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痫证源流探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史磊 曹思思 +4 位作者 戴缙 闫禹竹 丁春丽 李永吉 程为平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148-152,共5页
“癫痫”一词来源于古希腊epilamabnein,为“曾有发作”之意,中医称之为“痫证”。中医药对痫证的研究肇始甚早,历代医家对于痫证之阐述可谓洋洋大观、日臻完备。最早见于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东汉《神农本草经》《金匮... “癫痫”一词来源于古希腊epilamabnein,为“曾有发作”之意,中医称之为“痫证”。中医药对痫证的研究肇始甚早,历代医家对于痫证之阐述可谓洋洋大观、日臻完备。最早见于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东汉《神农本草经》《金匮要略》中即见有痫证理法方药之记载。发展至唐宋,孙思邈《千金要方》首次使用了“癫痫”的病名,阐明痫证类型及其发病状态。金元时期,朱丹溪提出行痰为主的治疗原则。迨至明清,楼英《医学纲目》明确指出痫证属脑系疾病范畴,形成较为完善的辨证论治体系。文章全面梳理历代医学典籍,从病名和病状、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三个方面对痫证的历史源流、学术脉络、理法方药等进行全面考证,以期对后世同道辨治和研究该病有所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痫证 病名 证候 病因病机 治疗 源流
原文传递
丹参及其活性成分治疗血管性痴呆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杨圆圆 倪金霞 +5 位作者 王迪 闫禹竹 汪金宇 赵子珺 袁静雪 宋越 《环球中医药》 CAS 2023年第7期1475-1481,共7页
丹参其活性成分包括丹参酮ⅡA、丹参酸B、丹参素、隐丹参酮等。其中丹参酮ⅡA可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抑制神经细胞凋亡,通过调节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髓系分化初级反应蛋白88(myeloid differentiation primary respons... 丹参其活性成分包括丹参酮ⅡA、丹参酸B、丹参素、隐丹参酮等。其中丹参酮ⅡA可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抑制神经细胞凋亡,通过调节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髓系分化初级反应蛋白88(myeloid differentiation primary response protein 88,MyD88)依赖性信号通路,下调β位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切割酶1(β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cleaving enzyme 1,BACE1)表达,调控核因子κB及其抑制蛋白的活性,减轻神经炎症反应,降低神经细胞炎性损伤;改善胆碱能功能对神经系统发挥保护作用;通过上调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phosphorylation-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 p-ERK)/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 ERK)、蛋白激酶C受体1(protein kinase C receptor 1,RACK1)和抑制自噬来减轻神经元损伤。丹参酸B上调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信号通路、调节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transcription activating protein 3,STAT3)/促血管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信号通路,抑制神经细胞凋亡,通过激活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6(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associated protein 6,LRP6)/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减轻神经元氧化应激损伤,还能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反应促使突触蛋白恢复,以改善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丹参素调节磷脂酰肌醇3激酶/Akt信号通路,抑制神经元凋亡,发挥神经保护作用。隐丹参酮可通过抑制脑血管内皮细胞中的β淀粉样蛋白聚集发挥抗血管性痴呆的作用。现将近年来丹参活性成分用于血管性痴呆的研究报道进行综述总结,为丹参的临床运用及血管性痴呆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丹参酮ⅡA 丹参酸B 丹参素 隐丹参酮 血管性痴呆 作用机制
下载PDF
深刺下关穴结合耳穴电针治疗三叉神经痛临床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闫禹竹 汪洋 +6 位作者 刘慧慧 毕述玥 邵音 赵宇 李崖雪 孙忠人 关子赫 《针灸临床杂志》 2021年第6期17-22,共6页
