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6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软体排沉排水流结构与排体动力特性数值模拟
1
作者 杨涵苑 陆永军 +1 位作者 左利钦 陆彦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13-1023,共11页
针对软体排沉排施工时容易出现撕排和断排的问题,本文基于k-ωSST湍流模型,采用分区耦合算法对顺水沉排过程进行双向流固耦合模拟。分析了不同水流条件下绕流流场、涡流结构与排体动力特性,并结合室内水槽试验验证模型计算精度。结果表... 针对软体排沉排施工时容易出现撕排和断排的问题,本文基于k-ωSST湍流模型,采用分区耦合算法对顺水沉排过程进行双向流固耦合模拟。分析了不同水流条件下绕流流场、涡流结构与排体动力特性,并结合室内水槽试验验证模型计算精度。结果表明:水流流经排体后发生流动分离,导致沿排宽中轴线形成对称的回流区。排体迎水面流速随水深增加呈指数型递增,排体后方高速尾流带的最大流速相较平均流速可增大40%~50%。当雷诺数增加,主体涡流结构由靠近床面侧逐步向水面处发展。此外,排体所受应力沿横向呈条带状分布,峰值集中于排体与翻板交界处及排头梁附近。研究结果可为完善排体结构设计、改进沉排施工工艺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道整治 软体排 护岸工程 流固耦合 沉排 动力响应 流场特性 涡流结构
下载PDF
荆江河段泥沙冲淤对三峡水库汛期排沙的响应 被引量:1
2
作者 左利钦 陆永军 +2 位作者 王洪杨 郑力 李鑫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5-125,共11页
三峡水库汛期排沙研究大多关注库区的减淤效应,对坝下游河道的冲淤影响尚需进一步研究,对优化水库调度和河道保护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三峡水库下游荆江河段为对象,建立了荆江长河段二维水沙数学模型,并结合实测资料分析,基于三峡水库2... 三峡水库汛期排沙研究大多关注库区的减淤效应,对坝下游河道的冲淤影响尚需进一步研究,对优化水库调度和河道保护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三峡水库下游荆江河段为对象,建立了荆江长河段二维水沙数学模型,并结合实测资料分析,基于三峡水库2018年7月排沙调度,通过设置不同的排沙比(7%~100%),计算分析了荆江河段冲淤对三峡水库排沙比的响应。结果表明:虽然荆江河段全年总体冲刷,但排沙比较大时汛期仍可能淤积,上荆江河段受排沙调度影响相对较大;总体而言,2018年汛期水沙条件下,30%左右的排沙比是荆江河段洪季冲淤的临界点;排沙比提高后,汛期淤积部位大部分为边滩等缓流区,以及弯曲河段凹岸等,主槽仍冲刷,对维护滩槽高差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沙调度 场次洪水 水沙调节 泥沙冲淤 排沙比 荆江河段 三峡水库
下载PDF
波浪作用下粉沙临底输沙特征的试验研究
3
作者 朱昊 左利钦 +3 位作者 陆永军 李寿千 王茂枚 刘菁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35-646,共12页
风暴潮及大风天等极端天气下易出现临底高强度输沙,对动力地貌过程、港口航道设施、生态保护等产生深刻影响,开展临底泥沙运动机理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工程指导意义。本研究以波浪作用下的粉沙为研究对象,开展波浪水槽输沙试验,构... 风暴潮及大风天等极端天气下易出现临底高强度输沙,对动力地貌过程、港口航道设施、生态保护等产生深刻影响,开展临底泥沙运动机理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工程指导意义。本研究以波浪作用下的粉沙为研究对象,开展波浪水槽输沙试验,构建底部高浓度测沙系统,实现从不动床面到悬沙层的精细测量,观测不同动力环境下的输沙现象。研究结果表明:相对较弱动力条件下的床面存在沙纹,随着动力条件增强,沙纹被冲蚀并出现层移输沙现象;通过不同床面高度含沙量过程的分析,随着波浪的周期性运动,粉沙底部层移运动特征表现为泥面呈现横向摆动的周期性运动,深度越大的泥层摆动幅度越小,并开始出现相位滞后现象;引入移动数和密实度系数,建立了粉沙-沙宽级配范围的层移临界条件下波浪可移动数的计算公式。本研究初步提出了细颗粒泥沙底部运动机制,对进一步研究骤冲骤淤机理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沙 层移质运动 水槽试验 高含沙层 波浪作用
