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ichia kudriavzevii生物强化对酱香型白酒酒醅微生物群落结构及挥发性风味组分的影响
1
作者 倪冰倩 夏韩硕 +5 位作者 闵伟红 朱华 王昆 李微微 李秀婷 张成楠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3-108,130,共17页
乙酸苯乙酯具有玫瑰花香、蜂蜜香、苹果香等风味特征,是酱香型白酒的重要风味物质。高产乙酸苯乙酯酵母菌的筛选及发酵应用对于改善酱香型白酒风味,提高白酒品质具有重要意义。从酱香型白酒酿造过程的酒醅样品中筛选得到1株乙酸苯乙酯... 乙酸苯乙酯具有玫瑰花香、蜂蜜香、苹果香等风味特征,是酱香型白酒的重要风味物质。高产乙酸苯乙酯酵母菌的筛选及发酵应用对于改善酱香型白酒风味,提高白酒品质具有重要意义。从酱香型白酒酿造过程的酒醅样品中筛选得到1株乙酸苯乙酯产量相对较高的菌株Pichia kudriavzevii X-8,将其应用于酱香型白酒模拟发酵实验。结果表明:A组(未添加菌株Pichia kudriavzevii X-8)和B组(添加菌株Pichia kudriavzevii X-8)酒醅样品中挥发性化合物分别有60、65种,其中B组的酯类、醇类、酸类及其他风味物质的种类及含量均高于A组。发酵30 d后,B组乙酸苯乙酯质量比(0.214μg/g)约为A组(0.121μg/g)的2倍。B组特有的优势属为Weissella和Pichia,2组酒醅样品中Lactobacillus和Pediococcus,Saccharomycopsis和Saccharomyces的菌落丰度也存在差异。加入Pichia kudriavzevii X-8后,对酒醅的理化指标影响不大,增强了水质量分数、酸度及风味物质与真菌属微生物的相关性,提高了乙酸苯乙酯及其他重要风味物质的含量。研究结果旨在为酱香型白酒品质提升和功能菌株在酱香型白酒中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香型白酒 生物强化 乙酸苯乙酯 挥发性风味物质 微生物群落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酱香型白酒第四轮次入窖酒醅理化性质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赵贺 张成楠 +4 位作者 闵伟红 李秀婷 王昆 王红安 朱华 《酿酒科技》 2023年第2期86-89,共4页
本研究以酱香型白酒第四轮次南北池入窖发酵的酒醅为研究对象,分析两池中不同发酵时间酒醅的糖化力、液化力、发酵力和酯化力等理化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经过液化和糖化反应的积累,发酵力在发酵中期达到最大,发酵生成乙醇后,酯化... 本研究以酱香型白酒第四轮次南北池入窖发酵的酒醅为研究对象,分析两池中不同发酵时间酒醅的糖化力、液化力、发酵力和酯化力等理化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经过液化和糖化反应的积累,发酵力在发酵中期达到最大,发酵生成乙醇后,酯化力在后期持续增长,进入生香阶段。通过对第四轮次酒醅理化指标的分析,明晰在入窖发酵过程中各种反应的关系,为酱酒生产技术的改进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香型白酒 第四轮次发酵 理化性质
下载PDF
大鼠肠囊外翻法分析核桃肽吸收特性及抗氧化肽筛选鉴定
3
作者 李浩铭 李维佳 +4 位作者 李佳 方丽 宋佳淇 吴丹 闵伟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337-345,共9页
本研究通过大鼠肠囊外翻法探讨了<3 kDa核桃蛋白肽模拟胃肠消化产物的吸收特性,以抗氧化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率、ABTS+自由基清除率、Fe2+螯合率)和活性肽吸收率为指标筛选核桃肽在肠道吸收的最优条件,并应用模拟分子对接技术和Nano-... 本研究通过大鼠肠囊外翻法探讨了<3 kDa核桃蛋白肽模拟胃肠消化产物的吸收特性,以抗氧化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率、ABTS+自由基清除率、Fe2+螯合率)和活性肽吸收率为指标筛选核桃肽在肠道吸收的最优条件,并应用模拟分子对接技术和Nano-HPLC-MS/MS技术对吸收肽组分进行筛选和鉴定,得到能够以完整形式被吸收并发挥抗氧化活性的新型核桃源肽。结果表明:当核桃肽消化产物吸收浓度为6 mg/mL,吸收时间为2 h时,其抗氧化活性最高且在小肠吸收率最高:进一步通过Nano-HPLC-MS/MS鉴定结果表明0.5~1 kDa活性肽数量最多,其中位于C端/N端氨基酸主要集中在Pro、Thr、Leu,鉴定出33条活性肽能够以完整形式被吸收,穿过肠道屏障;最后通过分子对接技术与DPP-Ⅳ相结合,获得三条结合能最低的活性肽NLRFPL、NPDDEFRPQ、KGHLFPN,其结合能分别为-8.8、-8.6、-8.6 kal/mol,其中KGHLFPN抗氧化能力最强。综上,<3 kDa核桃肽模拟胃肠道消化能够释放抗氧化活性更高且能够被小肠吸收的活性肽为KGHLFPN,本文为探索外源肽小肠吸收特性及筛选鉴定抗氧化肽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肽 肠吸收 抗氧化活性 分子对接
