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8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前新辅助化疗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被引量:19
1
作者 姚珂 向明章 +3 位作者 闵家新 张国强 周人杰 李德志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611-613,共3页
目的:探讨术前新辅助化疗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可行性和不良反应,同时评价其在病期下调率、提高手术切除率及患者生存率中的作用。方法:从1990年1月~2002年1月,对456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234例被随机分入术前... 目的:探讨术前新辅助化疗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可行性和不良反应,同时评价其在病期下调率、提高手术切除率及患者生存率中的作用。方法:从1990年1月~2002年1月,对456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234例被随机分入术前新辅助化疗组(试验组),行术前化疗2个周期,其中47例行Gem+DDP方案,35例NVB+DDP方案,86例MVP方案,66例EP方案化疗。化疗结束后4周手术。另222例被随机分入对照组的患者则先行手术治疗。结果:试验组化疗总有效率为67.95%(159/234),病期下调率为35.04%(82/234)。手术切除率试验组为87.02%(181/208),对照组为83.78%(186/222)。两组手术并发症和手术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新辅助化疗组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6.07%、52.99%和34.18%,对照组分别为69.82%、41.44%和22.97%。试验组术后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术前新辅助化疗安全、有效,能降低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病期,提高手术切除率,改善患者术后长期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癌 新辅助化疗 生存率
下载PDF
不同致伤条件撞击对兔钝性胸部创伤伤情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3
2
作者 闵家新 朱佩芳 +3 位作者 王正国 刘宝松 周继红 翁格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09-511,共3页
目的 探讨不同致伤参数对兔钝性胸部创伤后胸部各器官伤情的影响。方法 采用兔钝性胸部创伤模型 ,设置不同的致伤参数 ,观察其对胸部各器官的伤情影响及其对死亡率的影响。结果 驱动压力越大 ,胸部各器官伤情越重 ;撞击面积越大 ,对... 目的 探讨不同致伤参数对兔钝性胸部创伤后胸部各器官伤情的影响。方法 采用兔钝性胸部创伤模型 ,设置不同的致伤参数 ,观察其对胸部各器官的伤情影响及其对死亡率的影响。结果 驱动压力越大 ,胸部各器官伤情越重 ;撞击面积越大 ,对胸壁和肺的损伤较重 ,但心脏伤情并不随之加重 ;收缩末期撞击对心脏的损伤较重 ,舒张末期撞击对大血管系统的影响较大 ;死亡率与驱动压力、撞击面积成正比 ;舒张末期撞击死亡率上升。结论 致伤参数不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钝性胸部创伤 致伤参数 影响
下载PDF
体外循环在胸部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3
作者 闵家新 肖颖彬 +2 位作者 张国强 姚珂 吴秋平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470-472,共3页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技术在胸部肿瘤手术中的应用及价值,为难治性胸部肿瘤手术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对6例胸部肿瘤患者(右肺中心性肺癌1例、左肺中心性肺癌1例、气管肿瘤2例、食管癌1例、纵隔肿瘤1例)采用不同的体外循环方法进行麻醉或手术切...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技术在胸部肿瘤手术中的应用及价值,为难治性胸部肿瘤手术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对6例胸部肿瘤患者(右肺中心性肺癌1例、左肺中心性肺癌1例、气管肿瘤2例、食管癌1例、纵隔肿瘤1例)采用不同的体外循环方法进行麻醉或手术切除,行右全肺切除+部分心包切除+部分左心房切除1例,气管肿瘤切除、端端吻合2例,食管癌切除+胸降主动脉部分切除+人工血管修补1例,左全肺切除+部分左心房切除1例,纵隔肿瘤切除先GorTex16mm人工血管施行左无名静脉-右心耳吻合+GorTex12mm人工血管施行右无名静脉-上腔静脉吻合1例。