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链脂肪酸-VC复合脂质体制备及初步稳定性 被引量:2
1
作者 阴婷婷 杨水兵 +5 位作者 刘成梅 刘伟 刘玮琳 童桂鸿 章瑜 郑会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06-110,共5页
以磷脂和胆固醇为膜材,脂溶性的中链脂肪酸(MCFAs)和水溶性的VC为模型药物,以脂质体的包封率和粒径为指标,分别采用薄膜法、复乳法、薄膜-高压法、复乳-高压法制备中链脂肪酸-VC复合脂质体,筛选出最佳制备方法(复乳-高压法),并通过单因... 以磷脂和胆固醇为膜材,脂溶性的中链脂肪酸(MCFAs)和水溶性的VC为模型药物,以脂质体的包封率和粒径为指标,分别采用薄膜法、复乳法、薄膜-高压法、复乳-高压法制备中链脂肪酸-VC复合脂质体,筛选出最佳制备方法(复乳-高压法),并通过单因素试验设计,确定复合脂质体的最优处方工艺为:总脂材质量浓度5.0g/100mL,MCFAs质量浓度10.0mg/mL,VC质量浓度3.0mg/mL,卵磷脂与胆固醇质量比为4:1,卵磷脂质量与无水乙醇体积比为1:10(g/mL),吐温与总脂材质量比为3:10,VE与卵磷脂质量比为4:100,120MPa条件下超微乳化处理2次。制备的复合脂质体MCFAs包封率达到49.01%,VC的包封率达到54.19%,平均粒径90.3nm,在4℃贮藏15d,包封率和粒径变化不大,表明脂质体低温贮藏稳定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链脂肪酸 VC 脂质体 动态高压微射流 包封率 稳定性
下载PDF
中链脂肪酸脂质体的制备及其性质测定 被引量:9
2
作者 郑会娟 刘成梅 +4 位作者 刘伟 刘玮琳 杨水兵 阴婷婷 童桂鸿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170-175,共6页
以卵磷脂和胆固醇为膜材,中链脂肪酸(MCFAs)为油溶性模型材料,采用薄膜分散-动态高压微射流法(薄膜分散-DHPM法)及动态高压微射流-冻融法(DHPM-冻融法)制备MCFAs脂质体,以包封率和平均粒径为主要考察指标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以卵磷脂和胆固醇为膜材,中链脂肪酸(MCFAs)为油溶性模型材料,采用薄膜分散-动态高压微射流法(薄膜分散-DHPM法)及动态高压微射流-冻融法(DHPM-冻融法)制备MCFAs脂质体,以包封率和平均粒径为主要考察指标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薄膜分散-DHPM法最佳制备条件为脂质质量浓度8g/100mL、磷脂与胆固醇质量比5:1、处理压力140MPa、处理次数4次;DHPM-冻融法最佳制备条件为冷冻时间0.5h、融化温度40℃、冷冻保护剂为麦芽糖、冷冻保护剂用量3%。最佳条件下,薄膜分散-DHPM法制备的MCFAs脂质体平均粒径为87.1nm,分布均匀,包封率可达(66.5±3.1)%;DHPM-冻融法制备的MCFAs脂质体粒径较大,平均粒径为110.1nm,包封率较低,为(53.5±4.9)%。通过MCFAs脂质体泄漏动力学和精密度(日间和日内)实验考察其稳定性。薄膜分散-DHPM法和DHPM-冻融法的稳定性都较好,均适合于MCFAs脂质体的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链脂肪酸 动态高压微射流 冻融法 包封率 粒径
下载PDF
中链脂肪酸-维生素C冻干脂质体的制备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杨水兵 刘伟 +4 位作者 刘成梅 刘玮琳 郑会娟 周伟 阴婷婷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44-248,252,共6页
以脂溶性药物中链脂肪酸(MCFAs)和水溶性药物维生素C(Vit.C)为模型药物,采用复乳-高压法制备中链脂肪酸-维生素C复方脂质体,并用冷冻干燥技术制备成固体脂质体。通过研究脂质体的形态、粒径分布和包封率,对预冻温度、预冻时间、干燥时... 以脂溶性药物中链脂肪酸(MCFAs)和水溶性药物维生素C(Vit.C)为模型药物,采用复乳-高压法制备中链脂肪酸-维生素C复方脂质体,并用冷冻干燥技术制备成固体脂质体。通过研究脂质体的形态、粒径分布和包封率,对预冻温度、预冻时间、干燥时间、适宜的冻干保护剂种类、冻干保护剂与卵磷脂的质量比分别进行单因素考察。优选脂质体适宜的预冻温度为-80℃,预冻时间为5h,总干燥时间48h,适宜的冻干保护剂为蔗糖,蔗糖与卵磷脂的质量比为1.5∶1。最优冻干工艺条件下制得的中链脂肪酸-维生素C复合脂质体的维生素C包封率为62.25%,MCFAs包封率为46.30%,平均粒径为115.5nm。并考察了复方脂质体冻干前后粒径、Zeta电位、颗粒形态变化,发现粒径和Zeta电位变化不大,表明复方脂质体具有较好的物理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链脂肪酸 维生素C 复方脂质体 复乳法 高压微射流法
原文传递
