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5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眼科干细胞研究的现状及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被引量:7
1
作者 阴正勤 李世迎 蹇骞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69-773,共5页
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能通过非对称分裂的方式产生功能和类型更为局限的前体细胞及多种细胞系,进而再生新的细胞,参与损伤组织的修复和重建,是细胞移植研究和再生医学研究的主要对象.眼是一种由多种组织细胞和神经细... 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能通过非对称分裂的方式产生功能和类型更为局限的前体细胞及多种细胞系,进而再生新的细胞,参与损伤组织的修复和重建,是细胞移植研究和再生医学研究的主要对象.眼是一种由多种组织细胞和神经细胞组成的感觉器官,干细胞移植治疗眼科变性性疾病具有易操作、可视性好、所需种子细胞量少和排斥反应轻的优点,在干细胞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中受到广泛关注.国内外研究团队正在进行干细胞移植治疗眼部不可逆疾病的Ⅰ、Ⅱ期临床试验,我国经WHO注册的Ⅰ期临床试验也正处于病例招募阶段,以评估干细胞移植治疗眼部疾病的疗效和安全性.目前,关于干细胞移植治疗眼部疾病的研究仍存在很多尚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中评述眼科干细胞移植研究的进展以及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移植 黄斑变性 视网膜变性 角膜疾病 晶状体/再生 临床试验
下载PDF
斜视幼猫发育过程中视皮层神经元NMDA-R1的表达 被引量:9
2
作者 阴正勤 孟晓红 陈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769-771,共3页
目的 本研究希望了解斜视性弱视猫视皮层神经元N 甲基 D 天门冬氨酸亚基 1 (简称NMDA R1 )的表达减少是在斜视幼猫发育中哪一阶段出现的。方法 幼猫 1 3只 ,其中 6只于 2周龄时做一眼外直肌断腱术产生单眼内斜。分为 4个实验组 :2周... 目的 本研究希望了解斜视性弱视猫视皮层神经元N 甲基 D 天门冬氨酸亚基 1 (简称NMDA R1 )的表达减少是在斜视幼猫发育中哪一阶段出现的。方法 幼猫 1 3只 ,其中 6只于 2周龄时做一眼外直肌断腱术产生单眼内斜。分为 4个实验组 :2周龄组 ,2只正常幼猫 ;3周龄组 ,2只正常和 2只斜视幼猫 ;5周龄组 ,2只正常和 2只斜视幼猫 ;成年组 ,1只正常和 2只斜视性弱视猫。动物均在深度麻醉下经心脏 4 %福尔马林灌注后 ,取初级视皮层冷冻切片 ,NMDA -R1单克隆抗体标记后显色 ,焦油紫复染。结果 ①正常幼猫发育过程中初级视皮层神经元NMDA R1的表达主要在视皮层Ⅱ~Ⅲ层 (P <0 0 5) ,3周龄达峰值 ,随后逐渐降低 ,5周龄时接近成年猫水平。②与同龄正常猫比较斜视幼猫视皮层NMDA R1的表达在斜视术后第 1周开始减少 (P <0 0 5) ,以第Ⅳ层较显著。斜视手术后 3周与正常猫比较 ,斜视幼猫视皮层NMDA R1的表达在视皮层各层均降低 (P <0 0 5) ,接近成年斜视性弱视猫的表达水平。结论 斜视性弱视猫视皮层神经元NMDA R1的表达减少发生在斜视手术后 1周。表明NMDA中介了外侧膝状体到视皮层的输入。这与视觉电生理实验中发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皮层神经元 斜视性弱视 N-甲基-D-天门冬氨酸亚基1 生长发育
下载PDF
视觉发育可塑性关键期“终止”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3
作者 阴正勤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1期1878-1880,共3页
既往的研究表明,人类和哺乳动物出生后,视觉系统能够根据视觉环境的刺激调整和改变与生具有的神经联系和突触结构.这一改变发生的最敏感时期称为视觉发育可塑性关键期.
