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7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冠状病毒诱导的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周心蕙 阮长耿 何杨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93-597,共5页
新型冠状病毒诱导的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SARS-CoV-2-induced ITP)是一种继发于病毒感染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主要通过排除法诊断,需检测凝血四项、血小板生成素、药物依赖性抗体等指标,与其他导致血小板数降低的诱因鉴别后谨慎诊... 新型冠状病毒诱导的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SARS-CoV-2-induced ITP)是一种继发于病毒感染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主要通过排除法诊断,需检测凝血四项、血小板生成素、药物依赖性抗体等指标,与其他导致血小板数降低的诱因鉴别后谨慎诊断。如何平衡出血与血栓风险,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是该病治疗的重点与难点。由于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TPO-RA)存在加速血栓形成的副作用,可能加重患者肺栓塞症状,因此仅用于难治性SARS-CoV-2-induced ITP患者。本文就SARS-CoV-2-induced ITP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方案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自身免疫性疾病
原文传递
Bionano-DNA全长光学图谱技术在血友病A携带者基因诊断中的应用
2
作者 牛思颖 刘梦艳 +7 位作者 丁子轩 解珺丹 江艾蕊 余自强 王兆钺 阮长耿 夏利军 江淼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11-1216,共6页
目的:尝试将Bionano Saphyr可视化全长DNA光学图谱技术应用于血友病A携带者的精准基因诊断。方法:针对2例应用常规二代测序技术无法诊断的可疑F8基因缺陷女性携带者,采用DNA全长光学图谱技术,检测扫描获得样本X染色体全长可视化单倍型... 目的:尝试将Bionano Saphyr可视化全长DNA光学图谱技术应用于血友病A携带者的精准基因诊断。方法:针对2例应用常规二代测序技术无法诊断的可疑F8基因缺陷女性携带者,采用DNA全长光学图谱技术,检测扫描获得样本X染色体全长可视化单倍型特征性图谱,与正常人群DNA图谱库进行比对,获得待测样本的基因结构变异信息。结果:2例检测样本F8基因的X染色体DNA分子平均荧光标记长度大于2.5 Mbp,平均拷贝数大于20×。经比对分析,其中1例样本为F8基因22号内含子近端倒位,1例为22号内含子倒位同时伴有多处大片段缺失。结论:Bionano技术对于长度大、变异复杂的基因缺陷有很好的检出率。在无先证者或缺少先证者精准基因诊断结果的情况下,应用该技术检出F8基因的杂合复杂变异对血友病携带者的优生优育、孕前诊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nano技术 血友病A 内含子倒位 基因诊断
原文传递
抗人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前导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应用
3
作者 袁娇娇 殷杰 +6 位作者 凌婧 沈飞 谢丽倩 白霞 阮长耿 何杨 马珍妮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05-1210,共6页
目的:拟研制能特异性识别血浆中人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前导肽(VWF propeptide,VWFpp)的单克隆抗体,并且通过获得的抗VWFpp的单克隆抗体利用双抗体夹心法建立快速而可靠的检测血浆中VWFpp抗原的方法。方法:使用真核表达的重组人VWFpp(D1、D2... 目的:拟研制能特异性识别血浆中人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前导肽(VWF propeptide,VWFpp)的单克隆抗体,并且通过获得的抗VWFpp的单克隆抗体利用双抗体夹心法建立快速而可靠的检测血浆中VWFpp抗原的方法。方法:使用真核表达的重组人VWFpp(D1、D2区)蛋白作为免疫原,以常规方法免疫BALB/c小鼠,获取融合细胞的生长克隆,经过筛选和鉴定后,挑选能特异性分泌VWFpp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然后应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构建VWFpp抗原检测试剂盒,用于人血浆VWFpp的测定,对收集的12例行骨髓移植的白血病患者血浆进行VWFpp抗原水平动态检测。结果:最终获得两株可持续传代并分泌VWFpp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并分别命名为SZ175和SZ176。经ELISA和Western blot鉴定,抗体能特异性识别VWFpp而不能识别成熟的VWF(不含前导肽)。利用双抗体夹心ELISA的原理,将单克隆抗体SZ175和SZ176成功制备成检测VWFpp抗原的试剂盒,动态检测白血病患者骨髓移植前后血浆中的VWFpp水平,结果显示移植后较移植前血浆中VWFpp水平有明显上升。结论:本研究成功制备两株抗VWFpp单克隆抗体,并且建立了VWFpp抗原双抗体夹心检测试剂盒,为进一步研究VWFpp的生物学功能以及血管性血友病临床诊断分型和内皮损伤相关疾病的预后监测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前导肽 双抗体夹心ELISA
原文传递
体内、外血小板活化时血浆11-去氢-血栓烷B2的改变及其意义 被引量:8
4
