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98年南海季风爆发期间近海面层大气湍流结构和通量输送的观测研究 被引量:35
1
作者 闫俊岳 姚华栋 +2 位作者 李江龙 王强 杨志勇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2000年第4期447-458,共12页
1998年5月14日至6月22日,在西沙永兴岛近海铁塔上进行了-次海-气通量观测试验,观测期包括了西南季风爆发前、爆发、爆发后风速加强等几个阶段。这次试验获得该年西南季风爆发的天气特征以及由涡度相关法,廓线法计算的动... 1998年5月14日至6月22日,在西沙永兴岛近海铁塔上进行了-次海-气通量观测试验,观测期包括了西南季风爆发前、爆发、爆发后风速加强等几个阶段。这次试验获得该年西南季风爆发的天气特征以及由涡度相关法,廓线法计算的动量、感热、潜热通量及湍流强度等一些统计量分布。分析结果表明,观测期湍流强度σu、σv、σw与平均风速之比为0.096、0.066、0.045;在近中性条件下(z/L≈0),各相似函数基本为常数,σu/u≈3,σv/u≈2,σw/u≈1.25;在稳定条件下u、v、w三方向σ/u 近似相等;在稳定与不稳定条件下σt/J随稳定度参数z/L的变化趋势相似,但符号相反。摩擦速度u随风速的变化接近于关系式u=0029U10+ 0006( U10为10 m高度 30 min平均风速),空气动力粗糙度长度z0变化在0.01~0.35 mm之间。观测期动量通量变化在0.05~0.30 N/m2之间,季风爆发期明显增大;曳力系数CD平均为 1.12×10-3,它随平均风速变化可以表示为关系式103CD=0.003U210+0020U10+0.836或103CD= 0.056U10+0.732。感热通量由海洋输向大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98年 南海季风爆发 观测研究 湍流结构 大气 近海 输送 面层 湍流强度 潜热通量 平均风速 稳定条件 涡度相关法 稳定度参数 粗糙度长度 爆发后 观测试验 天气特征 分析结果 中性条件 相似函数 变化趋势 摩擦速度 35mm
下载PDF
2002年南海季风爆发前后西沙海区海-气通量交换及其变化 被引量:31
2
作者 闫俊岳 唐志毅 +3 位作者 姚华栋 李江龙 肖义国 陈弈德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000-1010,共11页
利用2002年4月24日至6月20日在西沙海区进行的第三次南海海-气通量观测试验资料,采用涡相关法和TOGACOARE2.5b版本通量计算方案,计算了西南季风爆发前后海洋-大气间的通量交换,讨论了辐射、动量、感热通量、潜热通量、海洋热量净收支的... 利用2002年4月24日至6月20日在西沙海区进行的第三次南海海-气通量观测试验资料,采用涡相关法和TOGACOARE2.5b版本通量计算方案,计算了西南季风爆发前后海洋-大气间的通量交换,讨论了辐射、动量、感热通量、潜热通量、海洋热量净收支的时间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西南季风爆发前后,太阳短波辐射、海面净辐射、潜热通量和海洋热量净收支变化特别强烈;通量变化受不同环境要素的影响:感热通量与海-气温差呈正相关关系,与气温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潜热通量与风速、海-气温差及海面水温均有正相关关系,其中与风速的关系最密切.动量通量(τ)主要随风速变化,它与风速(V)的关系可以表示为τ=0.00185V2-0.00559V+0.012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沙海区 南海季风爆发 海-气通量交换
下载PDF
2000年南海季风爆发前后西沙海域海-气热量交换特征 被引量:8
3
作者 闫俊岳 姚华栋 +5 位作者 李江龙 唐志毅 沙文钰 蒋国荣 李训强 肖义国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8-28,共11页
利用2000年5月6日至6月17日在西沙海域进行的第二次南海海-气通量观测资料,计算了南海季风爆发前后海洋-大气间的辐射收支、感热通量、潜热通量及海洋热量净收支;发现季风爆发后海-气热量交换突然发生变化,其中潜热通量、海洋热量净收... 利用2000年5月6日至6月17日在西沙海域进行的第二次南海海-气通量观测资料,计算了南海季风爆发前后海洋-大气间的辐射收支、感热通量、潜热通量及海洋热量净收支;发现季风爆发后海-气热量交换突然发生变化,其中潜热通量、海洋热量净收支变化尤为显著。讨论了季风爆发前后各种天气过程影响下海-气热量、水汽交换特点和海洋热量净收支变化,说明季风爆发前海洋是一个能量积累过程,季风爆发期海洋是一个能量释放过程,季风中断期海洋是一个能量再积累过程;季风爆发后西南大风期持续时间和强度,强烈影响水汽蒸发量大小,进而影响我国大陆上夏季降水,通过南海与阿拉伯海、孟加拉湾、西太平洋暖池等不同海域资料对比,分析了它们在海-气热量交换上的差别,指出这种差别是爆发后南海SST基本稳定而阿拉伯海、孟加拉湾SST明显降低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00年 南海季风 西沙海域 海-气热量交换特征 海洋-大气相互关系 海洋气象学