关键词 视觉发育 可塑性关键期
下载PDF
视觉诱发电位、视网膜电图及眼电图的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阴正勤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1991年第4期12-18,共7页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至少有70%的外界信息是通过视觉系统被接受、分析和处理的。在视觉信息的处理和加工过程研究中占重要地位的是神经电活动。目前视觉电生理研究已拓展为神经生物学中取得长足进展的领域。视网膜是神经系统的外周感受器...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至少有70%的外界信息是通过视觉系统被接受、分析和处理的。在视觉信息的处理和加工过程研究中占重要地位的是神经电活动。目前视觉电生理研究已拓展为神经生物学中取得长足进展的领域。视网膜是神经系统的外周感受器中了解得最清楚的区域之一;而对视皮层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远较大脑其它区域更为深入和清楚。随着视觉电生理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方法逐渐应用于眼科临床。如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VEP)、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inograph,ERG)、眼电图(Electrooculargr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 诱发电位 视网膜电图 眼电图
下载PDF
视觉发育与弱视 被引量:8
5
作者 阴正勤 方谦逊 《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 1992年第4期217-223,共7页
近30年视觉发育的研究揭示人类和哺乳动物出生时视觉系统都未发育成熟。出生后各种视功能在不同年龄形成和成熟过程中视觉系统有相当大的可塑性,能够根据视觉环境刺激调整和改变与生具有的神经联系。在极敏感的视觉发育阶段,异常的视觉... 近30年视觉发育的研究揭示人类和哺乳动物出生时视觉系统都未发育成熟。出生后各种视功能在不同年龄形成和成熟过程中视觉系统有相当大的可塑性,能够根据视觉环境刺激调整和改变与生具有的神经联系。在极敏感的视觉发育阶段,异常的视觉环境可造成视觉功能发育障碍导致弱视。迄今为止对弱视发病机理的大量研究发现,不同类型弱视造成的行为学、生理学、形态学改变在视系统不同层次的机制是不相同的。因而提示目前临床弱视治疗方法有待研究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 发育 弱视
下载PDF
儿童眼发育的特点与先天性遗传性眼病 被引量:3
6
作者 阴正勤 《继续医学教育》 2006年第21期5-12,共8页
关键词 眼发育 遗传性眼病 儿童 先天性 生长发育 眼前节 出生时 眼后节 新生儿 表面积
下载PDF
干细胞移植治疗视网膜变性疾病面临的挑战和前景 被引量:1
7
作者 阴正勤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1541-1544,共4页
视网膜变性类疾病主要包括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老年性黄斑变性(age 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在东亚国家,还有一种发病率较高的特殊类型,即高度近视引起的视网膜变性。这类疾病的共同特点在于... 视网膜变性类疾病主要包括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老年性黄斑变性(age 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在东亚国家,还有一种发病率较高的特殊类型,即高度近视引起的视网膜变性。这类疾病的共同特点在于视网膜中的关键细胞(如感光细胞和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变性 干细胞治疗 转化医学
原文传递
LASIK矫治儿童高度近视性屈光参差 被引量:13
8
作者 汪辉 阴正勤 +4 位作者 陈莉 任茜 罗启慧 孟小红 文建英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23-425,共3页
目的 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LASIK)矫治儿童高度近视性屈光参差的安全性、有效性、可预测性和稳定性。方法 使用Summit公司的SVSApexPlus准分子激光系统及Moria公司的板层刀 ,对 2 5例患儿( 7~ 1... 目的 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LASIK)矫治儿童高度近视性屈光参差的安全性、有效性、可预测性和稳定性。方法 使用Summit公司的SVSApexPlus准分子激光系统及Moria公司的板层刀 ,对 2 5例患儿( 7~ 15岁 ) 2 5只高度近视性屈光参差眼行LASIK手术 ,术后托百士、艾氟龙眼液点眼。随访时间不少于 12个月。