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尖孢镰刀菌对秀丽隐杆线虫生物学特性及表达转录组的影响
1
作者 易杏盈 肖月 +3 位作者 张东华 刘丽 闫晓慧 伍建榕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1-389,共9页
【目的】探讨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vsporum对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生物学特征的影响,明确线虫响应尖孢镰刀菌侵染的关键通路。【方法】将尖孢镰刀菌活性孢子和灭活孢子分别与秀丽隐杆线虫共培养,测定C.elegans寿命、体... 【目的】探讨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vsporum对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生物学特征的影响,明确线虫响应尖孢镰刀菌侵染的关键通路。【方法】将尖孢镰刀菌活性孢子和灭活孢子分别与秀丽隐杆线虫共培养,测定C.elegans寿命、体长、运动能力、繁殖力以及咽泵运动速率等基本生物学特征;进行全基因组测序,通过GO和KEGG分析明确线虫响应尖孢镰刀菌侵染的关键通路和生物学功能。【结果】尖孢镰刀菌活性分生孢子与线虫共培养可导致线虫寿命下降,虫体显著缩短,线虫繁殖力显著降低;但共培养并未对线虫的咽泵运动速率及运动能力产生明显影响。GO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在先天免疫反应和氧化还原酶活性等生物学功能方面;KEGG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在药物代谢−细胞色素P450、代谢外源性物质的细胞色素P450和脂肪酸代谢等通路。【结论】尖孢镰刀菌对秀丽隐杆线虫的基本生命活动有不利影响,这为深入探讨线虫响应尖孢镰刀菌的天然免疫机制及与植物免疫的相似性,从而寻找植物相关抗病基因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孢镰刀菌 秀丽隐杆线虫 生物学特征 天然免疫 转录组 致病机制
下载PDF
施肥对鼠尾草属2种外来植物资源分配的影响
2
作者 张燕婷 方筱 +3 位作者 郭荣 曾盛琪 闫晓慧 胡世俊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95-1401,共7页
【目的】比较鼠尾草属2种外来植物一串红和椴叶鼠尾草在不同营养条件下生长、繁殖、防御方面资源分配策略,了解椴叶鼠尾草的入侵机制。【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法,以2种外来植物为材料,设置对照(0 g)、低肥(2 g)和高肥(4 g)3个营养梯度,测... 【目的】比较鼠尾草属2种外来植物一串红和椴叶鼠尾草在不同营养条件下生长、繁殖、防御方面资源分配策略,了解椴叶鼠尾草的入侵机制。【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法,以2种外来植物为材料,设置对照(0 g)、低肥(2 g)和高肥(4 g)3个营养梯度,测定生长、繁殖指标,物理防御、化学防御指标和营养物质含量。【结果】(1)2种植物的生物量、营养物质含量和花的化学防御能力均为高肥处理>低肥处理>对照,叶的物理和化学防御能力为高肥处理<低肥处理<对照。(2)在相同条件下,椴叶鼠尾草的株高、叶片数、花数、总生物量高于一串红,将43%~52%的总生物量分配给有性生殖,叶的物理和化学防御指标也高于一串红,但花的化学防御指标和营养物质含量比一串红低。椴叶鼠尾草叶的化学防御物质含量比花高,一串红则相反。【结论】2种植物在资源充足的条件下会减少叶防御投入,增加生长繁殖的投入。椴叶鼠尾草侧重叶的防御,一串红侧重花的防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植物 椴叶鼠尾草 一串红 资源分配 土壤营养
下载PDF
马铃薯早疫病病原菌分离鉴定及不同植物提取物、茵陈二炔酮抑菌活性研究
3
作者 廖仕梅 俞舒谊 +3 位作者 杨态娇 罗建梅 李青 闫晓慧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14-721,共8页
[目的]明确曲靖市会泽县马铃薯早疫病的病原菌,并探究不同植物提取物和茵陈二炔酮对病原菌的抑菌活性,为马铃薯早疫病的生物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纯化病原菌,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病原菌,利用菌丝生长... [目的]明确曲靖市会泽县马铃薯早疫病的病原菌,并探究不同植物提取物和茵陈二炔酮对病原菌的抑菌活性,为马铃薯早疫病的生物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纯化病原菌,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病原菌,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筛选对病原菌有抑制效果的植物提取物,同时测定茵陈二炔酮抑菌毒力以及对菌丝形态、干重、还原糖、总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曲靖市会泽县马铃薯病叶分离纯化的病原菌经鉴定为交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12种植物提取物(1 mg/mL)中椴叶鼠尾草和紫茎泽兰提取物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率分别为55.19%和40.76%。