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香榧藻斑病病原的分离鉴定及防治药剂筛选
1
作者 刘艾涛 叶碧欢 +4 位作者 陈友吾 宋其岩 李海波 沈建军 张昕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119,共9页
【目的】探明香榧藻斑病的病原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筛选对香榧藻斑病具有良好防治效果的药剂,为香榧藻斑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浙江省香榧主产区采集藻斑病病叶,结合传统形态学方法与分子生物学手段对从病叶中分离获得的香榧... 【目的】探明香榧藻斑病的病原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筛选对香榧藻斑病具有良好防治效果的药剂,为香榧藻斑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浙江省香榧主产区采集藻斑病病叶,结合传统形态学方法与分子生物学手段对从病叶中分离获得的香榧绿藻进行鉴定,明确病原藻的生物学特性,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和林间防治试验筛选防治香榧藻斑病的优良药剂。【结果】1)从香榧藻斑病病叶中分离获得3种病原绿藻类群,结合藻株形态学特点以及SSU-ITS区间序列分析,3种绿藻类群分别被鉴定为链带藻、软克里藻和Tritostichococcus corticulus,均为香榧病原新记录种。3种香榧绿藻的培养条件相似,均适宜在初始pH 11、温度25℃、光照/黑暗为12 h/12 h光周期下的BG-11培养基中生长。2)以混合藻为靶标进行室内毒力测定试验显示,12%松脂酸铜悬浮剂灭藻效果最好,EC50可达8.33 mg·L^(-1),显著低于其他药剂(P<0.05),其后依次为33.5%喹啉铜悬浮剂、80%波尔多液、20%噻菌铜悬浮剂和45%石硫合剂。林间防治试验表明,施药30天后,12%松脂酸铜和33.5%喹啉铜悬浮剂的防治效果分别达78.11%和71.62%。【结论】从浙江省香榧上新发现3种病原绿藻类群,藻群生物学特性类似。室内毒力测定和林间防治试验表明,12%松脂酸铜和33.5%喹啉铜悬浮剂对香榧藻斑病有较好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榧 藻斑病 鉴定 生物学特性 毒力测定 林间防治
下载PDF
基于SSR标记分析浙西南香椿天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
2
作者 程建慧 廖荣俊 +5 位作者 宋其岩 陈友吾 叶碧欢 柳娟 沈建军 李海波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6-156,165,共12页
【目的】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香椿天然遗传资源,揭示浙西南香椿天然群体的分子遗传背景。【方法】利用16个多态性SSR标记对浙西南5个香椿天然居群的156份香椿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程度和遗传结构分析。【结果】1)156份香椿材料... 【目的】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香椿天然遗传资源,揭示浙西南香椿天然群体的分子遗传背景。【方法】利用16个多态性SSR标记对浙西南5个香椿天然居群的156份香椿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程度和遗传结构分析。【结果】1)156份香椿材料在16个SSR位点共检测出110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的平均等位基因数(Na)和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分别为6.88和2.48,不同等位基因在香椿个体中呈不均匀分布;16个SSR位点的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介于0.04~0.79,平均为0.45;2)16个SSR位点的Shannon’s信息指数(I)和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平均值分别为0.99和0.49;居群内近交系数(F_(is))和总近交系数(F_(it))平均值分别为-0.02和0.03,遗传分化系数(F_(st))平均值为0.05,仅5%的遗传变异来自不同居群间;基因流(N_(m))平均值为4.82;分子方差(AMOVA)分析显示遗传分化的根本原因为总的个体内变异(95%),极少为居群间变异(5%),没有来自居群内的个体变异;3)遗传差异和UPGMA聚类分析表明5个居群的Nei’s基因遗传一致度为0.93。浙江开化和浙江常山居群的遗传差异最小,Nei’s基因遗传一致度为0.97;浙江龙游居群与其他4个居群的遗传差异较大;4)群体遗传结构分析表明156份香椿材料无最佳K值;根据ΔK值最大分为3个亚群,各居群材料在3个亚群中皆有一定数量分布。【结论】浙西南天然居群香椿资源在个体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居群内近交程度很低,主要繁殖方式为杂交;香椿居群间的遗传分化程度很小,居群间存在频繁的基因交流,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个体内;浙西南香椿不同居群间的遗传差异总体上较小;居群间未形成相对独立的遗传结构,绝大部分的香椿种质遗传背景比较单一,少量种质拥有复杂的遗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椿 遗传多样性 基因交流 分子标记 种质资源保护
