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汽车稳定杆组织与疲劳性能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闵永安 王桢 +2 位作者 邵光杰 符仁钰 朱雅年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27-30,共4页
对 2 8Mn6钢制造的汽车稳定杆 ,分别采用整体感应加热 整体淬火、连续感应加热淬火两种不同工艺热处理 ,并进行了台架疲劳寿命试验。采用光镜分析了不同稳定杆的金相组织 ,用扫描电镜分析了早期疲劳断裂的稳定杆断口形貌。结果表明 ,获... 对 2 8Mn6钢制造的汽车稳定杆 ,分别采用整体感应加热 整体淬火、连续感应加热淬火两种不同工艺热处理 ,并进行了台架疲劳寿命试验。采用光镜分析了不同稳定杆的金相组织 ,用扫描电镜分析了早期疲劳断裂的稳定杆断口形貌。结果表明 ,获得细小的高韧性索氏体组织是保证良好疲劳寿命的关键 ,稳定杆喷丸表面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 稳定杆组织 疲劳性能 感应加热 索氏体
下载PDF
蒸汽氧化H13钢的抗铝热熔损性能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闵永安 王荣 +2 位作者 吴晓春 许珞萍 李麟 《上海金属》 CAS 2004年第3期5-9,共5页
采用失重法评价了静置或旋转条件下 ,不同蒸汽氧化处理及氧化 +离子硫氮共渗复合处理的H1 3钢试样在 75 0℃的ADC1 2铝液中的熔损性能。采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试样表面处理后生成的薄膜 ;分别用光学显微镜、能谱仪分析了熔... 采用失重法评价了静置或旋转条件下 ,不同蒸汽氧化处理及氧化 +离子硫氮共渗复合处理的H1 3钢试样在 75 0℃的ADC1 2铝液中的熔损性能。采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试样表面处理后生成的薄膜 ;分别用光学显微镜、能谱仪分析了熔损试样铁—铝界面组织和局部成分。蒸汽氧化试样显示了良好的熔损抗力 ,尤其是在动态旋转的情况下 ,这与表面薄膜的组成、性能、熔损机制等多种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13钢 模具钢 蒸汽氧化 压铸模 熔损 铝液
下载PDF
马氏体时效钢蒸汽氧化膜的组织与性能
3
作者 江紫薇 邵立 +3 位作者 张小娟 白鹭 周钟平 闵永安 《上海金属》 CAS 2023年第3期20-25,31,共7页
马氏体时效钢的热处理是实现其优异综合力学性能的关键工序,将时效工艺中的空气替换为水蒸气,有助于形成保护性氧化膜提高其耐蚀性。对T-250(00Ni18Mo3Ti1Al)和00Ni12Cr5Mo3TiAlV两种马氏体时效钢进行高温蒸汽氧化试验,采用X射线衍射仪... 马氏体时效钢的热处理是实现其优异综合力学性能的关键工序,将时效工艺中的空气替换为水蒸气,有助于形成保护性氧化膜提高其耐蚀性。对T-250(00Ni18Mo3Ti1Al)和00Ni12Cr5Mo3TiAlV两种马氏体时效钢进行高温蒸汽氧化试验,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仪对氧化膜进行表征,使用拉伸法测试膜层与基体的结合性能。结果表明:两种钢的蒸汽氧化膜外层均由Fe_(3)O_(4)和少量Fe_(2)O_(3)组成。T-250钢的内氧化层为连续的Fe_(3)O_(4)层和少量楔入基体的非连续层,Ti和Mo元素富集;00Ni12Cr5Mo3TiAlV钢的内氧化层为楔入基体的(Fe,Cr)_(3)O_(4)非连续层,不含连续层,这种结构特征使其蒸汽氧化膜与基体的结合性能优于T-250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体时效钢 蒸汽氧化 氧化膜 界面结合性能
下载PDF
应用JMatPro软件对比研究两种抽油杆钢的合金化特点 被引量:9
4
作者 闵永安 刘湘江 毛远建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03-508,共6页
采用JMatPro软件对比研究了两种抽油杆钢不同温度下的平衡相及其成分.结果表明,与17Mn2SiCr钢相比,12MnSi2Cr钢铁素体、奥氏体相中将固溶更多的Cr,Mo,Si元素,而碳化物总量减少了30%,微合金元素Nb的加入提高了钢中M(C,N)碳化物的稳定性.... 采用JMatPro软件对比研究了两种抽油杆钢不同温度下的平衡相及其成分.结果表明,与17Mn2SiCr钢相比,12MnSi2Cr钢铁素体、奥氏体相中将固溶更多的Cr,Mo,Si元素,而碳化物总量减少了30%,微合金元素Nb的加入提高了钢中M(C,N)碳化物的稳定性.在此基础上,对12MnSi2Cr抽油杆钢的高韧性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钢 合金元素 韧性 抽油杆