下载PDF
潮滩前缘盐沼植被簇团与潮沟系统演变相互作用研究
4
作者 张荣成 张晓天 +4 位作者 曹浩冰 李寿千 陆彦 陆永军 周曾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9-120,共12页
潮滩前缘盐沼植被簇团可以通过改变水动力及泥沙运动等过程影响潮沟系统的地形地貌,而潮沟系统的地形特征也会影响盐沼簇团的生长、扩张与侵蚀,但对盐沼簇团与潮沟系统地貌演变的相互作用机制尚缺乏认识。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构建了考虑... 潮滩前缘盐沼植被簇团可以通过改变水动力及泥沙运动等过程影响潮沟系统的地形地貌,而潮沟系统的地形特征也会影响盐沼簇团的生长、扩张与侵蚀,但对盐沼簇团与潮沟系统地貌演变的相互作用机制尚缺乏认识。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构建了考虑盐沼植被动态演变的潮滩生物动力地貌耦合模型,模拟了盐沼植被簇团生长扩张与潮沟系统地貌演变过程,分析了不同初始数量的盐沼植被簇团与潮沟系统的空间格局及形态参数间的双向反馈。结果表明,潮沟先迅速向海陆两侧延伸,后发育出大量分汊;盐沼簇团向周边扩张后未被潮沟切割区域逐渐连成片。少量盐沼簇团能够增加潮沟密度,促进边缘冲刷式潮沟系统的发育。潮沟的走向受盐沼簇团分布位置及数量的影响,多个盐沼植被簇团间的水流集中比单个簇团的边缘水流冲刷更易形成潮沟。在盐沼植被簇团与潮沟系统共同发育初期,潮沟系统发育受盐沼植被簇团的促进作用较大,后期潮沟内比簇团边缘更易形成水流汇聚,盐沼簇团的影响逐渐由促进作用转为稳定作用。此外,潮沟的存在限制了盐沼植被的横向扩散,切割了盐沼植被簇团,影响盐沼植被的空间分布格局。本研究揭示了盐沼植被簇团与潮沟系统地貌耦合演化机制,可为盐沼潮滩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沟系统 盐沼植被簇团 数值模拟 地貌演变
下载PDF
新沂河入海泓道分流比变化与海口枢纽下游减淤措施初步研究
5
作者 周云金 袁聪 +2 位作者 王志力 黄廷杰 陆永军 《泥沙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6-73,80,共9页
针对新沂河海口滩地植被密布、闸上泓道复杂多分汊、口外含沙量大等特点,分析了江苏沿海建闸多分汊河口分流比变化特点及成因,表明南、北深泓分流比较设计值均偏大,中深泓反之,分流比偏离的主要原因是中深泓闸下泓道回淤严重加上芦苇“... 针对新沂河海口滩地植被密布、闸上泓道复杂多分汊、口外含沙量大等特点,分析了江苏沿海建闸多分汊河口分流比变化特点及成因,表明南、北深泓分流比较设计值均偏大,中深泓反之,分流比偏离的主要原因是中深泓闸下泓道回淤严重加上芦苇“锚固”作用致使行洪断面面积锐减50%以上,严重限制了中深泓的行洪能力,加之闸上引河及中深泓底高程远高于南深泓和北深泓,导致中深泓汇流阻力大。建立了新沂河二维潮流泥沙数学模型,在水动力和泥沙回淤验证的基础上,预测了泥沙回淤过程,研究了分流比优化措施及闸下减淤效果,可为海口枢纽除险加固与运维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沂河口 挡潮闸 多分汊 分流比 闸下淤积 减淤措施
原文传递
光纤传感监测护底软体排的可行性探讨
6
作者 魏祥龙 杨海亮 +3 位作者 左利钦 陆永军 杨涵苑 袁赛瑜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7-151,共5页