下载PDF
川西北地区2种典型人工林森林质量评价
3
作者 王盼 徐舟 +6 位作者 孟明琴 陈玥 张利 刘建霞 何建社 刘千里 陈友吾 《四川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41-47,共7页
人工林是川西北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解其森林质量状况,以云杉(Picea asperata)和辐射松(Pinus radiata)为优势树种的2种典型人工林为对象,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开展了森林质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因子分析提取出4... 人工林是川西北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解其森林质量状况,以云杉(Picea asperata)和辐射松(Pinus radiata)为优势树种的2种典型人工林为对象,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开展了森林质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因子分析提取出4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为76.877%,能较全面地反映森林质量状况;(2)4个准则层的权重值表现为林木生长因子>林下灌木因子>林分郁闭条件>林下草本因子,说明林木生长因子对森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影响最大;(3)根据森林质量评价综合得分,各等级样地数量占比分别为优10%、良40%、中10%、差40%;(4)川西北地区不同树种人工林质量分化明显,其中云杉人工林质量以“良”为主,辐射松人工林质量以“差”为主。研究结果有助于掌握川西北地区人工林森林质量状况,从而为后续开展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质量评价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川西北地区
下载PDF
植物提取物对香榧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叶碧欢 沈建军 +2 位作者 李海波 宋其岩 陈友吾 《中国森林病虫》 2023年第1期1-5,共5页
为筛选抑菌活性较强的植物提取物,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8种植物提取物对香榧Torreya grandis‘Merrillii’病果上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fusispora、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和尖孢镰孢... 为筛选抑菌活性较强的植物提取物,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8种植物提取物对香榧Torreya grandis‘Merrillii’病果上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fusispora、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和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的抑菌率,并对抑制率较高的提取物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质量浓度40 mg/mL时,山鸡椒Litsea cubeba茎叶和果实提取物对4种真菌抑制效果最佳,EC50在茎叶和果实提取物之间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多菌灵的EC50。山鸡椒粗提物虽不能完全替代化学药剂,但仍具有开发潜力,可为探索香榧病害的绿色防控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榧 植物提取物 生长速率法 抑菌活性 毒力
下载PDF
香榧蚧虫的识别与防治药剂筛选研究
5
作者 叶碧欢 宋其岩 +5 位作者 李海波 沈建军 魏海龙 胡传久 尚素微 陈友吾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1-76,83,共7页
蚧虫为害可导致香榧长势衰弱甚至死亡,产量下降,是香榧重要害虫之一。在浙江省诸暨市东白湖的香榧幼苗基地,调查4种蚧虫为害情况,采集受害枝条进行蚧虫形态鉴定和分子鉴定,并针对为害最重的蚧虫采用33%螺虫·噻嗪酮等4种药剂进行田... 蚧虫为害可导致香榧长势衰弱甚至死亡,产量下降,是香榧重要害虫之一。在浙江省诸暨市东白湖的香榧幼苗基地,调查4种蚧虫为害情况,采集受害枝条进行蚧虫形态鉴定和分子鉴定,并针对为害最重的蚧虫采用33%螺虫·噻嗪酮等4种药剂进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鉴定4种蚧虫为柳杉圆盾蚧Aspidiotus cryptomeriae Kuwana、松细蛎盾蚧Lepidosaphes piniphilus Borchsenius、日本单蜕盾蚧Fiorinia japonica Kuwana和褐软蚧Coccus hesperidum L.,后3种蚧虫首次报道为害香榧。其中松细蛎盾蚧的为害率最高。对于松细蛎盾蚧,33%螺虫·噻嗪酮4000倍液、22.4%螺虫乙酯4000倍液、50%噻嗪酮4000倍液和99%绿颖矿物油200倍液均具有一定防效,前两种药剂防效较好,药后15 d防效分别为83.76%和72.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榧 蚧虫 形态鉴定 分子鉴定 33%螺虫·噻嗪酮 防效
