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D-1/PD-L1抑制剂联合贝伐珠单抗在晚期三阴性乳腺癌中的应用价值
1
作者 闫晓倩 柯洋 +2 位作者 冯沛贝 彭湃 易善永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1期73-74,共2页
目的探究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抑制剂联合贝伐珠单抗在晚期三阴性乳腺癌(TNB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诊治的102例晚期TNBC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将其设为47例对照组(PD-1/PD-L1抑... 目的探究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抑制剂联合贝伐珠单抗在晚期三阴性乳腺癌(TNB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诊治的102例晚期TNBC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将其设为47例对照组(PD-1/PD-L1抑制剂治疗)与55例研究组(PD-1/PD-L1抑制剂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不良反应及预后情况。结果研究组总体客观缓解率36.36%,比对照组17.02%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研究组无进展生存期比对照组高(P<0.05);两组复发率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PD-1/PD-L1抑制剂联合贝伐珠单抗在晚期三阴性乳腺癌中的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短期预后,且安全性可控,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PD-1/PD-L1抑制剂 贝伐珠单抗 预后
下载PDF
血清乳酸脱氢酶、β_(2)-微球蛋白及铁蛋白水平与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的关系
2
作者 彭湃 潘琼 闫晓倩 《癌症进展》 2024年第2期219-221,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乳酸脱氢酶(LDH)、β_(2)-微球蛋白(β_(2)-MG)及铁蛋白水平与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60例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患者,均接受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表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R-CHOP)方案化疗,治疗4个疗程后... 目的探讨血清乳酸脱氢酶(LDH)、β_(2)-微球蛋白(β_(2)-MG)及铁蛋白水平与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60例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患者,均接受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表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R-CHOP)方案化疗,治疗4个疗程后评估临床疗效,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LDH、β_(2)-MG、铁蛋白水平。随访3年,比较不同预后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患者治疗4个疗程后血清LDH、β_(2)-MG、铁蛋白水平,其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60例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患者化疗4个疗程后,完全缓解38例,部分缓解7例,疾病稳定4例,疾病进展11例,疾病控制率为81.67%(49/60)。治疗4个疗程后,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患者血清LDH、β_(2)-MG、铁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3年,所有患者均无失访,生存43例,死亡17例。生存患者治疗4个疗程后血清LDH、β_(2)-MG、铁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死亡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LDH、β_(2)-MG、铁蛋白水平与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预后生存均呈负相关(r=-0.718、-0.823、-0.753,P﹤0.05)。结论血清LDH、β_(2)-MG、铁蛋白水平与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预后生存均呈负相关,有助于临床对患者的预后进行客观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 R-CHOP方案 乳酸脱氢酶 β_(2)-微球蛋白 铁蛋白
下载PDF
癌痛规范化诊治的研究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6
3
作者 闫晓倩 赵君慧 王淼舟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5年第10期104-106,共3页
