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高寒区隆子县居民点空间分布及其与地形地貌关系
1
作者 吕丽花 陈俊旭 +4 位作者 胡智文 赵志芳 邵毕涛 马少杰 彭钰博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6-113,共8页
以青藏高寒区隆子县为研究对象,利用遥感高清影像,采取目视解译结合实地考察的方式,获取隆子县居民点数据,选取高程、坡度、坡向、地形起伏度、坡向变率、地面粗糙度、高程变异系数和地貌类型8个因子,运用空间热点探测分析居民点规模分... 以青藏高寒区隆子县为研究对象,利用遥感高清影像,采取目视解译结合实地考察的方式,获取隆子县居民点数据,选取高程、坡度、坡向、地形起伏度、坡向变率、地面粗糙度、高程变异系数和地貌类型8个因子,运用空间热点探测分析居民点规模分布“冷热点”,利用分布指数和信息熵探讨了隆子县居民点分布格局,通过变维分形揭示了居民点分布与地形地貌的关系.结果表明:(1)隆子县居民点分布以集群型小型居民点为主要特征,规模分布“冷热点”分异明显,热点主要分布在隆子镇,冷点主要分布在雪萨乡;(2)居民点在其分布的优势地形位上,其有序程度也相对较高.居民点在高程3 500~4 000 m,坡度小于2°,北坡坡向,地形起伏度15 m以下,坡向变率5°~10°,地面粗糙度小于1.01、高程变异系数为0.001~0.005的地形位和砂砾质冲洪积平原地貌上的有序性最强,这些地形位大多是居民点分布的优势地形位;(3)地形地貌对隆子县居民点分布及其发展影响的降序排序依次为地貌类型>高程>坡度>高程变异系数>坡向变率>坡向>地形起伏度>地面粗糙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民点分布 地形地貌 变维分形 隆子县
下载PDF
面向国际传播的智库知识库构建研究
2
作者 师喆 顾洁 +3 位作者 黄文昕 王琳 彭菲 陈俊旭 《情报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3-181,共9页
[研究目的]国际传播知识生产关涉国家重大战略,关涉国际传播效能,该文旨在以系统的知识工程确立国际传播的核心畛域与中心命题,以期不再囿于学科之争,绘制领域知识“拼图”,实现自主知识体系“重构”。[研究方法]定题采集获取孤立分散... [研究目的]国际传播知识生产关涉国家重大战略,关涉国际传播效能,该文旨在以系统的知识工程确立国际传播的核心畛域与中心命题,以期不再囿于学科之争,绘制领域知识“拼图”,实现自主知识体系“重构”。[研究方法]定题采集获取孤立分散的文本与实践为知识源,提出核心概念、知识规则、应用场景结合的专题领域本体建构方法。并以“全球安全倡议”的理论嬗变和“中、沙、伊三国联合声明”的实践事件为例,验证知识库前沿动向。[研究结论]实证表明,面向国际传播知识的搜集、序化、整理、储存必要性凸显、可行性具备、科学性可论证,基于本体的专题知识库可服务于生产优质、分众、精准的智库成果,构建内在一致、全面完整的自主知识体系,答好国际传播的时代之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传播 知识库 智库 自主知识体系 全球安全倡议
下载PDF
西藏亚东县道路连通性及其受地质灾害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胡亚珍 吕丽花 +4 位作者 陈俊旭 赵志芳 高耀 任俊杰 胡晟昊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99-408,共10页
开展西藏自治区亚东县道路连通性及其受地质灾害的影响研究,对改善当地路网连通性、提高山地灾害紧急疏散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利用遥感高清影像,采取目视解译结合实地考察的方式,获取亚东县道路和地质灾害数据;利用模糊层次法评估道路综... 开展西藏自治区亚东县道路连通性及其受地质灾害的影响研究,对改善当地路网连通性、提高山地灾害紧急疏散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利用遥感高清影像,采取目视解译结合实地考察的方式,获取亚东县道路和地质灾害数据;利用模糊层次法评估道路综合性能,构建道路连通性模型和地质灾害指数模型,探讨地质灾害对道路连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亚东县地质灾害点有29个,主要集中分布在县域西南部区域,以崩塌为主.②路网具有典型树状特征,综合性能较好,但空间发育不均衡.③道路全局连通性呈现出“三核、两轴、一圈”的空间格局;局部连通性的空间差异较大,形成了4个局部高值区;中心连通性圈层结构明显,从中心向边缘的距离衰减特征明显.④亚东县地质灾害对居民点至各乡(镇)道路连通性的影响最大,对居民点至县政府道路连通性的影响次之,对居民点至最邻近的乡(镇)道路连通性的影响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连通性 地质灾害 灾害指数 亚东县
下载PDF
基于EEMD-PSO-GRNN模型的元江中上游径流预测
4
作者 郑鑫 陈俊旭 +2 位作者 胡智文 张帆 张继辉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6-103,共8页
