性方面的应用,并展望了该领域的未来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修饰 稳定性 催化活性 活性-稳定性权衡
原文传递
草型湖泊和藻型湖泊中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比较 被引量:42
3
作者 闫云君 李晓宇 梁彦龄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6-182,共7页
系统地比较了草型湖泊扁担塘与藻型湖泊后湖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结果表明,草型湖泊扁担塘的物种种类、物种多样性、密度和生物量均较藻型湖泊后湖的为高.两湖在物种组成和功能摄食群上存在极大差异,相似性系数为0.3左右,草型湖泊的... 系统地比较了草型湖泊扁担塘与藻型湖泊后湖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结果表明,草型湖泊扁担塘的物种种类、物种多样性、密度和生物量均较藻型湖泊后湖的为高.两湖在物种组成和功能摄食群上存在极大差异,相似性系数为0.3左右,草型湖泊的大型底栖动物主要以刮食者数量为多,而藻型湖泊主要以收集者的为多.这说明水生高等植物对于维持湖泊生态系统中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维持湖泊生态系统结构复杂性、空间异质性和功能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型湖泊 藻型湖泊 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生物多样性 生态系统 空间异质性 功能稳定性 结构复杂性
下载PDF
细菌脂肪酶的结构和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4
作者 闫云君 舒正玉 杨江科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21-126,共6页
细菌脂肪酶是一类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的生物催化剂,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迄今为止,已有7个细菌脂肪酶的三维结构被阐明,30个细菌脂肪酶的基因序列被测定和分析。作者综述了细菌脂肪酶的分子结构、分泌和折叠过程及其催化机制。
关键词 脂肪酶 分子结构 分泌过程 折叠机制 催化机制
下载PDF
武汉后湖铜锈环棱螺的周年生产量 被引量:9
5
作者 闫云君 梁彦龄 王洪铸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2000年第1期68-72,共5页
1996-1997年对后湖铜锈环棱螺进行了周年研究,结果表明其种群含三个年龄组,其中1996年组生长最快,其去壳干重瞬时生长率为2.80.采用瞬时生长率法测算其周年生产量为:带壳湿重33.13g m-2a-1;去壳千... 1996-1997年对后湖铜锈环棱螺进行了周年研究,结果表明其种群含三个年龄组,其中1996年组生长最快,其去壳干重瞬时生长率为2.80.采用瞬时生长率法测算其周年生产量为:带壳湿重33.13g m-2a-1;去壳千重1.932g m-2a-1;P/B系数为0 .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锈环棱螺 生产量 P/B系数 湖泊 周年产量
下载PDF
ATPS法分离纯化Aspergillus sp.F044脂肪酶 被引量:6
6
作者 闫云君 陈晖 +1 位作者 杨江科 刘曼西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92-95,共4页
研究了Aspergillussp.F044脂肪酶在双水相(ATPS)中的分配平衡,考察了PEG相对分子质量、PEG/磷酸盐质量分数、pH值和NaCl质量分数等5个重要因素对分配平衡的影响.发现PEG相对分子质量越小疏水作用越强,越有利于F044脂肪酶向上相分配,并... 研究了Aspergillussp.F044脂肪酶在双水相(ATPS)中的分配平衡,考察了PEG相对分子质量、PEG/磷酸盐质量分数、pH值和NaCl质量分数等5个重要因素对分配平衡的影响.发现PEG相对分子质量越小疏水作用越强,越有利于F044脂肪酶向上相分配,并且两相间电势差、氢键作用等对分配平衡有较大影响.试验得到的最优纯化条件为:PEG相对分子质量为600,质量分数为17.5%,磷酸盐质量分数为12.5%,w(NaCl)=0.5%,pH值为7.0,在此条件下脂肪酶分配系数达到7.1,纯化系数达到4.7,回收率达到91%.直线放大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用于大量分离纯化Aspergillussp.F044脂肪酶,具有工业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水相(ATPS) 脂肪酶 分离纯化
下载PDF
汉江流域上游支流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与生物多样性 被引量:15
7
作者 闫云君 李晓宇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85-591,共7页
