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针导入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在皮肤屏障功能修复中的应用效果
1
作者 耿栋芸 +3 位作者 庄卉如 陆蒋惠文 邱丹丹 赵天兰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7期102-105,共4页
目的探究微针导入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治疗因皮肤炎性衰老导致的皮肤屏障功能下降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在本院接受面部皮肤治疗的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重组Ⅲ型人源化胶... 目的探究微针导入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治疗因皮肤炎性衰老导致的皮肤屏障功能下降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在本院接受面部皮肤治疗的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与治疗组(微针导入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各15例。治疗后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分别进行主观疗效评价及客观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4、8、12周,治疗组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皮肤皱纹、纹理、红区、毛孔、弹性、皮肤经皮失水及皮肤含水量改善明显(P<0.05);对照组治疗后油脂改善明显(P<0.05)。治疗后12周,治疗组的总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针导入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对皮肤修复有较好的疗效,可增强皮肤屏障功能,为改善皮肤屏障功能、治疗因皮肤屏障受损引起的炎性衰老提供了新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针 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 炎性衰老 皮肤屏障功能
下载PDF
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陆蒋惠文 张舒羽 +1 位作者 张杰 余道江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21年第7期461-469,共9页
人体暴露于电离辐射后会引发各个组织器官的损伤,其中,皮肤是人体最先暴露于射线的器官,其损伤的机制和治疗是研究的热点。放射性皮肤损伤(RISI)最常见于放疗后,还可见于核工业生产、放射性实验室和工业探伤等意外核事故。RISI形成后影... 人体暴露于电离辐射后会引发各个组织器官的损伤,其中,皮肤是人体最先暴露于射线的器官,其损伤的机制和治疗是研究的热点。放射性皮肤损伤(RISI)最常见于放疗后,还可见于核工业生产、放射性实验室和工业探伤等意外核事故。RISI形成后影响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严重者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然而,到目前为止,对于RISI尚无标准的治疗方案。笔者回顾性归纳总结了RISI的治疗方法,旨在为临床治疗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损伤 皮肤 放射性皮炎 治疗
原文传递
自由式穿支皮瓣在臀部压疮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3
作者 曹世坤 余道江 +5 位作者 安璐 陆蒋惠文 陈晓明 孙卫 伍丽君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0年第4期365-370,共6页
目的探讨自由式穿支皮瓣在臀部压疮修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3年12月—2019年7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整形外科采用自由式穿支皮瓣修复臀部压疮患者39例,其中男22例、女17例,平均年龄71岁;骶尾部19例,股骨转子部9... 目的探讨自由式穿支皮瓣在臀部压疮修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3年12月—2019年7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整形外科采用自由式穿支皮瓣修复臀部压疮患者39例,其中男22例、女17例,平均年龄71岁;骶尾部19例,股骨转子部9例,坐骨结节部7例,骶尾部合并股骨粗隆部4例。术前应用多普勒探查并标记出缺损周围血流流速超过2.5 cm/s的穿支血管,以此穿支为自由式穿支皮瓣的供血血管,以血管穿出点所在位置为旋转点,结合常规的皮瓣供区选择原则优选供区。常规行清创术,彻底切除溃疡周围坏死及失活组织,包括创面周围瘢痕及纤维化组织,直至创面新鲜。清创后创面组织活力好、无炎性反应患者行一期皮瓣修复术;清创术后创面组织活力较差、有潜在局部感染倾向患者,创面应用负压封闭引流装置,每次5~7 d,更换1~3次,待创面肉芽生长良好后行二期皮瓣修复术。39例患者臀部压疮修复共采用螺旋桨皮瓣34个、旋转皮瓣9个、V-Y推进皮瓣7个,其中单个皮瓣修复30例、组合皮瓣修复9例;皮瓣切取范围为10.5 cm×6.5 cm^22.0 cm×7.0 cm;供区均直接拉拢缝合。术后密切观察皮瓣成活情况,对症处理;随访术后功能、外形及复发情况。结果术后37例切口一期愈合,皮瓣顺利成活;1例术后皮瓣下出血,皮瓣远端部分坏死,二次清创,游离皮瓣及周边软组织,拉拢缝合修复;1例静脉回流不畅,皮瓣淤血,针刺放血处理后,切口延迟愈合。供区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6个月。39例患者术后皮瓣供区与受区功能及外形均满意,其中2例因护理不当分别于术后半年和1年臀部压疮复发。结论自由式穿支皮瓣既减少了传统轴型皮瓣或肌皮瓣的较大手术创伤,又避免在设计与操作中因血管解剖异常造成的困难,且血供可靠、操作简便,是修复压疮的理想皮瓣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性溃疡 压疮 臀部 自由式穿支皮瓣 修复
原文传递
自由穿支血管组合皮瓣修复腹股沟及邻近部位恶性肿瘤扩大切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1
4
作者 余道江 安璐 +3 位作者 陆蒋惠文 陈晓明 王玉龙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2022年第2期169-175,共7页
目的探讨自由穿支血管组合皮瓣在腹股沟及邻近部位肿瘤扩大切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9年8月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行腹股沟及邻近部位软组织缺损修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预判缺... 目的探讨自由穿支血管组合皮瓣在腹股沟及邻近部位肿瘤扩大切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9年8月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行腹股沟及邻近部位软组织缺损修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预判缺损面积或体积,用便携式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探测腹股沟周边潜在供区的所有穿支血管,根据穿支血管位置、多普勒血流回声强度、单个自由式穿支血管营养的皮瓣安全面积,并需满足供区可直接拉拢缝合的要求,将大范围的缺损划分为数个较小的组成部分,而每个组成部分对应一个自由式穿支皮瓣;逆向分离自由式穿支血管,形成以穿支血管为蒂的V-Y推进、旋转、螺旋桨等形式的小面积皮瓣(可根据实际解剖的穿支血管情况修正皮瓣);所有皮瓣转移至缺损处,按术前设计(胶片模拟)重新组合,修复腹股沟及邻近器官肿瘤扩大切除后的较大创面或较深腔隙,同时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术后前3 d观察皮瓣的颜色、温度、毛细血管反应,后期随访观察修复后外形及功能。结果共纳入31例患者,男18例,女13例;年龄48~82岁,平均66岁。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8.0 cm×10.0 cm~15.5 cm×20.0 cm,平均12.0 cm×15.0 cm。共切取65个皮瓣,螺旋桨皮瓣32个、旋转皮瓣18个、V-Y推进皮瓣15个;3个皮瓣组合者3例,2个皮瓣组合者28例。皮瓣切取面积:5.0 cm×10.0 cm~12.0 cm×20.0 cm,平均8.0 cm×13.0 cm,皮瓣蒂部穿支血管直径0.5 mm~4.0 mm。术后3 d皮瓣的颜色、温度、毛细血管反应正常;1例皮瓣淤血,切口愈合不良,换药处理,2周后愈合,其余30例皮瓣均一期成活。术后随访3个月至5年,平均1.5年,外形及功能良好。结论自由穿支血管皮瓣组合,可以修复腹股沟及邻近部位恶性肿瘤扩大切除后较大面积的皮肤软组织缺损,供瓣区可以直接缝合;该方法操作简便,避免了显微吻合及植皮,是一种可供临床借鉴的修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恶性肿瘤 腹股沟部 缺损 修复 穿支皮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