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生物降解地膜对湖南不同地区果蔬生长的影响
1
作者 陈坤梅 喻春明 +6 位作者 王晓飞 陈继康 高钢 赵亿嘉 周大鹏 朱爱国 陈平 《中国麻业科学》 2024年第1期24-31,46,共9页
针对塑料地膜使用造成土壤环境污染的问题,研究以白色/黑色全生物降解地膜和普通塑料地膜为参试材料,在湖南省长沙市、沅江市、汉寿县等地区开展了西瓜、莴苣、秋葵等作物的覆膜试验,探究全生物降解地膜对不同作物的生长、品质、产量及... 针对塑料地膜使用造成土壤环境污染的问题,研究以白色/黑色全生物降解地膜和普通塑料地膜为参试材料,在湖南省长沙市、沅江市、汉寿县等地区开展了西瓜、莴苣、秋葵等作物的覆膜试验,探究全生物降解地膜对不同作物的生长、品质、产量及土壤性质等指标的影响,观察全生物降解地膜的降解情况。结果发现,两种全生物降解地膜对湖南各地区果蔬生产均起到提质增效的作用。沅江地区黑色降解地膜覆盖栽培西瓜,西瓜单瓜重增加25.8%,叶片数增加45.5%,显著高于未覆膜处理;覆盖白色降解地膜的秋葵叶片长度比对照高42.1%,叶片宽度比对照高55.9%,叶片数增加43.2%,产量增加55.5%。普通塑料地膜在作物收获后未能降解,白色和黑色全生物降解地膜的降解率分别为80.3%~90.7%和63.0%~80.3%。综合不同地区的试验结果,认为两种降解地膜均可作为普通塑料地膜的潜在替代品,具有较大的推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生物降解地膜 果蔬生长 田间调查 降解率
下载PDF
苎麻生物产量构成因子与生物产量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陈坤梅 熊和平 +6 位作者 朱爱国 栾明宝 侯美 陈平 陈继康 高钢 喻春明 《中国麻业科学》 2017年第6期288-291,共4页
研究通过对50份苎麻核心种质生物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子(分株数、株高、叶片数)进行相关分析,明确影响苎麻生物产量的主要因子,并通过回归分析,获得生物产量与主要影响因子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分株数是影响苎麻生物产量的主要因子,其... 研究通过对50份苎麻核心种质生物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子(分株数、株高、叶片数)进行相关分析,明确影响苎麻生物产量的主要因子,并通过回归分析,获得生物产量与主要影响因子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分株数是影响苎麻生物产量的主要因子,其回归方程为:Y=11.918X+358.763。故建议在注重株高/叶片数的同时,把分株数作为苎麻育种的重要选择指标。该研究为苎麻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苎麻 生物产量 产量构成因子 相关分析 回归分析
下载PDF
苎麻水培扦插苗的耐盐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陈坤梅 朱爱国 +4 位作者 熊和平 陈平 陈继康 高钢 喻春明 《中国麻业科学》 2019年第1期1-5,共5页
以中苎2号嫩梢水培扦插苗为材料,在不同浓度氯化钠(NaCl)处理下测定其株高、根长、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及叶片和根的相对电导率,以研究苎麻在盐胁迫下的耐性。结果表明:试验材料在NaCl浓度高于2.0 g/L时全部死亡;在NaCl浓度低于0.8 g/L时... 以中苎2号嫩梢水培扦插苗为材料,在不同浓度氯化钠(NaCl)处理下测定其株高、根长、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及叶片和根的相对电导率,以研究苎麻在盐胁迫下的耐性。结果表明:试验材料在NaCl浓度高于2.0 g/L时全部死亡;在NaCl浓度低于0.8 g/L时,苎麻植株的株高、根长、生物量及叶绿素含量均高于对照植株(未加NaCl处理);在NaCl浓度处于1.2~2.0 g/L时,苎麻植株生长受到抑制,表现为株高、根长、生物量及叶绿素含量的下降,且处理浓度越高下降幅度越大;在NaCl浓度低于2.0 g/L时,随着盐处理浓度的增加,苎麻叶片和根系的相对电导率也随之增加,尤其在处理浓度为2.0 g/L时,其与对照的差异达显著水平。研究表明,低盐处理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苎麻水培苗的生长;高盐处理致使苎麻株高、根长、生物量及叶绿素含量下降,植株生长受到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苎麻 耐盐性 植株生长 电导率
