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FF3、ERα、ERβ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
作者 李雯慧 张建芳 +4 位作者 陈嘉彦 宋晖 刘淑娟 马佳佳 陈必良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3年第1期41-43,125,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三叶因子3(佃)和雌激素受体(ERd、ERS)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4例正常子宫内膜,22例不典型增生及82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1]FF3、ER仪及ERr3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组织学分级、浸润程...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三叶因子3(佃)和雌激素受体(ERd、ERS)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4例正常子宫内膜,22例不典型增生及82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1]FF3、ER仪及ERr3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组织学分级、浸润程度、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间的关系。结果在正常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内膜、子宫内膜癌中T阡3阳性率分别为28.6%、36.4%和65.9%,ERa阳性率分别为92.8%、86.4%和53.7%,ERβ阳性率分别为78.6%、72.7%和48.8%,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7.202、13.702、7.127,均P〈0.05)。删的表达与内膜癌的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X2值分别为11.709、10.125、4.840,均P〈0.05),与浸润程度无关;而ERa、ERβ则与组织分化及肌层浸润程度有关(均P〈O.05),同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检测TFF3、ERa和ERβ的表达,有助于为子宫内膜癌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而TFF3的检测更有可能成为诊断子宫内膜癌的又一指标,并且为判断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预后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三叶因子3 雌激素受体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用红外光谱法考察水与PBIL反渗透膜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胡皆汉 陈嘉彦 +3 位作者 冯广著 滕瑛 孙明基 王国祯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1989年第1期14-18,共5页
本文利用红外光谱法考察了水与聚苯并咪唑酮(PBIL)膜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1)膜中有三种水态存在,即单体水、二聚水和多聚水;(2)三种水态的彼此匹配综合作用使膜有好的盐析效果。同时还对聚苯矾酰胺(PSA)膜进行了粗略的考察,这种膜中... 本文利用红外光谱法考察了水与聚苯并咪唑酮(PBIL)膜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1)膜中有三种水态存在,即单体水、二聚水和多聚水;(2)三种水态的彼此匹配综合作用使膜有好的盐析效果。同时还对聚苯矾酰胺(PSA)膜进行了粗略的考察,这种膜中也有同样的三种水态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谱法 PBIL反渗透膜
下载PDF
PSA UF膜选择透过性研究(Ⅲ)成膜机理
3
作者 丁马太 丁俊琪 +2 位作者 潘容华 范光辉 陈嘉彦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93-197,共5页
从高聚物溶液的相分离现象出发,探索膜形成的可能机理。用这个机理能够较好解释所观测到的聚砜酰胺分子量对其超滤膜性能的影响。首次提出高聚物中那些聚合度很低的低聚体的存在,是导致膜质量变差的至为关键因素的学术见解。
关键词 PSA 相分离 成膜机理 分子量
下载PDF
PSA UF膜选择透过性研究(Ⅰ)PSA的分级
4
作者 丁马太 丁俊琪 +2 位作者 潘容华 范光辉 陈嘉彦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430-433,共4页
以水为沉淀剂,在室温未加恒温装置的情况下方便而有效地实现对1.00wt%PSA的DMAc 溶液中的PSA进行沉淀分级,使分子量分布宽度由原来多分散指数为3.8降低到2.0左右,分级回收率为 95.0%,为研究膜材料分子量及其分布对膜性能的影响提供了... 以水为沉淀剂,在室温未加恒温装置的情况下方便而有效地实现对1.00wt%PSA的DMAc 溶液中的PSA进行沉淀分级,使分子量分布宽度由原来多分散指数为3.8降低到2.0左右,分级回收率为 95.0%,为研究膜材料分子量及其分布对膜性能的影响提供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A 膜材料 膜性能 沉淀分级
下载PDF
未成熟中性粒细胞计数联合PCT在烧伤细菌感染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婧 赵权 +2 位作者 楚健怡 陈嘉彦 毕伟建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6期779-782,共4页
