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镁营养对大豆苗期生长及根系形态构型的影响
1
作者 刘昭阳 李书悦 +4 位作者 毛婧莹 燕涵 梁翠月 陆星 田江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1-328,共8页
【目的】镁是植物生长必需的矿质营养元素,研究大豆在不同镁浓度下的苗期生长情况及根系三维构型的动态变化。【方法】以磷高效大豆品种‘粤春03-3’为研究对象,营养液培养,设置镁浓度为0、262.5、525.0、787.5和1050.0μmol/L,分析苗... 【目的】镁是植物生长必需的矿质营养元素,研究大豆在不同镁浓度下的苗期生长情况及根系三维构型的动态变化。【方法】以磷高效大豆品种‘粤春03-3’为研究对象,营养液培养,设置镁浓度为0、262.5、525.0、787.5和1050.0μmol/L,分析苗期大豆的生长发育状况。在此基础上,利用根系三维定量系统对正常镁处理(525.0μmol/L,对照)及缺镁处理(0μmol/L)的大豆根系三维构型进行动态定量化分析。【结果】与525.0μmol/L对照相比,0μmol/L缺镁处理大豆的地上部干质量、根冠比、老叶SPAD、总根长和根系总表面积分别减少89.04%、48.67%、51.42%、93.36%和94.31%。而其他3个镁浓度条件下,大豆生长与对照差异较小。根系三维构型研究发现,与对照相比,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缺镁处理显著降低大豆根系的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根重心、根尖数、凸包体积、最大根宽、最小根宽、最大根深、最大根宽/最大根深,对根系充实度、分根繁茂度和根体积分布的影响较小。【结论】本研究明确了大豆对外界镁有效性的适应范围较广,借助优化的根系三维重建技术,阐明缺镁显著降低大豆根系的总根长、根尖数、根重心、最大根宽等,但对根系充实度、分根繁茂度、根体积分布动态变化规律的影响较小。研究结果对大豆镁肥的合理施用和镁营养诊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苗期 生长 根系三维定量 根系构型
下载PDF
黑尾近红鲌消化系统的形态与组织学结构研究
2
作者 董立学 蒋明 +8 位作者 陆星 吉哲慧 魏辉杰 李清 孙艳红 陈见 李佩 李明光 王贵英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7-74,共8页
为了解黑尾近红鲌(Ancherythroculter nigrocauda)消化系统的形态结构特点,采用生物学测量、苏木精-伊红染色(HE)组织学观察和扫描电镜等方法对31尾黑尾近红鲌[平均体重(115.71±24.12)g]消化系统各部分形态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 为了解黑尾近红鲌(Ancherythroculter nigrocauda)消化系统的形态结构特点,采用生物学测量、苏木精-伊红染色(HE)组织学观察和扫描电镜等方法对31尾黑尾近红鲌[平均体重(115.71±24.12)g]消化系统各部分形态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1)黑尾近红鲌口亚上位,口裂宽/吻长、口裂高/吻长分别为1.68±0.16、1.46±0.12;消化道由口咽腔、食道和肠组成,肠道盘曲简单,以折点为界可将肠道分为前、中、后三段;(2)黑尾近红鲌肝脏指数为0.51±0.31,肠道系数为0.93±0.23,胰腺组织在肝脏中呈弥散性分布;(3)食道与前肠、中肠、后肠褶皱数量均差异显著,粘液细胞密度差异不显著;前肠管腔直径、褶皱高度和肌层厚度均显著高于后肠;(4)肠内面突起的皱褶发达,前肠和后肠分泌孔小而密集,微绒毛短而粗;中肠分泌孔大而多,微绒毛长而密,排列整齐。以上结果表明,黑尾近红鲌的消化道形态学和组织学结构符合其肉食性兼具杂食性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尾近红鲌(Ancherythroculter nigrocauda) 消化系统 形态学 组织学
下载PDF
蔗糖对柱花草根尖类边缘细胞形成及耐铝功能的影响
3
作者 郭雪琼 林雁 +4 位作者 蔡泽菲 陈倩倩 田江 陆星 梁翠月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9-335,共7页
【目的】根尖边缘细胞在植物对生物与非生物胁迫适应中起重要作用,但其形成的生理机制仍需进一步探究。本研究旨在探究蔗糖对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根尖类边缘细胞的形成及其铝毒耐受能力的影响。【方法】以圭亚那柱花草‘热研... 【目的】根尖边缘细胞在植物对生物与非生物胁迫适应中起重要作用,但其形成的生理机制仍需进一步探究。本研究旨在探究蔗糖对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根尖类边缘细胞的形成及其铝毒耐受能力的影响。【方法】以圭亚那柱花草‘热研2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外源添加糖源的方法,分析柱花草根尖类边缘细胞的形态特征,研究蔗糖对柱花草幼苗耐铝能力的影响。【结果】蔗糖和葡萄糖均能明显促进柱花草根尖类边缘细胞的形成。添加蔗糖处理的根尖类边缘细胞鲜质量、长度和宽度与无糖处理相比分别增加50%、14%和62%,细胞层数增加3~4层。保留根尖类边缘细胞的柱花草具有较强的耐铝能力;与无糖处理相比,蔗糖处理后形成的根尖类边缘细胞具有更强的吸铝能力,根尖铝累积明显减少,根系相对生长速率增加45%。【结论】蔗糖可以促进柱花草根尖类边缘细胞的形成,增强铝处理下根尖类边缘细胞对柱花草的保护作用。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柱花草根尖类边缘细胞发育及其适应铝毒胁迫的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花草 根尖类边缘细胞 蔗糖 铝毒害