结果6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康复出院。随访3个月~5年,1例肺癌患者术后10个月死于肺部转移,其余患者生存良好,生活质量高,采用胸部X线片、胸部CT和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均无复发。结论对侵及部分肺血管和心脏的胸部肿瘤患者,以及气管肿瘤不能常规进行麻醉的患者,应用体外循环技术可明显提高手术切除几率,增加手术安全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肺癌 气管肿瘤 纵隔肿瘤 外科治疗
下载PDF
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3
4
作者 闵家新 肖颖彬 +5 位作者 陈林 王学峰 钟前进 陈劲进 陈柏成 曾祥君 《重庆医学》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65-266,共2页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主动脉瓣 关闭不全 外科手术
下载PDF
兔心肌挫伤后心功能障碍及心肌细胞内Ca^(2+)和线粒体ATP酶的变化(英文) 被引量:5
5
作者 闵家新 朱佩芳 王正国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6期1160-1162,共3页
背景:心肌挫伤后心功能障碍除与心脏因受暴力直接损害导致心肌收缩性降低外,是否还与心肌细胞内Ca2+和线粒体ATP酶的变化有关目前尚不得而知。目的:探讨心肌细胞内游离钙(犤Ca2+犦i)和心肌ATP酶变化在心肌挫伤后心功能障碍发生机制中的... 背景:心肌挫伤后心功能障碍除与心脏因受暴力直接损害导致心肌收缩性降低外,是否还与心肌细胞内Ca2+和线粒体ATP酶的变化有关目前尚不得而知。目的:探讨心肌细胞内游离钙(犤Ca2+犦i)和心肌ATP酶变化在心肌挫伤后心功能障碍发生机制中的意义。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地点、材料和干预:实验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完成。选取四川健康家兔36只,雌雄不限,分在伤前,伤后2,4,8,12,24h组,每组6只。经右颈总动脉插管至左心室。采用BIM-Ⅱ型生物撞击机致成心肌挫伤模型。主要观察指标:心肌挫伤前,伤后2,4,8,12,24h测定家兔左室收缩/舒张功能、心肌细胞内犤Ca2+犦i含量和心肌匀浆组织及线粒体ATP酶活力。结果:左心室收缩/舒张功能受到损害,代表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左室收缩末压(leftventricularend-systolicpressure,LVESP)、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themaximalrateofleftintraventricularpressurechanges,+dp/dtmax)、等容收缩压(isovolemecventricularpressure,IP)、实测心肌最大收缩速度(themaximalphysiologicalvelocity,Vpm)在伤后4~12h内恢复至伤前水平(P>0.05);代表左心室舒张功能的舒张期左室内压下降时间常数T、左室舒张末压(leftventricularend-diastolicpressure,LVEDP)、左室内压最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挫伤 心功能障碍 心肌细胞 CA^2+ 线粒体 ATP酶 细胞内游离钙
下载PDF
钝性胸部创伤后心功能障碍与心肌细胞内ATPase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3
6
作者 闵家新 朱佩芳 +2 位作者 王正国 吴秋平 彭祖胜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123-126,共4页
