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烫伤大鼠室旁核和触液神经元中胆囊收缩素的变化 被引量:5
1
作者 李泽桂 陆振山 +2 位作者 方一心 蔡文琴 欧可群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5-18,I005,共5页
目的明确胆囊收缩素在烫伤应激中的确切作用。方法在大鼠清醒状态下给予标准的25%Ⅲ度皮肤烫伤,伤后24h杀动物,用免疫细胞化学ABC法显示PVN和CSF-CNs的CCK阳性神经元,结果用显微图像分析技术处理。结果(1)... 目的明确胆囊收缩素在烫伤应激中的确切作用。方法在大鼠清醒状态下给予标准的25%Ⅲ度皮肤烫伤,伤后24h杀动物,用免疫细胞化学ABC法显示PVN和CSF-CNs的CCK阳性神经元,结果用显微图像分析技术处理。结果(1)烫伤大鼠PVN代表平面CCK神经元的总面积增大,免疫染色无明显变化。(2)正中隆起(medineminence,ME)的CCK免疫染色阳性纤维的面积密度无显著性差异而免疫染色减弱。(3)烫伤大鼠第三脑室室管膜内CCK免疫染色阳性的CSF-CNs数量、面积和免疫染色强度均高于对照组。结论烫伤应激使CCK在胞体的合成和末梢的释放均增加。烫伤后大量CSF-CNs的出现为CCK释放入脑脊液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烫伤 胆囊收缩素 室旁核 触液神经元
原文传递
大鼠室旁核大细胞加压素神经元在烫伤应激中的变化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泽桂 陆振山 +1 位作者 蔡文琴 方一心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659-663,共5页
目的:探讨室旁核( P V N)的大细胞核加压素( V P)神经元在烫伤应激中的作用。方法:给予大鼠标准的25% Ⅲ度皮肤烫伤,用免疫细胞化学 A B C法显示 P V N 的 V P阳性神经元和正中隆起( M E)内的 V P阳性纤... 目的:探讨室旁核( P V N)的大细胞核加压素( V P)神经元在烫伤应激中的作用。方法:给予大鼠标准的25% Ⅲ度皮肤烫伤,用免疫细胞化学 A B C法显示 P V N 的 V P阳性神经元和正中隆起( M E)内的 V P阳性纤维。结果:①烫伤大鼠 P V N 代表平面 V P神经元的总面积增大,免疫染色增强,以大细胞 V P神经元增加为主。② M E内带的 V P免疫染色阳性纤维的面积密度和免疫染色强度均增加;在 M E外带, V P阳性纤维的面积密度增加而免疫染色强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烫伤应激使 P V N 的 V P合成增加,特别是大细胞 V P神经元。提示大细胞 V P也参与了丘脑下部垂体肾上腺轴的调节,大细胞 V P可能涉及到相对高强度应激反应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烫伤 应激 室旁核 大细胞加压素 神经元
下载PDF
猫延髓吻侧腹外侧区5-羟色胺、苯乙醇胺氮位甲基转移酶、P物质和亮氨酸-脑啡肽免疫反应神经元的分布 被引量:3
3
作者 齐建国 陆振山 操高原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54-259,T005,共7页
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技术,观察了猫延髓吻侧腹外侧区(RVL)5-羟色胺(5-HT)、苯乙醇胺氮位甲基转移酶(PNMT)、P物质(SP)、亮氨酸-脑啡肽(L-ENK)免疫反应神经元的分布,并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结合荧光素逆行追踪法初步研究了RVL内5-HT、SP、L... 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技术,观察了猫延髓吻侧腹外侧区(RVL)5-羟色胺(5-HT)、苯乙醇胺氮位甲基转移酶(PNMT)、P物质(SP)、亮氨酸-脑啡肽(L-ENK)免疫反应神经元的分布,并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结合荧光素逆行追踪法初步研究了RVL内5-HT、SP、L-ENK免疫反应神经元向胸髓的投射。结果表明:4种物质的免疫反应神经元主要分布在旁巨细胞外侧核的尾侧部和外侧网状核的吻侧部。SP阳性细胞还见于疑核腹外侧紧邻的网状结构中。有的5-HT、SP和L-ENK阳性细胞位于紧靠软脑膜的区域。在RVL的大部分区域,4种物质的免疫反应细胞呈重叠分布。在斜方体尾侧1.0~3.5mm平面,距中线约3.3mm,距腹面约0.8mm的区域,5-HT、PNMT和L-ENK阳性神经元均聚集成团,突起相互交织,在吻尾方向上各自形成长短不一的连续细胞柱。这3条细胞柱在斜方体尾侧1.5~2.5mm平面几乎完全重合。RVL部分5-HT、SP和L-ENK神经元发出纤维投射至胸髓。本文还就上述物质在此区的功能意义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髓 血清素 神经肽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松果腺褪黑激素对大鼠下丘脑视交叉上核AVP、VIP日周分泌节律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罗振国 陆振山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41-346,共6页
