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小麦抗条锈病基因育种利用现状与策略 被引量:7
1
作者 刘志勇 张怀志 +23 位作者 白斌 李俊 黄林 徐智斌 陈永兴 刘旭 曹廷杰 李淼淼 陆平 吴秋红 董玲丽 韩玉林 殷贵鸿 胡卫国 王西成 赵虹 闫素红 杨兆生 畅志坚 王涛 杨武云 刘登才 李洪杰 杜久元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51,共18页
小麦条锈病是中国重要的流行性真菌病害,严重威胁国家粮食安全。通过持续应用抗病品种和植保措施,小麦条锈病在中国得到了较好的控制。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栽培制度的变革、育种方法技术的改进、产量水平的提高及条锈菌群体结构和... 小麦条锈病是中国重要的流行性真菌病害,严重威胁国家粮食安全。通过持续应用抗病品种和植保措施,小麦条锈病在中国得到了较好的控制。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栽培制度的变革、育种方法技术的改进、产量水平的提高及条锈菌群体结构和毒性频率的不断变异,有必要对新时期小麦抗条锈病基因育种利用现状进行科学评估,以期为广谱持久多抗小麦品种的培育提供依据。本文通过对近年来中国西南、西北和黄淮主产区小麦品种(系)的条锈病抗性进行系统的抗病鉴定、遗传分析和抗条锈病基因分子标记的定位和检测,总结了中国小麦育种中主要抗条锈病基因的利用情况,对中国小麦抗条锈病基因发掘与种质创新、小麦育种中利用的主要抗条锈病基因、新时期抗条锈病基因利用的策略、小麦育种中抗条锈病基因选择和鉴定等进行了论述,并对新时期小麦抗条锈病育种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条锈菌 兴衰循环 持久抗性 基因聚合 种质创新
下载PDF
小麦新品种中育1702的丰产性、稳定性及适应性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闫文利 李伟 +2 位作者 刘旭 杨兆生 闫素红 《农业科技通讯》 2023年第10期58-61,共4页
为全面了解河南省小麦新品种中育1702的生长特性及其推广潜力,以中育1702参加河南省水地冬小麦区试及生产试验的结果为依据,通过产量增减百分比、方差分析,适应度分析,与最优品种的差异分析、农艺性状评价等分别对中育1702和对照品种百... 为全面了解河南省小麦新品种中育1702的生长特性及其推广潜力,以中育1702参加河南省水地冬小麦区试及生产试验的结果为依据,通过产量增减百分比、方差分析,适应度分析,与最优品种的差异分析、农艺性状评价等分别对中育1702和对照品种百农207的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中育1702在2018-2020年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分别为619.3 kg、534.8 kg、580.7 kg,分别较对照品种百农207增产9.8%、8.6%、5.8%,增产率均大于5.0%;亩穗数分别为40.5万穗、38.3万穗、38.7万穗,均高于对照品种;穗粒数分别为36.8粒、35.6粒、35.6粒,与对照品种相当;千粒重分别为48.5 g、48.5 g、47.9 g,均明显高于对照品种。中育1702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优于对照品种,适宜在河南省(南部长江中下游麦区除外)早中茬麦区大面积种植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中育1702 丰产性 稳产性 适应性
下载PDF
高产大穗抗倒小麦新品种——中育1123 被引量:1
3
作者 闫素红 李伟 +3 位作者 刘旭 闫文利 朱志华 杨兆生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54-854,共1页
中育1123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杨兆生育种团队用抗病好、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04中36做母本,以丰产稳产的周麦23作父本进行杂交,采用"一种小麦改良系谱选择方法"(国内独创的穗穴改良系谱法)经过6年选育而成。该品种于2016年3月... 中育1123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杨兆生育种团队用抗病好、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04中36做母本,以丰产稳产的周麦23作父本进行杂交,采用"一种小麦改良系谱选择方法"(国内独创的穗穴改良系谱法)经过6年选育而成。该品种于2016年3月通过了第三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16019。已申请品种保护,品种申请号:20141362.0。1特征特性弱春性,全生育期217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系谱法 弱春性 综合农艺性状 农作物品种审定 系谱选择 国家黄淮南片 杨兆 产量三要素 底墒不足 穗纺锤形
下载PDF
矮秆小麦新品种中育9307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6
4
作者 闫素红 李伟 +2 位作者 刘旭 闫文利 杨兆生 《农业科技通讯》 2015年第11期171-172,共2页