下载PDF
苎麻耐镉种质快速筛选方法研究
4
作者 陈坤梅 熊和平 +4 位作者 朱爱国 陈平 陈继康 高钢 喻春明 《中国麻业科学》 2019年第3期97-103,共7页
苎麻是我国特色天然纤维作物,对镉有高耐、高富集作用,是镉污染土壤修复的理想植物。为了快速筛选苎麻耐镉种质,分别采用组培、水培和土培的方式对苎麻种子苗进行耐镉试验,研究分析了在不同镉浓度胁迫下苎麻种子苗的发芽率、根长及其生... 苎麻是我国特色天然纤维作物,对镉有高耐、高富集作用,是镉污染土壤修复的理想植物。为了快速筛选苎麻耐镉种质,分别采用组培、水培和土培的方式对苎麻种子苗进行耐镉试验,研究分析了在不同镉浓度胁迫下苎麻种子苗的发芽率、根长及其生长状况。结果表明:通过组培筛选,至少需40d才能出现明显的镉胁迫症状,达到筛选的目的;通过水培筛选,7~13d就可鉴定表型,达到筛选的目的,但筛选后的苗根系生长受到抑制,移栽至土壤中存活率可能易受影响;通过土培筛选,自种子点播起30d内便出现明显表型,达到筛选目的,且由于本就在固体介质中筛选,筛选出的种苗再移栽至土壤中也易于存活。研究表明,通过土培的方式可以快速、简便地筛选耐镉苎麻种子,有利于加快苎麻育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苎麻 种子苗 耐镉 筛选方法
下载PDF
利用病毒介导基因沉默方法研究小麦抗光氧化相关基因 被引量:2
5
作者 陈坤梅 李宏伟 +4 位作者 林凡云 陈耀锋 李滨 郑琪 李振声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905-1913,共9页
为了鉴定可能的小麦抗光氧化基因,利用大麦条斑病毒(barley stripe mosaic virus,BSMV)介导的基因沉默(virus-induced gene silencing,VIGS)系统,对6个小偃54响应强光的基因进行了沉默表达研究。以BSMV:GFP植株为对照,分析了这些基因的... 为了鉴定可能的小麦抗光氧化基因,利用大麦条斑病毒(barley stripe mosaic virus,BSMV)介导的基因沉默(virus-induced gene silencing,VIGS)系统,对6个小偃54响应强光的基因进行了沉默表达研究。以BSMV:GFP植株为对照,分析了这些基因的减量表达植株在低温强光、DCMU、MV、H2O2等处理下的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 v/F m)和光合性能指数(P.I.)、MDA含量及整株生物量变化。结果显示,Ta23008和Ta92165均参与小麦对低温强光、DCMU、MV和H2O2等胁迫的响应过程;Ta106078参与小麦对DCMU、MV和H2O2等胁迫的响应过程;Ta27787参与小麦对低温强光、DCMU和H2O2等胁迫的响应过程;Ta24695参与小麦对低温强光和H2O2胁迫的响应过程;而Ta119251仅参与小麦对DCMU的响应过程。此外,Ta23008、Ta92165、Ta106078、Ta119251四个基因被抑制表达后,其转化株系的生物量比对照显著降低,推测其可能参与调控小麦生物量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大麦条斑病毒(BSMV) 病毒介导的基因沉默 基因功能 光氧化
下载PDF
饲喂苎麻嫩茎叶青贮料对山羊育肥效果及肌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6
6
作者 高钢 熊和平 +3 位作者 陈平 陈坤梅 陈继康 喻春明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20-23,共4页
为研究苎麻嫩茎叶青贮饲料对波尔山羊羊肉品质以及育肥效果的影响,试验选取波尔山羊公羊5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25只,进行饲喂试验。在同等精料水平下,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以苎麻嫩茎叶青贮和苜蓿干草为粗料,并与精料混合成全混合日粮,干... 为研究苎麻嫩茎叶青贮饲料对波尔山羊羊肉品质以及育肥效果的影响,试验选取波尔山羊公羊5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25只,进行饲喂试验。在同等精料水平下,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以苎麻嫩茎叶青贮和苜蓿干草为粗料,并与精料混合成全混合日粮,干物质粗精比为4555。每日观察试验羊健康状况,并在饲喂结束后统计采食量、日增重,检测肌肉中氨基酸、脂肪酸成分与含量。结果表明:苎麻嫩茎叶青贮料添加到全混合日粮中,波尔山羊能正常采食,适口性较好。相对于苜蓿干草,饲喂苎麻嫩茎叶青贮对波尔山羊增重效果明显,并且能降低硬脂酸和增加鲜味氨基酸含量,有助于提升羊肉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苎麻嫩茎叶青贮 波尔山羊 生长性能 肌肉品质 氨基酸 脂肪酸