目的 探讨未成熟中性粒细胞比例(IG%)、未成熟中性粒细胞计数(IG#)、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及降钙素原(PCT)对烧伤患者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1例中重度烧伤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按照是否感染分为感染... 目的 探讨未成熟中性粒细胞比例(IG%)、未成熟中性粒细胞计数(IG#)、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及降钙素原(PCT)对烧伤患者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1例中重度烧伤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按照是否感染分为感染组(33例)和无感染组(58例),再选取同期体检的4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3组参与者的WBC、Neut、PCT、IG、IG#水平,二分类回归分析烧伤患者发生感染的预测概率函数,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价各项感染指标及感染预测函数诊断烧伤感染的诊断效能.结果 3组参与者的5种感染指标之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感染组各指标均显著高于无感染组和对照组(P<0.05).无感染组WBC、Neut及IG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I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回归分析纳入烧伤诊断的指标有PCT和IG#.5项指标中,PCT单独诊断烧伤细菌感染的诊断效率最高,AUC为0.877,敏感度为84.85%,特异度为87.93%,约登指数为0.728.PCT和IG#联合诊断效率优于PCT,其AUC为0.924,敏感度为87.88%,特异度为89.66%,约登指数为0.775.结论 IG#是烧伤细菌感染诊断的潜在生物标记物,且IG#联合PCT对烧伤感染的诊断效率优于IG#、 PCT的单独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熟中性粒细胞 降钙素原 烧伤感染 联合诊断
下载PDF
聚砜酰胺的分子量对其超滤膜性能的影响——Ⅰ.聚砜酰胺的沉淀分级 被引量:1
6
作者 丁俊琪 潘容华 +2 位作者 丁马太 范光辉 陈嘉彦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292-297,共6页
选用水作为沉淀分级膜材料PSA的沉淀剂。在室温下,不加恒温装置可以很方便地将1.00%PSA的DMAc溶液用水沉淀分级PSA,分子量分布宽度由原来的3.8降低到2.0左右。分级的回收率为95.0%,分级效率较好。
关键词 聚砜酰胺 超滤膜 性能 沉淀 分子量
下载PDF
聚砜酰胺的分子量对其超滤膜性能的影响——Ⅱ.膜性能与成膜机理 被引量:1
7
作者 丁俊琪 潘容华 +2 位作者 丁马太 范光辉 陈嘉彦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337-345,共9页
研究了PSA的分子量对其超滤膜性能的影响,发现PSA分子量高,膜孔径大、分布宽;分子量低,膜孔径小、分布窄;但分子量过低,孔径变大,且分布宽。并就分子量对PSA超滤膜的透水率、截留率、压实性能,以及制膜液的相分离等性能进行比较,讨论成... 研究了PSA的分子量对其超滤膜性能的影响,发现PSA分子量高,膜孔径大、分布宽;分子量低,膜孔径小、分布窄;但分子量过低,孔径变大,且分布宽。并就分子量对PSA超滤膜的透水率、截留率、压实性能,以及制膜液的相分离等性能进行比较,讨论成膜机理,改进了的成膜机理较好地解释了实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砜酰胺 分子量 超滤膜 成膜机理
下载PDF
PSA UF膜选择透过性研究(Ⅱ)膜结构与性能
8
作者 丁马太 丁俊琪 +2 位作者 潘容华 范光辉 陈嘉彦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663-667,共5页
研究了聚砜酰胺分子量及其分布对铸膜液和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发现,分子量过小主要影响膜的完整性。在不影响膜完整性的前提下,则膜的孔径随分子量减小而减小,而窄的分子量分布则总是导致膜透水率与截留率的同时提高。
关键词 聚砜酰胺 UF膜 选择透过性 膜结构
全文增补中
槲皮素对宫颈癌细胞C33A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张欣 董春力 +4 位作者 付丽丽 杜鹃 陈嘉彦 高小翠 李少闻 《安徽医学》 2018年第4期400-403,共4页
目的观察槲皮素对人宫颈癌细胞C33A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初步探讨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槲皮素(空白对照、20、40、80μmol/L),顺铂(空白对照、5、10、15、20μg/mL)以及两者联合(槲皮素40μmol/L+顺铂10μg/mL)分别作用于C33A细... 目的观察槲皮素对人宫颈癌细胞C33A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初步探讨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槲皮素(空白对照、20、40、80μmol/L),顺铂(空白对照、5、10、15、20μg/mL)以及两者联合(槲皮素40μmol/L+顺铂10μg/mL)分别作用于C33A细胞24 h和48 h后,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活力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槲皮素对C33A细胞周期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槲皮素对C33A细胞Cyclin D1、Caspase-3和Caspase-9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MTT结果显示,经过槲皮素处理24 h后,各组细胞活力分别为86.92±3.953)%(20μmol/L组)、(66.54±3.932)%(40μmol/L组)和(52.21±2.970)%(80μmol/L组),均低于空白对照组的(98.35±1.230)%;经过槲皮素处理48 h后,各组细胞活力分别为(65.19±7.071)%(20μmol/L组)、(47.04±8.881)%(40μmol/L组)和(29.71±6.505)%(80μmol/L组),均低于空白对照组的(96.97±1.788)%。