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锚钉修复三角韧带联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新标 翁荔芳 +3 位作者 阮原芳 何振森 郭佳勇 王新武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18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锚钉修复三角韧带联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ORIF)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莆田市第一医院收治的55例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的患者,按投掷硬币法分为A组(n=27)和B组(n=28),A组采取... 目的:探讨锚钉修复三角韧带联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ORIF)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莆田市第一医院收治的55例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的患者,按投掷硬币法分为A组(n=27)和B组(n=28),A组采取ORIF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联合锚钉修复三角韧带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骨代谢指标及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B组手术时间长于A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B组骨钙素(BGP)、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ⅠNP)、骨碱性磷酸酶(BALP)高于A组,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B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A组,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评分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内踝间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B组内踝间隙小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14%,低于A组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锚钉修复三角韧带联合ORIF治疗可通过改善三角韧带损伤的踝关节骨折患者的骨代谢情况,有效促进骨折愈合及术后疼痛的缓解,进而使踝关节功能恢复得更好,虽然手术时间稍长,但并不会增加术中出血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锚钉修复三角韧带 骨碱性磷酸酶
下载PDF
盐酸巴马汀抑制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颗粒诱导骨溶解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少坤 梁庆威 +2 位作者 王赫 佐井光一 阮原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07-510,共4页
目的观察破骨细胞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颗粒诱导的骨溶解中的反应,以及盐酸巴马汀对破骨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将40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构建颅骨模型。A、D组小鼠颅骨表面注射生理盐水,B、C组注射PMMA颗粒悬液。1 d后A、B组小鼠颅骨... 目的观察破骨细胞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颗粒诱导的骨溶解中的反应,以及盐酸巴马汀对破骨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将40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构建颅骨模型。A、D组小鼠颅骨表面注射生理盐水,B、C组注射PMMA颗粒悬液。1 d后A、B组小鼠颅骨植入颗粒处局部注射PBS,C、D组注射盐酸巴马汀。14 d后处死小鼠,取出颅骨进行相关检查。结果 B组骨溶解明显,炎性细胞及破骨细胞计数较其余3组增多(P<0.05);C组骨溶解不明显,炎性细胞及破骨细胞计数少于B组(P<0.05),但多于A、D组(P<0.05);A、D组小鼠颅骨表面光滑,无明显骨溶解,未见破骨细胞,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矿物质密度和骨矿物含量检测结果显示,A、D组高于B、C组(P<0.05),而C组又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PMMA颗粒可以诱导骨溶解;盐酸巴马汀可抑制破骨细胞的分化成熟,进而抑制PMMA颗粒诱导的骨溶解,对假体无菌性松动有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颗粒 破骨细胞 盐酸巴马汀
下载PDF
不同入路LCP内固定术对FernandezⅢ、Ⅳ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治疗效果及血清IL-6、IL-1β的影响
3
作者 阮原芳 林敏 +3 位作者 翁荔芳 王新标 何振森 郭佳勇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2年第34期134-139,共6页
目的:比较不同入路锁定加压钢板(LCP)内固定术治疗FernandezⅢ、Ⅳ型桡骨远端骨折对患者术后恢复效果及白介素-(IL-6)、白介素-1β(IL-1β)的影响。方法: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莆田市第一医院骨科于2019年8月-2020年9月收治的70例Fernandez... 目的:比较不同入路锁定加压钢板(LCP)内固定术治疗FernandezⅢ、Ⅳ型桡骨远端骨折对患者术后恢复效果及白介素-(IL-6)、白介素-1β(IL-1β)的影响。方法: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莆田市第一医院骨科于2019年8月-2020年9月收治的70例FernandezⅢ、Ⅳ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取直接掌侧入路LCP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取掌侧微创入路LCP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同时比较手术前后两组患者炎症反应,腕关节活动情况,上肢损伤、疼痛及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长度明显小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血液循环恢复良好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的IL-6、IL-1β、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的背伸、掌屈、旋前、旋后腕关节活动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的上肢功能评定表(DAS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Gartland-wreley腕关节评分系统(GW)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直接掌侧入路LCP固定术相比,掌侧微创入路LCP固定术能有效加快FernandezⅢ、Ⅳ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骨折愈合速度,减轻患者机体炎症反应,促进腕关节功能恢复,且不增加并发症,具有一定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定加压钢板 内固定术 FernandezⅢ、Ⅳ型 桡骨远端骨折
下载PDF
艾瑞昔布联合地奥司明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炎性因子和骨代谢水平的影响
4
作者 阮原芳 王新标 +2 位作者 何振森 郭佳勇 翁荔芳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年第28期92-94,共3页