下载PDF
苎麻与水稻/玉米秸秆混合青贮饲用价值评价 被引量:9
7
作者 陈继康 董国云 +5 位作者 喻春明 陈平 高钢 陈坤梅 王晓飞 朱爱国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20年第3期583-591,共9页
以青刈苎麻(Boehmeria nivea)与玉米(Zea mays)、水稻(Oryza sativa)秸秆为原料,调制鲜苎麻∶玉米秸∶水稻秸重量比分别为1∶1∶0(ZY)、1∶0∶1(ZD)、2∶1∶1(ZH)、1∶1∶1(ZL)及苎麻∶蔗糖重量比为99∶1(ZT)的混合青贮饲料,并以全苎麻... 以青刈苎麻(Boehmeria nivea)与玉米(Zea mays)、水稻(Oryza sativa)秸秆为原料,调制鲜苎麻∶玉米秸∶水稻秸重量比分别为1∶1∶0(ZY)、1∶0∶1(ZD)、2∶1∶1(ZH)、1∶1∶1(ZL)及苎麻∶蔗糖重量比为99∶1(ZT)的混合青贮饲料,并以全苎麻青贮为对照(ZQ),通过感官评定和营养品质分析,探讨苎麻混合青贮的可行性及其饲用价值。结果表明:1)苎麻可单独调制青贮饲料,并可降低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NDF)、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ADF)含量,显著提高干物质摄入量(dry matter intake,DMI)和相对饲料价值(relative feed value,RFV),但造成23.6%的粗蛋白(crude protein,CP)损失,且因pH高、饲料质地差,导致发酵品质较低;2)单独添加外源糖分(蔗糖)可减少CP损失但整体饲用价值下降;3)添加玉米、水稻秸秆可显著减少CP损失、提高青贮饲料发酵品质、均衡养分结构,但提高NDF、ADF含量,整体降低饲用价值;4)苎麻与水稻秸秆混贮饲用价值优于与玉米秸秆混贮,但苎麻与玉米秸秆混贮对保存CP效果更为明显;5)苎麻、水稻秸秆和玉米秸秆三类原料混合青贮劣于苎麻与其中一类秸秆混合效果。本研究认为与鲜苎麻混合青贮是挖掘南方青粗草料饲用价值的有效途径,但需针对NDF、ADF含量调控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苎麻 水稻秸秆 玉米秸秆 混合青贮 饲用价值
下载PDF
施氮水平对不同氮效率苎麻渗透调节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陈继康 高钢 +4 位作者 喻春明 陈平 陈坤梅 王晓飞 朱爱国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9年第6期14-21,27,共9页
苎麻是重要的天然纤维作物,也是优质的生物质资源。前期研究表明,常规农作物中苎麻氮农学效率低下(NAE=23.2%~27.8%),且普遍存在过量施氮的问题。植物渗透调节对环境胁迫积极响应并对植物抗性改进发挥重要作用,但由于复杂的植物-环境互... 苎麻是重要的天然纤维作物,也是优质的生物质资源。前期研究表明,常规农作物中苎麻氮农学效率低下(NAE=23.2%~27.8%),且普遍存在过量施氮的问题。植物渗透调节对环境胁迫积极响应并对植物抗性改进发挥重要作用,但由于复杂的植物-环境互作关系及对特定物种的深入分析,研究结论并不一致。通过改良渗透调节提高苎麻产量,该研究以氮高效基因型苎麻H2000-03和氮低效基因型苎麻册亨家麻为材料,设置5个施氮水平(N0-0 mmol/L、N6-6 mmol/L、N9-9 mmol/L、N12-12 mmol/L和N15-15 mmol/L),探讨了施氮和渗透调节在增进苎麻生长和产量中的作用。结果表明:苎麻通过渗透调节适应不同施氮水平,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仅在特定的生长阶段表现出显著差异。两个基因型苎麻的产量、游离脯氨酸(Pro)、可溶性蛋白(SP)、可溶性糖(SS)、丙二醛(MDA)等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氮敏感指数(NSI)和综合评价值随氮素水平提高,其变化曲线均出现明显的拐点。该研究认为,在较低的氮水平和适当的生长阶段全面提高苎麻的渗透调节能力是提高苎麻的氮农学效率的合理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苎麻 氮效率 叶绿素 渗透调节 氮敏感指数
