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奥布替尼联合利妥昔单抗及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初治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疗效分析
1
作者 闻淑娟 朱琳 +1 位作者 吴梅 李姗 《肿瘤药学》 CAS 2024年第1期30-35,共6页
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分析奥布替尼联合利妥昔单抗及大剂量甲氨蝶呤(RMO方案)治疗新诊断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21年1月—2023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初治PCNSL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RMO方案治疗... 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分析奥布替尼联合利妥昔单抗及大剂量甲氨蝶呤(RMO方案)治疗新诊断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21年1月—2023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初治PCNSL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RMO方案治疗:奥布替尼片150 mg口服,1次/d,d1~21;利妥昔单抗375mg·m^(-2)静脉滴注,d1;甲氨蝶呤注射液3.5 g·m^(-2)静脉滴注3 h,d2;21 d为1个治疗周期。所有患者均治疗6个周期,每2个周期后进行疗效评估,6个周期治疗结束后行PET-CT及脑核磁评估疗效。治疗结束后,符合移植条件者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巩固治疗,有条件者进行奥布替尼维持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共纳入12例患者,中位年龄58(45~74)岁,病理类型均为CD20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治疗4个周期后疗效评估为完全缓解(CR)4例、部分缓解(PR)7例、疾病进展(PD)1例,CR率为33.3%,客观缓解率(ORR)为91.7%。治疗6个周期后疗效评估为CR 8例、PR 2例、PD 2例,CR率为66.6%,ORR为83.3%。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未达到,中位总生存期(mOS)未达到,6个月PFS率为83.3%,6个月OS率为100%,12个月PFS率为64.8%,12个月OS率为80.8%。有8例患者接受基因突变检测,其中MCD型7例、A53型1例。7例MCD型患者接受治疗后ORR为100%,CRR为85.7%。主要不良反应为疲劳(25.0%),仅有1例不良反应≥3级,最常见的血液学毒性为白细胞减少(16.7%),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房颤及肾功能衰竭。结论RMO方案对于初治PCNSL患者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布替尼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采集的影响因素分析
2
作者 梁霄 仙木斯亚·买买提热夏提 +2 位作者 郑晓燕 王晓宁 闻淑娟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304-308,共5页
目的:分析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采集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内科2011年1月至2020年6月共计85例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采集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 目的:分析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采集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内科2011年1月至2020年6月共计85例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采集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性别、年龄、疾病分型、Ann Arbor分期、移植前状态、国际预后指数评分、动员前化疗次数及动员方案对造血干细胞采集效果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患者年龄、疾病分型、分期、动员前状态与动员采集CD34^(+)细胞数、动员采集成功率无相关性(P>0.05);男性患者CD34^(+)细胞数多于女性(P=0.01);动员前化疗周期≤4次是采集的有利因素(P<0.05);CHOP-E及CHOP-MTX联合G-CSF动员方案均可作为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有效的动员方案。多因素结果显示采集前化疗周期数是影响造血干细胞采集成功的独立因素,动员前化疗周期>4次是造血干细胞能否采集成功的不良因素。结论:CHOP-MTX+G-CSF动员方案比较CHOP-E+G-CSF采集CD34^(+)细胞数更多。男性患者、动员采集前化疗周期数较少时更有利于NHL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采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干细胞动员采集
下载PDF
EBV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3
作者 朱琳 吴梅 闻淑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1期0099-0104,共6页
