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状腺结节的诊疗进展 被引量:10
1
作者 闫昱杉 秦贵军 《医学综述》 2012年第12期1883-1886,共4页
甲状腺结节为内分泌系统的常见疾病。其病理诊断及治疗方案多样,早期识别甲状腺良恶性对甲状腺结节治疗方案有重要作用。甲状腺结节的诊断需结合病史、体征、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等综合考虑,甲状腺结节的治疗应根据病理学结果行相应处理。... 甲状腺结节为内分泌系统的常见疾病。其病理诊断及治疗方案多样,早期识别甲状腺良恶性对甲状腺结节治疗方案有重要作用。甲状腺结节的诊断需结合病史、体征、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等综合考虑,甲状腺结节的治疗应根据病理学结果行相应处理。目前仍存在误诊或者治疗不当的情况。近年来,诊断与治疗方法的进展,为甲状腺结节患者提供了更合理、规范的诊断方法和个体化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21羟化酶缺陷症3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任高飞 秦贵军 +3 位作者 余勤 刘会苗 李俊 闫昱杉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73-574,共2页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ongenital adrenal hyperplasia,CAH)是由基因突变导致肾上腺皮质激素生物合成过程中必需酶缺陷从而使肾上腺皮质类固醇激素合成障碍引起的一组疾病,其中21羟化酶缺陷症(21 hydroxylase deficiency,21-OHD...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ongenital adrenal hyperplasia,CAH)是由基因突变导致肾上腺皮质激素生物合成过程中必需酶缺陷从而使肾上腺皮质类固醇激素合成障碍引起的一组疾病,其中21羟化酶缺陷症(21 hydroxylase deficiency,21-OHD)是最常见的类型,占90%~95%。21-OHD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是导致新生儿假两性畸形的常见病因,其发病率具有种族差异性。21-OHD包括经典失盐型、单纯男性化型和非经典型,其中前两者又统称经典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羟化酶缺陷症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 17羟孕酮
下载PDF
郑州中老年居民冠心病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相关性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志敏 张颖辉 +2 位作者 闫昱杉 吴丽娜 秦贵军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22,共7页
目的探讨河南郑州社区40岁以上中老年人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以下简称冠心病)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相关性。方法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对郑州市6个社区9783名40岁以上常住居民(居住年限≥5年)进行横... 目的探讨河南郑州社区40岁以上中老年人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以下简称冠心病)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相关性。方法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对郑州市6个社区9783名40岁以上常住居民(居住年限≥5年)进行横断面现场调查。受试者平均年龄(57.9±9.7)岁。结果总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为1.9%,女性显著高于男性(2.3%vs.1.1%,χ^(2)=14.973,P<0.001)。并发CHD的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更高(3.8%vs.2.1%,χ^(2)=6.753,P=0.009);男性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vs.1.1%,χ^(2)=1.669,P=0.196)。CHD可能是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因素(OR=2.271,95%CI:1.305~3.943,P<0.001);男性中未见相关性(OR=1.610,95%CI:0.478~5.432,P=0.444)。校正了年龄、婚姻、教育程度、工作、吸烟、饮酒、饮茶、打鼾状况、业余时间体能活动、肾小球滤过率、体质量指数、腰臀比、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谷氨酰转肽酶(γ-glutamyl transpeptidase,GGT)、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BG)、服糖后2 h血糖(2 h plasma glucose after glucose load,2hP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1c,HbA1c)、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以及绝经与否等因素之后,CHD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显著相关性在女性中仍然存在(OR=1.949,95%CI:1.102~3.500,P=0.023)。结论40岁以上女性冠心病与近期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骨折 冠心病 横断面研究 中年 女性
下载PDF
无突变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1型1例
4
作者 李俊 秦贵军 +1 位作者 张颖辉 闫昱杉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2年第2期173-176,共4页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1型(MEN1)于1954年第1次报道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发病率约1/20000~1/50000。其发病大多与基因突变有关,已报道的突变类型超过500种,未发现突变的MEN1患者报道较少,本文报道1例未发现突变的MEN1患者,资料...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1型(MEN1)于1954年第1次报道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发病率约1/20000~1/50000。其发病大多与基因突变有关,已报道的突变类型超过500种,未发现突变的MEN1患者报道较少,本文报道1例未发现突变的MEN1患者,资料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1型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基因突变