下载PDF
苎麻嫩梢水培育苗技术参数优化 被引量:3
9
作者 陈继康 朱娟娟 +5 位作者 喻春明 朱爱国 陈平 高钢 陈坤梅 熊和平 《中国麻业科学》 2018年第4期169-174,191,共7页
研发苎麻水培工厂化育苗技术对实现苎麻育苗专业化、标准化和规模化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缺少适于工厂化培育条件下苎麻水培技术参数体系的问题,系统分析了液流状态、营养液配方及添加方式、促根方法及扦插方法对水培苎麻扦插苗生根及生... 研发苎麻水培工厂化育苗技术对实现苎麻育苗专业化、标准化和规模化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缺少适于工厂化培育条件下苎麻水培技术参数体系的问题,系统分析了液流状态、营养液配方及添加方式、促根方法及扦插方法对水培苎麻扦插苗生根及生长的影响,提出了一整套水培技术参数体系。主要包括:采集嫩梢长10~15 cm,顶部留叶4~5片;800倍多菌灵浸泡嫩梢中下部30 s;采用循环液流培养;培养环境温度20~25℃;全光谱光源(日光灯)补光;扦插密度为160株/平方米,在扦插后第4天添加营养液,营养液NPK浓度分别为60、15、90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苎麻 嫩梢 水培 工厂化育苗
下载PDF
不同苎麻品种(系)茎秆抗折力和植株性状的差异及其相关性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平 马兰 +5 位作者 朱爱国 陈继康 高钢 陈坤梅 欧文静 喻春明 《中国麻业科学》 2019年第3期109-113,121,共6页
以2014~2015年国家苎麻品种(系)生产试验的7个品种(系)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三麻成熟期7个苎麻品种(系)在植株性状、茎秆抗折力、木质素含量差异及各测试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苎麻品种(系)间在株高、茎粗、壁厚、茎段重量、木质... 以2014~2015年国家苎麻品种(系)生产试验的7个品种(系)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三麻成熟期7个苎麻品种(系)在植株性状、茎秆抗折力、木质素含量差异及各测试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苎麻品种(系)间在株高、茎粗、壁厚、茎段重量、木质素含量及抗折力方面差异显著。0501株高、茎粗、壁厚、茎段重量和抗折力均列第一位。在茎秆木质素含量方面,G59最高;在皮厚方面,中苎1号最厚;抗折力方面,0501、NC03、中苎1号表现较高。相关分析表明,抗折力与株高、茎粗和壁厚呈显著正相关,与茎段重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60),与皮厚、木质素含量间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苎麻 抗折力 植株性状 相关性
下载PDF
钠盐胁迫对中饲苎1号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平 陈继康 +4 位作者 熊和平 朱爱国 陈坤梅 高钢 喻春明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19期3669-3671,F0003,共4页
采用纸上培养法,对中饲苎1号种子在4种钠盐(NaCl、Na_2SO_4、Na_2CO_3和复合盐)不同浓度(0%、0.2%、0.4%、0.6%、0.8%、1.0%、1.2%和1.4%)胁迫下进行发芽试验,研究不同钠盐对中饲苎1号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幼根长度、活力指... 采用纸上培养法,对中饲苎1号种子在4种钠盐(NaCl、Na_2SO_4、Na_2CO_3和复合盐)不同浓度(0%、0.2%、0.4%、0.6%、0.8%、1.0%、1.2%和1.4%)胁迫下进行发芽试验,研究不同钠盐对中饲苎1号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幼根长度、活力指数及耐盐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钠盐胁迫下,随着钠盐浓度的增加,中饲苎1号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幼根长度、活力指数和耐盐指数均逐渐降低,种子发芽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幼根生长逐渐受到抑制。中饲苎1号种子对4种钠盐的耐受性从强到弱为NaCl、Na_2SO_4、复合盐、Na_2CO_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苎麻[Boehmeria nivea(L.)Gaudich.] 种子萌发 盐胁迫 耐盐性