径流序列的非线性和非平稳特性使得高精度的径流预报存在困难。以组合EEMD和粒子群算法(PSO)优化的GRNN模型形成EEMD-PSO-GRNN耦合模型,预测时通过将径流序列分解为确定成分与随机成分并通过PSO优化的GRNN模型分别进行预测,预测值的加... 径流序列的非线性和非平稳特性使得高精度的径流预报存在困难。以组合EEMD和粒子群算法(PSO)优化的GRNN模型形成EEMD-PSO-GRNN耦合模型,预测时通过将径流序列分解为确定成分与随机成分并通过PSO优化的GRNN模型分别进行预测,预测值的加和构成径流最终预测结果。EEMD-PSO-GRNN耦合模型应用到元江中上游,并与其他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EEMD-PSO-GRNN耦合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对径流的总体趋势预测效果良好,但在随机成分的模拟上有待进一步完善。EEMD-PSO-GRNN耦合模型优于BP、GRNN、EEMD-BP、EEMD-GRNN模型,能有效提升径流预测的精度,可为流域中长期径流预报及水资源优化调度等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预测 集合经验模态分解 GRNN神经网络 粒子群算法 元江
下载PDF
红河流域(中国部分)潜在蒸散发估算方法适用性评价
5
作者 张继辉 陈俊旭 +4 位作者 范云江 童健航 杨馥熔 胡智文 邵毕涛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11,79,共5页
蒸散发是地表—大气系统能量交换的核心过程,在复杂地形条件下选择合适方法对其精确估算是揭示该区域陆气耦合机理的基础和难题。基于红河流域(中国部分)25个站点60年气象资料,以FAO56-Penm-Monteith方法为基准,M-K检验和泰勒图为主要依... 蒸散发是地表—大气系统能量交换的核心过程,在复杂地形条件下选择合适方法对其精确估算是揭示该区域陆气耦合机理的基础和难题。基于红河流域(中国部分)25个站点60年气象资料,以FAO56-Penm-Monteith方法为基准,M-K检验和泰勒图为主要依据,从五个方面评估8种潜在蒸散发估算方法的适用性。结果表明,辐射类方法中的Hargreaves、Priestley-Taylor法适用性最好,估算结果与FAO接近(R^(2)≈0.9),Makkink、Abtew法次之;温度类方法中Linacre法优于McCloud法;质量传输类方法中Rohwer、Penman法较差。研究结果不仅为红河流域(中国部分)提供了高适应性蒸散发估算方法,同时揭示了流域PET时空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蒸散发 辐射法 温度法 质量传输法 红河流域
原文传递
水资源关键脆弱性辨识及适应性管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6
6
作者 陈俊旭 夏军 +2 位作者 洪思 廖强 翁建武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4-26,共3页
论述了水资源脆弱性、适应性的概念及其与适应性管理的联系,从流域层面初步辨识了我国各流域水资源的关键脆弱性,并介绍了国内外研究水资源脆弱性的进展情况,归纳了流域层面针对关键脆弱性的适应性管理对策。结果表明:水资源关键脆弱性... 论述了水资源脆弱性、适应性的概念及其与适应性管理的联系,从流域层面初步辨识了我国各流域水资源的关键脆弱性,并介绍了国内外研究水资源脆弱性的进展情况,归纳了流域层面针对关键脆弱性的适应性管理对策。结果表明:水资源关键脆弱性具有多样化,既包括旱涝灾害及冰川快速消融等的自然脆弱性,又包括供需关系发生变化导致的河道断流、生态缺水、地下水超采等脆弱性问题;关键脆弱性的应对也呈现多样化,各流域层面的应对措施和关注重点也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应性管理 关键脆弱性 水资源 流域
下载PDF
外国反恐情报合作探析 被引量:2
7
作者 陈俊旭 李建辉 冶志敏 《辽宁警察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37-41,共5页
情报在反恐斗争中始终扮演克敌制胜不可或缺的角色,在当前恐怖主义愈加国际化、网络化、流动化的大环境下,加强反恐情报合作势在必行。当前,各国采取多种措施进行国家间的反恐情报合作,本文分析了开展反恐情报合作的优势,介绍了外国在... 情报在反恐斗争中始终扮演克敌制胜不可或缺的角色,在当前恐怖主义愈加国际化、网络化、流动化的大环境下,加强反恐情报合作势在必行。当前,各国采取多种措施进行国家间的反恐情报合作,本文分析了开展反恐情报合作的优势,介绍了外国在国际合作、区域合作、双边合作中所采取的一些典型做法,并对外国反恐情报合作现状进行总结和评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 反恐 情报合作 现状
下载PDF
基于Web的航空机务维修信息系统的设计 被引量:1
8
作者 陈俊旭 《科技广场》 2015年第11期47-49,共3页