中育9307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小麦研究室小麦高产课题组运用改良系谱法经过6年选育而成的矮秆小麦新品种。2014年3月通过河南省审定。介绍了该品种的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 小麦 中育907 特征特性 产量表现 栽培技术
下载PDF
高产大穗弱春性小麦新品种中育1123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被引量:5
5
作者 闫素红 李伟 +3 位作者 刘旭 闫文利 朱志华 杨兆生 《农业科技通讯》 2016年第8期176-178,共3页
中育1123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小麦研究室小麦高产课题组运用改良系谱法经过6年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2016年3月通过国家审定。主要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产量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 小麦新品种 中育1123 选育 产量表现 高产栽培技术
下载PDF
高产抗病小麦新品种—中育9302
6
作者 闫素红 杨兆生 +2 位作者 李伟 刘旭 朱志华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30-1030,共1页
中育9302是中棉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03年用抗病性好、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周麦16/04中36)F1代的花粉导入到改良的矮败小麦群体中,选择可育单株,运用改良系谱法选育而成的新品种,于2014年12月通过了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 中育9302是中棉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03年用抗病性好、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周麦16/04中36)F1代的花粉导入到改良的矮败小麦群体中,选择可育单株,运用改良系谱法选育而成的新品种,于2014年12月通过了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14022。已申请品种保护,申请号:2013105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新品种 抗病性 品种审定委员会 综合农艺性状 系谱法选育 小麦群体 品种保护 F1代
下载PDF
高产大穗型小麦新品种—中育9398
7
作者 闫素红 李伟 +2 位作者 朱志华 刘旭 杨兆生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
中育9398是中棉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抗病性好、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新麦18做父本、以改良的矮败小麦做母本,在杂交后代中选择可育单株,运用改良系谱法经过6年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2012年11月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 中育9398是中棉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抗病性好、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新麦18做父本、以改良的矮败小麦做母本,在杂交后代中选择可育单株,运用改良系谱法经过6年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2012年11月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12005。已申请品种保护,申请号:2011059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新品种 品种审定委员会 大穗型 综合农艺性状 矮败小麦 杂交后代 品种保护 抗病性
下载PDF
生物调节剂矮多穗对小麦主要性状的影响
8
作者 闫素红 杨兆生 +2 位作者 蔡忠民 王俊娟 张立荣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2000年第5期5-6,共2页
关键词 矮多穗 生物调节剂 小麦 叶面积系数 灌浆 根系
下载PDF
播种方式对不同类型小麦品种产量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26
9
作者 赵虹 杨兆生 +4 位作者 闫素红 王俊娟 陈长海 梁文科 戚廷香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00-105,共6页
