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0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滤膜对不同水源中无机物处理效果及膜污染特性分析
1
作者 张百强 陈发明 +4 位作者 糜自栋 孙韶华 宋武昌 刘建广 贾瑞宝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7-301,共5页
针对不同水源地(引黄水库、微污染湖泊、河流)水质差异问题,分别选取了不同典型水体(鹊山水库、南阳湖和沂河)开展纳滤实验,探究了NF1、NF2两种纳滤膜对不同水源中无机污染物的去除效能与膜污染情况。结果表明,3种原水经过预处理和纳滤... 针对不同水源地(引黄水库、微污染湖泊、河流)水质差异问题,分别选取了不同典型水体(鹊山水库、南阳湖和沂河)开展纳滤实验,探究了NF1、NF2两种纳滤膜对不同水源中无机污染物的去除效能与膜污染情况。结果表明,3种原水经过预处理和纳滤处理后pH值略有下降,浊度均在0.186 NTU之下,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TDS)的含量均较低。NF1和NF2对一价离子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92.35%,42.35%以上,对二价离子的平均去除率分别可达97.87%,85.67%以上;NF2在处理南阳湖原水后,无机污染情况较为严重;酸碱联合冲洗对污染膜的修复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滤 无机物 去除率 膜污染
下载PDF
纳滤膜对不同水源水中有机物处理效果
2
作者 齐浩然 糜自栋 +4 位作者 宋武昌 孙韶华 陈发明 刘建广 贾瑞宝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1-477,共7页
为探究纳滤(NF)在实际水体中去除有机物的特性,以水质常规指标、三卤甲烷生成势(THMFP)、亲水性有机碳及三维荧光为主要指标,综合研究了两种NF膜(NF1和NF2)对不同水体中有机污染的处理效果,并探索了膜污染机制。结果表明,NF1、NF2均能... 为探究纳滤(NF)在实际水体中去除有机物的特性,以水质常规指标、三卤甲烷生成势(THMFP)、亲水性有机碳及三维荧光为主要指标,综合研究了两种NF膜(NF1和NF2)对不同水体中有机污染的处理效果,并探索了膜污染机制。结果表明,NF1、NF2均能有效改善饮用水水质,对总有机碳的去除率分别可达到94%、72%以上;对高锰酸盐指数的去除率分别可达到80%、66%以上。NF1对进水THMFP的去除率均在90%左右。无机和有机污染的协同作用是造成NF膜污染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滤 有机物 去除率 膜污染
下载PDF
含锰废水沉淀渣资源化利用的研究
3
作者 廖英欢 韦安楚 +7 位作者 陈发明 杨勇 梁万德 罗铭耀 赵隆善 黄炳龙 张丽云 谢彦 《中国锰业》 2024年第1期40-43,共4页
含锰废水沉淀渣是电解金属锰生产废水和渣库渗滤液处理的产物,主要以Mn、Ca、Mg的氢氧化物形态存在,可用于电解金属锰生产的制液降酸工序。结合金属锰的制液工艺,开展了含锰废水沉淀渣资源化利用的研究,研究表明:含锰废水采用石灰处理后... 含锰废水沉淀渣是电解金属锰生产废水和渣库渗滤液处理的产物,主要以Mn、Ca、Mg的氢氧化物形态存在,可用于电解金属锰生产的制液降酸工序。结合金属锰的制液工艺,开展了含锰废水沉淀渣资源化利用的研究,研究表明:含锰废水采用石灰处理后,沉淀渣Mn含量5.77%,Ca含量32.04%,Mg含量6.44%,该渣用于电解金属锰制液工序的降酸环节,在降酸量相同的情况下,含锰废水沉淀渣的使用量为碳酸钙粉用量的2.67倍,降酸后的溶液中Fe的含量由11.58 mg/L降低至1.3 mg/L,对比碳酸钙粉降酸工艺,Fe含量降低87.6%,其他微量杂质含量基本一致,渣的锰含量低0.35%,沉淀渣用于电解金属锰降酸工艺更具优势。说明含锰废水沉淀渣用于电解金属锰制液工艺,可降低其制液辅材消耗,同时也有利于溶液杂质含量的降低,稳定溶液质量,实现了含锰废水沉淀渣的资源化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锰废水沉淀渣 资源化 电解金属锰制液 降酸
下载PDF
高糖微环境下的牙周治疗策略
4
作者 向丹丹 贺小涛 +1 位作者 陈发明 李璇 《口腔生物医学》 2024年第1期43-48,共6页
糖尿病与牙周炎是由多种复杂因素引起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二者联系密切,互为影响因素,均为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重大健康问题。高糖微环境会显著加重牙周病发病率和骨丧失程度,影响牙周组织再生效果,为牙周治疗带来巨大挑战。本篇综述以牙... 糖尿病与牙周炎是由多种复杂因素引起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二者联系密切,互为影响因素,均为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重大健康问题。高糖微环境会显著加重牙周病发病率和骨丧失程度,影响牙周组织再生效果,为牙周治疗带来巨大挑战。本篇综述以牙周病的发病机制为出发点,分别介绍高糖微环境对上皮细胞、免疫细胞及干细胞等牙周组织细胞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针对性治疗策略,为高糖微环境下的牙周治疗带来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糖微环境 牙周炎 免疫细胞 干细胞 上皮细胞
下载PDF
MSCT重建与MRI检查诊断肩袖损伤的价值研究
