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APKs家族在中暑小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刘亚楠 徐秋林 +6 位作者 郭晓华 周耿标 王郑莲 童华生 陆杰富 邱俊铭 苏磊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79-284,共6页
目的研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s)活化对热打击致小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VECs)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重症中暑小鼠模型,采用TUNEL染色及免疫组化检测肺组织损伤情况。二次磁珠分选法分离乳鼠PMVECs,TUNEL染色检测PMVECs凋亡情况,Weste... 目的研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s)活化对热打击致小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VECs)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重症中暑小鼠模型,采用TUNEL染色及免疫组化检测肺组织损伤情况。二次磁珠分选法分离乳鼠PMVECs,TUNEL染色检测PMVECs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热打击恢复期(0、2、6h)MAPKs家族活化情况。通过检测单层内皮细胞跨膜电阻(TEER)及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值观察不同热打击温度对单层细胞通透性的影响,同时使用MAPKs家族抑制剂检测热打击对单层细胞通透性及凋亡的影响。结果在重症中暑小鼠恢复期肺组织中可观察到PMVECs发生凋亡。TUNEL染色发现随着恢复期时间的延长,PMVECs凋亡数目增多,热打击可使PMVECs MAPKs家族活化且微血管通透性增加,给予p38活化抑制剂SB203580及ERK活化抑制剂PD98059预处理后细胞通透性增加,凋亡数目增多,而给予JNK抑制剂SP600125预处理后细胞则出现相反的变化。结论重症中暑小鼠PMVECs可发生凋亡,p38及ERK起着抗凋亡的作用,JNK起着促凋亡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暑 肺微血管内皮细胞 丝裂原活性蛋白激酶类 细胞凋亡 细胞通透性
下载PDF
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HLA-DR对老年创伤脓毒症的预后预测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陆杰富 童华生 +5 位作者 陈荣琳 施学智 殷惠梅 李悦 张明 苏磊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70-574,共5页
目的评价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HLA-DR(HLA-DR+/CD14+)对老年创伤脓毒症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的方法,收集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重症医学科2011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年龄≥60岁的老年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HLA-DR+/CD14+... 目的评价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HLA-DR(HLA-DR+/CD14+)对老年创伤脓毒症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的方法,收集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重症医学科2011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年龄≥60岁的老年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HLA-DR+/CD14+、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为入科第一天指标。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对HLA-DR+/CD14+与ICU停留时间、总住院时间、APACHEⅡ的相关性进行分析。采用ROC曲线分析HLADR+/CD14+、PCT、CRP、APACHEⅡ评分对老年创伤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死亡患者APACHEⅡ评分(27.38±8.68)显著高于存活患者(17.49±6.25,P=0.000),HLA-DR+/CD14+(37.70%±13.96%)明显低于存活患者(59.80%±18.02%,P=0.000)。创伤脓毒症患者APACHEⅡ评分(26.16±8.44)明显高于非脓毒症患者(17.90±7.04,P=0.000);HLA-DR+/CD14+(38.61%±14.48%)则明显低于非脓毒症患者(59.79%±18.17%,P=0.000);PCT(34.45±68.29)明显高于非脓毒症患者(4.25±8.26,P=0.003);CRP(129.88±103.25)亦明显高于非脓毒症患者(76.04±73.48,P=0.01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HL A-DR+/CD14+与ICU停留时间呈负相关(r=–0.304,P=0.008),与总住院时间无相关性(r=0.188,P=0.106),与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r=–0.559,P=0.000)。HLA-DR+/CD14+对老年创伤脓毒症发生预测的AUC为0.807(SE=0.051,95%CI 0.706~0.907,P=0.000),最适诊断界点为40.0%,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8.0%和60.0%。PCT对老年创伤脓毒症发生预测的AUC=0.714(SE=0.063,95%CI 0.591~0.837,P=0.003),最适诊断界点为1.01ng/ml,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4.0%和65.0%。HLA-DR+/CD14+预后预测的AUC=0.813(SE=0.049,95%CI0.716~0.910,P=0.000),最适诊断界点为36.0%,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4.1%和50.0%。APACHEⅡ评分对老年创伤脓毒症患者预后预测的AUC=0.825(SE=0.052,95%CI 0.724~0.926,P=0.000),最适诊断界点为20,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0.1%和65.0%。结论老年创伤患者外周血HLA-DR+/CD14+低提示其潜在的免疫功能低下,可作为老年创伤脓毒症发生和预后不良的理想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 HLA-DR抗原 脓毒症 预后