分析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探讨其与BCL-2的相关性及预后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诊断为新发DLBCL的26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EBV相关 DLBCL 患者的... 分析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探讨其与BCL-2的相关性及预后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诊断为新发DLBCL的26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EBV相关 DLBCL 患者的临床特征、 蛋白表达及预后比较。结果 261例DLBCL患者中EBV(+)患者比例约31.03%,与EBV(-) 组相比,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更高 (49.4% vs 64.4% ,P = 0.022),两组在性别分布、年龄、免疫学亚型、 分布特征、临床分期、β2-微球蛋白、乳酸脱氢酶(LDH)无显著差异;EBV(+)组 BCL-2 蛋白表达高于EBV (-)组(74.1%vs 60.6%,P=0.028),两组在CMYC 蛋白、双表达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通过Cox 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显示EB病毒感染、CMYC / BCL2 共表达、高危组均为 OS、PFS 独立的不良预后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EBV感染、IPI、BCL-2、CMYC、BCL-2 /CMYC 双表达均与 EBV阳性DLBCL患者预后相关,这些指标可以初步判断预后,对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 B细胞性淋巴瘤 EBV BCL-2 CMYC 双表达 预后
下载PDF
复发难治的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4
作者 吴梅 朱琳 闻淑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9期0052-0056,共5页
多数PMBCL经一线治疗疗效好,部分PMBCL患者疗效欠佳甚至病情进展,分析复发难治PMBCL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其最佳的管理模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淋巴瘤内科35例PMBCL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期、治疗方式、预后等。结果 R/R组和非R/R组比... 多数PMBCL经一线治疗疗效好,部分PMBCL患者疗效欠佳甚至病情进展,分析复发难治PMBCL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其最佳的管理模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淋巴瘤内科35例PMBCL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期、治疗方式、预后等。结果 R/R组和非R/R组比较,R/R组中位PFS仅2.41±1.07个月,非R/R组达10.87±2.88个月;CD30、Ki-67在难治复发组和非难治复发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好发于年轻女性,R/R组预后欠佳,Ki-67蛋白的高表达和CD30阳性可能是导致PMBCL复发难治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 复发难治 CD30
下载PDF
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在鼻咽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预后因素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闻淑娟 古力克孜.吾守尔 +2 位作者 刘炜 李妍 杨顺娥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9期1318-1322,共5页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ZA)联合化疗治疗鼻咽癌(NPC)骨转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06例鼻咽癌伴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组(143例)及单独化疗组(163例)两组,采用Kaplan-Meier方法及log-rank...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ZA)联合化疗治疗鼻咽癌(NPC)骨转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06例鼻咽癌伴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组(143例)及单独化疗组(163例)两组,采用Kaplan-Meier方法及log-rank检验验证两组总生存期(OS)及无疾病进展时间(PFS)是否存在差异。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使用Cox回归分析。比较治疗方法、临床因素及骨相关事件(SREs)的发生率。结果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组与单独化疗组OS中位值分别为(24.0±1.3)个月(95%CI:21.4~26.6)及(17.0±1.7)个月(95%CI:13.6~2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组与单独化疗组PFS分别为(11.0±1.04)个月(95%CI:8.9~13.0)和(6.0±0.65)个月(95%CI:4.7~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组骨相关事件(SREs)的发生率为25.2%,明显低于单独化疗组的4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28,P=0.002)。接受ZA治疗为OS独立的有利预后因素,而SREs、椎骨转移的发生以及高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水平是OS的独立的不良因素。结论化疗联合ZA治疗能够使鼻咽癌骨转移患者生存获益。与单独化疗相比,联合治疗可以降低SREs的发生率,延长治疗PFS以及O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唑来膦酸 鼻咽癌 总生存期 无疾病进展时间 骨相关事件
下载PDF
着丝粒蛋白-F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2
6
作者 闻淑娟 安欣 +2 位作者 杨航 彭柔君 史艳侠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87-1189,共3页