下载PDF
南海西南季风爆发前后海-气通量交换系数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闫俊岳 唐志毅 +3 位作者 姚华栋 李江龙 肖义国 陈弈德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35-344,共10页
动量交换系数(CD)、感热交换系数(CH)和潜热(或水汽)交换系数(CE)是气候模式中参数化海-气通量必需的参数,不同地区、天气、海况的试验中计算结果各异。文章利用2002年4月24日至6月20日在西沙海区进行的第3次南海海-气通量观测试验资料... 动量交换系数(CD)、感热交换系数(CH)和潜热(或水汽)交换系数(CE)是气候模式中参数化海-气通量必需的参数,不同地区、天气、海况的试验中计算结果各异。文章利用2002年4月24日至6月20日在西沙海区进行的第3次南海海-气通量观测试验资料,使用涡旋相关法和TOGA COARE2.5b版本通量计算方案,计算了西南季风爆发前后海-气界面动量、感热通量、潜热通量等的湍流交换系数,讨论了各通量交换系数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西南季风爆发前后,随着风向、风速、云量、降水、湿度及海面状态等变化,通量交换系数也发生变化:中性条件动量交换系数(CDn)在季风爆发前数值略小,季风爆发后数值增大;中性条件感热交换系数和潜热交换系数(CHn,CEn)对天气变化的反应不够敏感。动量交换系数主要受风速影响,但在不同风速区间相关关系有异。(CH)与海-气温差呈现正相关关系,和气温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CE与风速的关系密切,但当风速>12 m/s,CE随风速的变化趋向一个稳定值。另外当海-气温差大约<2℃时,CE随着海-气温差增大相应增大,反映了通量交换系数不仅与风影响下的下垫面特性有关,而且还与稳定度参数有关。各通量交换系数与气象要素变化的关系可以拟合为多项式或者简单的线性关系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季风爆发 通量交换 通量交换系数
下载PDF
2002年南海季风建立及其雨带变化的天气学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闫俊岳 唐志毅 +3 位作者 姚华栋 张秀芝 柳艳菊 李江龙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69-579,共11页
利用南海海 气通量观测试验资料结合NCEP ,GPCP以及GMS - 5云图资料 ,综合分析了 2 0 0 2年 5~ 6月南海西南季风建立过程及其雨带变化 ,确定 5月 14日西沙及北部海区西南季风爆发 ,5月 15日整个南海季风爆发 ,季风爆发时间属于正常年 ... 利用南海海 气通量观测试验资料结合NCEP ,GPCP以及GMS - 5云图资料 ,综合分析了 2 0 0 2年 5~ 6月南海西南季风建立过程及其雨带变化 ,确定 5月 14日西沙及北部海区西南季风爆发 ,5月 15日整个南海季风爆发 ,季风爆发时间属于正常年 ;季风爆发时风向、风速、云量、降水、湿度、辐射及海面温度等要素都发生突变。这种突变是由大气环流的突变造成的。季风爆发前后大气环流变化过程是 :80~ 90°E越赤道气流加强 ,同时印缅低压加深 ,孟加拉湾南北向气压梯度增大 ,而后东亚大陆上气旋发展东移 ,副热带高压东撤 ,孟加拉湾低压槽前的赤道西风突然加强越过中南半岛 ,南海北部首先出现强西南风 ,继而南海季风迅速地全面爆发。孟加拉湾西南风加强到南海季风爆发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大陆冷空气南下起了重要的作用。南海季风爆发时呈现单雨带型 ,而后由单雨带型转变为双雨带型 ,雨带受副热带高压和季风系统共同影响 ,并且随着副热带高压移动位置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季风 雨带变化 天气学
下载PDF
南海海—气通量交换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6
作者 闫俊岳 刘久萌 +3 位作者 蒋国荣 王辉 柳艳菊 姚华栋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85-697,共13页
1998年的“南海季风试验(SCSMEX)”已经过去10年了,SCSMEX启动的南海海—气通量试验研究也有10个年头。在SCSMEX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南海季风爆发期近海面层通量观测和湍流结构的观测研究”支持下,10年来在西沙实施了3次(1998... 1998年的“南海季风试验(SCSMEX)”已经过去10年了,SCSMEX启动的南海海—气通量试验研究也有10个年头。在SCSMEX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南海季风爆发期近海面层通量观测和湍流结构的观测研究”支持下,10年来在西沙实施了3次(1998年、2000年、2002年)海—气通量观测试验,开展了试验资料分析研究,重点是西南季风爆发前后海—气通量交换过程研究,辐射通量、感热通量、潜热通量、动量通量随天气条件的变化研究,海—气通量日变化,通量交换系数以及通量变化对低层大气、上层海洋的影响研究。对10年来南海通量研究作一回顾,对未来的通量观测研究计划特别是2008“亚洲季风年”西沙通量观测提出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海—气通量交换研究进展