原文传递
大蒜油微乳液的制备及抑藻性能
6
作者 黄杨 郭明 +3 位作者 王义平 叶碧欢 陈友吾 王为宇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27-635,共9页
【目的】将大蒜油加工制备成大蒜油微乳液,以期提高大蒜油的稳定性,并开发新型植物源灭藻剂。【方法】运用相转变法和拟三元图探讨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种类以及质量比(Km)对大蒜油微乳液体系形成的影响并进行正交实验。考察了以最... 【目的】将大蒜油加工制备成大蒜油微乳液,以期提高大蒜油的稳定性,并开发新型植物源灭藻剂。【方法】运用相转变法和拟三元图探讨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种类以及质量比(Km)对大蒜油微乳液体系形成的影响并进行正交实验。考察了以最优条件制备的大蒜油微乳液在不同温度、不同pH以及5 000和10 000 r·min^(-1)离心条件下的稳定性,并进行了大蒜油微乳液抑藻实验。【结果】最佳制备条件为25℃、以吐温80 (Tween 80)为表面活性剂,乙醇和正丁醇为助表面活性剂,三者质量比为1∶1∶1,混合表面活性剂与大蒜油质量比为4∶6。所得微乳液为黄色澄清透明状液体并伴有淡蓝色光泽,有效粒径为20.1 nm,多分散系数为0.144。320 mg·L^(-1)大蒜油微乳液的抑藻率为82.54%。【结论】成功制备的水包油型大蒜油微乳液,稳定性良好,粒径大小合适,抑藻效果明显,有望制备成新型的灭藻剂。图9表3参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油微乳液 拟三元相图 表面活性剂 香榧绿藻
下载PDF
加拿大一枝黄花入侵对海岛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及评价 被引量:8
7
作者 陈友吾 林晓佳 +5 位作者 季宏铁 龚自强 董晓慧 唐红芳 张慧敏 仇正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708-1709,1766,共3页
[目的]研究加拿大一枝黄花入侵对海岛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并对其进行了评价。[方法]对不同植被类型设置3个30 m×30 m的样地进行调查,记录样地内所有乔木树种的种类、数量,并记录奇胸径和株高;同时,在样地对角线设4个2 m×2 m的... [目的]研究加拿大一枝黄花入侵对海岛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并对其进行了评价。[方法]对不同植被类型设置3个30 m×30 m的样地进行调查,记录样地内所有乔木树种的种类、数量,并记录奇胸径和株高;同时,在样地对角线设4个2 m×2 m的样方调查所有灌木和草本的种类和数量。[结果]结果表明,外来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入侵已经对海岛植物群落的种类及其构成、物种丰富度和植物多样性带来了较大程度的影响。加拿大一枝黄花入侵的程度越严重,群落中物种丰富度越低,植物多样性越小。[结论]对海岛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拿大一枝黄花 入侵 海岛 植物多样性
下载PDF
美国山核桃与山核桃叶片挥发性物质的比较和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陈友吾 沈建军 +1 位作者 叶华琳 朱汤军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12,共5页
对美国山核桃(Carya illinoinensis)与山核桃(C.cathayensis)叶片的次生性挥发性物质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发现:两种植物共鉴定出50种化合物,其中美国山核桃叶片中的挥发性种类较多,达到35种,而山核桃叶片中挥发性物质种类相对较少,为19... 对美国山核桃(Carya illinoinensis)与山核桃(C.cathayensis)叶片的次生性挥发性物质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发现:两种植物共鉴定出50种化合物,其中美国山核桃叶片中的挥发性种类较多,达到35种,而山核桃叶片中挥发性物质种类相对较少,为19种;两种植物叶片中的挥发性物质的组成具有共同特点:主要由醇类、酯类、烷烃类和少量的有机酸类、胺类有机物质构成,且丙三醇是挥发性物质的主要成分(占60%以上);美国山核桃与山核桃在抗虫性表现上有差异,这可能与美国山核桃叶片具较高的醇类挥发性物质而山核桃具较高的酯类挥发性物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山核桃 山核桃 叶片 挥发性物质
下载PDF
浙江省美国山核桃害虫及天敌资源调查 被引量:2
9
作者 陈友吾 叶华琳 +1 位作者 沈建军 朱汤军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4-59,共6页