下载PDF
乙酰羟基酸合酶在支链氨基酸生产中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王钰盛 曾琦 +3 位作者 江泽沅 柳羽哲 刘春雷 闵伟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44-251,共8页
乙酰羟基酸合酶(acetohydroxyacid synthase,AHAS)是一种硫胺素二磷酸(thiamine diphosphate,ThDP)依赖性酶,是催化支链氨基酸(branched chain amino acid,BCAA),即L-缬氨酸、L-亮氨酸、L-异亮氨酸生产的第一步关键酶。AHAS容易受到末... 乙酰羟基酸合酶(acetohydroxyacid synthase,AHAS)是一种硫胺素二磷酸(thiamine diphosphate,ThDP)依赖性酶,是催化支链氨基酸(branched chain amino acid,BCAA),即L-缬氨酸、L-亮氨酸、L-异亮氨酸生产的第一步关键酶。AHAS容易受到末端产物BCAA的反馈抑制,从而抑制该酶的活性并影响流向支链氨基酸的碳通量。因此,AHAS成为高产支链氨基酸的重要靶点,对AHAS的改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AHAS的结构、催化机理以及该酶在BCAA合成途径中的作用,总结对该酶催化过程的研究现状以及目前对AHAS的分子改造策略,最后提出该酶未来的研究方向以及改造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羟基酸合酶 支链氨基酸 反馈抑制 分子改造
下载PDF
乳酸菌发酵改善米粉食用品质的机理 被引量:23
5
作者 闵伟红 李里特 +2 位作者 鲁战会 楼湖冰 辰巳英三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9,13,共6页
以早籼稻为原料 ,研究了以乳酸菌发酵改善大米淀粉凝胶食用品质的机理 ,揭示了大米淀粉的功能性与结构之间的关系。GPC结果表明 ,淀粉颗粒经过凝胶柱被分成 2部分(FrⅠ ,FrⅡ ) ,FrⅠ区为支链淀粉 ,FrⅡ区为直链淀粉。乳酸菌发酵使大米... 以早籼稻为原料 ,研究了以乳酸菌发酵改善大米淀粉凝胶食用品质的机理 ,揭示了大米淀粉的功能性与结构之间的关系。GPC结果表明 ,淀粉颗粒经过凝胶柱被分成 2部分(FrⅠ ,FrⅡ ) ,FrⅠ区为支链淀粉 ,FrⅡ区为直链淀粉。乳酸菌发酵使大米中的支链淀粉的平均聚合度由 12 6 76 3GLU降低到 115 0 0 4GLU ,而直链淀粉的平均聚合度由 2 975 3GLU增加到 35 6 3 2GLU ;支链淀粉的平均链长由 6 1 2GLU下降到 4 5 0GLU ,直链淀粉的平均链长由 2 3 7GLU增加到 2 8 4GLU ;直链淀粉的含量由 12 33%增加到 17 37% ;蛋白质含量由6 89%下降到 4 2 0 %。拉伸试验证明 ,乳酸菌发酵使米粉的最大破短应力显著增强 ( p <0 0 1) ,伸展率 /断面收缩率及最大破短应变显著增加 ( p <0 0 1) ,杨氏模量显著下降 (p <0 0 1) ,经感官评定 ,米粉筋道柔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发酵 米粉 食用品质 早籼稻 大米淀粉 凝胶 机理
下载PDF
乳酸菌发酵对大米淀粉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40
6
作者 闵伟红 李里特 王朝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73-76,共4页
本文采用早籼稻为原料,利用乳酸菌发酵,研究发酵对大米淀粉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对比发酵前后的大米粉,发现发酵后其保水力和溶解度以及凝胶体积膨胀率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扫描电镜分析,发酵后大米淀粉颗粒被腐蚀,小颗粒淀粉增多。RVA... 本文采用早籼稻为原料,利用乳酸菌发酵,研究发酵对大米淀粉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对比发酵前后的大米粉,发现发酵后其保水力和溶解度以及凝胶体积膨胀率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扫描电镜分析,发酵后大米淀粉颗粒被腐蚀,小颗粒淀粉增多。RVA和DSC结果表明:发酵后淀粉糊化过程中最高峰值粘度下降了692cp,糊化起始温度提前,糊化所需时间延长,糊化焓升高。X-射线衍射图谱显示发酵没有改变大米淀粉的晶型,但使结晶度由28%降低到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淀粉 发酵
