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巩膜扣带术与玻璃体切除术治疗RRD视网膜复位率及血清氨基酸和VEGF变化比较
1
作者 阮静雅 毛景璟 范银波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3期470-473,共4页
目的 研究巩膜扣带术(sclera buckling,SB)与玻璃体切除术(parsplana vitrectomy,PPV)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 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 ent,RRD)视网膜复位率、血清氨基酸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目的 研究巩膜扣带术(sclera buckling,SB)与玻璃体切除术(parsplana vitrectomy,PPV)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 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 ent,RRD)视网膜复位率、血清氨基酸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变化比较。方法 分析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于本院就诊的RRD患者,共76例。依据手术方式分为SB组38例(38只眼),PPV组38例(38只眼)。观察术前、术后1周、术后1月、术后3月的BCVA、黄斑未复位发生率,术前、术后1周的血清中氨基酸,术后12月的并发症。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内术后不同时间点BCVA均低于术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OCT提示:两组术前均累及黄斑区,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组氨酸、谷氨酸、苯丙氨酸、VEGF水平较术前均显著降低,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SB组中组氨酸、谷氨酸、苯丙氨酸、VEGF水平下降幅度小于PP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B组在术后12个月白内障进展方面(7.89%vs.60.53%)低于PP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余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上所述,SB在术后12个月白内障进展方面优于PPV组,PPV在术后1周减低谷氨酸、苯丙氨酸、组氨酸及VEGF水平及提高视网膜复位率,相较于SB更具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氨基酸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巩膜扣带术 玻璃体切除术
下载PDF
三联手术治疗高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
2
作者 毛景璟 阮静雅 彭坤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2期300-303,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术并植入超薄人工晶状体+小梁切除术治疗高龄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3年1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70例高龄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35...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术并植入超薄人工晶状体+小梁切除术治疗高龄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3年1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70例高龄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35例,使用超声乳化术并植入超薄人工晶状体治疗)与观察组(35例,使用超声乳化术并植入超薄人工晶状体+小梁切除术治疗)。术后3个月,比较2组患者眼压、前房深度、视野缺损状况、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及并发症发生状况。结果术前,两组眼压、前房深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观察组眼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前房深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两组视野缺损状况、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角膜内皮细胞数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术并植入超薄人工晶状体+小梁切除术在干预高龄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中能有效降低眼压,提升中央前房深度,且不会损伤角膜内皮、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 三联手术 高龄 并发症
下载PDF
牵正散在眼科中的临床运用 被引量:1
3
作者 阮静雅 陈旭虹 +2 位作者 侯乒 范银波 姚乾灏 《浙江中医杂志》 2023年第2期132-133,共2页
牵正散为治疗中医“风证”良方,出自宋朝杨倓《杨氏家藏方》,由白附子、白僵蚕、全蝎组成,功效祛风化痰,通络止痉。临床上主要用于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中风等风邪外袭所致病症,随着医学的不断探索研究,其临床运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牵正散为治疗中医“风证”良方,出自宋朝杨倓《杨氏家藏方》,由白附子、白僵蚕、全蝎组成,功效祛风化痰,通络止痉。临床上主要用于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中风等风邪外袭所致病症,随着医学的不断探索研究,其临床运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儿童眨眼症、后天性麻痹性斜视、眼睑痉挛等眼病,存在相同病因病机“风邪”,且运用牵正散治疗皆可取得一定效果,现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正散 儿童眨眼症 后天性麻痹性斜视 眼睑痉挛
