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盆腔脏器微创手术的血管解剖再思考
1
作者 王玲的 闻巍 卫勃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1-5,共5页
随着3D、4K腔镜手术设备的临床应用,微创、精准已成为外科手术的新标签,盆腔脏器的微创手术常涉及消化、泌尿、生殖等多个系统,各脏器间的动脉血供也存在共干、交通支等进而形成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盆腔动脉网系统;正确深入的认识盆底动... 随着3D、4K腔镜手术设备的临床应用,微创、精准已成为外科手术的新标签,盆腔脏器的微创手术常涉及消化、泌尿、生殖等多个系统,各脏器间的动脉血供也存在共干、交通支等进而形成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盆腔动脉网系统;正确深入的认识盆底动脉解剖依然是盆腔微创手术的基础,本文从胚胎发育的空间维度推演了盆腔动脉系统从雏形到成体复杂网络的视觉进程,对胚胎时期循环系统最初建立结合膜解剖概念,提出了三循环、三方向与四层面的立体模型;动态阐述了泄殖腔作为盆腔主要脏器原基的血供变化及泄殖腔系膜的概念;区分了脐动脉与原始脐动脉的概念及间介中胚层的嵌入式发育给整个盆腔动脉系统带来的变化;重新对以髂内动脉为中心的盆腔动脉网络系统分类,从而更深一层地理解盆底动脉网络的构建过程,便于指导临床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脏器 胚胎时期 髂内动脉 腔镜手术 交通支 微创手术 外科手术 脐动脉
下载PDF
吲哚菁绿荧光成像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术中淋巴结清扫中的应用
2
作者 徐明月 陈媛媛 +4 位作者 赵丽 王有龙 林惠 刘庆 闻巍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577-582,共6页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荧光成像技术在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术中淋巴结清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本院普通外科行腹腔镜手术并经病理确诊的右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应用荧光腹腔镜的患者为荧光腹腔镜组57例...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荧光成像技术在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术中淋巴结清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本院普通外科行腹腔镜手术并经病理确诊的右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应用荧光腹腔镜的患者为荧光腹腔镜组57例,应用2D腹腔镜或3D腹腔镜的患者为传统腹腔镜组46例。比较两组临床特征、淋巴结清扫个数及围手术期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肿瘤直径和术前并发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荧光腹腔镜组手术时间短于传统腹腔镜组[(185.4±24.9)min vs(203.7±53.9)min,P=0.025]。荧光腹腔镜组总淋巴结清扫个数和主淋巴结清扫个数均多于传统腹腔镜组(均P<0.05)。结论吲哚菁绿荧光成像技术有助于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术中的淋巴结清扫,可提高淋巴结检出数目,特别是主淋巴结检出数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吲哚菁绿 荧光成像 淋巴结清扫
下载PDF
预存式自体输血在腰椎后路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7
3
作者 于帅 黄用文 +5 位作者 付振书 林梦霞 吴月清 冯倩 闻巍 于洋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1-73,共3页
目的探讨术前预存式自体输血在腰椎后路手术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5年3月行腰椎后路手术患78名,自体血组和对照组各39例。患者年龄16-70岁,患者心肺功能及身体状况良好,采血前Hb:男≥120 g/L,女≥110 g/L。按照... 目的探讨术前预存式自体输血在腰椎后路手术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5年3月行腰椎后路手术患78名,自体血组和对照组各39例。患者年龄16-70岁,患者心肺功能及身体状况良好,采血前Hb:男≥120 g/L,女≥110 g/L。按照术前是否进行PBD,分为自体血组和对照组。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的总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输血相关费用、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Hb以及异体输血量。结果 2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术后Hb均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自体血组的平均术后住院时间、平均总住院时间、平均输血相关费用和异体红细胞输注率(8.95±2.87)d、(12.28±4.05)d、(174.70±323.76)元、7.69%,均低于对照组水平(13.38±8.68)d、(18.49±8.86)d、(779.36±823.15)元、47.22%,2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腰椎后路手术患者采用PBD可有效纠正术中、术后失血性贫血,同时PBD患者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少,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同时可显著减轻对异体血的依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存式自体输血 腰椎后路手术 住院时间
原文传递
克罗恩病合并肠梗阻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3
4
作者 白雪 闻巍 +2 位作者 于波 苑树俊 聂玉辉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1年第36期4602-4603,4606,共3页
