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预防性胫前肌-筋膜瓣转位在并发延迟皮肤坏死的胫骨骨折患者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简超 陶圣祥 +3 位作者 谭金海 丁帆 许刚 阿米特 《临床外科杂志》 2014年第5期324-326,共3页
目的:探讨预防性胫骨前肌-筋膜瓣转位在胫骨骨折合并重度皮肤软组织损伤发生延迟坏死病例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4例合并重度皮肤软组织损伤的胫骨骨折患者行Ⅰ期骨折固定联合预防性胫前肌-筋膜瓣转位术,发生皮肤延迟坏死后予以植... 目的:探讨预防性胫骨前肌-筋膜瓣转位在胫骨骨折合并重度皮肤软组织损伤发生延迟坏死病例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4例合并重度皮肤软组织损伤的胫骨骨折患者行Ⅰ期骨折固定联合预防性胫前肌-筋膜瓣转位术,发生皮肤延迟坏死后予以植皮,观察其伤口愈合情况、随访骨折愈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14例患者伤口均愈合,无感染并发症,随访13例,骨折均愈合,无骨外露、骨髓炎等并发症,1例失访。结论预防性胫前肌-筋膜瓣转位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治疗并发延迟皮肤坏死的胫骨骨折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 胫前肌-筋膜瓣 皮肤坏死 胫骨骨折
原文传递
以色列养牛经验在中国的探索与成功实践
2
作者 阿米特 《中国乳业》 2013年第10期8-8,共1页
2010年,阿菲金公司开始入驻黑龙江省密山市8511奶牛场(即完达山良种奶牛场),当时该牛场奶牛存栏1205头,其中泌乳牛584头,干奶牛51头,泌乳天数223天,始配天数83天,配妊天数160天。刚入场的第1年,即2010.10~2011.09期间,该... 2010年,阿菲金公司开始入驻黑龙江省密山市8511奶牛场(即完达山良种奶牛场),当时该牛场奶牛存栏1205头,其中泌乳牛584头,干奶牛51头,泌乳天数223天,始配天数83天,配妊天数160天。刚入场的第1年,即2010.10~2011.09期间,该牛场泌乳牛的年平均单产为6729kg;入场后1年,即2011.1O~2012.09期间,该牛场泌乳牛的年平均单产为9111kg;入场后2年,~P2012.10~2013.08期间,该牛场泌乳牛的年平均单产为9789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色列 中国 养牛 泌乳天数 奶牛场 泌乳牛 黑龙江省 完达山
下载PDF
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下肢缺损 被引量:14
3
作者 王先成 李晓芳 +8 位作者 方柏荣 鲁青 杨丽嫦 孙杨 阿米特 高远 唐亮 贺吉庸 王玉银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32-435,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1月-2012年3月,笔者单位收治26例小腿下段及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其中车祸伤致小腿下段肌腱或骨外露9例,高压电击伤致足踝... 目的探讨应用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1月-2012年3月,笔者单位收治26例小腿下段及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其中车祸伤致小腿下段肌腱或骨外露9例,高压电击伤致足踝部皮肤坏死4例,小腿及足部慢性溃疡8例,足底压疮5例。彻底清创后,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为11cm×5cm~18cm×13cm。根据缺损部位及大小设计切取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转移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皮瓣切取面积12cm×6cm~20em×15cm。供瓣区直接拉拢缝合或植皮修复。结果25例皮瓣完全成活,l例皮瓣远端约2Cm×1em的区域坏死,经换药后愈合。随访6-12个月,皮瓣外形和局部感觉良好,无溃疡,行走正常。结论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手术操作相对简便,血供可靠,蒂部臃肿不明显,能切取蒂部较长,皮瓣可切取面积较大,是修复小腿下段及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较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腓肠神经 软组织损伤
原文传递
前臂皮神经与浅静脉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施娣 刘鸿 +3 位作者 刘雷 肖紫春 阿米特 简超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132-3134,共3页