作者 阮长耿 王山喜 +3 位作者 毛静安 张晓林 陈惠娟 王东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49-152,共4页
目的和方法:用花生四烯酸(AA)诱导正常人(n=12)富血小板血浆(PRP)血小板活化。结果:AA组、消炎痛+AA组及对照组血浆11-去氢-血栓烷B2(DH-TXB2)浓度分别为:(51±25、5.0±2... 目的和方法:用花生四烯酸(AA)诱导正常人(n=12)富血小板血浆(PRP)血小板活化。结果:AA组、消炎痛+AA组及对照组血浆11-去氢-血栓烷B2(DH-TXB2)浓度分别为:(51±25、5.0±2.8及54±32)ng/L,三组之间无显著差别;但AA组TXB2与P-选择素浓度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消炎痛对两者的升高有几乎完全的抑制作用。20例急性期脑梗塞患者血浆DH-TXB2浓度(108~550ng/L)远高于对照组(10~93ng/L),无重叠,但两组之间TXB2与P-选择素浓度均有50%左右重叠。另6例患者服用900mg阿司匹林后血浆DH-TXB2下降43%(P<001),但服药前后TXB2及P选择素浓度无显著改变。结论:DH-TXB2作为TXB2的体内主要酶代谢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素B2 P-选择素 血小板 脑梗塞 花生四烯酸 DH-TXB2
下载PDF
烙铁头Trimeresurus Mucrosquamatus蛇毒对血小板的活化作用 被引量:4
5
作者 阮长耿 奚晓东 +8 位作者 万海英 李佩霞 顾振纶 潘建新 朱路佳 王婉瑜 熊郁良 杨长久 陈锡兰 《Zoological Research》 SCIE CAS 1983年第3期245-254,共10页
烙铁头Trimeresurus Mucrosquamatus蛇毒(TMV)可引起人和多种动物(狗、家兔、豚鼠)血小板的活化,发生聚集。血小板聚集强度与加入TMV的量有关。豚鼠血小板对TMV最为敏感,TMV引起豚鼠、家兔、狗和人的血小板聚集的最低剂量分别为0.6、12.... 烙铁头Trimeresurus Mucrosquamatus蛇毒(TMV)可引起人和多种动物(狗、家兔、豚鼠)血小板的活化,发生聚集。血小板聚集强度与加入TMV的量有关。豚鼠血小板对TMV最为敏感,TMV引起豚鼠、家兔、狗和人的血小板聚集的最低剂量分别为0.6、12.5、2.0、2.0μg/ml。EDTA抑制而肝素不影响TMV对血小板的聚集作用。TMV的血小板聚集反应伴有5羟色胺的释放,引起家兔血小板5羟色胺最大释放(72%)的TMV剂量为100μg/ml。TMV还可以诱导血小板血栓恶烷A_(2)的形成。阿斯匹林能阻断TMV诱导的血栓恶烷A_(2)的生成,但并不抑制TMV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反应,提示TMV可能通过不依赖于血栓恶烷A_(2)的途径活化。初步结果表明TMV是研究血小板生理机制的有用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低剂量 聚集作用 活化作用 阿斯匹林 5羟色胺 TMV 血小板聚集 烙铁头
下载PDF
蝮蛇Agkistrodon halys Pallas蛇毒纤溶酶对纤维蛋白质的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阮长耿 陈重坤 +4 位作者 陈悦书 于力 涂光俦 许金菊 冉永禄 《Zoological Research》 SCIE CAS 1981年第2期163-167,I0003,共6页
应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方法证明蝮蛇毒纤溶酶对人体纤维蛋白原的α(A)链和β(B)链都有作用。借助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观察到人纤维蛋白原经蝮蛇毒纤溶酶水解后,产生一系列分子量大小不等的碎片X′、Y′、D′和E′。
关键词 人纤维蛋白原 蛇毒纤溶酶 纤维蛋白质 分子量大小
下载PDF
血细胞的粘附分子 被引量:18
7
作者 阮长耿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5,共5页
在机体内 ,血细胞间或血细胞与血管内皮间的相互作用主要由粘附分子介导来实现。粘附分子的作用广泛 ,涉及细胞的粘附、迁移、分化和信号传导等 ,它们维持血细胞的正常结构并协助血细胞发挥其各种生理功能。但是 ,粘附分子功能的异常或... 在机体内 ,血细胞间或血细胞与血管内皮间的相互作用主要由粘附分子介导来实现。粘附分子的作用广泛 ,涉及细胞的粘附、迁移、分化和信号传导等 ,它们维持血细胞的正常结构并协助血细胞发挥其各种生理功能。但是 ,粘附分子功能的异常或缺陷则会影响正常生理功能导致疾病发生。本文介绍了多种粘附分子 ,包括整合蛋白、选择蛋白、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等 ,并探讨了一些与粘附分子相关的病理生理过程 ,如炎症、止血、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和干细胞归巢等。因此了解血细胞粘附分子的结构与功能有助于人们深入认识疾病的发病机理 ,寻找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细胞 粘附分子 炎症 止血、血栓形成 动脉粥样硬化 干细胞归巢
下载PDF
在科学研究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 被引量:14
8
作者 阮长耿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3,共3页
结合自身指导研究生的经验和体会,对如何在科学研究实践中培养研究生独立思考的精神、脚踏实地的创新品格等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讨论。
关键词 科学研究 教学相长 科研创新
下载PDF
冠心病抗血小板治疗的进展(2)抗血小板药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8
9
作者 阮长耿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6-87,共2页
关键词 冠心病 抗血小板治疗 抗血小板药物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血栓与止血 在院庆60周年“院士讲学周”活动中的专题讲座 被引量:4