本文通过建立松果腺切除模型和松果腺褪黑激素注射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显微图象分析技术,分析了褪黑激素对下丘脑视交叉上核糖氨酸血管加压素、血管活性肠肽神经元昼夜分泌节律的不同影响。结果表明,褪黑激素影响血管活性肠肽神... 本文通过建立松果腺切除模型和松果腺褪黑激素注射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显微图象分析技术,分析了褪黑激素对下丘脑视交叉上核糖氨酸血管加压素、血管活性肠肽神经元昼夜分泌节律的不同影响。结果表明,褪黑激素影响血管活性肠肽神经元的昼夜分泌节律,而对血管加压素神经元无此影响,推测血管加压素神经元可能是视交叉上核昼夜节律起搏器作用的内在结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交叉上核 下丘脑 松果腺褪黑激素 AVP VIP
下载PDF
猫下丘脑室旁核向延髓吻侧腹外侧区的投射——WGA-HRP法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齐建国 陆振山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61-65,共5页
用WGA-HRP顺、逆行追踪法研究了下丘脑室旁核(Pa)向延髓吻侧腹外侧区(RVL)的投射。将WGA-HRP注入RVL,在Pa、下丘脑外侧区和背侧区观察到逆行标记细胞。位于Pa的标记细胞从前向后逐渐增多,主要位于Pa的后部,尤以后部背内侧区为多。将WGA-... 用WGA-HRP顺、逆行追踪法研究了下丘脑室旁核(Pa)向延髓吻侧腹外侧区(RVL)的投射。将WGA-HRP注入RVL,在Pa、下丘脑外侧区和背侧区观察到逆行标记细胞。位于Pa的标记细胞从前向后逐渐增多,主要位于Pa的后部,尤以后部背内侧区为多。将WGA-HRP注入Pa,观察到顺行标记的Pa下行纤维主要在同侧RVL下行,集中走行在一个宽约0.5mm,距腹面0.0-0.2mm的区域,往尾侧逐渐偏向外侧,纤维束的中心距中线3.0-4.0mm。特别引人注目的是,观察到从上述Pa下行纤维发出的呈串珠状的典型标记终支。这些终支伸向深面,可达离腹面1.0mm的区域,多见于斜方体尾侧1.0-3.0mm的部位。以上结果表明,猫Pa存在向RVL的纤维投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丘脑 室旁核 下行投射 延髓
下载PDF
松果腺褪黑激素对大鼠下丘脑视交叉上核AVP VIP肽能神经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罗振国 陆振山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1期30-38,共9页
本研究选用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建立松果腺切除和松果腺褪黑激素(MLT)注射模型,并设置正常、松果腺切除假术、生理盐水注射三种对照组。MLT注射时间分别为1000,1700,2400。实验组、对照组动物均存活3... 本研究选用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建立松果腺切除和松果腺褪黑激素(MLT)注射模型,并设置正常、松果腺切除假术、生理盐水注射三种对照组。MLT注射时间分别为1000,1700,2400。实验组、对照组动物均存活30天,于上午900麻醉、固定、取材、切片、ABC免疫组化染色、显微图象分析系统(MIAS)相对定量分析处理,目的在于观察MLT对SCN不同肽能神经细胞的作用。结果表明:MLT对SCN内AVP样神经细胞无显著作用,而可促使其VIP样神经细胞中VIP含量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果腺褪黑激素(MLT) 下丘脑视交叉上核(SCN) 血管加压素(AVP) 血管活性肠肽(VIP) 免疫细胞化学 图象分析 大鼠
下载PDF
损毁猫延髓吻侧腹外侧区对电刺激下丘脑室旁核增压反应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齐建国 徐美丽 陆振山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3年第1期31-35,共5页
