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
作者 陈世德 陶新智 伍伟锋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3期724-726,共3页
目的 研究慢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1(PAI 1)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 6 0例CHF患者 (CHF组 )和 2 0例健康体检者 (正常对照组 )血浆t PA及... 目的 研究慢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1(PAI 1)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 6 0例CHF患者 (CHF组 )和 2 0例健康体检者 (正常对照组 )血浆t PA及PAI 1抗原含量。结果 CHF组血浆t PA和PAI 1平均含量都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1)。CHF患者血浆PAI 1含量增高随心功能恶化而愈加明显。结论 CHF患者纤溶功能明显下降 ,可用血浆t PA、PAI 1含量作为判断病情的参考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充血性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被引量:11
2
作者 陈世德 刘唐威 《医学综述》 2008年第17期2682-2685,共4页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指由于急性心肌缺血所致的一组冠状动脉事件,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通常根据临床表现、心电图或心肌酶改变来诊断。而肌钙蛋白T或I、肌红蛋白是诊断心肌坏死的可靠标志物。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治疗...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指由于急性心肌缺血所致的一组冠状动脉事件,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通常根据临床表现、心电图或心肌酶改变来诊断。而肌钙蛋白T或I、肌红蛋白是诊断心肌坏死的可靠标志物。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治疗方法有心肌缺血再灌注治疗、抗血栓治疗、抗心肌缺血治疗和调脂治疗等,临床上应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心电图 肌钙蛋白 心肌酶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血栓素B_2的变化 被引量:2
3
作者 陈世德 伍伟锋 +1 位作者 刘唐威 秦雪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242-244,共3页
目的:观察冠心病(CHD)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表达和血浆血栓素B2(TXB2)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FCM)、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60例CHD患者(CHD组)接受阿司匹林(100mg/d)治疗前、治疗2... 目的:观察冠心病(CHD)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表达和血浆血栓素B2(TXB2)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FCM)、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60例CHD患者(CHD组)接受阿司匹林(100mg/d)治疗前、治疗2周后及20名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的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表达阳性率、血浆TXB2水平。结果:治疗后,CHD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表达阳性率、血浆TXB2水平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阿司匹林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CHD患者血小板活化与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阿司匹林 血小板膜糖蛋白 血栓素B2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现状 被引量:7
4
作者 陈世德 伍伟锋 《医学综述》 2007年第18期1409-1411,共3页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指由于急性心肌缺血所致的一组冠状动脉事件,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通常根据临床表现、心电图或心肌酶改变来诊断。而心肌肌钙蛋白T或I、肌红蛋白是诊断心肌坏死的可靠标志物。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指由于急性心肌缺血所致的一组冠状动脉事件,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通常根据临床表现、心电图或心肌酶改变来诊断。而心肌肌钙蛋白T或I、肌红蛋白是诊断心肌坏死的可靠标志物。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治疗方法有心肌缺血再灌注治疗、抗血栓治疗、抗心肌缺血治疗和调脂治疗等,临床上应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心肌肌钙蛋白 肌红蛋白 心肌酶
下载PDF
阿司匹林抵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陈世德 伍伟锋 《医学综述》 2005年第6期529-531,共3页
关键词 阿司匹林 抵抗 血小板 聚集
下载PDF