下载PDF
苎麻BnNRT1.1基因的克隆及表达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侯美 高钢 +5 位作者 朱爱国 陈平 陈继康 陈坤梅 熊和平 喻春明 《中国麻业科学》 2018年第1期1-7,46,共8页
硝酸盐转运蛋白1.1(nitrate transporter 1.1,NRT1.1)在植物对硝酸盐的吸收与利用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明确其对苎麻的作用机制,可有助于提高苎麻的氮素利用率。研究通过克隆得到苎麻Bn NRT1.1基因的全长c DNA序列,共1869 bp,其中... 硝酸盐转运蛋白1.1(nitrate transporter 1.1,NRT1.1)在植物对硝酸盐的吸收与利用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明确其对苎麻的作用机制,可有助于提高苎麻的氮素利用率。研究通过克隆得到苎麻Bn NRT1.1基因的全长c DNA序列,共1869 bp,其中开放阅读框(ORF)1776 bp,编码591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苎麻Bn NRT1.1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分子量为65.25 k D,等电点为8.85,为疏水性蛋白,具有12个跨膜结构域和15个磷酸化位点,在信号转导与氮素转运等代谢途径中具有重要功能。系统进化分析表明苎麻Bn NRT1.1基因与樱桃、白梨、桑树等NRT1基因具有同源关系。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发现,Bn NRT1.1主要在苎麻根中表达,而在茎、叶中的表达量相对较低;硝酸盐诱导处理发现,Bn NRT1.1在苎麻氮高效品种龙潭大麻中的表达量高于氮低效品种青皮杆麻,并且诱导处理3 d后不同品种中Bn NRT1.1表达量均达到最大值。该研究结果为苎麻对硝酸盐的吸收、转运和调控提供了分子生物学基础,旨在提高苎麻的氮素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苎麻 BnNRT1.1 生物信息学分析 表达分析 氮素利用率
下载PDF
口服强力霉素联合外用人重组干扰素α栓对清除宫颈中解脲支原体34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3
作者 黄小雄 黄和文 +1 位作者 何为 陈坤梅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2004年第1期13-15,共3页
目的 :研究人重组干扰素α栓在女性宫颈解脲支原体 (Uu)清除应用中的价值。方法 :74例宫颈Uu单纯检出者 ,随机分为人重组干扰素α栓联合强力霉素组 (治疗组 )和单纯应用强力霉素组 (对照组 ) ,其中治疗组 3 4例 ,对照组 40例 ,分别观察... 目的 :研究人重组干扰素α栓在女性宫颈解脲支原体 (Uu)清除应用中的价值。方法 :74例宫颈Uu单纯检出者 ,随机分为人重组干扰素α栓联合强力霉素组 (治疗组 )和单纯应用强力霉素组 (对照组 ) ,其中治疗组 3 4例 ,对照组 40例 ,分别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痊愈率无显著性差异 ( χ2 =4 0 2 ,P =0 1 3 4) ,而治疗组总有效率 ( 94 1 % )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 ( 77 5 % ) ,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 χ2 =4 0 1 ,P <0 0 5 )。结论 :临床上干扰素α栓剂与抗菌素的联合应用 ,对于女性子宫颈中Uu清除有一定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服 强力霉素 联合用药 外用 人重组干扰素α栓 解脲支原体 泌尿生殖道感染 女性
下载PDF
行政公开与公共行政信息网络技术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坤梅 《行政与法》 2003年第4期11-13,共3页