目的:观察深刺下关穴结合耳穴电针对三叉神经痛患者简化McGill疼痛问卷表评分、血浆P物质及β-内啡肽含量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名三叉神经痛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深刺下关穴结合耳穴电针治疗,... 目的:观察深刺下关穴结合耳穴电针对三叉神经痛患者简化McGill疼痛问卷表评分、血浆P物质及β-内啡肽含量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名三叉神经痛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深刺下关穴结合耳穴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毫针治疗,治疗15 d,观察治疗前、后的简化McGill疼痛问卷表评分、血浆P物质及β-内啡肽含量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后,简化McGill疼痛问卷表评分均有下降,且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的简化McGill疼痛问卷表评分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后血浆P物质均有下降、β-内啡肽均有升高,较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的血浆P物质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β-内啡肽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刺下关穴结合耳穴电针治疗三叉神经痛较毫针针刺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三叉神经痛患者血浆P物质、上调β-内啡肽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关穴 深刺 耳针疗法 针刺 三叉神经痛 头面痛 作用机制
下载PDF
补脑止痫散对戊四氮致痫大鼠行为学及海马组织IL-1β、IL-6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闫禹竹 汪洋 +5 位作者 赵宇 邵音 肖飞 程为平 孙忠人 郑毅 《中医药学报》 CAS 2021年第6期18-23,共6页
目的:通过观察复方补脑止痫散对戊四氮癫痫模型大鼠行为学影响、海马组织炎性因子白介素表达的变化,探讨其防治癫痫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随机选取实验大鼠作为补脑止痫散防治组,并给予其补脑止痫散灌胃干预;7 d后,随机选取实验大鼠作... 目的:通过观察复方补脑止痫散对戊四氮癫痫模型大鼠行为学影响、海马组织炎性因子白介素表达的变化,探讨其防治癫痫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随机选取实验大鼠作为补脑止痫散防治组,并给予其补脑止痫散灌胃干预;7 d后,随机选取实验大鼠作为空白组,除空白组外,将实验大鼠进行戊四氮癫痫模型点燃,除防治组外,将其余点燃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补脑止痫散组;记录灌胃治疗前、后大鼠一般状态及痫性发作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组织炎性因子白介素表达变化情况。结果:大鼠戊四氮癫痫模型点燃后,模型组、防治组及补脑止痫组较空白组大鼠体质量均明显减小、海马组织的IL-1β及IL-6阳性细胞数明显增高、平均灰度值明显降低,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灌胃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防治组、补脑止痫散组大鼠的体质量均明显增加、发作潜伏期均明显延长、发作级别显著降低,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防治组与模型组比较IL-1β及IL-6阳性细胞数及平均灰度值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补脑止痫散组与模型组比较IL-1β及IL-6阳性细胞数及平均灰度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补脑止痫散可明显改善戊四氮致痫大鼠一般状态、减轻大鼠痫性发作,具有降低致痫大鼠海马组织IL-1β、IL-6细胞因子表达的作用,抑制炎性反应,其治疗及预防癫痫疾病可能与此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戊四氮 补脑止痫散 白介素1Β 白介素6
下载PDF
程为平教授从虚论治痫证体会 被引量:6
5
作者 闫禹竹 程为平 《中医药信息》 2010年第6期28-29,共2页
对程为平教授从补肾填精出发治疗痫证的经验进行了总结。程为平教授认为脑功能物质基础是精髓,肾藏精,故补肾填精、益髓养脑为治疗痫证之根本,并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自制补肾填精之首乌黄精汤,临证另有加减,颇有成效。
关键词 痫证 从虚论治 首乌黄精汤 程为平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方法分析程为平教授治疗癫痫的用药经验 被引量:18
6
作者 闫禹竹 程为平 +4 位作者 毕述玥 刘鹏 韩冬 肖飞 程光宇 《中医药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42-44,共3页