软体排是长江中下游主要的洲滩守护结构,而水流冲刷作用易引起排体的变形,影响其守护效果。针对水下护底软体排变形监测的难点,通过开展室内试验,探讨光纤传感监测软体排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排体拉伸变形的初始阶段(小于20 mm),应... 软体排是长江中下游主要的洲滩守护结构,而水流冲刷作用易引起排体的变形,影响其守护效果。针对水下护底软体排变形监测的难点,通过开展室内试验,探讨光纤传感监测软体排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排体拉伸变形的初始阶段(小于20 mm),应变实测值与理论值偏差较小;拉伸长度大于20 mm时,各测点的误差率呈指数型增长,定点处光缆与排体的固定效果决定了拉伸变形的监测精度;光纤传感对弯曲变形的定位精度为3倍的定点距离,集中受力区域(如冲刷坑边缘)会引起光纤的正应变;光纤传感具备监测柔性护滩结构拉伸变形的可行性,但应用该技术时,需考虑传感光纤与软体排变形的耦合性、沉排施工的破坏性及施工工序的复杂性等。该研究结果可为软体排服役状态监测及健康诊断技术的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体排 航道整治 变形监测 光纤传感
原文传递
金沙江下游区间来沙驱动因子分析及产沙预测模型
7
作者 谭寓宁 刘怀湘 陆永军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77-289,共13页
随着长江上游梯级开发的快速推进,金沙江下游干支流来沙占比失衡现象日益突出,区间水沙实测资料欠缺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对干流库群泥沙淤积的预测。为系统性了解并掌握金沙江下游区间内泥沙分布全貌,明晰区间来沙时空异性特征以及归因,基... 随着长江上游梯级开发的快速推进,金沙江下游干支流来沙占比失衡现象日益突出,区间水沙实测资料欠缺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对干流库群泥沙淤积的预测。为系统性了解并掌握金沙江下游区间内泥沙分布全貌,明晰区间来沙时空异性特征以及归因,基于已有支流水文站泥沙序列与因子集,采用秩相关分析研究了区域内地形、气候、土地覆被、空间尺度各类因子对流域产沙的潜在影响和各因子之间的变化独立性。通过参数降维与双重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识别关键因子组合并构建输沙模数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8°以上坡度占比、气温和集水面积的驱动因子组合能够较为完整地解释研究区域产沙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能解释约92%输沙模数变化性的预测模型。根据模型计算得到广大无实测资料区域的输沙模数分布范围为87~1189 t/(km^(2)·a),近50 a来减小幅度约50~300 t/(km^(2)·a)。在此基础上识别白鹤滩、溪洛渡高产沙及上下游低产沙区间,并分析了该空间不均衡特征的削弱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产沙 悬移质输沙量 输沙模数 区间来沙 预测模型 金沙江
下载PDF
强潮河口围海工程对水动力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37
8
作者 陆永军 李浩麟 +2 位作者 董壮 陆建宇 郝嘉凌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7-25,共9页
针对强潮河口边界地形复杂、岛屿众多、悬沙分布在口门以上、河段存在高含沙量浑浊带以及底沙级配分布宽的特点,给出了贴体正交曲线坐标系下非均匀悬沙、底沙数学模型的基本方程、初始条件、边界条件及动边界处理技术,对计算中经常遇到... 针对强潮河口边界地形复杂、岛屿众多、悬沙分布在口门以上、河段存在高含沙量浑浊带以及底沙级配分布宽的特点,给出了贴体正交曲线坐标系下非均匀悬沙、底沙数学模型的基本方程、初始条件、边界条件及动边界处理技术,对计算中经常遇到的几个关键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计算的18个潮位站潮位过程与原型吻合良好,8个断面的46条垂线同步流速、流向过程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多连通域复杂边界条件下非均匀不平衡悬沙与底沙的长时期的底床变形模拟问题。以瓯江口温州浅滩围海工程为例,应用二维潮流泥沙数学模型,研究了强潮河口围海工程对水动力环境的影响问题,包括该工程引起的潮量变化、各水道流速变化及长时期的底床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潮河口 围海工程 水动力环境 数学模型 潮流 非均匀泥沙 底床变形