5
作者 陈波 陈本宝 陈发明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4年第3期216-218,共3页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MSCT)重建与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用于肩袖损伤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以肩部慢性疼痛或者外伤史为主诉且拟行关节镜诊疗的128例患者,以关节镜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所有患者实施MSCT重建与MRI检查,判断两种方...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MSCT)重建与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用于肩袖损伤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以肩部慢性疼痛或者外伤史为主诉且拟行关节镜诊疗的128例患者,以关节镜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所有患者实施MSCT重建与MRI检查,判断两种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MRI与肩关节镜检查结果的一致性中等(Kappa=0.59,P<0.05);MSCT重建与肩关节镜检查结果的一致性中等(Kappa=0.53,P<0.05);两者联合诊断与肩关节镜检查结果的一致性高(Kappa=0.96,P<0.05)。联合诊断准确率高于MRI检验,亦高于MSCT重建(χ^(2)分别=14.94、19.41,P均<0.05),MRI诊断准确率与MSCT重建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9,P>0.05)。结论MRI与MSCT重建两者联合可提高诊断效能,与肩关节镜诊断具有较高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多层螺旋CT 肩袖损伤 诊断
下载PDF
转化医学:十年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64
6
作者 陈发明 金岩 +1 位作者 施松涛 赵铱民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11,共7页
转化医学作为一种新理念,旨在推动基础研究成果快速临床转化并用于疾病诊断、预防和治疗之中,其核心是在实验室与临床之间建立一个双向转化通道。近十年来,转化医学受到科学家和临床医生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关注。在此期间,随着对转化医学... 转化医学作为一种新理念,旨在推动基础研究成果快速临床转化并用于疾病诊断、预防和治疗之中,其核心是在实验室与临床之间建立一个双向转化通道。近十年来,转化医学受到科学家和临床医生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关注。在此期间,随着对转化医学认识的不断深入,其理念已经渗透到生物医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包括口腔医学)。本文对转化医学的概念、近十年的进展情况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对其当前所面临的困难和机遇进行了分析和展望,强调了干细胞治疗、组织工程和内源性再生医学技术作为转化医学的当代热点,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医学 基础医学 临床医学 干细胞治疗 组织工程
下载PDF
引导性组织再生术对脱位再植年轻恒牙牙周愈合和牙髓牙根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2
7
作者 陈发明 孙海花 +3 位作者 贾保军 王娜 邓玲玲 刘民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2003年第8期433-435,共3页
目的 :观察年轻恒牙脱位后引导性组织再生术 (guidedtissueregeneration ,GTR)对牙周愈合和牙髓牙根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择 72例 14 4个脱位后无冠折、根折的外伤年轻恒牙 ,随机分成GTR组和对照组 ,分别观察牙周愈合和牙髓牙根的变化... 目的 :观察年轻恒牙脱位后引导性组织再生术 (guidedtissueregeneration ,GTR)对牙周愈合和牙髓牙根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择 72例 14 4个脱位后无冠折、根折的外伤年轻恒牙 ,随机分成GTR组和对照组 ,分别观察牙周愈合和牙髓牙根的变化。结果 :术后 6个月时两组PD均显著减少 ,附着水平均显著获得 ,但GTR组探诊深度 (probingdepth ,PD)和附着获得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1年时GTR组PD平均减少3.6mm ,附着获得 3.5mm ,与对照组 2 .3mm、2 .2mm差异十分明显。牙髓坏死率和牙根吸收率两组亦有明显差别(P <0 .0 1) ,GTR组各型牙根吸收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轻恒牙 牙脱位 牙周愈合 牙髓坏死 牙根吸收 引导性组织再生术