结果 术前球镜均值 :( -9 3 1± 3 3 3 )D ,-4 5 0~ -17 2 5D ,柱镜均值 :( -1 3 5± 0 47)D ,-1 2 5~ -2 5 0D。裸眼远视力均值 :( 0 0 8± 0 0 4)D ,0 0 4~ 0 1D ,矫正远视力均值 :( 0 46± 0 3 1)D ,0 1~ 1 0D。术后 12月球镜均值 :( -1 11± 1 17)D ,+0 5 0~ -3 2 5D ,柱镜均值 :( -0 10± 0 14 )D ,+0 2 5~ -1 2 5D。裸眼远视力均值 :( 0 5 7± 0 41)D ,0 2~ 1 0D ,矫正远视力均值 :( 0 69± 0 40 )D ,0 3~1 2D。结论 LASIK矫治儿童高度近视性屈光参差是安全、有效的 ,且可预测性及稳定性均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屈光参差 LASIK 儿童
下载PDF
北京市顺义区40岁及以上人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1
9
作者 李炳震 刘瑜玲 +8 位作者 韩亮 由德勃 王婷 蒋爱民 降丽娟 吴丽波 赵一鸣 阴正勤 马志中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47-752,共6页
背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病早期隐匿,为DR的早期干预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了解人群中DR的发生和进展状况对于中国DR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目的调查北京市顺义区≥40岁的2型糖尿病(DM)患者中DR患病率,探讨DR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背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病早期隐匿,为DR的早期干预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了解人群中DR的发生和进展状况对于中国DR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目的调查北京市顺义区≥40岁的2型糖尿病(DM)患者中DR患病率,探讨DR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顺义区共抽取24个调查点,对≥40岁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身高、体重、血压、血糖测量以及裂隙灯、检眼镜及免散瞳眼底照相等眼部检查。将所得数据进行t检验、X^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与DR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抽样所得≥40岁人群4549位中,共有4167(91.6%)位受检者接受筛查。根据早期治疗DR研究组(ETDRS)诊断标准,DR患病率为29.2%,严重的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为2.5%(n=11),PDR为1.3%(n=6),威胁视力的DR为5.4%(n=24)。2型DM患者中,0.4%(4/445)为社会性盲(VA〈0.1),6.3%(28/445)为双眼的视力损害(VA〈0.3)。单因素分析显示低体质量指数(BMI)(P=0.022)、胰岛素治疗史(P=0.011)与DR的发生有明显相关。较长的DM病程(P〈0.01)及增高的空腹血糖水平(P〈0.01)是D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文化程度的提高是预防DR发生的保护性因素(P=0.031)。结论北京市顺义区≥40岁人群DR患病率低于国外同年龄人群的调查结果,胰岛素治疗史及低BMI是影响DR发生的相关因素,而DM病程及空腹血糖水平是D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加强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对预防DR的发生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流行病学 患病率 危险因素 横断面调查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矫治儿童单纯远视性屈光参差 被引量:10
10