目的研究着丝粒蛋白(CENP)-F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患者生存期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00年1月至2002年12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诊治的乳腺癌患者手术的石蜡包埋标本158例,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ENP-F的表达,回顾性分析其表达... 目的研究着丝粒蛋白(CENP)-F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患者生存期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00年1月至2002年12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诊治的乳腺癌患者手术的石蜡包埋标本158例,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ENP-F的表达,回顾性分析其表达与生存期(OS)之间的关系。结果 43.7%的乳腺癌标本中CENP-F阳性表达。CENP-F表达与淋巴结转移(P=0.033)及临床分期(P=0.027)有关。CENPF阴性表达组患者5年生存率为96.6%(86/89),CENP-F阳性表达组患者5年生存率为88.4%(61/69)。CENP-F阴性表达患者的OS明显高于阳性患者〔(130.0±4.15)个月vs(103.0±9.09)个月,P=0.004〕。乳腺癌OS的COX分析结果显示CENP-F阳性表达(P=0.039)、淋巴结转移(P=0.045)、TNM分期(P=0.002)、HER-2过表达(P=0.031)及Ki67≥15%(P=0.021)均为影响乳腺癌O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而HR的表达则为乳腺癌OS的有利因素(P=0.015)。结论 CENP-F在乳腺癌中扩增和过表达,CENP-F过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CENP-F高表达是乳腺癌的不良预后因素,可作为指导治疗和估计预后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着丝粒蛋白F 乳腺癌 总生存期 免疫组化
下载PDF
γδT细胞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闻淑娟 张珍连 +5 位作者 李姗 胡欣 朱琳 阿孜古丽·麦合麦提 梁霄 杨顺娥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10期103-109,共7页
目的探讨γδT细胞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细胞的杀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通过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来自健康志愿者的γδT细胞对DLBCL细胞的杀伤作用。杀伤封闭实验检测封闭穿孔素-颗粒酶途径、Fas... 目的探讨γδT细胞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细胞的杀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通过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来自健康志愿者的γδT细胞对DLBCL细胞的杀伤作用。杀伤封闭实验检测封闭穿孔素-颗粒酶途径、FasL途径和封闭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抑制作用后γδT细胞杀伤能力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γδT细胞表面CD107a(脱颗粒相关分子标记)的表达情况和DLBCL细胞表面配体分子的表达情况。Confocal实验检测γδT细胞裂解性颗粒极化情况。结果γδT细胞对DLBCL细胞SU-DHL-4、Farage的杀伤效率存在一定的差异,γδT细胞对Farage细胞没有杀伤作用,而对SU-DHL-4细胞有较强的杀伤作用。采用丝裂霉素A预处理封闭γδT细胞穿孔素-颗粒酶途径后,γδT细胞对SU-DHL-4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显著降低(P <0.01);而采用FasL中和抗体封闭Fas-FasL途径后,γδT细胞对SU-DHL-4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无显著变化(P> 0.05)。SU-DHL-4、Farage在引起γδT细胞脱颗粒过程中无显著差异,而在引起裂解性极化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 <0.05)。SU-DHL-4细胞可引起γδT细胞裂解性颗粒极化,而Farage细胞无法引起γδT细胞裂解性颗粒极化,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Farage细胞高表达的PD-L1可抑制γδT细胞杀伤作用和裂解性颗粒极化。封闭Farage细胞表面PD-L1后,γδT细胞对Farage细胞的杀伤作用显著增强(P <0.01)。同时,封闭Farage细胞表面PD-L1后,γδT细胞裂解性颗粒的极化能力显著增强(P <0.01)。结论γδT细胞对DLBCL细胞的杀伤作用主要依赖于裂解性颗粒极化,而PD-L1抑制γδT细胞的杀伤作用主要通过抑制裂解性颗粒极化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ΓΔT细胞 免疫抑制 杀伤作用
下载PDF
miR-9靶向FOXP1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闻淑娟 张珍连 +4 位作者 李姗 胡欣 朱琳 阿孜古丽·麦合麦提 杨顺娥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30期7-10,23,F0003,共6页
目的探讨FOXP1上游靶标miR-9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细胞的作用及机制。方法Targetscan分析miR-9与FOXP1的结合,miR-9与FOXP1结合通过荧光素酶基因报告实验验证;以转染mimic Con为对照组,转染mimic miR-9过表达miR-9后,Western b... 目的探讨FOXP1上游靶标miR-9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细胞的作用及机制。