下载PDF
垂体瘤术后尿崩症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技巧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魏兰涛 闫昱杉 +3 位作者 肖丽勇 郑鑫 许丽颖 李明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9年第5期446-449,共4页
目的探讨垂体瘤术后尿崩症的相关因素以及及护理工作对尿崩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垂体瘤切除术后患者纳入研究,收集相关病例资料信息。开颅切除术和经蝶入路切除患者各50例,手术后患者留置导尿管,记录每小时的尿量及其比重。全... 目的探讨垂体瘤术后尿崩症的相关因素以及及护理工作对尿崩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垂体瘤切除术后患者纳入研究,收集相关病例资料信息。开颅切除术和经蝶入路切除患者各50例,手术后患者留置导尿管,记录每小时的尿量及其比重。全程对护理工作进行监督评分。结果术后共39例患者出现尿崩症,50例接受开颅切除术的尿崩症患者有24例尿崩症(48.0%),50例经蝶入路切除的患者有15例尿崩症(30.0%,P=0.023)。其中9例轻度及11例中度患者在给予补液治疗后明显好转;19例重度患者接受了抗利尿激素制剂治疗,效果良好。尿崩症发病比例与手术方式(P=0.023)、肿瘤大小(P=0.024)、浸润性(P=0.004)以及肿瘤是否突破鞍隔(P=0.034)相关,而与性别(P=0.478)、年龄(P=0.893)、肿瘤内分泌类型(P=0.556)、手术切除程度(P=0.111)无关。护理质量不会影响尿崩症的发病比例(P=0.803),但接受良好护理的患者术后每日尿量明显低于接受合格的护理患者(P=0.001),且持续时间也明显降低(P=0.001)。结论垂体肿瘤的手术方式、肿瘤大小、浸润性以及肿瘤是否突破鞍隔影响尿崩症的发生,开颅切除术后尿崩症比例较经蝶入路切除术高,平均尿量更多,持续时间更久。良好的护理工作虽不能降低尿崩症的发病比例,但可以有效降低每日尿量和持续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肿瘤 尿崩症 手术方式 护理
下载PDF
2843例甲状腺结节临床及术后病理结果分析 被引量:30
6
作者 李俊 秦贵军 +2 位作者 闫昱杉 王芳 王晓静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02-805,共4页
目的分析甲状腺结节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2843例河南地区汉族甲状腺结节患者病历资料。结果甲状腺结节高发年龄为45~54岁,其病理类型以单纯性结节性甲状腺肿为主(56.8%),手术误诊率为2.4%... 目的分析甲状腺结节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2843例河南地区汉族甲状腺结节患者病历资料。结果甲状腺结节高发年龄为45~54岁,其病理类型以单纯性结节性甲状腺肿为主(56.8%),手术误诊率为2.4%;22.1%的甲状腺结节患者可出现甲状腺功能异常,主要为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异常;同时,甲状腺结节患者TPOAb阳性率为19.8%,TgAb阳性率为20.0%。2843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中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819例(28.8%),25~34岁及大于74岁患者中DTC的患病率均大于40%,DTC在甲状腺结节患者中患病率基本随TSH水平的升高而升高:TgAb阳性患者中DTC患病率最高(33.8%)。DTC患者与非DTC患者间TPO—Ab水平无明显差异(P=0.406),但DTC患者TgAb水平明显高于非DTC患者(P=0.033)。结论25—34岁及大于74岁的甲状腺结节患者是DTC的高发人群,血清TSH水平及TgAb水平与甲状腺结节患者的DTC发病风险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功能 甲状腺自身抗体 分化型甲状腺癌
原文传递
慢性肝炎患者重组人干扰素治疗后诱发1型糖尿病并酮症二例 被引量:8
7
作者 张颖辉 秦贵军 +2 位作者 王冰 李俊 闫昱杉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30-231,共2页
例1患者男,45岁。口干、多饮、多尿7个月,发病来体重下降约20kg,于2010年10月入院。患者既往患慢性丙型肝炎4年,2009年4月至2010年4月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2a)注射液180μg肌内注射,每周1次,联合口服利巴韦林900mg... 例1患者男,45岁。口干、多饮、多尿7个月,发病来体重下降约20kg,于2010年10月入院。患者既往患慢性丙型肝炎4年,2009年4月至2010年4月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2a)注射液180μg肌内注射,每周1次,联合口服利巴韦林900mg/d,至发病时IFN治疗已11个月,无糖尿病家族史。入院前6个月在当地测空腹血糖15.0mmol/L,尿酮体3+,即停用IFN,应用胰岛素治疗,因血糖控制欠佳入住我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肝炎患者 胰岛素治疗 重组人干扰素 1型糖尿病 聚乙二醇干扰素Α 酮症 诱发 慢性丙型肝炎
原文传递
1313例甲状腺癌患者甲状腺功能及其自身抗体变化 被引量:6
8
作者 李俊 秦贵军 +3 位作者 张颖辉 闫昱杉 王晓静 王芳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631-632,共2页
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内分泌肿瘤,近年来国外有研究证明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hyrotropin,TSH)水平与甲状腺癌的发生及发展密切相关。[1]。淋巴结转移是甲状腺癌患者生存率降低的重要危险因素…,为探讨血清TSH水平、甲状腺自身抗体... 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内分泌肿瘤,近年来国外有研究证明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hyrotropin,TSH)水平与甲状腺癌的发生及发展密切相关。[1]。淋巴结转移是甲状腺癌患者生存率降低的重要危险因素…,为探讨血清TSH水平、甲状腺自身抗体与甲状腺癌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我们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5年1月-2011年6月收治并接受手术治疗的1313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自身抗体 甲状腺功能 癌患者 血清促甲状腺激素 TSH水平 甲状腺癌 内分泌肿瘤 淋巴结转移