茵陈二炔酮抑菌效果随着浓度升高而增强,经毒力测定其EC_(50)在16.418~46.576μg/mL。茵陈二炔酮使菌丝形态发生细微变化,干重显著减轻,还原糖、总蛋白含量显著降低。[结论]曲靖市会泽县马铃薯早疫病病原菌为交链格孢菌,椴叶鼠尾草和紫茎泽兰提取物对交链格孢菌有良好的抑菌效果,茵陈二炔酮通过阻碍菌丝细胞物质合成与能量代谢,影响菌丝正常生长以达到较好的抑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早疫病 病原菌鉴定 植物提取物 茵陈二炔酮 抑菌活性
下载PDF
椴叶鼠尾草抗烟草花叶病毒活性成分研究
4
作者 王子夫 闫俊伊 +3 位作者 刘洋 吴江梅 闫晓慧 胡世俊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8-72,共5页
为寻找新型植物病毒抑制剂,以烟草花叶病毒(TMV)为供试病毒,研究发现入侵植物椴叶鼠尾草提取物具有抗TMV活性。通过半叶枯斑法不同施药方式筛选发现,在质量浓度为1 mg/mL时,石油醚萃取物的保护作用和钝化作用最强,抑制率为40.95%和52.8... 为寻找新型植物病毒抑制剂,以烟草花叶病毒(TMV)为供试病毒,研究发现入侵植物椴叶鼠尾草提取物具有抗TMV活性。通过半叶枯斑法不同施药方式筛选发现,在质量浓度为1 mg/mL时,石油醚萃取物的保护作用和钝化作用最强,抑制率为40.95%和52.85%;乙酸乙酯萃取物的治疗作用最强,抑制率为52.85%,与阳性对照药剂宁南霉素无显著差异。石油醚萃取物各馏分中,Fr7的保护作用和治疗作用最好,抑制率为40.51%和45.52%,Fr6的钝化作用最好,抑制率为74.63%。乙酸乙酯萃取物各馏分中,Fr1′的保护作用最强,抑制率为61.77%,Fr3′的治疗作用最强,抑制率为55.02%,Fr4′的钝化作用最强,抑制率为60.22%。运用现代色谱波谱技术分离鉴定了5个化合物分别为tilifodiolide、eupatoric acid、熊果酸、齐墩果酸和2-甲基-5,7-二羟基色原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椴叶鼠尾草 化学成分 分离纯化 烟草花叶病毒(TMV) 抗TMV活性
下载PDF
灵芝多糖的构效关系、提取工艺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闫晓慧 姜思亮 +2 位作者 刘雪晴 梁军 夏永刚 《中医药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117-122,共6页
灵芝是一种广受欢迎的药食两用真菌,因其极高的药用价值而被广泛地研究和栽培。灵芝多糖作为重要的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肿瘤、免疫调节、抗炎、降血糖、保护肝脏、调节中枢神经等作用。本文通过灵芝多糖的构效关系、提取工艺和药理作用... 灵芝是一种广受欢迎的药食两用真菌,因其极高的药用价值而被广泛地研究和栽培。灵芝多糖作为重要的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肿瘤、免疫调节、抗炎、降血糖、保护肝脏、调节中枢神经等作用。本文通过灵芝多糖的构效关系、提取工艺和药理作用3个方面做出了详细的归纳和阐述,以期为灵芝多糖的开发和综合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多糖 构效关系 提取工艺 药理作用
下载PDF
基于FIS模型的学者学术代表作遴选研究
6
作者 闫晓慧 张逸勤 +2 位作者 杨文霞 巩洪村 邓三鸿 《情报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9-106,共8页
[目的/意义]在“大力推行优秀成果和代表作评价”的背景下,如何科学地遴选学术代表作是摆在所有学者面前的一个重要研究问题,尤其是一般学者的代表作遴选更加值得关注。[方法/过程]在阐述了模型构建基本思想的基础上,文章从期刊影响因... [目的/意义]在“大力推行优秀成果和代表作评价”的背景下,如何科学地遴选学术代表作是摆在所有学者面前的一个重要研究问题,尤其是一般学者的代表作遴选更加值得关注。[方法/过程]在阐述了模型构建基本思想的基础上,文章从期刊影响因子、即时被引频次和内容相似度三个方面构建了适合一般学者代表作遴选的FIS模型。利用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获得者的学术论文进行学术代表作遴选实证研究,并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结论]构建的FIS模型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和实际意义,能够更科学地遴选代表作,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推动学术繁荣和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代表作 学者评价 影响因子 即时被引频次 内容相似度
原文传递
薇甘菊提取物抗烟草花叶病毒活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威 祁进康 +3 位作者 吴江梅 李晋芳 胡世俊 闫晓慧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2-117,共6页