目的:通过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1.1)软件,分析程为平教授治疗癫痫病的用药经验。方法:收集程为平教授门诊接诊的癫痫患者病案,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采用该软件集成的规则分析、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治疗癫... 目的:通过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1.1)软件,分析程为平教授治疗癫痫病的用药经验。方法:收集程为平教授门诊接诊的癫痫患者病案,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采用该软件集成的规则分析、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治疗癫痫的药物使用频次、对药的配伍、组方特点等,分析程为平教授治疗癫痫的用药经验。结果:程为平教授治疗癫痫时强调治病求本、标本兼顾,治疗以补脑益髓为主,辅以熄风、化痰、开郁、散结。程为平教授确认药物组合及处方补脑止痫散为其治疗癫痫的核心方剂。结论:程为平教授以补脑益髓法为基本治疗原则,选用首乌、石斛、天麻、僵蚕、全蝎、远志、甘松并辨病辨证相结合,治疗癫痫特点突出、用药准确。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结果结合专家本人校审与其临床辨证论治心得基本吻合,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于挖掘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具有重要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为平 癫痫 用药经验 数据挖掘
下载PDF
天麻素穴位注射对癫痫模型大鼠认知功能影响及机制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闫禹竹 肖飞 +1 位作者 崔永会 焦志勤 《针灸临床杂志》 2020年第9期56-60,共5页
目的:观察天麻素穴位注射对戊四氮(PTZ)致痫大鼠行为学及海马组织COX-2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120只健康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穴注组及西药组,每组均为30只,采用戊四氮腹腔注射法进行癫痫模型造模,造模成功后治疗28 d... 目的:观察天麻素穴位注射对戊四氮(PTZ)致痫大鼠行为学及海马组织COX-2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120只健康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穴注组及西药组,每组均为30只,采用戊四氮腹腔注射法进行癫痫模型造模,造模成功后治疗28 d,末次治疗结束时记录各组大鼠水迷宫、八臂迷宫试验结果,于迷宫试验结束后处死大鼠,取大鼠脑组织海马区,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COX-2 mRNA表达量的变化。结果:除空白组大鼠外,其余各组大鼠均有痫性发作,且与模型组大鼠比较,穴注组及西药组癫痫大鼠的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GTCS)潜伏期和极小阵挛性发作(MCS)潜伏期均显著延长;Morris水迷宫试验示,模型组大鼠与空白组大鼠比较,定位航行游泳轨迹以随机式为主,定位航行所用时间明显延长,穿越平台数明显少于空白组;与模型组比较,穴注组及西药组大鼠定位航行游泳轨迹以直线式、趋向式为主,定位航行所用时间明显缩短,穿越平台数明显增多;八臂迷宫试验示,模型组大鼠与空白组大鼠比较,模型组大鼠参考记忆错误次数、工作记忆错误次数及吃完食物总时间多于空白组;与模型组比较,穴注组及西药组大鼠参考记忆错误次数、工作记忆错误次数及吃完食物总时间少于模型组;各组大鼠海马组织的COX-2 mRNA表达水平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显著升高,穴注组、西药组大鼠表达升高;与模型组对比,穴注组、西药组干预后均降低COX-2 mRNA的表达水平。结论:天麻素穴位注射可明显延长癫痫大鼠GTCS潜伏期和MCS潜伏期,提示天麻素穴位注射有抗癫痫作用;穴注组大鼠在Morris水迷宫试验及八臂迷宫试验中学习记忆能力与模型组大鼠对比有明显增强,且穴注组COX-2 mRNA表达较模型组显著下降,提示天麻素穴注对戊四氮致痫大鼠的认知功能损害有改善作用,可能通过调节癫痫大鼠COX-2的表达而减轻癫痫发作诱导的氧化应激损害,进而改善大鼠认知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素 穴位注射 癫痫 认知功能
下载PDF
程为平教授从虚论治痫证的体会 被引量:3
8
作者 闫禹竹 程为平 《中医药通报》 2010年第2期20-22,共3页
痫证是一种发作性神志异常疾病,又名"癫痫"或"羊痫风"。可见精神恍惚,甚则突然仆倒,昏不知人,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或口中如作猪羊叫声,移时苏醒后如常人等表现。导师程为平教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从... 痫证是一种发作性神志异常疾病,又名"癫痫"或"羊痫风"。可见精神恍惚,甚则突然仆倒,昏不知人,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或口中如作猪羊叫声,移时苏醒后如常人等表现。导师程为平教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从虚论治痫证的方法,且疗效显著。方以首乌黄精汤为主,随患者的症状随症加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痫证 首乌黄精汤
下载PDF
深刺下关穴配合电疗法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 被引量:12
9
作者 李崖雪 高瑞雪 +5 位作者 刘潇 李晓陵 张帆 闫禹竹 闫建华 王远红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250-2251,共2页