下载PDF
连杆热锻模再制造技术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闵永安 吴晓春 +2 位作者 宋雯雯 王庆亮 续维 《上海金属》 CAS 2009年第2期32-35,共4页
再制造工程的优势体现在节省原材料、节约能源、降低成本、环境友好等诸多方面。为提高模具寿命降低连杆生产成本,进行了连杆热锻模再制造试验。与传统方法相比,热锻模再制造将模具寿命提高了100%,显著降低了模具管理成本和模具成本。... 再制造工程的优势体现在节省原材料、节约能源、降低成本、环境友好等诸多方面。为提高模具寿命降低连杆生产成本,进行了连杆热锻模再制造试验。与传统方法相比,热锻模再制造将模具寿命提高了100%,显著降低了模具管理成本和模具成本。分析表明,选用优质模具材料,优化模具热处理和表面渗氮工艺是实施连杆热锻模再制造的核心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13模具钢 连杆热锻模 再制造工程 表面渗氮处理
下载PDF
22MnB5钢热变形诱发相变及其对组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闵永安 赵洁璠 +1 位作者 林建平 闵峻英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3-118,共6页
利用Gleeble3500热力试验机对22MnB5钢板在温度900--600℃、应变速率0.01~0.40S-1条件下进行热拉伸,研究变形过程中的应力应变行为,并结合光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和硬度测试仪分析试样的微观组织,探究热变形对相变的影响.... 利用Gleeble3500热力试验机对22MnB5钢板在温度900--600℃、应变速率0.01~0.40S-1条件下进行热拉伸,研究变形过程中的应力应变行为,并结合光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和硬度测试仪分析试样的微观组织,探究热变形对相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温度为800℃,应变速率达到0.10S-1后,变形将诱发铁素体相变;在700℃下热变形促进铁素体相变;在600℃下热变形将诱发贝氏体相变.在800600℃热变形过程中,由于形变应变诱发或促进了奥氏体转变,22MnB5钢的变形抗力降低、延性提高,从而改善了成型性能;相应冲压件的强度在900--1000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钢 热变形 相变 变形温度 应变速率
下载PDF
汽车稳定杆组织与疲劳性能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闵永安 王桢 +2 位作者 邵光杰 符仁钰 朱雅年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 CAS 2002年第12期525-529,共5页
对 2 8Mn6钢制造的汽车稳定杆 ,分别采用整体感应加热———整体淬火、连续感应加热淬火两种不同热处理工艺 ,并进行了台架疲劳寿命试验。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 ,分析了经两种不同热处理工艺处理的稳定杆的金相组织及其早期疲劳断... 对 2 8Mn6钢制造的汽车稳定杆 ,分别采用整体感应加热———整体淬火、连续感应加热淬火两种不同热处理工艺 ,并进行了台架疲劳寿命试验。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 ,分析了经两种不同热处理工艺处理的稳定杆的金相组织及其早期疲劳断裂的断口形貌。指出 ,获得细小的高韧性索氏体组织是保证良好疲劳寿命的关键 ,稳定杆喷丸表面质量、游离铁素体也是影响疲劳性能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 稳定杆 疲劳性能 感应加热 疲劳寿命 索氏体 整体淬火 热处理工艺 独立悬架 金相组织 台架试验
下载PDF
限制淬透性轴承钢的整体感应加热-表面淬火技术 被引量:1
8
作者 闵永安 许珞萍 +3 位作者 李麟 宋炎炎 华康荣 刘荣华 《上海金属》 CAS 1998年第3期34-38,共5页
论述了限制淬透性轴承钢制造的铁路轴承内套圈采用整体感应加热-表面淬火处理的工艺要点及处理工艺与组织性能的关系。该工艺处理的套圈获得表层为马氏体,心部为珠光体的优良强韧性组织和表层大于3mm的压应力层,套圈的疲劳寿命得到有... 论述了限制淬透性轴承钢制造的铁路轴承内套圈采用整体感应加热-表面淬火处理的工艺要点及处理工艺与组织性能的关系。该工艺处理的套圈获得表层为马氏体,心部为珠光体的优良强韧性组织和表层大于3mm的压应力层,套圈的疲劳寿命得到有效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承钢 轴承套圈 感应加热 表面淬火 淬透性