下载PDF
2002年南海夏季风爆发期间南海北部海气通量分析与比较 被引量:17
7
作者 陈奕德 蒋国荣 +3 位作者 张韧 闫俊岳 姚华栋 唐志毅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61-770,共10页
基于2002年南海夏季风期间西沙海气通量观测试验,采用梯度廓线法计算了观测期间的动量通量、潜热通量、感热通量及其相关要素,并进行了分析与对比。结果表明: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后,南海北部海气通量及其相关要素等都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天... 基于2002年南海夏季风期间西沙海气通量观测试验,采用梯度廓线法计算了观测期间的动量通量、潜热通量、感热通量及其相关要素,并进行了分析与对比。结果表明: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后,南海北部海气通量及其相关要素等都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天气形势下也有较大变化;南海北部海域在全球海气相互作用中的影响可能不如西太平洋显著;平均而言,三次试验的南海北部海气通量变化较小,感热通量与潜热通量之间存在比较稳定的比例关系,鲍恩比(Bowen Ratio)维持在大约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夏季风 海气通量 观测研究 梯度廓线法
下载PDF
南海夏季风爆发的环流特征及指标研究 被引量:44
8
作者 张秀芝 李江龙 +1 位作者 闫俊岳 丁一汇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2002年第3期321-331,共11页
使用美国NCEP/NCAR高度场和风场资料及外逸长波辐射(OLR)资料,分析了4~7月南亚和东亚上空环流场,给出了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定义及1953~1999年季风爆发的时间序列,指出季风爆发存在3种类型的环流场,发现东印度洋赤道两侧涡旋对的出现... 使用美国NCEP/NCAR高度场和风场资料及外逸长波辐射(OLR)资料,分析了4~7月南亚和东亚上空环流场,给出了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定义及1953~1999年季风爆发的时间序列,指出季风爆发存在3种类型的环流场,发现东印度洋赤道两侧涡旋对的出现对季风爆发有很好的指示意义。综合季风爆发过程中热力学和动力学要素的特征,建立了适合南海夏季风爆发的指数计算经验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夏季风 环流场 涡旋对 爆发指标 外逸长波辐射 热力学 动力学
下载PDF
近50年南海西沙地区的气候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31
9
作者 柳艳菊 闫俊岳 宋艳玲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04-808,共5页
采用西沙台站1958~2005年基本气象观测资料,系统分析西沙地区近50a来主要气象要素(温度、降水、风速、日照和云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0a来年均地面气温增暖幅度约1.0℃,增温速率0.19℃/(10a),与全国平均的增温率接近。... 采用西沙台站1958~2005年基本气象观测资料,系统分析西沙地区近50a来主要气象要素(温度、降水、风速、日照和云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0a来年均地面气温增暖幅度约1.0℃,增温速率0.19℃/(10a),与全国平均的增温率接近。四季的平均气温也都呈上升趋势,其中冬季和春季的上升趋势最明显,秋季次之,夏季的变化最小。降水的波动性很大,年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四季中只有春季降水呈明显增加趋势。地面风速主要呈减小的趋势,特别是在近30a年平均风速比常年值明显偏小。四季风速均减小,尤其在秋、冬季。年日照时数、总云量均呈显著下降趋势,而低云量略有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降水量 风速 日照 气候变化
下载PDF
2008年南海季风爆发前后西沙海域海气通量变化特征 被引量:15
10