目的探讨深刺下关穴配合电疗法治疗三叉神经痛(TN)的疗效。方法 26例TN患者,男12例,女14例;年龄55~70岁,平均年龄(62.5±6.5)岁,随机分为深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选穴相同,均为"百会"、"下关"、"合谷&qu... 目的探讨深刺下关穴配合电疗法治疗三叉神经痛(TN)的疗效。方法 26例TN患者,男12例,女14例;年龄55~70岁,平均年龄(62.5±6.5)岁,随机分为深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选穴相同,均为"百会"、"下关"、"合谷"。治疗组:深刺下关穴配合电针;对照组:常规深度针刺下关穴配合电针。每日早、晚各治疗1次,半月为1个疗程。按照2008年《中药新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判定疗效;运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所对应的分数;通过计数法记录治疗前后患者发作频次/d,2个疗程后统计结果。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2.30%,在疼痛VAS比较上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疼痛程度明显减轻;在发作频率上比较优于对照组(P<0.05),可使发作频次显著减少。结论下关穴深刺配合电针疗法在刺灸方法上突破传统针刺深度,取得显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刺法 下关穴 三叉神经痛 电针
下载PDF
电针深刺法对三叉神经痛模型大鼠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崖雪 高瑞雪 +6 位作者 刘潇 王丰 李晓陵 闫禹竹 王欣波 孙士红 任佰亮 《针灸临床杂志》 2017年第8期52-55,共4页
目的:探讨电针深刺法对三叉神经痛(TN)模型大鼠三叉神经节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从而阐明此法产生疗效机理。方法:将30只成年雄性SD大鼠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和电针组,每组10只。采用大鼠眶下神经慢性缩窄环术... 目的:探讨电针深刺法对三叉神经痛(TN)模型大鼠三叉神经节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从而阐明此法产生疗效机理。方法:将30只成年雄性SD大鼠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和电针组,每组10只。采用大鼠眶下神经慢性缩窄环术制作大鼠三叉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应用免疫荧光组化和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三叉神经节(TG)中磷酸化ERK(p-ERK)的表达情况。结果:p-ERK在模型组大鼠的TG中有显著表达,但电针组可使三叉神经痛大鼠TG中p-ERK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电针深刺法通过减少TG中p-ERK表达情况而达到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三叉神经节 电针疗法 深刺
下载PDF
电针深刺法对三叉神经痛大鼠电压门控性钾通道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崖雪 高瑞雪 +7 位作者 王丰 刘潇 李晓陵 闫禹竹 王欣波 孙士红 任佰亮 佟欣 《针灸临床杂志》 2018年第5期69-71,共3页
目的:探讨电针深刺法对三叉神经痛大鼠电压门控性钾通道的影响,进一步阐明该治疗方法产生疗效的原理。方法:将SD大白鼠30只随机分成电针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每组各10只。制备大鼠三叉神经痛模型,采用实时定量RT-PCR技术检测各组大鼠... 目的:探讨电针深刺法对三叉神经痛大鼠电压门控性钾通道的影响,进一步阐明该治疗方法产生疗效的原理。方法:将SD大白鼠30只随机分成电针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每组各10只。制备大鼠三叉神经痛模型,采用实时定量RT-PCR技术检测各组大鼠三叉神经节中Kv4.3、Kv1.4、Kv4.2以及Kv3.4 mRNA表达情况。结果:经电针深刺治疗后,各组大鼠TG中Kv4.3、Kv1.4、Kv4.2以及Kv3.4 mRNA与模型组相比表达显著增加,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电针深刺法可以通过增加Kv通道亚型表达,抑制神经元兴奋性,终止三叉神经痛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通道 三叉神经痛 电针 深刺法
下载PDF
深刺下关穴配合烧山火治疗风寒型三叉神经痛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崖雪 刘小华 +3 位作者 闫禹竹 吴民民 陈小雨 刘潇 《针灸临床杂志》 2022年第1期37-42,共6页
目的:观察深刺下关穴配合烧山火治疗风寒型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与机理探讨。方法:选择本院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风寒型三叉神经痛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组采用深刺下关穴配合烧山火,... 目的:观察深刺下关穴配合烧山火治疗风寒型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与机理探讨。方法:选择本院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风寒型三叉神经痛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组采用深刺下关穴配合烧山火,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简化麦吉尔疼痛问卷评分McGill(VAS评分、疼痛分级指数PRI评分和现有疼痛强度PPI评分)、疼痛发作频次、神经递质含量[血浆P物质(SP)、血浆β-内啡肽(β-EP)、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物质(CGRP)]、红外成像技术和中医症状积分。