目的探讨克罗恩病(CD)合并肠梗阻患者的鉴别诊断以及合理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因肠梗阻手术治疗并最后确诊为CD的患者21例临床资料,观察其临床表现、梗阻部位及手术治疗转归。结果 21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腹胀表现(100%);腹... 目的探讨克罗恩病(CD)合并肠梗阻患者的鉴别诊断以及合理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因肠梗阻手术治疗并最后确诊为CD的患者21例临床资料,观察其临床表现、梗阻部位及手术治疗转归。结果 21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腹胀表现(100%);腹痛19例(90%);腹泻17例(81%);腹部肿块12例(57%),其中4例患者肿块有压痛2,例患者同时伴有反跳痛;并发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1例,脾肿大1例,四肢关节疼痛1例。实验室检查:6例(28%)患者血红蛋白降低;21例(100%)血C反应蛋白升高;19例(90%)抗酿酒酵母抗体(ASCA)阳性。术前诊断完全性肠梗阻10例,不完全性肠梗阻11例。术中探查证实梗阻部位单独位于末端回肠8例,单独位于升结肠4例,末端回肠和升结肠均有不同程度梗阻的占9例。手术切除肠管距离肿块肉眼边缘约10 cm左右,均行吻合器吻合,术后无吻合口漏、狭窄等严重并发症。术后正规药物治疗,随访1~7 a,无再梗阻患者。结论 CD以内科治疗为主,但当出现完全性肠梗阻症状及反复发作难以治愈的不全梗阻时应积极手术治疗。手术尽量保留正常肠管,吻合口口径尽量足够宽敞,吻合器吻合并不增加手术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肠梗阻 手术
下载PDF
吲哚菁绿荧光成像技术在完全腹腔镜结肠癌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徐明月 陈媛媛 +4 位作者 赵丽 杨洁 刘庆 闻巍 乔治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2年第2期120-123,129,共5页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荧光成像技术在完全腹腔镜结肠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行完全腹腔镜手术并经病理确诊的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研究组37例(吲哚菁绿荧光成像),对照组39例(传统腹腔镜或3D腹腔镜手...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荧光成像技术在完全腹腔镜结肠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行完全腹腔镜手术并经病理确诊的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研究组37例(吲哚菁绿荧光成像),对照组39例(传统腹腔镜或3D腹腔镜手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病理特征、手术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BMI、ASA分级、肿瘤部位、术前合并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位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184 min vs.200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清扫数量多于对照组[(27.5±4.1)vs.(23.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吻合口狭窄、吻合口漏等严重并发症,两组手术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吲哚菁绿荧光成像技术在完全腹腔镜结肠癌手术中是安全、可行的,有助于目标肠段的定位及吻合口血供的快速判断,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吻合口漏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腹腔镜检查 吲哚菁绿 荧光成像
下载PDF
分割场景式教学在普通外科手术带教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徐明月 陈媛媛 闻巍 《当代医学》 2022年第17期174-177,共4页
目的探讨分割场景式教学方法在普通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为提高普通外科临床带教效果。方法选取2017至2019年本院普通外科临床专业进入普通外科学习的58名规培学员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n=31)和对照组(n=27)。实验组... 目的探讨分割场景式教学方法在普通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为提高普通外科临床带教效果。方法选取2017至2019年本院普通外科临床专业进入普通外科学习的58名规培学员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n=31)和对照组(n=27)。实验组采用分割场景式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示教学。规培结束后,测试学员理论知识、临床思维能力及临床技能操作,另外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评估教学模式的满意度。结果带教结束后,两组理论知识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临床思维、临床操作、具体术式流程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理论知识的提高、临床思维的提高、手术流程的掌握、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团队协助能力的提高、师生互动度的提高及教学氛围的提高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割场景式教学更利于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对不同场景的分割与组合,能为学员带来身临其境的学习体验,激发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在普通外科临床带教中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景式教学 普通外科 临床带教 外科手术
下载PDF
口内支抗辅助口外弓矫治上颌前突牙列拥挤临床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郑美红 陈萍 +4 位作者 傅潇慧 冯贻苗 尹林玲 闻巍 万澎波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246-248,共3页