在不同种植方式下 ,对豫麦 18号、豫麦 2 1号、豫麦 4 9号、93中 6等 4个不同类型小麦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等行距与宽窄行之间产量无明显差异 ,低播量、高播量下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叶面积系数从开花到乳熟都呈... 在不同种植方式下 ,对豫麦 18号、豫麦 2 1号、豫麦 4 9号、93中 6等 4个不同类型小麦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等行距与宽窄行之间产量无明显差异 ,低播量、高播量下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叶面积系数从开花到乳熟都呈下降趋势 ,只有 93中 6呈上升趋势 ,豫麦2 1号、豫麦 4 9号、豫麦 18号间无差异。豫麦 18号灌浆速度最快 ,豫麦 2 1号最慢 ,豫麦 4 9号和 93中 6相比 ,前者前期灌浆快 ,后者后期灌浆快 ,93中 6硝酸还原酶活性最高。豫麦 18号次之 ,豫麦2 1号第 3,豫麦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种方式 小麦品种 产量构成因子 产量性状
下载PDF
不同播期播量对小麦中育9302产量及部分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2
10
作者 闫文利 李伟 +3 位作者 刘旭 杨兆生 蔡忠民 闫素红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84-88,123,共6页
以国审小麦中育9302为研究对象,采用播期、播量2个因素互作裂区试验方法,分析10月7日、10月14日、10月21日3个不同播期,112.5、187.5、262.5kg/hm^(2)3个不同播量互作条件下对产量及一些性状的影响,并探讨中育9302在豫北地区的最佳播种... 以国审小麦中育9302为研究对象,采用播期、播量2个因素互作裂区试验方法,分析10月7日、10月14日、10月21日3个不同播期,112.5、187.5、262.5kg/hm^(2)3个不同播量互作条件下对产量及一些性状的影响,并探讨中育9302在豫北地区的最佳播种时期和播种量。结果表明,播期为10月14日且播量为187.5kg/hm^(2)处理组合(A2B2)的产量最高,为8811.56kg/hm^(2)。播期对中育9302的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影响不大。播期延迟后,千粒质量降低,穗长变短,旗叶变长变窄。增加播种量后,单位面积穗数、株高相应增加。结实小穗数、穗粒数与其他性状相关性较低,第3节间长、第1节间长、总节间长、旗叶长、株高与其他性状相关性较高,各性状之间联系紧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期 播量 中育9302 产量 农艺性状 相关关系
下载PDF
小麦开花后根系衰退及分布规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杨兆生 张立桢 +3 位作者 闫素红 王俊娟 梁文科 李亚兵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8-31,共4页
在根系地下观测室的根系生长观测箱中,对小麦根系的立体分布和开花后的衰退规律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在开花期根系生长量达到高峰后,呈直线下降趋势;开花后根系在不同层次土壤剖面分布主要在60~120cm;根系的衰退区主... 在根系地下观测室的根系生长观测箱中,对小麦根系的立体分布和开花后的衰退规律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在开花期根系生长量达到高峰后,呈直线下降趋势;开花后根系在不同层次土壤剖面分布主要在60~120cm;根系的衰退区主要在30~60cm,5月11日~21日衰退速度最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根系 衰退规律 分布
下载PDF
河南小麦新品种(系)灰色关联度分析 被引量:14
12
作者 曹廷杰 李伟 +1 位作者 闫素红 王西成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5期13640-13642,13647,共4页
为科学合理的评价小麦新品种(系),以为其选育和品种审定提供参考。利用2007~2008年度河南省区域试验数据,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14个小麦新品种(系)(含对照)的14个主要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依据品种(系)的加权关联度顺序所进行的... 为科学合理的评价小麦新品种(系),以为其选育和品种审定提供参考。利用2007~2008年度河南省区域试验数据,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14个小麦新品种(系)(含对照)的14个主要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依据品种(系)的加权关联度顺序所进行的综合评估与品种(系)的实际表现(产量)是基本一致的。关联度靠前的小麦新品种(系)中育12、洛麦22等均已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豫教5号和豫农416分别参加了第2年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关联系数排名靠后的品种(系)已遭淘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品种 灰色关联度 综合评估
下载PDF
