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8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气环境监测卫星激光雷达技术 被引量:3
1
作者 陈卫标 刘继桥 +4 位作者 侯霞 臧华国 马秀华 万渊 竹孝鹏 《上海航天(中英文)》 CSCD 2023年第3期13-20,110,共9页
星载激光雷达是高精度测量全球大气CO_(2)柱浓度和气溶胶垂直廓线的重要手段,大气环境监测卫星大气探测激光雷达(ACDL)在一套激光雷达中集成了2种探测体制,采用1572 nm积分路径激光差分吸收方法测量全球CO_(2)柱浓度,采用532 nm高光谱探... 星载激光雷达是高精度测量全球大气CO_(2)柱浓度和气溶胶垂直廓线的重要手段,大气环境监测卫星大气探测激光雷达(ACDL)在一套激光雷达中集成了2种探测体制,采用1572 nm积分路径激光差分吸收方法测量全球CO_(2)柱浓度,采用532 nm高光谱探测(HSRL)方法测量气溶胶和云的垂直廓线,均为国际首次在星载平台成功验证,是国际首个星载CO_(2)探测激光雷达和国际首个高光谱气溶胶探测激光雷达。在国际已发射的星载激光雷达中,ACDL激光雷达是探测体制最全、波长最多、能量最高、频率最稳和精度最准的激光雷达,实现了创新跨越。大气探测激光雷达在轨连续工作,首次获得了全天时精度优于1×10-6的全球CO_(2)柱浓度、精度优于20%的气溶胶廓线等遥感数据。本文介绍了ACDL激光雷达的工作原理、系统参数以及相关的定标测试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 气溶胶 星载激光雷达 积分路径差分吸收 高光谱探测
下载PDF
Decoupling of temporal/spatial broadening effects in Doppler wind LiDAR by 2D spectral analysis
2
作者 刘珍 张云鹏 +3 位作者 竹孝鹏 刘继桥 毕德仓 陈卫标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3期447-452,共6页
Pulse echo accumulation is commonly employed in coherent Doppler wind LiDAR(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under the assumption of steady wind.Here,the measured spectral data are analyzed in the time dimension and freque... Pulse echo accumulation is commonly employed in coherent Doppler wind LiDAR(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under the assumption of steady wind.Here,the measured spectral data are analyzed in the time dimension and frequency dimension to cope with the temporal wind shear and achieve the optimal accumulation time.A hardware-efficient algorithm combining the interpolation and cross-correlation is used to enhance the wind retrieval accuracy by reducing the frequency sampling interval and then reduce the spectral width calculation error.Moreover,the temporal broadening effect and spatial broadening effect are decoupled according to the strategy we develop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ppler wind LiDAR spectral analysis hardware efficiency spectrum broadening effects