下载PDF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MHRD)的临床疗效
4
作者 阮静雅 范银波 《浙江创伤外科》 2023年第9期1684-1687,共4页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MHRD)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0年2月至2022年11月浙江省金华眼科医院接诊的高度近视MHRD患者75例进行研究,通过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给予玻璃体切割...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MHRD)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0年2月至2022年11月浙江省金华眼科医院接诊的高度近视MHRD患者75例进行研究,通过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给予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覆盖术治疗。比较两组泪膜稳定性、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BUT、BCV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FL评分、眼压、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覆盖术能改善高度近视MHRD患者的泪膜稳定性,促进术后的视力恢复,改善眼压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水平,并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切割 内界膜剥除术 内界膜覆盖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天师栗种子中黄酮类成分的分离与结构鉴定
5
作者 曹慧娜 刘喜坤 +3 位作者 阮静雅 张忠廉 王涛 张祎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4-150,157,共8页
目的对天师栗(Aesculus wilsonii Rehd.)干燥成熟种子中的黄酮类成分进行分离纯化,以期丰富其物质基础。方法联合应用多种色谱学及波谱学技术对天师栗干燥成熟种子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结果从体积分数70%乙醇提取... 目的对天师栗(Aesculus wilsonii Rehd.)干燥成熟种子中的黄酮类成分进行分离纯化,以期丰富其物质基础。方法联合应用多种色谱学及波谱学技术对天师栗干燥成熟种子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结果从体积分数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2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山柰酚-3-O-[β-D-木糖基-(1→2)]-β-D-葡萄糖苷(1)、山柰酚-3-O-[2-O-β-D-木糖基-6-O-α-L-鼠李糖基]-β-D-葡萄糖苷(2)、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3)、槲皮素-3-O-木糖基(1^(■)→2^(■))葡萄糖苷(4)、芦丁(5)、槲皮素-3-O-β-(2^(G)-O-β-木糖基-6^(G)-O-α-鼠李糖基)葡萄糖苷(6)、槲皮素-3-O-β-木糖基-(1→2)-β-葡萄糖基-3′-O-β-葡萄糖苷(7)、quercetin-3′-O-β-D-glucopyranosyl-3-O-rutinoside(8)、aescuflavoside(9)、槲皮素-3′-甲氧基-3-O-β-D-芸香糖苷(10)、(–)-表儿茶素-5-O-β-D-葡萄糖苷(11)和2α,3α-环氧-5,7,3′,4′-四羟基黄烷-(4β-8)-表儿茶素(12)。结论化合物2、6、8、11和12为首次从七叶树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师栗 黄酮 结构鉴定
原文传递
柳叶蒿地上部分中酚酸类成分的分离与结构鉴定
6
作者 高茜 杨丁山 +3 位作者 阮静雅 张雅琦 王涛 张祎 《中南药学》 CAS 2023年第5期1207-1211,共5页
目的对柳叶蒿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应用硅胶、ODS及高效液相等多种色谱法对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核磁共振和质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柳叶蒿地上部分的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4个酚酸类成分,分别为苯甲醇-... 目的对柳叶蒿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应用硅胶、ODS及高效液相等多种色谱法对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核磁共振和质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柳叶蒿地上部分的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4个酚酸类成分,分别为苯甲醇-7-O-α-L-吡喃阿拉伯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1)、金盏菊苷A(2)、对羟基苯甲酸(3)、原儿茶醛(4)、原儿茶酸(5)、3-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6)、丁香酸(7)、丁香酸葡萄糖苷(8)、云杉苷(9)、scolochinenoside B(10)、2,6-羟基-4-甲氧基苯乙酮-2'-O-β-葡萄糖苷(11)、2-甲氧基-4-(2-烯丙基)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12)、4-烯丙基-2,6-二甲氧基苯基葡萄糖苷(13)和二氢丁香苷(14)。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柳叶蒿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2、10、13和14为首次从蒿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叶蒿 酚酸类 分离 结构鉴定