抗旱基因8981转化‘吉粳88’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闫素红 刘颖 +3 位作者 朱昀 苏乐乐 鲁冰 魏景芳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2-116,共5页
以‘吉粳88’成熟胚为外植体,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入抗旱基因8981,对转化过程中愈伤组织的诱导、转化、筛选等条件进行研究,建立一个稳定、高效的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体系,并对获得的转基因植株进行PCR鉴定、除草剂抗性检测和抗旱性鉴定... 以‘吉粳88’成熟胚为外植体,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入抗旱基因8981,对转化过程中愈伤组织的诱导、转化、筛选等条件进行研究,建立一个稳定、高效的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体系,并对获得的转基因植株进行PCR鉴定、除草剂抗性检测和抗旱性鉴定分析。结果表明:‘吉粳88’在诱导愈伤的过程中,不需要切芽;当菌液浓度OD600=0.2,浸染时间为20min时,转化效率最高且效果最好;在筛选培养前,需要经过恢复培养。PCR检测证明8981基因已整合到‘吉粳88’基因组中,抗性检测发现转基因植株对除草剂和PEG胁迫都有一定的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粳88 基因8981 农杆菌转化 抗旱性
下载PDF
黑果腺肋花楸组织培养和快繁体系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青 刘颖 +3 位作者 李冬杰 闫素红 张冠华 魏景芳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6-99,共4页
以黑果腺肋花楸带芽茎段为试验材料,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研究不同激素含量和配比对其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茎段在MS+6-BA 0.5mg/L+NAA 0.2mg/L培养基上诱导芽最快最好,KT能诱导愈伤组织,但对试管苗的芽诱导无明显影响;在... 以黑果腺肋花楸带芽茎段为试验材料,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研究不同激素含量和配比对其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茎段在MS+6-BA 0.5mg/L+NAA 0.2mg/L培养基上诱导芽最快最好,KT能诱导愈伤组织,但对试管苗的芽诱导无明显影响;在MS+6-BA0.5mg/L+IBA 0.2mg/L培养基上继代1次,增殖系数就能达6倍以上;生根培养基1/2MS+IBA 0.5mg/L效果最好,生根率近100%;移栽基质以草炭土∶营养土∶蛭石=1∶2∶1的基质中最好,成活率达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果腺肋花楸 组织培养 优化 快速繁殖
原文传递
小麦开花后根系衰退及分布规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杨兆生 张立桢 +3 位作者 闫素红 王俊娟 梁文科 李亚兵 《麦类作物》 CSCD 1998年第5期40-41,45,共3页
小麦根系的生长发育是影响小麦籽粒产量的主要因素。在根系地下观测室的根系生长观测箱中 ,观测了根系的发育和分布 ,目的是为了明确开花后根系的衰退规律。研究表明 ,在开花期根系生长量到高峰后 ,呈直线下降趋势。开花后根系在不同层... 小麦根系的生长发育是影响小麦籽粒产量的主要因素。在根系地下观测室的根系生长观测箱中 ,观测了根系的发育和分布 ,目的是为了明确开花后根系的衰退规律。研究表明 ,在开花期根系生长量到高峰后 ,呈直线下降趋势。开花后根系在不同层次土壤剖面分布主要在 6 0~ 12 0 cm。根系的衰退区主要在 30~ 6 0 cm,5月 11日~ 2 1日衰退速度最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开花后根系 衰退规律 分布规律
下载PDF
小麦新品种中育9号选育及其栽培技术 被引量:4
16
作者 杨兆生 闫素红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3-55,共3页
中育9号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安阳棉花所小麦玉米室所育成的高产稳产中早熟小麦新品种。2002-2004年参加河南省冬水组区试,16点汇总,比对照豫麦49号增产3.38%,2003-2004年度参加河南省高肥冬水组生产试验,6点汇总均增产,比对照豫麦49... 中育9号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安阳棉花所小麦玉米室所育成的高产稳产中早熟小麦新品种。2002-2004年参加河南省冬水组区试,16点汇总,比对照豫麦49号增产3.38%,2003-2004年度参加河南省高肥冬水组生产试验,6点汇总均增产,比对照豫麦49号增产6.2%。该品种产量三要素协调,群体自身调节能力强,适应性强,抗病抗倒。高产栽培要适时播种,合理施肥灌水,力争粒大粒饱、千粒重高,及时防治病虫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新品种 中育9号 选育