作者 孙启振 陈锦年 +6 位作者 闫俊岳 张秀芝 黄磊 王长科 姚华栋 赵学华 陈长丘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2-23,共12页
基于2008年4至5月在南海西沙永兴岛进行的海气通量观测试验资料和NCEP资料,应用COARE3.0通量算法计算了海气通量,分析了季风爆发前后西沙海域天气变化特点和海气通量对南海季风爆发的响应。结果表明:2008年南海季风首先于5月第1候在南... 基于2008年4至5月在南海西沙永兴岛进行的海气通量观测试验资料和NCEP资料,应用COARE3.0通量算法计算了海气通量,分析了季风爆发前后西沙海域天气变化特点和海气通量对南海季风爆发的响应。结果表明:2008年南海季风首先于5月第1候在南海南部爆发,受热带气旋等因素的影响,北部海区季风爆发推迟到5月18日。季风爆发和热带气旋活动对西沙海域的风速和海气通量影响较大,其中热带气旋的影响更强烈。热带气旋来临之前,潜热通量、感热通量以及动量通量均较小;在气旋活动及此后的季风爆发时期,大风使潜热通量和动量通量显著增强,感热通量则在降水期间变化明显;动量通量的最大值出现在热带气旋活动期间,其在此过程中的均值是观测初期均值的3倍以上。在整个观测过程中,潜热通量明显大于感热通量,后者是前者的16∶1。不同类型天气过程中,潜热通量的日变化相似,而感热通量的日变化有差异。湍流交换系数与风速有较好的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季风爆发 海气通量 COARE3.0算法
下载PDF
南海海气界面潜热通量的分布特征及其对西南季风爆发影响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王丽娟 王辉 +1 位作者 闫俊岳 张增海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0-30,共11页
利用1982年1月至2001年12月逐日的Re_NCEP南海海表面潜热通量资料,分析了南海夏季西南季风爆发早年和晚年潜热通量在南海的时空分布特征;并通过相关对比诊断分析了潜热通量对西南季风爆发及强度的影响,初步给出了其动力学机理。结果... 利用1982年1月至2001年12月逐日的Re_NCEP南海海表面潜热通量资料,分析了南海夏季西南季风爆发早年和晚年潜热通量在南海的时空分布特征;并通过相关对比诊断分析了潜热通量对西南季风爆发及强度的影响,初步给出了其动力学机理。结果表明,季风爆发早、晚年的前一年冬季至初春(12~3月),南海南部(5°~13°N,100°~120°E)和北部(13°~22°N,105°~120°E)的潜热通量距平符号相反,呈现反位相,季风爆发早(晚)年,前一年冬季至次年初春,南海北部的潜热通量为正(负)距平,南海南部则为负(正)距平;在季风爆发的早年和晚年,南海潜热通量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春、夏、秋季南海潜热通量正距平持续时间短(长),季风强度偏弱(强)。南海北部的潜热通量和南海北部季风强度隔季正相关。当潜热通量为正(负)距平时,同期和滞后1~3个月的海温均为负(正)异常,加大(减小)了春季南海和周围陆地陆暖海冷的海陆温差,有利于西南季风在南海北部的早(晚)爆发,西南风异常偏强(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海气界面潜热通量 西南季风
下载PDF
参加美国气象学会第13届海洋-大气相互作用科学会议总结
12
作者 闫俊岳 《气象科技合作动态》 2004年第5期12-17,共6页
美国气象学会“第13届海洋-大气相互作用科学会议”于2004年8月9~13日在美国缅因州波特兰举行。本届会议与16届边界层和湍流会议一起召开,部分专题报告会联合举行。参加两会的专家来自世界10多个国家,共200多人,其中参加海洋-大气... 美国气象学会“第13届海洋-大气相互作用科学会议”于2004年8月9~13日在美国缅因州波特兰举行。本届会议与16届边界层和湍流会议一起召开,部分专题报告会联合举行。参加两会的专家来自世界10多个国家,共200多人,其中参加海洋-大气相互作用科学会议专家近100人,88人作了口头报告,并安排晚上时间阅览了两会的大字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学会 海洋 大气 会议总结 气相 边界层 湍流 科学 口头报告 阅览
下载PDF
南海夏季风异常及其对南海与周边地区的大气和海洋要素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柳艳菊 闫俊岳 丁一汇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9-50,共12页