下载PDF
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口腔中的幽门螺杆菌 被引量:34
8
作者 陈发明 孙海花 +2 位作者 贾保军 曲淑华 刘民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2000年第2期73-75,共3页
目的 :初步探讨复发性口腔溃疡 (recurrentoralulcer,ROU)患者的发病与其口腔中的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之间的关系。方法 :通过聚合酶链反应 (polymerasechainreaction ,PCR) ,对每位ROU患者口腔中 6个不同牙位龈上、龈下... 目的 :初步探讨复发性口腔溃疡 (recurrentoralulcer,ROU)患者的发病与其口腔中的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之间的关系。方法 :通过聚合酶链反应 (polymerasechainreaction ,PCR) ,对每位ROU患者口腔中 6个不同牙位龈上、龈下共 12份菌斑进行检测 ,同时设立健康对照组 ,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结果 :共检测ROU患者 72例 ,对照组 94例 ;Hp阳性率分别为 5 6 .94%和 2 8.72 % ,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 ;且轻型ROU患者Hp阳性率明显低于重型ROU患者 (P <0 .0 5 )。结论 :ROU的发病与口腔中Hp感染可能有关 ,其致病机理尚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口腔溃疡 口腔幽门螺杆菌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载rhBMP2凝胶微球控释系统的设计与合成实验 被引量:10
9
作者 陈发明 吴织芬 +6 位作者 金岩 王勤涛 吴红 王国芳 杜岩 黄沙 姜瑜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4-177,共4页
目的:设计与合成rhBMP2新型控释载体,初步探讨其载药及降解性能.方法:用右旋糖酐(dextran,dex)与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lycidyl methacrylate,GMA)合成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右旋糖酐(dex-GMA),测定该凝胶微球溶胀系数Q,并对其载药、降... 目的:设计与合成rhBMP2新型控释载体,初步探讨其载药及降解性能.方法:用右旋糖酐(dextran,dex)与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lycidyl methacrylate,GMA)合成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右旋糖酐(dex-GMA),测定该凝胶微球溶胀系数Q,并对其载药、降解性能进行初步研究.结果:dex-GMA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成球,粒径与制备工艺密切相关;该凝胶微球溶胀参数10.9±5.3;载药性能良好,在葡聚糖酶的作用下20~40 d内可以完全降解. 结论:右旋糖酐基凝胶微球具有良好的溶胀性能,可生物降解,其粒径可控,作为生长因子载体,有望达到控释给药的目的,其制备工艺及理化性能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释给药系统 溶胀性能 微球 生物降解
下载PDF
偏侧咀嚼对大鼠咀嚼肌组织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陈发明 李宁毅 +5 位作者 孙海花 吴力克 贾保军 黄征难 王娜 刘民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96-298,共3页
目的 利用动物模型,观察偏侧咀嚼对咀嚼肌组织结构的影响,从而探讨偏侧咀嚼在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40只大白鼠拔除右侧上颌后牙造成的偏侧咀嚼模型,分成实验1组和实验2组,另外40只作为对照,分成... 目的 利用动物模型,观察偏侧咀嚼对咀嚼肌组织结构的影响,从而探讨偏侧咀嚼在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40只大白鼠拔除右侧上颌后牙造成的偏侧咀嚼模型,分成实验1组和实验2组,另外40只作为对照,分成对照1组和对照2组。实验1组和对照1组4周后处死,解剖其双侧颞肌、咬肌,对咀嚼肌的组织结构进行光镜观察。实验 2组和对照2组8周后进行实验1组和实验2组同样的研究。结果 组织结构改变实验1组主要表现为肌肉组织中大量局灶性炎细胞浸润,并且非咀嚼例比咀嚼例明显;实验2组主要表现为肌肉及其附丽组织间广泛弥散性失细胞浸润,盘前外侧颞肌附丽部神经纤维出现退行性变,肌纤维排列紊乱,粗细不均,个别肌纤维萎缩,有断裂现象,出现肌巨细胞,右侧更为显著。结论 偏侧咀嚼可以对咀嚼肌组织结构造成损害,并且随着时间延长,损害加重。咀嚼侧与非咀嚼例相比,非咀嚼侧损害更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侧咀嚼 大鼠 咀嚼肌 组织结构 影响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下载PDF