2003年6月至2004年6月,对汉江流域上游支流——黑竹冲河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生物多样性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河流生物群落结构和生物多样性比较复杂,河流功能状况良好.在采集到的85种大型底栖动物中,昆虫占71种;群落表现出明... 2003年6月至2004年6月,对汉江流域上游支流——黑竹冲河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生物多样性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河流生物群落结构和生物多样性比较复杂,河流功能状况良好.在采集到的85种大型底栖动物中,昆虫占71种;群落表现出明显的时空特点,具边缘效应的第4采样点物种最丰富,2月份物种最多,达50种;生物多样性指数周年动态显示,第1采样点的物种多样性变动最为平稳,第5采样点变动最大,其它各点居中;各微生境中共有种占据优势,物种相似性均大于60%;群落春季的多样性高于夏季,夏季高于秋季;功能摄食群则以收集者占优,共计达68种.群落密度在1月份达到最大,为1843ind/m^2;而生物量则在10月份达到最大,为228.7393 g/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江流域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大型底栖动物体长体重关系和生化组成的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闫云君 梁彦龄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14-116,共3页
求出了 17种常见底栖动物的体长、体重 (干、湿 )关系 .一般情况下 ,b值略小于 3.0 .测定了 16种经济底栖动物的生化组分 ,蛋白质质量分数超过 5 0 %的有 14种 ,其中背摇蚊的最高 ,为 71.7% ;脂类质量分数超过 2 0 %的有 6种 ,其中苏氏... 求出了 17种常见底栖动物的体长、体重 (干、湿 )关系 .一般情况下 ,b值略小于 3.0 .测定了 16种经济底栖动物的生化组分 ,蛋白质质量分数超过 5 0 %的有 14种 ,其中背摇蚊的最高 ,为 71.7% ;脂类质量分数超过 2 0 %的有 6种 ,其中苏氏尾鳃蚓、单孔蚓的最高 ,为 33.36 % ;灰分质量分数超过 10 %的有 10种 ,其中克氏螯虾和溪蟹一种分别达到 39.3%和 5 8.9% ;碳水化合物的质量分数一般低于 10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动物 体长 体重 生化组成 水体生态系统 蛋白质 脂类 质量分数
下载PDF
草型湖泊与藻型湖泊大型底栖动物生产力的比较 被引量:8
9
作者 闫云君 梁彦龄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2004年第1期81-84,共4页
较系统地比较了典型草型湖泊(扁担塘)与典型藻型湖泊(后湖)底栖动物优势种类、主要类群及整个群落的周年生产量.结果表明,典型草型湖泊扁担塘底栖动物群落的周年生产量(湿重或带壳湿重)38.926g/穴m2·a雪比典型藻型湖泊后湖47.505g/... 较系统地比较了典型草型湖泊(扁担塘)与典型藻型湖泊(后湖)底栖动物优势种类、主要类群及整个群落的周年生产量.结果表明,典型草型湖泊扁担塘底栖动物群落的周年生产量(湿重或带壳湿重)38.926g/穴m2·a雪比典型藻型湖泊后湖47.505g/穴m2·a雪为低.各类群具体情况为,后湖(藻型湖泊)的营养水平较高,更适合苏氏尾鳃蚓等耐污性种类的生长,因此寡毛类生产量较扁担塘的为高;藻型湖泊比草型湖泊更适合铜锈环棱螺等腐生螺类的生长,螺类的生产量也比草型湖泊略高;藻型湖泊摇蚊的生产量较高,原因在于藻型湖泊更适合具有较多耐污种类的摇蚊生长.但从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生产量的组成看,摇蚊、软体动物、寡毛类等三大类群所占份额相对较稳定,分别为14%-15%、77%-79%、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动物 草型湖泊 藻型湖泊 后湖 扁担塘
下载PDF
扁担塘底栖动物群落的能量流动 被引量:13
10
作者 闫云君 梁彦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27-538,共12页
1996年 4月至 1 997年 3月对典型草型湖泊——扁担塘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能量流动及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扁担塘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总摄食能为 2 1 1 9.5 k J· m-2· a-1 ,代谢能为 389.7k J· m-2· a-1 ,排粪能... 1996年 4月至 1 997年 3月对典型草型湖泊——扁担塘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能量流动及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扁担塘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总摄食能为 2 1 1 9.5 k J· m-2· a-1 ,代谢能为 389.7k J· m-2· a-1 ,排粪能为 1 642 .1 k J·m-2·a-2 ,排泄能为 34.6k J·m-2·a-1 ,生长能 (生产量 )为 53.1 k J· m-2·a-1 ;群落的平均同化效率为 2 2 .5% ,表明 77.5%的摄食能被排泄掉 ;净生长效率为 1 1 .8%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群落 能量流动 扁担塘