作者用经氯醛糖、乌拉坦麻醉,肌肉麻痹,人工呼吸的成年家猫20只,电刺激探查其延髓吻侧腹外侧区(RVL),观察到闩前3~5mm,中线旁开3~4mm,离腹面0~1mm的局限区域,对电刺激最为敏感,刺激此区引起最大增压反应。电解或微量注射红藻氨酸损... 作者用经氯醛糖、乌拉坦麻醉,肌肉麻痹,人工呼吸的成年家猫20只,电刺激探查其延髓吻侧腹外侧区(RVL),观察到闩前3~5mm,中线旁开3~4mm,离腹面0~1mm的局限区域,对电刺激最为敏感,刺激此区引起最大增压反应。电解或微量注射红藻氨酸损毁双侧RVL上述敏感区,除引起血压大幅度降低外,还几乎去除了电刺激下丘脑室旁核(PA)引起的增压反应。此结果提示RVL可介导PA增压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髓 下丘脑
下载PDF
猫延髓吻侧腹外侧区向下丘脑室旁核和胸髓的纤维投射 被引量:2
8
作者 齐建国 陆振山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39-43,T002,共6页
将WGA-HRP或荧光素Fast blue(FB)注入一侧室旁核(Pa),在双侧延髓吻侧腹外侧区(RVL)均观察到道行标记的细胞,同侧多于对侧。标记细胞从尾侧向吻侧逐渐减少。将FB注入一侧胸髓2、3节段,可见RVL逆行标记细胞从尾侧向吻侧逐渐增多,至斜方体... 将WGA-HRP或荧光素Fast blue(FB)注入一侧室旁核(Pa),在双侧延髓吻侧腹外侧区(RVL)均观察到道行标记的细胞,同侧多于对侧。标记细胞从尾侧向吻侧逐渐减少。将FB注入一侧胸髓2、3节段,可见RVL逆行标记细胞从尾侧向吻侧逐渐增多,至斜方体尾侧1.0~1.5mm平面达最多,同侧多于对侧,多位于离腹面0.0~1.0mm的区域。将FB和荧光素Diamidino yellow2HCl分别注入一侧胸髓和Pa,仅在RVL观察到单标细胞,未见双标细胞。以上结果表明,Pa和胸髓分别接受起源于RVL不同细胞的纤维投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髓 下丘脑 室旁核
原文传递
烫伤大鼠第三脑室伸长细胞的免疫组化研究
9
作者 李泽桂 蔡文琴 +3 位作者 陆振山 章为 保天然 方一心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47-251,共5页
目的:探讨伸长细胞在烫伤应激中是否参与转运促肾上腺皮质释放因子(CRF)、加压素(VP)和胆囊收缩素(CCK)等应激激素。方法:在大鼠清醒状态下给予标准的25%Ⅲ°皮肤烫伤,用免疫细胞化学ABC法显示第三脑室室管膜内的伸长细胞。结果:... 目的:探讨伸长细胞在烫伤应激中是否参与转运促肾上腺皮质释放因子(CRF)、加压素(VP)和胆囊收缩素(CCK)等应激激素。方法:在大鼠清醒状态下给予标准的25%Ⅲ°皮肤烫伤,用免疫细胞化学ABC法显示第三脑室室管膜内的伸长细胞。结果:大鼠烫伤后24h大量CRF免疫反应阳性的伸长细胞出现在第三脑室底壁和外侧壁,其顶部与脑脊液接触,基部伸出一条细长的突起走向正中隆起的毛细血管附近;位于第三脑室侧壁伸长细胞的突起似与深面脑组织的毛细血管接触。未观察到含VP和CCK的伸长细胞。结论:结果为伸长细胞转运CRF提供了形态学依据,提示伸长细胞可能参与应激状态下CRF超短正反馈回路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脑室伸长细胞 烫伤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大鼠室旁核CRF神经元在烫伤应激中的变化
10
作者 李泽桂 陆振山 +1 位作者 蔡文琴 方一心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60-163,共4页
目的:探讨丘脑下部室旁核(PVN)促肾上腺皮质释放因子(CRF)在烫伤应激中的作用。方法:在大鼠清醒状态下给予标准的25%Ⅲ度皮肤烫伤,伤后24h杀动物,用免疫细胞化学ABC法显示PVN的CRF阳性神经元和正中隆起内... 目的:探讨丘脑下部室旁核(PVN)促肾上腺皮质释放因子(CRF)在烫伤应激中的作用。方法:在大鼠清醒状态下给予标准的25%Ⅲ度皮肤烫伤,伤后24h杀动物,用免疫细胞化学ABC法显示PVN的CRF阳性神经元和正中隆起内的CRF阳性纤维,结果用显微图像分析技术处理。结果:①烫伤大鼠PVN代表平面CRF神经元的总面积增大,免疫染色增强。②正中隆起的CRF免疫染色阳性纤维的面积密度和免疫染色强度差异无显著性。③烫伤大鼠第三脑室室管膜内出现少量含CRF的触液神经元。结论:烫伤应激使CRF在胞体的合成和末梢的释放均增加,这些增加的CRF可在正中隆起释放入血或可能通过触液神经元释放入脑脊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下丘脑室旁核 CRF 烧伤 应激
下载PDF
