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案例解析式微生物学教学改革的课程思政设计与探索
1
作者 何庆元 李正鹏 +3 位作者 史钧 闯绍闯 董红香 王传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期277-279,共3页
为了更好地实现微生物学的思政教学目标,在既定的学时基础上,达到不减少专业知识点,同时完成立德树人、爱国、敬业教育目的,进行了微生物学的教学模式改革。通过各章节中引入经典案例,展开相关微生物学知识,从实例中挖掘思政元素,将思... 为了更好地实现微生物学的思政教学目标,在既定的学时基础上,达到不减少专业知识点,同时完成立德树人、爱国、敬业教育目的,进行了微生物学的教学模式改革。通过各章节中引入经典案例,展开相关微生物学知识,从实例中挖掘思政元素,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微生物学的教学内容中。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增强师生的互动,开拓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爱国主义和科学学习的热情,并促进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微生物学 案例解析 教学改革
下载PDF
L-苹果酸对肉鸡生长性能、肉品质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鲍文梅 黄飞 +5 位作者 闯绍闯 赵芝琼 张祺 王立克 王翔 王淑娟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72-1584,共13页
本研究旨在探究L-苹果酸对肉鸡生长性能、肉品质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取1日龄爱拔益加(AA)肉鸡288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公母各占1/2)。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3个试验组分别饲喂额外添加0.40%(T1组)、0.80%(T2组)和1... 本研究旨在探究L-苹果酸对肉鸡生长性能、肉品质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取1日龄爱拔益加(AA)肉鸡288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公母各占1/2)。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3个试验组分别饲喂额外添加0.40%(T1组)、0.80%(T2组)和1.20%L-苹果酸(T3组)的基础饲粮,试验期42 d。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T1组1~21日龄、22~42日龄和1~42日龄平均日增重(ADG)显著提高(P<0.05),22~42日龄和1~42日龄料重比(F/G)显著降低(P<0.05);T2组22~42日龄ADG显著提高(P<0.05),1~42日龄F/G显著降低(P<0.05)。各组之间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死亡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2)与对照组相比,42日龄时,各试验组半净膛率和腹脂率显著提高(P<0.05),肌肉滴水损失和剪切力显著降低(P<0.05),同时T1组全净膛率显著提高(P<0.05)。各组之间屠宰率、胸肌率和腿肌率以及肌肉pH45 min、pH24 h、肉色[亮度(L^(*))、红度(a^(*))、黄度(b^(*))值]和蒸煮损失差异均不显著(P>0.05)。3)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在21和42日龄时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提高(P<0.05),在42日龄时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显著提高(P<0.05);T2和T3组在42日龄时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提高(P<0.05);T1和T3组在42日龄时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0.40%的L-苹果酸能够显著提高肉鸡的ADG、半净膛率、全净膛率和腹脂率,显著降低F/G、肌肉滴水损失和剪切力,添加1.20%的L-苹果酸能够显著提高肉鸡血清T-AOC及T-SOD、GSH-Px和CAT活性,降低血清MDA含量。以生长性能和肉品质指标为判断依据,通过二次回归模型得出,L-苹果酸在肉鸡饲粮中适宜添加量为0.47%~0.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苹果酸 肉鸡 生长性能 肉品质 抗氧化能力
下载PDF
酵母工程菌S.pombe yAS56的构建及魔芋红茶菌发酵工艺的研究
3
作者 闯绍闯 龚文秀 +2 位作者 李清 曹媛媛 唐欣昀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198-202,共5页