原文传递
高功率连续波单频589 nm金刚石钠导星激光器研究(特邀)
3
作者 尤崴 杨学宗 +5 位作者 孙玉祥 李牧野 姜华卫 陈迪俊 陈卫标 冯衍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19,共10页
面向天文观测等领域对高功率单频589 nm钠导星激光器的应用需求,通过金刚石拉曼谐振及腔内倍频技术结合1018 nm掺镱光纤激光技术,实现了最高功率16.5 W的连续波单频589 nm钠导星激光器研制。建立外腔拉曼振荡及腔内倍频理论,详细分析谐... 面向天文观测等领域对高功率单频589 nm钠导星激光器的应用需求,通过金刚石拉曼谐振及腔内倍频技术结合1018 nm掺镱光纤激光技术,实现了最高功率16.5 W的连续波单频589 nm钠导星激光器研制。建立外腔拉曼振荡及腔内倍频理论,详细分析谐振腔输出耦合率和倍频晶体相位匹配条件对输出激光功率的影响。激光光谱宽度为16 MHz,光束质量因子为1.05,光光转化效率为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激光器 单纵模激光器 金刚石 钠导星激光器 二次谐波产生
下载PDF
大气探测激光雷达校飞样机研制与飞行验证
4
作者 杨巨鑫 张扬 +7 位作者 樊纯璨 王勤 赵旭枫 李世光 张俊旋 卜令兵 刘继桥 陈卫标 《上海航天(中英文)》 CSCD 2023年第3期84-92,共9页
星载激光雷达是高精度测量全球温室气体和气溶胶垂直廓线的重要手段,大气环境监测卫星大气探测激光雷达(ACDL)在国际首次采用激光积分路径差分吸收技术测量全球CO_(2)柱浓度,采用532 nm高光谱探测技术测量气溶胶和云的廓线。星载激光雷... 星载激光雷达是高精度测量全球温室气体和气溶胶垂直廓线的重要手段,大气环境监测卫星大气探测激光雷达(ACDL)在国际首次采用激光积分路径差分吸收技术测量全球CO_(2)柱浓度,采用532 nm高光谱探测技术测量气溶胶和云的廓线。星载激光雷达载荷研制期间,同步研制一套主要功能一致的机载大气探测激光雷达校飞样机,并开展机载飞行试验,获取了大量飞行试验及其对比数据,提供了机载平台真实的数据源,对于优化ACDL激光雷达系统参数和研究星载数据反演算法至关重要。最后在机载飞行平台下,验证了优于1×10^(-6)的CO_(2)柱浓度测量精度和优于15%的气溶胶测量精度。未来利用该机载样机可以进一步开展星地对比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径积分差分吸收激光雷达 高光谱分辨率激光雷达(HSRL) 机载校飞 气溶胶
下载PDF
多普勒激光雷达及其单纵模全固态激光器 被引量:19
5
作者 陈卫标 周军 +1 位作者 刘继桥 朱小磊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7-60,共4页
设计一套测量大气风场的多普勒激光雷达系统,以种子注入的单频、高重频、脉冲紫外全固态激光器为发射光源,采用两种直接探测技术获取高低空大气风场。基于费索干涉仪(Fizeau)的条纹图像技术获取边界层和低对流层大气风场,基于双法布里... 设计一套测量大气风场的多普勒激光雷达系统,以种子注入的单频、高重频、脉冲紫外全固态激光器为发射光源,采用两种直接探测技术获取高低空大气风场。基于费索干涉仪(Fizeau)的条纹图像技术获取边界层和低对流层大气风场,基于双法布里珀罗干涉仪(DFP)的双边缘检测技术获取高对流层和低平流层风场。研制的单频全固态激光器输出100 Hz、30 mJ的单纵模脉冲激光,输出线宽达到傅里叶转换极限。报道了测量原理和数值模拟结果、实验样机和系统技术参数。系统将用于移动式高低空大气风场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探测多普勒激光雷达 条纹图像 双边缘检测 种子注入
原文传递
海洋表层叶绿素浓度的激光雷达测量方法和海上实验 被引量:9
6
作者 陈卫标 吴东 +1 位作者 张亭禄 刘智深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55-260,共6页