原文传递
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桥本甲状腺炎伴甲状腺肿大 被引量:3
9
作者 张颖辉 秦贵军 +4 位作者 王冰 李俊 闫昱杉 余勤 董义光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227-229,共3页
目的 观察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 thyroiditis,HT)伴甲状腺肿大的疗效.方法 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确诊的HT 30例,均口服优甲乐,维持FT3、FT4及TSH水平在正常参考值范围3个月后,甲状腺肿大仍较明显... 目的 观察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 thyroiditis,HT)伴甲状腺肿大的疗效.方法 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确诊的HT 30例,均口服优甲乐,维持FT3、FT4及TSH水平在正常参考值范围3个月后,甲状腺肿大仍较明显,应用甲基强的松龙每次250 mg,每日1次,共7次,后改为口服强的松片10 mg,每日3次,每周减5 mg至停药,共6周.激素冲击治疗前后行甲状腺B超检测.结果 激素冲击治疗后甲状腺左右叶长、宽、厚及峡部明显缩小(P<0.05),左叶治疗前后长分别为(57.42±12.87)~(46.37±7.67) mm,t =4.58;宽(26.68 ±7.71) ~ (22.21±6.09) mm,t=4.56;厚(27.18 ±6.60)~(21.14 ±5.67)mm,t =7.28;右叶治疗前后长分别为(58.17±12.32)~(49.73±9.35)mm,t=3.84;宽(26.14 ±7.37)~(23.00 ±6.68)ram,t=3.29;厚(27.57 ±6.42)~ (22.00 ±5.55)mm,=5.88;峡部治疗前后分别为(9.94 ±4.15) ~ (6.19±2.57) mm,t=6.09.1年后随访复发率17%(5/30).结论 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桥本甲状腺炎并甲状腺肿大疗效显著,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本甲状腺炎 糖皮质激素 左旋甲状腺素
原文传递
一例年轻的成年发病型糖尿病13型患者临床及分子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任蕾 闫昱杉 +3 位作者 张会娟 王胜男 李媛媛 李艳敏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941-945,共5页
研究1例KCNJ11基因杂合突变所致年轻的成年发病型糖尿病13(MODY13)家系的临床和分子遗传学特点。该家系先证者为13岁男性患儿,BMI 17.4 kg/m2,体态、发育正常。因“口渴、多饮、多尿1月余,血糖高3 d”收入院,诊断为糖尿病。先证者直系... 研究1例KCNJ11基因杂合突变所致年轻的成年发病型糖尿病13(MODY13)家系的临床和分子遗传学特点。该家系先证者为13岁男性患儿,BMI 17.4 kg/m2,体态、发育正常。因“口渴、多饮、多尿1月余,血糖高3 d”收入院,诊断为糖尿病。先证者直系亲属中有三代糖尿病家族史,家系中其他糖尿病患者发病年龄为20~40岁。主要依靠生活方式干预及口服降糖药治疗。家族成员糖尿病病程最长20年,目前无明显糖尿病并发症。对先证者采用目标序列捕获芯片联合高通量DNA测序对43个已知单基因糖尿病相关基因进行捕获测序,对获选的变异位点利用Sanger测序验证,并对其家系成员进行获选变异位点的Sanger测序验证。先证者及其父亲携带KCNJ11(NM⁃000525)基因c.679G>A(p.E227K)位点杂合突变,其母并未携带该基因。先证者祖母及叔父虽未进行基因检测,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有效,且无糖尿病并发症,提示该家系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模式。MODY13型是一类以常染色体显性模式遗传的单基因疾病,临床上对于儿童和年轻发病且家族遗传背景较强的糖尿病患者,需注意筛查MODY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基因糖尿病 年轻的成年发病型糖尿病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原文传递
腺垂体功能减退症患者26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俊 秦贵军 +1 位作者 张颖辉 闫昱杉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2年第9期665-668,共4页
目的探讨腺垂体功能减退症临床特点及病因诊断与鉴别。方法同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共260例腺垂体功能减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60例中,男性96例、女性164例,女性发病年龄(44±16)岁,明显高于男性的(32&#... 目的探讨腺垂体功能减退症临床特点及病因诊断与鉴别。方法同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共260例腺垂体功能减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60例中,男性96例、女性164例,女性发病年龄(44±16)岁,明显高于男性的(32±20)岁,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21,P=0.001)。男性20岁以前发病者所占比例最高,为39.6%(38例),女性以40-60岁所占比例最高,为52.4%(86例);最常见病因为垂体瘤及其术后损伤共94例(36.2%),其次为席汉综合征86例(33.1%);最常见临床表现为贫血(102例),26例患者表现为全腺垂体功能减退;大多数病因导致的腺垂体功能减退症均具有特异性垂体影像学表现;误诊率为40.4%(105/260),病冈诊断时误诊率为25.4%(66/260)。结论腺垂体功能减退症女性40-60岁、男性20岁以下者居多,病因以垂体瘤及其手术损伤最多,贫血为最常见的临床表现,误诊率较高。通过病史、临床表现及垂体影像学检查,可做出诊断与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垂体功能减退症 临床特点 诊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