下载PDF
饲料蛋白源和养殖密度对草鱼生长性能、体成分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董立学 解绶启 +6 位作者 周亮 陆星 田娟 喻丽娟 文华 肖江蓉 蒋明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7-226,共10页
为探究饲料蛋白源和养殖密度对草鱼生长以及生理健康的影响,以初始体质量为(5.36±0.18) g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为试验对象,采用双因素正交实验,研究饲料非粮蛋白源(豆粕、乙醇梭菌蛋白、黄粉虫、棉籽浓缩蛋白和小球藻)... 为探究饲料蛋白源和养殖密度对草鱼生长以及生理健康的影响,以初始体质量为(5.36±0.18) g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为试验对象,采用双因素正交实验,研究饲料非粮蛋白源(豆粕、乙醇梭菌蛋白、黄粉虫、棉籽浓缩蛋白和小球藻)和初始养殖密度(0.11、0.16和0.21 kg/m^(3);对应为20、30和40尾/网箱)及其交互作用对草鱼生长性能、体成分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养殖试验在池塘网箱(1.0 m×1.0 m×1.5 m)中进行,养殖周期为60d。结果表明: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各蛋白源组草鱼饲料系数均呈增长趋势,特定生长率、增重率和蛋白质效率和肝体比均呈降低趋势。在不同养殖密度下,黄粉虫组饲料系数均显著高于其他蛋白源组(P<0.05),特定生长率、增重率和蛋白质效率均显著低于其他蛋白源组(P<0.05)。当养殖密度为0.11和0.16 kg/m^(3)时,试验草鱼生长性能接近,其特定生长率显著优于0.21 kg/m^(3)密度组(P<0.05)。饲料蛋白源和养殖密度对草鱼全鱼水分和粗蛋白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不考虑饲料蛋白源, 0.21 kg/m^(3)密度组草鱼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密度组(P<0.05),血清中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及葡萄糖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密度组(P<0.05),养殖密度对血清中碱性磷酸酶、白蛋白、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水平影响不显著(P>0.05)。不考虑养殖密度,小球藻组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乙醇梭菌蛋白组、黄粉虫组和棉籽浓缩蛋白组(P<0.05),黄粉虫组碱性磷酸酶水平显著高于乙醇梭菌蛋白组(P<0.05),饲料蛋白源对血清中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葡萄糖水平影响不显著(P>0.05)。饲料蛋白源和养殖密度对试验草鱼增重率、肝体比、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葡萄糖的交互作用显著(P<0.05)。以蛋白质效率和增重率为评价指标,草鱼对5种蛋白源的利用能力为乙醇梭菌蛋白=小球藻=棉籽浓缩蛋白=豆粕>黄粉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粮蛋白源 养殖密度 生长性能 体成分 血清生化指标 草鱼
下载PDF
饲料磷水平对吉富罗非鱼营养代谢和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罗雅静 董立学 +5 位作者 田娟 陆星 郭忠宝 罗永巨 文华 蒋明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81-92,共12页