通过对南海夏季风异常年夏季南海及周边地区主要海-气要素场的对比分析,得到以下主要结论:强、弱季风年夏季南海及周边地区的主要海-气要素都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强季风年夏季南海中南部地区低层西风加强、高层东风加强,以南海北部为中... 通过对南海夏季风异常年夏季南海及周边地区主要海-气要素场的对比分析,得到以下主要结论:强、弱季风年夏季南海及周边地区的主要海-气要素都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强季风年夏季南海中南部地区低层西风加强、高层东风加强,以南海北部为中心存在气旋性距平环流,上升运动增强。相应地,南海及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对流和降水增强,而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偏少。弱季风年则表现出与强季风年几近相反的分布特征。此外,强季风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较弱季风年位置明显偏东、强度明显偏弱。与对流和降水的分布相对应,强、弱季风年夏季南海及周边地区大气热源状态的分布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差别最显著的区域正是在南海及周边地区。在强季风年,西起孟加拉湾东至菲律宾以东的洋面上为较明显的热源增强区,而弱季风年则为明显的热源减弱区。此外,强、弱季风年,南海海域的海面高度、海洋环流、海表温度等表征海洋状况的要素分布也明显不同,分布形势几近相反。海温作为重要的外源强迫,不仅对季风环流的形成有重要作用,而且明显受到季风异常的影响,进而对局地的天气气候产生重要的滞后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夏季风 强季风年 弱季风年 影响
下载PDF
2008/2009年冬季南海冷涌天气过程的海-气热通量交换及热量收支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长科 黄磊 +4 位作者 闫俊岳 孙启振 姚华栋 赵学华 陈长丘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7-40,共14页
冬季风期(11月—翌年3月)南海显著的气候特点是盛行东北季风并频繁地发生冷涌天气过程。使用2008年10月到2009年4月在西沙群岛永兴岛近海进行的海-气通量观测试验资料,分析了西沙海域冬季风期,尤其是冷涌时段的海-气通量交换和热量收支... 冬季风期(11月—翌年3月)南海显著的气候特点是盛行东北季风并频繁地发生冷涌天气过程。使用2008年10月到2009年4月在西沙群岛永兴岛近海进行的海-气通量观测试验资料,分析了西沙海域冬季风期,尤其是冷涌时段的海-气通量交换和热量收支特征。结果表明:冬季风前期由于海-气温差增大,感热通量比西南季风期稍增加;潜热通量平均值与西南季风期接近;太阳总辐射明显降低,大气长波辐射减小,海洋热量净收入成为负值,使得秋季之后海面温度不断降低。冷涌期间海-气之间的感热通量高于冬季风期平均值,潜热通量大部分(1月份之前)也高于冬季风期平均值;由于潜热通量增大和太阳短波辐射减小,1月份之前的冷涌过程海洋热量净收支普遍出现较大负值,海洋失热量强于冬季风期,甚至强于2008年台风过程平均值。到了冬季后期太阳总辐射增强,海洋热量净收入转为正值,海水温度又逐渐升高。季节之间比较,观测区感热通量以冬季风期间最大,秋季次之,春季最小;而潜热通量夏季风期出现最大值,冬季次之,秋季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冬季风 冷涌 海-气通量 热量收支
下载PDF
2008年夏季风期间西沙海域海-气通量交换及热量收支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磊 王长科 +4 位作者 闫俊岳 孙启振 姚华栋 赵学华 陈长丘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92-505,共14页
2008年4—10月在中国南海西沙永兴岛近海进行了第4次海-气通量观测试验,获得了整个夏季风期间近海面层湍流脉动量及辐射、表层水温、波浪及距水面3.5、7.0、10.5m高度温、湿、风梯度观测资料,根据涡动相关法和COARE3.0法计算结果研究了2... 2008年4—10月在中国南海西沙永兴岛近海进行了第4次海-气通量观测试验,获得了整个夏季风期间近海面层湍流脉动量及辐射、表层水温、波浪及距水面3.5、7.0、10.5m高度温、湿、风梯度观测资料,根据涡动相关法和COARE3.0法计算结果研究了2008年南海西南季风爆发、发展、中断、衰退包括暴雨、台风、冷空气影响等天气过程中海-气通量交换和热量收支变化。结果表明:(1)季风爆发前的晴天太阳总辐射强,而海洋失热量较小,热量净收支为较大正值,海面温度迅速升高。季风爆发期太阳总辐射仍然较强,大气长波辐射也有所增强,而海面长波辐射变化很小,故海面净辐射收支仍为正值;(2)季风活跃期特别是降水阶段感热通量增大,季风中断阶段变小;季风活跃期虽然潜热通量增大,由于太阳短波辐射没有减少,海洋净热量收支稍有盈余;中断阶段潜热通量、感热通量减少,海洋吸热大于季风活跃期;降水阶段由于太阳短波辐射减小,感热通量增大,海洋热量收支出现较大负值,海面温度很快降低。季风衰退期风力减弱,湿度减小,潜热通量减小,海洋热量收入又出现较大正值,海面温度回升;(3)台风影响过程中潜热通量随着风速增强迅速增大;感热通量因降水情况不同而有差异,晴天时减小,大雨时剧烈增大;由于太阳短波辐射减少、潜热通量剧增,海洋热量净收支出现负值,促使海面温度迅速降低;(4)动量通量主要与海表面风速有关;动量通量τ与风速V的关系可以表示为τ=0.00171v^2-0.003809v+0.022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夏季风 通量交换 热量收支