为探究薇甘菊抗烟草花叶病毒(TMV)活性,采用半叶枯斑法及叶圆片法对薇甘菊地上部分提取物抗TMV的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浓度为1 mg/mL时,5种提取物对TMV侵染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薇甘菊甲醇提取物对TMV的侵染有较强的保护... 为探究薇甘菊抗烟草花叶病毒(TMV)活性,采用半叶枯斑法及叶圆片法对薇甘菊地上部分提取物抗TMV的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浓度为1 mg/mL时,5种提取物对TMV侵染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薇甘菊甲醇提取物对TMV的侵染有较强的保护、治疗和钝化作用,抑制率分别为60.03%、54.24%、70.27%,均显著高于宁南霉素。正丁醇萃取物馏分Fr_(2)对TMV侵染有较好的保护作用,高于宁南霉素,其他萃取物馏分的保护活性均低于宁南霉素。乙酸乙酯萃取物馏分Fr_(4)和馏分Fr_(5)对TMV的治疗活性显著高于宁南霉素;石油醚萃取物馏分Fr3和乙酸乙酯萃取物馏分Fr3的治疗活性相当于宁南霉素。石油醚萃取物馏分Fr_(4)和乙酸乙酯萃取物馏分Fr_(2)~Fr_(4)的钝化活性均显著高于宁南霉素。5种提取物及萃取物馏分对TMV离体增殖均有抑制活性,其中甲醇提取物抑制活性较显著,与宁南霉素相当。综上,薇甘菊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抗TMV活性,为进一步追踪抗病毒活性物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薇甘菊 烟草花叶病毒(TMV) 抗TMV活性 半叶枯斑法 叶圆片法
下载PDF
生成式情报学术语自动抽取与多维关联知识挖掘研究
8
作者 胡昊天 邓三鸿 +4 位作者 孔玲 闫晓慧 杨文霞 王东波 沈思 《情报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88-600,共13页
情报学术语承载了情报学科基础知识与核心概念。从概念维度梳理与分析情报学术语对推动学科发展、助力下游知识挖掘任务具有重要意义。面对数量快速增长的科技文献,自动术语抽取替代了人工筛选,但现有方法严重依赖大规模标注数据集,难... 情报学术语承载了情报学科基础知识与核心概念。从概念维度梳理与分析情报学术语对推动学科发展、助力下游知识挖掘任务具有重要意义。面对数量快速增长的科技文献,自动术语抽取替代了人工筛选,但现有方法严重依赖大规模标注数据集,难以迁移至低资源场景。本文设计了一种生成式情报学术语抽取方法(generative term extraction for information science,GTX-IS),将传统基于序列标注的抽取式任务转化为序列到序列的生成式任务。结合小样本学习策略与有监督微调,提升面向特定任务的文本生成能力,能够在低资源有标签数据集场景下较为精准地抽取情报学术语。对于抽取结果,本文进一步开展了情报学领域术语发现及多维知识挖掘。综合运用全文科学计量与信息计量方法,从术语自身、术语间关联、时间信息等维度,对术语的出现频次、生命周期、共现信息等进行统计分析与知识挖掘。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结合时间维度特征,从术语角度出发,完善期刊的动态简介,探究情报学研究热点、演变历程和未来发展趋势。本文方法在术语抽取实验中的表现超越了全部13种主流生成式和抽取式模型,展现出较强的小样本学习能力,为领域信息抽取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报学术语 术语自动抽取 文本生成 科学计量 热点分析
下载PDF
薇甘菊化学成分对六种核桃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
9
作者 张威 祁进康 +2 位作者 李晋芳 胡世俊 闫晓慧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5期66-72,共7页
为探究入侵植物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化学成分的抑菌作用,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色谱法,从薇甘菊地上部分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根据1H NMR、13C NMR、MS波谱数据,分别鉴定为豆甾醇(1)、薇... 为探究入侵植物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化学成分的抑菌作用,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色谱法,从薇甘菊地上部分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根据1H NMR、13C NMR、MS波谱数据,分别鉴定为豆甾醇(1)、薇甘菊内酯(2)、去氧薇甘菊内酯(3)、异泽兰素(4)和泽兰黄酮(5)。采用平皿法测定了薇甘菊甲醇提取物、不同溶剂萃取物及分离得到的化合物对6种核桃病原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薇甘菊乙酸乙酯萃取物对炭疽菌、正丁醇萃取物对叶点霉的菌丝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EC50分别为1.25000 mg/mL和1.66000 mg/mL;化合物2和化合物3对拟茎点霉和壳梭孢菌丝生长抑制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化合物,化合物2和化合物3对拟茎点霉的EC50分别为60.62μg/mL和89.13μg/mL,对壳梭孢的EC50分别为43.65μg/mL和61.66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侵植物 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 化学成分 核桃 抑菌活性