目的探讨心肌细胞内三磷酸腺苷酶(ATPase)的变化在钝性胸部创伤(BCT)后心功能障碍发生机制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6只兔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创伤前),伤后2h、4h、8h、12h和24h组,每组6只。用BIM-Ⅱ型生物撞击机建立BCT模型,... 目的探讨心肌细胞内三磷酸腺苷酶(ATPase)的变化在钝性胸部创伤(BCT)后心功能障碍发生机制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6只兔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创伤前),伤后2h、4h、8h、12h和24h组,每组6只。用BIM-Ⅱ型生物撞击机建立BCT模型,经右颈总动脉插管至左心室测左室压力,在创伤后2h、4h、8h、12h和24h各时间点测定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心肌匀浆组织、线粒体及胞浆内ATPase活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创伤后2h时2h组左心室收缩期末压(LVESP)、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等容收缩压(IP)、实测心肌最大收缩速度(Vpm)明显下降(P<0.05),在伤后4~12h时4h组、8h组、12h组恢复至创伤前水平(P>0.05);等容舒张期左室内压下降时间常数(T)、左心室舒张期末压(LVEDP)、左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在伤后24h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伤后2h组、4h组心肌匀浆组织、线粒体及胞浆ATPase活性下降(P<0.05,0.01),分别至伤后8~12h时分别恢复至创伤前水平(P>0.05)。相关分析表明:LVEDP和-dp/dtmax与心肌匀浆组织Na+-K+-ATPase活性改变呈明显负相关(r=-0.674,-0.691,P<0.05),与Ca2+-ATPase活性改变呈明显负相关(r=-0.613,-0.642,P<0.05);与心肌细胞线粒体Na+-K+-ATPase活性改变呈明显负相关(r=-0.622,-0.616,P<0.05);与心肌细胞胞浆Ca2+-ATPase活性改变呈明显负相关(r=-0.672,-0.658,P<0.05),与心肌细胞胞浆Na+-K+-ATPase活性改变呈明显负相关(r=-0.627,-0.632,P<0.05),与心肌细胞胞浆Mg2+-ATPase活性改变呈明显负相关(r=-0.677,-0.661,P<0.05)。结论BCT后左心室收缩/舒张功能受到损害,尤以舒张功能障碍为主,心肌细胞中ATPase活性下降可能是其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钝性胸部创伤 心脏功能 三磷酸腺苷酶
下载PDF
不同致伤参数对兔胸部撞击伤后心血管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闵家新 朱佩芳 +2 位作者 王正国 刘宝松 翁格文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0年第8期463-464,共2页
目的 :探讨不同致伤参数对兔胸部撞击伤后心血管系统伤情的影响。方法 :采用兔胸部撞击伤模型 ,设置不同的致伤参数 ,观察其对心血管系统损伤程度和死亡率的影响。结果 :驱动压力越大 ,心血管系统损伤程度越重 ;撞击面积增大 ,心血管系... 目的 :探讨不同致伤参数对兔胸部撞击伤后心血管系统伤情的影响。方法 :采用兔胸部撞击伤模型 ,设置不同的致伤参数 ,观察其对心血管系统损伤程度和死亡率的影响。结果 :驱动压力越大 ,心血管系统损伤程度越重 ;撞击面积增大 ,心血管系统损伤程度并不随之加重 ;收缩末期撞击对心脏的损伤较重 ,舒张末期撞击对大血管系统的影响较大 ;死亡率与驱动压力、撞击面积成正比 ;舒张末期撞击死亡率上升。结论 :致伤参数不同 ,对胸部撞击伤后心血管系统的损伤程度是不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撞击伤 致伤参数 心脏损伤 血管损伤
下载PDF
SPECT对心肌挫伤后左心室功能判断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闵家新 朱佩芳 +1 位作者 王正国 翁格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2期887-889,共3页
目的:探讨心肌挫伤后左心室功能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兔钝性胸部创伤模型,致成中度至重度心肌挫伤,分别在伤前、伤后30 m in、1、2、4、6、8 h 和24 h 采用SPECT检查左心室功能。结果:心肌挫伤后,左心室功能... 目的:探讨心肌挫伤后左心室功能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兔钝性胸部创伤模型,致成中度至重度心肌挫伤,分别在伤前、伤后30 m in、1、2、4、6、8 h 和24 h 采用SPECT检查左心室功能。结果:心肌挫伤后,左心室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舒张功能障碍,而对收缩功能的影响较小。结论:心肌挫伤后利用SPECT检查左心室功能对诊断是有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挫伤 SPECT 左心室功能 诊断