结果:McGill(VAS评分、PRI评分和PPI评分):治疗后,两组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发作频次:治疗后,两组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β-内啡肽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血浆P物质、CGRP含量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外成像技术:治疗组即刻温度较治疗前明显升高,5 min、10 min、20 min和30 min后温度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对照组温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显然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症状积分:治疗后,两组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刺下关穴配合烧山火手法治疗风寒型三叉神经痛疗效显著,疼痛发作频次减少,疼痛程度明显减轻,总有效率较高。此方法通过降低被致痛物质(P物质、CGRP)的含量、增加其有镇痛作用的神经递质(β-内啡肽)含量从而发挥了强大的镇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刺 下关穴 烧山火 三叉神经痛 风寒型
下载PDF
玉米须提取物对小鼠糖尿病足模型的炎症干预作用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孙秋 闫禹竹 +1 位作者 王海英 王俊志 《中医药学报》 CAS 2022年第7期42-45,共4页
目的:通过研究糖尿病足小鼠模型给予玉米须提取物后炎症因子的变化水平,探索玉米须提取物对动物糖尿病足的影响。方法:小鼠进行适应性喂养1周,随后150只小鼠随机分成5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玉米须提取液高、中、低剂量组,每组30只... 目的:通过研究糖尿病足小鼠模型给予玉米须提取物后炎症因子的变化水平,探索玉米须提取物对动物糖尿病足的影响。方法:小鼠进行适应性喂养1周,随后150只小鼠随机分成5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玉米须提取液高、中、低剂量组,每组30只。空白对照组继续进行基础标准饲料喂养,模型对照组及玉米须提取液高、中、低剂量组给予高脂高糖饮食饲料喂养。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4组在第12周使用STZ进行DF模型造模,开始造模前12 h小鼠禁食但可自由饮水,将STZ加入到pH值为4.2柠檬酸(浓度为0.1 mmol/L)溶解,之后的5 d按照40 mg·kg^(-1)·d^(-1)剂量给予造模小鼠行腹腔注射,造模成功标准为小鼠空腹6 h血糖值>11.1 mmol/L。将玉米须提取物按照高剂量组(400 mg/kg)、中剂量组(200 mg/kg)、低剂量组(100 mg/kg),分别配置浓度为20、10、5 g/L的治疗液,按照0.02 mL/g标准灌胃。空白及模型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持续用药30 d,第30天给药后1 h,禁食12 h后行尾部采血进行指标检测,观察小鼠用药前后血糖、炎症因子IL-1、hs-CRP、VCAM-1、ICAM-1及MCP-1的变化。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玉米须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均具有降低糖尿病足小鼠模型IL-1、hs-CRP、VCAM-1、ICAM-1、MCP-1的作用(P<0.01),且呈现剂量浓度依赖性,治疗组间有差异,玉米须提取液高剂量组要明显优于低剂量组(P<0.05)。结论:玉米须提取物能够有效改善小鼠糖尿病足模型炎症因子的作用,且改善的效果随着剂量浓度的增高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须 糖尿病足 小鼠 炎症因子 血糖
下载PDF
电针深刺对三叉神经痛大鼠三叉神经节中P2Y2受体及Kv3.4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崖雪 高瑞雪 +6 位作者 刘潇 王丰 李晓陵 闫禹竹 王欣波 孙士红 任佰亮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第2期221-223,共3页
目的探讨电针深刺法对三叉神经痛(TN)大鼠三叉神经节中P2Y2受体及Kv3.4表达情况的影响,进而阐明此法镇痛机制。方法将30只SD大鼠(成年健康雄性)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各10只。制备大鼠三叉神经痛模型(眶下神经慢性缩窄环术... 目的探讨电针深刺法对三叉神经痛(TN)大鼠三叉神经节中P2Y2受体及Kv3.4表达情况的影响,进而阐明此法镇痛机制。方法将30只SD大鼠(成年健康雄性)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各10只。制备大鼠三叉神经痛模型(眶下神经慢性缩窄环术法)。3组均用细丝法检测大鼠痛阈,分别于14、28 d后检测痛阈并进行组间比较;3组均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大鼠神经节(TG)神经元中P2Y2受体表达情况,并进行组间比较;3组均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大鼠神经节中Kv3.4 mRNA表达情况,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电针深刺法治疗后三叉神经痛大鼠痛阈显著提高(P<0.05),TG中P2Y2受体的表达显著下降、Kv3.4 mRNA表达显著增加,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此法可以通过降低P2Y2受体表达同时增加Kv3.4 mRNA表达,抑制神经元兴奋性而起到镇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2Y2受体 三叉神经节 三叉神经痛
下载PDF
玉米须提取物对糖尿病足小鼠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孙秋 王海英 闫禹竹 《中医药学报》 CAS 2022年第3期38-41,共4页