下载PDF
乳酸菌发酵对米粉物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4
7
作者 闵伟红 李里特 刘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7-99,共3页
以早籼稻为原料,利用乳酸菌发酵,探讨纯种微生物发酵对米粉的口感和物性的影响。拉伸实验结果表明:经过发酵处理的米粉凝胶强度、最大破断应变、伸展率/断面收缩率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了230.6kPa,39.7%和81.78%;TPA(质地分析)结果表明,... 以早籼稻为原料,利用乳酸菌发酵,探讨纯种微生物发酵对米粉的口感和物性的影响。拉伸实验结果表明:经过发酵处理的米粉凝胶强度、最大破断应变、伸展率/断面收缩率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了230.6kPa,39.7%和81.78%;TPA(质地分析)结果表明,发酵处理的米粉硬度由25395g下降到24255g,回复性和弹性增强分别由75.8%和88.1%增加到79.3%和97.2%。感官评定发现发酵米粉比对照样品更筋道、柔韧、有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粉 发酵 物性
下载PDF
高产纤溶酶霉菌固体发酵工艺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10
8
作者 闵伟红 李佳 +2 位作者 王影 张锦玉 李玉 《食品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07-211,共5页
从我国传统发酵豆制品中筛选出一株具有纤溶酶活性的霉菌菌株,初步鉴定为枯青霉,经诱变后纤溶酶活力为660U/g。本实验以其为出发菌株,对该菌株固体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菌株产酶最佳条件为:m(麸皮):m(豆粕)=1:3,自然pH值,加水量0.7... 从我国传统发酵豆制品中筛选出一株具有纤溶酶活性的霉菌菌株,初步鉴定为枯青霉,经诱变后纤溶酶活力为660U/g。本实验以其为出发菌株,对该菌株固体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菌株产酶最佳条件为:m(麸皮):m(豆粕)=1:3,自然pH值,加水量0.75ml/g物料,MnSO4·H2O和(NH4)2SO4加量分别为0.25%和1.4%,接种量17.5%,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72h,在该条件下固体培养纤溶酶活性平均达到873.76U/g,比优化前提高了213U/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溶酶 固体发酵 优化
下载PDF
抗蛋氨酸结构类似物突变株的筛选 被引量:6
9
作者 闵伟红 林小秋 +2 位作者 冯琦 曲佳乐 胡耀辉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40-845,共6页
以北京棒杆菌AS1.299经诱变后获得的高产蛋氨酸突变株N3-10作为出发菌株,依次采用蛋氨酸结构类似物亮氨酸、原亮氨酸和乙硫氨酸平板对诱变后的突变株进行筛选,得到蛋氨酸高产菌株依次为L3,LN7和E31.结果表明,亮氨酸对突变株N3-10的抑制... 以北京棒杆菌AS1.299经诱变后获得的高产蛋氨酸突变株N3-10作为出发菌株,依次采用蛋氨酸结构类似物亮氨酸、原亮氨酸和乙硫氨酸平板对诱变后的突变株进行筛选,得到蛋氨酸高产菌株依次为L3,LN7和E31.结果表明,亮氨酸对突变株N3-10的抑制质量浓度为8 g/L,原亮氨酸对突变株L3的抑制质量浓度为3 g/L,乙硫氨酸对LN7突变株的抑制质量浓度为3 g/L,经紫外诱变和3种蛋氨酸结构类似物的筛选,最终获得蛋氨酸产量最高突变株E31,产量为1.479 g/L,比出发菌株N3-10蛋氨酸产量高0.379 g/L.经5次传代,产量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氨酸 结构类似物 突变株 筛选
下载PDF
普鲁兰酶产生菌的筛选及诱变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闵伟红 刘艳 +2 位作者 沈淑杰 任惠杰 张锦玉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43-346,共4页