2012年3月至2015年5月对浙江省美国山核桃害虫种类及天敌资源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浙江省美国山核桃林虫害普遍发生严重,危害美国山核桃的害虫种类较多,共有7目53科142种。其中,危害美国山核林的主要食叶害虫14种、蛀干害虫5种、根部害虫... 2012年3月至2015年5月对浙江省美国山核桃害虫种类及天敌资源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浙江省美国山核桃林虫害普遍发生严重,危害美国山核桃的害虫种类较多,共有7目53科142种。其中,危害美国山核林的主要食叶害虫14种、蛀干害虫5种、根部害虫6种、刺吸类害虫6种;浙江省美国山核桃林内天敌昆虫共有6目11科33种,主要以蚜虫及鳞翅目幼虫的捕食类天敌昆虫为主,其中以瓢甲科、步甲科的天敌种类最多,其次为寄蝇科、蚁科及螳螂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山核桃 害虫 天敌 调查
下载PDF
浙江省板栗病虫害预测预报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友吾 赖小珍 +2 位作者 谢建兴 吴蓉 严晓素 《浙江林业科技》 2003年第4期69-71,共3页
阐述了近5a浙江省主要板栗病虫害发生危害基本情况及其与预测预报的关系,分析了目前预测预报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今后应建立预测预报系统进行科学监测。
关键词 浙江 板栗病虫害 预测预报 发展方向
下载PDF
杨梅栽培气候区划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32
11
作者 康志雄 骆文坚 +2 位作者 吕爱华 杨在娟 陈友吾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8-122,共5页
根据杨梅对生态条件的要求和杨梅的地理分布,选择45个站点,13项气候参数进行聚类分析,将我国杨梅划分为5个栽培区:适宜区(Ⅰ)、较适宜区(Ⅱ)、次适宜区(Ⅲ)、较次适宜区(Ⅳ)和边缘区(Ⅴ),适宜区和较适宜区是我国杨梅生产的主要区域。提... 根据杨梅对生态条件的要求和杨梅的地理分布,选择45个站点,13项气候参数进行聚类分析,将我国杨梅划分为5个栽培区:适宜区(Ⅰ)、较适宜区(Ⅱ)、次适宜区(Ⅲ)、较次适宜区(Ⅳ)和边缘区(Ⅴ),适宜区和较适宜区是我国杨梅生产的主要区域。提出了栽培区划与适地适树相结合、合理配置品种、作为生态经济型树种推广等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梅 栽培区划 气候因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12个油茶品种的SSR特征指纹鉴别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李海波 丁红梅 +3 位作者 陈友吾 徐梁 李楠 胡传久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71-178,共8页
为了对普通油茶(Camellia oleifera)优良品种的准确鉴别开发一种新的分子识别方法,为油茶优良品种资源的保护提供技术支持,本研究拟利用SSR荧光标记构建12个长林系列油茶品种的SSR特征指纹。14对多态性SSR引物从12个油茶品种的14个SSR... 为了对普通油茶(Camellia oleifera)优良品种的准确鉴别开发一种新的分子识别方法,为油茶优良品种资源的保护提供技术支持,本研究拟利用SSR荧光标记构建12个长林系列油茶品种的SSR特征指纹。14对多态性SSR引物从12个油茶品种的14个SSR位点共扩增出62个多态性条带、检测出77种基因型,平均每个SSR引物扩增出4.4个多态性条带、检测出5.5种基因型。12个油茶品种14个SSR位点的多态信息含量变化范围和Dice遗传相似系数变异范围分别为0.08~0.84和0.39~0.90。基于12个油茶品种在14个SSR位点的基因型差异,共选出45种SSR特征引物与其对应的基因型组合,即SSR特征引物-基因型,可作为11个油茶品种的SSR特征指纹,为品种鉴别提供分子依据。本研究也为在更大层面上建立油茶品种的DNA指纹数据库、为油茶品种的辅助选育、以及应用于DUS测试提供了技术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基因型 品种鉴别 SSR指纹 荧光检测
下载PDF
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主要灌木根系力学特性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贺鹏 岳春雷 +3 位作者 赵广琦 陈友吾 江波 袁位高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3-36,共4页
为研究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优势灌木植物根系的固土护坡力学机制,在浙江南部的山体滑坡、泥石流易发区内选择3种主要的灌木(檵木、麂角杜鹃和香港黄檀)进行野外和室内力学试验。结果表明,须根相对丰富的植物能明显提高表层土壤的抗剪强... 为研究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优势灌木植物根系的固土护坡力学机制,在浙江南部的山体滑坡、泥石流易发区内选择3种主要的灌木(檵木、麂角杜鹃和香港黄檀)进行野外和室内力学试验。结果表明,须根相对丰富的植物能明显提高表层土壤的抗剪强度;根系抗拉力和抗剪力均与根径呈幂函数正相关关系;檵木和麂角杜鹃根系抗拉强度与根径呈幂函数负相关关系,而香港黄檀则无明显相关性;细根比粗根更有利于土壤加固和抗剪强度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力学 根系 抗剪强度 抗拉强度
下载PDF
松材线虫病的潜伏侵染 被引量:7
14
作者 理永霞 陈友吾 +3 位作者 王璇 刘振凯 朱汤军 张星耀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4-18,共5页
