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岩石磁组构在断裂变形性状与期次研究中的应用——以广西博白-合浦断裂为例 被引量:5
1
作者 阎全人 李增悦 +2 位作者 李继亮 熊贤明 唐昌韩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63-369,共7页
岩石磁化率椭球体的三个轴与应变椭球体的三个轴方向相平行 ,并具有一定的共构关系。变形岩石的磁组构参数 P、T、F、L以及磁化率椭球体主张量方向等可以用来定量地表征岩石变形的性状及期次。本文通过实测和计算 2 7个样品的磁组构参... 岩石磁化率椭球体的三个轴与应变椭球体的三个轴方向相平行 ,并具有一定的共构关系。变形岩石的磁组构参数 P、T、F、L以及磁化率椭球体主张量方向等可以用来定量地表征岩石变形的性状及期次。本文通过实测和计算 2 7个样品的磁组构参数 ,研究了博白 -合浦断裂带的变形性状与期次 ,结果表明 :博白 -合浦断裂带大致经历了三期构造变形作用 ,不同时期具不同性质的构造变形。变形性状分别表现为韧性、韧 -脆性及脆性变形 ,应变行为分别表现为平面、非平面和线性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磁组构 构造变形性状 期次 断裂
下载PDF
南海北部陆缘地壳结构特征及其构造过程 被引量:7
2
作者 阎全人 王宗起 +1 位作者 李赠悦 李继亮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17-423,共7页
根据“北部湾大陆陆缘地壳结构PS转换波测深”等地球物理测量结果,本文研究了南海北部陆缘的地壳结构特征,讨论了其白垩纪以来的构造过程。地球物理测量表明,由陆向海,南海北部陆缘地壳由陆壳、过渡壳变为洋壳,厚度由34 km减薄至8 km左... 根据“北部湾大陆陆缘地壳结构PS转换波测深”等地球物理测量结果,本文研究了南海北部陆缘的地壳结构特征,讨论了其白垩纪以来的构造过程。地球物理测量表明,由陆向海,南海北部陆缘地壳由陆壳、过渡壳变为洋壳,厚度由34 km减薄至8 km左右。垂向上地壳为3层结构模式。陆壳、过渡壳和洋壳的下地壳P波速度普遍较高。地壳伸展系数的计算表明南海北部陆缘伸展主要发育于陆坡地区。结合区域地质研究,本文认为:南海北部陆缘及南海盆地叠置于华南—印支(南海)联合板块(或基底)上,经白垩纪至早第三纪的两期地壳扩张伸展作用而成。洋盆内的陆壳残片来源于华南—印支(南海)联合板块的裂解、离移。结构上,南海东、南两侧则具西太平洋型主动陆缘的特征,而南海北部陆缘具类似于大西洋型被动陆缘的特征,是一个由白垩纪至早第三纪强烈扩张活动产生的被动陆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陆缘 地壳结构 构造过程 大陆边缘
下载PDF
北部湾大陆边缘地壳结构特征 被引量:2
3
作者 阎全人 王诚 +2 位作者 李增悦 王宗启 李继亮 《广西地质》 2000年第3期13-17,共5页
文章利用天然地震的PS转换波研究了北部湾陆缘地区的地壳结构特征。PS转换波测量表明 :本区地壳内部存在 4个明显的转换界面 :PSC、PSG、PSM、PSM1,分别代表上地壳、中地壳底界以及Moho面 (下地壳底界 )和上地幔顶部的第一转换面。计算... 文章利用天然地震的PS转换波研究了北部湾陆缘地区的地壳结构特征。PS转换波测量表明 :本区地壳内部存在 4个明显的转换界面 :PSC、PSG、PSM、PSM1,分别代表上地壳、中地壳底界以及Moho面 (下地壳底界 )和上地幔顶部的第一转换面。计算结果表明 ,本区上地壳厚约 12km ,中地壳厚约 9km ,下地壳厚约 11km ,Moho面深约 32km。地壳厚度 (或Moho面深度 )由海向陆变厚 (或变深 ) ,由内陆的灵山到海陆交界处的北海、合浦 ,Moho面深度 (或地壳厚度 )由 34km变为 30km左右。PS转换波测深结果还表明 ,本区内NE向钦防—灵山断裂、合浦—博白断裂以及NW向小董—合浦断裂向深部延至中地壳 ,属壳断裂性质。北部湾陆缘地壳性质上仍为陆壳 ,由陆向洋明显减薄 ,北部湾盆地发育于这一减薄陆壳的前缘 ,是由地壳进一步伸展减薄所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部湾 大陆边缘 PS转换波测量 地壳结构
下载PDF
北疆地区阿尔曼太蛇绿岩锆石SHRIMP年龄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被引量:144
4
作者 肖文交 BF WINDLEY +6 位作者 阎全人 秦克章 陈汉林 袁超 孙敏 李继亮 孙枢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2-37,共6页
东准噶尔带阿尔曼太蛇绿岩是中亚造山带南部的重要构造单元,记录了古亚洲洋的演化,但其时代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报道阿尔曼太蛇绿岩中斜长花岗岩锆石SHRIMPU-Pb年龄。9组测试数据给出了较好的206Pb/238U年龄503±7... 东准噶尔带阿尔曼太蛇绿岩是中亚造山带南部的重要构造单元,记录了古亚洲洋的演化,但其时代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报道阿尔曼太蛇绿岩中斜长花岗岩锆石SHRIMPU-Pb年龄。9组测试数据给出了较好的206Pb/238U年龄503±7Ma(MSWD=1.2)。结合相关大地构造解剖与前人的年龄数据,本文认为阿尔曼太蛇绿岩是古亚洲洋在晚寒武世-早奥陶世的残余,与岛弧火山岩组成洋内弧。该洋内弧向北拼贴到阿尔泰地体南缘,形成科迪勒拉型俯冲边缘。东准噶尔带是阿尔泰南缘在古生代向南增生的弧碰撞-增生造山带,对大陆侧向增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内弧 蛇绿岩 锆石SHRIMP年龄 东准噶尔 中亚