;此外,槲皮素40μmol/L+顺铂10μg/mL联合作用于C33A细胞24h后,细胞活力下降为(31.12±2.835)%;48 h后,细胞活力下降为(17.86±3.182)%,同空白对照组相比均出现了明显的下降,(31.12±2.835)%;48 h后,细胞活力下降为(17.86±3.182)%(P<0.05)。细胞周期检测结果显示,槲皮素可增加C33A细胞G0/G1期数量,减少S期数量。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槲皮素可下调C33A细胞Cyclin D1蛋白的表达,还可上调Caspase-3和Caspase-9蛋白的表达。结论槲皮素通过下调Cyclin D1蛋白的表达可以抑制C33A细胞的活力和增殖,槲皮素通过上调Caspase-3和Caspase-9蛋白的表达,可以诱导C33A细胞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宫颈癌C33A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下载PDF
槲皮素对宫颈癌细胞SiHa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欣 董春力 +2 位作者 陈嘉彦 高小翠 李少闻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8年第3期305-308,共4页
目的探讨槲皮素对人宫颈癌SiHa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SiHa细胞经过不同浓度的槲皮素(0、20、40和80μmol/L)分别处理后,通过Transwell小室检测SiHa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变化;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槲皮素对迁移和侵袭相关... 目的探讨槲皮素对人宫颈癌SiHa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SiHa细胞经过不同浓度的槲皮素(0、20、40和80μmol/L)分别处理后,通过Transwell小室检测SiHa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变化;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槲皮素对迁移和侵袭相关蛋白MMP9表达的影响。结果 SiHa细胞经过不同浓度的槲皮素(0、20、40和80μmol/L)分别处理后,可以显著抑制SiHa细胞的迁移能力,每视野下的细胞数分别为202.00±11.66、148.80±14.01、46.00±15.36和13.80±3.96。SiHa细胞经过不同浓度的槲皮素(0、20、40和80μmol/L)分别处理后,可以显著抑制SiHa细胞的侵袭能力,每视野下的细胞数分别为138.00±13.40、99.80±14.72、33.20±8.13和9.80±2.77。SiHa细胞经过槲皮素处理后,可以明显下调MMP9蛋白的表达。结论槲皮素通过下调SiHa细胞中MMP9蛋白的表达,可以抑制SiHa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SIHA细胞 迁移 侵袭 基质金属蛋白酶
下载PDF
来曲唑与尿促性腺激素两种不同促排卵方案在宫腔内人工授精中的作用比较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欣 高小翠 +1 位作者 陈嘉彦 谢秀英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18年第3期215-218,共4页
目的探讨来曲唑(LE)与尿促性腺激素(HMG)促排卵方案对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的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6月-2016年10月来我院妇科生殖门诊,分别采用自然周期(NC)以及来曲唑(LE)、尿促性腺激素(HMG)不同促排卵方案行宫腔内人工授精的156例患者(... 目的探讨来曲唑(LE)与尿促性腺激素(HMG)促排卵方案对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的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6月-2016年10月来我院妇科生殖门诊,分别采用自然周期(NC)以及来曲唑(LE)、尿促性腺激素(HMG)不同促排卵方案行宫腔内人工授精的156例患者(共197个周期),对其临床资料及妊娠结局进行分析。结果 LE组子宫内膜厚度显著低于HMG组(P<0.05),与NC组无显著性差异;LE组、HMG组的优势卵泡数(1.7±0.4、2.4±0.5)、排卵数(1.2±0.2、2.1±0.3)均高于NC组(1.3±0.3、1.1±0.2),其中LE组与HMG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E及HMG组的临床妊娠率(25.4%、30.2%)均高于NC组(8%)(P<0.05),LE组与HMG组比较,临床妊娠率无显著性差异,而多胎妊娠率及OHSS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促排卵治疗可有效提高IUI的临床妊娠率,相比于HMG方案,LE方案既可提高患者的临床妊娠率,且可降低多胎妊娠率和OHSS发生率,安全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内人工授精 来曲唑 自然周期 促排卵 临床妊娠
下载PDF
聚苯并咪唑酮膜与有机溶质相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建中 郑载兴 +1 位作者 孙培松 陈嘉彦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00-105,共6页