潜伏侵染指病原物侵入植物组织后,由于寄主或环境条件的限制,暂时停止生长活动,但仍保持其生命,寄主植物不表现症状的现象。松材线虫病是世界范围内重要的松树流行性病害,也是我国目前危害最为严重的森林病害。潜伏侵染在松材线虫病的... 潜伏侵染指病原物侵入植物组织后,由于寄主或环境条件的限制,暂时停止生长活动,但仍保持其生命,寄主植物不表现症状的现象。松材线虫病是世界范围内重要的松树流行性病害,也是我国目前危害最为严重的森林病害。潜伏侵染在松材线虫病的发生地广泛存在,目前因为其发生发展机制不明确,给松材线虫病的防控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此外,由于潜伏侵染的无症状携带者识别难度大,导致疫木清除过程中容易被忽视,最终会吸引媒介昆虫取食和产卵,作为侵染源引起松材线虫病扩散蔓延。因此,建议对松材线虫病潜伏侵染的发生机制、发展规律及快速识别等加强研究,推动更为有效的防控技术产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材线虫病 潜伏侵染 发生与危害 识别与防控
下载PDF
短枝木麻黄幼苗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楠 李贺鹏 +3 位作者 江波 叶碧欢 陈友吾 李海波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78-686,共9页
以短枝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耐寒无性系ZS7和不耐寒无性系HN1幼苗为供试材料,在人工气候箱内采用基质栽培方式,研究在-2,-5,-8,-11℃共4个温度梯度胁迫2h以及-5℃持续胁迫1,2,5,8,16,24,48,72h后2种无性系幼苗相关生理指标的... 以短枝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耐寒无性系ZS7和不耐寒无性系HN1幼苗为供试材料,在人工气候箱内采用基质栽培方式,研究在-2,-5,-8,-11℃共4个温度梯度胁迫2h以及-5℃持续胁迫1,2,5,8,16,24,48,72h后2种无性系幼苗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趋势以及耐寒性差异,探讨短枝木麻黄适应低温环境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在低温梯度胁迫下,耐寒无性系的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的增幅小于不耐寒无性系;叶绿素、脯氨酸(Pro)和可溶性蛋白质质量分数,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以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质量摩尔浓度的降幅均小于不耐寒无性系。耐寒无性系的GSH/GSSG比值呈上升的趋势,而不耐寒无性系的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在-5℃持续胁迫下,2种无性系各生理指标呈现波动变化,增幅(降幅)与到达峰值时间不同。无论是在低温梯度胁迫还是在低温持续胁迫处理过程中,耐寒无性系的SOD,POD,CAT,APX和GR活性以及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和Pro质量分数、GSH质量摩尔浓度都显著高于不耐寒无性系。耐寒性不同的2种短枝木麻黄无性系耐寒的生理机制明显不同,耐寒性强的无性系通过在低温胁迫下保持较高的可溶性蛋白质和Pro等渗透调节物质质量分数,增强抗氧化酶活性,提高非酶抗氧化剂水平,抑制叶绿素质量分数的下降及膜脂过氧化程度的加剧,进而提高抗寒性来抵御低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生理学 短枝木麻黄 低温胁迫 耐寒性 生理响应
下载PDF
薄壳山核桃林地昆虫物种多样性、功能多样性及其相互关系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顾建强 陈东辉 +4 位作者 徐奎源 陈友吾 吴佳伟 周靖 徐志宏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6-122,共7页
通过扫网法和踏查法,调查了浙江省建德市薄壳山核桃Carya illinoensis林地昆虫多样性情况,共采集昆虫589头,鉴定至11目160种。基于9个生物学性状、4个物种多样性指数和7个功能多样性指数,研究了建德薄壳山核桃林地昆虫物种多样性和功能... 通过扫网法和踏查法,调查了浙江省建德市薄壳山核桃Carya illinoensis林地昆虫多样性情况,共采集昆虫589头,鉴定至11目160种。基于9个生物学性状、4个物种多样性指数和7个功能多样性指数,研究了建德薄壳山核桃林地昆虫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2个维度的生物多样性,探究了两者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同翅目Homoptera,半翅目Hemiptera,鞘翅目Coleoptera,鳞翅目Lepidoptera为优势目,整个昆虫亚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均为最大。2选取的功能指数能较好地反映各群落的功能多样性情况。3功能性状距离(FAD),功能性状平均距离(MFAD),功能树状图指数(FD)随物种丰富度的增加而增大,属于物种丰富度单调递增指数(MSR);功能性状距离与功能性状平均距离是同一类指数。4功能多样性对害虫防治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生态学 薄壳山核桃林 物种多样性 功能多样性
下载PDF