目的解剖观测前臂浅静脉与皮神经的形态学参数,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通过对40例成人上肢标本进行解剖,观察前臂主要浅静脉与皮神经的起止、分支及伴行情况,并对其进行测量。解剖及测量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结... 目的解剖观测前臂浅静脉与皮神经的形态学参数,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通过对40例成人上肢标本进行解剖,观察前臂主要浅静脉与皮神经的起止、分支及伴行情况,并对其进行测量。解剖及测量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前臂外侧皮神经与头静脉的距离为(0.83±0.14)cm,前臂外侧皮神经距离肱骨外上髁上方(5.47±2.30)cm,前臂内侧皮神经与贵要静脉之间的距离为(1.53±0.29)cm,前臂内侧皮神经肱骨内上髁上方(7.13±3.52)cm,前臂背侧皮神经与头静脉的距离为(2.81±0.52)cm,前臂背侧皮神经在肱骨内、外上髁平面上方(4.21±0.56)cm。桡神经浅支与头静脉距离为(0.26±0.11)cm,桡神经浅支穿出点与桡骨茎突上方的距离为(8.84±1.24)cm,尺神经手背支与贵要静脉相距(0.57±0.32)cm,该神经穿出点在尺骨茎突上方(2.83±0.89)cm。结论前臂皮神经与浅静脉伴行关系恒定,可用于指导皮神经及浅静脉相关的临床治疗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臂浅静脉 皮神经 解剖
原文传递
果胶季铵盐衍生物与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鸿 陶圣祥 +3 位作者 刘雷 肖紫春 刘国狮 阿米特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790-2791,共2页
目的 探讨果胶季铵盐衍生物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生物相容性.方法 体外培养兔BMSCs,将BMSCs与果胶季铵盐衍生物复合进行体外培养.分别于第3、6、9天检测细胞与材料的黏附性、细胞增殖活性及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测定.结果 B... 目的 探讨果胶季铵盐衍生物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生物相容性.方法 体外培养兔BMSCs,将BMSCs与果胶季铵盐衍生物复合进行体外培养.分别于第3、6、9天检测细胞与材料的黏附性、细胞增殖活性及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测定.结果 BMSCs能较好的黏附于胶季铵盐衍生物上;增殖检测结果显示,在第3天(实验组0.281±0.003、对照组0.204±0.013)、第6天(实验组0.513 ±0.016、对照组0.583±0.031)时,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9天(实验组1.108±0.124、对照组0.645 ±0.049)时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时间点,ALP活性测定结果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果胶季铵盐衍生物与BMSCs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作为组织工程载体材料应用于骨缺损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果胶季铵盐衍生物 生物相容性
原文传递
腕关节三角软骨板的测量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陈博 刘鸿 +5 位作者 刘雷 陶圣祥 余国荣 阿米特 简超 肖紫春 《医学新知》 CAS 2014年第4期239-240,244,共3页
目的通过解剖测量,了解腕关节三角软骨板主要的形态参数,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通过对40例成人腕骨标本进行解剖,解剖后观察三角软骨板的大致形态,对其直径厚度及其与周围组织的距离进行测量。结果对标本进行解剖及测量后... 目的通过解剖测量,了解腕关节三角软骨板主要的形态参数,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通过对40例成人腕骨标本进行解剖,解剖后观察三角软骨板的大致形态,对其直径厚度及其与周围组织的距离进行测量。结果对标本进行解剖及测量后得出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分析软件分析得出结果为:腕关节三角软骨板背侧的厚度为(5.38±0.56)mm,尺侧缘厚度为(6.45±0.32)mm,桡侧缘厚度为(2.58±0.48)mm,掌测的厚度为(7.49±1.27)mm,中央最薄处厚度为(1.05±0.20)mm,掌背侧直径(17.62±3.56)mm,尺桡侧直径为(13.04±2.67)mm。结论通过解剖测量得出了三角软骨板较为完整的数据;临床应用中按照三角软骨板测量数据及解剖特点进行诊断和治疗,可能有助于减少其损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关节三角软骨板 测量 临床意义
原文传递
膝后内侧入路修复胫骨平台骨折合并腘动脉损伤 被引量:5
7
作者 丁帆 陶圣祥 +6 位作者 阿米特 简超 张海涛 刘国狮 许刚 刘鸿 孙文晋 《解剖与临床》 2013年第6期478-481,共4页
目的:探讨膝后内侧入路修复胫骨平台骨折合并胭动脉损伤的技术要领。方法:采用仰卧位膝后内侧入路修复胫骨平台骨折并胭动脉损伤18例,其中胭动脉直接吻合10例、血管桥接8例;胫骨平台骨折均行有限内固定辅以外固定架固定。结果:术... 目的:探讨膝后内侧入路修复胫骨平台骨折合并胭动脉损伤的技术要领。方法:采用仰卧位膝后内侧入路修复胫骨平台骨折并胭动脉损伤18例,其中胭动脉直接吻合10例、血管桥接8例;胫骨平台骨折均行有限内固定辅以外固定架固定。结果:术后14例小腿全部存活,4例出现部分坏死。骨折愈合9例,延迟愈合9例;骨折愈合时间3-17个月,平均6.9个月。18例均获随访,时间为0.5~2.5a,平均1.1a。其中14例于6个月后恢复行走功能,步态基本正常;4例因小腿前外侧肌群坏死出现足下垂内翻畸形,二期行踝关节融合术后均恢复行走功能,步态基本正常。结论:膝后内侧入路简单、安全、显露好,是修复胫骨平台骨折合并胭动脉损伤的理想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后内侧入路 膝关节 腘动脉损伤 胫骨平台骨折 外固定支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