恶性肿瘤作为一种慢性病、常见病,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而癌性疼痛(癌痛)作为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的伴随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据统计,全球每天至少有500万癌症患者正在遭受疼痛折磨,各期癌症患者中有51.1%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 恶性肿瘤作为一种慢性病、常见病,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而癌性疼痛(癌痛)作为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的伴随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据统计,全球每天至少有500万癌症患者正在遭受疼痛折磨,各期癌症患者中有51.1%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而晚期患者则60%~90%都存在疼痛问题[1,2]。因此,癌痛的控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痛治疗 规范化诊治 因素分析 疼痛评估 生存质量 止痛药物 阿片类药物 药物成瘾性 三阶梯止痛 麻醉药品管理
下载PDF
中药熏蒸治疗带状疱疹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4
4
作者 闫晓倩 赵俊 《护理研究(中旬版)》 2011年第12期3263-3263,共1页
带状疱疹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临床表现为沿身体一侧周围神经作带状分布的成群水疱,伴神经痛和局部淋巴结肿大,愈后极少复发。因其皮肤上有红斑、水疱,累累串珠,每多缠腰而发,故又名"缠腰火丹",《外科启... 带状疱疹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临床表现为沿身体一侧周围神经作带状分布的成群水疱,伴神经痛和局部淋巴结肿大,愈后极少复发。因其皮肤上有红斑、水疱,累累串珠,每多缠腰而发,故又名"缠腰火丹",《外科启玄》称为"蜘蛛疮"。2009年—2011年我院采用综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病人160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中药熏蒸治疗 护理 急性炎症性皮肤病 缠腰火丹 淋巴结肿大 2009年 周围神经
下载PDF
综合护理干预在天疱疮病人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7
5
作者 闫晓倩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955-1956,共2页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天疱疮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0例天疱疮病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3%)。[结论...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天疱疮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0例天疱疮病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3%)。[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促进天疱疮病人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疱疮 综合护理 激素治疗 皮肤护理 饮食指导 心理护理
下载PDF
威伐光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被引量:13
6
作者 闫晓倩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9年第7期1219-1220,共2页
带状疱疹是临床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可导致患者的神经节出现发炎、坏死进而出现神经痛,而当病毒沿周围神经纤维转移到皮肤时则会导致患者出现节段性水疱,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日... 带状疱疹是临床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可导致患者的神经节出现发炎、坏死进而出现神经痛,而当病毒沿周围神经纤维转移到皮肤时则会导致患者出现节段性水疱,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如何缓解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的痛苦,是临床护理工作中重点探索的内容。而威伐光是近年由德国引进的光治疗系统,该系统780~1 400nm的光能量可加速局部血液循环,有效降解代谢产物,有效降低局部交感神经紧张度,减轻血管痉挛,从而起到缓解疼痛、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本次研究就威伐光治疗及护理在该病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分析,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临床护理工作 光治疗 疗效观察 阿昔洛韦 炎症性皮肤病 局部血液循环 临床症状
下载PDF
大疱性表皮松解坏死型药疹护理体会 被引量:1
7
作者 闫晓倩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年第23期112-113,共2页
目的探讨大疱性表皮坏死性松解型药疹的皮肤综合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间收治的5例大疱性表皮坏死性松解型药疹的皮肤综合护理情况。结果 5例均痊愈出院,住院时间15~30d。结论大疱性表皮坏死性松解型药疹患... 目的探讨大疱性表皮坏死性松解型药疹的皮肤综合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间收治的5例大疱性表皮坏死性松解型药疹的皮肤综合护理情况。结果 5例均痊愈出院,住院时间15~30d。结论大疱性表皮坏死性松解型药疹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其加强皮肤综合护理,可以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疱性 表皮松解 药疹 护理
