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职称晋升和业务培训能降低乡村教师的离职倾向吗?——效果改善、群体异质和潜在路径
1
作者 阳科峰 杨小敏 徐沛缘 《基础教育》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6-57,共12页
职称晋升和业务培训是影响乡村教师流失的关键因素,国家有关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在这两个方面都做了倾斜性支持,但相关政策措施对乡村教师流动意愿的具体影响和机制尚不清楚。为了探讨上述问题,研究基于我国10个省份5286个乡村... 职称晋升和业务培训是影响乡村教师流失的关键因素,国家有关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在这两个方面都做了倾斜性支持,但相关政策措施对乡村教师流动意愿的具体影响和机制尚不清楚。为了探讨上述问题,研究基于我国10个省份5286个乡村教师样本,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了这两个因素对乡村教师离职倾向的真实影响及群体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增加业务培训、畅通职称晋升总体上均可降低乡村教师群体的离职倾向。其中,畅通乡村教师职称评定,可以降低高学历、高职称、小规模学校乡村教师群体的离职倾向;增加业务培训,可以降低高职称、低收入乡村教师群体的离职倾向。因此,从具体的政策内容上,职称晋升应向高学历、小规模学校和高职称乡村教师倾斜,应重视低工资乡村教师群体的培训与发展,支持高职称乡村教师群体的提升与突破;从宏观的政策设计上,应注意到减少乡村教师离职的机制包涵“满足发展预期”和“补偿条件不足”两种潜在路径,政策设计的思路应注重“激励性倾斜和补偿性倾斜相结合”与整体性、特殊性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师 离职倾向 职称晋升 业务培训
下载PDF
“双减”政策有效落实的潜在困境与应对策略——兼论公共在线教育服务体系建设 被引量:21
2
作者 杨小敏 阳科峰 张艳荣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3-61,共9页
“双减”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是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深化,是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一次深刻实践,是新时代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内在要求。作为一项中央政策的出台,既体现了坚持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公益性的国家意志,也体现了对教育活... “双减”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是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深化,是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一次深刻实践,是新时代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内在要求。作为一项中央政策的出台,既体现了坚持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公益性的国家意志,也体现了对教育活动育人本质的回归,是实现共同富裕战略目标的教育维度。但由于优质教育资源不均衡不充分的根本性制约,“双减”政策的有效实施遭遇着潜在困境,突出表现为“合谋型”教育培训供求关系的形成,教育培训从业者和家长的逐利动机构成其内在机制。这种关系导致个体化、分散化、隐秘化而难以纳入现有监管体系的校外教育培训行为,在微观层面导致对政策执行的碎片化消解,形成深化教育改革的底层阻力。面对“互联网+”时代教育和学习形态的变化发展,坚守学校教育的主阵地,立足实际探索对传统教育方式的超越,回应民众对更公平更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公共在线教育服务体系的系统建设和融合使用是一种路向性选择,以支撑学校教育教学效率和质量的全面提升,在根本上助力于社会性教育焦虑及其一系列引致问题的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务教育 “双减”政策 公共在线教育 优质均衡发展
下载PDF
“精准识别”的悖论及其意外后果——人脸情绪识别技术应用于大学课堂的冷思考 被引量:10
3
作者 程猛 阳科峰 宋文玉 《重庆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8-86,共9页
随着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当前应用于教育场景的人脸识别技术不仅能“识面知人”,还能“识面知心”——通过识别学习者外显的面部表情,探测内隐的情绪状态,从而直观呈现学习者的课堂参与和学习投入程度。这一新兴技术已有... 随着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当前应用于教育场景的人脸识别技术不仅能“识面知人”,还能“识面知心”——通过识别学习者外显的面部表情,探测内隐的情绪状态,从而直观呈现学习者的课堂参与和学习投入程度。这一新兴技术已有应用于大学课堂的趋势,但其科学基础尚存在争议,面部表情与内在情绪有着复杂而非一一对应的关联。与“精准识别”相伴的是一个难以摆脱的技术悖论。情绪识别越是精准,越容易将课堂文化引向控制和规训,看似开启了“美丽新世界”,实则打开了充满风险和不确定性的“潘多拉魔盒”。在大学课堂应用人脸情绪识别技术,对学生的内心情绪进行制度化的窥探和导引,学生将被迫进行智识活动之外的情感劳动,还可能导致师生之间情感互动的异化。亟须深入大学课堂进行实地研究,重视人脸情绪识别技术与人的互动,尤其是技术力量对课堂文化的重塑以及师生身心体验的渗透,从而更深入地揭示这一技术应用于课堂所带来的复杂影响,为这一技术划定边界和底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人脸情绪识别 悖论 课堂文化 身心体验