牙菌斑和胃幽门螺杆菌感染联合治疗对复发性口腔溃疡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陈发明 孙海花 +4 位作者 贾保军 曲淑华 黄征难 邓玲玲 刘民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2001年第5期336-338,共3页
目的 :探讨对牙菌斑和胃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联合治疗对复发性口腔溃疡(recurrentoralulcer,ROU)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 198例牙菌斑标本Hp -PCR检测阳性患者进行分组治疗 :胃镜检查无胃病的ROU患者 (A组 )仅接受针对... 目的 :探讨对牙菌斑和胃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联合治疗对复发性口腔溃疡(recurrentoralulcer,ROU)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 198例牙菌斑标本Hp -PCR检测阳性患者进行分组治疗 :胃镜检查无胃病的ROU患者 (A组 )仅接受针对ROU的治疗 ;伴有胃病的患者随机分成B、C组 ,B组接受抗Hp治疗 ,C组在清除牙菌斑的同时接受A、B组的联合治疗。观察根除Hp对口腔溃疡疗效及复发的影响。结果 :198例ROU中 ,130例 (6 5 .6 6 % )患有不同类型的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 (pepticulcer,PU) ,对口腔溃疡和胃病的疗效以及Hp的清除效果均以C组最佳 (P <0 .0 5 ) ,C组ROU的复发率明显低于A、B组 (P <0 .0 1)。结论 :牙菌斑和胃粘膜联合治疗Hp可以提高ROU的疗效 ,减少其复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口腔溃疡 幽门螺杆菌 治疗 抗幽门螺杆菌
下载PDF
复发性口腔溃疡和消化性溃疡患者口腔及胃粘膜中的幽门螺杆菌 被引量:17
12
作者 陈发明 贾保军 +4 位作者 孙海花 梁继伟 邓玲玲 黄征难 曲淑华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6期403-404,共2页
目的 初步探讨复发性口腔溃疡 (recurrentoralulcer ,ROU)与消化性溃疡 (pepticulcer,PU)在发病上有无关联。方法 通过ROU与PU患者口腔中的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与胃粘膜Hp的聚合酶链反应 (polymerasechainreaction ,P... 目的 初步探讨复发性口腔溃疡 (recurrentoralulcer ,ROU)与消化性溃疡 (pepticulcer,PU)在发病上有无关联。方法 通过ROU与PU患者口腔中的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与胃粘膜Hp的聚合酶链反应 (polymerasechainreaction ,PCR)检测、免疫荧光染色和细菌培养与鉴定 ,对口腔与胃Hp进行比较。 结果 ROU或 /和PU患者口腔粘膜与胃粘膜Hp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且口腔中Hp的形态、生化特性、培养条件和免疫学特性均与胃粘膜Hp相似。 结论 ROU的发病机制可能和PU相似 ,二者可能有着共同的致病菌—H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口腔溃疡(ROU) 消化性溃疡(PU) 幽门螺杆菌(Hp)
下载PDF
生长因子复合生物膜引导牙周组织再生 被引量:11
13
作者 陈发明 金岩 吴织芬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2004年第10期589-592,共4页
随着引导组织再生术(guidedtissueregeneration,GTR)研究的不断深入,传统的生物膜已经逐渐被复合生长因子的功能性生物膜所替代。功能性复合膜的研制、开发和应用,已成为GTR研究的热点,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生长因子缓释生物膜将是未来GT... 随着引导组织再生术(guidedtissueregeneration,GTR)研究的不断深入,传统的生物膜已经逐渐被复合生长因子的功能性生物膜所替代。功能性复合膜的研制、开发和应用,已成为GTR研究的热点,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生长因子缓释生物膜将是未来GTR研究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生长因子 GTR 牙周组织再生 引导组织再生术 生物膜 缓释 功能性 替代
下载PDF
快速输液对严重烧伤早期多脏器功能衰竭预防的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发明 杨宗诚 +6 位作者 康绍禹 刘志远 王天乙 何保斌 傅琼芳 魏钜菊 黎鳌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0-14,共5页
本文证明严重烧伤立即输液对预防烧伤早期MOF有利;延迟均匀输液则不利;而延迟快速输液可部分预防MOF发生。其表现为立即和延迟快速输液组的SV、SI、LVSWI、RVSWI、FAP维持在伤前值的50%以上,并逐渐恢复接近伤前值。PAWP小于1.3kPa,ALT... 本文证明严重烧伤立即输液对预防烧伤早期MOF有利;延迟均匀输液则不利;而延迟快速输液可部分预防MOF发生。其表现为立即和延迟快速输液组的SV、SI、LVSWI、RVSWI、FAP维持在伤前值的50%以上,并逐渐恢复接近伤前值。PAWP小于1.3kPa,ALT、LDT增加没有超过伤前值的2倍。DB、TB、UN、Cr、PaO_2、P(A-a)O_2、MDA、RCR、ADP/O和ATP变化不明显。血培养阳性率、死亡率和MOF发生率低,病理改变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多器官衰竭 预防 输液疗法