依据激光感生荧光的原理和叶绿素分子的荧光谱特性,研制一套激发波长为532nm的海洋激光雷达系统,用于海洋表层叶绿素分子浓度的快速测量。应用该系统于1994年10-11月进行一次长距离的海上现场实验,对东海(2-32°N,122—129&#... 依据激光感生荧光的原理和叶绿素分子的荧光谱特性,研制一套激发波长为532nm的海洋激光雷达系统,用于海洋表层叶绿素分子浓度的快速测量。应用该系统于1994年10-11月进行一次长距离的海上现场实验,对东海(2-32°N,122—129°E)21个站位的表层叶绿素浓度进行了测量,得到0.15μg/L-1.10μg/L范围的表层叶绿素分子的浓度分布。测量结果与水样的分光光度计测量结果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 激光雷达 喇曼散射 叶绿素浓度 海洋层
下载PDF
“海洋光学技术”专栏前言 被引量:2
7
作者 陈卫标 李学龙 刘东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I0002-I0003,共2页
海洋光学从光学的角度来考虑海洋,通常被认为是海洋学的一个特殊分支。它通过研究光在海洋中的复杂吸收和散射过程,利用光学工具理解海水特性,以解决海洋学中涉及到的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质学等交叉领域的科学问题。海洋光学具有... 海洋光学从光学的角度来考虑海洋,通常被认为是海洋学的一个特殊分支。它通过研究光在海洋中的复杂吸收和散射过程,利用光学工具理解海水特性,以解决海洋学中涉及到的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质学等交叉领域的科学问题。海洋光学具有悠久的历史,最早应用可以追溯至已有150年历史的赛克盘(Secchi disk),随着仪器技术的进步和海洋观测需求的推动,海洋光学现已成为海洋学界的一大研究重点和热点,为海洋生物地球化学、物理海洋学、海洋系统模型、海洋渔业等领域做出了卓越贡献。1965年,首届“海洋光学”国际会议在美国召开,会议每两年举办一次,至今已经举办了24届。会议主题涉及所有水生环境的光学科学、研究和应用,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海洋学家、海洋生态学家、湖泊学家、光学工程师、海洋资源管理者和政策专业人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光学 海洋资源管理 物理海洋学 海洋学家 海洋渔业 水生环境 海洋观测 交叉领域
原文传递
机载激光测深系统中的精确海表测量 被引量:15
8
作者 姚春华 陈卫标 +2 位作者 臧华国 汪权东 陆雨田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51-355,376,共6页
讨论了机载激光海洋测深技术中采用红外激光测量海表的精度和探测概率。首先介绍了机载激光测深系统中红外激光测距的原理以及计算方法;分析了不同扫描角、海况(尤其是不同风速)下斜距的测量方法、测量精度及对回波信噪比的影响,分析了... 讨论了机载激光海洋测深技术中采用红外激光测量海表的精度和探测概率。首先介绍了机载激光测深系统中红外激光测距的原理以及计算方法;分析了不同扫描角、海况(尤其是不同风速)下斜距的测量方法、测量精度及对回波信噪比的影响,分析了在给定探测概率下甄别阈值的选择以及探测概率和信噪比的关系。最后用机载激光测深系统的参数对海表探测进行了数值模拟和讨论,提出了改进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测深 探测概率 甄别阈 雪崩光电二极管
原文传递
Nd:YAG透明陶瓷的制备与激光输出 被引量:33
9
作者 潘裕柏 徐军 +8 位作者 吴玉松 李江 李劲东 姜本学 陈卫标 冯锡淇 曾燕萍 黄莉萍 郭景坤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278-1280,共3页
成功制备了高质量的Nd:YAG透明陶瓷,激光测试样品的尺寸为3mm×3mm×3mm,双面抛光、未镀膜,最高连续输出能量为1003mW,斜率效率为14%.