下载PDF
探索海洋与大气之间的奥秘
16
作者 闫俊岳 《海洋世界》 1994年第3期20-21,共2页
今天,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的研究成为全世界科学家密切关注的重要课题。科学家们指出,世界大洋和大气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当前地球科学的一块奠基石,它可能成为解释海洋及大气大量现象的一把钥匙。1980年开始的世界气候研究计划则进一步指出... 今天,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的研究成为全世界科学家密切关注的重要课题。科学家们指出,世界大洋和大气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当前地球科学的一块奠基石,它可能成为解释海洋及大气大量现象的一把钥匙。1980年开始的世界气候研究计划则进一步指出,几年到几十年的气候变化及其预报问题,只有在充分了解大气和海洋的耦合动力学的基础上才可能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一气相互作用 全球大气研究计划 热带海洋 世界气候研究计划 全球气候变化 重要课题 科学家 耦合动力学 地球科学 世界大洋
下载PDF
A STUDY OF THE TURBULENCE STRUCTURE AND FLUX TRANSFER AT SCS SURFACE DURING THE ONSET OF SOUTHWEST MONSOON
17
作者 闫俊岳 姚华栋 +5 位作者 李江龙 唐志毅 蒋国荣 李训强 肖义国 沙文钰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SCIE 2003年第S1期186-200,共15页
Turbulent fluxes were measured on the Xisha air-sea flux research tower in May 14-June 22, 1998 and May 7-June 17,2000.The observational period can be divided into some synoptic stages:prior to onset,onset period,mons... Turbulent fluxes were measured on the Xisha air-sea flux research tower in May 14-June 22, 1998 and May 7-June 17,2000.The observational period can be divided into some synoptic stages:prior to onset,onset period,monsoon break,cold air and southwesterly period.The observational results show that corresponding to the onset of SCS monsoon the air-sea fluxes indicate considerable changes.This paper presented the preliminary analysis results of fluctuation and gradient measurements of wind velocity,air temperature and moisture at the air-sea flux tower.The wind spectrum and some parameters including latent and sensible heat obtained from the eddy correlation or profile method are shown with various statistical quantities of scaling parameters such as intensities of turbulence and friction velocity u<sup>*</sup>.Intensities of turbulence are estimated to the values of σ<sub>u</sub>/■=0.096,■=0.066 and ■=0.045 respectively at about 10 m high during the measured period in 1998.Momentum flux is about 0.1 N/m<sup>2</sup>.The drag coefficient C<sub>D</sub> of momentum transfer is approximated by the statistical relationship 10<sup>3</sup>C<sub>D</sub>=0.003u<sub>10</sub><sup>2</sup>+ 