10
作者 阮长耿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1-5,共5页
关键词 血液学 血小板 血栓 止血
下载PDF
血管内皮细胞膜的粘附蛋白 被引量:2
11
作者 阮长耿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3年第1期15-18,共4页
血管内皮细胞与血细胞的相互作用在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例如:在炎症反应中,白细胞粘附于血管内皮细胞,穿越血管壁,向血管外浸润的过程;外周血液中的淋巴细胞与毛细血管后小静脉内皮细胞选择性地结合,然后穿出血管壁,进入... 血管内皮细胞与血细胞的相互作用在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例如:在炎症反应中,白细胞粘附于血管内皮细胞,穿越血管壁,向血管外浸润的过程;外周血液中的淋巴细胞与毛细血管后小静脉内皮细胞选择性地结合,然后穿出血管壁,进入淋巴管、淋巴结和胸导管,进行再循环的过程;以及血小板在受损血管壁上的粘附、伸展和聚集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 内皮细胞膜 粘附蛋白 受损血管 SELECTIN 胸导管 炎症反应 白细胞粘附 外周血液 阴性细胞
下载PDF
血小板膜糖蛋白与血栓性疾病 被引量:13
12
作者 阮长耿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01年第3期173-174,共2页
关键词 血栓性疾病 血小板 膜糖蛋白 基因多态性 单克隆抗体 抗血小板药物
下载PDF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阮长耿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753-755,共3页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由于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正日益受到临床各科的重视。本文就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发生机制以及近年来在诊疗方面有所进展的相关疾病,如遗传性出血性疾病、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栓性疾病等作一综述。
关键词 出血性疾病 血栓性疾病 生理性止血 遗传性出血性疾病 血小板减少性紫癫
原文传递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被引量:5
14
作者 阮长耿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1-4,共4页
关键词 止血 血栓 出血性疾病 血栓性疾病
下载PDF
血小板膜糖蛋白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基因多态性及其与血栓性疾病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阮长耿 施菊妹 +3 位作者 戴克胜 高维强 王迎春 白霞 《医学研究通讯》 2003年第6期6-9,共4页
目的研究我国人群血小板膜糖蛋白(GP)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基因多态性的分布频率及其与血栓性疾病的关系。方法多态性分布频率的确定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多态性与血栓性疾病的关系的调查采用病例-... 目的研究我国人群血小板膜糖蛋白(GP)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基因多态性的分布频率及其与血栓性疾病的关系。方法多态性分布频率的确定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多态性与血栓性疾病的关系的调查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结果①我国人群GPIb α中HPA-2a和HPA-2b的杂合率为4.5%,R/S多态性两等位基因的比值为0.486∶0.514,在我国汉彝傣三个民族的人群中,GPIb α基因内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VNTR)只出现一次重复(D)和二次重复(C)两种等位基因,而且VNTR多态性不是中国汉族人群易患脑血栓(AIS)的危险因素;②GPIa基因内C807T多态性的杂合率为41%,807T纯合子在AIS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显著(P<0.01,OR=11.0),尤其在≤60岁的AIS患者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更明显(P<0.001,OR=17.8);③中国汉族人及彝族、傣族人vWF基因均有Sma Ⅰ多态性位点,其杂合率分别为49%、47%和46%。汉族人群VNTR和G2805A多态性的杂合率分别为79.4%和39%。其中Sam Ⅰ多态性还可能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关,CC纯合子使患脑梗的危险度提高了3.29倍(OR=3.29,95%CI:1.54~7.01,0.01>P>0.001)。结论我国人群血小板GP和vWF基因多态性具有自己的特点,其中GPIa 807T和vWF Sma Ⅰ多态性可能与我国汉族人群AIS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性疾病 血小板膜糖蛋白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基因多态性 流行病学 分子生物学 脑梗死
下载PDF
血小板与血栓性疾病 被引量:8
16
作者 阮长耿 《医学研究通讯》 2004年第7期7-10,共4页