叶酸脂质体制备工艺优化及其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童桂鸿 刘成梅 +4 位作者 刘伟 杨水兵 刘玮琳 阴婷婷 郑会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178-182,共5页
以叶酸为载药,卵磷脂和胆固醇为膜材,采用薄膜水化-超声法制备叶酸脂质体;通过单因素考察制备工艺对包封率的影响以及正交设计法进行制备工艺优化。得出最佳制备工艺为卵磷脂与胆固醇比5:1(m/m)、叶酸质量浓度1.4mg/mL、制备温度60℃、... 以叶酸为载药,卵磷脂和胆固醇为膜材,采用薄膜水化-超声法制备叶酸脂质体;通过单因素考察制备工艺对包封率的影响以及正交设计法进行制备工艺优化。得出最佳制备工艺为卵磷脂与胆固醇比5:1(m/m)、叶酸质量浓度1.4mg/mL、制备温度60℃、水相pH8.0。制备的叶酸脂质体包封率可达到30.36%,平均粒度为335.4nm。将脂质体在4℃下密闭放置15d,以脂质体的粒径变化为指标考察其稳定性。结果表明,脂质体悬液粒径无明显变化,主要集中在300~400nm,脂质体悬液稳定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酸 脂质体 薄膜水化-超声法 包封率 稳定性
下载PDF
管窥中国水墨人物画中的意象语言及写意性 被引量:4
5
作者 阴婷婷 杨子勋 《艺术科技》 2016年第1期219-219,共1页
当代中国水墨人物画融合了中国古代传统的笔墨语言与西方绘画严谨的造型形式,创生出极大的发展空间。本文首先从两个方面对中国水墨人物画的意象语言进行了分析概括,一方面是人物造型的意象语言运用,另一方面是绘画笔墨的意象语言体现... 当代中国水墨人物画融合了中国古代传统的笔墨语言与西方绘画严谨的造型形式,创生出极大的发展空间。本文首先从两个方面对中国水墨人物画的意象语言进行了分析概括,一方面是人物造型的意象语言运用,另一方面是绘画笔墨的意象语言体现。然后,本文探讨了中国水墨人物画写意性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对立统一的笔墨观、三维立体的意象观以及象在境中的重要体现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水墨人物画 意象语言 写意性
下载PDF
健美操专项学生创编能力培养的途径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阴婷婷 马志君 《科技资讯》 2015年第9期184-184,共1页
该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对大众健美操的创编进行了概述,并着重提出健美操专项学生对大众健美操创编能力的培养途径,希望通过该研究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以及实际情况进行健美操成套动作的创编,进而提高学生的... 该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对大众健美操的创编进行了概述,并着重提出健美操专项学生对大众健美操创编能力的培养途径,希望通过该研究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以及实际情况进行健美操成套动作的创编,进而提高学生的健美操的艺术创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美操 创编 能力
下载PDF
W/O型中链脂肪酸微乳的制备及其性质的测定 被引量:3
7
作者 刘玮琳 刘伟 +1 位作者 阴婷婷 刘成梅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2009年第5期503-506,共4页
以中链脂肪酸(MCFA)为原料,用HLB值法制备的W/O型中链脂肪酸(MCFA)微乳,可提高油溶性药物或营养物的溶解性和生物利用率。考察了滴定方法,确定用蒸馏水滴定MCFA、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三组分的混合物为最佳;通过乳化效率、伪三元相... 以中链脂肪酸(MCFA)为原料,用HLB值法制备的W/O型中链脂肪酸(MCFA)微乳,可提高油溶性药物或营养物的溶解性和生物利用率。考察了滴定方法,确定用蒸馏水滴定MCFA、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三组分的混合物为最佳;通过乳化效率、伪三元相图和反应过程中的现象,得到制备W/O型MCFA微乳的最适HLB值为4.7,最佳表面活性剂为单独使用司盘60,最佳助表面活性剂为异丙醇,最优配方为m司盘60:m异丙醇:mMCFA:m蒸馏水=1:2:3:0.5。考察优化配方的理化性质,初步稳定性良好,表面张力可达到25.50mN/cm,粘度50.06cP,电导率3.31μs/cm,粒径20.1±3.3nm,zeta电位-6.23m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链脂肪酸 微乳 乳化效率 伪三元相图
下载PDF
培养小学生信息素养的若干建议——听小学信息技术课随想 被引量:1
8
作者 阴婷婷 《中小学电教(综合)》 2007年第7期57-59,共3页
近期,笔者在南京市的几所小学听了几节公开课,发现了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在此做一总结,希望对一线的教师们有所启发。为了论述的方便,先将其中三堂课的大体教学过程交代一下。