为研究饲料不同磷水平对吉富罗非鱼营养代谢及肠道微生物的影响,实验以磷酸二氢钙作为磷源,配制成总磷含量为0.26%(低磷组)、0.81%(适磷组)和1.51%(高磷组)的3组等氮等能饲料,每种饲料为一个处理,每个处理设置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用... 为研究饲料不同磷水平对吉富罗非鱼营养代谢及肠道微生物的影响,实验以磷酸二氢钙作为磷源,配制成总磷含量为0.26%(低磷组)、0.81%(适磷组)和1.51%(高磷组)的3组等氮等能饲料,每种饲料为一个处理,每个处理设置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用3种饲料分别饲喂初始体重为(8.42±0.09)g的吉富罗非鱼8周。结果显示,适磷组吉富罗非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低磷组和高磷组,饲料系数在适磷组最低。脏体比、肝体比和肥满度随饲料磷水平的升高呈逐渐下降趋势。随着饲料磷水平的增加,吉富罗非鱼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磷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降低。对筛选到的差异代谢物进行KEGG注释和富集分析发现,饲料磷缺乏时下调的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的代谢通路为氰胺酸代谢、葡萄糖酸酯的生物合成、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上调的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的代谢通路为脂肪酸合成;当饲料磷过量时下调的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代谢通路为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苯丙酸的生物合成,上调的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代谢通路为氨基糖和核苷酸糖的代谢。Ace、Chao1和Shannon指数表明,吉富罗非鱼肠道菌群丰度和多样性随着饲料磷水平的升高呈现升高趋势。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为吉富罗非鱼肠道菌群中的优势菌门。罗姆布茨菌属、鲸杆菌属等有益菌属的丰度在适磷组最高,分枝杆菌属和拟杆菌属的丰度随饲料磷含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本研究表明,饲料中适量的磷能提高吉富罗非鱼对饲料的表观消化率,磷缺乏和过量会抑制吉富罗非鱼的氨基酸代谢,磷缺乏会加快脂肪酸合成进程;饲料中适量磷可以提高菌群丰度和多样性,有利于肠道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富罗非鱼 营养代谢 肠道微生物
原文传递
利用图像相关性搜寻运动目标 被引量:2
6
作者 潘祖恒 彭青玉 +2 位作者 陆星 陈筱 李丹 《天文研究与技术》 CSCD 2023年第1期41-49,共9页
在天文图像处理领域,图像减法技术应用广泛。由于不同的大气条件、曝光时间和滤光片等原因,两幅图像无法直接进行图像相减。提出一种新的图像减法算法,其本质是从统计学上利用相关性消除两幅图像之间具有相似流量分布的部分,并保留具有... 在天文图像处理领域,图像减法技术应用广泛。由于不同的大气条件、曝光时间和滤光片等原因,两幅图像无法直接进行图像相减。提出一种新的图像减法算法,其本质是从统计学上利用相关性消除两幅图像之间具有相似流量分布的部分,并保留具有不同流量分布的部分。该算法执行速度快,数值稳定且局部独立。基于本文算法,开发了一套以Python语言作为接口,C语言作为底层实现的图像减法代码。使用该算法以及其他3种类似的算法处理天文图像,试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在短时间内找出两幅图像之间的差异,并快速定位运动目标,同时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和位置测量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关性 图像处理 图像减法 天体测量 运动目标
下载PDF
硫酸亚铁和蛋氨酸螯合铁在草鱼实用膨化饲料中应用效果比较研究
7
作者 徐光明 刘阿朋 +6 位作者 董立学 陆星 田娟 文华 易新文 柴毅 蒋明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6587-6597,共11页
为探究草鱼实用膨化饲料中硫酸亚铁和蛋氨酸螯合铁的应用效果,采用草鱼实用配方配制4种试验饲料,对照饲料(T1组)不补充外源铁,另在对照饲料中补充不同来源的铁元素(112 mg/kg),分别为370 mg/kg硫酸亚铁(T2组)、1120 mg/kg蛋氨酸螯合铁(T... 为探究草鱼实用膨化饲料中硫酸亚铁和蛋氨酸螯合铁的应用效果,采用草鱼实用配方配制4种试验饲料,对照饲料(T1组)不补充外源铁,另在对照饲料中补充不同来源的铁元素(112 mg/kg),分别为370 mg/kg硫酸亚铁(T2组)、1120 mg/kg蛋氨酸螯合铁(T3组)以及190 mg/kg硫酸亚铁+560 mg/kg蛋氨酸螯合铁(2种铁源分别提供56 mg/kg铁元素,T4组)。选用初始体重为(4.30±0.20)g的草鱼幼鱼480尾,随机分配于16个养殖桶中,每桶30尾,每种饲料随机饲喂4桶试验鱼,在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养殖8周。