下载PDF
青藏高原羌塘早古生代蛇绿岩--堆晶辉长岩的锆石SHRIMP定年及其意义 被引量:96
5
作者 李才 董永胜 +4 位作者 翟庆国 王立全 阎全人 吴彦旺 何彤彤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1-36,共6页
羌塘中部果干加年山西段发现完整的蛇绿岩组合,由变质橄榄岩、堆晶辉长岩、辉长岩岩墙群、玄武岩、硅质岩等组成。对堆晶辉长岩进行地球化学和定年初步研究,堆晶辉长岩具有洋中脊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获得锆石SHRIMP U-Pb谐和年龄为438... 羌塘中部果干加年山西段发现完整的蛇绿岩组合,由变质橄榄岩、堆晶辉长岩、辉长岩岩墙群、玄武岩、硅质岩等组成。对堆晶辉长岩进行地球化学和定年初步研究,堆晶辉长岩具有洋中脊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获得锆石SHRIMP U-Pb谐和年龄为438±11 Ma,是羌塘地区乃至青藏高原南部首次发现完整早古生代的蛇绿岩。结合角木日地区二叠纪蛇绿岩、双湖以东的晚泥盆世法门期和二叠纪-三叠纪放射虫硅质岩的研究,羌塘中部古特提斯洋盆可能形成于早古生代,持续演化到三叠纪,并且可能是一个连续过程,使我们对青藏高原古特提斯洋的历史及其演化阶段的划分需要重新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羌塘 早古生代 堆晶辉长岩 SHRIMP年龄
下载PDF
俯冲—增生型造山带增生楔流体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6
作者 闫臻 王宗起 +1 位作者 阎全人 王涛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12,共6页
俯冲—增生型造山带弧前增生楔流体的特点为 :盐度低、氯化物含量异常低 ,并含有丰富的 CO2 和 CH4。流体以扩散式或沿断层带渠道式活动 ;泥火山、张裂隙充填脉、碳酸盐壳、深海生物群是流体活动的直接体现 ;流体活动影响着增生楔的内... 俯冲—增生型造山带弧前增生楔流体的特点为 :盐度低、氯化物含量异常低 ,并含有丰富的 CO2 和 CH4。流体以扩散式或沿断层带渠道式活动 ;泥火山、张裂隙充填脉、碳酸盐壳、深海生物群是流体活动的直接体现 ;流体活动影响着增生楔的内部结构和构造样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俯冲-增生型造山带 弧前增生楔 流体活动 活动方式 变质作用 成矿作用
下载PDF
深圳市东水西调输水隧洞工程构造活动性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孙叶 赵娴 +9 位作者 徐祥银 刘霆 谭成轩 扬耕 阎全人 叶维国 杨世平 何广海 李淑芬 孙东洵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1期59-68,共10页
在对深圳断裂带构造活动性演化分析的基础上 ,配合现今构造应力场平面和三维数值模拟 ,定量计算输水隧洞不同地段轴向与最大水平主压应力方向的夹角、深圳断裂带与隧洞交汇部位的现今活动量级范围以及深埋隧洞地段现今构造应力状态 。
关键词 输水隧洞工程 构造活动性 深圳市 断裂带
下载PDF
义敦岛弧南段印支期构造背景:闪长玢岩-花岗岩的SHRIMP锆石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制约
8
作者 刘树文 王宗起 +6 位作者 阎全人 李秋根 张德惠 王建国 杨斌 古丽冰 赵凤山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62-862,共1页
义敦岛弧南段理塘-稻城-乡城地区分布大量的花岗质到闪长质侵入体,其中代表性的印支期侵入体主要有冬措花岗岩侵入体和乡城侵位于岛弧火山岩的浅成侵入体。冬措花岗岩和马熊沟花岗岩主要由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巨晶二长花岗岩和花岗细晶... 义敦岛弧南段理塘-稻城-乡城地区分布大量的花岗质到闪长质侵入体,其中代表性的印支期侵入体主要有冬措花岗岩侵入体和乡城侵位于岛弧火山岩的浅成侵入体。冬措花岗岩和马熊沟花岗岩主要由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巨晶二长花岗岩和花岗细晶岩组成,乡城浅成侵入体的主要岩性为闪长玢岩。SHRIMP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稻城冬措花岗岩和乡城闪长玢岩分别形成于224±3Ma和222±3Ma。地球化学分析表明乡城闪长玢岩表现为钙碱性特征,具有较高的Sr/Y值,Nb、Ta、P和Ti亏损,ENd(t)=-3.27,表明它们形成于岛弧环境下的幔源岩浆,受到了老的陆壳物质的明显混染。冬措花岗岩和马熊沟花岗岩为高钾钙碱性系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侵入体 SHRIMP 锆石年代学 闪长玢岩 义敦岛弧 地球化学制约 印支期 构造背景 高钾钙碱性系列 二长花岗岩
下载PDF
Geochemical Constraints of Sediments on the Provenance,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and Tectonic Setting of the Songliao Prototype Basin 被引量:5