下载PDF
汉江流域黑竹冲河部分优势大型底栖动物的周年生产量 被引量:9
11
作者 闫云君 李晓宇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97-306,共10页
大型底栖动物在河流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03年6月至2004年6月间对汉江流域2级河流——黑竹冲河大型底栖动物群落优势种类的生产力进行为期一周年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主要优势种纹石蛾(Hydropsyche sp.)、扁蜉(Ecdyrus sp.)和细... 大型底栖动物在河流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03年6月至2004年6月间对汉江流域2级河流——黑竹冲河大型底栖动物群落优势种类的生产力进行为期一周年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主要优势种纹石蛾(Hydropsyche sp.)、扁蜉(Ecdyrus sp.)和细蜉(Caenissp.)生活史均为一年两代,河蚬(Corbicula fluminea)基本为三年一代。纹石蛾种群现存量在1月达到峰值,河蚬种群多度在3月、6—9月保持较高水平,生物量在10月达到峰值,而扁蜉种群的生物量和多度分别在4月和6月达到峰值,细蜉的生物量和多度则分别2月和6月达到峰值。采用龄期频率分布法(size-frequency method)测算的周年生产量(湿重或带壳湿重)和P/B系数分别为:纹石蛾,267.464g/m2.a,P/B为9.8;河蚬,783.1g/m2.a,P/B系数为2.3;扁蜉,267.46g/m2.a,P/B为15.4;细蜉,53.60g/m2.a,P/B为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群落 优势类群 生产量 黑竹冲河
下载PDF
水生大型无脊椎动物的干湿重比的研究 被引量:18
12
作者 闫云君 梁彦龄 《华中理工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61-63,共3页
测定了72 种水生无脊椎动物的干湿重比,其数值一般为0.1~0.3,只有少数外骨坚硬骼的种类干湿重比超过0.3.同一物种在不同地点和不同季节,其干湿重比存在差异,周年变动范围为10 % 左右.软体动物软体部分干湿重比。
关键词 水生动物 大型 无脊椎动物 干湿重比 测量
下载PDF
保安湖扁担塘螺类生产力的研究 Ⅲ.长角涵螺的周年生产量 被引量:3
13
作者 闫云君 梁彦龄 王洪铸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22-326,共5页
采用三种方法对扁担塘长角涵螺的周年生产量进行了测算 ,结果表明 ,三种方法得到的生产量及P/B系数吻合较好。生产量的带壳湿重和去壳干重分别是 :体长频率法 ,2 .0 88g·m 2 ·a 1 ,0 .1 0 3g·m 2 ·a 1 ;Allen曲线法... 采用三种方法对扁担塘长角涵螺的周年生产量进行了测算 ,结果表明 ,三种方法得到的生产量及P/B系数吻合较好。生产量的带壳湿重和去壳干重分别是 :体长频率法 ,2 .0 88g·m 2 ·a 1 ,0 .1 0 3g·m 2 ·a 1 ;Allen曲线法 ,2 .1 2 2g·m 2 ·a 1 ,0 .1 0 6g·m 2 ·a 1 ;瞬时生长率法 ,2 .2 73g·m 2 ·a 1 ,0 .1 1 4g·m 2 ·a 1 。对应的P/B系数为 4.3 ,4.3 ,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担塘 螺类 长角涵螺 生产力 P/B系数
下载PDF
汉江流域黑竹冲河五种优势摇蚊的周年生产量及营养基础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闫云君 李晓宇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3-171,共9页