下载PDF
中药熏蒸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观察及护理 被引量:9
8
作者 闫晓倩 《北方药学》 2011年第10期51-52,共2页
目的:探讨中药熏蒸治疗银屑病的疗效及护理。方法:对72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药熏蒸治疗,并给予精心护理,两周后判定疗效。结果:有显著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1.67﹪。结论:中药熏蒸治疗... 目的:探讨中药熏蒸治疗银屑病的疗效及护理。方法:对72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药熏蒸治疗,并给予精心护理,两周后判定疗效。结果:有显著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1.67﹪。结论:中药熏蒸治疗银屑病疗效好且安全性高,毒副作用低,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外治综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熏蒸 银屑病 疗效 护理
下载PDF
探讨护士长在护患纠纷中的监控与策略 被引量:1
9
作者 闫晓倩 徐敏 《内蒙古中医药》 2012年第7期169-169,共1页
目的:探讨护士长在护患纠纷中的监控与策略。方法:分析护患纠纷原因,有的放矢做好监管工作,持续改进护理质量。结果:护患纠纷发生率下降。结论:护士长实施有效的监控与策略,能有效防范护患纠纷,为患者提供安全、有序的护理。
关键词 护患纠纷 护士长 防范
下载PDF
传统中医护理在慢性皮肤溃疡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闫晓倩 马晓惠 《亚太传统医药》 2012年第5期48-49,共2页
慢性皮肤溃疡病常见难治,后果严重,中医采用拔毒生肌膏疗法药效明显,几乎可以100%治愈,但对护理提出了很高要求。分析中医护理及换药方式,探讨对慢性皮肤溃疡治愈的最优解决方法。
关键词 慢性皮肤溃疡 拔毒生肌膏 中医护理
原文传递
45天-6°头低位卧床对视觉注意返回抑制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闫晓倩 张学民 +4 位作者 罗跃嘉 谈诚 陈晓萍 白延强 陈善广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7-91,共5页
目的观察45天-6°头低位卧床模拟失重条件对个体返回抑制能力产生的影响。方法分别在卧床前第6~4天,卧床第11~13天、第20~22天、第32~34天、第40~42天和卧床后第8~10天采用线索提示范式测试16名男性个体的返回抑制能力。结果... 目的观察45天-6°头低位卧床模拟失重条件对个体返回抑制能力产生的影响。方法分别在卧床前第6~4天,卧床第11~13天、第20~22天、第32~34天、第40~42天和卧床后第8~10天采用线索提示范式测试16名男性个体的返回抑制能力。结果刺激始发异步性(SOA)与线索有效性交互作用不显著,说明个体在现有SOA条件下没有出现返回抑制现象。SOA主效应接近边缘显著,个体在SOA为900 ms的反应时显著小于为1200 ms的反应时,且在卧床第11~13天,第20~22天以及卧床后恢复阶段个体在不同SOA条件下的反应时差别消失,说明卧床前期和卧床后恢复阶段个体抑制能力受到了影响,而卧床中期抑制能力逐渐恢复。结论 45天-6°头低位卧床可能延长了个体的认知加工时间,导致产生返回抑制现象需要的SOA延长;卧床条件对个体抑制能力产生了影响,个体在卧床前期以及卧床后恢复阶段的抑制能力受到影响,表现出由受损到适应恢复到受损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失重 头低位卧床 注意功能 返回抑制 抑制能力
原文传递
动态非注意盲中的分心物加工机制:是否存在抑制? 被引量:2
12
作者 闫晓倩 刘冰 +2 位作者 张学民 魏柳青 赵霞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95-604,共10页
系统考察在控制目标与非目标颜色特征属性的条件下,动态非注意盲中视觉系统是否存在对分心物的抑制机制。实验一为基线实验,将目标与非目标设置为相同的白色圆形,考察被试对不同颜色特征(白色或者黑色)新异刺激的觉察情况;实验二和实验... 系统考察在控制目标与非目标颜色特征属性的条件下,动态非注意盲中视觉系统是否存在对分心物的抑制机制。实验一为基线实验,将目标与非目标设置为相同的白色圆形,考察被试对不同颜色特征(白色或者黑色)新异刺激的觉察情况;实验二和实验三通过改变目标与非目标的颜色特征,进一步探讨视觉系统对分心物(包括非目标和新异刺激)的抑制机制。结果发现,视觉系统对干扰目标追踪(并计数)任务的分心物均产生抑制作用,并且不同颜色特征的分心物受到的抑制作用不同,与目标颜色特征相同的分心物受到的抑制作用较大,相应新异刺激的觉察率低;与目标颜色特征区分明显的分心物受到的抑制作用较小,相应新异刺激的觉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非注意盲 抑制机制 对象特征
下载PDF
紫玉兰素A与人端粒G-四链体相互作用的光谱学研究,第一个木脂素类衍生物与G-四链体相互作用(英文)
13
作者 刘婷婷 周爽 +5 位作者 贾千澜 王文蜀 闫晓倩 张文浩 王帅旗 焦玉国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96-902,共7页
人端粒G-四链体结构是指端粒末端富含鸟嘌呤(G)的DNA序列在一价阳离子(如K+和Na+)诱导下通过G碱基间Hoogsteen氢键连接形成的DNA二级结构。能够稳定端粒G-四链体的配体通常为端粒酶抑制剂,其可能成为抗肿瘤药物。应用CD,FRET,NMR光谱方... 人端粒G-四链体结构是指端粒末端富含鸟嘌呤(G)的DNA序列在一价阳离子(如K+和Na+)诱导下通过G碱基间Hoogsteen氢键连接形成的DNA二级结构。能够稳定端粒G-四链体的配体通常为端粒酶抑制剂,其可能成为抗肿瘤药物。应用CD,FRET,NMR光谱方法第一次较全面地研究了一种木脂素衍生物,紫玉兰素A(liliflorin A)与人端粒序列dGGG(TTAGGG)3G-四链体HTG21的相互作用,采用分子对接技术进一步研究紫玉兰素A与人端粒序列dTAGGG(TTAGGG)3G-四链体HTG23的结合位点。CD实验数据表明紫玉兰素A提高HTG21解链温度,FRET实验测得4.01μmol·L-紫玉兰素A可以将HTG21稳定温度提高3.2℃。NMR实验结果表明,加入紫玉兰素A三小时后HTG21核磁谱图出现明显变化。分子对接结果表明紫玉兰素A结合到HTG23较宽沟槽上,结合位点为G9,G10,G16和G17。紫玉兰素A是第一个能够选择性稳定人端粒G-四链体HTG21的木脂素类衍生物配体。实验结果为以人端粒G-四链体为靶点的抗肿瘤药物设计提供了新型候选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玉兰素A G-四链体 人端粒 光谱分析 相互作用