目的探讨口内支抗辅助口外弓推磨牙向后在上颌前突牙列拥挤患者矫治中的应用。方法选择牙列拥挤伴有轻度上颌前突患者10例,采用多种口内支抗配合口外弓推上颌第一恒磨牙向远中移动,进行治疗前后头影测量分析。结果 10例患者的上颌第一... 目的探讨口内支抗辅助口外弓推磨牙向后在上颌前突牙列拥挤患者矫治中的应用。方法选择牙列拥挤伴有轻度上颌前突患者10例,采用多种口内支抗配合口外弓推上颌第一恒磨牙向远中移动,进行治疗前后头影测量分析。结果 10例患者的上颌第一磨牙均明显向远中移动,最多6.3 mm,最少3.4 mm,平均移动距离为4.7 mm,平均速率为0.9 mm/月,排齐了牙列的同时改善了患者的侧貌。结论应用口内支抗辅助口外弓是不拔牙矫治牙列拥挤伴有轻度上颌前突患者简单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前突 口外弓 口内支抗 推磨牙向后
下载PDF
53例Ⅱ、Ⅲ型胃食管结合部腺癌腹腔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
8
作者 晏阳 彭正 +5 位作者 李松岩 闻巍 胡时栋 王玲的 王玉锋 杜晓辉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0期916-918,共3页
目的分析Ⅱ、Ⅲ型胃食管结合部腺癌腹腔淋巴结转移病例的临床资料,探讨临床病理特征与腹腔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7年6月1日-2018年5月31日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53例Ⅱ、Ⅲ型胃食管结合部腺癌临床资料,采用Pearsonχ~2检验和lo... 目的分析Ⅱ、Ⅲ型胃食管结合部腺癌腹腔淋巴结转移病例的临床资料,探讨临床病理特征与腹腔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7年6月1日-2018年5月31日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53例Ⅱ、Ⅲ型胃食管结合部腺癌临床资料,采用Pearson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腹腔淋巴结转移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53例患者,男性46例,女性7例,中位年龄63岁。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Siewert分型、Bormann类型以及手术切除方式与胃食管结合部肿瘤淋巴转移无关(P>0.05),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与淋巴转移相关(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浸润深度是胃食管结合部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646,95%CI:1.236~129.382,P=0.032)。结论胃食管结合部肿瘤淋巴结转移与病变的浸润深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结合部腺癌 淋巴结转移 病理
下载PDF
超声造影、常规超声在复杂性肛瘘患者术前检查中的应用对比观察 被引量:7
9
作者 张帅 刘庆 +3 位作者 刘志为 姚蒙洁 胡茂飞 闻巍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24期53-55,共3页
目的 对比观察超声造影技术和常规超声技术在复杂性肛瘘患者术前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复杂性肛瘘并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48例,将其随机分为超声造影组24例和常规超声组24例。常规超声组术前采用常规超声检查方式,超声造影组术前采... 目的 对比观察超声造影技术和常规超声技术在复杂性肛瘘患者术前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复杂性肛瘘并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48例,将其随机分为超声造影组24例和常规超声组24例。常规超声组术前采用常规超声检查方式,超声造影组术前采用超声造影检查方式。记录两组患者术前超声检查发现的内口位置、瘘管数量、残留脓腔等资料,以手术所见为标准,计算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漏诊率、内口位置准确率、瘘管数量准确率、脓腔发现率。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2 a,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失败率(未治愈率+复发率)、手术次数。结果 超声造影组漏诊率、手术失败率、手术次数均低于常规超声组(P均<0.05),内口位置准确率、瘘管数量准确率均高于常规超声组(P均<0.05)。结论 与常规超声检查相比,术前超声造影检查有助于降低复杂性肛瘘患者的手术失败率,减少手术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瘘 复杂性肛瘘 超声检查 超声造影技术 手术失败率
下载PDF
探讨经肛管腔内超声造影诊断肛瘘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8
10
作者 姚蒙洁 刘志为 +7 位作者 郭柏华 刘庆 胡茂飞 吕发勤 乔璐 卢灿荣 闻巍 吴盛正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3期212-214,共3页
目的探讨经肛管腔内超声造影诊断肛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8月于本院就诊的54例肛瘘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以术中结果为金标准,对比经肛管腔内超声造影和肛周超声诊断肛瘘的价值。结果经肛管腔内超声造影和肛... 目的探讨经肛管腔内超声造影诊断肛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8月于本院就诊的54例肛瘘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以术中结果为金标准,对比经肛管腔内超声造影和肛周超声诊断肛瘘的价值。结果经肛管腔内超声造影和肛周超声对低位单纯性肛瘘、高位单纯性肛瘘、低位复杂性肛瘘、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术前诊断符合率分别是100%vs 100%、100%vs 90%、100%vs 77.7%、78.6%vs 38.1%,与肛周超声相比,经肛管腔内超声造影有更高的准确率,特别是对于高位复杂性肛瘘。两者诊断内口、主瘘道和支瘘道的准确率分别是94.4%vs 96.3%、92.6%vs 66.7%、90.7%vs 5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肛管腔内超声造影检查诊断肛瘘更加可靠,可作为临床检查复杂性肛瘘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瘘 经肛管腔内超声 超声造影
