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6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打好三大标志性战役的思考
1
作者 闫德仁 《内蒙古林业》 2024年第1期11-14,共4页
2023年6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考察,并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防沙治沙是一个滚石上山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坚持以水定绿,科学选择植被恢复模式... 2023年6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考察,并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防沙治沙是一个滚石上山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坚持以水定绿,科学选择植被恢复模式,合理配置林草植被类型和密度,坚持乔灌草相结合,因地制宜、科学推广应用行之有效的治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工程建设 防沙治沙 林草植被 植被恢复模式 乔灌草 因地制宜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 荒漠化
下载PDF
刘拐沙头密集流动沙丘固阻结合综合治沙技术模式
2
作者 闫德仁 杨制国 +1 位作者 胡小龙 黄海广 《内蒙古林业》 2023年第9期44-47,共4页
2023年6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考察,并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防沙治沙是一个滚石上山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要坚持以水定绿,大力发展节水林草;... 2023年6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考察,并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防沙治沙是一个滚石上山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要坚持以水定绿,大力发展节水林草;要科学选择植被恢复模式,合理配置林草植被类型和密度,坚持乔灌草相结合,营造防风固沙林网、林带及防风固沙沙漠锁边林草带等;要因地制宜、科学推广应用行之有效的治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工程建设 防风固沙林 流动沙丘 防沙治沙 林草 植被恢复模式 乔灌草
下载PDF
生态环境指数在防沙治沙成效评价中的应用探讨
3
作者 闫德仁 《防护林科技》 2023年第1期75-77,83,共4页
采用数量化方法评价防沙治沙成效具有现实意义。文章参考生态环境指数(EI)方法,紧密结合防沙治沙生态工程建设取得的成效指标,构建了防沙治沙生态环境指数(EIC)评价的指数体系。结果表明,选择沙化土地面积逆转指数、林草资源面积指数、... 采用数量化方法评价防沙治沙成效具有现实意义。文章参考生态环境指数(EI)方法,紧密结合防沙治沙生态工程建设取得的成效指标,构建了防沙治沙生态环境指数(EIC)评价的指数体系。结果表明,选择沙化土地面积逆转指数、林草资源面积指数、林草固沙植被盖度指数和生物丰富度指数,能够客观评价防沙治沙生态工程建设后的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并发现沙化土地面积逆转和林草资源面积增加对改善沙区生态环境状况具有关键性作用。利用EIC方法评价防沙治沙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指数 防沙治沙 生态环境状况 评价指数体系
下载PDF
华北落叶松-白桦混交林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与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
4
作者 张胜男 高海燕 +4 位作者 王志波 闫德仁 王春颖 唐凯 冯福应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98-105,共8页