下载PDF
肠系膜淋巴管结扎对重症中暑大鼠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3
作者 童华生 段鹏凯 +3 位作者 旋学智 陆杰富 唐柚青 苏磊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4-96,共3页
目的探讨肠系膜淋巴管结扎对重症中暑大鼠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40只雄性Wistar大鼠均分为5组(n=8):正常对照组、热应激对照(HSS)组、热应激对照肠系膜淋巴管结扎(HSS-LDL)组、重症中暑(SHS)组和重症中暑肠系膜淋巴管结扎(SHS-LDL)组。... 目的探讨肠系膜淋巴管结扎对重症中暑大鼠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40只雄性Wistar大鼠均分为5组(n=8):正常对照组、热应激对照(HSS)组、热应激对照肠系膜淋巴管结扎(HSS-LDL)组、重症中暑(SHS)组和重症中暑肠系膜淋巴管结扎(SHS-LDL)组。制备重症中暑大鼠模型,重症中暑发生时采集外周血行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凝血相关指标的检测,同时对肺脏和肾脏进行组织病理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HSS组、HSS-LDL组大鼠凝血指标均无明显变化,而SHS组大鼠PT和APTT均明显延长(P<0.05),血小板(PLT)计数明显下降(P<0.05),D-二聚体明显升高(P<0.05),SHS-LDL组大鼠所有凝血指标呈现部分恢复趋势(P<0.05)。组织病理学分析提示SHS组大鼠肺脏和肾脏呈现严重出血、淤血等病理损害,肠系膜淋巴管结扎部分缓解了脏器组织的出血性病理损害。结论肠淋巴途径的肠源性毒性物质可能是造成重症中暑全身和脏器凝血功能紊乱的重要原因,肠系膜淋巴管结扎可部分缓解凝血功能紊乱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暑 肠系膜淋巴管 凝血酶原
下载PDF
热打击及中暑小鼠血清对小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单核细胞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刘亚楠 徐秋林 +5 位作者 郭晓华 周耿标 王郑莲 陆杰富 邱俊明 苏磊 《感染.炎症.修复》 2014年第3期131-135,F0002,共6页
目的:研究热打击及10%中暑小鼠血清刺激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VECs)对PMVECs表达血管内皮黏附分子(VCAM-1)和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水平及其黏附单核细胞能力的影响。方法:根据二次磁珠分选法分离乳鼠PMVECs,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并对其血... 目的:研究热打击及10%中暑小鼠血清刺激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VECs)对PMVECs表达血管内皮黏附分子(VCAM-1)和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水平及其黏附单核细胞能力的影响。方法:根据二次磁珠分选法分离乳鼠PMVECs,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并对其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VE-Cadherin)及Ⅷ因子进行染色鉴定。将PMVECs随机分为3组,分别进行37℃正常培养(对照组)、给予42℃2 h热打击或10%中暑小鼠血清刺激,24 h后分别提取总RNA,荧光定量PCR及Weston blot检测VCAM-1及ICAM-1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荧光显微镜观察其对人单核细胞(THP-1细胞)的黏附能力。结果:所分离PMVECs纯度较高,光镜下细胞呈特征性鹅卵石形状排列,VE-Cadherin及Ⅷ因子均可染色。与对照组相比,给予42℃2 h的热打击24 h后,VCAM-1及ICAM-1的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降低(P<0.05),而给予10%中暑小鼠血清刺激24 h后VCAM-1及ICAM-1的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增加(P<0.01)。与对照组相比,热打击组黏附THP-1细胞的细胞数无明显变化,中暑小鼠血清刺激组THP-1细胞数明显增多,显示PMVECs对单核细胞的黏附能力增强。结论:单独热打击并未使小鼠PMVECs黏附分子表达增加,而给予中暑小鼠血清刺激后其黏附分子表达显著上调,从而使单核细胞易于附壁,导致或加重了中暑相关的急性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打击 肺微血管内皮细胞 单核细胞 黏附分子 中暑
下载PDF
CD200在重症中暑大鼠中的表达及其与炎症因子关系 被引量:2
5
作者 陈荣琳 童华生 +3 位作者 曹枫 符少平 段鹏凯 陆杰富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16年第8期762-765,共4页