结果显示:1)T3组的终末均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T1组(P<0.05),而T2、T4组与T1组差异不显著(P>0.05)。2)全鱼粗蛋白质、水分和粗灰分含量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T1组的全鱼铁元素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T3组的全鱼铁元素含量显著高于T2组(P<0.05),与T4组无显著差异(P>0.05)。3)T3组的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含量显著高于T4和T1组(P<0.05);T1组的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同时T4和T2组显著高于T3组(P<0.05)。4)T1组的肝脏细胞出现空泡、膜边界模糊、细胞核偏移,其他组的肝脏形态较T1组有明显改善。5)T3和T4组的红细胞数目和红细胞比容显著高于T2和T1组(P<0.05);T3和T4组的血红蛋白浓度显著高于T1组(P<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在实用膨化饲料中添加112 mg/kg(以铁元素计)的蛋氨酸螯合铁更有利于草鱼对铁元素的吸收和利用,有利于血液健康,从而提高草鱼的生长性能和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亚铁 蛋氨酸螯合铁 草鱼 生长性能 血清生化指标
下载PDF
GmNTLs调控大豆根系响应低磷胁迫的功能研究
8
作者 李雅雪 盘耀亮 +3 位作者 彭光粉 田江 陆星 梁翠月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21-229,共9页
【目的】低磷和铝毒胁迫是酸性土壤中限制作物生产的重要因素。植物NTL转录因子参与调控多种环境胁迫(包括铝毒胁迫)的适应性机制,本文探究GmNTLs调控大豆Glycine max根系响应低磷胁迫的功能。【方法】通过RT-qPCR分析大豆15个GmNTLs基... 【目的】低磷和铝毒胁迫是酸性土壤中限制作物生产的重要因素。植物NTL转录因子参与调控多种环境胁迫(包括铝毒胁迫)的适应性机制,本文探究GmNTLs调控大豆Glycine max根系响应低磷胁迫的功能。【方法】通过RT-qPCR分析大豆15个GmNTLs基因在根系响应低磷胁迫的表达模式,进一步构建了GmNTL1/4/7/8/10/12共6个GmNTLs基因的拟南芥超量表达材料,探究GmNTL成员在拟南芥根系中响应低磷胁迫的功能。【结果】系统进化树及组织表达模式分析结果表明,GmNTLs家族分3个亚族,各亚族成员在大豆中组织表达模式不同。RT-qPCR结果表明,低磷处理12 d显著提高了GmNTL1/4/7/8/10/12在大豆根系中的表达。在拟南芥中超量表达不同GmNTL基因对低磷的响应不同。高磷处理下,超量表达GmNTL4/10/12拟南芥的鲜质量显著增加;低磷处理时,超量表达GmNTL4显著提高拟南芥鲜质量,而超量表达GmNTL1/12拟南芥的鲜质量显著降低。同时,仅超量表达GmNTL12拟南芥的主根长显著缩短,而超量表达其他基因对拟南芥植株的主根长无明显影响。【结论】GmNTLs参与大豆根系对低磷胁迫的响应,该结果可为培育磷高效型大豆品种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根系 低磷胁迫 GmNTLs NTL转录因子
下载PDF
面向天体测量的矮行星Haumea相对测光试验
9
作者 李丹 郭碧峰 +2 位作者 陆星 郝佳男 彭青玉 《天文研究与技术》 CSCD 2023年第3期234-240,共7页
使用紫金山天文台姚安观测站80 cm望远镜在2022年2月至4月对矮行星Haumea进行了两轮观测。对所有的观测图像使用干涉条纹剔除技术,并利用相对测光导出了Haumea的仪器星等,最后对两轮光度测量结果进行归一化处理以便联合分析。通过相位... 使用紫金山天文台姚安观测站80 cm望远镜在2022年2月至4月对矮行星Haumea进行了两轮观测。对所有的观测图像使用干涉条纹剔除技术,并利用相对测光导出了Haumea的仪器星等,最后对两轮光度测量结果进行归一化处理以便联合分析。通过相位弥散最小化(Phase Dispersion Minimization,PDM)方法以及Lomb-Scargle周期图法分别求得了Haumea的自转周期。两种方法求得的自转周期结果仅相差0.072 s,这表明所求周期具有良好的一致性。Haumea光度测量结果显示明显的双峰自转光变曲线,自转周期为3.9154±0.0002 h,峰峰值幅度为0.26±0.01 mag。通过导出的自转光变曲线,最终估计了Haumea由于自转产生的光度变化对位置测量的影响最大为-9~9 mas。这一测光观测对后续高精度天体位置测量具有基础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测光 柯伊伯带 周期求解 CCD图像处理
下载PDF
杂交鲌(翘嘴鲌♀×黑尾近红鲌♂)消化系统形态学和组织学特征研究
10
作者 吉哲慧 李清 +7 位作者 蒋明 孙艳红 陆星 陈见 李佩 魏辉杰 李明光 王贵英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19,共8页