下载PDF
EGFR-TKIs联合抗血管生成药治疗EFGR突变型NSCLC
14
作者 闫晓倩 柯洋 +1 位作者 冯沛贝 彭湃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14-15,共2页
目的:探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综合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FGR)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安全性。方法:选取102例EFGR突变型NSCLC患者的资料,依据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探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综合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FGR)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安全性。方法:选取102例EFGR突变型NSCLC患者的资料,依据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两组均行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顺铂基础化疗,对照组另行EGFR-TKIs治疗,观察组行EGFR-TKIs联合抗血管生成药治疗,均治疗2个周期。评价两组疗效及安全性,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与血管生长因子指标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2个周期后,观察组CEA、CA-125、SCC、CYFRA21-1、bGFG、VEGF、PDGF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安全性评价方面两组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EFGR突变型NSCLC患者行EGFR-TKIs联合抗血管生成药治疗,能够降低其血清肿瘤标志物及血管生长因子水平,疾病缓解率较高,较为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抗血管生成药 临床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75例鼻出血患者的病因分析及护理
15
作者 马晓惠 闫晓倩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年第24期101-102,共2页
目的探讨鼻出血患者的病因及护理心得。方法给予75例鼻出血患者进行止血、基础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综合治疗。结果 75例鼻出血患者除2例转入血液科均治愈,所有患者在院期间未出现并发症。结论根据鼻出血患者不同情况... 目的探讨鼻出血患者的病因及护理心得。方法给予75例鼻出血患者进行止血、基础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综合治疗。结果 75例鼻出血患者除2例转入血液科均治愈,所有患者在院期间未出现并发症。结论根据鼻出血患者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止血措施,积极治疗原发疾病,配合有效的相应的护理干预,可促进鼻出血患者的康复和极大减少其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出血 病因分析 护理 并发症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始新统红层沉积再认识
16
作者 年涛 杨金川 +4 位作者 姜在兴 贾光华 闫晓倩 孟嘉轶 吕江锋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0-169,共20页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孔一段—沙四下亚段(孔店组一段和沙河街组四段下部)陆相红层表现为“红—灰组合、以红为主”的地层面貌,有别于过去认为的“全红”,其沉积过程和沉积模式的深入解剖对于了解中国东部始新世早期区域构造古地理特征和...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孔一段—沙四下亚段(孔店组一段和沙河街组四段下部)陆相红层表现为“红—灰组合、以红为主”的地层面貌,有别于过去认为的“全红”,其沉积过程和沉积模式的深入解剖对于了解中国东部始新世早期区域构造古地理特征和古气候演变过程、指导济阳坳陷深层油气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综合地震、测井、岩心、录井和分析测试资料,对该地层的沉积特征和沉积演化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陆相红层洪水漫湖—时令湖沉积模式。研究表明目的层沉积相类型多样,除了冲积扇、辫状河、洪水漫湖和干盐湖,还包括湖泊、近岸水下扇和风暴相。干旱期发育了冲积扇—洪水漫湖—干盐湖沉积组合,其中在凹陷边缘为冲积扇沉积,向内部过渡为洪水漫湖沉积,在凹陷的北部洼陷带演变为干盐湖。间歇性湿润期主要发育了湖泊沉积,在斜坡带为灰绿色滨浅湖滩坝砂、坝间泥,北部的利津—民丰洼陷演变为半深湖—深湖沉积,凹陷北部陡坡带冲沟部位则发育了近岸水下扇体。推测区域构造古地理、原型盆地特征、古纬度、古物源和古水流方位及周期性变化的古气候条件共同控制了上述地层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红层 东营凹陷 始新统 洪水漫湖 时令湖沉积
下载PDF
COULTERdiff2血液分析仪本底故障原因分析及排除
17
作者 葛晓东 杨艳 闫晓倩 《实用医技杂志》 2007年第8期1010-1010,共1页
关键词 COULTERdiff2 故障 分析
下载PDF
多身份追踪中基于表情特征的分组效应 被引量:3
