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究临床护士核心自我评价、积极应对和工作投入的关系。[方法]采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积极应对量表和工作投入量表对333名临床护士的核心自我评价、积极应对方式和工作投入水平进行调查。[结果]临床护士核心自我评价得分为(3.64&...[目的]探究临床护士核心自我评价、积极应对和工作投入的关系。[方法]采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积极应对量表和工作投入量表对333名临床护士的核心自我评价、积极应对方式和工作投入水平进行调查。[结果]临床护士核心自我评价得分为(3.64±0.52)分,积极应对得分为(1.91±0.44)分,工作投入得分为(3.50±0.49)分。相关分析表明临床护士核心自我评价、积极应对和工作投入三者间均呈正相关( P <0.05),回归分析发现护士教育程度对积极应对方式有显著的影响作用( P <0.05),在控制年龄、护龄和教育程度后,护士核心自我评价对积极应对方式具有显著影响( P <0.05),且积极应对方式在护士核心自我评价和工作投入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核心自我评价作为一种积极的人格特质能够直接影响临床护士工作投入,而且通过积极应对方式对工作投入产生间接作用。展开更多
为研究微管在体外受精与孤雌活化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本实验比较了体外受精胚胎、SrCl2激活的孤雌胚胎和体内受精的原核期胚胎在体外发育的情况,采用免疫荧光化学与激光共聚焦显微术检测卵母细胞孤雌活化过程中及体外受精后微管及核的...为研究微管在体外受精与孤雌活化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本实验比较了体外受精胚胎、SrCl2激活的孤雌胚胎和体内受精的原核期胚胎在体外发育的情况,采用免疫荧光化学与激光共聚焦显微术检测卵母细胞孤雌活化过程中及体外受精后微管及核的动态变化,以分析微管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对早期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体内受精胚胎的发育率显著高于体外受精和孤雌激活胚胎体外发育率(P〈0.05),而体外受精与孤雌激活胚胎在各阶段发育率差异均不显著。在体外受精中,精子入卵,激活卵母细胞,减数分裂恢复,纺锤丝牵拉赤道板上致密排列的母源染色体向纺锤体两侧迁移:后期将染色体拉向两极;末期时,微管分布于两组已去凝集的母源染色体之间,卵母细胞排出第二极体(the second polarbody,Pb2),解聚的母源染色体形成雌原核。同时,在受精后5—8h精子染色质发生去浓缩与再浓缩,形成雄原核。在原核形成的同时,胞质星体在雌、雄原核的周围重组形成长的微管,负责雌、雄原核的迁移靠近。孤雌活化过程中,卵母细胞恢复减数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被拉向两极,经细胞松弛素B处理后,活化4—6h,卵周隙中未见Pb2,而在胞质中出现两个混合的单倍体原核,之间由微管相连接,负责两个单倍体原核的迁移靠近。与体外受精相比较,孤雌活化时卵母细胞更容易被激活,减数分裂期间微管的发育早且更完善。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究临床护士核心自我评价、积极应对和工作投入的关系。[方法]采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积极应对量表和工作投入量表对333名临床护士的核心自我评价、积极应对方式和工作投入水平进行调查。[结果]临床护士核心自我评价得分为(3.64±0.52)分,积极应对得分为(1.91±0.44)分,工作投入得分为(3.50±0.49)分。相关分析表明临床护士核心自我评价、积极应对和工作投入三者间均呈正相关( P <0.05),回归分析发现护士教育程度对积极应对方式有显著的影响作用( P <0.05),在控制年龄、护龄和教育程度后,护士核心自我评价对积极应对方式具有显著影响( P <0.05),且积极应对方式在护士核心自我评价和工作投入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核心自我评价作为一种积极的人格特质能够直接影响临床护士工作投入,而且通过积极应对方式对工作投入产生间接作用。
基金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 30671025)the Science Foundations fromEducation Department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No.1151hz031)Health Department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No. 2006-271)
文摘为研究微管在体外受精与孤雌活化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本实验比较了体外受精胚胎、SrCl2激活的孤雌胚胎和体内受精的原核期胚胎在体外发育的情况,采用免疫荧光化学与激光共聚焦显微术检测卵母细胞孤雌活化过程中及体外受精后微管及核的动态变化,以分析微管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对早期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体内受精胚胎的发育率显著高于体外受精和孤雌激活胚胎体外发育率(P〈0.05),而体外受精与孤雌激活胚胎在各阶段发育率差异均不显著。在体外受精中,精子入卵,激活卵母细胞,减数分裂恢复,纺锤丝牵拉赤道板上致密排列的母源染色体向纺锤体两侧迁移:后期将染色体拉向两极;末期时,微管分布于两组已去凝集的母源染色体之间,卵母细胞排出第二极体(the second polarbody,Pb2),解聚的母源染色体形成雌原核。同时,在受精后5—8h精子染色质发生去浓缩与再浓缩,形成雄原核。在原核形成的同时,胞质星体在雌、雄原核的周围重组形成长的微管,负责雌、雄原核的迁移靠近。孤雌活化过程中,卵母细胞恢复减数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被拉向两极,经细胞松弛素B处理后,活化4—6h,卵周隙中未见Pb2,而在胞质中出现两个混合的单倍体原核,之间由微管相连接,负责两个单倍体原核的迁移靠近。与体外受精相比较,孤雌活化时卵母细胞更容易被激活,减数分裂期间微管的发育早且更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