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5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陈丹青、王中军等谈中国当代油画市场
1
作者 陈丹青 王中军 +3 位作者 黄燎原 唐炬 余丁 尤永 《中国书画》 2006年第2期74-77,共4页
尤永(以下简称尤):王中军先生能不能先谈谈这一年来在油画收藏上的收获和心得?王中军(以下简称王):我很少跟人家交流,我的收藏是非常个人主义的,有的人是投资,但我一直没有把它当作投资来看,就是自己喜欢。像陈丹青、艾轩、杨飞云、王... 尤永(以下简称尤):王中军先生能不能先谈谈这一年来在油画收藏上的收获和心得?王中军(以下简称王):我很少跟人家交流,我的收藏是非常个人主义的,有的人是投资,但我一直没有把它当作投资来看,就是自己喜欢。像陈丹青、艾轩、杨飞云、王沂东等画家我都特别熟悉,而且是我以前画画时最崇拜的一批人,说更简单点我是崇拜艺术。我买杨飞云的画印象中最便宜的是4万元,后来从8万到十几万,到去年以242万买下了嘉德秋拍那张杨飞云的《红帘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油画 王中军 陈丹青 杨飞云 嘉德 艾轩 王沂东 艺术品市场 当代艺术家 纽约苏富比
下载PDF
走不出的五四--对话陈丹青 被引量:2
2
作者 许子东 陈丹青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2-117,共6页
陈丹青:回看五四,甚至不只是五四,应该讲是清末民初那一段,可能是中国历史上特别有意思的一段,就是元气淋漓。出来的人各色各样都有,有烈士型的,然后有风流型的,然后有投机型的。
关键词 陈丹青 五四 对话 清末民初 中国历史 烈士
下载PDF
再谈木心先生——陈丹青答客问 被引量:2
3
作者 陈丹青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4-16,共3页
问:好多人在您的推荐之下,读了木心先生的书,但读过后觉得您对他的评价太高了。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陈丹青:我说出了我自己的评价,读者的评价应该各不相同吧。网上朋友对我的推介词多有批评,倒在意料中。人家还没见书,高调推... 问:好多人在您的推荐之下,读了木心先生的书,但读过后觉得您对他的评价太高了。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陈丹青:我说出了我自己的评价,读者的评价应该各不相同吧。网上朋友对我的推介词多有批评,倒在意料中。人家还没见书,高调推介,自然是犯忌的。可是鉴于今天市场上的文学处境,我决定犯忌。二十多年来多少作家被各种方式推出?那我也来蹭这一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丹青 木心 文艺观 中国 当代文学评论
下载PDF
当代中国画之“水墨”谈陈丹青与四位国画家谈话录 被引量:2
4
作者 陈丹青 《中国书画》 2010年第7期J0031-J0033,共3页
刘庆和:实际上我的内心是厌烦学生的作品像我的风格,我所讲的所谓个性化教学并非是像我的画风,而是在强调学习的空间和怎样利用这有限的空间。关上门自己可以嘭胀一下,但有时也是不安,比如说学生特别学你的时候,画里面不好的地方... 刘庆和:实际上我的内心是厌烦学生的作品像我的风格,我所讲的所谓个性化教学并非是像我的画风,而是在强调学习的空间和怎样利用这有限的空间。关上门自己可以嘭胀一下,但有时也是不安,比如说学生特别学你的时候,画里面不好的地方会反衬到我的画,有的弱点被人家给放大了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画家 陈丹青 中国画 谈话 水墨 当代 个性化教学 学生
下载PDF
陈丹青油画作品选
5
作者 陈丹青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149-154,共6页
关键词 陈丹青 油画
下载PDF
纽约三人行——陈丹青、马可鲁、冯良鸿九十年代作品展
6
作者 陈丹青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22-27,共6页
达观、自尊、疯狂、理性,非常能够吃苦,非常不切实际,身在名利之外,而不眼热同行的成功,永远和各种潮流保持距离,同时衷心赞美并试图理解新的艺术——我的意思是说,人在道途中,并不总有机会结交这样的莫逆,而在体制与江湖,良友可遇而不... 达观、自尊、疯狂、理性,非常能够吃苦,非常不切实际,身在名利之外,而不眼热同行的成功,永远和各种潮流保持距离,同时衷心赞美并试图理解新的艺术——我的意思是说,人在道途中,并不总有机会结交这样的莫逆,而在体制与江湖,良友可遇而不可求:是纽约为我们三人赋予珍贵的友谊,而北京草莽的空间与纽约市越来越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纽约 九十年代 陈丹青 马可 作品 90年代 画室 曼哈顿