为探究杂交鲌“先锋1号”(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Ancherythroculter nigrocauda♂)的消化系统特征并分析其食性及消化吸收特点,本研究采用生物学测量、电镜扫描、苏木精-伊红(H.E)染色等方法对体质量为(192.04±40.4... 为探究杂交鲌“先锋1号”(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Ancherythroculter nigrocauda♂)的消化系统特征并分析其食性及消化吸收特点,本研究采用生物学测量、电镜扫描、苏木精-伊红(H.E)染色等方法对体质量为(192.04±40.45)g杂交鲌的外部形态特征、消化道、各部分形态学及组织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1)杂交鲌消化系统由消化道与消化腺组成,消化道包括口咽腔、食管和肠3部分,无胃;肠道呈z字型盘旋,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胰腺组织在肝脏中成弥散性分布。(2)杂交鲌肠道系数为0.94±0.09,口咽腔长/头长比值为0.21±0.05,符合杂食性鱼类特征。(3)杂交鲌食道、前肠、中肠、后肠四者的肌层厚度和管腔直径相互间都存在显著差异,肌层厚度和管腔直径依次减小,其中食道肌层厚度和管腔直径最长,分别为(522.59±34.06)μm和(3489.5±114.38)μm;后肠最短分别为(163.94±4.76)μm和(1937.37±64.32)μm。(4)粘液细胞在消化道内呈不均匀分布,食道内粘液细胞的密度显著高于肠道内粘液细胞的密度;食道中多为Ⅰ型粘液细胞,前肠内多为Ⅱ型粘液细胞。(5)杂交鲌食道及整个肠道均具有消化吸收功能,其中前肠是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Ancherythroculter nigrocauda♂) 生物学性状 消化系统 组织学 超微结构
下载PDF
适用于大视场的快速星像匹配算法
11
作者 潘祖恒 方雪清 +2 位作者 郭碧峰 陆星 彭青玉 《天文研究与技术》 CSCD 2023年第6期549-555,共7页
基于CCD图像的天文观测中,星像匹配是一项基本的任务。提出一种基于k-d树和k-means聚类算法的星像匹配算法,应用三角形不变性元组对相似三角形进行盲匹配,算法可以间接计算CCD图像的比例尺。三次使用k-d树优化计算,并使用k-means聚类算... 基于CCD图像的天文观测中,星像匹配是一项基本的任务。提出一种基于k-d树和k-means聚类算法的星像匹配算法,应用三角形不变性元组对相似三角形进行盲匹配,算法可以间接计算CCD图像的比例尺。三次使用k-d树优化计算,并使用k-means聚类算法对图像进行分割,提高星像匹配的精度。使用云南天文台1 m望远镜拍摄的稀疏星场和2.4 m望远镜拍摄的密集星场进行了星像匹配算法的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较好地自适应图像比例尺的微小变化,同时提高星像匹配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像匹配 CCD图像 星表 K-D树 K-MEANS聚类
下载PDF
硅胶管气样原位采集技术研究土壤N_2O浓度及通量变化 被引量:6
12
作者 陆星 巨晓棠 +1 位作者 张福锁 Volker Romheld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57-464,共8页
箱法被广泛用于监测土壤N2O排放通量,但在原位采集高浓度土壤N2O、全天候监测N2O通量变化、动态研究土壤剖面N2O的行为等方面存在弊端。本研究通过室内模拟硅胶管对N2O的通透性,探索硅胶管用于原位采集土壤气样的理论可行性。田间试验... 箱法被广泛用于监测土壤N2O排放通量,但在原位采集高浓度土壤N2O、全天候监测N2O通量变化、动态研究土壤剖面N2O的行为等方面存在弊端。本研究通过室内模拟硅胶管对N2O的通透性,探索硅胶管用于原位采集土壤气样的理论可行性。田间试验设施用铵态氮肥(NH4+)、施用硝态氮肥(NO3-)及施用硝态氮肥加葡萄糖(NO3-+C)等3个处理,同时安置硅胶管和采样箱,验证硅胶管法在原位采集高浓度土壤N2O气样、监测土壤N2O浓度以及排放通量的实际效果,并与箱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硅胶管内外的N2O气体经2.9 h达到95%的平衡,完全能满足大田采样要求;用硅胶管法原位采集高浓度土壤N2O气样的效果显著优于箱法采样。其浓度变化表现出明显的时间规律,浓度梯度法计算的N2O排放通量与箱法测定结果呈显著正相关,但数值偏低;偏低的程度取决于采样位置和土壤中N2O产生位置的匹配程度。建议采用埋于土壤表层的硅胶管计算地面N2O排放通量,或在不同土层埋入硅胶管研究土壤剖面N2O行为的时空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胶管 N2O排放 N2O扩散 高浓度土壤N2O 动态监测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还原型谷胱甘肽对中华鳖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陆星 吴凡 +5 位作者 文华 刘伟 田娟 蒋明 喻丽娟 梁宏伟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4-80,共7页