本文基于B/S架构,构建了一种航空机务维修信息系统,并给出了该系统的总体架构和功能模块设计。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人机界面友好,操作方便,具有良好的扩展性,极大的提高了航空机务维修人员的工作效率,对维修资源的合理配置有着非常重要... 本文基于B/S架构,构建了一种航空机务维修信息系统,并给出了该系统的总体架构和功能模块设计。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人机界面友好,操作方便,具有良好的扩展性,极大的提高了航空机务维修人员的工作效率,对维修资源的合理配置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维修 管理信息系统 数据库 B/S
下载PDF
红河流域径流演变分异及其特征 被引量:20
9
作者 陈俊旭 赵红玲 +2 位作者 吕燕 邱冰 李子晨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2-26,共5页
红河流域径流演变分异研究对于揭示流域径流的形成、演变规律及跨境水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选取红河流域9个代表站点,利用累积距平法、滑动t检验和Mann-Kendall-Sneyers法研究了红河流域的径流演变分异。结果表明,径流演变空间差异显著,... 红河流域径流演变分异研究对于揭示流域径流的形成、演变规律及跨境水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选取红河流域9个代表站点,利用累积距平法、滑动t检验和Mann-Kendall-Sneyers法研究了红河流域的径流演变分异。结果表明,径流演变空间差异显著,各控制断面波动不一致;流域各站点(除大东勇站)均出现径流突变,但突变时间不一致,且越往下游,突变时间越晚;此外,各站点丰枯转化时段不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 演变分异 滑动t检验 Mann-Kendall-Sneyers检验 红河流域
原文传递
不同畦面结构下地面灌溉效果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陈博 欧阳竹 +2 位作者 刘恩民 张艳玲 陈俊旭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30-36,共7页
为研究畦面结构变化对地面灌溉效果的影响,在4种不同畦面结构的大田灌溉试验基础上,用WinSRFR3.1模型对平作畦灌、细沟灌、畦作浅沟灌和微垄沟灌的田面土壤特性参数和灌水效果进行估算和模拟,比较了不同灌溉方式由于畦面结构改变引起的... 为研究畦面结构变化对地面灌溉效果的影响,在4种不同畦面结构的大田灌溉试验基础上,用WinSRFR3.1模型对平作畦灌、细沟灌、畦作浅沟灌和微垄沟灌的田面土壤特性参数和灌水效果进行估算和模拟,比较了不同灌溉方式由于畦面结构改变引起的田面土壤特性和灌水效果差异,并提出不同畦面结构的适宜畦田规格。研究认为,不同畦面结构的田面糙率系数和土壤入渗特性差异明显,微垄沟灌糙率系数最大而平作畦灌糙率系数最小,平作畦灌入渗速率最快而畦作浅沟灌入渗速率最慢;对长畦田来说,畦作浅沟灌灌水效果最好,微垄沟灌次之,平作畦灌最差;在单宽流量为4.5L/(m·s)条件下,畦作浅沟灌灌水效率达到80%的最大优化畦长为200~220m,微垄沟灌为170~190m,细沟灌为150~170m,平作畦灌为150~170m。畦面结构是影响地面灌溉效果的重要因素,在地面灌溉研究和实践中都需考虑进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模型 入渗 土壤湿度 畦面结构 地面灌溉 田面糙率系数 灌溉效果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黄河水资源的影响及其适应性管理 被引量:39
11
作者 夏军 彭少明 +3 位作者 王超 洪思 陈俊旭 雒新萍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4,15,共5页
气候变化将直接影响降水、蒸散发和径流等水文要素,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水资源量及其时空分布,进一步影响水资源利用格局及水安全形势。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安全的影响是国际上普遍关心的全球性问题,也是我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战略问题... 气候变化将直接影响降水、蒸散发和径流等水文要素,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水资源量及其时空分布,进一步影响水资源利用格局及水安全形势。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安全的影响是国际上普遍关心的全球性问题,也是我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战略问题。