目的:通过研究糖尿病足小鼠模型给予玉米须提取物后血糖、胰岛素、体质量、内皮因子的变化水平,探索玉米须提取物对小鼠糖尿病足的干预效果。方法:150只小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选出30只小鼠作为空白对照组,其余进行糖尿病足造模。造... 目的:通过研究糖尿病足小鼠模型给予玉米须提取物后血糖、胰岛素、体质量、内皮因子的变化水平,探索玉米须提取物对小鼠糖尿病足的干预效果。方法:150只小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选出30只小鼠作为空白对照组,其余进行糖尿病足造模。造模后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玉米须提取液高、中、低剂量组,每组30只,空白对照组给予基础饲料喂养,其余4组给予高脂高糖饲料喂养至实验结束。第12周开始,进行糖尿病足模型造模,造模前禁食12 h以上,但可自由饮水,用浓度为0.1 mmol/L的柠檬酸(pH 4.2)缓冲液溶解链脲佐菌素(STZ),按照40 mg/(kg·d)的剂量腹腔注射,每日1次,连续5 d。测量小鼠6 h空腹血糖值,大于11.1 mmol/L显示造模成功。按照400 mg/kg、200 mg/kg、100 mg/kg的标准将玉米须提取物分别配成浓度为20 g/L、10 g/L、5 g/L的玉米须提取液,按照0.2 mL/10g给予高、中、低剂量组灌胃。持续给药30 d,给药第30天后1 h,禁食12 h以上,行小鼠尾采血进行指标检验。观察小鼠用药前后的血糖(FBG)、血清胰岛素(FINS)、体质量变化水平,内皮功能血清血栓素B_(2)(TXB_(2))、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的指标含量变化。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玉米须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均具有降低FBG、TXB_(2)以及提高FINS、6-K-PGF-1α水平的作用(P<0.01),且呈现剂量依赖性,组间有差异(P<0.05),高剂量组要明显优于低剂量组,但是在改善体质量方面,玉米须提取液高剂量组改善小鼠的体质量有显著性差异(P<0.01),中、低剂量组有差异(P<0.05)。结论:玉米须提取物能够有效干预小鼠糖尿病足的血糖、胰岛素、体质量、内皮因子的变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须 糖尿病足 小鼠 内皮因子 胰岛素
下载PDF
针刺曲池穴对健康青年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鸿波 闫禹竹 《针灸临床杂志》 2012年第7期45-46,共2页
目的:探讨针刺曲池穴对青年健康人大脑中动脉(MCA)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青年健康志愿者40例,针刺被测者的双侧曲池穴,在针刺前、入针时、行针时、出针时、出针后分别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仪(TCD)检测大脑中动脉(MCA)的血流动... 目的:探讨针刺曲池穴对青年健康人大脑中动脉(MCA)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青年健康志愿者40例,针刺被测者的双侧曲池穴,在针刺前、入针时、行针时、出针时、出针后分别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仪(TCD)检测大脑中动脉(MCA)的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并记录TCD各参数变化情况。结果:针刺曲池穴,入针时和行针时收缩期血流速度(Vs)、舒张期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均较针刺前显著增快,但出针时、出针后血流速度无显著变化,搏动指数(PI)的变化总体上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曲池穴能增加大脑中动脉血流量,但其后遗效应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多普勒超声 曲池穴 脑血流动力学 针刺
下载PDF
透刺法结合电针治疗肝风上扰型无先兆性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17
作者 程为平 杨圆圆 +2 位作者 周海纯 王迪 闫禹竹 《中医药信息》 2022年第3期55-59,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透刺法结合电针对肝风上扰型无先兆性偏头痛患者的影响,探讨其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肝风上扰型无先兆性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透刺法结合电针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针刺... 目的:通过观察透刺法结合电针对肝风上扰型无先兆性偏头痛患者的影响,探讨其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肝风上扰型无先兆性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透刺法结合电针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针刺结合电针治疗,均连续针刺10 d后休息1 d,以此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随访1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偏头痛发作频率和偏头痛持续时间,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治疗后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偏头痛症状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28/30,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26/30,86.67%),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透刺法结合电针对肝风上扰型无先兆性偏头痛患者有较好的镇痛作用,并能缩短偏头痛症状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刺法 电针 无先兆性偏头痛 视觉模拟评分法 镇痛