本实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sod)表达的影响。选用初始体重为(389.18±5.98)g的中华鳖,分别投喂添加0、100、200和400 mg/kg谷胱... 本实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sod)表达的影响。选用初始体重为(389.18±5.98)g的中华鳖,分别投喂添加0、100、200和400 mg/kg谷胱甘肽的试验饲料,并依次命名为G0(对照)、G100、G200和G400共4组,8周后测定相关指标。结果显示:中华鳖的增重率和饲料效率随着饲料GSH添加量的增加而升高,均在G200组达到最大值(P<0.05),而各组的肝体比无显著性差异。与G0组相比,G200和G400组肌肉粗蛋白含量和G200组粗脂肪含量显著升高。饲料中添加GSH对中华鳖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糖、总蛋白和谷丙转氨酶活性均无显著影响,但G400组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G0组。此外,GSH可诱导中华鳖肝脏sod基因的表达,其中G200组sod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G0组;sod2基因表达量随着GSH添加量的增加呈不断升高的趋势,在G400组出现最高值,相比G0组上升1.32倍。研究结果初步表明: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GSH可提高中华鳖的生长性能、肌肉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及肝脏sod1和sod2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 谷胱甘肽 生长性能 血清生化指标 抗氧化基因表达
下载PDF
斑马鱼Abcc2介导微囊藻毒素解毒功能探究
14
作者 陆星 钟山 何力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97-1002,共6页
研究克隆了斑马鱼(Danio rerio)abcc2基因序列,探讨了其在微囊藻毒素(MC-LR)解毒中的潜在功能。结果表明:斑马鱼abcc2具有同哺乳动物ABCC2相似的介导荧光底物MCB外排的转运活性,MC-LR处理可显著诱导其在斑马鱼幼体中的转录表达;过表达Ab... 研究克隆了斑马鱼(Danio rerio)abcc2基因序列,探讨了其在微囊藻毒素(MC-LR)解毒中的潜在功能。结果表明:斑马鱼abcc2具有同哺乳动物ABCC2相似的介导荧光底物MCB外排的转运活性,MC-LR处理可显著诱导其在斑马鱼幼体中的转录表达;过表达Abcc2蛋白能显著增强ZF4细胞和斑马鱼胚胎对MC-LR的耐受性;Abcc2作为MC-LR的主要耐受因子,在组织防御和有毒物质的排泄中起重要作用,但其解毒功能还不清楚。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示鱼类抗MC-LR积累的分子机理及培育低MC-LR残留的养殖新品种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ABCC2 微囊藻毒素 解毒
下载PDF
大剂量率超长柱状源的水下γ测量装置研制
15
作者 陆星 林建华 +1 位作者 邓伟杰 李林洪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19年第12期163-165,共3页
水下逐点扫描测量超长大剂量率γ柱状放射源既能有效减少人员受照射风险,又能准确获取放射源轴向上γ剂量率的分布曲线。针对这种测量方法,论文研制了一套专用测量装置。该装置具有结构紧凑,探头扫描距离长、扫描分辨率高,量程范围宽等... 水下逐点扫描测量超长大剂量率γ柱状放射源既能有效减少人员受照射风险,又能准确获取放射源轴向上γ剂量率的分布曲线。针对这种测量方法,论文研制了一套专用测量装置。该装置具有结构紧凑,探头扫描距离长、扫描分辨率高,量程范围宽等优点。经验证测量数据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γ测量 超长柱状源 环形准直 自动理绳 扫描分辨率
下载PDF
过程测量误差的Matlab计算程序研究
16
作者 陆星 林建华 杨先军 《科技视界》 2019年第9期25-27,共3页
为详细掌握过程测量系统各中间环节绝对误差对整体误差的影响,本文从过程测量系统原理入手,分析了中间环节误差传递过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相应算法的数学模型,为系统设计与维修的误差分析提供了参考。同时为使误差计算过程简单快捷,针... 为详细掌握过程测量系统各中间环节绝对误差对整体误差的影响,本文从过程测量系统原理入手,分析了中间环节误差传递过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相应算法的数学模型,为系统设计与维修的误差分析提供了参考。同时为使误差计算过程简单快捷,针对该模型采用MATLAB编写了具有图形界面的计算程序,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程测量 中间环节误差 误差传递 GUIDE界面工具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cyt b基因标记探讨凤鲚3群体遗传结构和进化特征 被引量:33