下载PDF
高频超声对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
10
作者 袁思捷 赵育芳 +3 位作者 闫晓慧 翟梓锌 闫倩倩 刘利平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第1期88-92,共5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评估独立危险因素对转移淋巴结的预测效能。方法收集279例PTC患者的临床及超声声像图资料,以术后病理为依据,根据患者是否存在颈部淋巴结转移分为两...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评估独立危险因素对转移淋巴结的预测效能。方法收集279例PTC患者的临床及超声声像图资料,以术后病理为依据,根据患者是否存在颈部淋巴结转移分为两组,分析两组患者的相关特征,探寻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比较独立危险因素对颈部转移淋巴结的预测效能。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癌结节最大径、边界、形态、微钙化、距被膜的距离等特征是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P均<0.05);男性、癌结节最大径≥10mm、微钙化、距被膜的距离≤2mm是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4种独立危险因素联合预测PTC颈部淋巴结转移效能最高,其AUC为0.785(95%CI:0.721~0.849,P<0.05)。结论男性、癌结节最大径≥10mm、微钙化、距被膜的距离≤2mm是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4种独立危险因素联合可辅助评估PTC颈部淋巴结转移风险,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颈部淋巴结转移 超声检查
下载PDF
三角引用关系中文献位置的差异对比研究
11
作者 杨文霞 邓三鸿 +2 位作者 胡昊天 孔嘉 闫晓慧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CSSCI 2024年第1期131-145,共15页
三角引用是一种融合直接引用关系、耦合关系和共被引关系的特殊引用结构,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与拓展意义。为了解同一篇文章在三角引用中不同位置的表现,提出正向三角引用、双向三角引用和逆向三角引用。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 三角引用是一种融合直接引用关系、耦合关系和共被引关系的特殊引用结构,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与拓展意义。为了解同一篇文章在三角引用中不同位置的表现,提出正向三角引用、双向三角引用和逆向三角引用。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LIS学科作为数据来源,从存在概率、数据特征、引用时间、跨语言引用、跨学科引用、文献类型和作者自引等方面分析了三种三角引用。研究发现,三种三角引用各有特点,在文献类型和作者自引中,三种三角引用表现一致;在存在概率、文献数量特征,以及引用时间、跨语言引用和跨学科引用上存在区别。此外,三角引用结构结合文本相似度与耦合引用强度为分析文献漏引与非相关引用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用关系 正向三角引用 双向三角引用 逆向三角引用 引用特征
下载PDF
臭椿枝叶化学成分抗烟草花叶病毒活性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吴江梅 左安建 +5 位作者 邹正彪 刘洋 张威 符滔 闫晓慧 胡世俊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54-460,共7页