原文传递
基于忆阻器反馈的Lorenz超混沌系统及其电路实现 被引量:36
7
作者 阮静雅 孙克辉 牟俊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19-29,共11页
采用二次型磁控忆阻器作为系统的正反馈项,设计了一个超混沌电路,建立了该系统的无量纲数学模型,探讨了忆阻器混沌系统与原混沌系统的不同之处.分析了系统的平衡点集和稳定性,发现系统继承了原系统的对称性,确定了系统参数所对应的稳定... 采用二次型磁控忆阻器作为系统的正反馈项,设计了一个超混沌电路,建立了该系统的无量纲数学模型,探讨了忆阻器混沌系统与原混沌系统的不同之处.分析了系统的平衡点集和稳定性,发现系统继承了原系统的对称性,确定了系统参数所对应的稳定和不稳定区域分布,得到了系统的稳定和不稳定平衡点集.采用分岔图、Lyapunov指数谱、Poincaré截面等分析方法,研究了系统的动力学行为随系统参数和忆阻器初始状态而变化的情况,观察到了混沌系统随忆阻器初值不同引起的吸引子共存和状态转移现象,结合相图与谱熵算法分析了状态转移现象.设计并实现了该系统的模拟电子电路,实验结果表明,电路实验结果与数值仿真结果相吻合,为忆阻器混沌电路的实际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忆阻器 超混沌 简化Lorenz系统 吸引子共存
下载PDF
绵萆薢根茎中黄酮类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6
8
作者 史文中 晁利平 +3 位作者 阮静雅 韩立峰 王涛 张祎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4-130,共7页
目的对绵萆薢根茎中的化学成分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为该植物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综合应用正相硅胶、反相ODS、大孔吸附树脂、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以及HPLC制备法对绵萆薢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理化性质与核磁共振波谱数据鉴定化... 目的对绵萆薢根茎中的化学成分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为该植物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综合应用正相硅胶、反相ODS、大孔吸附树脂、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以及HPLC制备法对绵萆薢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理化性质与核磁共振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绵萆薢根茎体积分数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2个黄酮类化合物:7,4'-二羟基黄酮(1)、千层纸素A(2)、汉黄芩素(3)、黄芩苷(4)、山柰酚-3-O-葡萄糖苷(5)、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苷(6)、高圣草素-7-O-β-D-吡喃葡糖苷(7)、槲寄生新苷Ⅲ(8)、甘草苷(9)、芹糖甘草苷(10)、异甘草苷(11)和芒柄花苷(12)。结论在对绵萆薢根茎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分离鉴定了12个黄酮苷类化合物。其中,化合物1~3、7、8、10~12为首次从薯蓣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6、9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萆薢 黄酮 结构鉴定
原文传递
传统沙生蒙药沙芥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史文中 黄培建 +3 位作者 阮静雅 杨圣财 王涛 张祎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1期74-77,共4页
[目的]对沙芥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为蒙药的研发提供扎实的物质基础,促进沙产业发展。[方法]利用多种色谱法,如正相硅胶、反相ODS、Sephadex LH-20及高效液相色谱等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沙... [目的]对沙芥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为蒙药的研发提供扎实的物质基础,促进沙产业发展。[方法]利用多种色谱法,如正相硅胶、反相ODS、Sephadex LH-20及高效液相色谱等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沙芥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7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1)、胡萝卜素(2)、staphylionoside D(3)、TgSSTg(4)、乙基-α-D-果糖苷(5)、pinellic acid(6)、Z-咖啡酸硬脂醇酯(7)。[结论]化合物3~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沙生蒙药 沙芥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下载PDF
阔苞菊地上部分黄酮类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3
10
作者 阮静雅 徐雅萍 +3 位作者 瞿璐 王涛 于海洋 张祎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07-610,共4页