下载PDF
超高产抗病小麦新品种04中36的选育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兆生 闫素红 +1 位作者 赵土岗 孟育哲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52-54,共3页
04中36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所育成的超高产抗病稳产中早熟小麦新品种。2004-2006年度参加河南省高肥春水组区试和河南省高肥春水Ⅱ组生产试验,25点次平均7303.5 kg/hm2,比对照平均增产8.35%,2组试验第1位,1组试验第2位。该品种产量三... 04中36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所育成的超高产抗病稳产中早熟小麦新品种。2004-2006年度参加河南省高肥春水组区试和河南省高肥春水Ⅱ组生产试验,25点次平均7303.5 kg/hm2,比对照平均增产8.35%,2组试验第1位,1组试验第2位。该品种产量三要素协调,群体自身调节能力强,适应性强,抗病抗倒。高产栽培要适时播种,合理施肥灌水,力争粒大粒饱、千粒重高,及时防治病虫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新品种 04中36 栽培技术
下载PDF
黔西北地区小麦引种观察试验初报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洪森 张志华 +3 位作者 闫俊 闫素红 胡德云 闫继红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42-44,共3页
经连续两年在黔西北高原进行小麦引种观察试验 ,结果表明 ,引自黄淮等地的小麦品种 (系 )虽有许多优点 ,但也存在不适应当地自然条件的重要缺陷 ,难以在当地生产上直接利用。黔西北的特殊生态环境条件造就出的小麦种质资源 ,有重要的研... 经连续两年在黔西北高原进行小麦引种观察试验 ,结果表明 ,引自黄淮等地的小麦品种 (系 )虽有许多优点 ,但也存在不适应当地自然条件的重要缺陷 ,难以在当地生产上直接利用。黔西北的特殊生态环境条件造就出的小麦种质资源 ,有重要的研究和利用价值 ,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由于大西南与我国北方地区小麦生态类型差异较大 ,优势互补性强 ,在地域间加强种质交流和科技协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小麦 引种 试验 贵州 性状表现
下载PDF
抗病、中早熟、超高产小麦新品系——04中36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兆生 闫素红 +1 位作者 王洪凯 赵土岗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I0002-I0002,共1页
04中36足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小麦研究室于1998年用百农64与周麦11杂交,经6年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基本上保留了双亲丰产、抗病的主要优点,同时也克服了双亲各自的缺点。2006年通过河南省审定,审定号:豫审麦2006019。已... 04中36足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小麦研究室于1998年用百农64与周麦11杂交,经6年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基本上保留了双亲丰产、抗病的主要优点,同时也克服了双亲各自的缺点。2006年通过河南省审定,审定号:豫审麦2006019。已申请国家品种权保护,申请号2005049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产小麦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抗病 中早熟 新品系 小麦新品种 品种权保护 百农64
下载PDF
超高产小麦新品种中育12号 被引量:8
20
作者 杨兆生 闫素红 +4 位作者 刘秉华 刘宏伟 李伟 杨丽 周阳 《农业科技通讯》 2009年第10期100-100,104,共2页
中育12号,2008年9月通过河南省审定(豫审麦2008003),并已申请品种保护(品种申请号:20080360.9)。中育12号获得国家项目的支持.列入国家“十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重大专项“优质超高产农作物新品种选育”项目... 中育12号,2008年9月通过河南省审定(豫审麦2008003),并已申请品种保护(品种申请号:20080360.9)。中育12号获得国家项目的支持.列入国家“十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重大专项“优质超高产农作物新品种选育”项目:“十一五”国家高技术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动植物品种分子设计专题“小麦分子聚合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新品种 超高产 863计划 分子设计 “十一五” 新品种选育 品种保护 聚合育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