从土壤中筛选出1株普鲁兰酶产生菌,经过紫外线诱变及紫外线—甲基磺酸乙酯复合诱变后,从大量突变株中筛选出1株稳定产普鲁兰酶的菌株。诱变育种最佳条件为紫外线照射时间2 min,菌浓度104;甲基磺酸乙酯(体积分数10 mL/L)处理50 min。酶... 从土壤中筛选出1株普鲁兰酶产生菌,经过紫外线诱变及紫外线—甲基磺酸乙酯复合诱变后,从大量突变株中筛选出1株稳定产普鲁兰酶的菌株。诱变育种最佳条件为紫外线照射时间2 min,菌浓度104;甲基磺酸乙酯(体积分数10 mL/L)处理50 min。酶活力由出发菌的2.06 U/mL提高到9.37 U/mL,比国内报道的最高值8.8 U/mL高出0.57 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芽孢杆菌 筛选 诱变 普鲁兰酶
下载PDF
酶法制备玉米缓慢消化淀粉的工艺条件优化 被引量:7
11
作者 闵伟红 刘舟 +2 位作者 姜宏宇 方丽 马井喜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96-300,共5页
缓慢消化淀粉是一种新型功能性淀粉,具有多种生理功能。该文以蜡质玉米淀粉为原料,采用酶控制降解技术及湿热-冷却技术制备缓慢消化淀粉,确定其优化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普鲁兰酶用量9U/g,酶作用时间7h,淀粉乳浓度12.5%,热处理时间50... 缓慢消化淀粉是一种新型功能性淀粉,具有多种生理功能。该文以蜡质玉米淀粉为原料,采用酶控制降解技术及湿热-冷却技术制备缓慢消化淀粉,确定其优化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普鲁兰酶用量9U/g,酶作用时间7h,淀粉乳浓度12.5%,热处理时间50min,热处理温度110℃,储藏温度1℃,储藏时间2d,烘干温度60℃,并在此条件下进行3次重复试验,缓慢消化淀粉得率为27.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慢消化淀粉 湿热-冷却技术 优化
下载PDF
产纤溶酶霉菌的筛选及诱变 被引量:7
12
作者 闵伟红 李佳 +2 位作者 王影 崔学祥 李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26-229,共4页
本研究从我国传统发酵豆制品中筛选具有纤溶酶活性的霉菌三株,用PDA培养后进行分离纯化,并对纯化的菌种进行诱变、复筛和发酵培养。通过菌种特征、形态以及制片镜检对菌种进行初步鉴定,其中两株可以鉴定为根霉或毛霉,一株为枯青霉(Penic... 本研究从我国传统发酵豆制品中筛选具有纤溶酶活性的霉菌三株,用PDA培养后进行分离纯化,并对纯化的菌种进行诱变、复筛和发酵培养。通过菌种特征、形态以及制片镜检对菌种进行初步鉴定,其中两株可以鉴定为根霉或毛霉,一株为枯青霉(Penicillium curinum Thom)。对其鉴定后的菌株进行紫外线诱变和紫外线-氯化锂复合诱变处理,纤溶酶活性由68、56和72U/g分别提高到488、416和660U/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溶酶 筛选 诱变
下载PDF
碱性中和与补料分批高密度培养保加利亚乳杆菌的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闵伟红 崔学祥 +1 位作者 方丽 刘景圣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17-221,共5页
本实验采用葡萄糖反馈抑制补料、调节发酵液pH值、碱性中和与补料分批复合培养等方法对保加利亚乳杆菌高密度培养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碱性中和与补料分批复合培养条件为:保加利亚乳杆菌培养18h和26h时,向培养液补加碳氮比为0.67的补料液... 本实验采用葡萄糖反馈抑制补料、调节发酵液pH值、碱性中和与补料分批复合培养等方法对保加利亚乳杆菌高密度培养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碱性中和与补料分批复合培养条件为:保加利亚乳杆菌培养18h和26h时,向培养液补加碳氮比为0.67的补料液5ml,并且每隔1.5h调节pH值至6.5,培养36h,培养液中保加利亚乳杆菌菌体浓度最高达9.02×10^(11)CFU/ml,菌体干重达14.266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加利亚乳杆菌 碱性中和 补料分批培养 高密度培养
下载PDF
生物发酵对玉米淀粉中直链淀粉含量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闵伟红 刘艳 +2 位作者 林小秋 沈淑杰 张锦玉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9-43,共5页