下载PDF
渤海湾曹妃甸港区开发对水动力泥沙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40
9
作者 陆永军 左利钦 +1 位作者 季荣耀 张金善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93-800,共8页
针对渤海湾曹妃甸海域波浪、潮流、泥沙及海床演变特点,应用波流共同作用下二维泥沙数学模型研究港区开发方案。2006年冬季和夏季大、小潮潮流泥沙验证表明,该海域潮位及15条同步垂线流速、流向、含沙量过程的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良好,... 针对渤海湾曹妃甸海域波浪、潮流、泥沙及海床演变特点,应用波流共同作用下二维泥沙数学模型研究港区开发方案。2006年冬季和夏季大、小潮潮流泥沙验证表明,该海域潮位及15条同步垂线流速、流向、含沙量过程的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良好,并进行了矿石码头港池前沿海域在潮流与波浪共同作用下悬沙引起的冲淤验证,计算的冲淤厚度及其分布趋势与实测值比较接近。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曹妃甸前岛后陆的港区围垦方案对水动力环境的影响问题,包括该工程引起的曹妃甸甸头以南深槽、老龙沟深槽及各港池的流速变化及底床的冲淤变形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浪 潮流 泥沙 数学模型 港区开发 曹妃甸
下载PDF
强潮河口拦门沙航道回淤及治理措施 被引量:27
10
作者 陆永军 李浩麟 +1 位作者 王红川 左利钦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450-1456,共7页
针对瓯江口边界地形复杂、岛屿众多、口门以上河段存在高含沙量浑浊带以及底沙级配分布宽的特点,分析了强潮河口拦门沙演变规律及成因,应用波浪与潮流共同作用下的二维泥沙数学模型,研究拦门沙航道开挖后的回淤及治理措施。数学模型中... 针对瓯江口边界地形复杂、岛屿众多、口门以上河段存在高含沙量浑浊带以及底沙级配分布宽的特点,分析了强潮河口拦门沙演变规律及成因,应用波浪与潮流共同作用下的二维泥沙数学模型,研究拦门沙航道开挖后的回淤及治理措施。数学模型中引进前期含沙量的概念,得到了潮流挟沙能力公式,给出了波浪作用下浮泥引起航槽回淤的模拟方法。在瓯江口潮流与含沙量验证基础上,进行了拦门沙航槽开挖后悬沙、底沙与浮泥引起航槽回淤的验证计算,计算的淤积厚度及沿航线分布趋势与实测值比较接近。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瓯江口拦门沙航道治理原则、措施及工程对水动力泥沙环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潮河口 拦门沙 航道治理 波浪 潮流 数学模型 悬沙 浮泥 航槽回淤
下载PDF
水沙调节后三峡工程变动回水区泥沙冲淤变化 被引量:20
11
作者 陆永军 左利钦 +1 位作者 季荣耀 毛继新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18-324,共7页
长江上游溪洛渡、向家坝等水电工程的建设,改变了进入三峡水库变动回水区及库区的水沙环境。上游水库水沙调节后,变动回水区的泥沙淤积情况将会发生相应变化。在分析三峡工程变动回水区水沙特性的基础上,应用建立的适合多连通域的贴体... 长江上游溪洛渡、向家坝等水电工程的建设,改变了进入三峡水库变动回水区及库区的水沙环境。上游水库水沙调节后,变动回水区的泥沙淤积情况将会发生相应变化。在分析三峡工程变动回水区水沙特性的基础上,应用建立的适合多连通域的贴体正交曲线坐标系下的二维水沙数学模型,根据三峡工程初步设计阶段选定的1961-1970年(简称60系列)及上游水库水沙调节后的水文系列及相应进出口边界条件,预测了重庆主城区河段100年泥沙冲淤的时空变化规律。研究表明,60水沙系列条件下,该河段淤积比较严重,淤积主要位于岸线凹凸不平的弯沱、回流区及河道的宽浅河段;上游水沙调节后,仅局部岸线凹凸不平的弯沱有少量泥沙淤积,主城区川江段的淤积量仅为60系列的17.4%,嘉陵江段仅为60系列的10.3%,这对三峡水库有效库容的保持及主城区河段岸线利用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沙调节 变动回水区 泥沙冲淤 数学模型 重庆河段 长江 嘉陵江 三峡工程