方法Targetscan分析miR-9与FOXP1的结合,miR-9与FOXP1结合通过荧光素酶基因报告实验验证;以转染mimic Con为对照组,转染mimic miR-9过表达miR-9后,Western blot检测FOXP1表达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人DLBCL细胞OCI-Ly3和人B淋巴母细胞IM9中miR-9的表达水平;过表达miR-9后,体外检测OCI-Ly3的增殖以及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转染miR-9后,mimic miR-9+FOXP13′UTR WT组的荧光素酶活性低于转染mimic Con+FOXP13′UTR W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过表达miR-9后,mimic miR-9组的FOXP1表达水平低于mimic Co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9在人DLBCL细胞系OCI-Ly3细胞中的表达水平低于B淋巴母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过表达miR-9后,OCI-Ly3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低于mimic Co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R-9下调通过靶向FOXP1促进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MIRNA MIR-9 FOXP1
下载PDF
ICAM-1、STAT4在胃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9
作者 闻淑娟 杨顺娥 +4 位作者 古力克孜 拉莱.苏祖克 马红 崔文丽 陈晓 《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15-18,共4页
目的研究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因子4(STAT4)在胃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胃腺癌手术切除标本,其中维吾尔族30例,汉族30例,所有患者术前未行放疗和化疗。另选切端正常粘膜组织15... 目的研究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因子4(STAT4)在胃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胃腺癌手术切除标本,其中维吾尔族30例,汉族30例,所有患者术前未行放疗和化疗。另选切端正常粘膜组织15例作对照。以上病例均经病理检查,诊断明确无误。观察ICAM-1、STAT4在胃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的关系。结果(1)60例胃腺癌组织中ICAM-1、STAT4的表达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1.7%(31/60)、35.0%(21/60),ICAM-1、STAT4的表达与分化程度呈负相关,ICAM-1在胃腺癌淋巴结有癌转移阳性表达高于无癌转移,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STAT4在淋巴结有无转移组的表达无显著差异。ICAM-1、STAT4的表达与胃癌临床分期呈负相关。结论提示ICAM-1、STAT4的表达与胃腺癌的恶性程度、临床分期有相关性,可能参与了胃癌的发展与转移过程,可以作预后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腺癌 ICAM-1 STAT4
下载PDF
新疆维吾尔族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贾存东 梁莉萍 +5 位作者 闻淑娟 古力克孜.吾守尔 赵兵 刘炜 白靖平 杨顺娥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9期3358-3361,共4页
目的分析新疆维吾尔族弥漫大B细胞型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其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0—2009年收治的134例新疆维吾尔族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Cox比例风险... 目的分析新疆维吾尔族弥漫大B细胞型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其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0—2009年收治的134例新疆维吾尔族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134例新疆维吾尔族DLBCL患者中男85例,女49例;确诊时中位年龄38岁(13~73岁)。按Ann Arbor分期,93例(69.4%)为Ⅲ/Ⅳ期;按国际预后指数(IPI)分组,50例(37.3%)属于中高、高危组。治疗前按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制定的体力状态(PS)评分,0~1分的患者为92例(68.7%);伴有贫血、B症状及合并大肿块的患者分别为42例(31.3%)、50例(37.3%)、47例(35.1%)。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37个月[95%CI(24.9,49.1)个月],3年与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51%与3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Ann Arbor分期、结外病变数、PS评分、乳酸脱氢酶(LDH)水平、IPI、骨髓受侵与新疆维吾尔族DLBCL患者的预后相关(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Ann Arbor分期、PS评分及LDH水平是新疆维吾尔族DLBCL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新疆维吾尔族DLBCL患者的总体生存率较低,Ann Arbor分期、LDH水平及PS评分可作为判断新疆维吾尔族DLBCL患者预后的参考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大B细胞 弥漫性 维吾尔族 临床特征 预后 存活率
下载PDF
新疆塔城地区托里县老年人高尿酸血症与其他代谢性疾病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蓓 闻淑娟 +2 位作者 薛莲英 张瑛 孙玉萍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8期1108-1110,共3页