下载PDF
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骨转移发生特征及高危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刘志为 闻巍 +3 位作者 刘庆 胡茂飞 郭柏华 李超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74-76,共3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骨转移发生特征及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及总医院2012年-2017年收治的1253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探讨影响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骨转移高危因素。结果 (1)125...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骨转移发生特征及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及总医院2012年-2017年收治的1253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探讨影响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骨转移高危因素。结果 (1)1253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中,骨转移发生者106例(8.46%),其中多发骨转移者84例(79.25%);骨转移病灶常见部位有骨盆、胸椎、腰椎、肋骨、四肢骨;溶骨性骨性改变92例(86.79%),成骨性病变6例(5.66%),混合型骨破坏8例(7.55%);其中合并至少2处其他部位转移者81例(76.42%)。(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肿瘤分期、CEA水平、病理类型、合并其他部位转移、骨转移类型、骨转移后化疗与影响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骨转移发生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晚(Ⅳ期)、合并≥2处转移部位、CEA水平升高异常和骨转移后无化疗等4个因素为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骨转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其临床分期晚(Ⅳ期)、合并≥2处转移部位、CEA水平升高异常和骨转移后无化疗是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骨转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骨转移 高危因素
下载PDF
miR-495通过靶向FAM83D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志为 闻巍 +3 位作者 刘庆 胡茂飞 郭柏华 李超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393-397,共5页
目的探讨miR-495通过靶向FAM83D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行为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qPCR检测结肠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不同结肠癌细胞株中miR-495的表达情况;CCK-8细胞增殖实验检测miR-495对结肠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实验检测... 目的探讨miR-495通过靶向FAM83D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行为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qPCR检测结肠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不同结肠癌细胞株中miR-495的表达情况;CCK-8细胞增殖实验检测miR-495对结肠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实验检测miR-495对结肠癌细胞周期的影响;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miR-495与FAM83D的相互作用;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miR-495对结肠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结肠癌组织中miR-495表达明显增高;结肠癌细胞HT29中miR-495的表达水平最高;抑制miR-495的表达后结肠癌细胞增殖能力减弱,促进其凋亡行为;miR-495能与FAM83D的3’UTR特异性结合,调控FAM83D的表达活性;抑制miR-495的表达后,HT29细胞的侵袭能力受到相应的抑制。结论 miR-495在结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以通过靶向调节FAM83D的表达影响结肠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miR-495 FAM83D 迁移行为
下载PDF
电动护理床升降机构的模糊PID自动化控制方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姚伟伟 王昭 +2 位作者 林惠 闻巍 徐明月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2022年第3期236-239,共4页
采用目前方法控制电动护理床的升降机构时,没有考虑升降机构的摩擦特性,导致控制效果较差。为此,提出电动护理床升降机构的模糊PID自动化控制方法,构建电动护理床升降机构的动力学模型,并在Viscous模型和Coulomb模型的基础上建立电动护... 采用目前方法控制电动护理床的升降机构时,没有考虑升降机构的摩擦特性,导致控制效果较差。为此,提出电动护理床升降机构的模糊PID自动化控制方法,构建电动护理床升降机构的动力学模型,并在Viscous模型和Coulomb模型的基础上建立电动护理床升降机构的摩擦模型,构建模糊PID自动化控制器,根据电动护理床升降控制经验和控制理论建立电动护理床升降控制的模糊规则,完成电动护理床升降机构的控制。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控制结果满足电动护理床升降机构控制的相关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护理床 升降机构 模糊控制 PID控制 动力学模型