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全球气候变化的条件下,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尖锐。结合黄河的水资源特点,研究和评价了气候变化情景下黄河水资源的脆弱性,并从配置、利用、调度、管理方面系统地提出了适应性对策:探讨有序适应的黄河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完善水沙调控体系,探讨高效输沙模式;合理开发非常规水资源;优化调整梯级水库运用方式;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积极实施外流域调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适应 对策 水资源管理 黄河
下载PDF
基于文法产生式优化的设计模式识别方法 被引量:14
12
作者 肖卓宇 何锫 +3 位作者 杨鑫维 杨邦平 陈俊旭 胡振涛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69-576,共8页
以精确的设计模式检测结果为目标,为解决设计模式识别的变体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文法产生式优化的设计模式识别方法,旨在使用可视化文法产生式描述设计模式参与者角色的属性与联系,并通过增加文法产生式描述的特征信息来识别重叠的设计模... 以精确的设计模式检测结果为目标,为解决设计模式识别的变体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文法产生式优化的设计模式识别方法,旨在使用可视化文法产生式描述设计模式参与者角色的属性与联系,并通过增加文法产生式描述的特征信息来识别重叠的设计模式及参与者角色间的附加关系。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减少了设计模式识别的假阳性结果与假阴性结果,通过与主流方法的F-score评估指标比较,显示出该方法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模式检测 文法产生式 模式共享 变体 可视化
下载PDF
多尺度水资源脆弱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33
13
作者 夏军 翁建武 +1 位作者 陈俊旭 邱冰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1-14,共14页
水资源脆弱性与适应性研究是当前国内外水资源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以陕西、山西为研究区,针对水资源供需矛盾问题,开展了多尺度下水资源脆弱性评价研究.与常见的水资源脆弱性评价不同,本文使用与空间尺度无关的评价指标和函数法评价方法... 水资源脆弱性与适应性研究是当前国内外水资源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以陕西、山西为研究区,针对水资源供需矛盾问题,开展了多尺度下水资源脆弱性评价研究.与常见的水资源脆弱性评价不同,本文使用与空间尺度无关的评价指标和函数法评价方法,用于多个尺度的水资源脆弱性评价.初步研究表明,省级行政区尺度有助于把握区域总体水资源脆弱性特征;地级行政区尺度的空间分异比省级行政区明显,部分地级行政区可能对省级行政区评价结果有显著影响;水资源脆弱性大体由南向北升高,评价指标的变化趋势与水资源脆弱性的变化趋势一致;相同或相近的水资源脆弱性评价结果,可能由不同原因造成.根据评价结果,本研究从提高用水效率、实施用水总量控制、开发新水源和治理水污染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适应性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尺度 水资源 脆弱性评价 函数法
下载PDF
气候变化背景下水资源脆弱性研究与展望 被引量:23
14
作者 夏军 陈俊旭 +4 位作者 翁建武 佘敦先 邱冰 万龙 洪思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91-396,共6页
论述了气候变化背景下水资源脆弱性概念、内涵及其与适应性管理的联系;综述了水资源脆弱性定量评估方法,包括指标权重法、函数及综合指标法等;介绍了减少水资源脆弱性的适应对策研究。分析表明,联系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水资源脆弱性既有自... 论述了气候变化背景下水资源脆弱性概念、内涵及其与适应性管理的联系;综述了水资源脆弱性定量评估方法,包括指标权重法、函数及综合指标法等;介绍了减少水资源脆弱性的适应对策研究。分析表明,联系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水资源脆弱性既有自然变化脆弱性的一面,又有气候变化影响导致水资源供需关系发生变化以及旱涝灾害影响加剧水资源脆弱性的问题。关键是要识别影响水资源脆弱性变化的主要调控变量,通过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对策研究,最大限度地减少水资源脆弱性。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水资源脆弱性研究,将在进一步发展脆弱性影响与评估基础上,逐步转到适应性水资源管理与对策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脆弱性 定量评价方法 适应性管理