目的观察CD200在重症中暑大鼠中的表达与变化规律,及其与炎症因子分泌的关系,初步探讨CD200参与重症中暑炎症反应的机制。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8)、重症中暑组(HS,n=24)。重症中暑组置于人工气候舱内,温度(40... 目的观察CD200在重症中暑大鼠中的表达与变化规律,及其与炎症因子分泌的关系,初步探讨CD200参与重症中暑炎症反应的机制。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8)、重症中暑组(HS,n=24)。重症中暑组置于人工气候舱内,温度(40±2)℃,湿度(65±5)%,热打击制备经典中暑模型,对照组置于(22.0±1)℃室温下。分别于造模后0、6、12 h时点采血并处死大鼠,抽血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浓度,采用RT-PCR法检测肺组织CD200 m RNA表达。结果重症中暑组各时点CD200m RNA表达均低于对照组(P<0.05),热打击后CD200 m RNA表达逐渐降低,且呈时间依赖性递减(P<0.05);重症中暑组血清中HMGB1、TNF-α、IL-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热打击后HMGB1、TNF-α、IL-6分泌逐渐上调,且呈时间依赖性升高(P<0.05);CD200 m RNA表达降低与HMGB1(r=-0.635,P<0.05),TNF-α(r=-0.701,P<0.05),IL-6(r=-0.786,P<0.05)浓度升高呈显著负相关性。结论重症中暑时,CD200表达减少并随着时间进一步降低,促炎细胞因子HMGB1、TNF-α和IL-6分泌增多并随时间逐渐升高,CD200表达减少与HMGB1、TNF-α和IL-6分泌增多呈负相关。CD200的表达异常可能是重症中暑炎症反应的分子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暑 CD200 炎症 细胞因子
原文传递
CD200预处理对重症中暑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陈荣琳 曹枫 +5 位作者 符少平 殷惠梅 陆勇 段鹏凯 陆杰富 童华生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333-337,共5页
目的:观察CD200预处理对重症中暑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探讨CD200参与重症中暑炎症反应的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8)、重症中暑模型组(HS组,n=16)、CD200预处理组(CD200组,n=16)。HS组和CD200预处理组在热暴露... 目的:观察CD200预处理对重症中暑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探讨CD200参与重症中暑炎症反应的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8)、重症中暑模型组(HS组,n=16)、CD200预处理组(CD200组,n=16)。HS组和CD200预处理组在热暴露前分别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和CD200重组融合蛋白,制备经典中暑模型,对照组置于(22.0±1)℃室温下。分别于造模后60min时点检测肺组织CD200mRNA表达,检测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浓度。记录大鼠重症中暑形成时间、生存时间。结果:HS组和CD200预处理组CD200 mRNA表达均低于对照组(P<0.05);HS组和CD200预处理组血清中HMGB1、TNF-α、IL-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HS组HMGB1、TNF-α、IL-6高于CD200预处理组(P<0.05);CD200预处理组相比HS组在重症中暑形成时间(P<0.05)和中位生存时间(P<0.05)均延长。结论:CD200的表达异常可能是重症中暑炎症反应的分子机制之一,CD200预处理可以减轻重症中暑大鼠炎症反应,改善热应激状态下大鼠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中暑 CD200 炎症反应 细胞因子
原文传递
多种激素联合使用对脑死亡器官捐献供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7
作者 誉铁鸥 曹泳文 +4 位作者 毛克江 陆杰富 许佐航 黎文研 周立新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474-476,共3页
目的观察肾上腺素或去甲肾上腺素、去氨加压素、甲泼尼龙和甲状腺素多种激素联合使用改善脑死亡供者血流动力学的作用,为供者器官维护提供重要手段。方法45例潜在脑死亡器官捐献供者,在常规维护基础上,加用甲状腺素、甲泼尼龙、去氨加压... 目的观察肾上腺素或去甲肾上腺素、去氨加压素、甲泼尼龙和甲状腺素多种激素联合使用改善脑死亡供者血流动力学的作用,为供者器官维护提供重要手段。方法45例潜在脑死亡器官捐献供者,在常规维护基础上,加用甲状腺素、甲泼尼龙、去氨加压素,并根据血压情况再加用去甲肾上腺素和(或)肾上腺素,记录多种激素联合使用第0、1天捐献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排出量(CO)、心脏功能指数(CI)、每搏输出量(SV)及全心射血分数(GEF)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作多种激素联合使用前后对比分析。结果45例脑死亡捐献者予以多种激素联合使用前,MAP为(48.49±10.69)mmHg,CO为(2.55±0.71)L/min,CI为(1.57±0.43)L/min·m2,SV为(28.38±11.16)ml,GEF为(32.56±12.43)%,均较正常值显著降低,与正常值下限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予多种激素联合使用1 d后,MAP为(87.99±7.35)mmHg,CO为(6.49±1.05)L/min,CI为(4.01±0.68)L/min·m2,SV为(60.21±8.75)ml,GEF为(69.08±10.34)%,均在正常范围内,与激素使用前比较,血流动力学各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应用多种激素后脑死亡器官潜在捐献者血流动力学明显改善,待捐献器官血流灌注得到保障,成功捐献,可为脑死亡器官捐献者维护提供临床应用研究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死亡 供者 激素 维护 血流动力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