【目的】对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化学成分及其抗烟草花叶病毒(TMV)活性进行研究,为开发新型植物病毒抑制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综合运用硅胶、凝胶、MCI等多种柱层析方法对臭椿枝叶正丁醇提取物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利用NMR、MS鉴... 【目的】对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化学成分及其抗烟草花叶病毒(TMV)活性进行研究,为开发新型植物病毒抑制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综合运用硅胶、凝胶、MCI等多种柱层析方法对臭椿枝叶正丁醇提取物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利用NMR、MS鉴定其结构;以TMV为供试病毒,采用半叶枯斑法从保护活性、治疗活性、钝化活性等3个方面评估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结果】从臭椿枝叶正丁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7个化合物,根据其理化性质以及波谱数据分别鉴定为:山奈酚(Kaempferol)(1)、(2S)-3-O-Octadeca-9Z,12Z,15Z-trienoylgycery-O-β-Dgalactopyranoside(2)、正二十六烷(Hexacosane)(3)、6,9,12-Octadecatrienoic acid(4)、Eichlerianic acid(5)、Colocasinol A(6)、咖啡酸二十烷酯(Caffeicacideicosanylester)(7)、Acernikol(8)、(-)-Sakuyayesinol(9)、(14S,17S,20S,24R)-20,24,25-trihydroxy-14,17-cylomalabarican-3-one(10)、PinnataE(11)、morin-3-O-α-rhamnopyranoside(12)、Trans-syringin(13)、姜糖脂A(Gingerglycolipid A)(14)、姜糖脂B(gingerglycolipid B)(15)、benzyl 2-O-β-apiofuranosyl-(1→2)-β-Dglucopyranosyl-2,6-dihydroxy-benzoate(16)、picrorhizoside C(17)。化合物2、14、1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在质量浓度为50μg·mL^(-1)时,化合物6、8、13、14对TMV的钝化活性较为显著,抑制率均在50%以上,与阳性对照药剂宁南霉素无显著差异,分别为木脂素类化合物、木脂素类化合物、苯丙素类化合物和半乳糖脂类化合物。【结论】从臭椿枝叶中分离得到的17个化合物,均对TMV具有抑制作用,部分半乳糖脂类化合物、木脂素类化合物、苯丙素类化合物对TMV有显著的钝化作用,研究结果丰富了臭椿抗TMV活性物质的范畴,也为今后开发新型植物病毒抑制剂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椿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半叶枯斑法 抗TMV活性
下载PDF
胶孢炭疽菌侵染秀丽隐杆线虫的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肖月 易杏盈 +3 位作者 张东华 刘丽 闫晓慧 伍建榕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4-28,共5页
通过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和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共培养,探讨该植物病原菌对线虫基本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胶孢炭疽菌对线虫存活率、体长大小、繁殖能力等基本生物学特性产生显著影响,... 通过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和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共培养,探讨该植物病原菌对线虫基本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胶孢炭疽菌对线虫存活率、体长大小、繁殖能力等基本生物学特性产生显著影响,线虫接触胶孢炭疽菌孢子后存活率显著降低,且虫龄大小与其半数致死时间的长短直接相关,L1期为108 h,L4期为144 h;胶孢炭疽菌孢子浓度与线虫存活率呈负相关性;与胶孢炭疽菌共培养的线虫体长大小也明显变短,繁殖能力显著降低;然而,胶孢炭疽菌对线虫运动能力和咽泵速率并无显著影响。结果表明:胶孢炭疽菌对秀丽隐杆线虫可产生一定的伤害作用,具有激活线虫天然免疫系统的可能性,该炭疽菌与线虫互作体系可能成为研究天然免疫进化的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孢炭疽菌 秀丽隐杆线虫 存活率 体长大小 繁殖能力
下载PDF
千里光化学成分及抗烟草花叶病毒活性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符滔 李雅丽 +5 位作者 张威 吴江梅 刘洋 罗新香 闫晓慧 胡世俊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3年第9期1554-1561,共8页