CCK—8、M—ENK免疫反应结构在猫延髓吻侧腹侧区的分布
11
作者 齐建国 陆振山 +1 位作者 操高原 章为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1993年第4期271-275,360,共6页
用免疫组化 ABC 技术,观察了八肽缩胆囊素(CCK—8),甲硫氨酸脑啡肽(M—ENK)免疫反应(IR)结构在猫延髓吻侧腹侧区的分布。结果表明:CCK—8—IR 细胞分内、外两群:内侧群细胞分布于巨细胞网状核(NGc)、旁巨细胞外侧核(PGL)以及下橄榄核背... 用免疫组化 ABC 技术,观察了八肽缩胆囊素(CCK—8),甲硫氨酸脑啡肽(M—ENK)免疫反应(IR)结构在猫延髓吻侧腹侧区的分布。结果表明:CCK—8—IR 细胞分内、外两群:内侧群细胞分布于巨细胞网状核(NGc)、旁巨细胞外侧核(PGL)以及下橄榄核背外侧的网状结构,从吻侧向尾侧逐渐减少;外侧群细胞分布于外侧网状核(LRN)及其背内侧网状结构,从吻侧向尾侧逐渐增多。在中缝苍白核(Rpa)、中缝大核(Rm)仅见少量 CCK—8—IR 细胞。察见 CCK—8—IR纤维主要有3种:粗、细和终末前纤维。CCK—8—IR 纤维在面后核、疑核以及二核紧邻的网状结构最为密集;在 PGL 密度中等;在 NGc、LRN、Rpa 和 Rm 稀疏分布。M—ENK—IR 细胞和纤维分布于 Rpa、Rm、NGc、PGL 和 LRN,此外在面后核、疑核以及二核紧邻的网状结构可见较密集的纤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髓吻侧腹侧区 缩胆囊素 甲硫氨酸脑啡肽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猫延髓吻侧腹外侧区NPY、SOM和NT免疫反应物质的分布
12
作者 齐建国 陆振山 +1 位作者 操高原 章为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1993年第2期104-109,178,共7页
生理学研究表明,延髓吻侧腹外侧区(RVL)在维持血压稳定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本文用免疫组化ABC技术,观察了猫RVL神经肽Y(NPY)、生长抑素(SOM)和神经降压肽(NT)免疫反应(IR)细胞和纤维的分布,以便为研究此区血压调节功能的机制提供形态... 生理学研究表明,延髓吻侧腹外侧区(RVL)在维持血压稳定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本文用免疫组化ABC技术,观察了猫RVL神经肽Y(NPY)、生长抑素(SOM)和神经降压肽(NT)免疫反应(IR)细胞和纤维的分布,以便为研究此区血压调节功能的机制提供形态学资料。结果表明:NPY—、SOM—IR细胞和少量NT—IR细胞主要分布于旁巨细胞外侧核、外侧网状核吻侧部以及外侧网状核背侧紧邻的网状结构。这些细胞从RVL尾侧向吻侧逐渐减少。NPY—IR纤维分布于旁巨细胞外侧核以及外侧网状核吻侧部的腹内侧区。NT—IR纤维较多,可见两丛中等密度的NT—IR纤维:一丛位于旁巨细胞外侧核;另一丛位于面后核、疑核以及二核紧邻的区域。此外还可见少量SOM—IR纤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髓吻侧腹外侧区 神经肽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褪黑激素对大鼠室旁核若干肽能神经元的影响
13
作者 罗振国 陆振山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1995年第3期84-91,共8页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显微图象分析技术,观察了褪黑激素(MLT)对大鼠下丘脑室旁核若干肽能神经元的影响,发现去松果腺组室旁核(PVN)内AVP、CRF、OT样阳性区面积较对照组显著增大,而灰度显著降低;17:00MLT注...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显微图象分析技术,观察了褪黑激素(MLT)对大鼠下丘脑室旁核若干肽能神经元的影响,发现去松果腺组室旁核(PVN)内AVP、CRF、OT样阳性区面积较对照组显著增大,而灰度显著降低;17:00MLT注射组AVP、CRF、OT样阳性区面积较对照组显著减小,而灰度显著升高.结果表明,MLT促使下丘脑室旁核内AVP、CRF、OT样神经元肽含量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果腺 褪黑激素 下丘脑室旁核 肽能神经元
下载PDF
猫延髓吻侧腹外侧区与孤束核的纤维联系——WGA-HRP法研究
14
作者 齐建国 陆振山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38-40,共3页