下载PDF
地塞米松联合替硝唑预防干槽症 被引量:8
15
作者 陈发明 孙海花 +1 位作者 贾保军 邓玲玲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80-381,共2页
干槽症实质上是骨创感染,主要发生于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据国外报道,其发生率为10%~30%[1]。作者对162例阻生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后给予口服地塞米松和替硝唑,有效地控制了干槽症的发生。1 材料和方法选择须拔除阻生下颌第三磨牙而... 干槽症实质上是骨创感染,主要发生于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据国外报道,其发生率为10%~30%[1]。作者对162例阻生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后给予口服地塞米松和替硝唑,有效地控制了干槽症的发生。1 材料和方法选择须拔除阻生下颌第三磨牙而无拔牙禁忌症的门诊患者,共446例,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槽症 联合用药 地塞米松 替硝唑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与口腔疾病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陈发明 孙海花 +2 位作者 贾保军 邓玲玲 黄征难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2000年第6期327-329,共3页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 (Hp)感染与口腔疾病的关系。方法 :通过PCR方法检测口腔疾病患者和正常人牙菌斑中Hp情况。结果 :牙菌斑Hp与复发性口腔溃疡 (ROU)高度相关 (P <0 .0 1) ;与口腔扁平苔癣 (OLP)、牙周炎、干槽症 (DS)、龋病呈显...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 (Hp)感染与口腔疾病的关系。方法 :通过PCR方法检测口腔疾病患者和正常人牙菌斑中Hp情况。结果 :牙菌斑Hp与复发性口腔溃疡 (ROU)高度相关 (P <0 .0 1) ;与口腔扁平苔癣 (OLP)、牙周炎、干槽症 (DS)、龋病呈显著性相关 (P <0 .0 5 ) ;牙周炎、龋病严重程度和牙菌斑取样部位与Hp检出阳性率亦有关联 (P <0 .0 5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口腔疾病 相关性
下载PDF
右旋糖酐-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载BMP_2凝胶微球的制备与评价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发明 吴红 +3 位作者 吴织芬 王国芳 杜岩 金岩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892-895,共4页
目的:探讨利用右旋糖酐-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DEX-GMA)制备载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凝胶微球的可行性和制备工艺,并初步探讨其载药、释药特性。方法:以反应温度、DEX-GMA和乳化剂Span-80的加入量和搅拌速率等为考察因素进行正交试验,筛... 目的:探讨利用右旋糖酐-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DEX-GMA)制备载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凝胶微球的可行性和制备工艺,并初步探讨其载药、释药特性。方法:以反应温度、DEX-GMA和乳化剂Span-80的加入量和搅拌速率等为考察因素进行正交试验,筛选BMP2-DEX-GMA凝胶微球的最佳制备工艺并对成品性能进行初步检测。结果:经悬浮聚合法可以制备BMP2-DEX-GMA凝胶微球,优选出的制备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30℃、DEX-GMA用量0.6%、Span-80用量0.06%、搅拌速率300r/min,由此制备的BMP2-DEX-GMA凝胶微球形态良好,粒径在20μm~50μm之间,包封率为(78.52±4.34)%,载药量为(10.68±1.34)%,溶胀率为85.9%,稳定性和再分散性良好。结论:该凝胶微球载药系统制备工艺简单,载药量大,可以负载具有生物活性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旋糖酐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骨形态发生蛋白2 凝胶微球 控释 正交试验设计 制备工艺
下载PDF
右旋糖酐基水凝胶药物控释体系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发明 吴织芬 +1 位作者 金岩 吴红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919-922,共4页