为明确营造混交林对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多样性的影响及其驱动机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内蒙古自治区兴和县苏木山林场华北落叶松-白桦混交林、自然恢复荒地土壤细菌多样性及物种组成,采用主坐标分析、线性判别分析(LEfSE)明确土壤... 为明确营造混交林对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多样性的影响及其驱动机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内蒙古自治区兴和县苏木山林场华北落叶松-白桦混交林、自然恢复荒地土壤细菌多样性及物种组成,采用主坐标分析、线性判别分析(LEfSE)明确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差异,采用方差分析、冗余分析阐明土壤养分对细菌群落分布的贡献率。结果表明:①放线菌门、变形菌门、酸杆菌门是混交林以及荒地表层(0<h≤20 cm)、底层(20 cm<h≤40 cm)土壤的优势门,黄色杆菌科、分枝杆菌属、慢生根瘤菌属是混交林地表层土壤的优势细菌类群,其相对丰度显著高于荒地土壤。②拟杆菌门、甲基肌酐门、粘球菌门、放线菌纲、甲基肌酐纲、红色杆菌纲、脱卤球菌纲、黄色杆菌科、Methyloligellaceae、红色杆菌科、Vicinamibacteraceae、慢生根瘤菌属、土微菌属、红杆菌属、Ilumatobacter为混交林地和荒地表层、底层土壤差异贡献率最大的细菌类群;细菌群落差异从大到小依次为混交林与荒地差异、土层差异。③土壤速效氮、有机质、碱性蛋白酶是影响混交林以及荒地表、底层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华北落叶松-白桦混交林显著改变了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并且促进了参与土壤碳、氮、磷循环的细菌类群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交林 细菌群落 华北落叶松 差异细菌
下载PDF
科尔沁沙地油松人工林林龄对土壤酶活性及化学性质的影响
5
作者 高海燕 杨制国 +2 位作者 张胜男 黄海广 闫德仁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8-117,共10页
【目的】研究科尔沁沙地不同林龄油松人工林地土壤养分变化及酶活性变化过程,为该地区植被恢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流动沙地为对照(0 a),选择固沙18、34、48、56 a油松人工林地为研究对象,进行土壤样品分层采集,用于土壤化学性质... 【目的】研究科尔沁沙地不同林龄油松人工林地土壤养分变化及酶活性变化过程,为该地区植被恢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流动沙地为对照(0 a),选择固沙18、34、48、56 a油松人工林地为研究对象,进行土壤样品分层采集,用于土壤化学性质及酶活性的测定;采用冗余分析方法,探究不同林龄土壤酶活性变化过程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相比,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钾含量随林龄增加而显著增加,但全钾、速效氮则无明显变化。不同林龄0~2 cm土层过氧化氢酶、脱氢酶、脲酶、中性磷酸酶、中性蛋白酶活性随林龄增加均显著高于对照并具有明显表聚现象,蔗糖酶活性在18 a时活性最高,随后下降。林龄、土层及其交互作用均显著影响土壤酶活性。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全氮、全钾、速效磷、速效钾与土壤脲酶、脱氢酶、过氧化氢酶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7种化学性质在前两轴累积解释土壤酶活性的76.06%,对土壤酶活性影响重要性排序为全氮>速效磷>全钾>有机质>全磷>速效钾>速效氮,全氮是影响土壤酶活性差异的关键因子。【结论】油松人工林能有效改善沙地土壤肥力,提高土壤酶活性,并随林龄增加改善作用增强;同时人工造林56 a时,油松人工林地未出现衰退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尔沁沙地 油松人工林 土壤酶活性 土壤化学性质
下载PDF
纱网沙障对风蚀坑积沙区土壤种子库的影响
6
作者 高海燕 闫德仁 +4 位作者 胡小龙 袁立敏 杨制国 黄海广 张胜男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3-101,共9页