2003年6月至2004年6月间对汉江流域2级河流——黑竹冲河大型底栖动物群落优势种类的生产力进行为期一周年的调查研究,其中主要优势摇蚊中粗腹摇蚊(Pentaneura sp.)和多足摇蚊(Polypedilum sp.)的生活史为一年三代, 小摇蚊(Microtendipe... 2003年6月至2004年6月间对汉江流域2级河流——黑竹冲河大型底栖动物群落优势种类的生产力进行为期一周年的调查研究,其中主要优势摇蚊中粗腹摇蚊(Pentaneura sp.)和多足摇蚊(Polypedilum sp.)的生活史为一年三代, 小摇蚊(Microtendipes sp.)和帕摇蚊(Pagastia sp.)为一年两代,刺突摇蚊(Chaetocladius sp.)为一年一代.粗腹摇蚊种群生物量和多度在一年中出现两次峰值,多足摇蚊则出现三次,小摇蚊在6月份达到最大峰值,刺突摇蚊在1月份达到最大峰值,帕摇蚊在10月份和次年1月份分别达到次峰值和主峰值.采用龄期频率法(instar-frequency method)测算的周年生产量(鲜重)分别为:粗腹摇蚊,19.9233g/(m2·a),P/B为8.7;多足摇蚊,7.2177g/(m2·a),P/B为8.1;小摇蚊, 0.8996g/(m2·a),P/B为6.0;刺突摇蚊,3.2533 g/(m2·a),P/B为3.4;帕摇蚊,8.5132g/(m2·a),P/B为8.4.除粗腹摇蚊外,其它四种摇蚊的前肠内含物中无形态碎屑所占比例均高于90%,对生产量的贡献率达到77%-96%;粗腹摇蚊的动物性食物所占比例达到14.73%,其对生产量的贡献率高达46.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生产量 黑竹冲河 摇蚊 营养基础
下载PDF
汉江流域黑竹冲河杂色特维摇蚊和波特真开氏摇蚊的生产量动态及营养基础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闫云君 李晓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3127-3132,共6页
大型底栖动物在河流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03年6月至2004年6月间对汉江流域2级河流——黑竹冲河大型底栖动物群落优势种类的生产力进行为期1周年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主要优势种杂色特维摇蚊(T veten ia d iscolorip es G oet-ghe... 大型底栖动物在河流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03年6月至2004年6月间对汉江流域2级河流——黑竹冲河大型底栖动物群落优势种类的生产力进行为期1周年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主要优势种杂色特维摇蚊(T veten ia d iscolorip es G oet-ghebuer)和波特真开氏摇蚊(E uk ieff eriella p otthasti L ehm ann)的生活史均为1年1代。杂色特维摇蚊种群现存量在1年中出现1次峰值,波特真开氏摇蚊则出现3次。采用龄期频率法(instar-frequency m ethod)测算的周年生产量分别为:杂色特维摇蚊,120.3058g/(m2.a),P/B为10.5;波特真开氏摇蚊,17.7554g/(m2.a),P/B为11.4。两种摇蚊的生产量动态在时间上重叠程度较大,比例相似性系数达0.63,重叠现象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杂色特维摇蚊前肠内含物中,无形态碎屑、真菌和硅藻所占平均比例为95.81%,0.52%和3.67%;对生产量的贡献率分别为87.56%,2.38%和10.06%;波特真开氏摇蚊前肠内含物中,无形态碎屑、真菌和硅藻所占比例分别为93.48%,0.68%和5.84%,对生产量的贡献率分别为:81.71%,2.97%和15.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 生产量 黑竹冲河 杂色特维摇蚊(Tvetenia discoloripes Goetghebuer) 波特真开氏摇蚊 (Eukiefferiella potthasti Lehmann)
下载PDF
武汉后湖长角涵螺的周年生产量 被引量:4
16
作者 闫云君 梁彦龄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74-376,共3页
采用两种方法对后湖长角涵螺(Alocinma longicornis)的周年生产量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得到的生产量较为吻合.生产量的带壳湿重和去壳干重分别是:体长频率法,2.22 g/(m2·a),0.111 g/(m2·a);瞬时生长率法,2.177 g/(m2&... 采用两种方法对后湖长角涵螺(Alocinma longicornis)的周年生产量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得到的生产量较为吻合.生产量的带壳湿重和去壳干重分别是:体长频率法,2.22 g/(m2·a),0.111 g/(m2·a);瞬时生长率法,2.177 g/(m2·a),0.109 g/(m2·a).对应的P/B系数为4.0,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角涵螺 生产量 P/B系数 武汉市 瞬时生产率法
下载PDF
武汉后湖湖球蚬的周年生产量 被引量:3
17
作者 闫云君 梁彦龄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2003年第1期76-80,共5页