以普通玉米淀粉为原料,通过微生物发酵,探讨发酵工艺参数对发酵后玉米淀粉中直链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接种量,种龄,淀粉乳浓度和发酵时间等因素对玉米淀粉中直链淀粉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1号菌接种量2%,种龄12h,淀粉乳... 以普通玉米淀粉为原料,通过微生物发酵,探讨发酵工艺参数对发酵后玉米淀粉中直链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接种量,种龄,淀粉乳浓度和发酵时间等因素对玉米淀粉中直链淀粉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1号菌接种量2%,种龄12h,淀粉乳浓度20%,发酵时间1d,发酵温度36℃,摇床转数180r/min处理时,玉米淀粉中直链淀粉含量为50.37%最高,与发酵前直链淀粉含量相比增加了30.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淀粉 直链淀粉 生物发酵
下载PDF
不同酸处理对玉米粉理化性质及凝胶流变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闵伟红 张锦玉 王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91-93,97,共4页
以普通玉米为原料,采用不同浓度的乳酸、乙酸和盐酸浸泡整粒玉米4d后磨粉,通过对比分析来研究三种酸浸泡对玉米粉理化性质及凝胶流变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乳酸、乙酸、盐酸浸泡后的玉米粉的总糖含量增高,粗蛋白、脂肪、灰分含量下... 以普通玉米为原料,采用不同浓度的乳酸、乙酸和盐酸浸泡整粒玉米4d后磨粉,通过对比分析来研究三种酸浸泡对玉米粉理化性质及凝胶流变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乳酸、乙酸、盐酸浸泡后的玉米粉的总糖含量增高,粗蛋白、脂肪、灰分含量下降;其凝胶性质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理化性质 凝胶 流变性质
原文传递
蛋氨酸高产菌株诱变育种 被引量:4
16
作者 闵伟红 林小秋 +1 位作者 冯琦 胡耀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456-459,共4页
本实验以北京棒杆菌AS1.299作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线和亚硝基胍(NTG)作为诱变剂,进行诱变育种,以期获得蛋氨酸高产菌株。研究结果表明:紫外诱变菌悬液最佳菌浓度为103CFU/ml,最佳紫外照射时间为18s;NTG诱变最佳菌浓度为102CFU/ml,NTG诱... 本实验以北京棒杆菌AS1.299作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线和亚硝基胍(NTG)作为诱变剂,进行诱变育种,以期获得蛋氨酸高产菌株。研究结果表明:紫外诱变菌悬液最佳菌浓度为103CFU/ml,最佳紫外照射时间为18s;NTG诱变最佳菌浓度为102CFU/ml,NTG诱变的最佳诱变时间为40min;通过三轮紫外和NTG交替诱变处理后可提高该菌株蛋氨酸产量,其中突变株N3-10蛋氨酸产量为1.103g/L,比原菌株蛋氨酸产量增加了0.703g/L,5次传代表现出较好的遗传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氨酸 诱变育种 发酵
下载PDF
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分离纯化及酶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闵伟红 丁茵 方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3期232-235,共4页
通过筛选和诱变获得一株高产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芽孢杆菌菌株,研究该菌所产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的分离纯化及酶学性质,结果显示:发酵液经离心处理后,采用硫酸铵溶液分步盐析、DEAE-cellulose 52离子交换层析、Sephadex G-200凝胶过... 通过筛选和诱变获得一株高产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芽孢杆菌菌株,研究该菌所产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的分离纯化及酶学性质,结果显示:发酵液经离心处理后,采用硫酸铵溶液分步盐析、DEAE-cellulose 52离子交换层析、Sephadex G-200凝胶过滤层析方法得到电泳级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SDS-PAGE电泳显示该酶分子量为33kD,纯化倍数为10,得率为14.4%。该酶反应的最适温度为50℃,在40~60℃基本稳定,最适pH值为8.0,在pH6.0~10.0范围内基本稳定。Fe2+、Cu2+、Mg2+对该酶活力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芽孢杆菌 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 纯化 酶学性质