关键词 激光输出 ND:YAG透明陶瓷
下载PDF
机载双频激光雷达系统设计和研制 被引量:14
10
作者 胡善江 贺岩 +11 位作者 陈卫标 朱小磊 臧华国 吕德亮 田茂义 俞家勇 陶邦一 黄田程 王成 习晓环 张晓丽 瞿帅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78-83,共6页
针对林业、建筑、近海、岛礁和滩涂的测绘要求,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机载双频激光雷达产品样机,可以同时完成对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进行测绘。该样机在三亚蜈支洲岛进行了飞行试验,最大探测深度达到... 针对林业、建筑、近海、岛礁和滩涂的测绘要求,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机载双频激光雷达产品样机,可以同时完成对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进行测绘。该样机在三亚蜈支洲岛进行了飞行试验,最大探测深度达到30 m,等效一类水质条件下可达50 m,最小探测深度达到0.22 m,测深数据和单波束声呐数据对比中误差为0.108 m,实地测量数据和陆地点云量测数据比对中误差为0.18 m,试验结果基本符合设计预期,为进一步产品定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频激光雷达 海洋测绘 海底地形
原文传递
高光谱分辨率激光雷达同时测量大气风和气溶胶光学性质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19
11
作者 刘金涛 陈卫标 刘智深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15-122,共8页
提出一套高光谱分辨率激光雷达 (HSRL)系统 ,用于同时测量大气风和气溶胶的光学性质。该HSRL系统中使用碘分子滤波器分离分子和气溶胶后向散射 ,同时利用双边缘检测技术测量大气风场引起的多普勒频移。文中选用合理的HSRL参数和大气模... 提出一套高光谱分辨率激光雷达 (HSRL)系统 ,用于同时测量大气风和气溶胶的光学性质。该HSRL系统中使用碘分子滤波器分离分子和气溶胶后向散射 ,同时利用双边缘检测技术测量大气风场引起的多普勒频移。文中选用合理的HSRL参数和大气模型数据 ,模拟和分析了HSRL的测量性能。系统夜晚运行时 ,可测量 2 0km以下的大气风速和气溶胶 ,风速误差小于 2ms- 1 ,气溶胶的后向散射系数相对误差小于 30 %。在白天工作时 ,相同误差下的可探测高度为 1 0km。模拟分析结果表明 ,该HSRL雷达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对天气和气象研究等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分辨率激光雷达 大气风 气溶胶 光学性质 模拟 风速
下载PDF
条纹技术测风激光雷达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卜令兵 陈卫标 +4 位作者 周军 刘继桥 官莉 黄兴友 王振会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75-178,共4页
使用单纵模355nm激光作为发射光源,Fizeau干涉仪作为光谱鉴别设备,对条纹技术测风激光雷达进行了研究.对激光器频率抖动和Fizeau干涉仪光谱进行了分析,建立了条纹技术激光雷达系统,使用Fizeau干涉仪扫描的方法对系统进行了风速标定.利... 使用单纵模355nm激光作为发射光源,Fizeau干涉仪作为光谱鉴别设备,对条纹技术测风激光雷达进行了研究.对激光器频率抖动和Fizeau干涉仪光谱进行了分析,建立了条纹技术激光雷达系统,使用Fizeau干涉仪扫描的方法对系统进行了风速标定.利用研制的激光雷达系统对引入的参考光信号和大气后向散射信号进行同时测量,得到1.5km以内的大气风速剖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测风激光雷达 条纹技术 Fizeau干涉仪 对流层风
下载PDF
人眼安全高重频窄脉宽单模全光纤激光器特性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鑫 刘源 +3 位作者 贺岩 杨燕 侯霞 陈卫标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05-1109,共5页