对千里光(Senecio scandens)化学成分及其抗烟草花叶病毒(TMV)活性进行研究,为开发新型植物病毒抑制剂提供理论依据。综合运用硅胶、凝胶、MCI等多种柱层析方法对千里光地上部分乙酸乙酯萃取物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利用NMR、MS鉴定其结构;... 对千里光(Senecio scandens)化学成分及其抗烟草花叶病毒(TMV)活性进行研究,为开发新型植物病毒抑制剂提供理论依据。综合运用硅胶、凝胶、MCI等多种柱层析方法对千里光地上部分乙酸乙酯萃取物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利用NMR、MS鉴定其结构;采用活体半叶枯斑法测定化合物对TMV的抑制活性。从千里光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共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根据其理化性质以及波谱数据分别鉴定为24-烯-环阿尔廷酮(1)、3β-羟基-7β-甲氧基-5-豆甾烯(2)、正三十二烷(3)、乌索酸(4)、豆甾醇(5)、(22 E)-ergosta-6,22-diene-3β,5β,8α-triol(6)、山柰酚(7)、3-吲哚甲醛(8)、泽兰黄酮(9)、槲皮素(10)、紫杉叶素(11)、jacaranone(12)、叶绿醇(13)。除化合物7和化合物10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化合物8和化合物13具有较强的抗TMV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里光 化学成分 抗烟草花叶病毒活性 半叶枯斑法
下载PDF
紫茎泽兰发酵前后挥发油成分变化及其抑菌活性
15
作者 刘洋 胡世俊 +2 位作者 张东华 皋玉功 闫晓慧 《化学试剂》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4-80,共7页
分析紫茎泽兰微生物发酵前、后挥发油成分及其抑菌作用,为利用紫茎泽兰开发发酵饲料提供依据。利用GC-MS从紫茎泽兰发酵前、后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40、43个化合物,含氧单萜类成分含量发酵后明显降低,从11.58%降低到7.12%,倍半萜烯类成分... 分析紫茎泽兰微生物发酵前、后挥发油成分及其抑菌作用,为利用紫茎泽兰开发发酵饲料提供依据。利用GC-MS从紫茎泽兰发酵前、后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40、43个化合物,含氧单萜类成分含量发酵后明显降低,从11.58%降低到7.12%,倍半萜烯类成分及含氧倍半萜烯类成分发酵后含量有所升高,分别由发酵前的28.9%、41.89%上升为发酵后的34.72%和46.32%。发酵后挥发油中柠檬烯、石竹烯等抑菌活性成分含量有所升高;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发酵后挥发油对粪肠球菌的抑菌活性较好,抑菌圈直径达到16.40 mm,且发酵后挥发油对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粪肠球菌、沙门氏菌的抑菌圈直径都要高于发酵前;发酵前、后挥发油的MIC、MBC值范围为2.5~10.0μL/mL。本研究为资源化利用紫茎泽兰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茎泽兰 挥发油 微生物发酵 化学成分 抑菌活性
下载PDF
臭椿不同部位提取物抗烟草花叶病毒活性研究
16
作者 吴江梅 邹正彪 +4 位作者 左安建 符滔 张威 闫晓慧 胡世俊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8-153,共6页
为探究臭椿不同部位提取物抗烟草花叶病毒(TMV)活性,本试验采用半叶枯斑法对臭椿枝叶、种子石油醚提取物、树皮乙醇提取物以及各提取物的不同柱层析馏分进行了抗TMV的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臭椿种子石油醚提取物的保护作用、治疗作用、钝... 为探究臭椿不同部位提取物抗烟草花叶病毒(TMV)活性,本试验采用半叶枯斑法对臭椿枝叶、种子石油醚提取物、树皮乙醇提取物以及各提取物的不同柱层析馏分进行了抗TMV的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臭椿种子石油醚提取物的保护作用、治疗作用、钝化作用均最强,抑制率分别为63.64%、50.60%、60.01%,臭椿树皮乙醇提取物对TMV增殖的抑制作用最强,为79.33%,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臭椿枝叶石油醚提取物对TMV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差,抑制率介于32.02%~43.47%。枝叶石油醚提取物各馏分中,LE.3和LE.5的保护作用、LE.11的钝化作用显著高于宁南霉素,抑制率分别为54.99%、46.22%、51.99%;种子石油醚提取物各馏分中,SE.4、SE.6、SE.9的保护作用及SE.10、SE.11、SE.12的钝化作用显著高于宁南霉素,抑制率分别为71.96%、58.74%、67.84%、63.62%、72.18%、76.25%;臭椿树皮提取物各馏分中,BE.10的保护作用、BE.5和BE.8的治疗作用及BE.10、BE.11、BE.13的增殖抑制作用显著高于宁南霉素,抑制率分别为54.25%、58.67%、62.32%、81.25%、61.89%、70.59%。臭椿3个部位提取物及馏分对TMV都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这为进一步追踪臭椿中抗烟草花叶病毒活性物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椿 烟草花叶病毒(TMV) 抗TMV活性 半叶枯斑法