为研究利用魔芋精粉制备魔芋红茶菌的可行性,从约氏梭菌(Clostridium josui)中克隆β-葡聚糖酶基因cel9C,构建粟酒裂殖酵母(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重组表达质粒p ESP-2-2-cel9C,转化构建酵母工程菌,利用工程菌进行魔芋红茶菌发酵... 为研究利用魔芋精粉制备魔芋红茶菌的可行性,从约氏梭菌(Clostridium josui)中克隆β-葡聚糖酶基因cel9C,构建粟酒裂殖酵母(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重组表达质粒p ESP-2-2-cel9C,转化构建酵母工程菌,利用工程菌进行魔芋红茶菌发酵。采用析因实验设计和中心组合实验设计方法,以总酸为响应值,优化发酵条件,从7个因素中筛选出2个显著因素:装液量和时间。最佳条件为:绿茶0.4%、蔗糖7.5%、魔芋精粉0.25%、接种量10%、酿酒酵母/酵母工程菌接种细胞浓度比=0.5、装液量98.7 m L、时间124 h。在此条件下红茶菌总酸为(27.88±0.26)g/kg,与预测值相近,较优化前提高41.45%,表明利用魔芋精粉和酵母工程菌制备魔芋红茶菌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l9C基因 粟酒裂殖酵母 魔芋 红茶菌 优化
原文传递
有机污染物的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4
作者 黄俊伟 闯绍闯 +3 位作者 陈凯 凌婉婷 唐翔宇 蒋建东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57-765,共9页
环境中有机污染物如各类农药、石油化合物、多环芳烃、多氯联苯等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对人类健康也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对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的去除研究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在有机污染物修复技术中,最新出现的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 环境中有机污染物如各类农药、石油化合物、多环芳烃、多氯联苯等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对人类健康也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对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的去除研究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在有机污染物修复技术中,最新出现的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因其高效、环境友好和修复成本低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论述了有机污染物的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原理、形式及其在污染土壤修复应用中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今后的研究重点,以期为环境中有机污染物修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污染物 植物 微生物 联合修复 生物修复
下载PDF
福建红曲醋中产酸菌株的分离及鉴定 被引量:4
5
作者 查婧 蔡福带 +3 位作者 林小秋 闯绍闯 陈晓琳 唐欣昀 《工业微生物》 CAS CSCD 2015年第1期32-35,共4页
添加含有高浓度乙醇的红曲酒至福建传统红曲醋醋母中富集产酸菌株,采用高浓度乙醇平板,依据溶解圈指标从福建传统红曲醋液体循环工艺样品中分离出7株产酸菌株。综合菌株形态、生理生化实验以及16S r DNA序列测定等信息,确定这7株菌株分... 添加含有高浓度乙醇的红曲酒至福建传统红曲醋醋母中富集产酸菌株,采用高浓度乙醇平板,依据溶解圈指标从福建传统红曲醋液体循环工艺样品中分离出7株产酸菌株。综合菌株形态、生理生化实验以及16S r DNA序列测定等信息,确定这7株菌株分类地位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α-变形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红螺菌目(Rhodospirillales)醋酸菌科(Acetobacteraceae)葡糖酸醋杆菌属(Gluconacetobacter),其中菌株Y5052、Y5054、Y5072、Y5092鉴定为斯氏葡糖酸醋杆菌(Gluconacetobacter swingsii);菌株Y5032、Y5033、Y5071鉴定为欧洲葡糖酸醋杆菌(Gluconacetobacter europaeus)。测定这些菌株的产酸能力,菌株Y5052产酸量最低,7 d达15 g/L;菌株Y5054产酸能力最强,7 d产酸量达57.0 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醋 分离 鉴定 葡糖酸醋杆菌
下载PDF
温莪术根际促生菌株的促生效应及土壤定殖 被引量:1
6
作者 周晓雷 何文斐 +2 位作者 闯绍闯 唐欣昀 姜程曦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91-594,共4页