下载PDF
陈丹青
7
作者 陈丹青 《油画艺术》 2019年第3期51-54,共4页
冯法祀(原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陈丹青的画令人爱看,耐人寻味,他用高超的写实手法,真实地表现了浓厚的生活气息,使作品达到令人百看不厌的境地。邓平祥(艺术评论家):人道情感和人格力量是陈丹青艺术中主要的艺术底蕴,这是他本人情感品格... 冯法祀(原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陈丹青的画令人爱看,耐人寻味,他用高超的写实手法,真实地表现了浓厚的生活气息,使作品达到令人百看不厌的境地。邓平祥(艺术评论家):人道情感和人格力量是陈丹青艺术中主要的艺术底蕴,这是他本人情感品格的自然体现,浸透了他的自身经历,包含着他对底层人民的深切理解、怜悯和尊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评论家 陈丹青 中央美术学院 写实手法 底层人民 人格力量 百看不厌 令人
下载PDF
陈丹青:我的画路变迁
8
作者 陈丹青 《中国书画》 2010年第11期I0020-I0021,共2页
我从初中开始学油画,跟着我的中学老师到处画毛主席像。这个时期很短,但是非常重要,因为很多抄家物资流到上海,使我有机会临摹欧洲的油画资料,这为我以后画“西藏组画”埋下一个伏笔。这是第一个时期,我就这么上路了。
关键词 陈丹青 变迁 毛主席 物资流 油画 临摹
下载PDF
当代中国画之“水墨”谈——陈丹青与四位旦圆家谈话录
9
作者 陈丹青 《中国书画》 2010年第6期J0037-J0039,共3页
关于当代“水墨”的定位 陈丹青:你们几位为什么要找我谈“水墨”话题?武艺:我们感觉您对“水墨”有个人独到的看法,所以想找您谈谈这个话题。
关键词 陈丹青 水墨 当代 中国画 谈话 话题
下载PDF
陈丹青 做西藏一辈子俘虏
10
作者 陈丹青 《旅游世界》 2014年第10期54-54,共1页
第一次去西藏我被俘虏了,第二次去也被俘虏了,如果再去我还是会被俘虏。23岁那年,我被偶然地借调到西藏画画。这是我第一次去西藏,其实就是昏掉的。虽然我插队的地方就是山区,但我没有见过那么高的连绵雪山,带着熟悉的中原农耕文... 第一次去西藏我被俘虏了,第二次去也被俘虏了,如果再去我还是会被俘虏。23岁那年,我被偶然地借调到西藏画画。这是我第一次去西藏,其实就是昏掉的。虽然我插队的地方就是山区,但我没有见过那么高的连绵雪山,带着熟悉的中原农耕文化忽然闯入一个陌生的高原畜牧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俘虏 西藏 陈丹青 农耕文化
下载PDF
陈丹青答《音乐爱好者》问(二)
11
作者 陈丹青 《音乐爱好者》 2002年第2期34-37,共4页
问:辛丰年最早提出“读乐”,这个“读”字,您认同么。
关键词 音乐爱好者 陈丹青 辛丰年 “读”
下载PDF
陈丹青:海归派的羞耻与责任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丹青 《商务周刊》 2005年第23期164-165,共2页
陈丹青的身份原本是艺术家,但一年前的辞职风波让他在艺术圈外赢得了广泛的尊敬。皇帝新衣的故事给了这个时代、这个国度最贴切的注脚、人人都看到了研究生教育的衣不遮体,陈丹青偏偏选择了像孩子一样赤诚己见。作为定居纽约18年的正... 陈丹青的身份原本是艺术家,但一年前的辞职风波让他在艺术圈外赢得了广泛的尊敬。皇帝新衣的故事给了这个时代、这个国度最贴切的注脚、人人都看到了研究生教育的衣不遮体,陈丹青偏偏选择了像孩子一样赤诚己见。作为定居纽约18年的正宗海归,陈丹青对海归群体的思索也给人以痛感。他不只是艺术家。或许人们需要重新认识人文艺术的价值,像陈丹青在本文中提到的一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归派 留学生 所知 人文艺术 羞耻 现代化 艺术家 丹青 国父孙中山 价值观
下载PDF
名家·陈丹青
13
作者 陈丹青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4年第5期I0002-I0002,F0004,共2页
下载PDF
陈丹青:自叙
14
作者 陈丹青 《艺术界》 2009年第6期129-131,共3页
不知大家是否察觉到一种喜剧现象正在蔓延。它可以让人"不务正业"。事实上,超现实主义,达达主义等便是如此。对此,这种形式已不再仅限于制造一些幽默的符号了,它同时也在表明我们的一切价值观和某种"意义"都处在不可避免的变迁当中... 不知大家是否察觉到一种喜剧现象正在蔓延。它可以让人"不务正业"。事实上,超现实主义,达达主义等便是如此。对此,这种形式已不再仅限于制造一些幽默的符号了,它同时也在表明我们的一切价值观和某种"意义"都处在不可避免的变迁当中。来到消费时代看看,它更是把这种幽默的进程浸染到了社会意识层面里,某些堂皇的价值观开始成为被戏谑的对象,使其不再作为某种深刻意义的载体而存在。这样一来,那些高尚的评价体系也就自然变得空洞乏味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丹青 超现实主义 达达主义 消费时代 意识层面 评价体系 价值观 幽默