下载PDF
胸部撞击伤后血流动力学与体内细胞因子含量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闵家新 朱佩芳 王正国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43-45,共3页
目的 探讨胸部撞击伤 (CIT)后血流动力学和体内部分细胞因子含量变化及意义 ,为临床诊断和治疗CIT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 12只健康成年兔 ,采用 BIM - 型生物撞击机作成 CIT模型 ,监测伤前、伤后 2小时、4小时、8小时和 2 4小时血流... 目的 探讨胸部撞击伤 (CIT)后血流动力学和体内部分细胞因子含量变化及意义 ,为临床诊断和治疗CIT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 12只健康成年兔 ,采用 BIM - 型生物撞击机作成 CIT模型 ,监测伤前、伤后 2小时、4小时、8小时和 2 4小时血流动力学改变 ,同时测定血浆内皮素 - 1(ET- 1)、心钠素 (ANF)和肿瘤坏死因子 - α(TNF- α)含量。结果  CIT后血流动力学发生明显改变 ,左心室舒张期末压 (L VEDP)和左心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 (- dp/dtm ax)在伤后 2 4小时仍较伤前明显增高 (t=3.30 2 ,2 .737;P<0 .0 1,0 .0 5 ) ;伤后血浆 ET- 1含量进行性增高 ,2 4小时达高峰 (t=3.387,P<0 .0 1) ;ANF含量降低 ,伤后 8小时降至最低 (t=2 .5 6 2 ,P<0 .0 5 ) ;TNF- α含量在受伤前后无明显变化 (t=0 .6 37,P>0 .0 5 )。 结论  CIT后血流动力学及体内部分细胞因子发生明显改变 ,这可能是引起 CIT后心脏功能障碍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撞击伤 血流动力学 细胞因子 心脏功能
下载PDF
钝性胸部创伤后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闵家新 朱佩芳 王正国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947-948,共2页
目的 探讨钝性胸部创伤 (BCT)后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取兔 2 0只 ,经右颈总动脉插管至左心室测左室压力 ,左股动脉插管测平均动脉压 (MAP)。采用BIM Ⅱ型生物撞击机致成BCT模型 ,分别在伤前、伤后 1、2、4、6、8、12、2 4h... 目的 探讨钝性胸部创伤 (BCT)后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取兔 2 0只 ,经右颈总动脉插管至左心室测左室压力 ,左股动脉插管测平均动脉压 (MAP)。采用BIM Ⅱ型生物撞击机致成BCT模型 ,分别在伤前、伤后 1、2、4、6、8、12、2 4h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BCT后心脏功能受到损害 ,左心室收缩功能在伤后 4h~ 6h恢复至伤前水平 ,而舒张功能在伤后 2 4h不能恢复至伤前水平。结论 BCT后血流动力学发生明显改变 ,左心室以舒张功能障碍为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钝性胸部创伤 心脏功能 血流动力学 BCT
下载PDF
心肌挫伤后心肌酶谱和心脏肌钙蛋白-T的含量变化 被引量:1
11
作者 闵家新 朱佩芳 +2 位作者 王正国 刘宝松 翁格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39-141,共3页
目的 :观察心脏肌钙蛋白 T(cTn T)和心肌酶谱(ME)在心肌挫伤(CC)后含量变化及其对CC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兔钝性胸部创伤(BCT)模型 ,致成中度至重度CC ,分别在伤前、伤后4、8和24h抽血测定血清cTn T和ME含量。结果 :伤后4h ,血清cTn ... 目的 :观察心脏肌钙蛋白 T(cTn T)和心肌酶谱(ME)在心肌挫伤(CC)后含量变化及其对CC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兔钝性胸部创伤(BCT)模型 ,致成中度至重度CC ,分别在伤前、伤后4、8和24h抽血测定血清cTn T和ME含量。结果 :伤后4h ,血清cTn T和ME含量明显升高(P<0.01) ,持续至伤后24h。其中cTn T在伤后24h升高最为明显 ,ME有所下降 ,但仍然明显高于伤前(P<0.01)。结论 :cTn T和ME对CC的早期诊断均有意义 ,但cTn T的敏感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挫伤 心脏肌钙蛋白-T 心肌酶谱
下载PDF