下载PDF
表面处理对热作模具钢使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闵永安 许珞萍 《国外金属热处理》 2002年第2期13-18,共6页
介绍了90年代日本热处理技术协会热作模具钢表面改性研究委员会的研究工作。日立金属、大同特殊钢、高周波等公司的技术人员对比研究了不同的渗氮、软氮化、硫氮共渗、PVD、EDM、喷丸及复合表面处理后的SKD61模具钢的溶损、磨损和热疲... 介绍了90年代日本热处理技术协会热作模具钢表面改性研究委员会的研究工作。日立金属、大同特殊钢、高周波等公司的技术人员对比研究了不同的渗氮、软氮化、硫氮共渗、PVD、EDM、喷丸及复合表面处理后的SKD61模具钢的溶损、磨损和热疲劳性能。不同表面处理普遍提高了模具钢抵抗溶损和磨损的性能。PVD、氧化处理和硫氮共渗对溶损的改善非常有效。常温磨损试验表明,表面处理有时降低了耐磨性。由于影响模具钢热疲劳性能的因素众多,表面处理对热疲劳影响非常复杂,不同试验条件实际反映了不同的工况,表面热处理改变了裂纹的萌生和发展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作模具钢 表面处理 热疲劳 溶损 磨损 使用性能
下载PDF
塑料模具钢应用趋势 被引量:1
10
作者 闵永安 《国外金属热处理》 2001年第1期8-11,共4页
塑料作为新型材料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成功替代了许多传统金属材料。塑料制品和消费的迅速增长同样影响到了模具钢市场。本文介绍不同种类的塑料模具钢,并说明主要性能和用途。当前塑料加工工业以单位模具的产量为标准对模具进行分类,即... 塑料作为新型材料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成功替代了许多传统金属材料。塑料制品和消费的迅速增长同样影响到了模具钢市场。本文介绍不同种类的塑料模具钢,并说明主要性能和用途。当前塑料加工工业以单位模具的产量为标准对模具进行分类,即“高容量模具”与“低容量模具”。说明了适合不同类模具的模具钢需要不同的性质。模具钢的先进生产技术-粉末冶金和喷射沉积为开发综合性能优良的新钢种创造了条件。氮作为合金元素提高了钢的耐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料模具钢 预硬化钢 耐蚀钢 高容量模具
下载PDF
利用数学模型预测钢在冷却过程中的温度 被引量:1
11
作者 闵永安 《国外金属热处理》 1999年第3期32-35,共4页
0 引言 钢的性能取决于冷却转变所获得的组织,因此冷却转变过程中钢的温度变化对其力学性能有显著影响。冷却过程中转变潜热的变化会影响钢的温度变化,尤其含碳量大于0.3%的中高碳钢,转变潜热对钢温的影响更为显著。
关键词 冷却过程 温度预测 数学模型
下载PDF
4Cr5MoSiV1,8407钢的热疲劳性能 被引量:18
12
作者 许珞萍 吴晓春 +1 位作者 邵光杰 闵永安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3-7,共5页
采用自约束热疲劳试验方法 ,对比研究了相同热处理条件的 4Cr5 Mo Si V1,840 7钢的热疲劳特性 ,观察分析了疲劳裂纹形貌和深度 ,采用热疲劳损伤因子定量研究了二种钢的热疲劳过程 ,结果表明 :两种钢的热疲劳裂纹萌生发生在 10 0~ 2 0 ... 采用自约束热疲劳试验方法 ,对比研究了相同热处理条件的 4Cr5 Mo Si V1,840 7钢的热疲劳特性 ,观察分析了疲劳裂纹形貌和深度 ,采用热疲劳损伤因子定量研究了二种钢的热疲劳过程 ,结果表明 :两种钢的热疲劳裂纹萌生发生在 10 0~ 2 0 0次之间 ,840 7钢热疲劳裂纹的萌生较 4Cr5 Mo Si V1钢均匀 ,细小 ;在 16 0 0次冷热循环前 ,二者的热疲劳损伤程度无明显差别 ,在 16 0 0次冷热循环后 ,前者的热疲劳损伤程度低于后者 ;在较低的回火温度条件下 ,840 7钢的热疲劳抗力稍优于 4Cr5 Mo Si V1;而在高温回火时 ,840 7钢的热疲劳抗力高于 4Cr5 Mo Si V1钢。分析了这二种钢的热疲劳机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CR5MOSIV1钢 8407钢 回火温度 热疲劳性能 损伤因子 热疲劳抗力 热稳定性 硬度 强度
下载PDF
高温均匀化对H13钢强韧性的影响 被引量:36
13
作者 唐文军 吴晓春 +5 位作者 闵永安 许珞萍 徐明华 薄鑫涛 王文革 续维 《上海金属》 CAS 2002年第2期14-17,共4页