作者 汪辉 阴正勤 +2 位作者 陈莉 任茜 罗启慧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150-153,共4页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矫治儿童单纯远视性屈光参差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Summit公司的SVSApexplus准分子激光系统,对22例远视儿童患者(7~15岁)绝对散光值低于1.25D的22只眼进行LASIK手术,最大预矫值+6.00D。术后1个...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矫治儿童单纯远视性屈光参差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Summit公司的SVSApexplus准分子激光系统,对22例远视儿童患者(7~15岁)绝对散光值低于1.25D的22只眼进行LASIK手术,最大预矫值+6.00D。术后1个月开始行弱视治疗。随访时间12个月以上。结果术前,球镜屈光度:+5.50^+9.00(+6.25±0.43)D,柱镜屈光度:0.00^-1.25(-0.73±0.33)D,两眼等值球镜屈光度差值:+4.25~7.75(+6.13±0.51)D,裸眼远视力:0.05~0.3(0.12±0.10)D,裸眼近视力:0.1~0.5(0.19±0.14)D,矫正远视力:0.05~0.4(0.20±0.13)D,矫正近视力:0.1~0.6(0.27±0.16)D。术后12月,球镜屈光度:-0.50^+0.75(+1·02±0.51)D,柱镜屈光度:0.00^-1.75(-0.52±0.51)D,两眼等值球镜屈光度差值:0.00~1.75(0.86±0.55)D,平均裸眼远视力:0.1~0.5(0.25±0.13)D,平均裸眼近视力:0.1~1.2(0.53±0.38)D,平均矫正远视力:0.1~0.6(0.29±0·17)D,平均矫正近视力:0.1~1.2(0.56±0.37)D。所有手术眼均未见最佳矫正视力丢失。结论LASIK矫治儿童单纯远视性屈光参差是安全、有效的,可明显减少双眼屈光参差度。术后辅以弱视治疗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屈光参差 远视性 单纯 矫治 准分子激光系统 LASIK手术 等值球镜 屈光度 远视力 近视力 临床疗效 儿童患者 随访时间 0.05 矫正视力 疗效显著 平均 术后 治疗 弱视 柱镜 差值
下载PDF
高效细胞电融合芯片中的电场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曹毅 杨军 +6 位作者 阴正勤 侯文生 郑小林 胡宁 杨静 许蓉 张瑞强 《分析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93-598,共6页
细胞电融合芯片内的电场分布对细胞的控制及细胞融合效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是该类芯片设计的主要因素。电场分布主要由芯片内微通道和微电极的结构决定。在一个新研制的融合芯片中,采用大量微电极构成的阵列来提高融合效率。由于电极... 细胞电融合芯片内的电场分布对细胞的控制及细胞融合效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是该类芯片设计的主要因素。电场分布主要由芯片内微通道和微电极的结构决定。在一个新研制的融合芯片中,采用大量微电极构成的阵列来提高融合效率。由于电极数量很多,微通道和微电极的结构和形状复杂,理论计算芯片内部电场分布具有较大难度。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细胞电融合芯片中的电场分布进行模拟分析,得到其强度分布及变化梯度。通过不同设计的对比分析,提出了更加适合于细胞电融合的电极阵列结构模型——矩形梳状交叉微电极阵列,为高效细胞电融合芯片的实现奠定了基础。在矩形梳状交叉微电极阵列原型芯片的实验研究中,细胞融合(植物原生质体融合)效率约为40%,超过了传统的化学融合(小于1%)、电融合(小于10%),以及最初所采用的矩形对称梳状电极(小于20%)。表明在该融合芯片上可以实现高效的细胞电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融合 电融合 仿真 微电极 电击穿 有限元
下载PDF
高度近视眼黄斑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的OCT测量 被引量:24
12
作者 李世迎 王一 +1 位作者 阴正勤 孟晓红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19-422,共4页
目的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OCT)技术探讨高度近视眼黄斑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的变化。方法 将高度近视眼 47例 ( 4 7眼 )和正常对照者 42例 ( 4 2眼 )分为高度近视组和对照组 ,OCT测量黄斑中心凹中心和边界的神经上皮层厚度以及视... 目的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OCT)技术探讨高度近视眼黄斑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的变化。方法 将高度近视眼 47例 ( 4 7眼 )和正常对照者 42例 ( 4 2眼 )分为高度近视组和对照组 ,OCT测量黄斑中心凹中心和边界的神经上皮层厚度以及视网膜地形图各地区域平均厚度 ,比较两组间有无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高度近视组的中心凹中心和边界和神经上皮层变薄非常显著 ,旁中心凹鼻侧和下方区域以及周边中心凹神经上皮层平均厚度变薄非常显著 ;旁中心凹颞侧和上方区域神经上皮层平均厚度变薄显著 ;但中心凹神经上皮层平均厚度无明显变化。结论 高度近视眼黄斑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明显低于正常眼。OCT测量神经上皮层厚度时 ,应综合分析某一点厚度和该点所在区域平均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眼 黄斑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下载PDF