急性百草枯中毒7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陈世德 李超乾 唐玲玲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6期938-940,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为临床防治急性百草枯中毒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76例资料完整的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中毒后14d预后将患者分成存活组(n=38)和死亡组(n...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为临床防治急性百草枯中毒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76例资料完整的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中毒后14d预后将患者分成存活组(n=38)和死亡组(n=38),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内科常规治疗。结果:死亡组的年龄、性别、中毒—洗胃时间间隔、中毒—血液灌流时间间隔、尿素氮(BUN)、pH、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与存活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死亡组的中毒剂量、外周血白细胞(WBC)、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肌酐(Cr)均明显高于存活组(均P<0.05),而动脉血氧分压(PaO2)、碳酸氢根(HCO3-)均明显低于存活组(均P<0.05)。存活组中毒后14d内肺CT平扫检查发现肺部异常影像改变15例,阳性率为39.5%;而死亡组中有23例,阳性率为60.5%出现肺部异常影像改变,明显多见于存活组(P<0.05)。结论:急性百草枯中毒后,中毒剂量、WBC计数、肝肾功能指标、动脉血气分析指标、肺部异常影像改变等均可作为评估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草枯 中毒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预后
下载PDF
毒蛇咬伤救治的几点认识 被引量:19
7
作者 陈世德 李其斌 《蛇志》 2009年第2期125-127,共3页
关键词 毒蛇咬伤 中毒机制 临床表现 诊断 救治
下载PDF
一氧化氮的生理作用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陈世德 陶新智 《蛇志》 2002年第1期67-69,共3页
关键词 一氧化氮 生理作用 心血管疾病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对纤溶功能的影响
9
作者 陈世德 陶新智 伍伟锋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58-261,共4页
目的 研究慢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RAS)和纤溶功能的变化 ,及RAS对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 CHF患者 6 0例。健康体检者 2 0例 (正常对照组 )。用放射免疫法 (RIA)测定CHF组和对照组血浆肾素活性 (PRA)、血管紧张素Ⅱ... 目的 研究慢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RAS)和纤溶功能的变化 ,及RAS对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 CHF患者 6 0例。健康体检者 2 0例 (正常对照组 )。用放射免疫法 (RIA)测定CHF组和对照组血浆肾素活性 (PRA)、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醛固酮 (ALD)水平 ,并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定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1(PAI 1)抗原含量。结果 CHF组血浆PRA、AngⅡ、ALD、t PA和PAI 1平均水平都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CHF患者血浆PAI 1和AngⅡ水平增高程度随心力衰竭恶化而愈加明显。CHF患者血浆PAI 1抗原含量与AngⅡ水平呈正相关 (r=0 .994 ,P<0 .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充血性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下载PDF
介入封堵术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血浆t-PA和PAI-1水平的影响
10
作者 陈世德 伍伟锋 俸勇强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1-22,共2页
目的:评价介入封堵术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CHD)患者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70例CHD患者及30例健康人(正常对照组)血浆t-PA、PAI-1水平。所有CHD患者分... 目的:评价介入封堵术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CHD)患者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70例CHD患者及30例健康人(正常对照组)血浆t-PA、PAI-1水平。所有CHD患者分别于介入封堵术前1d、术后24h、1、3、6、12个月检测血浆t-PA、PAI-1水平。结果:介入封堵术前,CHD患者血浆t-PA、PAI-1水平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介入封堵术后1个月,CHD组血浆PAI-1水平开始逐渐下降,术后6个月恢复正常水平;血浆t-PA水平在术后1个月升高,术后3个月始下降,术后6个月恢复正常水平。结论:介入封堵术可通过改变血浆t-PA、PAI-1水平而改善小儿CHD患者的内源性纤溶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介入封堵术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
下载PDF
全血细胞减少性急性白血病62例临床分析
11
作者 陈世德 彭志刚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10-310,共1页
关键词 全血细胞减少性急性白血病 临床分析 临床特点 临床资料 PAL 确诊
下载PDF
提高诊断学教学质量之刍议
12
作者 陈世德 陶新智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1期266-,共1页
关键词 诊断学 临床医学 医学生 临床思维方法 教学质量 教育质量
下载PDF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之刍议
13
作者 陈世德 刘唐威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60-61,共2页
关键词 和谐医患关系 病人 医院管理年 医患双方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与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陈世德 陶新智 《医学综述》 2003年第9期520-522,共3页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Ⅱ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心脏 血管
下载PDF