行政公开原则是指行政主体应当向行政相对人和社会公开其行政行为的一项原则。所谓网络化指的是用纵横交叉的互动式信息网络来实现信息的交流和共享,把电脑的互联网络普遍化。在当今高度信息化的时代,政府的行政立法、执法制度都必然要... 行政公开原则是指行政主体应当向行政相对人和社会公开其行政行为的一项原则。所谓网络化指的是用纵横交叉的互动式信息网络来实现信息的交流和共享,把电脑的互联网络普遍化。在当今高度信息化的时代,政府的行政立法、执法制度都必然要顺应时代潮流,积极运用当代高新科学技术,以新的方式服务于社会。网络技术必将为国家实现行政公开提供一个方便、快捷、有效的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公开 行政主体 信息公开 公共行政信息网络 信息安全 行政法
下载PDF
儿童泛发性脓疱性银屑病1例
15
作者 黄和文 陈坤梅 +1 位作者 黄小雄 陈访梅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560-560,共1页
患儿男,13岁.于出生后9个月无明显诱因颈部皮肤出现红斑,伴高热,红斑渐向躯干、四肢及头面部蔓延,表面有针帽状密集淡黄色小脓疱.在当地给予"青霉素、先锋霉素、泼尼松"等药物治疗,病情无好转于1991年7月6日收住本院.患儿系第... 患儿男,13岁.于出生后9个月无明显诱因颈部皮肤出现红斑,伴高热,红斑渐向躯干、四肢及头面部蔓延,表面有针帽状密集淡黄色小脓疱.在当地给予"青霉素、先锋霉素、泼尼松"等药物治疗,病情无好转于1991年7月6日收住本院.患儿系第1胎,足月顺产,人工喂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脓疱性 儿童
下载PDF
Li^+胁迫对罗布麻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离子分布的影响
16
作者 高钢 哈尼帕·哈再斯 +5 位作者 喻春明 陈平 陈继康 陈坤梅 刘宁 朱爱国 《中国麻业科学》 2020年第1期11-17,共7页
采用不同浓度梯度的LiCl溶液处理罗布白麻和罗布红麻种子,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胚根长度、活力指数等指标,筛选出罗布麻种子对LiCl的耐受范围;并通过水培的方式测定在LiCl胁迫下罗布麻根、茎、叶中Li^+的亚细胞质量分... 采用不同浓度梯度的LiCl溶液处理罗布白麻和罗布红麻种子,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胚根长度、活力指数等指标,筛选出罗布麻种子对LiCl的耐受范围;并通过水培的方式测定在LiCl胁迫下罗布麻根、茎、叶中Li^+的亚细胞质量分数变化。结果表明,LiCl胁迫对罗布白麻和罗布红麻种子的萌发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浓度高于200 mmol/L时罗布白麻和罗布红麻种子发芽率均呈显著下降趋势,其中罗布白麻种子对LiCl胁迫的耐受性略高于罗布红麻;罗布麻植株不同器官及亚细胞组分Li^+含量测定发现,100 mmol/L LiCl胁迫下Li^+主要分布在罗布麻叶和细胞可溶部分,并且罗布白麻根、茎、叶及各亚细胞组分中Li^+的含量均高于罗布红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布白麻 罗布红麻 种子萌发 Li^+胁迫 亚细胞分布
下载PDF
收割次数对“中饲苎1号”生物量积累与粗蛋白含量的影响
17
作者 高钢 喻春明 +5 位作者 陈平 王延周 熊和平 陈继康 陈坤梅 朱爱国 《中国麻业科学》 2018年第1期12-16,共5页
连续2年对苎麻饲料专用品种"中饲苎1号"进行不同收割次数田间试验,试验设年收4次(hpy4)、5次(hpy5)、6次(hpy6)3组处理,每组3个重复,小区面积10.8 m2,研究不同收割次数对"中饲苎1号"生物量的积累与茎叶粗蛋白含量... 连续2年对苎麻饲料专用品种"中饲苎1号"进行不同收割次数田间试验,试验设年收4次(hpy4)、5次(hpy5)、6次(hpy6)3组处理,每组3个重复,小区面积10.8 m2,研究不同收割次数对"中饲苎1号"生物量的积累与茎叶粗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年收割次数的增加,"中饲苎1号"平均鲜重产量与粗蛋白含量均呈增加趋势,但综合考虑含水量、干物质量及粗蛋白总产量等,年收割5次处理组在综合产量和饲料品质上占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割次数 中饲苎1号 生物量积累 粗蛋白含量
下载PDF
氮素水平对不同氮效率苎麻纤维发育关键酶的影响
18
作者 陈继康 谭龙涛 +5 位作者 喻春明 朱爱国 陈平 高钢 陈坤梅 熊和平 《中国麻业科学》 2017年第5期257-263,共7页