目的观察艾瑞昔布联合地奥司明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炎性因子和骨代谢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于福建省莆田市第一医院骨科治疗的下肢骨折术后患者8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2组均行切开复位内... 目的观察艾瑞昔布联合地奥司明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炎性因子和骨代谢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于福建省莆田市第一医院骨科治疗的下肢骨折术后患者8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2组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艾瑞昔布联合地奥司明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腓肠肌周径、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IL-1)、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骨代谢指标[骨钙素(OC)、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总Ⅰ型原胶原N-端前肽(tP1NP)、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及β-Ⅰ型胶原C-末端肽交联(β-CTX)]水平。结果治疗后7 d、14 d、21 d,2组患者VAS疼痛评分均低于治疗前,腓肠肌周径均小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7 d,观察组患者VAS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腓肠肌周径均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4 d,2组患者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腓肠肌周径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1 d,2组患者VAS疼痛评分及腓肠肌周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7 d、21 d,2组患者IL-1、IL-6及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IL-10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降低/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90 d,2组患者OC、BALP及tP1NP水平均高于治疗前,iPTH及β-CTX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升高/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瑞昔布联合地奥司明对下肢骨折术后有明显的抗炎、镇痛、抗血栓作用,可加快下肢水肿及疼痛的消退,促进骨代谢的恢复,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艾瑞昔布 地奥司明 炎性因子 骨代谢
原文传递
外侧缘入路和后方Judet入路治疗肩胛骨A3型骨折效果对比
5
作者 阮原芳 林敏 +2 位作者 郭佳勇 王新标 翁荔芳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2年第22期73-75,96,共4页
目的:探究外侧缘入路和后方Judet入路治疗肩胛骨A3型骨折效果对比。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选取2016~2022年莆田市第一医院收治的肩胛骨A3型骨折患者48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进行分组,采用外侧缘入路为观察组,采用后方Judet入路为对照组... 目的:探究外侧缘入路和后方Judet入路治疗肩胛骨A3型骨折效果对比。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选取2016~2022年莆田市第一医院收治的肩胛骨A3型骨折患者48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进行分组,采用外侧缘入路为观察组,采用后方Judet入路为对照组,各24例。术后观察围术期指标(包括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愈合时间)、血清实验室指标水平[骨骼生长因子(SGF)、骨碱性磷酸酶(BAP)、骨形态发生蛋白(BMP)]、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神经损伤、软组织挛缩)、术后Hardegger评分功能评定优良率、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评分、疼痛(VAS)评分、舒适度(Kolcaba)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切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SGF、BAP、BMP血清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SGF、BMP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BAP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Hardegger评分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Constant-Murley评分、Barthel评分、VAS评分、Kolcaba评分对比,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肩胛骨A3型骨折患者采用外侧缘入路治疗效果优于采用后方Judet入路治疗,可有效缩短患者康复时间,术后并发症风险较低,预后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胛骨A3型骨折 外侧缘入路 后方Judet入路 术后并发症 骨骼生长因子 肩关节功能
下载PDF
直接前入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何振森 陈国仙 +5 位作者 许国松 林梁 阮原芳 王新标 郭佳勇 翁荔芳 《中外医学研究》 2022年第7期134-136,共3页
目的:探究直接前入路(DAA)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2月莆田市第一医院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156例。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78例。两组均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参照组采取后外侧入路(PLA)... 目的:探究直接前入路(DAA)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2月莆田市第一医院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156例。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78例。两组均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参照组采取后外侧入路(PLA),研究组采取DAA。对比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3、6周,3、6个月的髋关节功能,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参照组,下床行走时间早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3、6周,3、6个月的Harris评分均高于参照组(P<0.05)。参照组、研究组下肢DVT发生率分别为3.85%(3/78)、2.56%(2/78),两组DVT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7,P=0.649)。结论:DAA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效果明确,能够加快康复进程,且不会增加术后DVT发生,应用价值较高,推荐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患者 股骨颈骨折 直接前入路 效果
下载PDF
肩关节镜与传统术式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的优劣差异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新标 王新武 阮原芳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1年第3期356-358,381,共4页
目的探讨肩关节镜在肱骨大结节骨折临床治疗中优劣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3月收治的46例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按照选择治疗方法不同,将其中23例实施肩关节镜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余23例实施传统手术治疗的作... 目的探讨肩关节镜在肱骨大结节骨折临床治疗中优劣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3月收治的46例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按照选择治疗方法不同,将其中23例实施肩关节镜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余23例实施传统手术治疗的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的手术相关情况、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的肩关节功能评分以及肩关节活动度。结果两组手术相关情况及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著好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的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数据比较中观察组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两组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著好于对照组。结论肩关节镜辅助下的半螺纹空心钉内固定手术在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方面的优势明显,可促进肩关节功能的有效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大结节骨折 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 肩关节镜 半螺纹空心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