大鼠视觉发育可塑性关键期视皮层LTP的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高朋芬 阴正勤 +2 位作者 刘应兵 王仕军 范惠民 《中国神经科学杂志》 SCIE CAS CSCD 2002年第4期699-703,共5页
研究大鼠视觉发育可塑性关键期内视皮层LTP与大鼠生理年龄及视觉经验的关系 ,探讨视觉经验依赖性可塑性的突触机制和细胞机制。用低频刺激视皮层脑片Ⅳ层伴随突触后神经元去极化至 - 2 0mV ,以诱发视皮层Ⅱ~Ⅳ层LTP ,用膜片钳全细胞记... 研究大鼠视觉发育可塑性关键期内视皮层LTP与大鼠生理年龄及视觉经验的关系 ,探讨视觉经验依赖性可塑性的突触机制和细胞机制。用低频刺激视皮层脑片Ⅳ层伴随突触后神经元去极化至 - 2 0mV ,以诱发视皮层Ⅱ~Ⅳ层LTP ,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法记录 ,并观察NMDA受体拮抗剂APV对LTP的影响。结果表明 :①视皮层LTP诱发率在生后 1周龄组最低 (3/ 14 ) ,2周龄组略微增加 (9/ 2 9) ,3周龄组最高 (11/ 19) ,4周龄组次之 (7/14 )。睁眼前后LTP诱发率差异显著 (P <0 .0 5 )。②APV处理组LTP诱发率 (4/ 33)显著低于非APV处理组(2 4 / 5 4) (P <0 .0 1)。但有 4例来自Ⅳ层水平联系的突触 ,APV不能阻断LTP诱发。结果提示 :①视皮层LTP反映了生理状态下视皮层经验依赖性可塑性。睁眼前视皮层大多数突触的可塑性处于潜伏状态 ,而睁眼后形觉刺激激发了视皮层突触的可塑性。②大鼠视觉发育可塑性关键期内低频刺激视皮层Ⅳ层伴随突触后去极化所诱发的LTP是NMDA受体依赖性的。但视皮层Ⅳ层水平联系突触中存在不被 10 0 μmol/LAPV阻断的LT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皮层 发育 可塑性 长时程增强 全细胞记录 LTP
下载PDF
预成形钛网在眼眶骨折眶壁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4
作者 王兆艳 阴正勤 +2 位作者 魏世辉 巩琰 陈翔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071-1074,共4页
目的评价预成形钛网在眼眶骨折眶壁修复重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2年1月1日~7月30日在解放军总医院眼科就诊并接受治疗的眼眶骨折病例27例,该组病例术前均存在眼球内陷、眶壁缺损、骨性眶腔扩大和眶内软组织疝出。术前常规行眼眶水... 目的评价预成形钛网在眼眶骨折眶壁修复重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2年1月1日~7月30日在解放军总医院眼科就诊并接受治疗的眼眶骨折病例27例,该组病例术前均存在眼球内陷、眶壁缺损、骨性眶腔扩大和眶内软组织疝出。术前常规行眼眶水平、冠状位及三维CT检查,应用预成形钛网行眶壁修复重建,术后继续CT检查,以评价眼眶骨折后眶壁重建的准确性和眼球突出度恢复情况。结果术后3月随访,所有病例都成功地实施了眼眶壁的重建,术中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85.2%(23/27)的患者眼球内陷矫正在3 mm内。结论应用预成形钛网可比较精确地修复眶壁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眶骨折 预成形钛网 眼球内陷
下载PDF
基于有限元法的硬脑膜外视皮层电刺激仿真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侯文生 章毅 +4 位作者 郑小林 吴小鹰 阴正勤 JIANG Yingtao BISWAJIT Das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57-563,共7页
经硬脑膜对视皮层电刺激是治疗失明的新思路。为从理论上认识其作用机制,首先建立视皮层区域的有限元仿真模型,分析脑组织内电场分布,并用激活函数和组织活化区来表征外加刺激的作用效果;随后逐次改变单相脉冲的幅值、脉宽和频率,通过... 经硬脑膜对视皮层电刺激是治疗失明的新思路。为从理论上认识其作用机制,首先建立视皮层区域的有限元仿真模型,分析脑组织内电场分布,并用激活函数和组织活化区来表征外加刺激的作用效果;随后逐次改变单相脉冲的幅值、脉宽和频率,通过基波作用下组织活化区的变化来探讨不同刺激参数对结果的影响。仿真结果显示,经硬脑膜可以实现对视皮层的有效刺激,只是所需刺激强度比直接皮层刺激约高30倍;多电极刺激模式下,只要电极间距超过5 mm,电极间的影响可忽略不计;降低幅值、脉宽和频率等参数,可以改善单相方波脉冲的刺激效果,其中幅值的减小对空间分辨率的提高效果最为显著。所得结论对实验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脑膜 视皮层 激活函数 组织活化区
下载PDF