下载PDF
波浪与潮流共同作用下二维泥沙数学模型 被引量:32
12
作者 陆永军 左利钦 +1 位作者 王红川 李浩麟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2,共12页
针对河口海岸地区波浪与潮流运动的特点,将波浪过程概化为潮周期中具有平均意义的波浪流要素,叠加到潮流运动方程中,以模拟长时段的水流运动及泥沙场的变化,建立了波浪与潮流联合作用下二维泥沙数学模型,包括贴体正交曲线坐标系下水流... 针对河口海岸地区波浪与潮流运动的特点,将波浪过程概化为潮周期中具有平均意义的波浪流要素,叠加到潮流运动方程中,以模拟长时段的水流运动及泥沙场的变化,建立了波浪与潮流联合作用下二维泥沙数学模型,包括贴体正交曲线坐标系下水流运动方程、非均匀悬沙、底沙输移方程、初始条件、边界条件、动边界技术及数值计算格式,引进前期含沙量的概念,得到了潮流挟沙能力公式,波浪作用下的挟沙能力采用窦国仁公式,浮泥挟沙能力采用罗肇森公式。计算的瓯江口、温州湾潮位过程与原型吻合良好,8个断面的46条垂线同步流速、流向过程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多连通域复杂边界条件下瓯江口拦门沙航槽开挖后潮流与风浪作用下悬沙、底沙与浮泥引起航槽回淤的模拟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浪 潮流 数学模型 悬沙 底沙 浮泥 航槽回淤
下载PDF
河口海岸滩涂开发治理与管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3
作者 陆永军 侯庆志 +2 位作者 陆彦 王艳红 季荣耀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12,共12页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对滩涂资源的圈围开发已成为缓解日益增长的土地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径.对有限滩涂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已严重影响到许多河口海岸的自然演变规律,致使滩涂资源的再生能力下降甚至逆转,进而威胁河口海岸...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对滩涂资源的圈围开发已成为缓解日益增长的土地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径.对有限滩涂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已严重影响到许多河口海岸的自然演变规律,致使滩涂资源的再生能力下降甚至逆转,进而威胁河口海岸地区的防洪安全和水资源安全,影响沿海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滩涂资源及其承载能力是有限的,在一定时期、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下,需要以维护生态、环境健康为前提,以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条件.简述了河口海岸滩涂开发治理与管理研究进展,包括滩涂开发利用的国内外现状及对环境影响、滩涂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评价、管理体系的构建,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我国未来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海岸 滩涂 开发治理 可持续 管理 进展
下载PDF
长江中游瓦口子至马家咀河段二维水沙数学模型 被引量:19
14