测定了38株温莪术根际菌的产铁载体、解磷、产IAA的能力和抑制致病菌的能力。这些菌株中25株菌分泌IAA的量可达到1 mg·L-1以上;23株菌铁载体产量达到10+;10株菌解磷能力在2 mg·L-1以上;有3株菌对4种植物致病菌都有抑制效果。... 测定了38株温莪术根际菌的产铁载体、解磷、产IAA的能力和抑制致病菌的能力。这些菌株中25株菌分泌IAA的量可达到1 mg·L-1以上;23株菌铁载体产量达到10+;10株菌解磷能力在2 mg·L-1以上;有3株菌对4种植物致病菌都有抑制效果。经综合评价筛选出3株菌进行盆栽试验。WP0702产较高的铁载体,抑菌能力较强;WK0101铁载体、解磷、产IAA的能力均较高,但无抑菌能力;这2株菌株均明显促进温莪术的产量。试验数据证明具有抑制致病菌的能力、解磷和分泌适当浓度IAA的菌株都有作为生物有机肥的可能。用lux AB基因标记菌株WP0702,证明该菌株在不同土壤中可以持续存活。WP0702和WK0101具有作为温莪术生物肥料、克服连作障碍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莪术 根际促生菌 生理活性 抑菌能力
原文传递
抗生素对不同土壤中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周椿富 于锐 +3 位作者 王翔 闯绍闯 杨洪杏 谢越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234-2241,共8页
农田土壤抗生素累积产生的生态风险已成为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土壤酶活性的变化对于研究抗生素影响下的农田土壤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分别以酸性、中性和碱性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添加畜禽养殖业中常用的3种抗生素... 农田土壤抗生素累积产生的生态风险已成为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土壤酶活性的变化对于研究抗生素影响下的农田土壤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分别以酸性、中性和碱性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添加畜禽养殖业中常用的3种抗生素——土霉素(Oxytetracycline,OTC)、恩诺沙星(Enrofloxacin,ENR)和磺胺二甲嘧啶(Sulfamethazine,SM2)进行处理,分析了土壤中脲酶、过氧化氢酶和磷酸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在添加抗生素处理的0—28 d过程中,脲酶活性整体呈现抑制趋势,过氧化氢酶活性整体呈现促进趋势,磷酸酶活性随着添加抗生素的不同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在28 d时,与对照组相比,脲酶活性在添加3种抗生素的酸性、中性土壤中及添加ENR与SM2的碱性土壤中均显著受到抑制,抑制率为38.03%—96.08%,而在添加OTC的碱性土壤中受到促进,促进率为28.43%;过氧化氢酶活性在添加3种抗生素的酸性土壤中及添加OTC与SM2的中性、碱性土壤中均受到促进,促进率为24.88%—268.25%,而在添加ENR的中性、碱性土壤中受到抑制,抑制率为18.42%和29.04%;磷酸酶活性在添加OTC的3种土壤中均受到促进,促进率为14.73%—101.26%,而在添加ENR的3种土壤中均无显著变化,在添加SM2的3种土壤中均受到抑制,抑制率为61.83%—70.54%。该研究表明抗生素对土壤酶活性影响复杂,尤其是对脲酶活性的抑制,减弱了土壤氮循环相关酶的代谢功能及其稳定性,进而影响土壤生态系统的功能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霉素 恩诺沙星 磺胺二甲嘧啶 农田土壤 土壤酶活
下载PDF
纤维素降解菌中葡聚糖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活性
8
作者 宁玉洁 闯绍闯 +4 位作者 陈晓琳 粟冠和郎 王道胜 常艳 唐欣昀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10-914,共5页
为探明约氏梭菌(Clostridium josui)中纤维小体内某个酶的功能性,从该菌属CJ-1菌株中克隆出基因片段Cel9C,大小为1943 bp,编码647个氨基酸,将该基因构建于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 ET28a(+)中,获得重组表达载体p ET28a-Cel9C,转化至大肠杆菌菌... 为探明约氏梭菌(Clostridium josui)中纤维小体内某个酶的功能性,从该菌属CJ-1菌株中克隆出基因片段Cel9C,大小为1943 bp,编码647个氨基酸,将该基因构建于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 ET28a(+)中,获得重组表达载体p ET28a-Cel9C,转化至大肠杆菌菌株BL21(DE3)中进行表达。结果表明,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45℃,最适反应p H为p H6.0;对大麦-β-葡聚糖(Barley-β-glucan)和魔芋葡甘聚糖(Konjac glucomannan)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比活值分别达到114和57 U·mg-1;几乎不能以木聚糖(Brichwood xylan)和半乳甘露寡糖(Galacto mannan)为底物。说明该酶对葡聚糖类物质时有较高的降解能力,应为葡聚糖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氏梭菌 葡聚糖酶 克隆 表达 酶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