植物次生物质与锥栗对栗疫病抗性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12
17
作者 冯丽贞 陈友吾 郭文硕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1999年第1期81-83,共3页
本研究测定了20个不同抗病性锥栗品种叶片和树皮的多酚类物质,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结果表明,抗病品种叶片和树皮的多酚类物质含量均比感病品种高;树皮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抗病品种比感病品种高。
关键词 锥栗 抗病性 栗疫病 植物生次物质
下载PDF
浙江柿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程诗明 童敏 +3 位作者 康志雄 陈友吾 应尚姣 周长富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68-672,共5页
浙江柿树资源丰富,但品种或类型混杂,为探究浙江省柿树种质资源多样性,本研究利用筛选出的16条随机引物,对7个柿树类型40个单株进行了RAPD分析,共得到156条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38条,平均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87.76%。类型间遗传多样性(D... 浙江柿树资源丰富,但品种或类型混杂,为探究浙江省柿树种质资源多样性,本研究利用筛选出的16条随机引物,对7个柿树类型40个单株进行了RAPD分析,共得到156条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38条,平均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87.76%。类型间遗传多样性(Dst)为0.7604,远高于类型内个体间遗传多样性(Hs=0.0603),各类型分化系数(Gst)为0.7604,基因流(Nm)为0.1576。根据各类型间的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研究的各类型内遗传结构比较一致,而不同类型间分化较为严重,存在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且有一定的的基因交流。今后应收集更全面的柿树种质资源,为资源保存及良种培育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柿树 遗传资源 多样性 RAPD
原文传递
褐边绿刺蛾幼虫生物农药防治试验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金荣 巫冬江 +3 位作者 吕爱华 许琳 陈友吾 朱炜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6-68,共3页
通过生物农药苦参碱、森乐及印楝素3种农药对褐边绿刺蛾幼虫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苦参碱对褐边绿刺蛾幼虫的致死中浓度LC50较低,仅为0.398 mg/l;生物农药苦参碱、森乐及印楝素均可用于防治园林植物上的褐边绿刺蛾幼虫,0... 通过生物农药苦参碱、森乐及印楝素3种农药对褐边绿刺蛾幼虫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苦参碱对褐边绿刺蛾幼虫的致死中浓度LC50较低,仅为0.398 mg/l;生物农药苦参碱、森乐及印楝素均可用于防治园林植物上的褐边绿刺蛾幼虫,0.5%苦参碱水剂600倍溶液,森乐可湿性粉剂2 000倍溶液,印楝素乳油2 000倍溶液均能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综合分析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防治试验,以印楝素乳油防治效果相对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边绿刺蛾 幼虫 生物农药 防治
下载PDF
杨梅控根容器苗的光合及生理特性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宋其岩 杜国坚 +4 位作者 陈友吾 翁永发 戴慈荣 管兴暖 赵彩芳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2-35,共4页
以杨梅(Myricarubra)1年生嫁接苗为试验材料,测定杨梅容器育苗在控根和不控根条件下的生长状况、生理特性及其光合作用指标。研究表明:杨梅控根容器苗的高生长、生物量积累都较普通容器苗有显著提高;其叶绿素、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较普... 以杨梅(Myricarubra)1年生嫁接苗为试验材料,测定杨梅容器育苗在控根和不控根条件下的生长状况、生理特性及其光合作用指标。研究表明:杨梅控根容器苗的高生长、生物量积累都较普通容器苗有显著提高;其叶绿素、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较普通容器苗显著升高;其光合日进程与普通容器苗表现出相似的趋势,都呈现双峰型曲线;比较控根容器苗与普通容器苗的光响应曲线,控根容器苗具有较高的光饱和点和较低的光补偿点,说明其光能利用范围较宽,光合效能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梅 控根容器苗 生理特性 光合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