17
作者 程起群 马春艳 +3 位作者 庄平 沙珍霞 陆星 缪炯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7,共7页
为阐明凤鲚不同地理群体的遗传结构和进化关系,采用凤鲚长江(21尾)、闽江(22尾)和珠江(22尾)群体的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的细胞色素b(cytb)基因片段序列进行分析。共获得3群体cyt b基因片断607 bp的一致序列... 为阐明凤鲚不同地理群体的遗传结构和进化关系,采用凤鲚长江(21尾)、闽江(22尾)和珠江(22尾)群体的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的细胞色素b(cytb)基因片段序列进行分析。共获得3群体cyt b基因片断607 bp的一致序列。序列有102个变异位点,总变异率为16.8%,其中68个为简约位点。各单倍型的变异全部是转换或颠换,无插入和缺失。(A+T)含量为57.6%,大于(G+C)的含量42.4%。核苷酸多态性以闽江群体最高,其它两群体较低。自然选择检验显示3群体内部在分子水平上存在自然选择作用。在所获得的65个序列中,共检测到34种单倍型。群体内的遗传距离为0.3%~1.2%之间,群体间遗传距离在0.8%~10.8%之间。长江群体与珠江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较大为10.8%,长江群体与闽江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为10.6%,而珠江和闽江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小为0.8%。AMOVA分析显示,群体间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90.25%,群体内的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9.75%,提示群体间变异是总变异的主要来源。研究结果提示长江群体和闽江以及珠江群体间的分化可能已达亚种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鲚 细胞色素B基因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
下载PDF
投喂率和投喂频率对吉富罗非鱼幼鱼生长和肝脏健康的影响 被引量:15
18
作者 刘伟 文华 +5 位作者 蒋明 吴建军 吴凡 田娟 陆星 喻丽娟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4-93,共10页
为探讨投喂率和投喂频率对鱼类生长和肝脏健康的影响,以吉富罗非鱼(Oreachromis niloticus)幼鱼(3.78 g±0.01 g)为研究对象,采用4×2双因子实验设计,设置了4个投喂率(8%、10%、12%和表观饱食投喂)和2个投喂频率(2次/d、3次/d),... 为探讨投喂率和投喂频率对鱼类生长和肝脏健康的影响,以吉富罗非鱼(Oreachromis niloticus)幼鱼(3.78 g±0.01 g)为研究对象,采用4×2双因子实验设计,设置了4个投喂率(8%、10%、12%和表观饱食投喂)和2个投喂频率(2次/d、3次/d),共8个处理,在24个循环水养殖桶(有效容积100 L)中养殖30 d。结果显示:在8%~12%的投喂率下,投喂频率对实验鱼的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无显著影响,但发现表观饱食投喂3次/d的实验鱼生长性能和饲料效率最佳,其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投喂率8%实验组,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投喂率10%和12%实验组,而饲料成本则显著低于投喂率12%实验组。投喂率和投喂频率对实验鱼的肥满度、脏体比以及干物质、粗蛋白和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影响。随投喂率的增加,实验鱼的成活率提高,其肝脏和去内脏全鱼的粗脂肪含量逐渐增加,但肌肉和内脏的粗脂肪无显著变化。投喂率和投喂频率对实验鱼血清总蛋白、球蛋白、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及碱性磷酸酶、谷丙转氨酶活性无显著影响,但投喂率为10%的实验组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投喂率8%实验组的血糖水平随投喂率的增加而升高。实验鱼肝细胞的核面积比例不受投喂率和投喂频率的影响,而空泡面积比例以表观饱食投喂的最大。依据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吉富罗非鱼幼鱼选择表观饱食投喂3次/d效果较好,但会产生体脂肪积累过多,肝细胞空泡增大等影响;若综合考虑生长和养殖成本,以10%的投喂率,投喂2次/d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Oreachromis niloticus) 投喂率 投喂频率 生长性能 消化率 体成分 血清生化指标 肝组织结构