以氮高效(H2000-03)和氮低效(册亨家麻)2个基因型苎麻品种为材料,设置氮素水平(0、6、9、12、15 mmol/L)开展温室盆栽试验,研究氮素调控苎麻纤维发育关键酶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苎麻蔗糖合成酶(SS)、β-1,3-葡聚糖酶和吲哚乙酸氧化酶(I... 以氮高效(H2000-03)和氮低效(册亨家麻)2个基因型苎麻品种为材料,设置氮素水平(0、6、9、12、15 mmol/L)开展温室盆栽试验,研究氮素调控苎麻纤维发育关键酶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苎麻蔗糖合成酶(SS)、β-1,3-葡聚糖酶和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活性随氮素水平提高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并在超过9 mmol/L后增幅显著下降。各酶活性随生长发育时期均呈单峰变化趋势,表现为旺长期>幼苗期>成熟期。氮高效基因型的相关酶活性均高于氮低效基因型,且SS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在幼苗期和旺长期达到显著水平,IAAO活性在旺长期和成熟期达到显著水平(p<0.05)。相关酶对苎麻原麻产量具有重要影响,不同基因型对其响应特征不同,其中氮高效基因型的响应较敏感。苎麻纤维发育存在适氮水平,氮高效基因型可耐受更高氮素水平,并表现出显著较高的生产力和稳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苎麻 氮效率 纤维 氮素水平
下载PDF
国产特比萘芬治疗皮肤浅部真菌病的疗效观察
19
作者 张森淼 赖庆平 +1 位作者 黄小雄 陈坤梅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2003年第1期19-19,18,共2页
目的 :为了解国产特比萘芬治疗皮肤浅部真菌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用国产特比萘芬治疗 1 0 7例皮肤浅部真菌病 (特比萘芬 2 5 0mg,口服 ,1d 1次 ,体股癣连用 2w ;手足癣连用 3w ;甲癣连服1周后改隔日顿服 ,共 1 2w~ 2 0w)。结果 :... 目的 :为了解国产特比萘芬治疗皮肤浅部真菌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用国产特比萘芬治疗 1 0 7例皮肤浅部真菌病 (特比萘芬 2 5 0mg,口服 ,1d 1次 ,体股癣连用 2w ;手足癣连用 3w ;甲癣连服1周后改隔日顿服 ,共 1 2w~ 2 0w)。结果 :停药时痊愈 86例 ,显效 1 4例 ,进步 5例 ,无效 2例。停药时治疗率为 80 4% ,有效率为 93 5 % ,真菌消除率为 97 2 %。结论 :国产特比萘芬治疗皮肤浅部真菌病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比萘芬 皮肤浅部真菌病 治疗
下载PDF
镉胁迫下苎麻生理生化变化规律及品种间差异比较 被引量:9
20
作者 李玉兰 陈坤梅 +5 位作者 喻春明 陈继康 高钢 陈平 侯美 熊和平 《中国麻业科学》 2017年第3期105-110,共6页
选取了三份镉吸收量差异较大的苎麻品种,通过水培方式进行浓度为7 mg/L镉胁迫处理,比较分析了其在镉胁迫下不同处理时间生理生化的变化规律及品种间的差异。结果表明:苎麻在镉胁迫下有较活跃的生理调控机制,随着镉胁迫时间的延长,根系... 选取了三份镉吸收量差异较大的苎麻品种,通过水培方式进行浓度为7 mg/L镉胁迫处理,比较分析了其在镉胁迫下不同处理时间生理生化的变化规律及品种间的差异。结果表明:苎麻在镉胁迫下有较活跃的生理调控机制,随着镉胁迫时间的延长,根系中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POD、CAT酶活性降低,但根系活跃吸收面积几乎不受影响;叶片中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POD、CAT酶活性则先升高后降低,叶绿素含量增加;三份苎麻种质资源中,邵阳3号叶片中的可溶性蛋白含量、CAT活性随着镉胁迫时间的延长变化幅度不大;邵阳3号表现出更强的吸镉潜力,其根系活跃吸收面积平均值达到(63.45±5.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苎麻 镉胁迫 生理生化 品种差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