肺动脉瓣下室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
12
作者 闵家新 褚衍林 +4 位作者 史鉴运 肖颖彬 陈林 钟前进 王学峰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1999年第3期176-177,共2页
关键词 肺动脉瓣 室间隔缺损 外科手术
下载PDF
心脏肌钙蛋白-T和心肌酶谱对心肌挫伤诊断价值的比较 被引量:1
13
作者 闵家新 朱佩芳 +2 位作者 王正国 刘宝松 翁格文 《创伤外科杂志》 1999年第4期211-213,共3页
目的比较心脏肌钙蛋白-T(cTn-T)和心肌酶谱(ME)在心肌挫伤(CC)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兔钝性胸部创伤模型,造成中度至重度CC,分别在伤前、伤后4小时、8小时和24小时抽血测定血清cTn-T和ME含量。结果伤后4小时,血清cTn-T和ME... 目的比较心脏肌钙蛋白-T(cTn-T)和心肌酶谱(ME)在心肌挫伤(CC)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兔钝性胸部创伤模型,造成中度至重度CC,分别在伤前、伤后4小时、8小时和24小时抽血测定血清cTn-T和ME含量。结果伤后4小时,血清cTn-T和ME含量明显升高(P<0.01),持续至伤后24小时。其中cTn-T在伤后24小时升高最为明显,ME有所下降,但仍然明显高于伤前(P<0.01)。结论cTn-T和ME对CC的早期诊断均有意义,但CTn—T的敏感性更高,持续时间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肌钙蛋白-T 心肌酶谱 心肌挫伤 诊断
下载PDF
心包炎外科治疗10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闵家新 褚衍林 +1 位作者 史鑑运 肖颖彬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74-275,共2页
心包炎外科治疗100例临床分析Clinicalanalysisofsurgicaltreatmentforpericarditisin100cases¥//闵家新,褚衍林,史 运,肖颖彬(重庆第三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 心包炎外科治疗100例临床分析Clinicalanalysisofsurgicaltreatmentforpericarditisin100cases¥//闵家新,褚衍林,史 运,肖颖彬(重庆第三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心胸外科)重庆,630037我院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包炎 外科手术
下载PDF
兔钝性胸部创伤后心脏功能的改变 被引量:1
15
作者 闵家新 朱佩芳 王正国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369-373,共5页
目的探讨兔钝性胸部创伤(BCT)后心脏功能的变化规律,为临床诊断和治疗BCT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家兔20只,采用BIM-Ⅱ型生物撞击机撞击兔胸部,制作中度至重度BCT模型。分别于伤前、伤后1h、2h、4h、6h、8h、12h和24h采用超声心动图、心导管... 目的探讨兔钝性胸部创伤(BCT)后心脏功能的变化规律,为临床诊断和治疗BCT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家兔20只,采用BIM-Ⅱ型生物撞击机撞击兔胸部,制作中度至重度BCT模型。分别于伤前、伤后1h、2h、4h、6h、8h、12h和24h采用超声心动图、心导管和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SPECT)检测兔BCT后心脏功能的改变。结果中心静脉压(CVP)、左心室舒张期末压(LVEDP)、等容舒张期左心室内压下降时间常数(T)于伤后24h仍高于伤前(P<0.05,0.01),左心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于伤后24h仍低于伤前(P<0.05);右心室射血分数(EF)、1/3射血分数(1/3EF)、1/3射血率(1/3ER)和1/3充盈率(1/3FR)∶1/3ER在伤后24h仍明显低于伤前(P<0.05);左心室高峰充盈率(PFR)、1/3充盈分数(1/3FF)、1/3FR、PFR/PER和1/3FR∶1/3ER在伤后24h仍明显低于伤前(P<0.05,0.01)。结论BCT后心脏功能发生明显的改变,但左、右心室表现不一致,右心室主要表现为收缩功能障碍,左心室主要表现为舒张功能障碍。心导管、SPECT和超声心动图均能检测BCT后心脏功能的改变,但SPECT更精确,超声心动图更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钝性胸部创伤 心脏功能 诊断
下载PDF