18
作者 雷寰宇 魏柳青 +2 位作者 吕创 张学民 闫晓倩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1-152,共12页
探讨了表情因素作为身份特征对多身份追踪中分组效应的影响。采用多身份追踪范式,8个客体为表情图片(正性、负性、中性)其中4个为目标,对45名被试进行了有无眉毛线索对追踪表现影响的测查。实验条件分别为:目标表情与非目标表情完全不... 探讨了表情因素作为身份特征对多身份追踪中分组效应的影响。采用多身份追踪范式,8个客体为表情图片(正性、负性、中性)其中4个为目标,对45名被试进行了有无眉毛线索对追踪表现影响的测查。实验条件分别为:目标表情与非目标表情完全不相同组(4水平,简称分组)、目标表情与非目标表情都由两种相同数量的表情混合组成(3水平,简称配对)与基线组(8个客体表情相同)。发现分组水平的成绩显著优于基线组,配对水平的成绩显著低于基线组,并表现出了负性表情的追踪优势;另外,有无眉毛线索对追踪表现无显著影响。这一结果说明多身份追踪中存在基于表情特征的分组效应,负性表情的分组知觉高于正性表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身份追踪 分组效应 表情 情绪面孔搜索不对称性
下载PDF
术前/术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对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预测价值
19
作者 王赛 王灵杰 +1 位作者 闫晓倩 王勇杰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3期4147-4158,共12页
目的:探讨术前/术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数比值(PP-NLR)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并接受根治性手术的总共126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ROC曲线计算术前... 目的:探讨术前/术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数比值(PP-NLR)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并接受根治性手术的总共126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ROC曲线计算术前和术后NLR的最佳截断值,升高赋值为1,反之则为0,PP-NLR定义为术前NLR和术后NLR赋值之和,通过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并绘制不同PP-NLR分组的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进行组间差异性对比。卡方检验分析PP-NLR评分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Cox风险比例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通过ROC曲线计算最大约登指数确定术前和术后NLR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64 (敏感度0.810,特异度0.746)和2.05 (敏感度0.540,特异度0.714)。通过生存分析显示,不同PP-NLR分组的患者生存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 < 0.05)。对比不同PP-NLR分组的临床病理资料显示,PP-NLR评分水平与吸烟、T分期有关(均P < 0.05)。单因素分析显示,空腹血糖、T分期、尿酸、PP-NLR水平与NSCLC患者预后有关(均P < 0.05),多因素COX分析显示PP-NLR、尿酸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P-NLR评分是手术切除的NSCLC患者的独立预后指标,有助于帮助临床医师对患者进行风险分层,筛选高危患者,提供更有效的临床决策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预后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下载PDF
左心辅助装置致心肌梗死早期心肌卸负荷后心肌细胞变化的研究
20
作者 甘宇 周建业 +5 位作者 胡盛寿 唐跃 杨新卫 陈海波 闫晓倩 孙嘉康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9期963-966,共4页
目的制作羊急性心肌梗死模型,观察左心辅助装置卸负荷干预下心肌细胞发生的变化,为左心辅助装置能否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提供依据。方法实验组3只成年小尾寒羊在心脏不停跳下植入左心辅助装置(FW-Ⅱ型轴流泵),另3只为对照组不作卸负... 目的制作羊急性心肌梗死模型,观察左心辅助装置卸负荷干预下心肌细胞发生的变化,为左心辅助装置能否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提供依据。方法实验组3只成年小尾寒羊在心脏不停跳下植入左心辅助装置(FW-Ⅱ型轴流泵),另3只为对照组不作卸负荷处理。记录心肌梗死后12 h、24 h、36 h、48 h、72 h肌钙蛋白I(CTn I)值评价心肌细胞损伤程度。72 h后取出标本,观察心肌细胞破坏及炎症细胞浸润情况,以及检测两组动物心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卸负荷后各个时间点实验组CTn I值变化幅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心肌梗死及梗死边带区域炎症细胞浸润较少,坏死心肌细胞较少,大量心肌细胞呈冬眠细胞状态存活;而对照组对应区域炎症细胞浸润广泛,坏死心肌细胞较多。细胞凋亡结果显示:实验组梗死边带区域心肌细胞凋亡程度低于对照组[(47.83±16.24)%比(75.80±11.16)%,P<0.05]。结论左心辅助装置对心肌梗死早期心肌卸负荷,可以有效减轻心肌梗死心肌细胞死亡程度,减少炎症细胞渗出,为心肌梗死后续治疗提供良好的心肌细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左心辅助装置 卸负荷 动物模型 冬眠细胞 小尾寒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