下载PDF
植物提取物对4株水稻病原菌的抑菌活性筛选
17
作者 赵鹏 杨态娇 +5 位作者 张东华 张学良 黄朝政 伍建榕 刘丽 闫晓慧 《浙江农业科学》 2023年第10期2468-2473,共6页
为开发新型植物源农药,探究水稻恶苗病、稻瘟病、褐变穗病和稻曲病的生物防治方法,以木贼镰孢(Fusarium equiseti)、稻梨孢(Pyricularia oryzae)、极细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sima)、稻绿核菌(Ustilaginoidea oryzae)为供试病原菌,采... 为开发新型植物源农药,探究水稻恶苗病、稻瘟病、褐变穗病和稻曲病的生物防治方法,以木贼镰孢(Fusarium equiseti)、稻梨孢(Pyricularia oryzae)、极细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sima)、稻绿核菌(Ustilaginoidea oryzae)为供试病原菌,采用生长速率法及孢子萌发实验法对17种植物的23种提取物进行了室内抑菌活性测定。生长速率法结果显示:在浓度为2 mg·mL^(-1)时,茵陈蒿、牛尾蒿和鱼眼草提取物对木贼镰孢菌丝生长有一定的抑制活性,抑菌率分别为71.66%、63.33%、50.00%;茵陈蒿、香丝草提取物对稻梨孢的菌丝生长抑制率分别为33.33%、30.83%。孢子萌发实验结果表明,鱼眼草、墨西哥鼠尾草、茵陈蒿提取物对稻绿核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分别为49.68%、45.38%、43.23%;茵陈蒿、牛尾蒿、香丝草提取物对极细链格孢子萌发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73.69%、50.60%、45.02%。本研究发现,茵陈蒿、牛尾蒿的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为今后开发植物源抑菌剂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提取物 生长速率法 孢子萌发实验法 水稻病原菌 抑菌活性
下载PDF
狭叶松果菊的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 被引量:10
18
作者 闫晓慧 谈锋 +2 位作者 胡凯 李连强 张莲莲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48-152,共5页
以狭叶松果菊无菌苗叶片为外植体,通过正交试验筛选出最佳的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MS+6-BA0.5-mg/L+NAA1.0-mg/L;最佳的丛芽诱导培养基为:MS+6-BA1.0-mg/L+NAA0.5-mg/L.再生芽经附加IBA0.5-mg/L的1/2MS培养基生根后移栽成活获得再生植株.
关键词 狭叶松果菊 组织培养 植株再生 正交试验
下载PDF
高速逆流色谱分离喜树叶中喜树碱 被引量:3
19
作者 闫晓慧 胡晓宇 +4 位作者 谈锋 祝顺琴 李连强 张莲莲 谢峻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5期1598-1600,共3页
关键词 喜树碱类药物 高速逆流色谱分离 喜树叶 植物活性成分 拓扑异构酶Ⅰ CPT-11 大孔吸附树脂 抗肿瘤活性
下载PDF
飞机草提取物抗烟草花叶病毒的活性 被引量:3
20
作者 闫晓慧 刘祖凤 +1 位作者 冯玲 张振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6-78,82,共4页
为探索入侵植物飞机草对烟草花叶病毒的抗病毒活性,为其综合治理及在植物源农药方面的进一步开发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半叶枯斑法研究了飞机草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抗烟草花叶病毒活性。结果表明:1)飞机草的甲醇、乙醇、石油醚和乙酸乙酯提取... 为探索入侵植物飞机草对烟草花叶病毒的抗病毒活性,为其综合治理及在植物源农药方面的进一步开发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半叶枯斑法研究了飞机草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抗烟草花叶病毒活性。结果表明:1)飞机草的甲醇、乙醇、石油醚和乙酸乙酯提取物均具有一定的抗病毒活性,当浓度为10mg/mL时,其提取物对烟草花叶病毒侵染的抑制率在36.40%~48.12%,对病毒增殖的抑制率在47.41%~60.93%。2)随着提取物浓度的提高,其活性也相应提高,呈现出显著的浓度剂量效应。其中,乙醇提取物对病毒的钝化和增殖的抑制活性最强抑制率分别为42.18%和60.93%;甲醇提取物的治疗活性最强抑制率为48.12%;石油醚提取物的保护作用最显著,抑制率可达50.39%。结论:研究首次报道了飞机草的抗烟草花叶病毒活性,扩展了植物源TMV抑制剂筛选的范围,为综合利用飞机草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草 烟草花叶病毒(TMV) 抗TMV活性 半叶枯斑法 入侵植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