目的为增强阔苞菊的植物资源开发力度,扩大其临床应用范围,对该植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综合应用多种色谱方法,如大孔吸附树脂、硅胶、Sephadex LH-20、ODS以及高效液相法对阔苞菊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理化性... 目的为增强阔苞菊的植物资源开发力度,扩大其临床应用范围,对该植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综合应用多种色谱方法,如大孔吸附树脂、硅胶、Sephadex LH-20、ODS以及高效液相法对阔苞菊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理化性质与核磁共振波谱数据鉴定它们的结构。结果从阔苞菊地上部分体积分数为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8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槲皮素(1)、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2)、槲皮素-3-O-β-D-半乳糖苷(3)、异鼠李素(4)、5,6,4'-trihydroxy-3,7-dimethoxyflavone(5)、centaureidin(6)、chrysosplenol C(7)、casticin(8)。结论化合物4、6、8为在该种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3、5、7为在该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阔苞菊 黄酮 结构鉴定
原文传递
绵萆薢中甾体类成分的分离与鉴定Ⅱ 被引量:2
11
作者 阮静雅 刘艳霞 +3 位作者 晁利平 王涛 刘二伟 张祎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38-443,共6页
目的对绵萆薢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将大孔吸附树脂、硅胶、Sephadex LH-20、正相硅胶、ODS等柱色谱与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法相结合进行化合物的分离制备,并通过理化性质与核磁共振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绵萆薢中分离鉴定... 目的对绵萆薢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将大孔吸附树脂、硅胶、Sephadex LH-20、正相硅胶、ODS等柱色谱与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法相结合进行化合物的分离制备,并通过理化性质与核磁共振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绵萆薢中分离鉴定了12个单体成分,分别鉴定为原薯蓣皂苷(protodioscin,1)、甲基原薯蓣皂苷(methyl protodioscin,2)、原纤细皂苷(protogracillin,3)、甲基原纤细皂苷(methyl protogracillin,4)、伪原薯蓣皂苷(pseudoprotodioscin,5)、伪原纤细皂苷(pseudoprotogracillin,6)、26-O-β-D-glucopyranosyl-3β,23,26-triol-25(R)-furosta-5,20(22)-dien-3-O-α-L-rhamnopyranosyl(1→4)-[α-L-rhamn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ide(7)、豆甾醇(stigmasterol,8)、β-谷甾醇(β-sitosterol,9)dioscoreavilloside A(10)、绵萆薢苷B(spongioside B,11)及粉背薯蓣G(hypoglaucin G,12)。结论在对绵萆薢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分离鉴定了12个甾体类化合物。其中化合物5~8和10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并首次对化合物7的核磁数据进行了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萆薢 甾体 结构鉴定
原文传递
中成药上市后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韩立峰 付志飞 +2 位作者 阮静雅 张祎 王涛 《中国医药导刊》 2022年第4期342-348,共7页
中成药是我国中医药的组成部分,在临床疾病治疗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我国尚存在着中医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中药材质量良莠不齐、中成药上市后再评价质量控制标准亟待规范等问题。中成药质量控制标准能否满足临床需求是影响中... 中成药是我国中医药的组成部分,在临床疾病治疗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我国尚存在着中医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中药材质量良莠不齐、中成药上市后再评价质量控制标准亟待规范等问题。中成药质量控制标准能否满足临床需求是影响中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问题。随着我国各地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及风险评估工作方案的陆续出台,中成药上市后再评价研究的投入和发展日益加强,影响日益深远。中成药上市后再评价是以需求为驱动,逐步深入的过程,也是相关法规逐渐健全的过程。中成药质量控制研究是保障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高中药市场竞争力的关键。鉴于此,本研究梳理了中成药质量控制研究相关政策背景,从药效和安全性两个维度,并通过分析实际案例,重点分析符合中医药临床特点的中成药质量控制升级策略,探讨中成药上市后质量控制研究成果转化要点,强调应将基础研究与实际生产、应用相结合,旨在为我国中医药卫生体系的发展提供科学客观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成药 上市后 质量控制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陈旭虹应用牵正散加减方治疗儿童眨眼症经验 被引量:6