下载PDF
变化环境下水资源脆弱性及其适应性调控研究——以海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23
15
作者 夏军 石卫 +1 位作者 陈俊旭 洪思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7-33,共7页
依据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提出了变化环境下新的内涵的水资源脆弱性与适应性管理的新概念与定义并建立了耦合环境变化对水资源影响的暴露度、水旱灾害、敏感性和抗压性的水资源脆弱性评价模型,对海河流域水资源脆弱性现状和未来气候变化... 依据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提出了变化环境下新的内涵的水资源脆弱性与适应性管理的新概念与定义并建立了耦合环境变化对水资源影响的暴露度、水旱灾害、敏感性和抗压性的水资源脆弱性评价模型,对海河流域水资源脆弱性现状和未来气候变化影响最不利情景下的海河流域水资源脆弱性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针对水资源脆弱性的适应性调控设置了用水总量调控、用水效率调控、水功能区达标调控、生态需水调控和综合调控五个不同方案进行分析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从海河流域各级分区的减少水资源脆弱性目标看,单项调控最为敏感的是水功能区达标调控,其次是水资源利用效率、用水总量与生态用水控制,在所有适应性调控方案中,综合调控方案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水资源脆弱性 适应性调控 海河流域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中国东部季风区水资源脆弱性的影响评价 被引量:30
16
作者 夏军 雒新萍 +3 位作者 曹建廷 陈俊旭 宁理科 洪思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14,共7页
将耦合暴露度、灾害风险、敏感性与抗压性的脆弱性评估模型应用于中国东部季风区水资源脆弱性评价,从水资源供需平衡角度分析了气候变化对东部季风区水资源脆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000年气候条件下,我国东部季风区接近90%的区域水资源... 将耦合暴露度、灾害风险、敏感性与抗压性的脆弱性评估模型应用于中国东部季风区水资源脆弱性评价,从水资源供需平衡角度分析了气候变化对东部季风区水资源脆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000年气候条件下,我国东部季风区接近90%的区域水资源处于中度脆弱及以上状态。其中水资源中度和高度脆弱区域约占全区的75%,极端脆弱区域接近15%。中国北方海河、黄河、淮河和辽河流域的水资源脆弱性最高。未来气候变化影响将加剧水资源脆弱性的风险,不同RCP排放情景下2030年代我国东部季风区水资源中度脆弱及以上区域面积有明显的扩大,极端脆弱区域将达到20%-25%。由于未来需水的进一步增加,中国北方水资源脆弱性的格局并未发生根本变化,而南方东南诸河等区域将面临可能发生的水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脆弱性 气候变化 东部季风区
下载PDF
基于矩阵积分评估的设计模式检测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肖卓宇 黎妍 +1 位作者 何锫 陈俊旭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428-1433,共6页
设计模式识别是软件复用的一项重要工作,而设计模式实例检测有利于软件系统的理解与维护,为解决设计模式检测中软件系统与设计模式间匹配的精确性问题,并降低检测的复杂度,提出一种基于图形顶点之间矩阵积分的评估方法,形式化了软件系... 设计模式识别是软件复用的一项重要工作,而设计模式实例检测有利于软件系统的理解与维护,为解决设计模式检测中软件系统与设计模式间匹配的精确性问题,并降低检测的复杂度,提出一种基于图形顶点之间矩阵积分的评估方法,形式化了软件系统和设计模式的矩阵表示,利用逆向工程中的大类图拆分方法对初始信息进行修饰,将其结果转换为基于图形的邻接矩阵表示形式,再依据矩阵积分规则对之进行计算,得出Matrix Grade积分评估表示形式的匹配结果,并通过多个开源项目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率与有效性,与其他检测算法的结果比较,说明了本文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模式 逆向工程 设计模式识别 图形匹配 邻接矩阵 矩阵积分