H1 3( 4Cr5MoSiV1 )钢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热作模具钢 ,富含Cr、Mo、V等碳化物形成元素 ,易形成大量碳化物 ,一次碳化物和偏析 ,并因此降低H1 3钢冲击韧性 ,采用扩散退火、超细化处理和软化处理手段 ,能消除一次碳化物 ,改善偏析 ,使二次... H1 3( 4Cr5MoSiV1 )钢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热作模具钢 ,富含Cr、Mo、V等碳化物形成元素 ,易形成大量碳化物 ,一次碳化物和偏析 ,并因此降低H1 3钢冲击韧性 ,采用扩散退火、超细化处理和软化处理手段 ,能消除一次碳化物 ,改善偏析 ,使二次碳化物呈球状均匀分布在铁素体基体上 ,从而显著提高钢的横向冲击韧性。试验结果表明 ,H1 3钢经高温均匀化 ,退火态横向冲击功超过 90J,淬回火态横向冲击功超过 2 0J,其冲击功均较未处理的试样高 1倍以上 ,达到或接近Uddeholm840 7s钢的水平 (其冲击功分别为 78J和 2 3J)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均匀化 H13钢 碳化物 冲击韧性 扩散退火 模具钢
下载PDF
回火温度对4Cr5 MoSi V1钢和8407钢热疲劳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14
作者 吴晓春 许珞萍 +2 位作者 闵永安 张恒华 徐晓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7-10,共4页
采用自约束热疲劳试验方法 ,研究对比了不同回火温度对 4Cr5MoSiV1、840 7钢热疲劳性能的影响 ,观察分析了热疲劳裂纹形貌 ,采用热疲劳损伤因子定量地研究了两种钢的热疲劳过程。结果表明 ,两种钢的热疲劳裂纹萌生发生在冷热疲劳循环次... 采用自约束热疲劳试验方法 ,研究对比了不同回火温度对 4Cr5MoSiV1、840 7钢热疲劳性能的影响 ,观察分析了热疲劳裂纹形貌 ,采用热疲劳损伤因子定量地研究了两种钢的热疲劳过程。结果表明 ,两种钢的热疲劳裂纹萌生发生在冷热疲劳循环次数为 10 0~ 2 0 0次之间 ;在 16 0 0次冷热循环前 ,二者的热疲劳损伤程度无明显的差别 ,在 16 0 0次冷热循环后 ,840 7钢的热疲劳损伤程度低于 4Cr5MoSiV1钢。在较低的回火温度条件下 ,840 7钢的热疲劳抗力稍优于 4Cr5MoSiV1钢。而在高温回火时 ,840 7钢的热疲劳抗力高于 4Cr5MoSiV1钢。分析了这两种钢的热疲劳机制 ,指出决定材料热疲劳裂纹抗力的是钢的热稳定性和钢的强度或硬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CR5MOSIV1钢 8407钢 回火温度 热疲劳性能 损伤因子
下载PDF
硼对P20钢淬透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15
作者 陈卓 吴晓春 +2 位作者 汪宏斌 闵永安 张洪奎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76-78,共3页
研究了硼对塑料模具钢P20的淬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微量硼使P20钢的铁素体形成区域C形鼻尖发生右移,加硼后先共析铁素体的形成得到明显抑制;在油淬的条件下,P20钢的临界淬透直径由380 mm增加到近500 mm。
关键词 P20钢 CCT曲线 临界淬透直径
下载PDF
大截面非调质预硬型塑料模具钢组织对硬度均匀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16
作者 罗毅 吴晓春 +1 位作者 汪宏斌 闵永安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00-103,113,共5页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了截面尺寸为460mm×800mm的非调质预硬型塑料模具钢(NQP钢)模块心部和表层的组织,结果表明,心部组织较表层粗大,表层存在变形带特征,但精细结构均为位错密度较高的贝氏体铁素体板条和板条间...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了截面尺寸为460mm×800mm的非调质预硬型塑料模具钢(NQP钢)模块心部和表层的组织,结果表明,心部组织较表层粗大,表层存在变形带特征,但精细结构均为位错密度较高的贝氏体铁素体板条和板条间不连续的碳化物或残余奥氏体组成,心部贝氏体铁素体板条稍宽于表层。结合NQP钢连续冷却时的相变特点,分析其截面硬度波动在±1.5HRC内的原因在于其有较好的贝氏体淬透性,模块整个截面上都得到了均匀的贝氏体组织,贝氏体板条宽度和位错密度的差异使得其表层硬度稍高于心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调质钢 预硬化处理 塑料模具钢 组织 硬度均匀性