目的分析新疆塔城地区老年人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方法将在新疆塔城地区托里县人民医院2012年5-12月进行健康体检的389名60岁以上老年人按尿酸值分为高尿酸血症组和正常尿酸组,进行血尿酸、空腹血糖、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 目的分析新疆塔城地区老年人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方法将在新疆塔城地区托里县人民医院2012年5-12月进行健康体检的389名60岁以上老年人按尿酸值分为高尿酸血症组和正常尿酸组,进行血尿酸、空腹血糖、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肌酐、体质指数、血压的检测。结果高尿酸血症组总胆固醇、空腹血糖、甘油三酯高于正常尿酸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于正常尿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胆红素和肌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尿酸血症组代谢综合征及血脂异常、肥胖、糖代谢异常高于正常尿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高血压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尿酸水平与甘油三酯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与总胆固醇、空腹血糖、肌酐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老年人高尿酸血症的发生与血脂代谢异常、血糖代谢异常密切相关,与血压相关性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健康体检 高尿酸血症 代谢综合征
下载PDF
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术联合胞必佳治疗癌性胸腹腔积液疗效观察
12
作者 徐继鸿 穆尼拉.穆代斯 +1 位作者 贾存东 闻淑娟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2期185-185,共1页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术 胞必佳 治疗 癌性胸腹腔积液 并发症 临床资料
下载PDF
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和地塞米松治疗复发或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 被引量:13
13
作者 古力克孜.吾守尔 杨顺娥 闻淑娟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8期1037-1040,共4页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Gem)、奥沙利铂(L-OHP)、地塞米松(DXM)组成的GLD联合化疗方案治疗21例复发或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21例经正规治疗后复发或难治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采用GLD方案化疗:吉西他滨(Gem)1...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Gem)、奥沙利铂(L-OHP)、地塞米松(DXM)组成的GLD联合化疗方案治疗21例复发或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21例经正规治疗后复发或难治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采用GLD方案化疗:吉西他滨(Gem)1 000 mg/m^2,静脉滴注,第1、8天;奥沙利铂(L-OHP)85 mg/m^2,静脉滴注,第1、8天;地塞米松(DXM)40 mg/d,静脉滴注,第1~4天。以3~4周为1周期,每例患者至少连用2个周期。结果:21例患者中,15例获得缓解,占71.43%。其中完全缓解(CR)5例(23.81%),部分缓解(PR)10例(47.62%)。化疗毒副作用主要为骨髓抑制。其他有轻至中度的消化系统反应等。结论: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地塞米松组成的GLD联合化疗方案对治疗复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有较好的近期疗效,毒副反应轻,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是一个值得进一步验证的补救性化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 GLD方案 吉西他滨 奥沙利铂 地塞米松
下载PDF
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治疗后发生间质性肺炎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何晶 薛思麒 +4 位作者 闻淑娟 古丽仙·吐鲁翁江 阿尔申·木拉提 莫正敏 宋大萍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22年第7期622-627,共6页
目的探讨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治疗后发生间质性肺炎(IP)的临床病理特征、相关因素及治疗转归。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10月1163例B细胞NH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94例发生IP(病例组),另随机抽取未发生IP的95例患者作为对... 目的探讨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治疗后发生间质性肺炎(IP)的临床病理特征、相关因素及治疗转归。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10月1163例B细胞NH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94例发生IP(病例组),另随机抽取未发生IP的9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主要治疗方案包括R-CHOP、CHOP、R-CDOP和CDOP。归纳总结IP治疗转归,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IP发生的因素。结果B细胞NHL患者治疗后IP的发生率为8.1%(94/1163)。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心肺基础疾病,IPI评分,结外侵犯部位数量,应用含利妥者单抗(RTX)和聚乙二醇脂质体阿霉素(PLD)的方案,治疗前后乳酸脱氢酶(LDH)、红细胞沉降率(ESR)和中性粒细胞绝对值的变化与IP的发生有关(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应用含RTX的方案,治疗前后LDH和ESR水平变化以及IPI评分是影响IP发生的独立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治疗前后LDH变化预测IP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584,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6.0%和54.7%;治疗前后ESR变化预测IP发生的AUC为0.788,特异度和灵敏度为83.2%和67.0%。IP多发生在治疗第3和第4周期,70例患者接受治疗,68例患者经治疗后症状及体征缓解,2例患者因IP引发呼吸衰竭而死亡。结论在B细胞NHL患者中应用含RTX的方案进行第3和第4周期治疗时,需要加强IP的预防和监测,尤其是IPI评分中高危,治疗后较治疗前LDH、ESR水平升高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 间质性肺炎 利妥昔单抗 转归