以浑善达克沙地固定沙丘风蚀坑积沙区为研究对象,依据固定沙丘活化形成风蚀坑积沙区的特点铺设纱网沙障,积沙区不同铺设方式下设计4 m×4 m网格沙障(S1)和4 m带状沙障(S2);积沙区不同空间位置下使用4 m×4 m网格沙障铺设积沙区... 以浑善达克沙地固定沙丘风蚀坑积沙区为研究对象,依据固定沙丘活化形成风蚀坑积沙区的特点铺设纱网沙障,积沙区不同铺设方式下设计4 m×4 m网格沙障(S1)和4 m带状沙障(S2);积沙区不同空间位置下使用4 m×4 m网格沙障铺设积沙区前段(L1)、积沙区中段(L2)和积沙区后段(L3)3个空间部位;以流动沙地为对照(CK),采用野外取样和温室内萌发的方法,探讨纱网沙障在积沙区不同铺设方式下及不同空间位置下对土壤种子库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处理下土壤种子库物种组成及种子密度不同,同一物种在不同处理的土壤种子库中出现时种子密度也存在差异;禾本科、藜科、菊科植物种在土壤种子库中出现比例均较高,分别占31.3%、25.0%和18.8%,占总物种数的75.0%;败酱科、豆科、毛茛科、唇形科、苋科在土壤种子库中均有出现。不同处理间S1物种种类最多,达12种,CK种类最少,仅有5种。2)风蚀坑积沙区经纱网沙障治理后,土壤种子库中植物物种数、种子密度和物种多样性均呈增加趋势;不同铺设方式下S1处理及不同空间位置下L2处理的1年生植物和多年生植物种子数均为最高。3)土壤种子库中Shannon-Wiener指数、Simpsin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在不同空间位置下均表现为L2>L1>L3>CK;在不同铺设方式下均表现S1>S2>CK(Pielou均匀度指数除外)。此外,经过治理后,土壤种子库的恢复成效与沙化草地相近,与CK显著不同。设置纱网沙障改善了风蚀坑流动沙地土壤种子库结构,对快速恢复植被,促进流动沙地植被演替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蚀坑 纱网沙障 土壤种子库 浑善达克沙地
下载PDF
落叶松人工林土壤肥力与微生物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54
7
作者 闫德仁 刘永军 +1 位作者 王晶莹 杨茂仁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46-50,共5页
通过对土壤微生物和养分含量的测定,探讨了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地力衰退问题。营造落叶松纯林易导致地力衰退,并且随林龄增加,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养分状况进一步恶化,地力衰退趋势加剧;但通过间伐抚育或营造针阔混交林则土壤微生物活性能... 通过对土壤微生物和养分含量的测定,探讨了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地力衰退问题。营造落叶松纯林易导致地力衰退,并且随林龄增加,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养分状况进一步恶化,地力衰退趋势加剧;但通过间伐抚育或营造针阔混交林则土壤微生物活性能明显提高,养分含量增加,地力恢复。此外,为防止地力衰退,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松人工林 土壤肥力 微生物 地力衰退 防治对策
下载PDF
荒漠藻固沙结皮试验研究初报 被引量:24
8
作者 闫德仁 杨俊平 +1 位作者 安晓亮 任建民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2004年第5期147-150,共4页
本文利用跑道式培养池培养了已筛选的两个荒漠藻品种 ,并在野外进行了荒漠藻结皮人工接种效果的研究 ;探讨了荒漠藻固沙结皮的形成与植被发育的关系 ;提出了藻沙粒结皮是荒漠藻结皮的早期形式。
关键词 固沙 初报 荒漠 人工接种 结皮 品种 植被发育 皮试 早期 野外
下载PDF
农林复合经营土壤养分的变化 被引量:26
9
作者 闫德仁 刘永军 +1 位作者 冯立岭 任天忠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3-56,共4页
通过对土壤养分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幼林期农林养分的竞争较小.选择适宜的间作品种有利于改善土壤的养分状况。豆科作物以改善土壤速效性氮、降低磷的含量为特征;谷类作物能较全面地改善土壤的养分含量;西瓜种植因施肥.可改善土... 通过对土壤养分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幼林期农林养分的竞争较小.选择适宜的间作品种有利于改善土壤的养分状况。豆科作物以改善土壤速效性氮、降低磷的含量为特征;谷类作物能较全面地改善土壤的养分含量;西瓜种植因施肥.可改善土壤的有机质、速效性氮和速效性磷。但肥效持续时间较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间作 土壤养分 农林复合经营
下载PDF
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养分动态 被引量:18
10
作者 闫德仁 刘永军 张幼军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6-18,共3页