将WGA-HRP经背路或腹路注入成年家猫一侧延髓吻侧腹外区(RVL),在双侧孤束核(NTS)观察到逆行标记的细胞.标记细胞主要位于NTS尾侧份的内侧亚核、外侧亚核和腹外侧亚核。并见RVL注射区有顺行标记纤维投射至双侧NTS及对侧RVL。标记纤维在NT... 将WGA-HRP经背路或腹路注入成年家猫一侧延髓吻侧腹外区(RVL),在双侧孤束核(NTS)观察到逆行标记的细胞.标记细胞主要位于NTS尾侧份的内侧亚核、外侧亚核和腹外侧亚核。并见RVL注射区有顺行标记纤维投射至双侧NTS及对侧RVL。标记纤维在NTS吻侧半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髓 孤束核 纤维联系
下载PDF
大鼠丘脑下部室管膜上皮细胞间加压素和催产素神经元的免疫组织化学观察 被引量:4
15
作者 杨明 陆振山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1985年第2期93-96,159,共5页
本文应用免疫组化PAP技术观察了位于大鼠丘脑下部第三脑室室管膜上皮细胞之间的加压素(VP)和催产素(OXT)神经元。在视前区第三脑室空周,见有较多的OXT神经元和较少的VP神经元紧贴室管膜分布,其突伸至室管膜下神经毡,有的穿行于室管膜上... 本文应用免疫组化PAP技术观察了位于大鼠丘脑下部第三脑室室管膜上皮细胞之间的加压素(VP)和催产素(OXT)神经元。在视前区第三脑室空周,见有较多的OXT神经元和较少的VP神经元紧贴室管膜分布,其突伸至室管膜下神经毡,有的穿行于室管膜上皮细胞之间并多与室管膜上皮细胞接触。在室旁核平面,比较远离脑室的VP、OXT神经元发出长突起行向第三脑室,有的穿过室管膜上皮伸至第三脑室腔(图3)。在上述二区域也发现个别OXT及VP神经元的胞体位于第三脑室侧壁及底壁的宝管膜上皮细胞之间。此外,在视上核前部及结节部,VP神经元的树突,大多伸向脑的腹侧面,有的树突似乎伸入了蛛网膜下腔。上述这两种肽能神经元与室管膜上皮的密切位置关系,可作为VP、OXT神经元具有感受脑脊液的变化或直接向脑脊液释放其分泌产物等设想的形态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压素 催产素 丘脑下部 室管膜上皮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VIP样神经元在大鼠丘脑下部的定位—PAP法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廖宁 陆振山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1987年第1期65-70,139,共7页
本文用免疫组化PAP法,观察了经秋水仙碱预处理,在正午和午夜取材的大鼠丘脑下部血管活性肠多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olypeptide,VIP)样神经元。为比较VIP神经元与加压素神经元的关系,对相应应部位的加压素神经元也做了免疫组化染色... 本文用免疫组化PAP法,观察了经秋水仙碱预处理,在正午和午夜取材的大鼠丘脑下部血管活性肠多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olypeptide,VIP)样神经元。为比较VIP神经元与加压素神经元的关系,对相应应部位的加压素神经元也做了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许多VIP样神经元形成密集的细胞群位于视交叉上核腹侧半,许多加压素样神经元形成的密集细胞群位于视交叉上核背内侧份。由于所在部位的不同,可以推测含VIP的神经元与含加压素的神经元不是同一种细胞。光镜下,对比正午和午夜取材的标本,看不出视交叉上核中含VIP的神经元有明显的差异。VIP样神经元也出理于前连合核,此发现尚未见报道。前连合核内含VIP的神经元与含加压素的神经元同样也似非同一种细胞。另外,在视上核内见到了VIP样神经纤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活性肠多肽 加压素 丘脑下部 免疫组织化学 日周节律
下载PDF
大鼠中枢神经向松果腺的投射──FastBlue逆行追踪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何毅 陆振山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77-180,共4页
用荧光素Fastblue逆行追踪法研究了大鼠松果腺的中枢性支配。结果发现标记细胞出现于脑内丘脑下部室旁核、丘脑下部前区、缰内侧核和缰外侧核等处,说明大鼠松果腺也接受来自中枢的神经纤维、受中枢的直接支配。
关键词 松果腺 逆行追踪法 中枢神经
下载PDF
脑内心房肽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瑶 陆振山 《解剖学杂志》 CAS 1988年第1期61-64,共4页