下载PDF
程为平教授热敏灸结合电针八髎穴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经验 被引量:7
18
作者 何艺博 程光宇 +3 位作者 张奇 闫禹竹 刘玥 王奇 《中国中医急症》 2022年第2期348-350,361,共4页
脊髓损伤后尿潴留多因外伤损害累及脊髓排尿中枢所致。在辨明病因、改善泌尿系症状、恢复膀胱功能的现代医学理论基础上,程为平教授充分发挥中医“个体化”辨证优势,辨敏施灸,提出“平调脏腑气血,疏利下焦运化,强腰固本”的治疗原则,总... 脊髓损伤后尿潴留多因外伤损害累及脊髓排尿中枢所致。在辨明病因、改善泌尿系症状、恢复膀胱功能的现代医学理论基础上,程为平教授充分发挥中医“个体化”辨证优势,辨敏施灸,提出“平调脏腑气血,疏利下焦运化,强腰固本”的治疗原则,总结出热敏灸结合电针八髎穴的特色治疗方法,且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尿潴留 热敏灸 电针 八髎穴 名医经验 程为平
下载PDF
电针围刺联合中药熏蒸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观察 被引量:21
19
作者 汪洋 闫禹竹 +3 位作者 杜中梅 黄乃好 杨帆 李曌 《针灸临床杂志》 2019年第7期32-35,共4页
目的:比较电针围刺法联合活血散瘀汤中药熏蒸与单独使用针刺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72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属于Ⅰ、Ⅱ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穴位给予电针治疗,治疗组采用... 目的:比较电针围刺法联合活血散瘀汤中药熏蒸与单独使用针刺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72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属于Ⅰ、Ⅱ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穴位给予电针治疗,治疗组采用电针围刺法联合活血散瘀汤熏蒸治疗,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肢运动功能评分、疼痛评分、手水肿程度的疗效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上肢疼痛评分均降低(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患肢手水肿程度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围刺法联合活血散瘀汤熏蒸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肩手综合征 电针 围刺 活血散瘀汤
下载PDF
电针“太阳”透“百会”对PTZ致痫大鼠海马pCREB及NSE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何艺博 邓洁初 +3 位作者 闫禹竹 程为平 王奇 刘玥 《针灸临床杂志》 2022年第3期67-72,共6页
目的:观察电针“太阳”透“百会”对戊四氮(PTZ)致痫大鼠行为学、海马内pCREB及NSE表达情况,探讨其抗痫的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将32只大鼠分成空白组、模型组、西药组及电针透穴组,每组各8只。除空白组外,采用戊四氮(PTZ)腹腔注射将... 目的:观察电针“太阳”透“百会”对戊四氮(PTZ)致痫大鼠行为学、海马内pCREB及NSE表达情况,探讨其抗痫的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将32只大鼠分成空白组、模型组、西药组及电针透穴组,每组各8只。除空白组外,采用戊四氮(PTZ)腹腔注射将其余24只大鼠制备为癫痫模型。记录各组大鼠一般状态、行为学改变等情况,免疫组化法及Western-blot检测海马组织pCREB及NSE表达变化情况。结果:模型组、西药组及电针透穴组与空白组比较,体质量明显降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站立及进入旷场中心区探索次数减少,理毛等焦虑行为次数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透穴组大鼠站立、进入旷场中心区较模型组增加趋势,理毛等焦虑行为有减少趋势;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的pCREB及NSE阳性细胞数及细胞核蛋白浓度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电针透穴组大鼠的体质量均明显增加、痫性发作潜伏期延长和高等级痫性发作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透穴组pCREB及NSE阳性细胞数及细胞核蛋白浓度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部电针透穴可改善PTZ致痫大鼠一般状态,减轻痫性发作,延长发作潜伏期,改善认知障碍及焦虑行为,可降低海马组织pCREB及NSE表达,其抗痫机制可能通过减轻神经元损伤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电针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磷酸化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