802例正常成人超声心动图测值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唐威 刘浩 +10 位作者 郭盛兰 陶新智 李醒三 朱立光 尹瑞兴 朱继金 曾知恒 李智贤 梁文武 陈世德 吴海珊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1期66-69,共4页
目的 确定正常成年人超声心动图的正常值 ,了解其影响因素。方法 随机、整群、分层抽样调查广西南宁 80 2例 18~ 75岁的正常成人 ,测量其超声心动图测值。结果 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 13项超声心动图测值结果见正文。测值与年龄、性... 目的 确定正常成年人超声心动图的正常值 ,了解其影响因素。方法 随机、整群、分层抽样调查广西南宁 80 2例 18~ 75岁的正常成人 ,测量其超声心动图测值。结果 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 13项超声心动图测值结果见正文。测值与年龄、性别、体重呈正相关 ,与心率呈负相关 ,收缩压与左室舒张末径、左室收缩末径、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正相关。结论 所得到大样本的正常成人超声心动图测值呈正态分布 ,可重复性良好。影响超声心动图测值的因素除性别、年龄外 ,尚有体重、收缩压、心率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正常值
下载PDF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外周血CD_4^+CD_(25)^+ T细胞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6
作者 吴海 廖钦晨 +3 位作者 贺慧娟 陈世德 文宏 刘艳丽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10,共2页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30例DCM患者(DCM组)及20例健康者(对照组)的外周血CD4+CD2+5T细胞。结果外周血CD4+CD2+5T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DCM组为(8.53±1.64...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30例DCM患者(DCM组)及20例健康者(对照组)的外周血CD4+CD2+5T细胞。结果外周血CD4+CD2+5T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DCM组为(8.53±1.64)%,对照组为(11.4±2.1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且DCM患者心功能越差,CD4+CD2+5T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越低。结论DCM患者CD4+CD2+5T细胞比例减少,可能打破自身免疫耐受,发生针对心肌抗原的免疫反应,参与DCM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CD4+CD25+ 自身免疫
下载PDF
婴幼儿胃肠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永坤 陈世德 +7 位作者 谢学礼 杜百年 沈居仁 张新生 龙沛然 曾子安 李克光 汪琼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1990年第1期6-8,共3页
对210例不同季节婴幼儿胃肠炎患儿的粪便,进行直接电镜、(DEM)、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细菌培养和生化方法检查,并结合临床分析首次发现:昆明地区一年四季均有婴幼儿轮状病毒胃肠炎发生,病程可为急性、... 对210例不同季节婴幼儿胃肠炎患儿的粪便,进行直接电镜、(DEM)、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细菌培养和生化方法检查,并结合临床分析首次发现:昆明地区一年四季均有婴幼儿轮状病毒胃肠炎发生,病程可为急性、迁延性和慢性。全都排稀水便,25.4%伴有粘液便,部分病程迁延或伴粘液使者与混合感染有关。各季节婴儿轮状病毒胃肠炎的临床表现无差异(P>0.05),同时也发现不同电泳型轮状病毒胃肠炎的临床表现不同,提示不电泳型轮状病毒的毒性不同。尚指出了病毒与细茵、病毒之间混合感染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炎 婴幼儿 临床研究 轮状病毒 混合性感染
下载PDF
突发群体性食物中毒的应急处置办法 被引量:2
18
作者 曹杰 李超乾 +3 位作者 温汉春 吴韫宏 陈世德 杨宇宁 《应用预防医学》 2009年第1期64-64,共1页
关键词 群体性食物中毒 应急处置 医院急诊科 食物中毒事件 广西医科大学 医疗资源 组织协调
下载PDF
广西急诊医学机构设备现状调查 被引量:2
19
作者 曹杰 李超乾 +3 位作者 陈世德 温汉春 吴韫宏 杨宇宁 《内科》 2008年第5期778-779,共2页
关键词 急诊医学 急诊科 发展 调查
下载PDF
心肌梗死患者CD4^+CD25^+Foxp3^+ T细胞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2
20
作者 贺慧娟 吴海 +2 位作者 廖钦晨 陈世德 闭奇 《内科》 2010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T细胞的水平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组)、21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OMI组)和3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外周血CD4+CD25+Foxp3+T细胞水平。结果 AMI组、OMI...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T细胞的水平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组)、21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OMI组)和3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外周血CD4+CD25+Foxp3+T细胞水平。结果 AMI组、OMI组的CD4+CD25+T细胞/CD4+T细胞比例分别为(7.20±1.96)%和(7.55±1.77)%均低于对照组的(8.81±1.50)%(P<0.05);CD4+CD25+Foxp3+T细胞/CD4+T细胞比例AMI组为(1.42±0.38)%和OMI组为(1.46±0.55)%均比对照组(1.75±0.58)%低(P<0.05)。结论 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降低可能打破了外周免疫耐受,参与了心肌梗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CD4+CD25+Foxp3+ 调节性T细胞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