心房肽(Atriopeptin)亦称为心钠素(Cardionatrin)、心耳肽(Aculriculin)、心房利钠因子(Atrial natriuritic factor)或心房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olypeptide,ANP),是从大鼠和人的心房中分离提取出的一类活性多肽,分别由21至35... 心房肽(Atriopeptin)亦称为心钠素(Cardionatrin)、心耳肽(Aculriculin)、心房利钠因子(Atrial natriuritic factor)或心房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olypeptide,ANP),是从大鼠和人的心房中分离提取出的一类活性多肽,分别由21至35个氨基酸组成。84年以来,国外有近10个实验室已经克隆了ANP的互补DNA(complementary DNA,cDNA)。根据cDNA的序列推测出心房肽前体,由151或152个氨基酸组成,不同种类的ANP都来自这一共同的前体的第115-151(或152)片段。在大鼠及人的血浆中证实了ANP的存在,用放射免疫法及放射自显影,证明在肾小管、肾上腺皮质及血管平滑肌都存在ANP特殊受体。生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及临床研究表明ANP有强大的利钠、利水、扩张血管和降低血压的作用。综上,目前已经肯定:ANP是一类强效的心血管调节激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内 神经元 结合部位 室旁核 纤维 神经组织 心房肤 ANP 丘脑下部 大鼠脑
下载PDF
用原位杂交组化方法探测肾上腺中合成前脑啡肽原的mRNA
19
作者 余承思 陆振山 欧可群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S1期78-82,146,共6页
取经Zambonis’固定液固定的豚鼠肾上腺作冰冻切片.切片经预杂交后,用含生物素标记的前脑啡肽原A(PPA)的cDNA探针的杂交液孵育,然后孵于链霉抗生物素-辣根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溶液中,用DAB呈色.结果:约90%的肾上腺髓质细胞呈阳性反应,阳... 取经Zambonis’固定液固定的豚鼠肾上腺作冰冻切片.切片经预杂交后,用含生物素标记的前脑啡肽原A(PPA)的cDNA探针的杂交液孵育,然后孵于链霉抗生物素-辣根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溶液中,用DAB呈色.结果:约90%的肾上腺髓质细胞呈阳性反应,阳性反应产物位于细胞质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 前脑啡肽原 A MRNA 原位杂交组化
原文传递
切除大鼠肾上腺对丘脑下部CRF、VP和OT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20
作者 杨明 陆振山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67-71,共5页
几乎只有向脑室内注入秋水仙素之后,才能在其丘脑下部室旁核(PVN)显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免疫反应神经元。然而,我们切除肾上腺也能显示这类神经元,而且其细胞数目在术后3周时明显多于1周。切除肾上腺又用秋水仙素处理,细胞... 几乎只有向脑室内注入秋水仙素之后,才能在其丘脑下部室旁核(PVN)显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免疫反应神经元。然而,我们切除肾上腺也能显示这类神经元,而且其细胞数目在术后3周时明显多于1周。切除肾上腺又用秋水仙素处理,细胞的数目及其免疫反应强度增加得更加显著。切除肾上腺1、3周后,PVN前份背内侧区出现一群淡染的VP样神经元。术后PVN内OT样神经元无明显变化。在正中隆起(ME)处:切除肾上腺1周时,外带CRF样纤维免疫反应强度较正常明显减弱,3周时又恢复到正常水平。1周时减弱的原因本文作了推测。外带VP样纤维的免疫反应在术后1周时不减弱,而是增加,3周时增加得更明显。OT样纤维束居于ME内带,术后1周时没有明显变化,3周时其免疫反应有所增强。切除肾上腺后即用地塞米松治疗,结果PVN及ME内CRF、VP免疫反应与未治疗者比较,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上述结果证明,肾上腺对CRF和VP均具有反馈抑制作用,并说明它们都参与了丘脑下部-腺垂体-肾上腺轴的调控。然而,对OT还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脑下部 肾上腺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