血小板在止血与血栓形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血小板表面含有丰富的膜糖蛋白,它们介导血小板的粘附、活化和聚集,最终形成血栓,成为血栓性疾病的发病基础。血小板膜糖蛋白的表达和功能受其基因多态性的影响,后者可能是决定血栓性疾病发生... 血小板在止血与血栓形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血小板表面含有丰富的膜糖蛋白,它们介导血小板的粘附、活化和聚集,最终形成血栓,成为血栓性疾病的发病基础。血小板膜糖蛋白的表达和功能受其基因多态性的影响,后者可能是决定血栓性疾病发生的遗传背景之一,许多多态性位点已成为特定人群血栓性疾病发病的危险因子。通过检测血小板的活化程度有助于诊断血栓性疾病,评价疾病的严重程度和转归。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尤其是近年来研制的各种针对血小板膜糖蛋白的单克隆抗体,显示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和广阔的应用前景。血小板在止血与血栓形成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包括人群的遗传易感性、环境因素的长期影响以及一些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脂质血症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都直接或间接与血小板的止血功能有关,提示血小板与血栓性疾病之间的密切关系。正常人20岁开始血管壁就逐渐发生改变,吸烟、高血压和遗传因素会加快血管损害的进程,从而产生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血小板在“巡游”中与血管壁表面的内皮细胞“和平相处”。当血管损伤性病变发生时,内皮细胞缺损,暴露内皮下胶原等组织,即使血管不破,血小板亦会粘附、聚集、活化并在血管内形成止血栓,造成血管栓塞,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缺血性脑血管病以及肺栓塞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血栓性疾病 抗人血小板 VW因子
下载PDF
血管性血友病及其相关基因研究
17
作者 阮长耿 王迎春 +3 位作者 李震宇 顾建明 张敬宇 张威 《医学研究杂志》 2001年第11期21-22,共2页
血管性血友病(von Willebrand Disease,vWD)是最常见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之一,发病率(5~10)/10万人口,最高达1%,是由于血浆中vWF因子质或量异常的疾病.vWF在初期止血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vWF既是血小板膜糖蛋白GpIb/Ⅸ复合物的受体,介... 血管性血友病(von Willebrand Disease,vWD)是最常见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之一,发病率(5~10)/10万人口,最高达1%,是由于血浆中vWF因子质或量异常的疾病.vWF在初期止血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vWF既是血小板膜糖蛋白GpIb/Ⅸ复合物的受体,介导血小板粘附于受损的血管内皮组织,又是血浆中FVⅢ的载体,起着稳定FVⅢ,延长其半衰期的作用.vWD是一组高度异质性的遗传性疾病.利用我国人口众多,vWD的病人来源丰富的优势,提出适合我国的vWD患者正确的诊断和分型的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用分子生物学的手段对中国vWD患者进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有助于了解中国vWD的分子病因,从而进一步证明vWF基因结构和功能的关系.该项研究的开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血友病 血浆 多聚物 分子病理 VWF
下载PDF
抗人活化血小板表面α-颗粒膜蛋白GMP-140单克隆抗体SZ-51的研制应用(摘要)
18
作者 阮长耿 吴国新 李佩霞 《医学研究杂志》 1993年第4期29-30,共2页
血栓性疾病如急性心肌梗塞、脑血栓形成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对它的早期特异性诊断和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活化血小板是血栓的主要组份之一,在血栓形成的病理生理中起重要的作用。它和血循环中的静止血小板相比,表面暴露着许... 血栓性疾病如急性心肌梗塞、脑血栓形成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对它的早期特异性诊断和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活化血小板是血栓的主要组份之一,在血栓形成的病理生理中起重要的作用。它和血循环中的静止血小板相比,表面暴露着许多新出现的特异性抗原,成为血小板活化或血栓形成的特异性标记。因此,抗人活化血小板单克隆抗体(单抗)可作为血栓检测、诊断和治疗的有效工具。本研究包括国内第一株抗人活化血小板表面α—颗粒膜蛋白(GMP-140)单抗SZ-51的制备,以及应用这株单抗所建立的血小板活化程度检测方法和对多种病理状态下血小板体内活化程度进行的研究。SZ-51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由本室改良的Kohler和Milstein法融合产生。单抗SZ-51识别的抗原位于静止血小板内α—颗粒膜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MP-140 SZ-51 杂交瘤细胞株 特异性诊断 血栓形成 活化程度 特异性抗原 Kohler 血栓性疾病
下载PDF
血小板的止血功能与出血性疾病 被引量:3
19
作者 阮长耿 《苏州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241-243,共3页
关键词 血小板 止血功能 出血性疾病
下载PDF
遗传、高保真DNA聚合酶、基因检测 被引量:1
20
作者 阮长耿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3年第2期127-127,134,共2页
关键词 遗传 高保真DNA聚合酶 基因检测 凝胶电泳技术 人类基因测序计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