本文用液相色谱的方法,测定了一些有机溶质在聚苯并咪唑酮(PBIL)膜与水之间的平衡分配系数K,并以此为基础,着重阐述了不同类型的有机溶质与PBIL膜之间相互作用的特点和反渗透分离过程中平衡效应与动态效应对分离性能的影响。从分子间的... 本文用液相色谱的方法,测定了一些有机溶质在聚苯并咪唑酮(PBIL)膜与水之间的平衡分配系数K,并以此为基础,着重阐述了不同类型的有机溶质与PBIL膜之间相互作用的特点和反渗透分离过程中平衡效应与动态效应对分离性能的影响。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出发,探讨了反渗透分离机理,得出了较为令人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渗透 聚苯并咪唑酮 液相色谱
下载PDF
聚砜酰胺膜与有机溶质相互作用机理的研究
13
作者 王建中 郑载兴 +1 位作者 孙培松 陈嘉彦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35-240,共6页
本文采用半经验的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全略微分重迭(CNDO/2)法,计算了甲醇、乙醇、甲醛、乙醛、甲酸五种有机溶质与聚矾酰胺(PSA)反渗透膜间的相互作用,根据能量最低原则,确定了上列几种有机溶质与PSA 膜间主要的相互作用方式,半定量... 本文采用半经验的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全略微分重迭(CNDO/2)法,计算了甲醇、乙醇、甲醛、乙醛、甲酸五种有机溶质与聚矾酰胺(PSA)反渗透膜间的相互作用,根据能量最低原则,确定了上列几种有机溶质与PSA 膜间主要的相互作用方式,半定量地给出了相互作用能,并与液相色谱的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两种结果均表明,PSA 膜具有较强的碱性,在与有机溶质相互作用时,呈现供电子的性质,从而预测PSA 膜对碱性有机溶质有较好的分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化学计算 PSA膜 有机溶质
下载PDF
第一届世界脱盐和水再利用大会将在意大利召开
14
作者 陈嘉彦 《水处理技术》 CAS 1982年第1期47-48,共2页
由欧州化学工程联合会(EFCE)的海水淡化工作组组织,并与国际脱盐和环境协会(IDEA)和供水改进协会(WSIA)联合发起,将召开第一届世界脱盐和水再利用大会,它也是第八届国际海水淡化讨论会,同时也作为欧洲化学工程联合会的第286次活动。
关键词 脱盐 腌制 合成膜 意大利 南欧
下载PDF
崭露头角的鱼胶原蛋白 被引量:11
15
作者 刘晓丹 陈嘉彦 《明胶科学与技术》 CAS 2010年第1期43-45,共3页
关键词 胶原蛋白 蛋白质总量 露头 动物体内 社会需求 骨质疏松 皱纹
下载PDF
大蒜油有效成分的定量和定性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季文长 张宇航 +2 位作者 戴各生 魏文 陈嘉彦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1989年第3期47-51,共5页
利用紫外、红外吸收光谱建立了大蒜油有效成分的定量和定性分柄方法,为大蒜油工业生产过程提供了一种迅速简便的分析测试手段。
关键词 大蒜油 成分 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
全文增补中
大蒜油溶剂萃取工艺的研究Ⅱ超滤破乳过程
17
作者 季文长 张宇航 +2 位作者 戴各生 魏文 陈嘉彦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1989年第3期52-56,共5页
利用膜分离超滤法脱除大蒜浆液中的果胶、蛋白质等大分子,消除了溶剂萃取过程中的乳化现象,制得的大蒜油与水蒸汽蒸馏法所制得大蒜油成分一致,同时考察了超滤法中的浓差极化现象及操作压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关键词 大蒜油 溶剂萃取 超滤法
全文增补中
TFF2、ERa和ERβ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8
作者 陈嘉彦 张建芳 +5 位作者 李雯慧 宋晖 刘淑娟 马佳佳 沈学锋 陈必良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2年第31期6029-6033,共5页
目的:研究三叶因子2(Trefoil factors2,TFF2)及雌激素受体ERa,ERβ在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不不典型增生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对14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22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82例子宫内... 目的:研究三叶因子2(Trefoil factors2,TFF2)及雌激素受体ERa,ERβ在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不不典型增生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对14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22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82例子宫内膜癌病例中TFF2,ERa和ERβ的蛋白表达进行检测,观察在不同子宫内膜组织中TFF2,ERa和ERβ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TFF2在正常子宫内膜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5.7%(12/14),在不典型增生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72.7%(16/22),在子宫内膜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7.3%(47/82),TFF2蛋白表达强度在正常、不典型增生和内膜癌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TFF2蛋白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肿瘤的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浸润程度无关。