下载PDF
人脸识别技术的课堂应用:一种批判性反思 被引量:2
4
作者 程猛 宋文玉 阳科峰 《基础教育》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7-53,共7页
人脸识别技术已悄然走入课堂,成为教育领域一种新的技术风尚。作为算法装置,这一技术将师生的身体和情绪放置于被注视和被计算的位置,忽视师生内心对安全感、信任感的需要,强化了一套外在于课堂的知识权力和价值观,反而可能抑制课堂活... 人脸识别技术已悄然走入课堂,成为教育领域一种新的技术风尚。作为算法装置,这一技术将师生的身体和情绪放置于被注视和被计算的位置,忽视师生内心对安全感、信任感的需要,强化了一套外在于课堂的知识权力和价值观,反而可能抑制课堂活力和师生的自主性。人脸识别技术还深刻改变着教室不同区域的边界,迫使课堂生活向完全的“前台”生活转换,导向一种与教育的民主价值背道而驰的课堂形态,甚至危及师生的身心健康。建议就人脸识别技术对课堂生活的影响进行跨学科的深入讨论,重新审视这一技术应用于课堂的各种理由,以学生和教师为主体思索“为什么而识别”。设立专门的教育与人工智能伦理委员会,对已应用于或将应用于课堂的人脸识别技术进行严格的伦理审议,更多倾听来自学生和教师的声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脸识别 课堂生活 算法 自主性 教育学立场
下载PDF
“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的社会学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高峻峡 阳科峰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第10期25-27,共3页
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突出教师特殊地位,构建幸福教师群体已成为新时期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基于马克斯·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从职业声望、经济地位、教师自主权等社会结构要素进行分析,发现中小学教师职业声望、经济地位和专业自... 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突出教师特殊地位,构建幸福教师群体已成为新时期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基于马克斯·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从职业声望、经济地位、教师自主权等社会结构要素进行分析,发现中小学教师职业声望、经济地位和专业自主权中所存在的问题折射出当前教师生存的困境,并据此提出了改革教师薪酬分配制度、树立教师道德模范和重构课堂模式等重构教师职业幸福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职业幸福 职业声望 经济地位 教师自主权
下载PDF
社会学习理论下校园欺凌旁观者再侵害探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阳科峰 孙明娟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8年第7期7-8,共2页
校园欺凌中的学生主体主要由欺凌者、被欺凌者、旁观者和阻止者组成,其中旁观者的主要行为特征表现为漠视、默许甚至纵容;旁观者在欺凌行为观察、道德认知与情感混乱和扭曲、欺凌行为复现与强化三阶段中通过道德合理化、榜样学习、替代... 校园欺凌中的学生主体主要由欺凌者、被欺凌者、旁观者和阻止者组成,其中旁观者的主要行为特征表现为漠视、默许甚至纵容;旁观者在欺凌行为观察、道德认知与情感混乱和扭曲、欺凌行为复现与强化三阶段中通过道德合理化、榜样学习、替代性强化等机制不断扭曲自身的认知,甚至成为欺凌者。基于预防旁观者再侵害机制的环境陶冶、反思性道德教育和欺凌行为反馈机制建设是预防校园欺凌传播的重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欺凌 社会学习理论 旁观者再侵害
下载PDF
何以优异:一项对优秀底层大学生的质性研究--基于文化资本理论的审视 被引量:2
7
作者 阳科峰 《青少年研究与实践》 2021年第2期60-69,共10页
以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的来自底层家庭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质性研究方法探讨底层家庭生活和文化实践对大学生的影响。来自底层家庭的学子在大学中面临着社交排斥、难以得到适切的情感支持等问题,在职业规划上也有明显的信息劣势。裹... 以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的来自底层家庭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质性研究方法探讨底层家庭生活和文化实践对大学生的影响。来自底层家庭的学子在大学中面临着社交排斥、难以得到适切的情感支持等问题,在职业规划上也有明显的信息劣势。裹挟着负罪感的进取心、刻苦努力的惯性优势、个人发展的权宜智慧是底层大学生突破家庭社会经济条件和发展视野局限性,在陌生文化场域下取得高学业成就的密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业成就 文化资本 底层大学生 文化密码
下载PDF
“双减”政策有效落实的潜在困境与应对策略--兼论公共在线教育服务体系建设
8
作者 杨小敏 阳科峰 张艳荣 《教育科学文摘》 2021年第4期56-57,共2页
“双减”政策明确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构建良好教育生态的指导思想。对于“双减”政策的执行,从现实的反应看来.政策的出台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欢迎和支持,产生了明显的釜底抽薪式效果,但... “双减”政策明确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构建良好教育生态的指导思想。对于“双减”政策的执行,从现实的反应看来.政策的出台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欢迎和支持,产生了明显的釜底抽薪式效果,但基于社会观察和随机调查走访发现.面对受培训机构从业人员转岗分流再就业和家长教育补习需求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教育 高质量教育 主阵地作用 有效落实 服务体系建设 指导思想 转岗分流 教育补习