下载PDF
设计模式变体检测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肖卓宇 何锫 +2 位作者 陈俊旭 杨鑫维 杨邦平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751-1756,共6页
为解决传统设计模式检测方法精确率不高的问题,以其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变体问题为切入点,提出一种设计模式变体检测方法,以设计模式实例的参与者角色及其关系为基础,通过特征值的形式描述设计模式,制定了5项设计模式变体检测规则,以Compos... 为解决传统设计模式检测方法精确率不高的问题,以其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变体问题为切入点,提出一种设计模式变体检测方法,以设计模式实例的参与者角色及其关系为基础,通过特征值的形式描述设计模式,制定了5项设计模式变体检测规则,以Composite模式为例,提供了可验证的设计模式变体检测实现.通过与六种主流的设计模式检测工具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在解决设计模式实例变体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能够有效减少设计模式检测的假阴性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模式 变体 特征值 规则制定 设计模式检测
下载PDF
中国东部季风区水资源脆弱性评价 被引量:7
19
作者 雒新萍 夏军 +2 位作者 邱冰 陈俊旭 翁建武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2-14,20,共4页
以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八大流域为例,从水资源供需安全的角度,对2000年水资源状况和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的水资源脆弱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海河流域是中国水资源的严重脆弱区,黄河和淮河均处于高度脆弱状态,辽河流域、松花江流域、长江... 以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八大流域为例,从水资源供需安全的角度,对2000年水资源状况和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的水资源脆弱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海河流域是中国水资源的严重脆弱区,黄河和淮河均处于高度脆弱状态,辽河流域、松花江流域、长江流域、东南诸河和珠江流域绝大部分地区处于中度脆弱状态;未来气候变化使得中国东部季风区八大流域的水资源脆弱性均明显加重,黄淮海流域均上升到严重脆弱状态,对气候变化极度敏感,必须采取相应措施来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对流域水资源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水资源脆弱性 灾害风险 适应对策 季风区 中国东部
下载PDF
黄河上游水资源脆弱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22
20
作者 翁建武 夏军 陈俊旭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5-20,共6页
以地级行政区为评价单元,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计算指标权重,对黄河上游地级行政区进行了水资源脆弱性评价。结果表明,黄河上游地区水资源脆弱性呈明显的空间分异,不脆弱地区主要为半湿润区,极脆弱地区主要为半干旱区、干旱区;... 以地级行政区为评价单元,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计算指标权重,对黄河上游地级行政区进行了水资源脆弱性评价。结果表明,黄河上游地区水资源脆弱性呈明显的空间分异,不脆弱地区主要为半湿润区,极脆弱地区主要为半干旱区、干旱区;干旱半干旱的自然气候条件是研究区水资源脆弱性的主要因素,随着水资源脆弱性的提高,反映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供需比迅速成为主导影响因素;水资源脆弱性评价结果相近的地区,影响因素有可能不同。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严格控制水资源开发利用量、积极开发新水源和控制污染排放等适应性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脆弱性评价 熵权法 黄河上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