关键词 学生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课 小学 随想 培养 教学过程 公开课 南京市
原文传递
“理论”与“技术”并重——曲阜市高中信息技术新教材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9
作者 于颖 谢仕兴 +1 位作者 胡金艳 阴婷婷 《中小学电教(综合)》 2006年第12期17-20,共4页
关键词 高中信息技术 教材使用 曲阜市 课程发展 新教材 课标理念 双向交互 问卷调查
原文传递
不同进口微通道蒸发器温度分布及换热性能
10
作者 黄澳 周帅杰 +3 位作者 鲁进利 韩亚芳 吕杨 阴婷婷 《低温与超导》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6-62,共7页
使用扁管式微通道换热器替代柜式空调管翅式蒸发器,搭建了微通道蒸发器(MCE)实验测试平台。在制冷剂充注量为900~1 400 g、热负荷为3 600~5 700 W条件下,对比分析了两种入口方式的微通道蒸发器表面温度分布以及制冷量、输入功率、EER等... 使用扁管式微通道换热器替代柜式空调管翅式蒸发器,搭建了微通道蒸发器(MCE)实验测试平台。在制冷剂充注量为900~1 400 g、热负荷为3 600~5 700 W条件下,对比分析了两种入口方式的微通道蒸发器表面温度分布以及制冷量、输入功率、EER等性能参数。红外图像和热电偶测试结果均表明,入口方式对换热器内部制冷剂分配均匀性存在较大影响,进而影响了换热器表面温度分布一致性;随着充注量的增加,两种微通道换热器制冷量、EER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综合考虑制冷量和输入功率,得到MCE-A和MCE-B的最佳充注量分别为1 300 g和1 200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管微通道 充注量 热负荷 能效比
原文传递
制冷剂充注量对微通道蒸发器换热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鲁进利 阴婷婷 +1 位作者 韩亚芳 刘亚进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21,共8页
以微通道换热器作为柜式空调蒸发器,设计并加工了微通道蒸发器(MCE,扁管和翅片均为铝材),搭建实验测试系统。研究了三种入口形式(Z-Inlet,Y-Inlet,U-Inlet)、五种制冷剂充注量(800~1600 g)下微通道蒸发器的表面温度分布、制冷量(Q)、输... 以微通道换热器作为柜式空调蒸发器,设计并加工了微通道蒸发器(MCE,扁管和翅片均为铝材),搭建实验测试系统。研究了三种入口形式(Z-Inlet,Y-Inlet,U-Inlet)、五种制冷剂充注量(800~1600 g)下微通道蒸发器的表面温度分布、制冷量(Q)、输入功率(P_(in))和能效比(EER),并与管翅式换热器(FTE,铜管-铝翅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Z-Inlet形式MCE内部制冷剂行程基本相同,流量分配较均匀,其表面温度分布比较均匀,换热效果最佳;Z-Inlet形式MCE的制冷量和EER最高,与另外两种形式相比,制冷量和EER最高分别提高了8.8%和5.7%;MCE的制冷量和EER比FTE大,制冷量平均超出了11%,最高达13.3%(约600 W),EER平均提升了9.36%,最大约为12.4%;此外MCE的EER达到峰值对应的制冷剂充注量与FTE相比减少了200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通道蒸发器 充注量 能效比 管翅式蒸发器 强化传热
原文传递
多微通道扁管沸腾传热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汪琪薇 阴婷婷 +3 位作者 何杰 鲁进利 代苏苏 吴子璇 《低温与超导》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73-78,共6页
实验研究了制冷剂为R134a的多微通道扁管内沸腾传热特性,讨论了扁管尺寸和通道数量、充注量、加热功率对扁管温度分布的影响,并以此分析了扁管内部制冷剂的沸腾流动传热过程。研究结果表明:传热达到稳定时,扁管温度呈现升高→降低→升... 实验研究了制冷剂为R134a的多微通道扁管内沸腾传热特性,讨论了扁管尺寸和通道数量、充注量、加热功率对扁管温度分布的影响,并以此分析了扁管内部制冷剂的沸腾流动传热过程。研究结果表明:传热达到稳定时,扁管温度呈现升高→降低→升高→平缓的分布规律;扁管内部制冷剂则呈现单向流(液态)→泡状流→块状流→弹状流→环状流→雾状流→单向流(气态)的流动过程;扁管内制冷剂流动速度和传热面积的改变对传热过程影响较大;加热功率和充注量同样会影响传热过程,需在特定的加热功率条件下确定最佳充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通道 充注量 沸腾传热 实验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