介绍了基于主振荡功率放大结构的人眼安全全光纤激光器。首先对比了电光调制及直接调制产生的种子激光在百k Hz重复频率、纳秒级脉冲宽度的激光放大器中优缺点,综合系统需求选择直接调制方式;之后对窄脉冲单模放大中出现的脉冲分裂现象... 介绍了基于主振荡功率放大结构的人眼安全全光纤激光器。首先对比了电光调制及直接调制产生的种子激光在百k Hz重复频率、纳秒级脉冲宽度的激光放大器中优缺点,综合系统需求选择直接调制方式;之后对窄脉冲单模放大中出现的脉冲分裂现象进行了研究,选用10μm纤芯的双包层铒镱共掺光纤,仅通过两级放大即获得了1 550 nm,重复频率为200 k Hz,脉冲宽度为4.07 ns,峰值功率为1.02 k W的单模激光输出。具有结构紧凑、稳定可靠的特点,可用于三维视频激光雷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器 光纤光学 主振荡-功率放大 单模输出 三维成像
原文传递
使CO_2浓度测量误差减小的星载激光雷达波长优化 被引量:12
14
作者 谢杨易 刘继桥 +1 位作者 姜佳欣 陈卫标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8-93,共6页
研究了星载积分路径差分吸收(IPDA)激光雷达系统工作波长与大气CO2分子柱线浓度测量误差之间的关系,并优化波长以降低测量误差。首先介绍CO2分子柱线浓度测量原理,理论分析并模拟仿真了系统随机误差、温度不确定性误差、频率不稳定性误... 研究了星载积分路径差分吸收(IPDA)激光雷达系统工作波长与大气CO2分子柱线浓度测量误差之间的关系,并优化波长以降低测量误差。首先介绍CO2分子柱线浓度测量原理,理论分析并模拟仿真了系统随机误差、温度不确定性误差、频率不稳定性误差和水蒸汽干扰误差随激光雷达工作波长变化关系,优化工作波长使浓度测量总误差达到最小值。最终选定激光雷达on-line波长为6361.2250cm-1,off-line波长为6 360.99 cm-1,并仿真计算得到温度不确定性为1 K、频率不稳定度为0.6 MHz时,共导致的CO2柱线浓度测量误差为0.587×10-6,达到CO2浓度测量精度1×10-6的要求,为星载IPDA激光雷达系统实现高精度CO2柱线浓度探测优化系统参数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遥感 波长优化 CO2浓度 积分路径差分吸收 测量误差
原文传递
全固态激光技术在航天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19
15
作者 施翔春 陈卫标 侯霞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7-131,共5页
回顾了空间固体激光应用系统的发展,以激光雷达和激光测高仪为主,介绍了国外几种典型应用系统的性能、指标及其全固态激光发射器的关键技术。最后介绍了我国探月工程中激光测高仪的研制情况。
关键词 固体激光 激光雷达 激光测高仪 空间激光
原文传递
采用高速伪随机码调制和光子计数技术的光纤激光测距系统 被引量:9
16
作者 杨芳 张鑫 +1 位作者 贺岩 陈卫标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234-3238,共5页
在高速伪随机码调制和光子计数技术的激光测距系统中,将1 550 nm光纤激光器的伪随机码调制速率从622 MHz提高到1 GHz,利用光纤延时方法开展了两种调制速率下的测距实验并进行性能验证和对比。采用10阶M序列伪随机码和探测效率为10%的同... 在高速伪随机码调制和光子计数技术的激光测距系统中,将1 550 nm光纤激光器的伪随机码调制速率从622 MHz提高到1 GHz,利用光纤延时方法开展了两种调制速率下的测距实验并进行性能验证和对比。采用10阶M序列伪随机码和探测效率为10%的同一个InGaAs/InP雪崩光电二极管,入射到探测器的信号光能量均为1.94×10-17J时,得到二者的系统信噪比基本一致,但在高调制速率下系统的测距精度提高了1.58倍,基本符合理论计算结果。搭建了实际测距平台并开展基于1GHz调试速率下的室内测距实验,当测量距离约为4.5 m的高反射目标时,得到2.1 cm的测距精度,该实验结果为室外测距实验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随机码调制 光子计数 激光测距 INGAAS InP雪崩光电二极管
原文传递
固体热容激光器冷却方式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8
17
作者 马秀华 唐前进 +1 位作者 胡企铨 陈卫标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937-1940,共4页