下载PDF
国产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治疗转移性乳腺癌
15
作者 穆尼拉.穆代斯 阿斯卡尔.阿里 +3 位作者 徐继鸿 贾存东 李讯 闻淑娟 《浙江临床医学》 2004年第11期972-973,共2页
关键词 长春瑞滨 联合 顺铂 治疗 转移性乳腺癌
下载PDF
PD-1/ICOS信号转换受体通过增强CD19-CAR-T细胞增殖能力提高其对DLBCL的杀伤活性
16
作者 加尔宝·吐尔德 阿迪娜·贾库林 闻淑娟 《西部医学》 2022年第10期1426-1431,共6页
目的探讨共表达PD-1/ICOS信号转换受体通过增强靶向CD19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D19-CAR-T细胞)增殖能力提高其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产生的抗肿瘤活性。方法慢病毒感染法构建CD19-CAR-T细胞(bbz)以及共表达PD-1/ICOS信号转换受体的C... 目的探讨共表达PD-1/ICOS信号转换受体通过增强靶向CD19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D19-CAR-T细胞)增殖能力提高其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产生的抗肿瘤活性。方法慢病毒感染法构建CD19-CAR-T细胞(bbz)以及共表达PD-1/ICOS信号转换受体的CD19-CAR-T细胞(PD-1/ICOS-bbz);流式细胞术检测长期共孵育后T细胞CD69的表达;通过细胞计数检测CAR-T细胞的增殖情况;LDH法检测CAR-T细胞对靶细胞的细胞毒性;活体成像检测小鼠体内肿瘤细胞的生长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T细胞的比例。结果成功构建bbz及PD-1/ICOS-bbz;长期共孵育后,PD-1/ICOS-bbz较bbz CD69表达水平更高,增殖能力及对靶细胞的细胞毒性均显著提高(P<0.01);PD-1/ICOS-bbz可以完全清除小鼠体内的淋巴瘤细胞,且PD-1/ICOS-bbz较bbz而言可以显著延长小鼠生存期(P<0.01),同时PD-1/ICOS-bbz较bbz具有更强的体内增殖能力(P<0.05)。结论PD-1/ICOS-bbz较传统的二代CAR-T细胞具有更强的抗肿瘤活性,有望成为一种潜在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PD-1 ICOS 免疫治疗
下载PDF
诺维本联合顺铂治疗阿霉素类药物耐药性的晚期乳腺癌的疗效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顺娥 徐继鸿 +3 位作者 穆尼拉 李讯 阿斯哈尔 闻淑娟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34-435,共2页
目的 观察诺维本 (Navelbine,NVB)联合顺铂 (DDP)治疗阿霉素耐药性的晚期乳腺癌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对 36例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者 ,且全部为阿霉素治疗后转移或复发的晚期乳腺癌患者。NVB 2 5mg/m2 ,静脉滴入 ,d1、d8;DDP 30mg/m2 ... 目的 观察诺维本 (Navelbine,NVB)联合顺铂 (DDP)治疗阿霉素耐药性的晚期乳腺癌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对 36例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者 ,且全部为阿霉素治疗后转移或复发的晚期乳腺癌患者。NVB 2 5mg/m2 ,静脉滴入 ,d1、d8;DDP 30mg/m2 静脉滴入 ,第d1~d3,2 1天为 1周期 ,全组化疗共 90周期 ,中位数 2 .5周期 (2~ 4周期 )。结果  36例患者中有效率为6 1.1% (2 2 /36 ) ,CR 4例 ,PR18例 ,SD 10例 ,PD 4例。主要毒性为骨髓抑制 ,以白细胞减少为主 ,其发生率为 88.9%。本组绝大多数经锁骨下静脉置管给药 ,故静脉炎的发生率很低 ,其他毒性轻微。结论 NVB +DDP治疗阿霉素类药物耐药性的晚期乳腺癌疗效较好 ,且毒性可以耐受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维本 顺铂 治疗 阿霉素类药物 耐药性 晚期 乳腺癌
下载PDF
盐酸米托蒽醌脂质体注射液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多中心、非干预性、双向性队列真实世界研究(MOMENT)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慧强 李志铭 +38 位作者 刘丽宏 黄亮 金洁 佟红艳 周辉 李增军 黄振倩 钱文斌 丁凯阳 林全德 侯明 黄韵红 王静波 贺鹏程 孙秀华 王晓波 朱尊民 刘耀 任金海 吴辉菁 张利玲 张颢 耿良权 葛健 白鸥 苏丽萍 高广勋 李昕 杨艳丽 陈懿建 刘爱春 王欣 王一 邹立群 黄晓兵 黄东平 闻淑娟 赵东陆 马军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23年第8期457-464,共8页