0.020u<sub>10</sub>+0.836.Furthermore,the analyzed results of four synoptic stages are compared and the special characteristics of flux transfer during the different stages around onset of SCS monsoon are discussed.Finally,through comparison of the Xisha fluxes with those obtained from Indian Ocean and western Pacific Ocean,we can see their differences and a possible link between the moisture fluxes and rainfall in continent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rbulence structure FLUX TRANSFER ONSET of SOUTHWEST MONSOON
下载PDF
A STUDY OF CIRCUL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INDEX OF SOUTH CHINA SEA SUMMER MONSOON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秀芝 李江龙 +1 位作者 丁一汇 闫俊岳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SCIE 2001年第4期450-464,共15页
Based on height and wind data of NCEP/NCAR and OLR data, patterns of upper air circulation from April to October have been analyzed, and the South China Sea (SCS) Summer Monsoon Onset (SMO) and retreat have been defin... Based on height and wind data of NCEP/NCAR and OLR data, patterns of upper air circulation from April to October have been analyzed, and the South China Sea (SCS) Summer Monsoon Onset (SMO) and retreat have been defined. The empirical formula fitting to the onset index of the SCS SMO has been established, and the onset and ending time of monsoon, together with the intensity index sequence during 1953-1999 are given by the analysis of characteristics of thermodynamic and dynamic factors during the process of SMO. 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symmetric vortex pair at both sides of the equator in tropical East Indian Ocean, which may excite the SCS SMO, can be taken as a short-term prediction indicator of SM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mmer MONSOON ONSET (SMO) CIRCULATION field VORTEX pair MONSOON intensity INDEX
下载PDF
碧波西沙看彩云
19
作者 闫俊岳 《气象知识》 2018年第2期26-34,共9页
在碧波浩渺的南海中北部,镶嵌着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那就是我国的西沙群岛。西沙群岛位于北纬15°40′~17°10′,东经111°~113°,距三亚市榆林港和文昌市清澜港都是330千米。西沙群岛海域宽阔,岛礁星罗棋布,永... 在碧波浩渺的南海中北部,镶嵌着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那就是我国的西沙群岛。西沙群岛位于北纬15°40′~17°10′,东经111°~113°,距三亚市榆林港和文昌市清澜港都是330千米。西沙群岛海域宽阔,岛礁星罗棋布,永兴岛为第一大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沙群岛 群岛海域 中北部 清澜港 文昌市 三亚市 永兴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