下载PDF
SWV平均值及MGMT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预后的关系
14
作者 刘志为 刘庆 +1 位作者 胡茂飞 闻巍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60-1564,共5页
本文探讨女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剪切波速度(SWV)平均值及O 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选取9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作为观察组,90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通过彩色超声诊断仪检测两组患者的SWV值,... 本文探讨女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剪切波速度(SWV)平均值及O 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选取9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作为观察组,90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通过彩色超声诊断仪检测两组患者的SWV值,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物组织中MGMT的表达,分析了SWV平均值、MGMT阳性表达与观察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观察组SWV平均值、MGMT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SWV平均值与病灶直径、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观察组雌激素受体(ER)阴性患者的MGMT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ER阳性患者(P<0.05)。SWV平均值≥5.60 m/s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明显短于SWV平均值<5.60 m/s组患者(P<0.05)。MGMT表达与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无明显关系(P>0.05)。女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SWV平均值和MGMT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有一定关系,其中SWV平均值与患者预后有关,而MGMT与预后无明显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剪切波速度 O 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 预后
下载PDF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103例报告 被引量:11
15
作者 闻巍 杜亚平 +1 位作者 黄汉源 陈凛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5-76,共2页
目的 分析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与乳腺癌的关系并提出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10 3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 ,从临床特征、病理特点及治疗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10 3例中 ,女性 10 2例 ,男性 1例 ,全部依靠病理确诊。... 目的 分析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与乳腺癌的关系并提出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10 3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 ,从临床特征、病理特点及治疗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10 3例中 ,女性 10 2例 ,男性 1例 ,全部依靠病理确诊。首诊误诊率高(6 2 1% )。局部切除 18例 ,区段小叶切除 6 2例 ,单纯切除术 12例 ,伴有局部癌变者行乳癌改良根治术 9例、单纯切除术 2例。13年内复发 12例 ,达 11 7% ,癌变 7例 ,达 6 8%。结论 本病与乳腺癌的关系密切 ,其鉴别仍依靠组织病理学方法 ,治疗应予手术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 病理学 乳腺肿瘤
下载PDF
临床输血智能管理与评估系统在红细胞输注合理性评估及疗效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于帅 黄用文 +9 位作者 林梦霞 郭强 吕俊文 孙桂香 冯倩 陈麟凤 赵京利 吴月清 闻巍 于洋 《海南医学》 CAS 2016年第1期67-70,共4页
目的利用临床输血智能管理与评估系统(TIME系统)进行输血合理性评估与疗效评价。方法以医院"军卫一号"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医院信息子系统、检验信息子系统及输血管理分系统为主要数据源,通过建立评价标准,完成2014年我院术中红... 目的利用临床输血智能管理与评估系统(TIME系统)进行输血合理性评估与疗效评价。方法以医院"军卫一号"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医院信息子系统、检验信息子系统及输血管理分系统为主要数据源,通过建立评价标准,完成2014年我院术中红细胞输注合理性评估与非术中红细胞输注疗效评价。结果 2014年进行术中红细胞输注434人次,红细胞输注不合理比例62.90%,术后平均血红蛋白108.65 g/L,其中口腔科和泌尿外科不合理比例最高,分别达100%和92.86%,术后平均Hb分别为115 g/L和141 g/L;946人次非术中用血患者,红细胞输注疗效有效比例为35.20%,无效比例为18.29%,无检测结果比例达21.12%,其中外科组中泌尿外科红细胞输注无效比例最高,达25.00%,内科组肿瘤科无效比例最高,达17.11%。结论通过TIME系统进行输血评价,可以清晰地展现出术中用血合理性情况和非手术用血的效果情况,并可为日后提高输血合理性和输注疗效提供客观、准确的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 管理 评估 合理性 疗效
下载PDF