在立地条件一致的前提下 ,研究了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养分含量的年动态变化趋势。结果表明 :7~ 8月份是纯林土壤养分急剧变化的时期 ,土壤养分含量的动态变化趋势与林龄无关 ;而混交林土壤养分的变化趋势较稳定 ,与纯林相比 ,各养分含量... 在立地条件一致的前提下 ,研究了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养分含量的年动态变化趋势。结果表明 :7~ 8月份是纯林土壤养分急剧变化的时期 ,土壤养分含量的动态变化趋势与林龄无关 ;而混交林土壤养分的变化趋势较稳定 ,与纯林相比 ,各养分含量明显增加。落叶松人工纯林确实存在地力衰退的事实 ,并与林龄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松人工林 土壤养分含量 动态变化 林龄 地力衰退
下载PDF
科尔沁沙地油松人工林土壤细菌群落特征及影响作用
11
作者 张胜男 高海燕 +2 位作者 闫德仁 黄海广 张雷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23年第4期46-52,共7页
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了不同林龄、不同土层油松(Pinus tabuliformis)人工林地细菌多样性和物种组成,并以附近的半固定沙地为对照,分析了科尔沁沙地油松人工林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放线菌门(35.62%)、变形菌门(21.8... 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了不同林龄、不同土层油松(Pinus tabuliformis)人工林地细菌多样性和物种组成,并以附近的半固定沙地为对照,分析了科尔沁沙地油松人工林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放线菌门(35.62%)、变形菌门(21.87%)和酸杆菌门(14.46%)是油松人工林地和对照的优势门;营造油松人工林显著改变了沙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R=0.581,P=0.001);不同林龄间细菌群落结构无显著差异,但0~2 cm、2~10 cm和10~20 cm土层间存在显著差异;油松人工林地0~2 cm土层中的拟杆菌门较2~10 cm和10~20 cm提高223.37%和142.33%;0~2 cm土层中的黏球菌门较2~10 cm和10~20 cm提高76.17%和39.88%;0~2 cm土层的游动放线菌属丰度较2~10 cm和10~20 cm土层分别提高5.70倍和6.69倍;0~2 cm土层的芽单胞菌属丰度较2~10 cm和10~20 cm土层分别提高2.22倍和5.09倍。科尔沁沙地营造油松人工林显著改变了沙地细菌群落结构,林地表层土壤参与碳、氮循环及抗真菌细菌类群明显提高,促进0~2 cm土层养分积累的同时,也提高了2~10 cm和10~20 cm土层养分循环的联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 林龄 细菌群落 土层 驱动作用 沙地
下载PDF
沙漠地区生物土壤结皮层腐殖质特征 被引量:10
12
作者 闫德仁 薛英英 赵春光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017-2020,共4页
沙漠地区生物土壤结皮层具有明显的养分富集现象,并对风沙土具有改良作用。选择鄂尔多斯沙区不同地点不同时间飞播建立的人工固沙林,研究了生物结皮层(苔藓类)土壤腐殖质组成含量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生物结皮层腐殖质组成含量明显高... 沙漠地区生物土壤结皮层具有明显的养分富集现象,并对风沙土具有改良作用。选择鄂尔多斯沙区不同地点不同时间飞播建立的人工固沙林,研究了生物结皮层(苔藓类)土壤腐殖质组成含量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生物结皮层腐殖质组成含量明显高于对照沙土,但不同地点之间差异不显著。随着沙地飞播造林固沙时间的延长,研究区生物结皮层腐殖质组成含量的变化总体呈增加的趋势,但不显著。不同气候区生物结皮层腐殖质组成和结构特征具有区域性特征,并在风沙土的成土过程中有所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结皮 腐殖质 人工固沙林 区域性特征
下载PDF
库布齐沙漠生物结皮层土壤理化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闫德仁 薛英英 刘果厚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5-148,共4页