作者 陆永军 王兆印 +1 位作者 左利钦 朱立俊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27-234,共8页
针对长江中游瓦口子至马家咀河段(弯曲分汊河段)的水沙运动特点,给出了二维水沙数学模型尤其是推移质不平衡输沙计算的模式,主要包括推移质不平衡输沙方程、床沙级配方程、河床变形方程;对模型中的几个关键问题提出了处理方法,如非均匀... 针对长江中游瓦口子至马家咀河段(弯曲分汊河段)的水沙运动特点,给出了二维水沙数学模型尤其是推移质不平衡输沙计算的模式,主要包括推移质不平衡输沙方程、床沙级配方程、河床变形方程;对模型中的几个关键问题提出了处理方法,如非均匀沙起动及输移规律、床面混合层厚度等。利用大量的水流及河床变形资料,率定了模型的一些参数,进行了水面线、流速分布及河床变形的详细验证。在此基础上,根据设计部门提供的进出口水沙边界条件,预测了三峡工程蓄水初期该河段的冲淤过程与分布及航道条件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游 弯曲 分汊 水沙 二维数学模型
下载PDF
海湾型潮汐通道中大型深水港开发的水沙问题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陆永军 季荣耀 +1 位作者 左利钦 黄健维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426-1436,共11页
正在建设中的我国钢铁基地曹妃甸的前沿深槽属于典型的海湾型潮汐通道,潮流在深槽内基本为东西向的往复流,是维持深槽水深的主要动力;其泥沙的运动受波浪与潮流共同作用,风浪掀沙作用对含沙量场影响明显。针对这类海湾型潮汐通道的波浪... 正在建设中的我国钢铁基地曹妃甸的前沿深槽属于典型的海湾型潮汐通道,潮流在深槽内基本为东西向的往复流,是维持深槽水深的主要动力;其泥沙的运动受波浪与潮流共同作用,风浪掀沙作用对含沙量场影响明显。针对这类海湾型潮汐通道的波浪、潮流、泥沙及海床演变的特点,建立了波流共同作用下的二维泥沙数学模型,并进行了2006年冬、夏季大小潮潮流、泥沙的验证。验证结果表明,本海域潮位及15条同步垂线流速、流向、含沙量过程的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良好,矿石码头港池前沿计算的冲淤厚度及其分布趋势与实测值接近。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曹妃甸深水港开发引起甸头以南深槽、老龙沟深槽、各港池的流速变化及港池航道内的回淤和台风暴潮引起的骤淤等问题,为论证沿海潮汐通道的保护利用以及港口工业的发展等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浪 潮流 泥沙 数学模型 海湾型潮汐通道 深水港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网河区低水位时空变化规律 被引量:12
16
作者 陆永军 季荣耀 +3 位作者 王志力 顾继一 贾良文 莫思平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00-809,共10页
珠江三角洲近30年的大规模无序采挖沙改变了网河区水多沙少、河势稳定的演变趋势,促使河床由缓慢淤积转变为大幅下切,低水位出现明显下降。这种人为作用已涵盖并远超同期河流自然演变的程度,对取水供水、生态保护、航运保障等产生了较... 珠江三角洲近30年的大规模无序采挖沙改变了网河区水多沙少、河势稳定的演变趋势,促使河床由缓慢淤积转变为大幅下切,低水位出现明显下降。这种人为作用已涵盖并远超同期河流自然演变的程度,对取水供水、生态保护、航运保障等产生了较大影响。在总结河口三角洲地区水位变化研究的基础上,以珠江三角洲网河区为例,按低水位变化划分为常年潮流段、季节性潮流段和常年径流段。其中,常年潮流段基本不受采砂影响;季节性潮流段依据径流、潮流比例,越靠近枯水潮流界,低水位变化越大;常年径流段还存在溯源冲刷引起的低水位下降。结合水沙变异过程,试图探讨水动力对河床急剧演变的响应机制,以期为通航低水位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水位 时空变化 人工采砂 溯源冲刷 珠江三角洲
下载PDF
三峡工程对葛洲坝枢纽下游近坝段水位与航道影响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陆永军 陈稚聪 +3 位作者 赵连白 邵学军 杨美卿 李云中 《中国工程科学》 2002年第10期67-72,共6页