13
作者 阮静雅 陈旭虹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6年第5期347-349,共3页
陈旭虹主任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在儿童眨眼症的认识及治疗上有独到见解,强调肝、脾在发病中的重要作用,治疗上用牵正散加减方"清肝风,健脾胃",治疗儿童眨眼症之风热攻目、脾虚肝旺、肺胃阴虚证,疗效显著。
关键词 儿童 眨眼症 牵正散
下载PDF
花生衣化学成分的分离与结构鉴定 被引量:11
14
作者 王剑丽 瞿璐 +3 位作者 阮静雅 孙璠 王涛 张祎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2期175-179,共5页
[目的]对花生衣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为花生衣的系统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物质基础。[方法]采用正相硅胶等柱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与波谱分析相结合的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花生衣50%乙醇提取物中... [目的]对花生衣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为花生衣的系统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物质基础。[方法]采用正相硅胶等柱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与波谱分析相结合的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花生衣5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12个单体成分,分别为对羟基苯甲酸(1)、原儿茶酸(2)、原儿茶酸甲酯(3)、原儿茶酸乙酯(4)、对香豆酸(5)、儿茶素(6)、表儿茶素(7)、rhodonidin A(8)、槲皮素(9)、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苷(10)、异鼠李素-3-O-芸香糖苷(11)、3′,5,7-trihydroxyisoflavone-4′-methoxy-3′-O-β-glucopyranoside(12)。[结论]其中8为首次从落花生属中分离得到,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衣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下载PDF
白花蛇舌草中环烯醚萜类成分的药理活性及其稳定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5
作者 赵薇 郝谜谜 +3 位作者 孙璠 阮静雅 王涛 张祎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6期806-810,共5页
为了对白花蛇舌草的进一步研究、开发和利用奠定基础,将近年来白花蛇舌草中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药理作用及其稳定性相关文献进行调研和归纳总结。作为传统中药材之一,白花蛇舌草中富含环烯醚萜类成分。该类成分具有抗炎、抗纤维化、肝保... 为了对白花蛇舌草的进一步研究、开发和利用奠定基础,将近年来白花蛇舌草中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药理作用及其稳定性相关文献进行调研和归纳总结。作为传统中药材之一,白花蛇舌草中富含环烯醚萜类成分。该类成分具有抗炎、抗纤维化、肝保护等多种药理作用。环烯醚萜具有半缩醛结构导致其稳定性较差,药理活性降低或发生变化。通过近年来白花蛇舌草中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药理作用及其稳定性进行综述,为其进一步研究、开发和利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花蛇舌草 环烯醚萜 药理活性 稳定性
下载PDF
绵萆薢三萜皂苷类成分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晁利平 刘艳霞 +3 位作者 阮静雅 郑兆苗 王涛 张祎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89-594,共6页
为了解绵萆薢(Dioscorea spongiosa)的化学成分,从其70%乙醇水溶液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经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分别鉴定为:20(S)-人参皂苷Rh1(1)、人参皂苷Rg1(2)、人参皂苷Re(3)、三七皂苷R1(4)、人参皂苷Rd(5)、人参皂苷Rb... 为了解绵萆薢(Dioscorea spongiosa)的化学成分,从其70%乙醇水溶液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经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分别鉴定为:20(S)-人参皂苷Rh1(1)、人参皂苷Rg1(2)、人参皂苷Re(3)、三七皂苷R1(4)、人参皂苷Rd(5)、人参皂苷Rb1(6)、常青藤皂苷元3-O-α-L-吡喃阿拉伯糖苷(7)和木通皂苷D(8)。化合物1、2、3、5和6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7和8为首次从薯蓣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萆薢 三萜皂苷 生物活性
下载PDF
绵萆薢化学成分的分离与结构鉴定 被引量:3
17
作者 晁利平 阮静雅 +3 位作者 刘艳霞 韩立峰 王涛 张祎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5期336-339,共4页