本文对库布齐沙漠生物结皮层土壤的水分物理和化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结皮层具有较高的养分含量和吸水能力,并且呈现出一定的垂直变化规律。室内水分蒸发试验表明,由于生物结皮层能够明显抑制水分蒸发的时间比裸露沙土滞... 本文对库布齐沙漠生物结皮层土壤的水分物理和化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结皮层具有较高的养分含量和吸水能力,并且呈现出一定的垂直变化规律。室内水分蒸发试验表明,由于生物结皮层能够明显抑制水分蒸发的时间比裸露沙土滞后2~3天,从而使得沙漠生物结皮层累计蒸发损失的水量大于裸露的沙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生物结皮 养分富集 保水能力 水分蒸发
下载PDF
乌兰布和沙漠流动沙丘纱网沙障防风效能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闫德仁 袁立敏 +2 位作者 黄海广 胡小龙 杨制国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98-202,共5页
为了选择适宜规格的纱网沙障进行流动沙地治理,在乌兰布和沙漠流动沙丘设置2 m×2 m,4 m×4 m,6 m×6 m网格或2 m,4 m,6 m带宽的带状纱网沙障,采用美国HOBO全自动风速风向仪测定其风速变化,并分析了地表粗糙度、相对风速和... 为了选择适宜规格的纱网沙障进行流动沙地治理,在乌兰布和沙漠流动沙丘设置2 m×2 m,4 m×4 m,6 m×6 m网格或2 m,4 m,6 m带宽的带状纱网沙障,采用美国HOBO全自动风速风向仪测定其风速变化,并分析了地表粗糙度、相对风速和防风效能。结果表明:2 m×2 m网格纱网沙障地表粗糙度随着风速增加而呈现出线性降低的规律;纱网沙障主要是降低近地表30 cm以下高度的风速,并提高近地表粗糙度;随着风速增加,纱网沙障防风效能变化总体呈现出降低的趋势。在流动沙丘设置2 m×2 m,4 m×4 m网格或2 m,4 m带状纱网沙障可有效降低近地表风速、增加地表粗糙度,总体防风效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兰布和沙漠 纱网沙障 防风作用 流动沙丘
下载PDF
浑善达克沙地大气降尘颗粒物特征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闫德仁 黄海广 薛博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7-92,共6页
探讨近地层大气降尘量及其颗粒物粒径分布和固沙植被对降尘的控制效应,对评价沙区固沙植被生态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沙尘水平通量采集器和垂直降尘缸采集了浑善达克沙地多伦县近地层不同高度(50、100和200 cm)沙尘样品,并利用称重法... 探讨近地层大气降尘量及其颗粒物粒径分布和固沙植被对降尘的控制效应,对评价沙区固沙植被生态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沙尘水平通量采集器和垂直降尘缸采集了浑善达克沙地多伦县近地层不同高度(50、100和200 cm)沙尘样品,并利用称重法和激光颗粒分析仪分别测定大气降尘量和颗粒物粒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50、100、120、200 cm高度水平沙尘通量分别为327.1、196.3、199.6、116.4 mg·m^(-2)·h^(-1);50、100、200 cm高度垂直降尘量分别为518.6、270.6、34.6 mg·m^(-2)·h^(-1)。水平沙尘通量中颗粒物粒径主要分布在2μm以下,且随着高度增加,水平沙尘通量中的极细颗粒物含量总体呈增加趋势。垂直降尘颗粒物粒径主要分布在100~250μm范围内,且随着高度增加,200μm及以下粒径的颗粒物含量呈降低趋势,而200μm以上粒径的颗粒物含量则呈增加趋势。乔木林地拦截降尘量高于天然草地,且天然草地拦截大气降尘颗粒物粒径分布在50~150μm之间,乔木林地拦截大气降尘颗粒物粒径分布在150~250μm之间。垂直降尘量或水平沙尘通量随高度增加而减少,而颗粒物粒径分布差异明显;不同固沙植被的降尘量及其颗粒物粒径分布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浑善达克沙地 水平沙尘通量 垂直降尘量 降尘粒径 固沙植被
下载PDF
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土壤养分和酶活性变化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闫德仁 张胜男 +1 位作者 黄海广 胡小龙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15,共6页