下载PDF
利用工程菌处理含油废水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杨基先 马放 +1 位作者 张立秋 陆星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89-92,共4页
用分离筛选、驯化的组合式工程菌 ,以固定化生物活性炭 (BAC)柱过滤法对炼油厂含油废水进行处理 .控制入水流量 4 0mL/min ,接触时间 2 0min ,除油效果十分显著 .当废水的含油量在 1 5~ 4 0mg/L时 ,经过试验运转 ,固定化BAC柱出水油浓... 用分离筛选、驯化的组合式工程菌 ,以固定化生物活性炭 (BAC)柱过滤法对炼油厂含油废水进行处理 .控制入水流量 4 0mL/min ,接触时间 2 0min ,除油效果十分显著 .当废水的含油量在 1 5~ 4 0mg/L时 ,经过试验运转 ,固定化BAC柱出水油浓度为 0~ 5mg/L ,平均去除率 85% ,同时CODCr的去除率为70 % .这两项指标都达到了排放标准 .设计颗粒活性炭 (GAC)作为对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菌 固定化 BAC 含油废水处理 石油污染 固定化细胞技术 生物活性碳
下载PDF
饲料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中华鳖生长性能、肌肉质构指标及肝脏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4
20
作者 吴凡 陆星 +6 位作者 文华 田娟 刘伟 蒋明 杨长庚 喻丽娟 梁宏伟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7-54,共8页
为研究饲料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的生长性能、肌肉质构指标及肝脏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实验采用双因素3×2因子试验设计,制成蛋白质水平分别为40%、45%和50%,脂肪水平分别为6%和9%的6组试验饲料,饲喂均重为... 为研究饲料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的生长性能、肌肉质构指标及肝脏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实验采用双因素3×2因子试验设计,制成蛋白质水平分别为40%、45%和50%,脂肪水平分别为6%和9%的6组试验饲料,饲喂均重为(293.11±7.84)g的中华鳖,8周后测定相关指标。结果显示:饲料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中华鳖存活率无显著影响,但对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和肝体比均有显著影响。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升高,45%和50%蛋白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40%组,45%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40%组,50%组的肝体比显著高于40%组。饲料脂肪含量对中华鳖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9%脂肪组的肝体比显著高于6%组。饲料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肌肉水分和粗灰分含量无显著影响,肌肉蛋白质含量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增加先显著升高,然后在45%时达到稳定水平。肌肉脂肪含量随着饲料脂肪水平增加显著升高。饲料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中华鳖四肢肌肉的回复性、弹性和凝聚性无显著影响,硬度、黏性和咀嚼性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升高而显著升高,随着脂肪水平升高而显著下降。肝脏igf-I基因mRNA表达水平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而显著升高,9%脂肪组的肝脏igf-I和lpl基因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6%组。综合中华鳖生长性能及营养品质的试验结果,温室养殖条件下,中华鳖饲料适宜的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分别为45%和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 蛋白质 脂肪 生长性能 质构指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