[目的]对绵萆薢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ODS、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所含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制备,并利用波谱学方法鉴定了结构。【结果】从绵萆薢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Tachioside(1... [目的]对绵萆薢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ODS、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所含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制备,并利用波谱学方法鉴定了结构。【结果】从绵萆薢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Tachioside(1)、Isotachioside(2)、3,5-二甲氧基熊果苷(3)、2,6-二甲氧基-4-羟基-苯酚-1-O-β-D-吡喃葡萄糖苷(4)、淫羊藿次苷D:(5)、苯甲醇-O-β-D-吡喃葡萄糖苷(6)和腺苷(7)等7个单体成分。【结论】化合物l~3为首次从薯萆薢中分离得到,4~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萆薢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下载PDF
东北刺人参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8
作者 燕洁静 郝谜谜 +3 位作者 赵薇 阮静雅 王涛 张祎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2期260-266,共7页
对近年来东北刺人参的化学成分以及药理活性进行文献调研以及归纳总结。作为珍贵的中药材,东北刺人参具有补气助阳的功效,其化学成分的多样性导致生物活性的多样性。文章对近年来东北刺人参的化学成分以及药理活性进行了综述,可为其进... 对近年来东北刺人参的化学成分以及药理活性进行文献调研以及归纳总结。作为珍贵的中药材,东北刺人参具有补气助阳的功效,其化学成分的多样性导致生物活性的多样性。文章对近年来东北刺人参的化学成分以及药理活性进行了综述,可为其进一步研究、开发和利用提供借鉴,为东北刺人参的进一步研究、开发和利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刺人参 化学成分 药理活性
下载PDF
莫哈韦丝兰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剑丽 瞿璐 +3 位作者 阮静雅 郑丹丹 孙璠 张祎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6-130,共5页
目的对莫哈韦丝兰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以增强其植物资源开发力度,扩大其临床应用范围。方法综合应用多种色谱方法,如大孔吸附树脂、硅胶、Sephadex LH-20、ODS以及高效液相法对莫哈韦丝兰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理化性质与... 目的对莫哈韦丝兰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以增强其植物资源开发力度,扩大其临床应用范围。方法综合应用多种色谱方法,如大孔吸附树脂、硅胶、Sephadex LH-20、ODS以及高效液相法对莫哈韦丝兰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理化性质与核磁共振波谱数据鉴定它们的结构。结果从莫哈韦丝兰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丁香脂素(1)、(-)-丁香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2)、(-)-开环异落叶松脂酚(3)、异落叶松脂素(4)、threo guaiacyglycerol-8′-vannillic acid ether(5)、山柰酚(6)、槲皮素(7)、双氢山柰酚(8)。结论化合物1-5和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哈韦丝兰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原文传递
三七叶中三萜皂苷及其抗光损伤活性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孙璠 燕洁静 +3 位作者 赵薇 阮静雅 王涛 张祎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9期45-49,共5页
目的对三七叶中的三萜皂苷进行分离鉴定,并测定其抗光损伤活性。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法对三七叶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与波谱解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并以中波紫外线(UVB)辐照的HaCaT细胞作为体外... 目的对三七叶中的三萜皂苷进行分离鉴定,并测定其抗光损伤活性。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法对三七叶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与波谱解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并以中波紫外线(UVB)辐照的HaCaT细胞作为体外抗光损伤模型,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活性测定。结果从三七叶5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8个三萜皂苷类成分,分别为gypenoside IX(1),ginsenoside R(c2),vina-ginsenoside-R18(3),notoginsenoside Fa(4),quinquenoside L3(5),floranotoginsenoside A(6),gypenoside LXIX(7),notoginsenoside Fh5(8)。其药物浓度为50μM时,化合物2和4~8均能显著提高细胞存活率。结论化合物vina-ginsenoside-R18(3)和quinquenoside L3(5)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并首次发现化合物2和4~8具有潜在的抗光损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叶 三萜皂苷 抗光损伤 HACAT细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