樟子松是我国'三北'地区主要的固沙造林树种,研究其如何影响着风沙土肥力变化过程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选择8-56年林龄的樟子松固沙林,采用常规方法测定了不同林龄下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以分析樟子松人工林对风沙土养分和酶活... 樟子松是我国'三北'地区主要的固沙造林树种,研究其如何影响着风沙土肥力变化过程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选择8-56年林龄的樟子松固沙林,采用常规方法测定了不同林龄下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以分析樟子松人工林对风沙土养分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样地相比,不同林龄樟子松的固沙林0-10cm土层有机质含量平均增加95.82%,全氮0.09%、全磷260.00%、全钾2.30%、速效氮12.15%、速效磷219.23%、速效钾140.97%;10-20cm土层有机质含量平均增加84.35%,全氮380.00%、全磷314.29%、全钾13.60%、速效磷21.43%、速效钾71.43%,速效氮则降低52.81%;随着固沙林年龄的增加,0-10cm土层有机质含量呈现增加趋势,其它养分含量均表现出一定的波动特征。与对照样地相比,樟子松固沙林0-10cm土层脱氢酶活性平均提高81.4%,过氧化物酶提高455.7%,多酚氧化酶提高120.6%,磷酸酶提高828.6%;10-20cm土层脱氢酶活性平均提高11.6%,过氧化物酶提高349.6%,多酚氧化酶提高309.5%,磷酸酶提高514.3%。樟子松固沙林对不同土层养分含量和土壤酶活性具有显著影响,且随着林龄增加养分含量和酶活性呈现出'∧'字型变化特征,且土壤氮含量和蛋白酶活性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北”地区 人工固沙林 樟子松:养分含量 酶活性 肥力变化特征 林龄
下载PDF
沙漠苔藓植物分解的土壤改良效应 被引量:4
17
作者 闫德仁 张胜男 +1 位作者 黄海广 闫婷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25-229,237,共6页
苔藓植物是许多极端环境下植物演替过程中的先锋植物,研究风沙环境下苔藓植物的分解特征及其对风沙土养分变化的影响对科学评价苔藓结皮层生态功能具有重要意义。采用野外分解试验和室内测定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沙漠苔藓植物残体中元素... 苔藓植物是许多极端环境下植物演替过程中的先锋植物,研究风沙环境下苔藓植物的分解特征及其对风沙土养分变化的影响对科学评价苔藓结皮层生态功能具有重要意义。采用野外分解试验和室内测定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沙漠苔藓植物残体中元素含量变化及其对风沙土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41~2.33 a的分解过程中,苔藓植物体全N、全P、全K和全C含量呈现波动降低特征,全Ca含量则总体呈现增加趋势;苔藓植物体分解拟合方程为Y=115.42e-0.1033x;苔藓植物残体中N,P,K和C元素平均积累系数分别为0.89,0.93,0.87,0.94,而Ca,Mg和Fe元素的平均积累系数分别为1.05,1.06,1.02。随着沙漠苔藓植物分解过程时间的增加,0-5 cm土层全氮、全磷、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增加趋势。风沙环境以及苔藓植物N含量较低,其分解过程缓慢,但仍然存在着N,P,K和C元素的释放过程,增加风沙土养分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结皮 苔藓植物 分解过程 元素含量 积累系数 土壤养分
下载PDF
流动沙丘不同部位风蚀积沙特征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闫德仁 姚洪林 胡小龙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5年第4期288-292,共5页
[目的]探究和利用流动沙丘各部位的风蚀积沙规律,为提升固沙技术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在典型新月型沙丘上设置3台光电子式积雪深度测定仪观测流动沙丘不同部位的风蚀和积沙规律。[结果]在特定风速下落沙坡随着起沙风速变化其积沙深度由... [目的]探究和利用流动沙丘各部位的风蚀积沙规律,为提升固沙技术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在典型新月型沙丘上设置3台光电子式积雪深度测定仪观测流动沙丘不同部位的风蚀和积沙规律。[结果]在特定风速下落沙坡随着起沙风速变化其积沙深度由1cm逐渐增加到12cm,并在起沙风速下降时形成一个强烈的积沙过程;迎风坡在起沙风速时处于最大的风蚀状态,并随风速变化形成一个由强风蚀到弱风蚀的转变过程;沙丘顶部在临近起沙风速时处于风蚀过程,并随起沙风速的逐渐增加又处于积沙过程。此外,流动沙丘迎风坡在12月至翌年5月间净风蚀深度月均值约为29.85cm;落沙坡在12月至翌6月间积沙深度月均值净增加139.5cm;而沙丘顶部在3—11月为风蚀发生期,平均风蚀深度变化值为27.3cm,12月至翌年3月为积沙发生期,平均积沙深度变化值为29.47cm。[结论]风速对流动沙丘不同部位风蚀积沙特征变化具有重要影响,而且不同部位风蚀积沙程度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沙丘 风蚀积沙特征 起沙风速 动态变化