9
作者 阎全人 高山林 +5 位作者 王宗起 李继亮 肖文交 侯泉林 陈海泓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02年第4期455-462,共8页
The geochemistry of sediments is primarily controlled by their provenances,and different tectonic settings have distinctive provenance characteristics and sedimentaryprocesses. So, it is possible to distinctive proven... The geochemistry of sediments is primarily controlled by their provenances,and different tectonic settings have distinctive provenance characteristics and sedimentaryprocesses. So, it is possible to distinctive provenances,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s and tectonicsettings in the development of a sedimentary basin with the geochemistry of the clastic rocks. Theanalytical results of the present paper demonstrate that sediments in the Songliao prototype basinare enriched in silica (SiO_2=66.48-80.51 percent), and their sumREE are 30-130 times of that ofchondrite with remarkable Eu anomalies. In discriminating diagrams of Eu/Eu* vs sumREE and (La/Yb)_Nvs sumREE, most samples locate above the line Eu/Eu*=1, on the right of the line Eu/Eu*/sumREE=1and under the line La/Yb)_N/sumREE=1/8,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ofsediments in the basin was oxidizing. In addition, variations of MgO, TiO_2, Al_2O_3, FeO + Fe_2O_3,Na_2O and CaO vs SiO_2 reflect a tendency of increasing mineral maturity of sediments in the basin.Analyses also show that the protolytes of the sediments in the basin were felsic igneous rocks, andthe Songliao prototype basin was in a tectonic setting of an island arc on an active continentalmargin, with violent sinistral strike-sli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ngliao prototype basin geochemistry of sediment PROVENANCE depositionalenvironment tectonic setting
下载PDF
滇中昆阳群凝灰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华南格林威尔期造山的证据 被引量:98
10
作者 张传恒 高林志 +3 位作者 武振杰 史晓颖 阎全人 李大建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818-824,共7页
滇中地区出露的昆阳群是一套与华南格林维尔期造山密切相关的沉积岩系.隶属黑山头组的富良棚段上部发育厚近百米的安山质熔结凝灰岩、层凝灰岩,是昆阳群最早出现的中性火山岩系,与昆阳群沉积由陆源碎屑岩转化为碳酸盐岩,以及震积岩开始... 滇中地区出露的昆阳群是一套与华南格林维尔期造山密切相关的沉积岩系.隶属黑山头组的富良棚段上部发育厚近百米的安山质熔结凝灰岩、层凝灰岩,是昆阳群最早出现的中性火山岩系,与昆阳群沉积由陆源碎屑岩转化为碳酸盐岩,以及震积岩开始大量发育同步.在这套凝灰岩下部、顶部分别采获样品G3-29-2,G3-29-3,选出百余粒锆石.样品G3-29-2获得的锆石Th/U大于0.65,并具清晰的振荡环带结构,表明为岩浆成因的锆石.该样品获得的SHRIMPU-Pb加权平均年龄为(1032±9)Ma.样品G3-29-3获得多种类型的锆石.其中,最老的继承性单颗粒碎屑锆石谐和年龄为(1938±26)Ma,显示滇中地区存在早前寒武纪基底.基于以上定年数据,结合康滇地区火山岩发育特征,进一步论证了康滇南部格林维尔期造山存在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昆阳群 锆石U-Pb年龄 岩浆弧 格林维尔期造山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