基于微线圈阵列的多道神经电刺激信号透皮传输的初步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郑小林 牟宗霞 +5 位作者 侯文生 吴小鹰 阴正勤 Jiang Yingtao Biswajit Das 彭承琳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10-1116,共7页
通过探索微线圈阵列实现多路神经电刺激信号透皮传输的可行性及影响传输效率的相关因素。根据电磁耦合原理,设计了包括脉冲发生、高频振荡、AM调制、功率放大、选频等刺激信号发射电路,信号接收电路,以及用于多通道信号耦合的微线圈阵... 通过探索微线圈阵列实现多路神经电刺激信号透皮传输的可行性及影响传输效率的相关因素。根据电磁耦合原理,设计了包括脉冲发生、高频振荡、AM调制、功率放大、选频等刺激信号发射电路,信号接收电路,以及用于多通道信号耦合的微线圈阵列和相应实验测试装置。实验中对电路的性能以及线圈发生横向失配和角形失配时电路的可靠性进行了测试,在此基础上设计了2×2阵列的多通道传输装置。结果表明在调谐网络的作用下通道间信号的干扰较小,各通道输出信号能满足神经电刺激的要求。该方法经试验验证具有可行性,可用作各类植入式医疗仪器刺激或者控制信号的多通道传输装置,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线圈阵列 多通道 体内无源电路 电磁耦合 透皮神经电刺激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矫治儿童远视性屈光参差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17
作者 汪辉 阴正勤 +4 位作者 陈莉 任茜 罗启慧 康玲 文建英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153-1155,共3页
目的 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 ,LASIK)矫治儿童远视性屈光参差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Summit公司的SVSApexplus准分子激光系统,对45例(4 6眼)绝对散光值低于1.2 5D的远视儿童患者(7~14岁)进行LASIK... 目的 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 ,LASIK)矫治儿童远视性屈光参差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Summit公司的SVSApexplus准分子激光系统,对45例(4 6眼)绝对散光值低于1.2 5D的远视儿童患者(7~14岁)进行LASIK手术。随访时间:6~3 6个月。结果 术前,平均等值球镜屈光度:+ 4 77D(+ 3 5 0~+ 6 75D) ,两眼等值球镜屈光度差值:+ 4 3 9D(+ 3 2 5~+ 6 75D) ,平均裸眼远视力:0 12 (0 0 4~0 3 ) ,平均裸眼近视力:0 2 3 (0 0 5~0 8) ,平均最佳矫正远视力:0 2 3 (0 0 5~1 0 ) ,平均最佳矫正近视力:0 41(0 0 5~1 2 )。术后12个月,平均等值球镜屈光度:+ 0 47D(+ 0 0 0~+ 1 2 5D) ,两眼等值球镜屈光度差值:+ 0 2 7D(+ 0 0 0~+ 1 0 0D) ,平均裸眼远视力:0 48(0 1~1 0 ) ,平均裸眼近视力:0 78(0 4~1 5 ) ,平均最佳矫正远视力:0 66(0 4~1 2 ) ,平均最佳矫正近视力:0 91(0 5~1 5 )。所有手术眼均未见最佳矫正视力丢失。结论 LASIK矫治儿童单纯远视性屈光参差是安全、有效的,可明显减少双眼屈光参差度。术后辅以弱视治疗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视 屈光参差 儿童 LASIK
下载PDF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电生理及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敏 王刚 +3 位作者 李世迎 刘勇 孟晓红 阴正勤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208-1212,共5页
目的研究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的电生理及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我院确诊为NAION的17例患者28眼,分析其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视野(VF)等临床检查特征。结果 28眼均行P... 目的研究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的电生理及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我院确诊为NAION的17例患者28眼,分析其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视野(VF)等临床检查特征。结果 28眼均行PVEP检查,其中21眼P100波幅值在1°或15'空间频率均出现不同程度降低。