下载PDF
玉米缓慢消化淀粉理化性质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闵伟红 刘舟 +1 位作者 姜宏宇 方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26-29,共4页
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布拉班德黏度仪等仪器,比较分析了缓慢消化淀粉及蜡质玉米淀粉(原淀粉)在结构、结晶度、黏度等理化性质方面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缓慢消化淀粉颗粒形态不规则、多棱角,颗粒疏松,无原淀粉的天然空隙;X-衍射... 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布拉班德黏度仪等仪器,比较分析了缓慢消化淀粉及蜡质玉米淀粉(原淀粉)在结构、结晶度、黏度等理化性质方面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缓慢消化淀粉颗粒形态不规则、多棱角,颗粒疏松,无原淀粉的天然空隙;X-衍射峰位置发生改变,结晶度较原淀粉低,为29.65%;缓慢消化淀粉的糊化起始温度为72.5℃,在77.5℃时出现峰值其黏度值为41BU,缓慢消化淀粉的糊化开始时间较原淀粉略微提前,而达到峰值黏度的时间则较原淀粉长;观察偏光十字图片,发现原淀粉出现偏光十字,而缓慢消化淀粉则没有偏光十字;缓慢消化淀粉的比容积由原淀粉的1.8cm3/g,降低到1.25cm3/g,溶解度由原淀粉的14.78%减小到1.36%,透光率较原淀粉的12.2%降低到1.63%,白度也由原淀粉的97.2下降到8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慢消化淀粉 理化性质
下载PDF
高能位还原水预防和治疗大鼠高血脂症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闵伟红 王莘 陈晓平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8-111,共4页
利用自制高能位还原水,研究了其对大鼠高血脂症的预防及治疗效果。结果表明:在给Wister雄性健康大鼠饲喂高脂饲料的同时饮用高能位还原水,可以预防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脂(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的升高,以及预防... 利用自制高能位还原水,研究了其对大鼠高血脂症的预防及治疗效果。结果表明:在给Wister雄性健康大鼠饲喂高脂饲料的同时饮用高能位还原水,可以预防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脂(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的升高,以及预防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的下降,并可改善大鼠的血液流变性。对试验大鼠的精神状态、毛色、食欲的观察,体重、肝重的测定以及脏器的剖检结果表明,高能位还原水对大鼠的生长无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脂症 高能位还原水 血液流变
下载PDF
高产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菌株发酵工艺条件优化
20
作者 闵伟红 丁茵 方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160-162,共3页
以筛选、诱变所获得的一株高产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CGTase的芽孢杆菌为出发菌株,对其进行发酵工艺条件的优化。结果表明:该菌株产CGTase的最佳条件为碳源1%可溶性淀粉、氮源0.1%酵母膏、碳酸盐1%Na2CO3、pH10、培养温度33℃、接种量3%... 以筛选、诱变所获得的一株高产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CGTase的芽孢杆菌为出发菌株,对其进行发酵工艺条件的优化。结果表明:该菌株产CGTase的最佳条件为碳源1%可溶性淀粉、氮源0.1%酵母膏、碳酸盐1%Na2CO3、pH10、培养温度33℃、接种量3%、摇床转速180r/min,此条件下CGTase酶活为2842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 工艺条件 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