乳腺导管扩张症7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闻巍 杜亚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26-526,共1页
关键词 乳腺 导管扩张症 临床资料
下载PDF
个性化护理在近视激光手术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颖 闻巍 +1 位作者 刘昊 邹超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第8期189-190,共2页
目的对激光手术治疗近视患者应用个性化护理,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4月眼科收治的92例采用激光手术治疗近视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个性化护理,... 目的对激光手术治疗近视患者应用个性化护理,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4月眼科收治的92例采用激光手术治疗近视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个性化护理,对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及心理情绪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为93.5%高于对照组82.6%,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患者各项心理情绪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激光手术治疗近视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心理情绪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激光手术 个性化护理 常规护理
下载PDF
新型免气腹腔镜技术在高龄胃癌患者D2根治术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崔建新 刘庆 +3 位作者 闻巍 蔡应问 陈凛 卢灿荣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0年第6期439-442,447,共5页
目的:评价新型免气腹腔镜技术应用于高龄胃癌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5年9月—2019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普通外科接受传统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气腹组)或新型免气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免气腹组)且年龄≥75岁的胃癌患者... 目的:评价新型免气腹腔镜技术应用于高龄胃癌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5年9月—2019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普通外科接受传统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气腹组)或新型免气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免气腹组)且年龄≥75岁的胃癌患者各20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各项观察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基线水平一致,术中呼气末CO2分压、平均气道压力、手术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在麻醉苏醒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术中出血量、术中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恢复过程中两组在胃管拔出时间、引流管拔出时间、排气时间、出现肩背痛患者比例及术后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住院时间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针对暴露效果的主观性评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腹腔镜手术相比,新型免气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应用于高龄患者同样安全可行,且能避免气腹对心肺功能干扰,是高龄胃癌患者行微创根治手术的一种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根治术 腹腔镜 免气腹 高龄
下载PDF
超远程手术机器人辅助直肠癌根治术临床初步研究
20
作者 李松岩 闻巍 +8 位作者 戴飞翔 徐红 邹贵军 刘帛岩 李宇轩 刘昕炜 刘庆 王玲的 杜晓辉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8-311,共4页
目的探讨国产手术机器人系统联合5G通信技术行超远程机器人辅助直肠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2024年1月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普通外科医学部在北京市与三亚市之间(距离约3000 km)应用国产手术机器人系统完成国内首例超远程机... 目的探讨国产手术机器人系统联合5G通信技术行超远程机器人辅助直肠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2024年1月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普通外科医学部在北京市与三亚市之间(距离约3000 km)应用国产手术机器人系统完成国内首例超远程机器人辅助直肠癌根治术。结果病人男性,66岁,因“间断腹痛、腹胀1个月余”入院,经肠镜检查及病理诊断为直肠癌,有明确手术指征,无明确手术禁忌证。2024年1月4日,病人于全麻下行超远程机器人辅助直肠癌根治术,手术过程顺利流畅,无延迟现象,无手术并发症。术中出血量20mL,手术时间90 min。术后第3天排气,第4天进食流食,术后第7天出院。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提示淋巴结清扫彻底(1/15),直肠系膜切除完整,环周切缘及上下切缘均未见癌。结论初步证明5G通信技术支持下超远程机器人辅助直肠癌手术安全可行,值得进一步探讨和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手术 机器人手术 5G通信技术 直肠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