ERa在正常子宫内膜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2.8%(13/14),在不典型增生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6.4%(19/22),在子宫内膜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3.7%(44/82),ERa蛋白表达强度在正常,不典型增生和内膜癌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ERa蛋白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和浸润程度有关(P<0.05),与肿瘤的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无关。ERβ在14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ERβ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8.6%(11/14),在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中的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2.7%(16/22),在82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β蛋白阳性表达率为48.8%(40/82),ERβ蛋白表达强度在正常、不典型增生和内膜癌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ERβ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程度有关,与肿瘤的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TFF2、ERa和ERβ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逐渐降低,为进一步研究在子宫内膜癌诊治中的作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基因 TFF2 ERA ERΒ 免疫组化
原文传递
EMT参与肿瘤侵袭转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9
作者 刘海霞 陈必良 +2 位作者 李佳 陈嘉彦 梁声茹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4年第14期2790-2793,共4页
在癌症类型中,上皮癌占绝大多数。从良性腺瘤过渡到恶性癌和转移期间,上皮肿瘤细胞获得去分化、迁移和入侵行为,同时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伴随着显著的细胞形态学变化、细胞与细胞间及细胞与基质之间... 在癌症类型中,上皮癌占绝大多数。从良性腺瘤过渡到恶性癌和转移期间,上皮肿瘤细胞获得去分化、迁移和入侵行为,同时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伴随着显著的细胞形态学变化、细胞与细胞间及细胞与基质之间的粘附性丢失及重塑、并获得迁徙和侵袭能力。正如完全分化的上皮细胞转换成低分化、迁移和侵入性间质细胞,其涉及到一个高度的细胞可塑性、大量不同的基因和表观遗传学改变,因此EMT本身是一个多阶段的过程。该综述的目的是系统地总结EMT分子机制及EMT与肿瘤关系的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间质转化(EMT) 肿瘤 侵袭转移
原文传递
冷诱导RNA结合蛋白联合IL-6的检测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20
作者 陈嘉彦 黄勇 +1 位作者 于晓雯 张欣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0期1836-1841,共6页
目的探讨冷诱导RNA结合蛋白(CIRBP)联合白细胞介素-6(IL-6)检测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10月入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妇产科病区经剖宫产分娩的高血压产妇30例作为实验组,选取正常产妇30例作为对... 目的探讨冷诱导RNA结合蛋白(CIRBP)联合白细胞介素-6(IL-6)检测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10月入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妇产科病区经剖宫产分娩的高血压产妇30例作为实验组,选取正常产妇3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Western blot、qRT-PCR和ELISA法检测两组研究对象胎盘组织及血浆中CIRBP、IL-6的表达并进行对比分析。根据疾病程度将实验组患者分为妊娠期高血压组(12例)和重度子痫前期(1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浆中CIRBP和IL-6的表达水平。采用ROC曲线分析CIRBP+IL-6联合检测对疾病的诊断效能。结果实验组患者胎盘组织中CIRBP和IL-6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胎盘组织中CIRBP和IL-6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中血浆中CIRBP和IL-6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子痫前期组患者血浆中CIRBP和IL-6表达明显高于妊娠期高血压组(P<0.05)。结论妊娠高血压患者胎盘组织及血浆中CIRBP和IL-6均呈高表达,且随着病程的加重不断升高,对诊断高血压产妇有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高血压 冷诱导RNA结合蛋白 白细胞介素-6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诊断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