下载PDF
教育仪式中的师生关系
9
作者 阳科峰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 2020年第8期61-64,共4页
中小学师生关系的价值与取向决定了作为教育生活主体的教师与学生主体性的展现程度。基于此,引入人类学对于仪式文化研究的独特视角,通过对于教育生活中仪式类型与特点的结构性考察,反思隐藏在日常生活中教育仪式的惯习表达的独特的意... 中小学师生关系的价值与取向决定了作为教育生活主体的教师与学生主体性的展现程度。基于此,引入人类学对于仪式文化研究的独特视角,通过对于教育生活中仪式类型与特点的结构性考察,反思隐藏在日常生活中教育仪式的惯习表达的独特的意义与内涵,并将教育仪式中所展现的师生关系的不平等进行结构性的分析,最后据此提出新型师生关系的重建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式 教育仪式 中小学师生关系
下载PDF
教育经费预决算公开——实践特征、主要问题与改进建议
10
作者 杨小敏 阳科峰 张志勇 《社会治理》 2022年第10期19-32,共14页
教育经费预决算公开,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现实要求,体现在行政公开、依法治教、效益提升三个主要方面。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和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目标,政府推进预决算公开的步伐进一步加快。起... 教育经费预决算公开,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现实要求,体现在行政公开、依法治教、效益提升三个主要方面。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和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目标,政府推进预决算公开的步伐进一步加快。起步于法律推动,从中央教育部门到地方教育部门,从政府部门预决算公开到学校预算经费使用的公开,从重视教育经费预算支出公开到重视教育绩效考核等是主要特征。尚未形成教育经费预决算公开的制度体系、尚未出台教育经费预决算公开的具体办法、透明度还不够高、相关主体动能不足等是目前教育经费预决算公开存在的突出问题,制约因素在于经费预决算公开以来的工作传统、技术性困难、民众的有限性参与、负面的社会压力等相关联的若干方面。深化教育经费预决算公开,要着重于完善教育经费预决算公开制度和政策环境,实施从中央到地方纵向推进和横向推动涉财各级教育机构组织的展开,以软硬挂钩结合开展目标绩效导向的教育经费预决算公开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治理 预决算公开 财政性教育经费
下载PDF
教育代际传递对收入差异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
11
作者 阳科峰 杨小敏 李寒蒙 《教育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5-52,共8页
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5)数据,主要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Oaxaca-Blinder分解方法,考察了教育获得的代际传递效应及子代收入差异的形成机制。以父代教育获得为表征的先赋性因素通过直接影响子代教育获得这一后致性因素,产生禀... 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5)数据,主要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Oaxaca-Blinder分解方法,考察了教育获得的代际传递效应及子代收入差异的形成机制。以父代教育获得为表征的先赋性因素通过直接影响子代教育获得这一后致性因素,产生禀赋效应,进而导致子代收入差异的形成。教育获得的代际传递还可以通过影响子代的教育收益率,产生系数效应,作用于子代收入差异的形成。这一“先赋-后致”的作用路径,可能是个体收入不平等的形成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入不平等 教育获得 代际传递 Oaxaca-Blinder分解方法
原文传递
乡村教师如何才能下得去、留得住?——基于离职倾向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3
12
作者 金志峰 阳科峰 杨小敏 《教育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41-48,共8页
利用我国中西部农村地区乡村学校的调查数据,就乡村教师离职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工资、津补贴等依旧是预测乡村教师离职倾向的重要变量;在考虑薪酬待遇和职业发展后,工作强度不再能预测离职倾向;五到十年能否获得职称晋升是乡村教... 利用我国中西部农村地区乡村学校的调查数据,就乡村教师离职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工资、津补贴等依旧是预测乡村教师离职倾向的重要变量;在考虑薪酬待遇和职业发展后,工作强度不再能预测离职倾向;五到十年能否获得职称晋升是乡村教师离职倾向是否产生的关键;提升培训次数和质量有利于降低乡村教师离职倾向。建议切实提高乡村教师总体薪酬待遇,吸引更多教师在乡村安心从教;关注教师职业发展需求,营造积极友好的发展环境;职称评聘向乡村学校充分倾斜,拓展乡村教师职称晋升通道;充实乡村教师的培训经费和师训力量,提高教师培训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师 离职倾向 薪酬待遇 职业发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