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88例急性髓系白血病M2型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婧婧 王超 +5 位作者 闫晓爽 潘金兰 朱明清 岑建农 陈苏宁 刘丹丹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360-1366,共7页
目的:总结急性髓系白血病M2型(acute myeloid leukemia-type M2,AML-M2)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资料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本血液病研究中心收治的188例急性髓系白血病M2型患者外周血、骨髓象、免疫表型、细胞遗传... 目的:总结急性髓系白血病M2型(acute myeloid leukemia-type M2,AML-M2)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资料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本血液病研究中心收治的188例急性髓系白血病M2型患者外周血、骨髓象、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特点,分析影响其总体生存(OS)、无事件生存(PFS)的相关因素。结果:在188例M2患者中,伴有t(8;21)的染色体核型异常占37%(70/188),染色体核型正常患者占41%(77/188),其他异常占22%(41/188);免疫分型的表达以髓系干祖细胞抗原CD117(96.1%)、CD34(81.6%)和HLA-DR(55.9%)及髓系相关抗原CD13(90.5%)、CD33(89.4%)多见。部分患者中伴有淋系分化抗原的表达,CD19阳性表达率最高(29.6%),其次为CD7(28.5%)。最常见的伴随基因突变为FLT3突变(30.2%);186例M2患者的单因素分析显示,初诊时年龄≤50、不伴有髓外浸润、伴淋系抗原表达、NPM-1(-)、CEBPA双突变(+)及做过HSCT在OS、PFS上均有明显优势(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初诊时年龄≤50、不伴有髓外浸润、伴淋系抗原CD19表达、伴CEBPA双突变的患者在OS、PFS上均有明显优势(P<0.05),核型仅对OS有影响(P<0.05),NPM-1(+)仅对PFS有影响(P<0.05)。对70例伴t(8;21)异常患者的生存分析中,单因素分析提示,伴c-Kit基因突变是OS、PFS的不良因素(P<0.05)。结论:伴有不同核型异常的M2患者之间,其临床及实验室特点有所不同;预后分析提示t(8;21)异常核型对总生存率有影响,初诊时年龄≤50、髓外浸润、伴淋系抗原CD19表达、伴CEBPA双突变同样为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M2 核型 预后分析
原文传递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2
作者 龚盈盈 闫晓爽 +4 位作者 王叶敏 潘金兰 翟英颖 陈苏宁 刘丹丹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72-780,共9页
目的:总结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资料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00例初诊MM患者外周血、骨髓象、细胞遗传学、临床分期、疗效等方面的特点,总结影响患者总体生存(OS)的相关因... 目的:总结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资料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00例初诊MM患者外周血、骨髓象、细胞遗传学、临床分期、疗效等方面的特点,总结影响患者总体生存(OS)的相关因素。结果:200例MM患者按照初诊时骨髓涂片获取的骨髓浆细胞百分比(BMPC%)分为3组,<10%组占37.0%(74例),10%-50%组占37.5%(75例),>50%组占25.5%(51例);相较于其他两组,<10%组的患者各项临床分期级别偏低,13q14缺失、t(11;14)阳性率低,对化疗更敏感,3年OS率更高。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初诊时年龄≤55岁、BMPC%<10%、白细胞计数<7.5×10^(9)/L、血红蛋白≥68 g/L、血小板≥150×10^(9)/L、β2微球蛋白<5.5 mg/L、乳酸脱氢酶≤230 U/L、Durie-Salmon分期A期、行第一疗程治疗后达非常好的部分缓解及以上疗效、第四疗程治疗后达VGPR及以上疗效及后续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MM患者在OS上有明显优势(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初诊时骨髓涂片BMPC%≤50%、年龄≤55岁、白细胞计数<7.5×109/L、血红蛋白≥68 g/L、第四疗程治疗后疗效达非常好的部分缓解及以上的MM患者在OS上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初诊时骨髓涂片BMPC%不同的MM患者临床及实验室特点有所不同;初诊时骨髓涂片BMPC%≤50%、年龄小、无重度贫血、白细胞计数不高、行第四疗程治疗后疗效好为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预后分析提示骨髓涂片BMPC%对患者OS率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骨髓浆细胞百分比 预后分析 骨髓涂片
原文传递
ALK-ALCL合并嗜血细胞综合征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3
作者 闫晓爽 刘丹丹 +4 位作者 郭凌川 金正明 王婧婧 龚盈盈 王谦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09-412,共4页
间变大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ALCL)是一种恶性程度高且异质性明显的T细胞淋巴瘤,约占成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3%及儿童淋巴瘤的10%~20%[1]。1985年Stein等[2]发现ALCL以多形性大细胞增殖为主及高表达CD30(Ki-1),其最... 间变大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ALCL)是一种恶性程度高且异质性明显的T细胞淋巴瘤,约占成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3%及儿童淋巴瘤的10%~20%[1]。1985年Stein等[2]发现ALCL以多形性大细胞增殖为主及高表达CD30(Ki-1),其最常见的染色体异常是t(2;5)(p23;q35),即2号染色体上的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基因和5号染色体上的核磷蛋白(nucleophosmin,NPM)基因融合产生了融合基因NPM-AL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 T细胞淋巴瘤 嗜血细胞综合征 儿童淋巴瘤 染色体异常 恶性程度 CD30
原文传递
套细胞淋巴瘤36例临床分析
4
作者 王超 刘丹丹 +3 位作者 陈苏宁 薛胜利 王婧婧 闫晓爽 《江苏医药》 CAS 2018年第3期295-299,共5页
目的分析套细胞淋巴瘤(MCL)的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MCL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常规化疗21例(常规化疗组),化疗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15例(化疗联合移植组)。分析其临床特征和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中位发病年龄58岁... 目的分析套细胞淋巴瘤(MCL)的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MCL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常规化疗21例(常规化疗组),化疗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15例(化疗联合移植组)。分析其临床特征和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中位发病年龄58岁,男女比例为8∶1。首发部位累及淋巴结21例(58.3%),累及胃肠道10例(27.8%)。疾病分期以Ⅲ期和Ⅳ期为主;25例有完整骨髓形态结果的患者中,骨髓累及16例(64.0%)。全组2年和4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7.3%和53.3%。年龄>58岁是MCL的不良预后因素(P<0.05);常规化疗组中年龄>58岁和简化的MCL国际预后指数(sMIPI)≥6分提示预后不良(P<0.05);化疗联合移植组中单核细胞计数≤0.5×10~9/L和sMIPI≤3分提示预后不良(P<0.05)。结论MCL多发于老年男性,临床表现为多发淋巴结肿大。造血干细胞移植能明显改善sMIPI中高危患者的预后,可作为一线巩固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细胞淋巴瘤 化疗 造血干细胞移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