固体热容激光器连续运转一段时间后,需要进行冷却,以进行下一次运转,因此冷却速度直接影响着热容激光器运转的效率和实用性。从热传导方程出发,以沉积热为内热源模型,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激光二极管阵列从4个方向对称泵浦的板条Nd:GGG... 固体热容激光器连续运转一段时间后,需要进行冷却,以进行下一次运转,因此冷却速度直接影响着热容激光器运转的效率和实用性。从热传导方程出发,以沉积热为内热源模型,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激光二极管阵列从4个方向对称泵浦的板条Nd:GGG激光介质的温度场和和热应力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对冷却阶段分别采用过冷气体、水循环、喷雾、相变冷却方式时的介质温度和应力随时间变化过程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采用相变冷却方式能在较短时间内将介质冷却到初始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容激光器 热效应 有限元分析 快速冷却技术 相变冷却
下载PDF
低温重复率Yb:YAG固体激光放大器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磊 王建磊 +3 位作者 程小劲 刘晶 施翔春 陈卫标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70-1173,共4页
Yb:YAG晶体比Nd:YAG晶体更适用于产生和放大具有Hz量级重复频率的高脉冲能量激光。报道了LD泵浦低温工作的Yb:YAG脉冲固体激光放大系统。整个系统由再生种子源、预放大器和主放大器3部分组成。晶体用铟和金箔作为导热层压到金属热沉上,... Yb:YAG晶体比Nd:YAG晶体更适用于产生和放大具有Hz量级重复频率的高脉冲能量激光。报道了LD泵浦低温工作的Yb:YAG脉冲固体激光放大系统。整个系统由再生种子源、预放大器和主放大器3部分组成。晶体用铟和金箔作为导热层压到金属热沉上,散热方式采用传导冷却,低温环境由液氮冷却热沉来保证。实验结果表明:当晶体温度控制在150 K时,装置得到了3 J@10 ns,10 Hz的1 030 nm脉冲激光能量输出。研究了低温真空环境下介质膜的损伤等因素对泵浦参数的要求,最后分析了进一步提升脉冲能量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放大器 YB YAG 脉冲能量 低温
原文传递
532nm激光距离选通成像系统 被引量:9
19
作者 竹孝鹏 刘继桥 +3 位作者 贺岩 李小莉 毕德仓 陈卫标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58-362,共5页
实现了一套基于532 nm波长的距离选通成像系统,并选择了几种典型环境进行了相应的原理验证实验。采用532 nm的全固态调Q脉冲激光器作为主动照明激光,激光单脉冲能量可以在35~100 mJ之间调节,系统接收望远镜口径为200 mm。采用PIN探测器... 实现了一套基于532 nm波长的距离选通成像系统,并选择了几种典型环境进行了相应的原理验证实验。采用532 nm的全固态调Q脉冲激光器作为主动照明激光,激光单脉冲能量可以在35~100 mJ之间调节,系统接收望远镜口径为200 mm。采用PIN探测器获得激光脉冲发射时间,并控制目标成像的曝光时刻。成像探测器采用ICCD(intensified CCD),最小曝光时间为2 ns。通过实验对比说明该系统能够在小雨天或者有烟雾的情况下正常工作,但是获得图像的信噪比会有所下降,同时能够在强光背景干扰的环境下获得目标的图像信息。该套系统的原理验证性实验能够为距离选通成像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离选通成像 激光雷达 脉冲激光照明
原文传递
机载激光测深中的深度归算技术 被引量:18
20
作者 欧阳永忠 黄谟涛 +5 位作者 翟国君 陆秀平 申家双 陈卫标 章传银 程鹏飞 《海洋测绘》 2003年第1期1-5,共5页
波浪和潮汐改正是机载激光测深技术中两项最重要的测量环境改正。基于我国新研制的机载激光测深系统基本配置 (国家“86 3”项目 ) ,提出了多种可供选择的波浪和潮汐改正计算方案 ,即深度值归算方案 ,具体分析了各种方案的适用条件和应... 波浪和潮汐改正是机载激光测深技术中两项最重要的测量环境改正。基于我国新研制的机载激光测深系统基本配置 (国家“86 3”项目 ) ,提出了多种可供选择的波浪和潮汐改正计算方案 ,即深度值归算方案 ,具体分析了各种方案的适用条件和应用范围 ,并从理论上对相应改正模型的计算精度进行了估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归算 波浪改正 潮汐改正 机载激光测深系统 海洋测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