目的评价真实世界中盐酸米托蒽醌脂质体注射液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双向性队列的真实世界研究(MOMENT研究)(中国临床试验注册号:ChiCTR2200062067)。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我国37家医院接受盐酸... 目的评价真实世界中盐酸米托蒽醌脂质体注射液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双向性队列的真实世界研究(MOMENT研究)(中国临床试验注册号:ChiCTR2200062067)。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我国37家医院接受盐酸米托蒽醌脂质体注射液单药或联合治疗的198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回顾性队列166例,前瞻性队列32例;初治10例,复发难治188例。总结患者临床特征、疗效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分析总生存(OS)和无进展生存(PFS)情况。结果198例患者接受盐酸米托蒽醌脂质体注射液治疗的中位周期数为3个(范围1~7个);盐酸米托蒽醌脂质体注射液单药治疗28例,联合方案治疗170例。188例复发难治患者中,完全缓解(CR)45例(23.9%),部分缓解(PR)82例(43.6%),疾病稳定(SD)28例(14.9%),疾病进展(PD)33例(17.6%),客观缓解率(ORR)为67.6%(127/188);10例初治患者中,CR 4例(40.0%),PR 5例(50.0%),PD 1例(10.0%),ORR为90.0%(9/10)。中位随访时间为2.9个月(95%CI 2.4~3.7个月),复发难治组及初治组患者的中位PFS和OS时间均未达到。复发难治患者中,盐酸米托蒽醌脂质体注射液不同治疗线数患者的ORR[二线、三线、≥四线分别为74.4%(67/90)、73.9%(34/46)、50.0%(26/5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198例PTCL患者中,182例(91.9%)发生了至少1次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3级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6.7%(132/198),主要以血液学不良事件为主。≥3级血液学不良事件主要包括淋巴细胞计数降低、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白细胞数降低及贫血;非血液学不良事件多为1~2级,主要包括色素沉着障碍和上呼吸道感染。结论采用含盐酸米托蒽醌脂质体注射液方案治疗PTCL具有确切的疗效,且耐受性较好,是PTCL患者新的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T细胞 外周 盐酸米托蒽醌脂质体注射液 治疗结果 安全性
原文传递
肥胖与三阴乳腺癌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闻淑娟 张蓓 +5 位作者 古力克孜.吾守尔 刘炜 郭莉 李迅 贾存东 杨顺娥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3年第9期932-934,共3页
目的探讨肥胖对三阴乳腺癌的预后意义。方法收集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190例三阴乳腺癌患者,按体质指数(BMI)分为为正常组(33例)、超重组(44例)和肥胖组(113例)。研究各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肥胖与三阴乳腺癌总生存时间和无病生存时间之间的... 目的探讨肥胖对三阴乳腺癌的预后意义。方法收集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190例三阴乳腺癌患者,按体质指数(BMI)分为为正常组(33例)、超重组(44例)和肥胖组(113例)。研究各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肥胖与三阴乳腺癌总生存时间和无病生存时间之间的关系。结果诊断乳腺癌中位年龄为48岁,中位随访时间为45个月。超重或肥胖的患者与正常患者相比,肿块更大(P=0.02),T分期更晚(P=0.001)。生存分析显示,正常组与超重及肥胖组生存期及无病生存期差异未见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166及P=0.325)。结论在三阴乳腺癌患者中,尽管肥胖与肿块大小、T分期相关,但是与患者的总生存时间和无病生存时间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三阴乳腺癌 体质指数 总生存时间 无病生存时间
原文传递
生存素乳腺癌耐药蛋白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基因的表达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迅 李妍 +7 位作者 杨顺娥 马英 闻淑娟 郭莉 古力克孜 赵兵 刘炜 胡欣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916-920,共5页
目的探讨生存素(Survivin)、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以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基因表达对乳腺癌TE方案新辅助化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对56例乳腺癌患者行TE方案新辅助化疗,应用RT-PCR法检测TE方案化疗前后Survivin、BCRP和H... 目的探讨生存素(Survivin)、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以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基因表达对乳腺癌TE方案新辅助化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对56例乳腺癌患者行TE方案新辅助化疗,应用RT-PCR法检测TE方案化疗前后Survivin、BCRP和HER-2 mRNA的表达差异,并结合化疗疗效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56例乳腺癌患者经TE方案新辅助化疗后的总有效率为71.4%。全组完全缓解5例,病理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35例,稳定13例,进展3例。Survivin mRNA的阳性表达率由化疗前的60.7%降至化疗后的35.7%(P=0.008);BCRP mRNA的阳性表达率由化疗前的37.5%降至化疗后的19.6%(P=0.036);HER-2 mRNA的阳性表达率由化疗前的41.1%降至化疗后的21.4%(P:0.025)。Survivin或BCRP单独阴性表达的患者化疗的有效率均较阳性表达者高(均P〈0.05)。HER-2 mRNA的单独表达状况与化疗疗效无关(P=0.144)。Survivin、BCRP和HER-2 mRNA均为阴性表达的患者化疗疗效高于其他各组(P=0.003)。在乳腺癌组织中,Survivin、BCRP和HER-2 mRNA的表达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P〉0.05)。结论联合检测Survivin、BCRP和HER-2的表达可作为预测乳腺癌TE方案新辅助化疗敏感性的分子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新辅助化疗 生存素 乳腺癌耐药蛋白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基因表达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