采用体长频率法和瞬时生长率法对后湖湖球蚬Sphaerium lacustre的周年生产量进行了测算. 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得到的生产量较为吻合.生产量的带壳湿重和去壳干重分别是体长频率法1.048 g/(m2a) 0.0599 g/(m2a); 瞬时生长率法1.178 g/(m2a),... 采用体长频率法和瞬时生长率法对后湖湖球蚬Sphaerium lacustre的周年生产量进行了测算. 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得到的生产量较为吻合.生产量的带壳湿重和去壳干重分别是体长频率法1.048 g/(m2a) 0.0599 g/(m2a); 瞬时生长率法1.178 g/(m2a), 0.0673 g/(m2a).对应的P/B系数为3.2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年生产 生长率 生产量 体长 干重 P/B系数 去壳 武汉 测算 频率法
下载PDF
旌德罗索线虫野外防治按蚊的效果 被引量:1
18
作者 闫云君 杨江科 +2 位作者 李晓宇 柳飞 阎金勇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7-131,共5页
2004-2006年对室内培养旌德罗索线虫Romanomermis jingdeensis进行了室内和野外防治按蚊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室内培养的旌德罗索线虫对室内培养和野生按蚊孑孓(主要是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的幼虫)均有很强的感染能力,野外释放的最高表观... 2004-2006年对室内培养旌德罗索线虫Romanomermis jingdeensis进行了室内和野外防治按蚊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室内培养的旌德罗索线虫对室内培养和野生按蚊孑孓(主要是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的幼虫)均有很强的感染能力,野外释放的最高表观感染率可高达75%,实际的一、二龄孑孓的被感染率则高于90%,达到了理想的控蚊效果。基于试验结果提出旌德罗索线虫野外释放条件是:设立天敌保护性措施,每亩水体设立释放点20个,释放线虫约100g,释放期间不宜施用化肥、农药等线虫致死化学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旌德罗索线虫 生物防治 按蚊 稻田
原文传递
黑竹冲河小裳蜉(Leptophlebia sp.)和蜉蝣(Ephemera sp.)周年生产量 被引量:3
19
作者 闫云君 李晓宇 《生态科学》 CSCD 2006年第2期97-101,共5页
大型底栖动物在河流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03年6月至2004年6月间对汉江流域2级河流——黑竹冲河大型底栖动物群落优势种类的生产力进行了为期一周年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主要优势种小裳蜉(Leptophlebiasp.)和蜉蝣(Ephemerasp.)... 大型底栖动物在河流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03年6月至2004年6月间对汉江流域2级河流——黑竹冲河大型底栖动物群落优势种类的生产力进行了为期一周年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主要优势种小裳蜉(Leptophlebiasp.)和蜉蝣(Ephemerasp.)的生活史均为一年两代,蜉蝣的两个代之间界限比较明显;小裳蜉成虫羽化主要发生在秋季和冬季,而蜉蝣成虫羽化主要发生在夏季和冬季。小裳蜉和蜉蝣种群的生物量和多度均出现两次峰值。采用体长频率法(size-frequencymethod)测算的周年生产量分别为:小裳蜉,38.0362g·m-2·a-1,P/B为11.4;蜉蝣,76.0318g·m-2·a-1,P/B为1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生产量 小裳蜉(Leptophlebia sp.) 蜉蝣(Ephemera sp.) 黑竹冲河
下载PDF
扁担塘两种底栖动物的周年生产量 被引量:1
20
作者 闫云君 梁彦龄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7-119,共3页
研究了1996年4月至1997年3月间扁担塘两种底栖动物———幽蚊和圆扁螺的周年生产量,采用体长频率法测算的生产量分别是:幽蚊周年生产量湿质量为0.1419g·m-2·a-1,干质量为0.0114g·m-2·a-1,P/B系数为1.8;圆扁螺的周... 研究了1996年4月至1997年3月间扁担塘两种底栖动物———幽蚊和圆扁螺的周年生产量,采用体长频率法测算的生产量分别是:幽蚊周年生产量湿质量为0.1419g·m-2·a-1,干质量为0.0114g·m-2·a-1,P/B系数为1.8;圆扁螺的周年生产量带壳湿质量为1.6266g·m-2·a-1,去壳干质量为0.0732g·m-2·a-1,P/B系数为7.1.但与国外数据相比,这些结果比较适中,说明扁担塘并不是幽蚊和圆扁螺的最适生长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蚊 圆偏螺 生产量 扁担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