下载PDF
离子渗氮化合物层对H13钢热疲劳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17
作者 彭文屹 吴晓春 +1 位作者 闵永安 许珞萍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2-24,共3页
采用Uddeholm热疲劳试验方法 ,用机械磨去法和在等离子体气氛内加氩的方法除去化合物层 ,并与有化合物层的热疲劳试样进行对比 ,以研究化合物层对H13钢热疲劳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化合物层所具有的高硬度和高强度 ,能使其推迟热... 采用Uddeholm热疲劳试验方法 ,用机械磨去法和在等离子体气氛内加氩的方法除去化合物层 ,并与有化合物层的热疲劳试样进行对比 ,以研究化合物层对H13钢热疲劳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化合物层所具有的高硬度和高强度 ,能使其推迟热疲劳裂纹的萌生 ,并在一定程度上阻止热裂纹向基体内部扩展 ,但有化合物层试样的热裂纹在表面扩展较快 ,经 30 0 0周热循环后 ,观察到横断面的热裂纹宽度较大、数量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渗氮 化合物层 H13钢 热疲劳性能
下载PDF
H13钢铝合金压铸模的离子氮化 被引量:11
18
作者 彭文屹 吴晓春 +1 位作者 闵永安 许珞萍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4-16,共3页
采用加氩渗氮和无氩渗氮两种离子渗氮方法 ,对用作铝合金压铸模材料的H13钢的热疲劳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 ,无氩渗氮的化合物层对H13钢的热疲劳性能具有双重影响 ,一方面能推迟热疲劳裂纹的萌生 ,阻止热裂纹向基体内部扩展 ,另一方... 采用加氩渗氮和无氩渗氮两种离子渗氮方法 ,对用作铝合金压铸模材料的H13钢的热疲劳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 ,无氩渗氮的化合物层对H13钢的热疲劳性能具有双重影响 ,一方面能推迟热疲劳裂纹的萌生 ,阻止热裂纹向基体内部扩展 ,另一方面表面裂纹直、宽、多 ,易于剥落并扩展快 ,因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13钢 离子渗氮 化合物层 热疲劳特性 铝合金压铸模
下载PDF
H13钢经不同表面处理后的静态抗铝热熔损性能比较 被引量:20
19
作者 王荣 闵永安 吴晓春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5-8,共4页
将经过蒸汽氧化、离子渗氮和渗硼等不同表面处理的H13钢试样浸入铝液进行静态熔损试验 ,探索并建立了一套熔损评定方法—即用试样质量损失的方法评定熔损情况。对铁铝界面进行了显微观察和能谱分析。结果表明 ,在相同试验条件下熔损后 ... 将经过蒸汽氧化、离子渗氮和渗硼等不同表面处理的H13钢试样浸入铝液进行静态熔损试验 ,探索并建立了一套熔损评定方法—即用试样质量损失的方法评定熔损情况。对铁铝界面进行了显微观察和能谱分析。结果表明 ,在相同试验条件下熔损后 ,铁铝界面组织颜色自深至浅依次为 :深色的H13钢基体、深灰色致密金属间化合物层、浅灰色致密金属间化合物层、含游离金属间化合物的铝层以及附着的铝。离子渗氮试样和渗硼试样的热熔质量损失要比氧化试样更少 ,显示了更好的热熔损抗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作模具钢 抗热熔损性 H13钢 表面处理 铝合金
下载PDF
铝合金压铸模的焊合熔损现象及其预防措施 被引量:21
20
作者 王荣 吴晓春 闵永安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8-72,共5页
铝合金压铸模承受炽热压铸合金与模具润滑剂的激冷激热反复作用 ,极易在表面发生失效。本文探讨了在铝合金压铸模中常见的焊合及熔损现象 ,比较了生成的金属间化合物的不同之处 ,提出了使用蒸汽氧化、离子渗氮、PVD/CVD表面镀覆和渗硼... 铝合金压铸模承受炽热压铸合金与模具润滑剂的激冷激热反复作用 ,极易在表面发生失效。本文探讨了在铝合金压铸模中常见的焊合及熔损现象 ,比较了生成的金属间化合物的不同之处 ,提出了使用蒸汽氧化、离子渗氮、PVD/CVD表面镀覆和渗硼等表面处理手段以及使用合适的模具润滑剂来预防模具表面的焊合和熔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压铸模 焊合 熔损 表面处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