P100波峰时在1°空间频率5眼中度延迟(>15 ms),其余23眼未见明显延迟或者轻度延迟;15'空间频率时6眼中度延迟(>15 ms),其余22眼峰时未见明显延迟或者轻度延迟(<15 ms)。15患者23眼行FFA检查,其中6患者(40%)患者臂-视网膜循环时间(ART)大于15 s。7眼后期出现高荧光,其余后期呈低荧光。28眼均行视野检查,其中10眼正常,7眼视敏度降低或暗点(4眼集中在生理盲点附近),7眼呈现与生理盲点相连的缺损,4眼残存部分视野。对比分析PVEP和FFA,发现FFA后期高荧光的患眼P100波峰时呈中度以上延迟,后期低荧光患眼的峰时未见明显延迟或轻度延迟。对比分析PVEP和视野,发现14眼VF和PVEP均异常,7眼视野正常时PVEP异常,4眼PVEP正常时而VF异常。结论 NAION的PVEP的P100波峰时大多为正常或轻度延迟,当视乳头水肿、FFA后期视盘高荧光时P100波峰时明显延迟。FFA的ART延长不是NAION的敏感指标。PVEP对于视野正常的患眼有辅助诊断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图形视觉诱发电位 视野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原文传递
基于聚酰亚胺基底的细胞电融合芯片的研制 被引量:5
19
作者 胡宁 杨军 +9 位作者 郑小林 阴正勤 徐海伟 张兴国 曹毅 杨静 夏斌 许蓉 鄢佳文 蒋凤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247-1250,共4页
基于柔性印刷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board,FPCB)技术,通过在聚酰亚胺基底薄膜表面层压的铜箔上刻蚀微电极阵列结构制备了一种细胞电融合芯片。在低电压(≤40V)条件下实现了细胞电融合,融合效率达37%,远高于聚乙二醇(polyeth... 基于柔性印刷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board,FPCB)技术,通过在聚酰亚胺基底薄膜表面层压的铜箔上刻蚀微电极阵列结构制备了一种细胞电融合芯片。在低电压(≤40V)条件下实现了细胞电融合,融合效率达37%,远高于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法及传统细胞电融合方法。与传统细胞电融合系统相比,此芯片可在低电压条件下工作,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实验过程可观察、融合通量高等优点。另外,聚酰亚胺薄膜基底良好的柔软度可保证此芯片与其它分析模块(如细胞筛选分离模块)的有效集成,具备构造微全分析系统(micro total analytical system,μ-TAS)的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薄膜 电融合 芯片 微电极 柔性印刷电路板
下载PDF
RCS大鼠自然病程中视网膜边缘生发区细胞增殖及Shh/Ptc信号途径改变的观察 被引量:9
20
作者 蹇骞 徐海伟 +1 位作者 谢汉平 阴正勤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997-1001,共5页
目的观察遗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RCS大鼠病程发展中视网膜边缘生发区Shh/Ptc信号途径改变及其与该区细胞增殖能力变化的关系。方法RCS大鼠按出生后病程变化分为15、30、60、90 d 4组(免疫组化每组4只,PCR每组3只),以同龄含色素的正常大鼠(... 目的观察遗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RCS大鼠病程发展中视网膜边缘生发区Shh/Ptc信号途径改变及其与该区细胞增殖能力变化的关系。方法RCS大鼠按出生后病程变化分为15、30、60、90 d 4组(免疫组化每组4只,PCR每组3只),以同龄含色素的正常大鼠(Long-Evan’s大鼠)作为正常对照。视网膜组织切片DAPI荧光染色观察外核层(outernuclear layer,ONL)厚度的变化;视网膜细胞增殖标记Ki67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视网膜边缘生发区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荧光定量PCR检测视网膜边缘生发区Shh/Ptc信号途径中关键分子Shh、Ptc1、Smo和Gli1 mRNA表达水平。结果①RCS大鼠从第15天开始,随着年龄的增加视网膜ONL逐渐变薄,第90天ONL几乎消失。②正常对照组大鼠视网膜边缘生发区Ki67阳性细胞较少,与同龄正常对照组大鼠相比,出生30、60 d组大鼠Ki67阳性细胞数均显著增多(P<0.05);大鼠各年龄组间比较,60 d组Ki67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P<0.01)。③60 d组大鼠视网膜边缘生发区Shh、Ptc1、Smo和Gli1mRNA表达水平明显上调。结论出生后60 d RCS大鼠视网膜边缘生发区Shh/Ptc信号途径的激活,可能刺激了该部位细胞短期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色素变性 视网膜干细胞 细胞增殖 shh/Ptc信号途径 荧光定量PCR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