原文传递
陈丹青作品
15
作者 陈丹青 《中国油画》 2023年第5期I0001-I0001,共1页
原文传递
陈丹青、陈绍华:探讨中国艺术教育的出路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丹青 陈绍华 《大艺术》 2010年第1期5-5,共1页
他们俩是当今艺术界的名士,善于用犀利的眼神观察社会。一位是蜚声画坛的另类画家,另一位是2008北京申奥标志的设计者,都曾因不满现行艺术教育体制而走出高校,就像艺术界的"犀利哥",时常对艺术教育怪现象发出犀利的惊人之语。... 他们俩是当今艺术界的名士,善于用犀利的眼神观察社会。一位是蜚声画坛的另类画家,另一位是2008北京申奥标志的设计者,都曾因不满现行艺术教育体制而走出高校,就像艺术界的"犀利哥",时常对艺术教育怪现象发出犀利的惊人之语。"中年愤青"陈丹青:我也参与过艺考"黑幕"幽默、犀利,著名艺术家陈丹青就像一位"中年愤青"。已不年轻的陈丹青仍然不改自己的犀利本色,十分熟练地批驳当下艺术教育的怪现象。从他令人捧腹的批判言词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艺术教育 陈绍华 陈丹青 惊人之语 教育体制 艺术天赋 画石 公司招聘 韩国学生 大学教师
原文传递
新旧白话与简繁体字--对话陈丹青
17
作者 陈丹青 许子东 《东吴学术》 2011年第4期33-39,共7页
主持人窦文涛:五四来了,九十周年。五四太复杂了,为什么要谈五四?现在有的大学生,已经不太清楚当年五四是怎么回事,就知道“五四青年节”。但是我自己想想,五四到底怎么回事?我发现我也糊涂了。丹青一句话,说得很好。他说实际... 主持人窦文涛:五四来了,九十周年。五四太复杂了,为什么要谈五四?现在有的大学生,已经不太清楚当年五四是怎么回事,就知道“五四青年节”。但是我自己想想,五四到底怎么回事?我发现我也糊涂了。丹青一句话,说得很好。他说实际我们到今天,还都生活在五四的后果里。不说别的,就说这语言,咱现在说话、写文章,用的白话文。五四那时文言白话文之争,我就觉得很奇怪,请教你们。一种语言,还真可以说是几个文化人.生生地这么给琢磨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话文 陈丹青 繁体字 对话 五四 窦文涛 主持人 大学生
原文传递
一个艺术家对美国艺术的感受——陈丹青在美国艺术三百年学术研讨会上的演讲
18
作者 陈丹青 《大艺术》 2007年第1期33-33,共1页
大家好,今天来看这个展览,想起了许多往事。可以数一数。29年前,1978年底,我正在中央美院上课,在画素描,忽然听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宣告一个重要消息——中美两国正式建交。当天晚上,四五十位同学涌到一个比较大的房间,围着当时惟一的一... 大家好,今天来看这个展览,想起了许多往事。可以数一数。29年前,1978年底,我正在中央美院上课,在画素描,忽然听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宣告一个重要消息——中美两国正式建交。当天晚上,四五十位同学涌到一个比较大的房间,围着当时惟一的一位美国留学生方家模——其实他是一半的中国血统,先后邀请他跳舞,站着的那一大群男女学生在看着他,因为他是美国来的,然后还唱着"音乐之声"的主题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艺术 陈丹青 中央美院 中国血统 行动绘画 抽象表现主义 沃霍尔 大家好 安迪 中国美术史
原文传递
陈丹青忆高仓健:这个沉默而孤独的老头
19
作者 陈丹青 《齐鲁周刊》 2014年第48期50-51,共2页
2014年3月,陈丹青去新加坡演讲前,《联合早报》刊登的导演彭文淳对其做的访谈中,陈丹青提到了高仓健:"……他将我视为好朋友,近年冬天我就穿着他送我的好皮衣。这故事说来有点滑稽,有点动人吧。"陈丹青和高仓健见面不过两三次... 2014年3月,陈丹青去新加坡演讲前,《联合早报》刊登的导演彭文淳对其做的访谈中,陈丹青提到了高仓健:"……他将我视为好朋友,近年冬天我就穿着他送我的好皮衣。这故事说来有点滑稽,有点动人吧。"陈丹青和高仓健见面不过两三次,但从他们之间的交往中,我们可以接收到艺术家之间不可言传的信号密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仓健 陈丹青 《联合早报》 日本电影 彭文 不可言传 大树下 集体记忆 奥运会开幕式 中国百姓
原文传递
归国十年——陈丹青《归国十年》画册序言
20
作者 陈丹青 《荣宝斋(当代艺术版)》 2011年第1期164-173,共10页
今年春,老同学杨飞云叫我给学员示范画写生,特意赏我使用带天窗的画室。带天窗的画室,究竟不同,自上而下的光罩在画布上,仿佛就能画得好一点似的。
关键词 陈丹青 归国 序言 画册 示范画 杨飞云 画室 写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