根据实测地形和水文泥沙资料 ,分析了葛洲坝枢纽运用后宜昌河段的河床冲淤变化、推移质和床沙的粗化以及枯水位的变化。由数学模型计算和物理模型试验成果 。
关键词 葛洲坝枢纽 三峡工程 冲刷 水位下降 船闸 通航 数学模型 物理模型 河床演变
下载PDF
长江中游卵石夹沙河段二维水沙数学模型 被引量:8
18
作者 陆永军 徐成伟 +1 位作者 左利钦 季荣耀 《水力发电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6-43,47,共9页
针对长江中游宜昌至枝城河段卵石夹沙河床级配分布宽等特点,建立了非均匀悬沙、底沙二维数学模型,尤其是考虑了底沙的不平衡输移及冲淤过程中床沙的级配调整问题,对计算中的关键问题提出了处理方法,利用水文、泥沙及河床变形资料对模型... 针对长江中游宜昌至枝城河段卵石夹沙河床级配分布宽等特点,建立了非均匀悬沙、底沙二维数学模型,尤其是考虑了底沙的不平衡输移及冲淤过程中床沙的级配调整问题,对计算中的关键问题提出了处理方法,利用水文、泥沙及河床变形资料对模型进行了水面线、流速分布及冲淤过程的详细验证,尤其是进行了葛洲坝水利枢纽运用后、1998年洪水前后及三峡工程运用后的验证。在此基础上,根据设计单位一维数模提供的水沙边界条件,预测了三峡工程蓄水初期该河段的冲刷量、分布及床沙粗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泥沙工程学 长江中游 泥沙数学模型 卵石夹沙河床 宽级配 床沙粗化
下载PDF
曹妃甸深水大港滩槽稳定及工程效应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陆永军 季荣耀 左利钦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3-46,共14页
曹妃甸是渤海唯一不需要开挖航道和港池即可建设30万t级大型泊位的天然港址.该深水大港滩槽及潮沟为一个整体,自然条件下能否长期稳定是关注的焦点,只有稳定才能建港.本文简述了曹妃甸近岸海区地貌及水沙运动特征,从海岸体系的形成发育... 曹妃甸是渤海唯一不需要开挖航道和港池即可建设30万t级大型泊位的天然港址.该深水大港滩槽及潮沟为一个整体,自然条件下能否长期稳定是关注的焦点,只有稳定才能建港.本文简述了曹妃甸近岸海区地貌及水沙运动特征,从海岸体系的形成发育过程出发,分析了滩槽长期稳定性的变化趋势.近期接岸大堤、港区围填与码头建设等工程效应的分析表明,甸头前沿深槽以冲刷为主,规划方案实施两至三年后工程引起的甸头前沿海床冲淤基本达到平衡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槽演变 动力地貌 稳定性 深水大港 曹妃甸 渤海湾
下载PDF
城市江堤外移工程对防洪影响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陆永军 郝嘉凌 李浩麟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97-202,共6页
以浙江省温州市瓯江江堤外移工程为例,应用二维潮流数学模型研究了堤线外移的不同工程方案对城市防洪的影响。该模型能够模拟瓯江与楠溪江交汇引起的复杂水流运动,以及多岛屿对水流流场的影响。验证计算表明,计算的潮位及18条垂线流速... 以浙江省温州市瓯江江堤外移工程为例,应用二维潮流数学模型研究了堤线外移的不同工程方案对城市防洪的影响。该模型能够模拟瓯江与楠溪江交汇引起的复杂水流运动,以及多岛屿对水流流场的影响。验证计算表明,计算的潮位及18条垂线流速及断面流量过程与实测值吻合较好,误差均小于10%。因堤线外移的部分大多位于河道岸线的凹囊,适当外移可使河道岸线更趋平顺。100年一遇洪水时,瓯江大桥至鱼旗山堤线外移曲线方案1与直线方案2分别使屿头山-梅岙河段最高潮位壅高0 03~0 04m及0 04~0 08m。多年平均流量450m3/s时,方案2使塔山至鱼旗山断面垂线平均流速增加6%~22%,工程段以外河段流速变化较小;方案1缩窄的河宽和拦截过水面积明显小于方案2,相应引起流速变化也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江堤 防洪工程 多连通域 贴体坐标 数学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