下载PDF
樟子松固沙林土壤水分动态对降雨入渗的响应 被引量:3
19
作者 闫德仁 黄海广 +1 位作者 胡小龙 袁立敏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7年第6期328-333,共6页
[目的]分析樟子松固沙林土壤水分动态对降雨入渗过程的响应,为深入研究沙地人工林土壤水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Watchdog土壤水分自动监测系统测定了浑善达克沙地2个生长周期内沙地樟子松林和流动沙丘0—120cm土层水份含量的动... [目的]分析樟子松固沙林土壤水分动态对降雨入渗过程的响应,为深入研究沙地人工林土壤水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Watchdog土壤水分自动监测系统测定了浑善达克沙地2个生长周期内沙地樟子松林和流动沙丘0—120cm土层水份含量的动态,并选择3种降雨事件探讨樟子松林土壤水分对降雨入渗的响应过程。[结果]在降雨量19.4mm时,樟子松林地降雨入渗到达20cm所需要时间为4h,而流动沙丘为5h;降雨量30.2mm时,樟子松林地降雨入渗到达40cm所需要时间为13h,而流动沙丘为9h;降雨量47.1mm时,樟子松林地降雨入渗到达80cm所需要时间为27h,而流动沙丘为24h。降雨19.4~47.1mm时樟子松林地降雨入渗深度可达80cm,而流动沙丘在降雨19.4mm时降雨入渗深度则超过80cm,降雨30.2mm或47.1mm时,降雨入渗深度则超过120cm。[结论]不同降雨事件对樟子松林不同土层降水入渗进程和降水入渗深度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浑善达克沙地 樟子松固沙林 降雨事件 降雨入渗深度
下载PDF
华北落叶松、兴安杨树人工林对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闫德仁 赵丽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7-31,共5页
人工林是在人为控制下形成的一个特殊的生物群落,极易受人为活动影响,造成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发生退化、林木生产力下降等诸多问题。因此,在相同立地条件下研究针叶树、阔叶树种人工造林对土壤养分影响的差异,对探讨人工造林是否能够导致... 人工林是在人为控制下形成的一个特殊的生物群落,极易受人为活动影响,造成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发生退化、林木生产力下降等诸多问题。因此,在相同立地条件下研究针叶树、阔叶树种人工造林对土壤养分影响的差异,对探讨人工造林是否能够导致土壤质量衰退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2011年研究了内蒙古多伦县一家河牧场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 Mayr)人工林和兴安杨(Populus hsinganica C.Wang et Skv.)人工林土层深(H)0≤H<60 cm土壤有机质、活性有机质、土壤全量养分和速效养分质量分数的变化。结果表明:在相同立地(草甸栗钙土)条件下,兴安杨林地0≤H<60 cm土壤有机质、活性有机质、全氮平均质量分数最高,分别为17.99、10.76、1.04 g.kg-1;其次是华北落叶松林地,分别为17.09、10.19、0.92 g.kg-1;对照草地则最低,分别为11.26、9.15、0.74 g.kg-1。此外,兴安杨林地0≤H<60 cm土壤全磷、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平均质量分数也高于华北落叶松林地和对照草地。落叶松林和兴安杨林界面层0≤H<60 cm土壤有机质、活性有机质、全氮、全磷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16.76、9.09、1.03、0.73 g.kg-1,均低于兴安杨林地的;落叶松林和兴安杨林界面层0≤H<60 cm土壤全钾、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27.77 g.kg-1,16.41、38.34、303.58 mg.kg-1,均高于兴安杨林地的(分别为14.95 g.kg-1,15.18、30.05、258.82 mg.k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落叶松 兴安杨 人工林 养分质量分数 土壤改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