目的介绍右旋糖酐基水凝胶在药物缓/控释和组织工程领域中应用的研究概况。方法广泛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回顾与综合分析。结果右旋糖酐基水凝胶的应用研究在国际上已取得明显进展,但在国内才刚起步。右旋糖酐基智能水凝胶作... 目的介绍右旋糖酐基水凝胶在药物缓/控释和组织工程领域中应用的研究概况。方法广泛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回顾与综合分析。结果右旋糖酐基水凝胶的应用研究在国际上已取得明显进展,但在国内才刚起步。右旋糖酐基智能水凝胶作为一种崭新的生物材料,已成为缓/控释给药和组织工程研究的热点之一。结论右旋糖酐基水凝胶是一种新型生物材料,在药物缓/控释和组织工程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化学修饰改性后的右旋糖酐基水凝胶可实现“智能”化,具有潜在的研究与应用价值。深入进行其赋性、改性研究并进行相关产品的产业化是未来右旋糖酐基生物材料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药物控释 生物材料 右旋糖酐 水凝胶
下载PDF
复合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缓释微球的引导组织再生膜的制备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发明 吴织芬 +4 位作者 金岩 王勤涛 王国芳 杜岩 黄沙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140-143,共4页
目的设计制备包含活性生长因子的引导组织再生生物膜(以下称功能性复合膜)。方法利用天然材料右旋糖酐(dextran,dex)合成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右旋糖酐(dextran-glycidylmethacrylate,dex-GMA)作为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ecombinedhum... 目的设计制备包含活性生长因子的引导组织再生生物膜(以下称功能性复合膜)。方法利用天然材料右旋糖酐(dextran,dex)合成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右旋糖酐(dextran-glycidylmethacrylate,dex-GMA)作为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ecombinedhumanbonemorphogeneticprotein-2,rhBMP2)新型缓释载体,采用乳化交联技术制备dex-GMA凝胶微球,考察其形态、溶胀系数、载药、释药及降解性能;以壳聚糖为材料,复合载rhBMP2的dex-GMA凝胶微球制备生物膜并对其进行生物学评价。结果dex-GMA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成球;该凝胶微球溶胀、载药和降解性能良好,体外释药可达20d以上,利用简单的工艺就可以制备复合rhBMP2缓释载体的功能性复合膜,其理化性能与没有复合该缓释载体的生物膜没有变化。结论利用生长因子缓释载体可以制备功能性复合膜,其生物学性能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旋糖酐 缓释给药系统 微球 生物膜 骨形态发生蛋白类
下载PDF
引导牙周组织再生在伴牙槽骨缺损牙再植术中应用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陈发明 吴织芬 金岩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4年第5期501-503,共3页
目的 :回顾分析配合引导性组织再生术 (guidedtissueregeneration ,GTR)治疗对伴牙槽骨缺损的脱位再植牙的临床疗效的影响 ,为引导牙周组织再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经验。方法 :收集 1996年~ 2 0 0 3年间伴牙槽骨缺损、再植术中配合了GTR... 目的 :回顾分析配合引导性组织再生术 (guidedtissueregeneration ,GTR)治疗对伴牙槽骨缺损的脱位再植牙的临床疗效的影响 ,为引导牙周组织再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经验。方法 :收集 1996年~ 2 0 0 3年间伴牙槽骨缺损、再植术中配合了GTR术治疗的完整病历资料 ,对其临床治疗情况及近远期疗效作回顾性研究分析。结果 :共收集到 2 3份符合条件的病历 (6 4颗再植牙 ) ,疗效分析结果表明 ,患牙术后 12个月探诊深度均显著减少 ,附着水平均显著获得 ;无论脱位时间长短 ,术后牙松动、牙根吸收和失牙的发生率均较高。伤后 6h内就诊脱位牙直接再植后 ,牙髓坏死率 77.5 % ,牙根吸收和失牙率与伤后就诊超过 6h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伤后就诊时间影响再植牙治疗效果 ,配合单纯GTR治疗 ,伴牙槽骨缺损的脱位再植牙的远期疗效仍然较差 ,利用GTR技术促进牙周组织再生特别是促进牙周缺损的再生需要进一步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脱位 牙再植 引导性组织再生术 治疗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