连枷胸与肺挫伤的临床诊治 被引量:14
16
作者 闵家新 《创伤外科杂志》 2008年第1期95-96,F0003,共3页
钝性胸部创伤是交通事故中的常见伤类,无论平时或战时,钝性胸部创伤在创伤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对近年来钝性胸部创伤的有关诊断手段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特别对临床常见的连枷胸和肺挫伤的伤情特点和治疗作了重点介绍。
关键词 胸部创伤 连枷胸 肺挫伤
下载PDF
别嘌呤醇对心瓣膜置换手术中氧自由基生成的影响作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闵家新 刘欲团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00年第1期4-6,共3页
目的 探讨心瓣膜置换术中氧自由基生成及别嘌呤醇的影响作用。 方法 将22例心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别嘌呤醇组:10例,术前3天口服别嘌呤醇,每天10mg/kg;对照组:12例,未服用别嘌呤醇。 结果 心瓣膜置换手术心肺转流(CPB)期间... 目的 探讨心瓣膜置换术中氧自由基生成及别嘌呤醇的影响作用。 方法 将22例心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别嘌呤醇组:10例,术前3天口服别嘌呤醇,每天10mg/kg;对照组:12例,未服用别嘌呤醇。 结果 心瓣膜置换手术心肺转流(CPB)期间血浆脂质过氧化物和尿酸含量明显升高(P<0.01),别嘌呤醇组血浆脂质过氧化物和尿酸含量虽然也升高(P<0.05),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心瓣膜置换手术CPB期间氧自由基生成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转流术 别嘌呤醇 氧自由基
下载PDF
胸部肿瘤手术中对血管处理的注意事项 被引量:1
18
作者 闵家新 《肿瘤学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437-437,共1页
对胸部肿瘤手术中的注意事项,除了如何完整切除肿瘤以外,首先要注意不能引起对血管的损伤。胸部手术中如果伤及血管引起出血,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所以。胸部肿瘤手术对血管的保护是我们每一个胸外科医师必... 对胸部肿瘤手术中的注意事项,除了如何完整切除肿瘤以外,首先要注意不能引起对血管的损伤。胸部手术中如果伤及血管引起出血,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所以。胸部肿瘤手术对血管的保护是我们每一个胸外科医师必须面临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肿瘤 血管处理 手术中 注意事 完整切除 外科医师 肿瘤手术
下载PDF
体外循环下肺癌及气管肿瘤切除术
19
作者 闵家新 肖颖彬 +2 位作者 张国强 姚珂 吴秋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2期2200-2200,共1页
关键词 体外循环 肺癌 气管肿瘤 外科治疗
下载PDF
钝性胸部创伤后血浆部分激素含量变化及意义
20
作者 闵家新 朱佩芳 +3 位作者 王正国 刘宝松 周继红 翁格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271-1272,共2页
目的 探讨钝性胸部创伤 (BCT)后体内部分激素含量变化及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兔 12只 ,采用BIM Ⅱ型生物撞击机致成BCT模型 ,分别在伤前、伤后 2、4、8、2 4h采血测定甲状腺素、肾素 血管紧张素 Ⅱ (AⅠ、AⅡ )、胰岛素及C 肽含量。... 目的 探讨钝性胸部创伤 (BCT)后体内部分激素含量变化及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兔 12只 ,采用BIM Ⅱ型生物撞击机致成BCT模型 ,分别在伤前、伤后 2、4、8、2 4h采血测定甲状腺素、肾素 血管紧张素 Ⅱ (AⅠ、AⅡ )、胰岛素及C 肽含量。结果 伤后 2 4h内血浆甲状腺素 (T3、T4 )和促甲状腺激素 (TSH)含量进行性下降 (P <0 .0 1) ;AⅠ和AⅡ含量升高 ,其中AⅠ在伤后 4h升高最为明显 (P <0 .0 1) ,AⅡ在伤后 8h升高最为明显 (P <0 .0 1) ;胰岛素和C肽含量升高 ,在伤后 8h升高最为明显 (P <0 .0 5 ) ;结论 BCT后体内部分激素发生明显改变 ,这可能是BCT后器官功能障碍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钝性胸部创伤 心脏功能 激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