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伏电站太阳辐射量多元回归预测方法研究
1
作者 闫旭斌 《山西电力》 2024年第1期46-50,共5页
基于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地面太阳辐射量的预测模型。首先,利用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站数据库中1993年—2013年的数据,分析了太阳辐射量与日照时长的相关关系。其次,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得到了北京太阳总辐射量多元回归... 基于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地面太阳辐射量的预测模型。首先,利用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站数据库中1993年—2013年的数据,分析了太阳辐射量与日照时长的相关关系。其次,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得到了北京太阳总辐射量多元回归模型,并且建立了从总辐射量中提取散射辐射量的单变量回归模型。最后,将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际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所提出模型的有效性和精确性,为光伏电站的规划设计、建模仿真和功率预测等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电站 太阳辐射 散射提取 气象因素 多元回归
下载PDF
煤仓自然发火过程高温点运移规律试验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金永飞 闫旭斌 +2 位作者 蒋志刚 郭军 刘文永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4-38,共5页
为得到煤仓自燃过程中高温点运移规律,预防煤仓自然发火事故的发生,运用漏风场和结构相似的大型煤低温自然发火试验台测试了松散煤体升温过程中高温点移动规律,并提出了"定期清理、降温减氧、监测监控"的综合防治措施。结果表... 为得到煤仓自燃过程中高温点运移规律,预防煤仓自然发火事故的发生,运用漏风场和结构相似的大型煤低温自然发火试验台测试了松散煤体升温过程中高温点移动规律,并提出了"定期清理、降温减氧、监测监控"的综合防治措施。结果表明:高温点首先出现在煤仓高度3/5处,然后逐步在中心轴向着煤仓下部进风侧移动,同时沿着垂直中心轴朝东南向转变,最终停留在距进风侧较近的煤仓下部并向着煤仓边缘空隙率更大的位置发展。在低温阶段(100℃以内)、风量小于0.6 m3/h时,高温点在中心轴方向下降幅度更大;在高温阶段,高温点未随着风量的增大发生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仓 煤自然发火 高温点 升温过程
下载PDF
煤自然发火过程温度、氧浓度的时空演化规律 被引量:7
3
作者 刘文永 文虎 闫旭斌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36-642,共7页
为研究煤自然发火过程不同区域的动态发展规律,使用大型煤自然发火实验台测试松散煤体在恒风量条件下从常温至140℃的氧化过程,分析了温度、氧浓度在时间及空间上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松散煤体自燃过程温度随煤体高度的变化在不同温度... 为研究煤自然发火过程不同区域的动态发展规律,使用大型煤自然发火实验台测试松散煤体在恒风量条件下从常温至140℃的氧化过程,分析了温度、氧浓度在时间及空间上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松散煤体自燃过程温度随煤体高度的变化在不同温度阶段趋势差异较大,高温点由煤体中部位置向着进风侧方向移动;不同煤体高度温度与时间呈现指数增长,70℃前后煤体呈现缓慢和快速增长分阶段特性;松散煤体进风口和出气口两侧氧体积分数18%以上,温度超过70℃后,不同煤体高度的氧浓度随时间增长逐渐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发火 高温点 氧浓度分布 温度分布 耦合作用
下载PDF
孤岛面遗煤氧化自燃特性以及“滞后”效应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孙超 李瑞 +2 位作者 姜维 闫旭斌 刘文永 《陕西煤炭》 2018年第6期17-21,8,共6页
为了有效预防孤岛工作面遗煤氧化自燃,采用公斤级的程序升温装置对孤岛面的原煤和浸水煤初次和二次氧化升温、降温过程的自燃特性及"滞后"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原煤和浸水煤升温、降温过程气体产物曲线呈现"非对称性&q... 为了有效预防孤岛工作面遗煤氧化自燃,采用公斤级的程序升温装置对孤岛面的原煤和浸水煤初次和二次氧化升温、降温过程的自燃特性及"滞后"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原煤和浸水煤升温、降温过程气体产物曲线呈现"非对称性",升温过程相对降温过程产生"滞后"效应;初次氧化之后,二次氧化过程耗氧速率增大,自燃危险性增大;原煤浸水之后,自燃危险性显著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氧化 浸水煤 “滞后”效应 降温 初次氧化
下载PDF
恒温解吸附煤样低温氧化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金永飞 闫旭斌 +1 位作者 岳宁芳 蒋志刚 《煤矿安全》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1-45,共5页
为了研究解吸附煤样的自燃特性,运用煤低温氧化试验系统测试了煤样在氮气条件下恒温解吸附及解吸附再次氧化升温特性,分析了解吸附过程的气体产物规律和解吸附煤样的自燃特性参数,研究原煤和解吸附煤样的氧化、放热特性。结果表明:恒温... 为了研究解吸附煤样的自燃特性,运用煤低温氧化试验系统测试了煤样在氮气条件下恒温解吸附及解吸附再次氧化升温特性,分析了解吸附过程的气体产物规律和解吸附煤样的自燃特性参数,研究原煤和解吸附煤样的氧化、放热特性。结果表明:恒温解吸附过程中产生CO、CO_2、CH_4气体,CO_2的气体产生量远大于CO、CH_4,随着箱温温度的升高,气体产量也增大;与原煤相比,恒温30℃和50℃解吸附煤样的耗氧速率、放热强度均小于原煤;在70℃之前,恒温70℃解吸附煤样与原煤的耗氧速率和放热强度相似,在90~110℃之间出现交叉温度点,交叉温度点之前原煤的耗氧速率、放热强度大于恒温70℃解吸附煤样,之后小于原煤,说明不同恒温解吸附过程对煤的自燃特性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低温氧化 解吸附 放热强度 自燃 耗氧速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